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盛世医女-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玉珠心里头不怕是骗人,可她却不能说出口,只笑笑着安慰秦铮道:“我和孙大夫是去救人,又不是去打仗,一路上都有人护卫,哪里会轻易出事。再说了,边疆如今战乱,正是用人之际,偏何将军病重,延误战机,若救不活他,还不知要死多少人。我们做大夫,救死扶伤原本就是天职,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

秦铮只抓着她不松手,却是丝毫听不进她话。

玉珠无法,又道:“别耍小孩子脾气了,都是做了进士人了,赶明儿就要当官,指不定还要外放做一地父母官,怎么还这般稚气。到底是宫里头旨意,我哪有推脱份儿,若是有旁法子,太子殿下也不会特特地寻了我一个女孩子去。”

秦铮心里头自然是明白道理,可就是情感上接受不了,眼睛红红,直想哭,可又怕被玉珠看到了笑话他,强忍着,眼睛都酸了,嘴唇咬出了血,好半天,才发出蚊子一般声音,“那…你路上小心些,要不——”他似是想到了什么,眼睛忽然一亮,大声道:“我陪你一道儿去。”

“胡闹!”玉珠气急,狠狠地敲了他脑袋瓜子,怒道:“你才刚高中,又是一甲探花,太子殿下定要大用。如今正是一展拳脚时候,怎能如此儿戏。赶明儿让顾大哥帮着跑跑缺,寻个差事好好历练才是大好,再说这样混话,小心我…我不再认你这个弟弟。”

这些年来,这是玉珠头一回如此声色俱厉地训斥秦铮,他自然也晓得怕,被训得半句话也不敢说,委屈地低着脑袋不看她。玉珠偏还不肯放过,又厉声教训了一通,直到逼着他发誓乖乖留在京里才作罢。

因第二日大早就要离京,顾咏那边连告辞都来不及,玉珠心中实在牵挂得紧,熬了一晚上才写了封长长信,叮嘱秦铮再交给他。

第二日清晨,玉珠收拾了东西便出了门。孙大夫和张胜坐了马车过来接她,一旁有太子派来大内侍卫护送,秦铮还是不放心,在门口又叮嘱了好一阵,才依依不舍地看着她马车渐渐远去。

待顾咏晚上放衙回来得知此事,玉珠早已在百里之外。顾咏握着她留下书信,半天没有言语。

西北大营距离京师千余里,起初两日因离京尚近,一路皆是官道,还算好走。可慢慢越往西去,道路就越是崎岖,便是宫里御制马车也颠簸不堪,直把玉珠颠得五脏六腑都快错了位。

孙大夫到底是厉害,居然还能在马车里闭目养神,摇摇晃晃,倒像是享受。张胜和玉珠都反应得厉害,没走不远便要冲下车去吐一阵,尔后有气无力地倒在车里,颠得七荤八素,晚上到了驿站,连起身力气都没有了。

如此折腾了两日,玉珠索性问侍卫要了匹马骑上,倒是没那么颠得厉害了,可她到底不善骑术,又是女孩子,细皮嫩肉,才不过半天,大腿内侧就被磨破了皮,痛得厉害。玉珠无奈,只得继续回马车上躺着。

这般要死要活地过了十天,二人却是慢慢适应了过来,虽也乏力得很,但到底不再像之前那样整日里有气无力活像个鬼。

出京后第十二日,一行人终于到了成州,西北大营正设在此。

何将军肠痈之症得了有两个多月,附近大小大夫都请了个遍,依旧毫无效果,大营里军官们都快急疯了,如今听得京里派了太医过来,众人好歹有了一丝希望,纷纷自发地守在城门口。远远地瞧见众侍卫护卫马车过来,皆是松了一口气,一齐迎出来。

待见张胜和玉珠一脸菜色地从马车里爬出来,众人顿作绝望之态,直到孙大夫精神抖擞地跳下车,众人又才又提起精神。

军中早有人安排了三人住处,就在何将军府上西厢。因何将军病重,三人也来不及歇息,径直去了房里探看其病情。众人见状,也都跟上。

何将军府上并不大,房里也空荡荡,除了靠东一张大床外,就只有南边一溜儿书架,上头摆着各色兵器。屋里弥漫着浓重药味,床边只有一个妇人伺候,见众人进来,那妇人赶紧上前拜见,却原来是何将军夫人。

