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玄真剑侠录(沫繁)-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被人叫做“司马三爷”的富态中年人对那刀客举杯一邀,笑问道:“汪大侠目光如炬,可看出了些什么来?”
对面这位姓汪的刀客抿了一口小酒,拿眼一瞟司马三爷身后的年轻人道:“你身后这娃娃,练的是天山派的气功吧?听他呼吸滚滚如雷,已是破开了阳关,气脉通达百窍,如此内家高手却给你当个马夫书童,司马三爷好大的派头。”
司马三爷一笑,不置可否。他身后那年轻人把头垂得更低了,略略又退开了半步。
姓汪的刀客转头望向窗外,老街南头的墙根儿下,有个挑担卖热汤面的佝偻老头儿。有人走过去,扔下三个大钱,这老头儿就乐呵呵得忙活了起来。只见他抄起一团揉好的白面,也不用刮刀,只用手指一下一下的扫过面团,那削下来的面条儿,根根六寸长,形似柳叶,划过一道弧线,接踵落进沸滚的汤锅里,正是“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
只是这老头出的并不是刀,而是手指,看他指尖并没有留着指甲,但以一根手指头削面,竟比刮刀还要爽利。七七四十九跟面条落进了汤锅,老头儿拿起一柄大铜勺搅了搅,面条在滚水中一汆,根根好似半透明的白玉小鱼儿,片刻之后盛入大海碗中,升起一团热腾腾的水汽。
满满一勺用牛羊骨熬成的老汤泼进海碗里,这卖面老头儿终于抄起了一把半尺长的小铁刀。当他的手握住小刀时,姓汪的刀客忽皱了皱眉,左手不由自主的也抓紧了刀鞘。就看老头把小刀轻轻一晃,半颗小白菜、两片酸菜和三根绿葱就变成了一堆碎屑,用铜勺抄起来往热汤里一荡,扣在了汤面上面。
几点红油滴落,卖面老头又取出了一大块卤好的黄牛踺子肉,小刀再一晃,两片足有一分厚,巴掌大小的熟牛肉,就铺在了海碗上。
姓汪的刀客眉毛一挑,再看这老头儿笑眯眯的把汤面端给了客人,那客人立时大快朵颐起来。
“好一碗面!那人若换一把刀,我未必能胜!”姓汪的刀客喝干了杯中的酒。
司马三爷顺着他的眼神一望,恍然道:“原来是煮面的老吴头儿,昔年‘大漠飞鹰十八骑’的老四,手底下确有真功夫,不过他是大哥的人。”
姓汪的刀客把眼神一转。他们坐的酒楼二楼,居高临下的,可以把对街的几间店铺里看得真真切切。
其中一间铁匠铺里,师傅正带着两个徒弟抡锤打铁。看那铁胚的样子,正打的是一副铁马车套。不过那位打铁师傅若是放下铁锤,捋开袖口走出铁匠铺,任谁都会以为他是个私塾教书的先生,绝看不出这人居然是个铁匠。
只见这打铁师傅生得白白净净,身子瘦削,全不似寻常铁匠那种筋肉纠结的粗鲁模样。他也不像徒弟们那样,裹着生皮褡裢,而是穿着一套剪裁考究的天青色斜襟长袍,脚下踏着布鞋。不过一对袖口倒是挽过了双肘,露出小臂的奇长,手掌也出奇的大,估摸着这位打铁师傅若是垂下双手,指尖恐怕能摸着自己的膝盖。
莫看这打铁师傅似乎手无缚鸡之力,他掌中的铁锤可足能有酒坛子那么大,毫不费力的抡开了锤子,叮叮当当的只三五下捶打,便把烧红的铁块砸成了扁扁的一条,以火钳夹住,两端一弯,立时就成了个车套搭扣的雏形。
不等姓汪的刀客开口说话,司马三爷笑着道:“那打铁的郑师傅,是我的人。本是豫州郑家拳的旁系传人,他天赋异禀,但却在家中不得志,憋了一口气。后来到少室山大庙里偷学了内家金刚拳,再将两种拳术相印证之后,内外兼修,功夫大进。回到家中比武,老郑家嫡系传人被他打伤了十几个,废了三个。他逃到西北,被我收下了,拳法锤法道理相同通,老郑挥锤打铁正是一把好手。”
