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帝修仙(王十)-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这黑不见底的骷髅巢穴,刚刚才在生死线上走过一回的林易,心中仍然余孽未决,竟然向他这样如此胆大的人也忍不住暗中发怵。但他一听郑隐说过,这洞就是那旱魃的巢穴,只要除了这旱魃,关中大旱立即结束。况且这骷髅将军就是这旱魃所化,早已被其重伤,奄奄一息,只怕活不到天亮。况且这洞中还有阴灵草这种罕见的天地灵物在吸引着他们,本还暗暗打退堂鼓的林易和葛洪二人也毫不犹豫地跟着郑隐钻入这骷髅洞中。
果真如这郑隐所言,这骷髅洞口看上去虽然不大,只容得下数人,随着越深入,这骷髅洞中的空间越大,愈深入这洞低深入,这其中的阴寒之气愈加明显,比那洞外的还要浓郁上数倍,连葛洪、林易这样的修真者都忍不住打起一阵寒颤,若是凡人在此,只怕撑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
“不错,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适合那阴灵草的生长!”那郑隐却是越走越显得十分兴奋,丝毫看不出一丝疲倦。
昏暗无比的洞中出现一丝光亮,顺着这暗光,洞内空间也成倍地扩大,片刻后就已经来到了一座大厅内,昏暗的月光下,可以看出这大厅一时竟然多了数条出口,众人一时难以抉择,到底走哪一条路口。
一阵阵恶心的尸臭味道传来,愈来愈近,又不知是什么怪物,林易连忙握紧手中的龙鳞。
“哈哈……”犹如鬼泣般的尖啸声传来。林易终于看清了这怪物的长相,果真如郑隐所描述的那样,秃发赤身,头顶有一目,四肢灵活如猿猴,走行如风!原来这让世间带来无数旱天瘟疫的怪物旱魃就是长的如此丑陋,果真是狰狞如恶鬼。
“不要怕!这怪物已经到了强弩之末!”郑隐对躲在其身后哆嗦的葛洪道。
旱魃却又口吐人言尖啸道:“你们竟敢杀了我!白骨夫人不会放过你们的!本还准备要到处寻你们,想不到竟送到门上,我要和你们同归于尽!”
“烈火燎原,焚天灭地!竟然如此,就让我心中怒火慢慢吞噬你们吧!”那怪物又是一声怒吼,接着那秃顶上那一巨目竟诡异发出一道道巨火向郑隐等人喷来,瞬间这偌大的洞穴如同窑炉一般高温蒸人,几乎让人喘不过起来。到处都充斥这烈焰,连那旱魃自身也处在火焰之中。这旱魃自知难逃一劫,本就是为了同归而尽,这最后一击已经耗掉其所有精血。
林易十分紧张,那郑隐却是心有成竹,又是左手一送,那弄玉已经出鞘,动作十分潇洒。只见弄玉上道道白光闪过,空气中气温顿时降了许多。
“米粒之珠,也放光芒!”郑隐怒道,顿时一道白色光芒闪过,洞穴内无数白色剑气冲天飞起,所过之处犹如甘露,那烈焰巨火纷纷熄灭,空气中温度也迅速降到了正常。
再看那旱魃已经被这烈火吞噬干净,灰飞烟灭,只剩下那头颅之上那颗鸡蛋般大小的巨目眼球,滚到了郑隐脚下。
第六十一章 骷髅洞寻宝 洞外有洞天
又过了片刻后,洞内终于恢复可平静。
“那边有一个棺材!”葛洪对着众人喊道,郑隐和林易连忙疾走到了跟前。看这棺木早已腐烂不堪,这本是上好的桐木,不知道过了多少沧桑的岁月的腐蚀方能如此这般。借着这昏暗的月光,林易靠近这木材板,终于看清了这上面的木雕刻字——“新朝大司空王邑之墓!”
