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夜(猫腻)-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此同时,大唐帝国派出西路边军援燕,号援燕军。

因为援军的到来,左帐王庭部落骑兵扰边显得收敛了很多,尤其是当大唐援燕军的先锋部队依着岷山东缘来到燕北荒原后,左帐王庭单于加大了对各部族的约束,寒风呼啸的原野上,再也难以找到蛮人游骑的踪影。

蛮人骑兵之所以不好应付,是因为他们背后占有大片宽阔的草原,一见势头不对便遁入漫漫长草之中,根本无法追击。除非当世各国君王有当年大唐太祖皇帝的雄心野魄,不然根本没有办法把这个威胁完全消除。

所以当蛮人骑兵对燕境的侵扰变得不那么严重,左帐王庭派出谈和使者之后,聚集在燕境北方的中原部队没有就此强势北上,而是选择就地驻扎,把主要心神都放在各处边陲要塞的防守之上,边塞的情势变得平静了很多。

驻守在燕境外的十余万部队号称中原各国联军,实际上除了来自南晋月轮诸国的年轻修行者,基本上是燕国本土军队以及大唐帝国派来的援燕军。

所谓援燕军,正是夏侯大将军统辖的帝国西路边军精锐。这支以铁血冷酷著称的部队在十年前的战争中连克燕国十一城,给燕国人留下极为惨痛的记忆,在燕人看来这些号称来援的唐国军人要比草原上的蛮人骑兵更加可恶更加可怕。

基于这样朴素的情感和力量对比,燕国从国君到普通军卒,都对西面的大唐援燕军流露出相当程度的警惕,虽然表面上还是送去了猪牛粮食以作慰问,但在实际中燕国部队与唐军保持了相当远的距离,双方分据燕北边境东西两道战线,遥遥相望,各不理会,甚至拿出了很大的精神注意着彼此的动向。

领受西陵神殿诏令前来的各国年轻修行者自然与燕国军队呆在一处,而来自长安城南书院的实修学生们则理所当然留在大唐援燕军的军营之中。

时已秋末,荒原地北先冷,呵气成雾,草色早黄。

燕北某处边塞军营外有一片草甸,草甸上不多的几棵树木树叶早已落尽,站在此间,目光能够轻易穿透清旷的天空,落到更远的地方。比如远处荒原上不知什么事物燃烧生成的黑烟,还有那些咯吱轻响马车上躺着的受伤士兵。

如今边塞情势平静,可能马上召开和谈,但在荒原深处,大唐骑兵与草原骑兵的小规模战斗还是偶有发生,隔上数日便会有遗体和伤员被运回来。

宁缺坐在草甸上望向西北方向,搁在膝头上的手缓缓摩娑着一块小牌子。这块牌子材质有些怪异,非金非玉非石非木,很是坚硬,是离开书院启程前余帘师姐塞给他的,当时他并没有注意,后来在旅途中才想起来,时时握在手里摩娑把玩,有些好奇这块牌子的用途,也借此消减一下对长安城的怀念。

西北方向高远苍穹下有道模糊的黑线,看着并不显眼。但他去过那里,他知道那里的起伏山峦何其高大雄壮,所以愈发觉得这片苍穹与荒原旷阔难言。

那道模糊黑线就是把大陆北方分割成两块的雄雄岷山,他和桑桑幼时主要在岷山东麓生活,十年前他们从西侧山崖走出来时,遇见了家园被毁的卓尔,那段记忆已经很久远,但依然清晰。

因为走过所以记得再往北一些地方,岷山中间会有一道天然形成的豁口。由南至北连绵数千里的岷山山脉把荒原南部分成两半,也把大唐和燕国分开,如果不想从荒原北部绕行,军队便只能通过那道豁口。

像这样重要的军事要地,自然被大唐帝国牢牢地掌握在手中,那里驻扎着帝国北路军最精锐的师团,而帝国北路军最重要的军事使命并不是扼守险地,威胁草原东部的左帐王庭或者是燕国,真正让帝国感到担心的是荒原上实力最强大的金帐王庭,也正是李渔公主曾经出嫁的地方。