“这瘦竹竿铁匠的功夫,恐怕不比那卖面的老头儿稍弱。”姓汪的刀客点了点头,又朝与打铁坊子隔了四间店铺的小药店看去。
这间小药店,当真是充满了朔城的特色。进门的左右两面墙壁,都是齐房梁高的红木药柜子,柜子上一格一格的小方抽屉,里面储满了药材。左边药柜子里,放的是来自中原的草药,右边的药柜子里却是来自西北赤胡国的巫药。左边药柜子前坐着一个白巾包头的伙计,面前的桌子上除了一杆铜钉铁砣小药秤,便是一溜儿排着的六个小小的炭火泥炉,里面烧的是桑木炭,正煨着六罐药汁,汩汩的冒着热气。右边的药柜子前,也坐着一个小伙子,却是生得鼻高目深,满头卷发,相貌不似中原人士,他面前放着一具来自赤胡国,名叫“天平”的度量器具,手中拿着个长柄木勺,正在一口硕大的铜釜中搅动着灰黑色的稠浆,口中兀自念念有辞。
正对着药店大门,还摆着一张木桌子,桌子上垂下一道细细的竹帘,只见帘子后面坐着个人,却看不清面貌。有个手按心口的老妪颤巍巍的进了药店,坐到竹帘子前,伸出手腕。也不听见有人说话,那竹帘一摆,便有一根红线飞出,在这老妪的手腕子上缠了几转,红线末端缀着一个小小的金铃,叮当响了一声。
这当是高明的郎中在施展红线诊脉之术,大凡有几十年医道浸淫的郎中,都能施展此法,道也没什么稀奇。短短三息之后,红线倏地缩回了竹帘后面,一张写了几行字的薄薄宣纸,从竹帘子后面平平飞出。
这张纸可飞得有些古怪了。似乎在纸张下面有个看不清的托盘,薄如蝉翼的一张纸飞得极其缓慢,偏偏划过空中时,纸面上全没有一丝皱褶。
写了字的纸落在左边那个白巾包头的伙计面前,伙计低头一看,立马忙碌着照方抓药。老妪朝那竹帘子一欠身,便去伙计那边取药了。
姓汪的刀客长叹一声:“凌空渡笺,好厉害的手法!”
“‘妙手阎罗’贺二娘的名号,汪大侠可有耳闻?”司马三爷撇了一眼那间小药店。
“司马三爷的意思是说,那竹帘子后面坐的人,是卅年前在豫州连杀嵩山剑派六十七人的贺二娘?原来她隐姓埋名,却落到了朔城。”姓汪的刀客双目放光,“嵩山派悬赏切金断玉的宝剑一口,加黄金三千两,换贺二娘的项上人头!”
司马三爷摇头笑道:“我司马昊可没说药店中的那人是贺二娘,一切全是汪大侠自己凭空猜测而已,人家郎中先生慈悲为怀、悬壶济世,怎会是个满手血腥之人?大侠可千万莫要冤枉了人家才好。那处药店是我二哥的产业,其中究竟如何,我也不甚清楚。”
司马三爷哈哈的干笑了几声,姓汪的刀客盯着那竹帘子看了很久,最后颓然摇头道:“就算那竹帘子后面坐的真是贺二娘,我汪昌平也自问取不走她的人头。以贺二娘练到大成的内家混元功,加上一手神鬼莫测的暗器手法,‘阎罗’二字并非是浪得虚名。何况司马二爷……”
这刀客汪昌平的话还未说完,从酒楼隔壁的吟春苑里,忽然冲出来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子,站到了大街中央。只见这女子身上穿着大红绸缎的束身袍子,衣襟袖幅上绣得尽是大朵大朵的金线牡丹花,头顶天鸾髻上,插着一支团扇大小的金步摇,摇摆之间甚为晃眼。此人也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身姿丰腴动人,再加上一张精心描画装扮过的脸,煞是美艳。
这美妇人一手叉腰,一手指着铁匠铺叫骂道:“老郑你这没心肝儿的,大白天敲敲打打个什么,吵得我家贵客听不进曲儿!若走了生意,看老娘不砸了你的铺子,掀了你的炉子!”