三人赶紧见了礼,也懒得再寒暄,孙大夫朝她点头示意后,便上前去给何将军诊脉。

这边大夫虽治不了病,但病情却是没弄错,确确是肠痈之症。孙大夫和玉珠商量了一阵,亦不隐瞒,直接与众人说明了开腹治病计划。

众人都是军队里讨生活汉子,这些年来一直在西北过活,并不晓得京里事,一听得要开腹,这会儿全都傻了眼。倒是何夫人还冷静些,煞白着脸问道:“不知大人有几分把握。”

孙大夫和玉珠交换了一个眼神,玉珠会意,低声道:“五成。”她看了看何夫人,又补充道:“去年秋天,孙大夫与我曾为象山书院莫山长开腹疗伤,如今莫山长早已痊愈。肠痈之症并不难治,只是何将军患病已久,身子难免受了损伤。他若是身体健壮些,治愈几率便有七成。”

她这话却是安慰成分居多,这何将军患病两月有余,便是铁打身体也熬不住,可她若不这么说,怕是众人根本就不会给他们机会动手。如此一拖再拖,便是华佗在世,也回天乏术。

何夫人瞧着柔弱,却是爽利性子,皱眉思索了一阵,朝左右看看,竟很快应道:“既然如此,就请诸位大人动手。我夫君性命,就劳烦各位了。”说罢,朝三人深施一礼。玉珠赶紧上前扶住,柔声安慰了两句后,马上让张胜去整理手术事宜。

众人见状,这才晓得面前这个年纪轻轻柔柔弱弱小姑娘,竟然会是一会儿主刀大夫之一,一时惊叹不已。

  

亡羊补牢

九十三

手术定在第二日巳时。其实以何将军身体来看,自然是越早动手越好,可毕竟开腹手术不同于寻常看诊,一来消毒和准备手术需要时间,二来这手术对大夫体力要求甚高,三人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如何能再支撑几个时辰。

当夜三人宿在何府西厢,孙大夫和玉珠都在屋里歇息,张胜则忙前忙后地处理诸多事宜。手术室定在何府东边书房,那是阖府上下唯一一间敞亮些房间,张胜让何夫人指挥下人将书房里搬空,又订了十几桶烈酒送到府里。外人不明就里,还以为京城来了一群酒鬼。

因书房乃是机密重地,军中副将喝参军都亲自过来监督,瞧见张胜指挥着下人将烈酒当水用,一桶接着一桶地往屋里淋,直把这两个真酒鬼心疼得不行。

玉珠以前有认床毛病,这一路上折腾下来,这毛病却是不治而愈,当晚上不知睡得多香。第二日辰时才起床,慢慢吞吞地用了早饭,又坐在院子里歇了一会儿,直到张胜派了人过来唤,她才起身去换了衣服,径直去手术室。

城里大夫却是消息灵通,也不晓得从哪里得知了他们要开腹手术事儿,纷纷过来探听消息,还有两个老大夫主动找到孙大夫要求旁观。这回孙大夫却是没有应下,只说手术关乎人命,非同儿戏,不可妄为。

倒不是孙大夫瞧不起他们,上回允许太医院众人旁观实属无奈,毕竟那是头一回开腹,想要得到诸人认同,唯有请人一观。此次手术原本就凶险,若途中这些旁观诸位再出什么岔子,便是在屋里吓得吐了,也必将给何将军带来不必要麻烦。

那两位老大夫似是早料到有此结果,虽是失望,却也没有过激反应,只在院子里候着,与众人小声地讨论。

到底不是头一回,三人都有了经验,孙大夫和玉珠自不必说,就连张胜也镇定自若、有模有样,不复上次惊惶失措。玉珠琢磨着,再这样历练个一两年,下次再遇到这样情况,也不必劳她出手了。

一直忙到未时,才终于将何将军病变部位完全切除,孙大夫和玉珠都不约而同地将缝合任务交给了张胜,二人只静静地在一旁观看,直到张胜满头大汗地将最后一针缝合好,剪掉线头,三人才暂时松了一口气。

洗净了手从屋里出来,才发现院子里早已挤满了人,大伙儿见了他们,面上都显出复杂神色,想开口问又不敢上前,生怕听到坏消息。倒是何夫人还镇定些,扶着一旁丫鬟缓缓走上前来,沉声问道:“敢问我家老爷病情如何?”