宁缺生活了很多年的渭城军塞是七城塞之一,七城塞属于北路军精锐师团最不起眼的一处边塞防线,此时西北望,仿佛能够看到岷山那头的渭城,那个真正属于他和桑桑的家乡,心头不禁生出些想念和温暖。

渭城的旧人们不知道现在过的如何,马将军身体如何,春天时托车马行寄过去的银票不知道他们收到没有,他们如果知道自己已经在长安城里混出了人样,会喝多少酒来庆祝,而自己和桑桑又该什么时候回去看看他们?

“已经在这里驻扎了一个多月,总只派些游骑出去侦察,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出击?再过些日子便要入冬,到时再入荒原,军卒要比现在付出更多的代价。”

一名青年军官坐在宁缺身旁,身上轻甲被擦的锃亮,看着清旷的荒原和马车上的伤兵,剑眉微皱恼火说道:“真不知道将军府那边在想些什么,听说夏侯将军根本就没有入燕,现在还在土阳城府中,实在是太不像话。”

宁缺看着他笑了笑,说道:“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刀?对付左帐王庭的骑兵,哪里需要夏侯大将军亲自出马?朝廷派了一半西路军过来,已经足够给那位左帐单于颜面。夏侯将军留在土阳城,不来边塞亲自指挥,是因为他知道这场仗根本打不起来,既然不用深入荒原,金秋寒冬又有什么区别?”

青年军官便是书院学生常征明。这位骑射二科成绩优秀的军部培养生,曾经在羽林军中服役,今番来到援燕军前线,被分配到最北也是最危险的要塞,然而他却没有任何意见,反而跃跃欲试想要带着骑兵杀进荒原,像前辈们那般替帝国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想到一困便是月余,部队根本没有出征的意思。

这些天他的心情本就有些郁闷,这时听着宁缺如此说,反驳说道:“中原诸国闹出这么大动静,神殿发出诏令,帝国派出援军,每天光人马嚼谷子都要耗多少银钱,花了这么大功夫才把部队集结完毕,怎么可能不打?”

宁缺笑着说道:“那你看这像是要打的样子吗?”

常征明指着草甸下方那些马车,说道:“小规模的战斗一直在发生,我看不是不打,只不过联军两边扯皮,还没办法确认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的进攻。”

宁缺摇头说道:“小规模战斗肯定会持续,但那是为了与左帐王庭的谈判讨价还价,你得弄明白现在荒原南边这加起来二十几万人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明白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这场大战终究是打不起来的。”

“为什么?”常征明皱着眉头问道。

宁缺问道:“左帐王庭为什么要扰边?”

常征明想都不想,回答道:“因为蛮人生性凶残贪婪。”

宁缺没好气道:“废话……人哪有不贪婪的。”

常征明犹豫说道:“是因为荒人南迁?”

宁缺看着青年军官说道:“左帐王庭单于的真正敌人是背后的荒人部落,西陵神殿发诏令也是警惕荒人南下可能造成的魔宗复兴,至于我大唐帝国……当年荒人是被我们打成残废的,当然要警惕他们强盛之后会不会复仇。所以归根结底,大家警惕担心的是更遥远地方的那些荒人战士。”

荒人远离荒原已逾千年,对中原人来说更是久远到难以记起的传说,在前来边塞的旅途中,书院诸生恶补了一下知识,大致了解了那段久远的历史,但对他们以及中原百姓来说,这个部落依然显得极为神秘。

“可是听说荒人现在只剩下几十万人,就算全民皆兵,也不可能对中原造成任何威胁,相反左帐王庭麾下善战骑士无数,若他们真像蝗虫一般南下……”

“在你眼中不失强大的左帐王庭,被荒人硬生生抢了大片草原,被赶到了南方,被迫越过我大唐给他们画好的那道线。现在这些号称天生战士的荒人只有数十万人便能做到这些,如果给他们时间在北方站稳脚根,繁衍壮大,难道你不觉得很可怕?西陵神殿和朝廷有什么理由不紧张?”