那瘦高的打铁师傅翻眼看了看这美妇人,咧嘴淡淡的一笑,可手中铁锤却没停:“念娘,就你家的生意要紧,我这活计,可也赶着时间。人家商队明日一早就要启程西行,正缺马套子用哩!你就不能让你家里的姑娘们,拿小手儿把贵客的耳朵眼也堵上?”
那名唤念娘的美妇人把杏眼一瞪,右手一甩,一条丝绦便缠住了路边系马的石墩子。只见这念娘将腕子一翻,彩绦扯得笔直,那足能有数百斤重的石墩子“呼”的一声飞了起来,挟着呜呜怪啸,就朝那铁匠铺子砸去。
“今日怎的火气忒大?”那瘦高铁匠依旧是满脸笑意,似乎早已就习惯了这位对门邻居的火辣脾气。他将铁锤往砧子上一放,伸出右掌,在石墩子上轻描淡写的一按一引,那石墩子便凭空打了个转儿,又朝吟春苑的大门边落去。
可恰在这时,那位到小药店中看病抓药的老妪,刚好拎着几包药材颤巍巍的走过街面。偌大的石墩子呼的一声破空飞来,老妪并未察觉,她只顾迈着小碎步,慢吞吞的朝前走,眼看就要被石墩子刮倒。
有人发出了惊呼声,那吟春苑的念娘和铁匠老郑也变了脸色,两人作势就要纵身扑出。可恰在这时,那小药店里面的竹帘子呼啦一晃,似乎有一道风从药店中吹出,那石墩子仿佛被看不见的大手抓出,硬生生在空中一滞,然后慢悠悠的落在了吟春苑的大门边,数百斤的大石墩子落地,竟连声音都没发出一响。
街面上有人鼓掌叫好,那街南头的卖面老人朝这边望了一眼,笑了笑摇头不语。
铁匠老郑朝小药店一拱手道:“谢了。”
吟春苑的念娘扁了扁嘴,颇不好意思的朝小药店欠身一福道:“二娘,你可莫怪我胡闹,都是老郑找的事儿。”
那小药店里幽幽的传来一个女子声道:“街面上人多,可得留神着点。三爷正在顺平楼宴客,你们莫要扰了他的兴致才好。”
这女子说话的声音颇为古怪,人明明坐在竹帘子后面,可讲话声好似就在耳边响起,而余音亦久久不散。
刀客汪昌平知道,这是内家高手将一口丹田真气练到炉火纯青之境才能显出的异相,这般功力,已然近乎于传说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修仙炼气士了。
那司马家的三爷司马昊略直起身子,隔着酒楼的窗户,朝对街的小药店一拱手,笑着道:“承二娘的情。”
那小药店中有铃铛轻响,当做应答。
“朔城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深不可测。”汪昌平摇头叹气,他看向司马三爷的目光,已然多了几分复杂与敬畏。
“汪大侠何须感叹?都是天涯沦落人,在此落脚而已。”司马三爷挺了挺背脊,笑着举杯敬酒道,“隔壁吟春苑也是我大哥名下的产业,老鸨念娘一手流云袖的功夫很俊。不过若是汪大侠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在下的腰杆子可就硬实了。不过汪大侠放心,司马昊并非让你与他们搏命厮杀。这朔城老街的情形,说是江湖非是江湖,虽然我司马四兄妹各有产业,但毕竟是一脉血亲,同气连枝,我家老头子一世信奉‘家和万事兴’,所以我们这代绝没有什么不同戴天的仇怨,而是真正有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这些落脚在朔城的武林儿女,都是些厌倦了江湖上打打杀杀的人,只想过平常百姓的安稳生活,彼此之间就如同街坊邻居一般,偶尔打闹只是好玩,虽然他们经营的铺子各归我们家四兄妹所有,但我们从不会让他们去流血拼斗。我家老头子曾说:朔城是一个英雄冢,但葬的不是血肉,只是豪情罢了。”
汪昌平点了点头,低声问道:“既然卖面摊儿和隔壁的吟春苑是司马大爷的,对街的胡汉药店是司马二爷的,铁匠铺子是三爷您的,那司马小妹的产业莫非是?”
司马三爷笑道:“这老街上有店铺摊位十几间,全部分属我们兄妹四人,又何止是汪大侠你方才看到的这一些?不过我家小妹的铺子却只有一间,正是我们现在吃酒的这座顺平酒楼!”