孙大夫捋了捋颌下短须,低声回道:“暂时无碍,不过病情尚有反复,待观察三日,若再无异样,便算是保得一命。且半年内勿操劳过度,净心休养才是。”

众人闻言,一颗心依旧悬在半空中,不得上下。何夫人向三人道了谢,欲进屋探看何将军病情,玉珠见状,赶紧上前阻止道:“夫人且慢,何将军伤口尚未愈合,需在房中休养,若要探视,需另换干净衣裳,以防感染。”

“你…你好大胆,你意思是说我们夫人身上脏?”何夫人尚未说话,一旁丫鬟终于忍不住开口喝问道。玉珠一愣,顿时有种说无法沟通挫败感。好在何夫人通情达理,昨儿又亲见了张胜是如何用烈酒淋扫房间,自然晓得玉珠意思,止住了丫鬟话头,朝玉珠点点头,先进屋去换衣服。

余下众人也纷纷拥上前来仔细询问何将军病情,孙大夫左右也就那几句,众人问了一阵,不见旁回应,也不退去,非跟手跟脚地在他们身后,仿佛这样才能保住何将军命。

因玉珠是个女儿家,那些汉子们不好跟着她,这才偷得闲从府里溜出来喘口气。

成州地处西北边疆,往西多是外族,街上风情便带有浓郁异族风味,时不时有深目高鼻异族人经过,衣着打扮也与汉人有异。街上百姓显是见惯了,面上并无异样,更有摊上卖货小贩时不时地冒出一两句叽里咕噜鸟语来。

玉珠走了一段,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复又折回来准备回何府。才走了几步,忽听得身后一阵急促马蹄声。她正要走到街边让路,身后那人却陡地发出一声怪叫,那声音听在耳中竟有些熟。

还待再想想,那人早已飞一般地跳下马来,一把拥住玉珠肩膀,哈哈大笑道:“玉珠,果然是你。”他原本就手劲儿大,人又激动,这一揽之下难免失了轻重,玉珠被他拽得险些摔一跤,一个趔趄倒在他身上。李庚见了,原还打算拉她一把,手伸到半空中又停下,笑嘻嘻地瞧着玉珠倒在他怀里,一副享受神情。

“你——”玉珠手忙脚乱地站直了身子,气呼呼地瞪了他一眼,却又不知怎么骂才好。

李庚却只一脸傻笑,摸了摸后脑勺,嘿嘿地道:“大早上就听说京里来了个不得了女大夫,我就猜是你,果然被我猜中了。你怎么这时候来边疆了,顾家那小子不是说能照顾好你么,怎么照顾到西北来了?他若是没本事,就换我来。”

他咋咋呼呼地大声说着话,也不管街上人来人往。好在成州民风开放,似他这般咋呼人不在少数,路人只瞧了两眼,并未多加注意。饶是如此,玉珠还是窘迫得很,赶紧拉着李庚逃得远远。

到了何府门口,马上有人迎出来,先朝李庚恭恭敬敬地唤了一声“李校尉”,又朝玉珠道:“秦大夫可回来了,方才孙大人唤你不在,还道您在外头迷了路。如今外头甚不太平,您万事小心些。”

李庚笑道:“有我跟着,怎会有闪失。你们就是喜欢大惊小怪。”说着,也不理会他,拉着玉珠进了门。何府正院大厅里依旧坐满了人,七嘴八舌地不知在讨论些什么,见李庚过来,都笑着点了点头。

李庚一改之前嬉笑之色,正正经经地和众人打了招呼,又问起何将军病情。一旁有人终于忍不住笑道:“李校尉不是和秦大夫一道儿过来么,怎么不问她,偏生问我们这些外行人。”说罢,又不无揶揄地看了眼玉珠,面上难掩取笑之色。