宁缺笑着说道:“不要忘记,只要有足够的粮食,生孩子这种事情总是简单的。”

常征明沉默很长时间后问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宁缺看着莽莽荒原远处的黑烟,思忖片刻后说道:“看现在的局势,我估计西陵神殿和朝廷的念头都一样,就是逼着左帐王庭单于和荒人重新开战,我们负责给他军械装备和粮食,他们负责打仗。”

常征明不解问道:“打不赢荒人才被迫南迁,左帐王庭怎么会蠢到回头去打?”

“所以我们现在才会在这里啊……神殿和朝廷现在把姿态摆的很清楚,写了一道选择题让单于做,要不你和我们打上一场,要不你在我们的支援下去和荒人再打一场,前者你肯定是死,后者你可能是死,肯定和可能总有区别。”

常征明愣住了,没想到这事情竟会如此复杂,感慨说道:“这道选择题真不好做。”

宁缺拍拍他的肩头,说道:“单于也是这么想的。”

就在这时,数十骑最精锐的西路军轻骑出现在草甸侧后方,领首的那名精干校尉看着草甸上方的宁缺面显焦虑,似乎想要靠近却又不敢。

常征明看着草甸下如临大敌般紧张的精锐骑兵,辩认出应该是大将军府的直属骑兵,不由微微一惊,下意识看了身旁的宁缺一眼。

草甸下那名唐军校尉抬头望着宁缺愁苦说道:““十三先生,这里距离蛮骑太近,实在是不安全,咱们还是退回军营吧?

“十三先生?”常征明看着宁缺疑惑问道。

宁缺看着草甸下紧张的骑兵们,无可奈何叹了口气,拍拍屁股站了起来,向常征明解释道:“他们不知道我是谁,只知道我排行十三。”

常征明跟着站了起来。

“我这个书院领队,虽然不负责你们的生死,但总要关心一下你们在做什么。”

宁缺望着他说道:“我今天来就是看看你现在的情况,既然被人催了,只好提前离开,明天我去碧水营,司徒依兰和王颖在那边。”

“辛苦您了。”常征明认真说道。

“不过就是个被供在台子上的巡察使,四处吃喝招摇,哪里有什么辛苦?”

宁缺自嘲一笑,摆手示意他不用送,拍拍屁股向草甸下走去。

走到草甸下,他望着那名跟了自己整整一月的边军校尉,还有那些紧惕望着四周,仿佛随时可能遇到草原骑兵的军人们,无可奈何说道:

“这里还是我大唐军营,何至于如此紧张?难道你们真要天天这么跟着我?”

那名校尉认真回禀道:“上峰严命,属于等人就一定要保证您的安全。”

宁缺想着这月余来逍遥却又无趣的边塞生活,忍不住摇了摇头,说道:“我就是个普通实修生,结果现在天天身边跟着几十个精锐骑兵,这算什么事儿?我又不是夏侯大将军,哪里承得起这等待遇。”

校尉恭敬解释道:“十三先生,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您的真实身份,但将军府的军令里说的清楚,您的安全比大将军的安全更重要。”

这是很真实的答案。

西路边军没有几个人知道宁缺的真实身份,将军府之所以如此在意宁缺的安危,也不是因为夏侯大将军知道他暗侍卫的身份、带着陛下的监察任务前来,所以想要隔离他与军队实力,而是基于一个很简单的原因。

书院数十名学生在前线实修,要凭真刀真枪磨练出战功与能力,这是大唐惯例,所以从朝中大臣到边塞大将,都只会把这些年轻人当作普通军官看待,然而宁缺并不是普通的书院学生,他是书院二层楼的学生。

这些年来,从来没有书院二层楼学生入伍参加实修,只有宁缺这个特例,做为夫子的亲传弟子,如果让这样一个人在前线出了问题,哪怕是掉一根毫毛,都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夏侯大将军或许能承受陛下的怒火,但想来没有胆量面对夫子的失望。