“王邑是谁?新朝又是什么年代?”林易十分诧异道。
“新朝是王莽篡位前汉所建的伪朝,比暴秦还要短命一年,王邑是王莽从弟,为建立新朝立下赫赫战功,其人虽然是纨绔子弟,才识有限,却始终对王莽忠心耿耿,绿林军攻入长安后,最终为守卫王莽战死!”郑隐跟着解释道。这郑隐年轻之时是以儒生入道,熟读经史子集,这300年前的历史说起来如数家珍。
王邑虽不知何人,这大名鼎鼎的王莽此人林易却也多有耳闻,据说其人年轻时候谦恭俭让,礼贤下士,为朝野道德模范。中年更是大起大落,数次几进几出起伏,最终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历史上通过禅让作皇帝的先河,因此为后世历代封建儒生所否定。后世的曹丕、司马炎等人只能算是其徒弟了。这人在史学界中的争论一直比较大,后汉书对其评价很低,为“伪君子”代表人物,到了林易前世的那个时代,已经有不少史学家为其翻案,认为其是史上最有胆识的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的确如此,站在后人的角度上,王莽当时很多的改革措施超前了数千年,提前的让人不敢想象。
郑隐右手轻轻一动,已经掀开了这棺板,但见棺中无丝毫陪葬物品,空无一物!那拐角处有一株不知名的野草,根茎深于这木板中,只有二三片小叶,在这常年不见阳光的地方不知如何生长,显得十分弱小,却色白如光,夜视如列烛,林易刚一靠近,白光竟然自消灭于漆黑夜空中。
郑隐却是十分兴奋,连忙从怀中掏出一个木盒,那野草根茎下方的木头一起割了下来,迅速地放近了木盒中!大笑道:“这阴灵草总算是找到一株了!不虚此行!”
“这人本被乱军所杀,想不到最终却还有一副棺材葬身,看来还是有几位忠心手下。只是这几人不懂风水,胡乱掩埋,恰好埋葬了这至阴之地,最终尸变成了僵尸,僵尸又修炼成了妖,就成了这旱魃了,独立于这三界之外,危害人间。此次灵魂总算是解脱了,有了投胎托生的机会!”郑隐又是接着道。
“这人尸体虽成了旱魃,却也不忘记其生前身份,继续变幻成将军指挥骷髅阴军!却不知它临时之前所说的白骨夫人又为何人?”林易不解问道。从李图的记忆中,他已知道这白骨夫人就是和李图齐名,同位列三魔之一的骨魔。只是不敢确定,再经过郑隐所回答后,终于证实此事。
“传说那骨魔为西羌大巫师,莫非这关中大旱和瘟疫也是其暗中操控!”林易十分惊讶道。
“只怕那骨魔脱不掉关系,这王邑去世才不足300年,虽然此地乃谷中阴气绝佳之地,但是若没上千年的时间,这尸体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旱魃。看来期间必定有人指点,那骨魔以控骨养尸出名,绝对逃不掉干系!”郑隐也跟着道。
他看到林易面色凝重的样子,已经猜到了他所担心什么,顿了顿又说道:“不过你却不必担心,此地只有我的气息,那骨魔若要寻仇只怕只会找到我的头上!”
“此洞还有如此大的地方,阴灵草必然不止一株,我们再四处找看看!”林易又道。
“不错,老夫正有此意,只是这大厅四周岔洞无数,我们又不知其深浅,这洞中威胁已经出去,我们还是分开寻找,各凭机缘!”郑隐话音未落,已经从怀中又掏出了两个木盒,分别交到了林易和葛洪手中,径自往最右边走去。林易看到葛洪已经往左边那个岔洞口走去,他毫不犹豫直接进入正前方的岔洞口。
这里的洞道虽然比刚刚入口那里要窄了很多,却依然足够一人自由出入。林易顺着洞道一直走了上千步,依然感觉这洞道深不见底,看不到尽头。
“这洞只怕是个天然溶洞,应是在这谷中的山中腹地之内,看是这山面积却并没有多大,只是比一般的丘陵更高一些,难道自己是一直在绕圈子?”林易心中疑惑道,不由得留了点心眼,途中暗暗留下了不少标记,果然发现原来一直都是在兜圈子。
“这洞中应该还有暗洞!不然不会就这样戛然而止!”林易又是疑惑道,这次他再走一遍之时,左右手都不断地敲打两边的洞壁!
“果真如此!”刚走了一百多步后,林易就发现右边洞壁敲打发出蹦蹦的清脆声音,和别处那种重重的闷音明显不一样。拔出龙鳞挖了片刻后,这声音愈来愈明显。
感觉到差不多的时候,林易一脚踹开了这石壁。“嘣……”一声山石碎裂的巨响传来。
一缕淡淡的月光洒了进来,看来真的是打通了!那大厅中的月光是入口处撒来,而这里的月光又何处而来,林易十分诧异,却也不管这些,十分兴奋地钻了进去。
“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朦胧的月光下,林易十分惊讶道。果真是别有洞天,这地方竟比那无名谷还要大上数倍。更让人吃惊的人,映入他眼前的竟是一堆堆白骨,他上前一看,这些白骨骨骼甚是奇怪,各种各样的都有,明显不是人类,有走兽、有飞鸟、有游鱼,大的长有数十丈,小的却仅有鼠骨般大小,却不知道是何种动物的尸体,不知过了多少年方化为如此之多的白骨。再看远远,模模糊糊中一道宫墙若隐若现在眼中,这里竟然还有一处不少的宫殿!