李庚侧脸瞧了玉珠一眼,见她面上微露不悦之色,心中黯然,但很快又恢复正常,笑道:“故人相见,一时忙着寒暄,倒忘了这茬。”他面上一片坦荡之色,倒让原本想要取笑众人无话可说,看了看二人,都只笑笑,再不说话。

玉珠和众人点头示意,尔后告辞退下,回头再去探看何将军病情。

其实何将军这边一直有张胜守着,又有何夫人寸步不离地伺候,玉珠实在插不上手,问了几句后,复又回到自己房里休息。何府里下人不多,难免招待有所不周,玉珠在屋里寻了好半天,也没找到一壶开水,只得自己去厨房找水喝。

走到半路上,又被先前一直候着那两位老大夫给逮住了,拉着她在院子里唠唠叨叨地说了一阵话。这两位大夫求知若渴,不厌其烦地问起开腹手术事宜,玉珠也耐着性子一一解答,罢了,又建议两位去衙门里寻个仵作仔细查看。

二人又问起用烈酒清洗房间原因,玉珠说是消毒,又解释说空气中存在着许多肉眼看不到病菌,若是不慎感染伤口,极易引起伤口溃烂,更严重甚至导致病人死亡。那二位却是听不懂了,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才问道:“既然瞧不见,那秦大夫是如何得知?”

玉珠被他问得哑口无言,想了半天,只得又将当初那套“师父”理论拿出来凑数,还怕二人不理解,又继续道:“二位久在军中行医,想来常处理外伤,敢问二位,成功者几数?”

二人对视一眼,犹豫了一阵,方小声问道:“能有五五之数便是大好。”

玉珠又问:“二位难道不曾想过,有时候伤者明明伤势不重,为何救治无功?”她见二人顿作思虑之色,也不等他们回答,紧接着又道:“二位大夫所用刀具可曾消毒清洁,每次用过后是否都用开水煮过,亦或是用火拷过?”

奇)两人讪讪回道:“战场之上,争分夺秒,哪有那么多时间做这些无用之功。”

书)“非也!”玉珠正色道:“这一道小小工序,便联系着千万人生死。战场上伤口来不及救治,常有溃烂,若不将伤口清理干净,必将祸及他处。同理,若是大夫所用刀具不洁,势必祸及其他伤者。二位仔细回忆,军中是否常有伤兵角弓反张,痉挛窒息而亡,此正乃受感染症状。”说到此处,玉珠更觉事态严重,赶紧朝二人告了罪,急急忙忙地去寻孙大夫商议。

网)孙大夫到底从未在军中任职,亦并不清楚此事,听得玉珠说罢,亦顿觉事态严重,沉吟一阵,又赶紧唤人去请军中副将前来议事。

副将姓陆名登华,是个憨直汉子,听得孙大夫说罢,他早已脸色煞白,怔怔地发了半天呆,才喃喃道:“孙大人意思,是说我们军中那些伤病而死士兵,倒有大半是死在了我们自己手里。”

孙大夫一时语塞,实不好再多说。换做任何人,得知真相只怕也不好受,如今能做,不过是亡羊补牢。

如今何将军尚卧病在床,军中之事陆副将也不好自专,赶紧又唤了参军和几位将领过来,将此事详细告知。诸人听罢,脸色都十分不好看。不过大家也知道事关重大,赶紧向孙大夫请教处理方法。

孙大夫道:“如今之计,唯有速将所有军医一并唤来,仔细叮嘱,日后行医时,多加小心即可。至于消毒所用器具,方才我这徒弟也说了,或是开水烧煮,或是烈酒浸泡。具体事宜,还请将军以文书形式下达,以防万一。”最怕还是那些军中大夫自持行医已久,不把孙大夫话当回事,且军中无人监管,若无军令压着,怕是他们说一套做一套。

陆副将听罢,与众人商议了一阵,便速速下了令,罢了,又恭请孙大夫和玉珠等人到军中向诸位大夫传授经验。孙大夫推辞不过,唯有应了。

  西北局势

镇北将军府

李庚才进府门,就闻到一股浓烈酒味,往里再走几步,味道愈加浓烈。军中有令,礼饮三爵,非庆典祭祀不可饮酒。将军府除了卧病在床何将军,就只有一群妇孺,怎会有人饮酒,除非是——有人偷饮!