于是乎从长安来到燕北荒原边塞后,宁缺没有回到熟悉的马上征伐铁血岁月之中,而是被西路边军当祖宗一般供了起来。

军营上下小心翼翼护着他的安危,无论是饮酒还是吃肉,满足他的任何要求……但绝对不让他稍微靠近一些可能的危险。所以除了沿着边塞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去各处军营温柔探望像常征明这样的书院学生,如今的他竟是无一事可做。

宁缺看着恭恭敬敬等着护送自己离开的骑兵们,忍不住叹息了一声,把手指放进口里打了个唿哨。只见草甸后方斜刺里杀出一匹大黑马来,这匹大黑马身上背着沉重如小山的行李,却依然蹄走如飞,嘴里不停嚼着东西,也不知道在这叶儿落尽秋草染霜的草甸上,它究竟吃什么能吃的如此开心。

…………

第二章碧蓝如腰(上)

第二章夜宿边营风不动,柴堆上生出的红艳火舌可以温柔地摇动腰肢,数十名大唐边军精锐散于四周或沉沉睡去或警惕站岗,只有宁缺和那名校尉坐在火堆旁。

白日里这名校尉对着宁缺口口声声称着十三先生,似乎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然而此时在红暖火光旁,他的称谓早已在轻声细语里变了过来:“宁大人,明日真要去东胜寨?那边离燕人太近,可能会有麻烦。”

宁缺拿着根树枝拨弄着火堆里的番薯,听着这话抬头看了他一言,忍不住摇了摇头,看着四周没有注意自己的边军精锐,说道:“在边塞呆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一点麻烦都没有惹上身,在我看来这才是真的麻烦。”

他望着校尉那张看似木讷老实的脸,叹息说道:“说起来我们的运气是不是太差了些?土阳城里就你这个暗侍卫,结果好死不死你就被派出来跟着我,弄得我想问问土阳城里的情形都不知道该向谁问去。”

校尉苦笑说道:“得知是自己贴身保护大人时,属下也觉得无奈。”

“莫非将军府知道了你暗侍卫的身份,又不好意思对你如何,所以干脆把你赶离土阳城,跟着我到处游走……或者说他们连我的身份也发现了?”

校尉摇头说道:“大人请放心,属下的身份应该没有泄露,至于大人您,我想无论是军师还是内锋营,都猜不到您这样身份的人居然是陛下的暗侍卫。”

宁缺从火堆里扒拉出两个烤熟的番薯,分了一个给校尉,自己用指尖捉着慢慢撕开另一个番薯的皮,低头开始啃食冒着热蒸汽的白烫果肉,含糊不清说道:“只要没发现就好,我可不想到做什么事情都有人在暗中盯着。”

校尉拿起滚到脚下的熟番薯,看着火光映照下的宁缺的脸,不知道该说什么。

对于身旁这位十三先生,他的心情很复杂。别的士兵可能还不知道宁缺的身份,但他是暗侍卫,当然知道宁缺是夫子的亲传弟子,这样身份尊贵的大人物为什么要来边塞?更令他感到不解的是,还要办如此麻烦的事情,这是何苦来哉?

须知这是人烟寂廖的荒原,这是长草藏白骨的战场,若真触怒了夏侯将军,将军大人可不会理会你是不是书院二层楼的学生,把你杀死往草原深处一扔,谁能知道你是怎么死的?就算是夫子也没办法说事儿。

远处隐隐传来声响,负责夜警任务的骑兵站起来向外围走去。校尉看了一眼那处,为了安全起见换了称呼,轻声说道:“十三先生,您此番前来究竟要查什么事情?有目标属下才好做安排。”

“我此番领命前来边塞不是为了查事情,只是要替陛下看一看。”

宁缺把啃掉大半的番薯扔进火堆,用袖口擦掉脸上黏着的渣末,说道:“只是按照现在这种情况看,什么都没有办法看到。”