“哦?”汪昌平眼珠一转,问道,“却不见这酒楼有何高手坐镇?”
司马三爷指着酒楼里面的桌椅板凳和墙壁道:“汪大侠你看酒楼中,到处都是刀剑劈砍留下的痕迹,你说这酒楼怎会没有高手坐镇?这顺平楼不但有高手,而且不止一位!”
汪昌平闻言,拿眼四处打量。隔着雅间的珠帘,能看这酒楼的二楼确是坐了不少练家子,个个带着刀剑,可这些人却并不是酒楼中的人。
司马三爷心领神会,说道:“待我唤来与汪大侠相见。”
说罢他伸手一敲桌面,大声呼道:“小二,小二!”
不多时,一个身穿灰布短褂的白脸汉子撩起珠帘进来,睁开迷茫的醉眼,笑嘻嘻的道:“三爷有何吩咐?”
汪昌平定睛看这白脸汉子,这人看面相似是江南人士,长得倒是平平无奇,可脚底下步子很是虚浮,满身酒肉秽气,根本不像什么武林高手。他诧异的瞥了一眼司马三爷,对面的司马三爷也皱着眉头,没好气的对这位白脸汉子道:“小俞子,这么是你过来?六顺子人呢?”
这白脸汉子应道:“回三爷的话,六顺儿出门采买去了,晚些才能回来。掌柜的吩咐我给他顶个班。”
司马三爷沉声道:“那你叫掌柜的上来一趟吧!”
“三爷可是有何不妥?”
“你哪儿来那么多废话,叫你掌柜的上来就是!”司马三爷颇为嫌恶的挥了挥手。
也不听脚步声响,众人只觉得那白脸汉子身后一花,便有个干瘦老头儿现身出来,朝司马三爷作揖道:“小老儿在此,三爷有何吩咐?”
汪昌平一见这干瘦老头儿,心里登时一凛。这人的身法也太过诡异了,刚才竟然根本看不出他是如何走到了这白脸汉子身后。看来司马三爷说顺平楼有高手,多半就是这个干瘦的老掌柜,还有那个出门采买的“六顺儿”。
至于这个满口吞吐着酒臭的白脸汉子?只是一幅酒囊饭袋而已。
第二百四十二章顺平事,痴情人
话说这顺平酒楼的掌柜老康头儿,那可是一个八面玲珑的精明角色。
他伸手一搡,就把杂工小俞子给推了开去。老康头儿哈着腰,陪着笑脸,先敬了司马三爷一杯,转身又敬了汪昌平一杯,好声好气的讲了一大套恭维奉承的话儿,把个三爷司马昊捧得两颊发红光,老康掌柜的这才起身退出了雅间。
不多时,他又亲自送了三道好菜和一坛美酒上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该说的话也说过了,该让对方看见的人和事也看完了。司马三爷一推碗筷,起身离席,朝汪昌平拱手道:“今日已有些倦了,汪大侠可在顺平楼先安顿下来,在这朔城中多走走看看。至于我所说的事情,大侠可慢慢斟酌。司马昊静候佳音。”
“不必了。”那汪昌平将手中的竹筷朝桌面上重重一拍,亦站起身来。他拎起桌上二尺铜鞘直刀,往铁扣腰带中一插,对着司马三爷拱手抱拳,沉声道,“江湖儿女,哪来那么多瞻前顾后?昌平若信不过三爷,今日也不会坐在这里吃三爷这杯酒。从今往后,汪某便不再是两广总督府的飞鹰卫统领,而是西北朔城中的一介碌碌小民,乞求三爷安顿!”
“好!汪大侠果然是个痛快人!”司马昊拊掌大笑,伸手用力拍了拍汪昌平的肩头,那掌上的庞然大力,竟然震得汪昌平眉毛一皱。汪昌平这才知道,原来对面的这位打扮得好似富商员外郎的司马三爷,竟然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内家大高手。
不过他心中念头一转,便就释然。
司马世家乃是这西北朔城的真正主人,无论是司掌凉州百万雄兵的大雍将帅,还是江湖中说一不二的盖世豪侠,只要人在西北凉州地界,都得对那位司马家的当代家主司马文驰老先生礼敬三分。虎父无犬子,司马三爷乃是司马文驰老先生的第三个儿子,颇受老先生的喜爱,自然绝不会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纨绔。否则,要如何镇服这朔城中隐居的数十位个性迥异的江湖枭雄?