这里毫无生机,简直是白骨成山,阴寒之气比那骷髅洞中还要浓郁数倍,只怕那谷中的阴气就是由此地而引起吧!
“那是什么!”林易突然拿起怀中木盒就冲着那不远处的一堆白骨跑去,那数点白光在这毫无生机的地方是显得如此耀眼。看这堆白骨有10多个,虽然大小不一,但看骨骼遗体和那马十分像,但是这四肢骨骼却是比马要粗长了许多。
林易还没近身,这些白光已经消失在夜色中,但是林易还是凭着刚刚的记忆留下了那些白光的位置!原来这些都是那传说中的阴灵草。
“咦,这一竟是四叶!”
“这还有一个竟是五叶!”
林易十分兴奋地道,不一会儿盒中竟然放满了五株阴灵草!
第六十二章 建章宫怀古 渐台忆往事
林易又静下心来,四处观察,这四周依然有不少的阴灵草,大多都是三四叶,五叶却只有刚刚在形似马骸骨下面发现的一株,至于这附近还有数量不少的一二叶阴灵草,林易却都留了下来。
今夜的收获已经非常大,林易已经十分满足。况且这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情是如此不明智,况且这片荒骨地如此隐秘,数百年没人发现,只怕再过了多年后,这些阴灵草依然可为其所用。
这宫殿到底是什么地方?林易整理好这些阴灵草后,十分好奇地走了进来。还没有到那宫门,又是成堆成片的骸骨涌现在眼前,在那月光的发射下越发显得十分阴森恐怖,又是一股强烈的阴寒之气传来,林易忍不住又打了个寒颤。他连忙从手中阴灵草上取下一片叶子嚼进腹中,顿时全身上下阴寒之力失去了大半。
“毒蛇出没的地方七步之内有解药,这白骨丛生之地生长的阴灵草自是这些阴寒之气的克星,一物降一物,这自然真是太过神奇!”有了这阴灵草附体后,林易自是毫无后顾之忧,大步向这宫门赶去。
愈靠近城墙白骨愈多,夹杂着无数的刀枪剑戟,还有各式各样的不知名的攻城武器,这场战争真是惨烈。这不知名的宫殿比那京都洛阳附近的金镛城还要大上半分,不知道究竟是何人值得这数千士兵前赴后继。朦胧的月光下,城门口隐隐约约三个大字——“建章宫”映入林易的眼帘中,那字迹如此威严而又深刻,依旧在诉说她那曾经的不平凡。
“建章宫!”林易终于知道想起了这曾经的宫城名字。建章宫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在长安城南郊始建,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武帝一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其宫殿建筑毁于新莽末年战火中。
此地正是在长安城南郊,看来这是汉建章宫不假,这应该是由于地震影响而陷入这地下山瓮之中。若这是建章宫,那宫外就应该是传说中的汉皇家园林上林苑遗址!这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朝皇家园林的遗址上所建。汉武帝统一四海,富有天下,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传说中上林苑汇集天下所有走兽飞鸟游鱼和无数奇花异木,更有无数大汉臣属和交好的大宛、乌孙、楼兰、龟兹、莎车、朝鲜、百越、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g?等国家和地区所献的奇珍异兽,更有数次大军远征匈奴所俘献的无数奇珍异兽。
难怪这里有如此多的奇珍异兽遗骨,这附近应该是上林苑的一处埋骨地,这里的引气如此浓郁,连洞外山谷都是常年阴气弥漫,应该都是这些奇珍异兽的骨骸所散发。此时林易心中的疑问豁然开朗。那刚刚让其印象深刻的马骸骨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汗血宝马,武帝对其倍为推崇喜好,赐名为天马,并曾作诗赋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看来这地方那白骨夫人还没发现,否则这许多天地灵兽的骸骨她绝不会留在这里。这地方看来一定要隐藏好,若是被那些修炼鬼道魔功的修真者发现只怕是如虎添翼,蛟龙入渊,后果不堪设想!”林易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待会一定要和郑隐商量后如何隐蔽好这地方。
这城门虽是精铁所筑,但是经过这战火焚烧和这不知多少年岁月的侵蚀后,早已破败不堪,林易用手轻轻就推开了城门。城中阁楼庭院依旧,只是早已没有当初的富丽堂皇,只是死气一片,白骨丛生。
这里的白骨显然要比城外要少了许多,城内的士兵应该大多是战死在城门附近,沿着脚下的亭台阁道,林易片刻后就发现前方一处大池,长百丈有余。莫非这就是那建章宫的太液池,只是这里早已干枯,除了四处的骸骨,就只有残破的兵器。那太液池中的渐台依旧高高耸起,高二十馀丈。林易轻身一纵,已经爬到了这渐台之上。