李庚眼一眯,目中微露厉色,快步往里院行进。越往前走,那酒味愈浓,李庚面上神情就愈加冷冽,偶有下人从旁经过,瞧见他脸色,都吓得一动不敢动,哪还敢上前去招呼。

就这么一路冲进内院,才发现院子里站了一大群人,陆副将和玉珠也在,人群中央却架着口大铁锅,铁锅上头置放着大木桶,那木桶却与寻常木桶不大一样,上头钻了个眼,插了根大拇指粗竹管,正由清亮酒液从里流出来,那浓烈酒香正是出自于此。

李庚自然不会认为陆副将和玉珠这么一番折腾只为了酿酒解馋,但他还是笑嘻嘻地凑到玉珠身边去,小声问道:“不是说和孙大人一起去了军营么,怎么这会儿倒有时间酿起酒来?”

玉珠回头见他,顿时生出恶作剧心思来,朝他笑道:“是我千里迢迢从京里淘来酿酒方子,这才出了第一壶,要不你也来尝尝。”她虽竭力地作出一派正色,可眉梢眼角笑意却出卖了她,李庚心知肚明,却不点破,笑着应了。

旁人都只当看热闹,马上就有下人添了碗酒送上来。李庚接过了,低头闻一闻,果然酒香四溢,倒不似有什么陷阱,再瞄一眼众人神色,多翘首期待,却也没有幸灾乐祸意思。他心中微定,心一横,仰首满口饮下。

这酒一进喉他就发现不对,犹如一道烈火直冲而下,直烧得他身上血都滋啦啦作响,那种灼热和辛辣只烧得他险些喘不上气,脑子里轰一声,尔后一瞬间,仿佛什么都听不见了,身畔众人还在嘻嘻哈哈地说着什么,他也听不清。过了许久,浑身上下感官才恢复,热意从脚底猛地渗上脑门,头似乎有千斤重。

“李校尉,你没事吧。”一旁有个同样穿着校尉军服人问道。

李庚努力地眨了眨眼,朝那人笑笑,“没事,没事,好酒,您也试试。”说罢,将手里酒碗递给他。李庚喝酒不上脸,便是脑子里早已晕晕乎乎,脸上还是一派自然,黝黑面孔上甚至连一丁点汗水都没有。

那个校尉见李庚并无异样,不疑有他,回头朝众人笑笑,道:“秦大夫不是说这玩意儿要拿来消毒么,还真能喝呀?”说着,已经弯腰舀了一碗,丝毫没有犹豫地仰首喝尽。

“啊噗——咳咳——”只听得一阵惊天动地咳嗽声,方才那校尉一屁股坐在地上,捂着喉咙吐着舌头大声地不停咳嗽,一片咳还一边翻白眼,脸上也涨得通红,说不出地狼狈。李庚见状,解气地哈哈大笑起来,只笑了两声,笑声就渐渐低下去,很快地就倒在了地上。

“李校尉,李校尉——”众人还道他出了什么岔子,只吓得赶紧去扶。玉珠在一旁笑得连眼泪都快出来了,捂着肚子一个人乐了半天,好不容易才缓过来,一边上前一边断断续续地解释道:“别…别怕,只是…醉了…睡一会儿就不碍事。”

众人闻言,这才松了一口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才发现大家都出了一身汗。

因是用烈酒再蒸馏,再酿出酒精含量便高了许多,玉珠打算直接用来消毒,比之前用烈酒要有效得多。但大伙儿似乎对这东西兴趣浓厚,见李庚只喝了一碗就醉倒在床,一个个都摩拳擦掌地想要尝试,最后还是被陆副将给赶了回去。

晚上孙大夫从军营回来,玉珠便和他说起此事。孙大夫略一思索,便点头应允,只是格外地跟陆副将叮嘱了一番,要千万管好此物,绝不能流入军中,以免饮酒误事。

何将军暂时脱离危险,但要恢复尚需时日。前线却不时传来战况,又有两城失守,成州城内一时人心惶惶。

第二日大早,李庚便领兵去了北面七元关镇守。玉珠得知消息追出来时,他早已出了城。站在成州城墙上,看着渐渐远去队伍,玉珠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