司马三爷乐呵呵的道:“我名下还有裁缝店一间、赌坊一间、当铺一间、杂货商馆三处,都须有得力的人去经营。这些产业任由得汪大侠挑选,只要看得中哪一间,便可做那一间的主事掌柜。嫂子和令嫒两日之后就会到达朔城,这些店铺后院都建有精舍,安静整洁。汪大侠只管在我朔城安居乐业,享那无忧无虑的天伦之乐。旁的我司马昊不敢说,汪大侠只要身在我朔城之中,那江湖上的风风雨雨就与大侠毫无干系。就算有仇家寻上门来,自有我司马世家替大侠料理!”
“多谢三爷!”汪昌平用力点头,“只是‘汪大侠’三字,三爷今后休要再提,唤一声昌平就好。”
“还是叫‘汪大掌柜’才是。远亲不如近邻,汪掌柜今后,可要跟这条老街上的诸位街坊邻居多多亲近!”司马昊三言两句数杯酒,就收得了汪昌平这员大将,自然是意气风发。他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大摇大摆的走在前面,汪昌平低头跟在司马昊身侧,那虎背熊腰的年轻人跟在汪昌平后面,三人鱼贯下了顺平酒楼,朝老街东面的司马家大宅院而去。
坐在一楼角落里的掌柜老康头儿,抬眼看了看三人远去的背景,嘴角扯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他伸手拨了拨面前的熟铜大算盘,朝身后吆喝道:“小俞子,且给我仔细记下了!三爷今日吃了十一道菜,六荤三素俩冷碟儿,喝了七两上好的烧刀子,共计一两四钱银子,挂账!”
“得令!”顶班跑堂的小俞子一步三晃的下了楼,掀帘子朝后院账房去了。
老康掌柜见这小俞子满身的懒散劲儿,笑骂道:“你可给我手脚麻利着点儿。六顺子去给四小姐买鲜果儿,这估摸着还得一个来时辰才能转回,你再浑身不得劲儿,坏了酒楼的生意,留神老头子我罚你三天没酒吃!”
油腻腻的布帘子一摆,露出了小俞子半张媚笑的脸,他含含糊糊的喊冤道:“掌柜的,我今日忙里忙外的,都顾不上喝口酒。这肠胃里缺了酒水,身子骨可就提不起劲头,人就蔫吧了不是?”
“混小子!”老康掌柜一竖眉毛,抄起桌面上的一小坛子酒,扬手就朝小俞子砸了过去。
“谢掌柜的厚赐!”那小俞子伸手双手一抄,便抱住了飞来的酒坛子,他忙不迭咕咚咕咚的灌了几口,转身一溜烟儿朝账房去了。
到了酉时半,天色就沉了下来。一个身材壮硕高大,浑似黑铁塔般的年轻人拎着一个竹编篓子进了酒楼,他径直走到老康掌柜面前,瓮声瓮气的问道:“掌柜的,这是你要的鲜果儿,十五两银子才买了这么半篓子回来!我可是趁着水灵劲儿给四小姐送去,还是怎地?”