这渐台上方越发显得更加阴寒,白骨更是层层密布,几乎每走两步就能发现一具尸体,几乎无从下脚!看来这里发生的战争比那城门附近还要激烈。
那里是什么?林易发现那渐台中间的石台上竟坐着一骷髅,身上长袍随风舞动。数百年过去,这长袍竟然还没腐烂,林易十分好奇,快速走进了几步,终于看清这长袍竟是土黄色,上有龙纹,竟是件龙袍。再看那龙袍中的骷髅,躯干四肢都完整,偏偏少了颗头颅。林易终于认出这人是谁了,这人就是那新朝皇帝王莽!
“汉书中记载王莽的尸首不是被长安城军士和百姓所切割为碎肉,怎么出现在了这里!”林易一时感到十分奇怪。那件龙袍依然崭新如故,华丽异常,林易不自觉地用手摸上那长袍。突然林易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脑海中无数的人影闪耀着:王莽戴上了纯金的平天冠,身上那件华丽的龙袍是如此的熟悉,站在未央宫前的广场上,脚上的鞋却不知道到哪儿去了。司命手捧威斗,不断地报着时刻,王莽随着威斗的转动,按时改变自己站立的方向。还有一百多名忠诚的官员死死守护在王莽的身边。皇宫内突然起火了,**许多宫殿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迅速向未央宫扑来。
突然一声马啸声音传来,一位大将手持长柄大刀进来,身后跟随了一千多人的士兵,身上战甲破烂不堪,脸上皆是疲色,不知几宿没有休息了。那长柄大刀如此熟悉,原来就是龙鳞,这位大将军应该就是那王邑。王邑见到王莽连忙下马,泣声跪诉道:“皇上我们快跑吧,乱军已攻入内城!”
在烈焰和喊杀声中,群臣纷纷劝王莽立刻离开这里,王莽目光迷离,厌恶地望着这些慌乱的大臣,歇斯底里地大喊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
话音刚落,未央宫院门轰然崩塌,烟尘四起,绿林军如潮水般一拥而入。王邑却也顾不上这些了,一挥手,身后两人已经架起王莽直奔那城外南郊建章宫而去。后面1000多名忠心耿耿的大臣和士兵紧紧地跟随着。
长安城内外到处都是叛军,一路上经过无数次血战,王邑一行带着王莽还是逃到了建章宫。王莽身边的大臣和将士也越来越小,只剩下了一半的数量。
“快,带朕去拿渐台上!”刚到建章宫来不及休息,王莽看到手中威斗不停地抖动,突然变得十分兴奋起来,眼睛一刻也不离开天空,丝毫没有半点亡国的惆怅。
可是不到半个时辰,一小股绿林军还是发现了王莽等人最后藏身之处。虽然只是一小股也是王莽等人的数倍,紧紧坚持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建章宫也被攻破了。
此时太液池中的渐台上,王莽早已衣不遮体,头发散乱,没有一点帝王的样子,身上只剩一件龙袍,连平天冠都不知道丢到了哪里。叛军又已攻入了建章宫中,看着身边忠心耿耿地大臣和将士一个个死去,连自己最信赖的王邑、王睦父子二人也已经力战而死。渐台下依然在不停地混战着,王莽身边已经剩下寥寥几个护卫,可是王莽却神情依旧,眼睛依然始终盯着天空,手捧威斗在不停地移动着方位。
“哈哈……”王莽突然一声大笑,笑声未落,尸首已经分开。
“杜吴!你竟敢杀了王莽!”王莽身旁本是一位忠心耿耿的护卫喝问道,只是大言不惭就直呼王莽的名讳。
“王揖,你何必明知故问!快!再晚就来不及了!这人头不可以替换,这尸身却可以以假乱真,因此这项上人头我必须带上了!剩下的就交给你来处理了!”话音未落,叫杜吴的人已经捡起王莽的人头跳下了渐台。那叫王揖的人也毫不犹豫,拔出长剑,剑如长虹舞动,整个天空都被剑光笼罩,无数正在争斗的王莽亲军护卫和绿林军还没明白是什么原因,却发现身躯已经被剑气贯穿,紧接着又是天翻地覆,地动山摇,天地都为之变色,整个建章宫及方圆数里的地方突然开始塌陷,不断地下沉。
“啊……”林易突然一声惊醒,竟然做了一个梦,这梦如此真实,真实的让人感到害怕,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再看那手中的长袍好像完成使命一样,突然间就消失在虚空中,化为灰烬。
王莽的头颅被后世历代皇帝所收藏,林易现在真是十分好奇,这王莽的头颅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为何历代帝王都把他和孔子屐、汉高祖的斩蛇宝剑一样当做国宝收藏。只可惜这几件宝贝本放在洛阳城中武库好好的,想不到几个月前的一场大火,把他们都烧得精光。林易从张华的奏章中早已得知此事,为此也曾难过了多天。甚至一直怀疑这样宝物应该是被人趁乱盗走。