边关形势愈加严峻,若留在此地,只怕是有危险。待玉珠回来后,何夫人便说起要派人送他们三人回京事。玉珠不好贸然答应,只说先回去问孙大夫再作决定。也就耽误了半天时间,到下午时,又有消息传来,说是长州关被匈奴人占下,回京道路却是断了。

一时间,玉珠也不清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虽说回不了京,但成州城里好歹还算太平,四周都是军队,想来并无性命之忧。但见众人面沉如水,玉珠才依稀觉察出些许不对,也许,成州也并不安全。

时至今日,便是想得再多也于事无补,玉珠回了屋,沉默了一阵,很快又恢复了过来,主动找到陆副将,要求去军中看病。陆副将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军中全都是大老爷们,习惯了粗言俚语,且常有血腥场面,玉珠就算胆子再大,到底是个女儿家,如何能见那场面。

既然去不了军营,那便只有在城里帮忙。将军府里都是些日常琐事,她左右是帮不上,只得去城里医馆看看,在里头寻了个看病活儿,算是略尽绵力了。

虽说不断有战败消息传来,但成州城里还算安稳,毕竟这是西北边疆最大一座城市,匈奴人便是来了,没个三两个月也攻不破。

七元关那边也偶尔传来李庚消息,他作战甚是英勇,这些天来歼了不少敌军,却是近期来少有捷报。又过了半个多月,一直黯淡西北军报终于有了些起色,先前被攻占非川、大震二城收复,又有好几座重镇亦重归我手,只是长州关仍被匈奴霸占,往来京畿要道被阻,粮草运输都只能绕道。

这些消息让终日乌云密布成州城终于明朗起来,玉珠在城里也敏感地察觉了百姓们变化,往日随处可见惶恐不安也都渐渐消散,集市上也慢慢热闹起来,还有陆续粮草从周边城市送达,街上一片喧嚣。

玉珠从医馆里回来,一路上不断地有人和她打招呼。自从她给何将军开腹疗伤后,他们一行人就备受关注,尤其是玉珠,因她是个年轻女子,起初旁人都只远远地瞧着,后来见她无甚架子,人又和气,才渐渐接近了,再到后来,每每见了面,总要亲热地招呼一声。

眼看着快要到医馆大门时,忽听到身后有人急切地唤秦姑娘。在成州地界,除了李庚直接唤她名字外,旁人大多恭恭敬敬地称呼她一声秦太医或是秦大夫,倒是极少有人这么唤她。玉珠疑惑地回头看,瞧见跑得气喘吁吁来人,一时又惊又喜,笑道:“修文,你怎么在这里?”

来人正是郑览身边书童修文,当初郑览离京回乡,修文和修远两个书童也都随他一通离京,说起来,也有大半年没见过面了。

修文一边擦汗一边道:“我就说呢,远远瞧见一个人影好像是你,修远还不信。赶紧冲过来瞧瞧,居然还真是。我们和少爷从七星县押了一批粮草送过来,刚进城,在城东悦来客栈住着。秦姑娘你怎么也来成州了?”

玉珠听说郑览也来了,更是惊喜交加,赶紧将过来给何将军治病事儿说了一遍,又问道:“你们打算住几天?我抽时间过去拜访郑公子。”

修文呵呵笑道:“还抽什么时间啊,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儿吧。少爷难得出一回门,在外头住不惯,怕是这两天就得回府了。”

既然修文这么说了,玉珠也不再推辞,跟着他一道儿去了悦来客栈。

路上不免问起这半年多来诸人情况,修文只说郑览身体渐好,旁却是说不上来。因顾咏常与郑览通信,京城里境况他们倒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就连秦铮刚中探花事儿也传了过来,修文还打趣说日后见了官老爷不敢大声说话了。