老康掌柜抢过竹编篓子,伸手在里面翻了翻,点头道:“六顺儿,你在这儿给我看着点生意,鲜果儿给我就成了。一会儿若还人多,忙不过来就喊小俞子给你打下手。你可盯着他点,莫要让他将客人剩下的残酒偷偷喝光了。”
“好咧!”那六顺子憨憨的点了点头,拿着一方布巾搭在肩头,跨坐在马凳上。他把一对铜铃似的眼睛瞪得溜圆,四处来回张望。老康掌柜抱着竹编篓子,急匆匆的撩帘去了后院。
许多不熟悉朔城老街顺平酒楼的食客一看,醉汉小二和干巴老头掌柜的都不在,却换了这么个凶神恶煞一般的伙计。那些原本还想没事找事,在鸡蛋里挑点儿骨头,盼着能省点银钱下来的食客,这时都缩了缩脖子,只顾埋头喝酒吃肉。他们生怕跟这大汉对上了眼神,惹得黑熊似的伙计发瘟。那对蒲扇大的巴掌,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挨得住一下的。
有了六顺子镇店,这顺平楼可就真的是“顺平”多了。那小俞子从后院出来,也搬了张马凳,翘脚坐在酒楼门边儿上,就着一把油酥花生米,眯着眼喝酒。
顺平楼临街的铺面是两层酒楼,隔着一重小小的后院,再朝里走,就是一大片按照苏州官宦家园林样式修建的精舍客房。
其中有上好的单间客房二十几间,独栋的小楼四座,还有两处以竹篱笆围起来的小院子,里面也是独栋的小楼。客房之间,以弯弯曲曲的回廊相联,廊院之间自然少不了小桥流水、棋亭茶舍,回廊两侧种满了四季常绿又耐旱冷的绿叶藤,树叶掩映间,还悬着不少鸟笼子,有碧雀儿画眉鸟唧唧喳喳。这一大片客房,拿“鸟语花香,庭苑静幽”八字来形容,当是最妥贴的。
不过顺平酒楼的客房,还不是朔城里最好的。
在老街东北面,有司马二爷名下的“留仙栈”,那当真是布置得美轮美奂,直如大漠仙境。据说就算是赤胡国和中原一等一的豪富行商,住过十天半个月后临行算账,也都得变一变脸色。
不过据说留仙栈贵也贵出了名气,日日都寻不到一间空房可住哩!
老康掌柜轻车路熟的在回廊中穿行,不多时,走到了园林最深处的一间精舍前。他没有直接推门进屋,而是伸手轻轻叩了叩门,低声道:“四小姐,是我老康。”
过了三四息,屋里并没有什么声音发出,门却开了条缝,有双精亮的眼睛藏在门后,朝掌柜康老头儿的身后左右来回扫了几眼。
老康掌柜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迈步进了屋门。
这间精舍里面与寻常的客房完全不一样,装饰得异常奢华。不仅地上铺了毛皮软毯,墙壁上也挂着厚厚的毡垫,人在屋里说话,外面根本听不见一丝声音。
靠南墙搭着一张绫罗软榻,榻板上平铺着七八层丝缎面的棉垫子。软榻前有个小小的泥炉,红彤彤的炭火上,烤着一块褐黄色的石头。这不知是什么奇石,微火烤热之后,屋子里就有股淡淡的香气弥散,让人心旷神怡。
绫罗软榻中半躺着一个女子,看面相也就二十七八,五官还颇为明艳,可一对眉毛却是天生的八字眉,很有些煞风景。她身上裹着鹅黄色的繁花对襟束腰长袄,头上挽着百花髻,插着几团素珠花。这女子的眼神纯真不邪,身上透着一股子出身不凡的高贵气相。
先前开门那人,看起来比这女子年长了有十几岁,已然早过了不惑之年。乍一望这人的眉目,生得与司马三爷很有几分相似,不过此人要更加苍老几岁,胡须也稍显花白。他身上披着一件简单的月白素锦长袍,腰系靛蓝丝绦,脚踏软皮靴。衣着打扮虽不显山不露水,但看此人腰间坠的那一方三寸如意盘纹古玉,还有他手指间把玩的一串血玛瑙念珠,可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那少女抬眼看了看老康掌柜,问道:“老康,你后边儿可还干净?”
锦袍中年男人站在门后面,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才坐到了那绫罗软榻对面。
“见过四小姐,见过大爷。”老康掌柜放下手里的竹编篓子,朝屋里的一男一女抱拳施礼,“朔城虽大,但能跟得住我老康的人,可还真不多,四小姐放宽心吧。”
听那女子与老康掌柜的一问一答,便知这屋里的两人,可全是在朔城里跺一跺脚,地面儿都得晃三晃摇三摇的人物。
先说那中年锦袍男子,他正是朔城司马家司马文驰老先生的长子司马晟,若说司马晟身为长子,却因其个性木讷、行事古板,而不受司马文驰老先生钟爱的话,躺在绫罗软榻中的司马家四小姐司马雁,可就是司马文驰老先生的掌上明珠了。司马老先生曾毫不避讳的直言道,若四小姐是个男儿身,这司马世家早可交到司马雁的手上经营,他老人家就能安安心心的享受晚年,可偏偏司马雁是个女儿,终究是要嫁出去的,偌大的西北司马世家,却不好平白的送给旁人。
“老康你办事我是放心的。不过洛姊姊这次来朔城,事关重大,我们不得不多三分谨慎。”司马雁瞥了一眼自家大哥,似笑非笑的道,“你看把我大哥给紧张的,洛姊姊人还没到,他已是茶饭不思,辗转难眠了。”
司马晟颇为尴尬的一笑,对老康掌柜道:“老康,这次不但老三必有动静,说不定老二也会插手。环玉住在留仙栈肯定不妥的,更不能住进司马家大宅里,我想来想去,只能让她住到你的顺平楼来,这样既掩人耳目,你也可以帮着我照看一番,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好早早通个信儿给我。”
老康掌柜的看了看司马四小姐,拱手应道:“大爷放心,老康自然懂的。”
司马晟问道:“你这楼里,如今除了你之外,还有几个伙计?”