“您身份特殊,将军府担心您出事儿,也不想您来事儿,当然希望您离的越远越好,若您是要看……将军府里某人,不去土阳城终究是没办法看的。”

校尉犹豫了片刻,还是直接说到了土阳城。他很清楚,像十三先生这样的大人物,领受陛下暗命前来边塞,所谓替天子巡视看察,能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的当然只能是那位大将军本人,只不过他还是没敢直接把夏侯大将军的名字说出来。

书院诸生从长安城出境来到燕北边塞,路途中曾经经过土阳城,当时将军府负责出面接待是夏侯将军的副手,所以宁缺还未曾见过夏侯将军本人。

此时听到土阳城三字,想着土阳城里那位以暴戾闻名的大将军,他沉默片刻后笑着说道:“以后总是要去的。”

…………第二日,宁缺与保护他的数十名唐军精锐再次开拔,顺着燕国北境的简单边塞防线向东面行进,时间刚过正午,便抵达了唐军负责的西路战线的最东头,视线越过旱柳清晰看见一片青色山川还有离山不远处的那座黄色土城。

十余名军官在东胜寨外等着他们的到来。东胜寨将军并不知道这位十三先生是谁,只是从土阳城将军府的文书还有那些下属军官的激动表情上猜到,应该是位来自长安城的大人物,应该与书院还有些关系。

宁缺看着城寨外的军官们笑了笑,从大黑马上身上跳了下来,先与那位将军客气寒喧几句,然后向右方走去,走到某人身前笑着说道:“在这边呆的还曾习惯?”

他身前这名军官是位少女,身着一身箭装,身上全是荒原落下的灰尘。她看着宁缺笑着说道:“虽然不如你舒服,但也还习惯。”

宁缺笑着说道:“不习惯也得习惯,以前我就和你说过,真正的战场和你们这些家伙在长安城里想像的并不一样。”

接着他注意到临川王颖也站在军官之中,这位十五岁的少年被边塞的风沙吹走了很多青涩意味,身姿仿佛也挺拔了不少。

他看着这些来到前线不足一月,但气质精神比在长安时改变不少的书院学生们,赞赏说道:“看来大家都还是很习惯这里的生活,我就放心了。”

东胜寨将军跟在他身后,见他不怎么理会自己,便有些不悦,心想即便你是长安城来的大人物,但现在是在军营之中,又有什么资格摆谱。

然而当他听到这番对话后,顿时明白这位十三先生果然是不好招惹的大人物——任何敢对云麾将军之女如此说话,敢对书院学生摆谱的人,都是真正的大人物。

书院学生日后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朝廷官员,并不会与军队系统发生关系,但大唐以武立国,培养计划中前线实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东胜寨处于唐军防线最东头,距离左帐王庭某部落极近,又与燕国军队还有中原诸国来援的青年高手们极近,承受双重的压力,可以说是援燕军中最艰苦的地方。

千年来书院的实修原则便是哪里最艰苦,学生就应该去哪里,于是这座驻扎着三千兵马的黄色土城里有最多的书院学生,除了游骑部队,一共有十一名书院学生。

由长安前来燕北边塞的旅途上,宁缺和书院学生们朝夕相处,厮混的非常熟悉,而且参加实修的都是唐籍学生,往日的那些纷争情绪早已消失无踪,时隔月余双方再次见面,自然好生热情热闹。

经历过真正的沙场血火生涯,经历过生死,年轻人们才会迅速成熟,也正是因为成熟,他们对宁缺的热情之中,难免会夹杂着一些敬慕和距离感,毕竟宁缺是书院二层楼的学生,和他们的身份地位已经拉开了极大的距离。

碧蓝色的湖畔,司徒依兰取出手帕打湿,将额头上的灰土擦去,回头看着沉默的宁缺问道:“不习惯被前呼后拥?”