王莽的死究竟有什么秘密,他最后被杀死之时他身边的那叫杜吴和王揖的两人,明显就是两名修为深不可测的修仙者,看他们的功法很可能就是五大剑仙世家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究竟有何目的,这一切都太令人捉摸不透。
第六十三章 超越二千年 惊起一身汗
从那王莽黄袍中得到的信息,一直在充斥着他的大脑,简直太令人惊讶。王莽进行的是一个全面深刻的改革,不同于其他封建改革仅仅停留在制度上搔搔痒,王莽的改革是深刻,具有超前的眼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民族、民主、科学和共产等现代思想。
王莽具有大汉主义倾向,尤其仇视匈奴和高丽,曾经多次讨伐匈奴,意图将匈奴赶出北方草原,汉武帝之后就他最积极。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他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他甚至还一度想灭掉高句丽。不过就因为王莽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政策,不仅导致边境战乱不绝,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力日衰。
王莽鼓励科学试验和发明创造。对于新科技的重视,王莽当时实验很多被儒家成为奇技淫巧的新生事物。这一时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王莽命令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唯一一次人体解剖,现在的很多医学名词比如十二指肠之类的就是那次的命名,真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公元18年,王莽得知有位巧匠能制作一种飞行器,这种飞行器是用大鸟的羽毛做成的翅膀,然后装在人身上,可飞行数百步。王莽立即召见他,并亲自观看了他的表演,支持他的飞行实验。王莽自身也是个发明家,他发明的是游标卡尺,意图统一全国的度量,从原理、性能、用途看,这个游标卡尺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比西方早了1700年。
王莽鼓励平等,关注民生,仇视奴隶制。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尊贵的,这曾是王莽提出的口号!买卖人口是“悖天心,逆人伦”的罪恶行径,必须立刻停止。看来王莽具有现代人那种人生来平等的光辉思想。王莽认为买卖奴婢有违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大义,规定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王莽企图以限制奴婢的买卖的方式,限制奴隶范围和数目的扩大,使其最终自然消亡。另外还规定,对于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劳役。劳役期间,政府供给衣食。王莽相当关注民生,他废去皇室的呼池苑,改设安民县,迁移穷人去住。沿途饮食及到达之后所需田宅器具耕牛种子等,都由官府供给或借贷。王莽又下令在长安城中投资建设5个里共200个廉租房住宅小区,供贫民居住。权势开始向民生倾斜。
王莽特别重视教育工作,扩大太学招生,太学生数量破纪录超过1万人。他还下令各地兴建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增长知识。在京城为学者盖了1万间房子,建了不少研究所。凡是对古典文献有所专长的,都召到京师做研究,前后来了千把人,每天讨论儒家学问。
王莽还是个*实践者。他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私人不准买卖土地。如果一家男子不满8人,田超过900亩,应把多余的田分给本族或者邻居的无田人。原来没有田的人,按男口每人给田100亩。不过因此触动了大地主阶级,导致后来被各地豪强地主推翻。
王莽还是个经济思想家。他实行政府控制物价,禁止商人囤货炒作。他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个城市设“五均司市使”,即“五均官”,由原来的令、长兼任。主管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征收税款等事宜。评定物价是指五均司市师要定时对市场上主要产品物价进行评定;调节市场是指控制市场供应,货物滞销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货物涨价时,以平价出售,以维护市场秩序;办理赊贷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办理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以帮助百姓及商家缓解资金之困;征收税款是指征收山泽税和其它各种杂税。