“除我老康,还有六顺子、打杂的小俞、厨子小杜、账房是由拙荆在管。”老康掌柜的眼珠一转道,“怎么?大爷信不过他们,还需另外加派人手?”
“不,不!”司马晟摇头道,“我再换人来,更惹的老三上眼。我只是问问这些人是否可靠罢了。”
老康掌柜的又看了看司马四小姐,见司马雁点头一笑,才恭声道:“我老康头儿两口子在朔城已有二十五年,先前在老当家的鞍前马后效力,后来得了这座酒楼子养老。我夫妇二人如何,大爷和四小姐当是清楚的。”
“老康便如我与小妹的叔父一般,自然是尽可信得。”司马晟朝着老康掌柜的拱了拱手。
老康头儿点了点头道:“六顺子算是我半个养子和半个徒弟,他从个襁褓婴孩,被我一手拉扯到这么大,传了一身硬功夫,倒还算是有点儿手段。这孩子的性子四小姐是知道的,一星半点儿聪明气都不沾,好似个榆木疙瘩,更莫说有什么坏心思了。”
司马雁幽幽的道:“六顺儿肯定没问题,大哥担心的是那个小俞和小杜。”
司马晟以为自家小妹心中不愉,责怪他不信任顺平楼的人,连忙对司马雁说道:“妹子,大哥也是环玉的安全考虑,你可不要埋怨哥哥。环玉她也是你的知交好友,这次的事情如此凶险古怪,谨慎一些,原不会有错。”
“是要多加些谨慎。”司马雁点头道,“老康,你说说小俞和小杜的事情吧。”
老康掌柜应道:“小杜的来历比较简单,他就是个大雍西北守军东山口陈家营的逃兵。九年前他刚成年,就被征召入了西北守军,在大漠上跟赤胡国的游骑厮杀了几次,这孩子吓破了胆,就屁滚尿流的逃了出来。从此他杀人是不敢的,杀猪倒是把好手。流落到朔城之后,四小姐命我彻查过小杜的来历。他讲出来的身世不假,出生的村子也还在,只是父母亲人都死尽了。我托人查过西北守军东山口陈家营的军籍,小杜的确是个逃跑的新兵蛋子。留在顺平楼之后,我暗暗观察了他三年,没有任何异动,现在连粗浅的军伍枪棒招式都忘记了,只会用一把菜刀。这孩子手脚利落,既不贪财,也不多话,偶尔好酒,醉了立时闭眼就睡。”
司马晟点头不语。老康掌柜接着说道:“至于小俞的来历就复杂一些了。他在顺平楼呆了七年,据他刚来时所说,这孩子原本是个落魄的读书人,科考不得志,有个指腹为婚的媳妇也跟着别人跑了,他郁郁寡欢,觉得家中无趣,便独身流浪到了朔城。我考过他的学问,也看过他挥笔写字,的确是个读过几年圣贤书的人,只是这孩子奇思妙想太多,总想另辟蹊径,所以注定考不到功名。不过他的一笔字写得尚可,录一录菜单子倒是工工整整,还能帮着拙荆记账。”
“小俞的本名叫俞和,家乡在荆州岳阳城畔,家里有片临水的茶园子。这孩子每年年关,就会随着南方来的商队回老家一趟,等过了年,又再跟着商队回朔城来。我乔装改扮暗中跟着他去过三次荆州老家,一切都与他所说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