宁缺走到湖畔,看着湖底的万年陈木影子,笑着说道:“被前呼后拥,被人尊敬本来就是我们这种人的奋斗目标,你自幼在长安城将军府里长大,娘子军威震四方,哪里明白我们这种底层百姓的心态。”

司徒依兰站起身来,把手帕递给他,说道:“但我先前看你笑的挺勉强。”

宁缺擦了把脸,说道:“以往这些同窗对我不理不睬,后来旅途上本就已经好了,结果现在对我说话又这般恭敬,反差太大有些适应不了。”

“所以你想一个人和我来湖边走走?”

“是的。”

“军队是最讲究阶层的地方,军令如山,只要是上级,无论他发布的军令有没有道理,无论你认为这是不是送死,你都必须骑着马向前冲。”

司徒依兰望着他说道:“离开书院来到前线,参加几次战斗,被将军们狠狠捶打几番,他们自然就明白这个世界终究还是靠实力说话。”

“说到战斗和实力。”

宁缺看着她笑着说道:“我最开始认识你的时候,认为你不过是个仗着家世横行长街的恶女,传说中的娘子军我未曾见过,也不以为有多了不起。真没想到你会主动选择来东胜寨,而且在这里干的这么漂亮。”

毕竟是从大唐各郡挑选出来的年轻俊彦,一旦适了军营的森严规矩和残酷的战斗,参加实修的书院学生们很快便开始展现自己的能力,虽然还只是些低层军官,但在自己负责的那部分都做的有声有色。

司徒依兰出身将门世家,敢于任事,表现尤其优异,来东胜寨不过月余,已经率领游骑入荒原侦察六次,其中有两次与王庭游骑相遇,斩首过十,军功已经报到土阳城,就等着马上被嘉奖提拔。

“左帐王庭根本没有胆量全面开战,那些游骑也根本不是王庭精锐,是小部落自己的骑兵,只不过为了军功漂亮,所以才会这么写。”

司徒依兰一身飒爽英气,毫无半点骄娇之气,说道:“杀些小部落骑兵算不得什么,真要和王庭骑兵对上,我不敢言胜,只能争取多杀。”

宁缺揉了揉有些僵硬的手腕。离开渭城将近两年,他的刀锋上已经有两年未曾染过草原骑兵的鲜血,此时听着司徒平静而极富热血感的话语,不禁有些怀念那些驰马梳碧湖,执刀砍柴的血战时光。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司徒依兰在湖边转过身来,眉梢缓缓挑起,极有兴趣看着宁缺的脸,说道:“父亲曾经调阅过你在军部的档案,但只告诉了我一些大概,不肯告诉我太多的细节。被我追问的急了,也只说若日后有机会和你并肩作战,一切听你的便是。我很少见到父亲对人评价如此之高,你究竟在渭城做过些什么?”

“能被云麾将军这样评价,还确实有些自豪。”

宁缺的目光越过她的肩头,落在碧蓝的湖面上,想着渭城那些岁月,沉默片刻后说道:“在渭城的时候,我主要做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杀马贼。”

“听说荒原上的马贼最凶悍,甚至连金帐王庭的骑兵都不愿意去招惹他们。”

“没有那么夸张。不过马贼的组成很复杂,有真正的马贼,有没饭吃的流民,我就在梳碧湖那里见过燕北过来的流民,隔着这么远,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翻过岷山的。而且你肯定想不到我所遇过最厉害的马贼竟是金帐王庭的骑兵伪装的。”

“金帐王庭的骑兵?那是你胜了还是他们胜了?”

“我说过我只做杀马贼这件事情,如果是他们胜了我怎么杀?”