王莽最超前的就是币制改革了。在世界铸币史上开创了主、辅币相结合的“宝货制”,对后世的币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莽用一些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货币代替以前的金块银块,简直就是近代币制改革的翻版。不过他最失败的就是币制改革,从此天下大乱。
细数世界历史上的新思想的出现,都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发展力有关系,当然超前的思想也有,但是从没有像王莽这样超前将近两千年的思想。王莽的思想绝对不应该出现在那个时候,因为他的思想完全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水平严重脱节!王莽的一切行为太过令人捉摸不透,简直让人冷汗直流毛发竖立。要知道王莽当时已经禅位为帝,整个国家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完全没有必要搞这些太过超前的改革,最终导致身败名裂,为后人所鄙夷。他为什么要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念,这究竟是为什么。
王莽出身豪族,王莽表兄弟汉成帝刘骜即为后,王氏为侯者九人,为大司马者五人。从小最多接受儒家文化,但是为何会出现如此先进的思想?这种犹如现代人的思维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那个封建制度尚不健全的时代!王莽这种人人平等的光辉思想也绝对不会出现在一个从小活在豪族的人脑袋中,一个从小相对封闭的教育思想,一个封建制度横行的天下和土壤,是绝对不会出现王莽这种思想的!
“难道王莽和我一样,也是一个穿越者!”林易此时已经惊出了一声冷汗。那渐台为皇室观星祈天所用,他为什么最后要逃到那里,他死之前为什么目光一直离不开天空,难道他已经找到了回去他原来那个时空的路?他不知道是来自哪个异时空的人,或许也只有找到他的那颗头颅就能得到一丝答案。
不过林易此时却不多想这些了,在这里已经耽误了很长时间,只怕郑隐和葛洪俩人早已等候他多时,林易拿起龙鳞就加速原路返回。
第六十四章 事了拂身去 又结一良缘
林易爬出那骷髅洞,郑隐和葛洪二人早已等候在那里,看起俩人一副轻松的表情,看来是收获不浅。
“林道友!你可终于出来了!”郑隐对着林易招呼道。
“我刚刚在左侧的洞中找到了两株阴灵草,师父也找到了一株!”葛洪一看到林易出来,十分兴奋道。林易果然看到那葛洪的木盒中多了两株浅绿色的小草,但看每株却只有两片叶子。
“林道友进去了这么长时间,收获应该不小吧!”郑隐又看着林易道,他看到林易对葛洪那两株丝毫都看不上眼,就猜测到如此。
林易把那木盒一打开,满眼的绿意涌来,这小木盒子中竟然密密麻麻装满了阴灵草。葛洪惊讶的直接要说不出话来,竟然足足有16株。
“这!竟然全都是三叶以上的,还有五叶的,四叶也有好几株!”郑隐这样的得道高人,也忍不住喜形于色,几乎要直接扑来过来,兴奋的几乎老泪纵横!于是林易把他刚刚如何机缘巧合下发现这荒骨地,进入后才发现这应该是前汉时上林苑中的奇珍异兽的埋骨地,在其中发现大量的阴灵草,又在附近发现那建章宫之事全部娓娓道来,不过关于那渐台上王莽的事,却只字未提,毕竟这事即使放在修仙者看来,也是太过不可思议。当郑隐知道林易竟然还有许多只有一两叶的阴灵草未取之时,真是十分恼悔。原来这阴灵草全靠吸收阴灵之气而生长,生长速度极满,满百年才长出一叶,因此那些一叶也不是幼苗,已经可以药用。不过此刻回去也没用了,那些阴灵草长出一叶后就有了灵性,既然藏身之地被人发现,此刻只怕早已转移了地方。
“林道友,果真是有大机缘之人!”郑隐又是欣喜道,顿了顿又道:“道友考虑却是非常周密细致,不过那地方如此隐蔽,那骨魔曾经没发现那地方,今后更不会发现那地方。不过小心使得万年船,我们先施法在这附近做点禁制,再以巨石堵住这其中洞口,防止一些动物或者盗墓贼机缘巧合找到那地方!”
“按照刚刚我们所说,各人所寻全凭机缘,这些阴灵草竟然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