二人一路说说笑笑地进了悦来客栈,修远正在大门口朝外张望,瞧见玉珠,狠狠地拍了下脑袋,一边摇头一边道:“方才修文说是秦姑娘,我还骂他瞎了眼,没想到还真是。秦姑娘你怎么来了?”果然是一道儿长大,连问话也是一模一样。玉珠忍着笑,又将之前解释过话重说了一遍。

得知是玉珠救了何将军,修远面上顿作敬佩之色,咋舌道:“秦姑娘您可真是立了一大功,何将军若有个好歹,我们西北九府怕是全都要遭殃。您可不知道,那些匈奴人有多狠,若是被他们给破了城,只怕这城里活不下几个人。”说着,也不知到底想到了什么,竟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冷颤。

三人寒暄了几句,修远赶紧引她进后院去见郑览。

郑家包了悦来客栈一个院子,就在客栈后头,并不大,只有三间房,却是极安静,院子里没有种树,只在中央砌了张石桌子并四个板凳。时值四月初,天气渐暖,日光懒洋洋地照在院子里,亮堂而又温暖。

郑览斜对着他们坐在凳子上,一手端着茶,一手拿着一本书,微微低着头,认真地看。阳光斜斜地照在他身上,光影下人仿佛蒙上了一层薄纱,他干净侧脸线条在阳光下分外清晰。

似乎听到了身后异动,郑览不经意间抬头看了一眼,正正好对上玉珠眼睛,一时愣住。

  夜袭

有那么一瞬间,玉珠有一种错觉,仿佛时光又回到了两年以前,那个春天的傍晚,她气喘吁吁地被唤来给他看病,那时候他还是侯府二公子,沉静如水,云淡风轻。如今一切逝去,他却还是当初的模样,远远地在那里看着,好像什么都不曾改变。

郑览起身,并不上前,在原地朝玉珠微微颔首,笑意在唇边荡漾开,延续进了眼帘。“秦姑娘。”他低低地唤了一声,一如既往地温柔沉静。玉珠也朝他点头示意,“郑公子,好久不见。”

二人许久不见,初时有些生疏,修远和修文在一旁笑嘻嘻地插着话,不知不觉,气氛渐渐缓和起来,二人脸上也都带了笑。因顾咏常与郑览通信,故他对京城里的大小事务亦了熟于心,与玉珠说起各种琐事,丝毫不觉陌生。

不知不觉,太阳已然落土,院子里渐渐凉起来,郑览出声留饭。玉珠想了想,没有推辞。饭菜刚上桌,外头就有了访客,一会儿修文将客人引进屋,玉珠抬头见了,微微一愣,赶紧起身招呼道:“陆副将。”

陆副将见玉珠在此,亦是一呆,摸了摸脑袋瓜子,嘿嘿笑了两声,道:“这个…秦大夫也在啊。”

郑览沉声道:“昔日在京里,曾受秦姑娘救命之恩,方才在城中遇见了,便请来用顿便饭。对了,陆将军今日来此,不知所为何事?”

陆副将闻言赶紧上前道:“承蒙郑公子筹措粮草,军中上下不胜感激。何将军病重尚不能起身,故特特遣了在下过来,亲自感谢郑公子此番义举。”

郑览淡然回道:“陆将军客气了,在下也不过是绵尽薄力,都是为了西北边境的太平。若是军中将士连饭都吃不饱,何谈打仗卫国之事。”

陆副将见他虽客客气气的,面上却带着淡淡的疏离,他不是蠢人,自然不再傻乎乎地纠缠不休,朝玉珠拱了拱手,客气地道了别。待陆副将走远,玉珠才重新落座,笑着道:“之前听修文说你们押送粮草过来,我还道你如今闲着没事,捣鼓着去做了粮商,却是我眼皮子浅小看了。”

郑览浅笑回道:“也不是我一人之力,成州安危关系整个西北局势,若是成州有失,只怕西北永无宁日。我不过是说了几句,开了个头,大部分的粮草其实都是七星县的乡绅和百姓筹措的。”

“少爷真是客气,”一旁的修文见郑览一直谦虚,终于忍不住开口道:“这批粮草大半是乡绅们筹措的没错,可前头送来的两批全都是您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老爷夫人留下的一些积蓄都快被您给花光了,若不是府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