宁缺看着她说道:“我想云麾将军之所以对你说那番话,大概是知道我在荒原上有一手杀人活命的好手艺,其实这并不稀奇。”

司徒依兰看着他说道:“杀了那么多马贼自己还没死,你很厉害。”

宁缺说道:“这一点我不否认。都说世间修行者最强,但以我遇见过的那些修行者来说,若把他们放到荒原上,只要遇到一个百人队的马贼,他们绝对活不下来。”

“可你还是想要成为一名修行者。”

“因为我会杀人,如果成为修行者,我就能成为一名能杀人的修行者。”

宁缺停顿片刻后,笑着说道:“我一直有个想法,你不要到外面乱说。”

司徒依兰大感兴趣,说道:“我保证不会泄密,快说。”

宁缺走到湖畔,看着向北方延伸看不到头的幽蓝湖水,说道:“修行者确实拥有足够强大的个人实力,但在我看来,世间的这些修行者并不知道怎么杀人。”

司徒依兰思考很长时间后,蹙着眉头问道:“杀人……不就是杀人吗?”

宁缺看着她连续问出几个问题:“怎样花最少的力气杀人?怎样在实力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杀死对方?怎样利用环境风势甚至阳光杀人?怎样在重伤将死的情况下榨出最后的力气杀人?怎样杀人而不被人杀?”

司徒依兰摇了摇头,心想自己在荒原上遇着草原骑兵,拿起弓箭便射,拿起朴刀便砍,哪里有这么多说法。

“如果杀人真是这么复杂的事情,你可不可以教我?”

“这种事情没办法教,杀的人多了自然就会了,所以边塞军营是最适合磨练杀人技法的地方,而修行者们很少会在军营里修行。”

宁缺说道:“幸运或者不幸,我在渭城军寨里生活了很多年。我想这就是云麾将军觉得我还不错的地方,也是现在的你暂时还不能理解的地方。”

司徒依兰看着他好奇问道:“你是第一个来边塞实修的书院二层楼弟子,难道说你的目的就是想在军营里修行?”

“如果有机会,我当然愿意用修行者的本事在战场上试试。”

宁缺重新抬步,顺着湖边的细圆白石向东边走去,自嘲说道:“但现在看起来,无论是土阳城还是朝廷,都不会给我这种机会。”

司徒依兰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宁缺静静看着幽蓝的湖水,看着远处水面倒影里的树木白云,看着更远处肉眼无法看到的荒原深处,觉得手指越来越痒。

不知道有没有修行者专程在战场上修行,他确实对这种设想很感兴趣,然而真正令他手痒的不是这个设想,而是很简单的一些东西。

身在荒原,嗅着风中传来的马粪味道,还有那些微焦的不知何种长草燃烧的气息,他觉得自己身体每一部分都和身后负着的三把长刀那般兴奋的微微颤抖,难以抑止想要策马冲入草原深处,挥刀砍倒一个又一个的敌人。

只可惜眼前这道幽蓝的湖并不是梳碧湖。

东胜寨周边这片湖不知道在草原蛮人中叫什么名字,细长的像个腰子,从这里一延伸到极北的荒原深处,根本看不到尽头。因为湖水太深的缘故泛着幽蓝的光泽,就像是被融化复又凝结成丝的蓝宝石。

“这是片咸湖,湖水不能饮用,所以没有在这里扎营。”

司徒依兰看着他静静望向湖面的目光,抬起手臂指向远处湖畔的山林,说道:“蛮人的游骑以往侵南时,都是从那片山林里钻出来,很是突然。不过最近这些天早已没有草原人敢靠近这里。”

宁缺看着那处隐约可见的雾中林木,问道:“现在能过去吗?”

“越过那片山林,便到了燕军的东线,为了避免麻烦,我们都不怎么过去,当然他们也不怎么过来,双方有默契不理会那里。”

“有见过那些人吗?”

“什么人?”

“因为西陵神殿诏令赶来的各国年轻高手,剑阁白塔什么的。”

司徒依兰摇头说道:“没有见过。不过上次遭遇游骑之后,东胜寨遣兵去驱逐那个部落,结果遇到了西陵神殿的护教骑兵。”

听着护教骑兵四字,宁缺转过身来,问道:“然后呢?”

司徒依兰想着当日情景,依然有些生气,冷笑说道:“明明是我们东胜寨的战斗,而且基本上已经全歼敌人,结果一直冷眼旁观的那些神殿骑兵最后冲了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