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飞灭_袁四爷-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阶【筑基】有九天地:筑基(筑身基),养神,淬五庙,启灵台,通三田,起丹火,明五觉,坐胎,破窍。
第二阶【引气】有九天地:吸气,固本,培元,萤火,铜钱,元宝,烟霞,灵雾与辰光。
第二阶乃是引灵气入人体的关键,所有境界的划分都是围绕着引气入体的能力来界定的。破窍后,灵气会若有若无、时有时无地沿着七窍进进出出,因为身体内外灵气有天然的浓度与纯度区别,此乃自然之道。要想持续修行,就必须借助独特的法门,保持外界灵气入体的动力。这就好像溶液的渗透作用,通常都是浓度高的溶液向浓度低的溶液传递溶质,而灵气便是天地万物大溶液中的这个溶质。
对于吸纳灵气入体的手法有许多,常见的便是将灵气凝练成精,化作液体归入内丹,从而保持经脉中灵气的低浓度。此外还可以形成丹田气海涡旋,以增幅吸力而收集灵气。各种修炼方法之间未必冲突,所以修道之人采取的手法并不只是单独一种。随着灵气的不断吸入,再经过丹火淬炼后便会化作真元(元精)逐渐增强身体的机能,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的七窍也会逐渐扩大与稳定。不知情者往往以为随着修行境界的提高,七窍会变得更大,吸纳天地灵气的幅度也会不断增大,其实不然。因为修行境界越高,身体越是精固,已经成形的气穴窍门也越是稳定,所以越过第二阶后七窍的尺寸便不会有大的改变。
修行者能够不断提高的只是吸纳灵气的速度、淬炼的效率、以及真元的纯度。但七窍越是开阔,对于今后汲取灵气的通量越有帮助。试想一下,两个修行者汲取灵气时,灵气入体的单位流速一样,但一个人的七窍宽广得多,那么单位时间的灵气流通量便要大得多,这对修炼的效率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故而所谓的【萤火】、【铜钱】、【元宝】等等诸样天地,都是形容窍穴的大小以及能够汲取的灵气多寡。起初那灵气犹如萤火之光,点点滴滴而来,然后会扩大到犹如铜钱、元宝,及至可以连续不断地犹如烟霞、浓雾一样灌注体内。到最后甚至可以化成有形的光华一般。
第三阶【结丹】以及往后的六大阶段也各有自己的九重天地,纷繁复杂难以尽数。许多天地的名称都以神通之名代指,用以描述各重天地的繁华风光。各门各派对于各重天地的命名或许略有不同,但大致意思却相差无几。修道者彼此间,常常直接以自己所处的‘天地名’来说明自己的修行境界。反而是凡人喜欢化简为繁,非要加上几阶几重天的名目,好进行攀比。比如凡人口里流传的第二阶四重天境界,修行者便会简单自称为【萤火】。
【注】:黄帝内经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四章 道门源流
道教一门源远流长,法术博大精深。上古之时道统是一脉,别无旁支,延续数万年,留下正宗三十二祖道法。
后来道门分化,演变成三教,后又变作十二真宗。到如今则有【苍茫山】,【天阕山】,【悟山】,【玉清门】,【崖山】五派各自继承了上古三十二祖的道统,被誉为道门真传。
李宏上一世便是【苍茫山】的治世长老。
这五派各自占据了神州大陆上的数处灵山妙地,下辖亿万民众,声势浩大,是为正道修真的翘楚。
【苍茫山】是神州大陆西北的一片延绵山脉,群山犹如一条侧卧的巨龙横亘南北,延伸数千里,素日里云遮雾拦,苍茫迤逦,故名‘苍茫’。
苍茫派继承了上古三十二祖中‘缥缈老祖’,‘黄真人’,‘御龙仙君’,‘五散人’,‘洞庭真人’五位祖师的道统,法妙道精、根基深厚,近千年来隐隐执掌着五派之牛耳。因为苍茫派发源于【苍茫山】,故修门同道以山名指代之。
苍茫山下设六宗,其中五宗各自继续五位祖师的道统,第六宗则以苍茫山前代大能自创的功法授徒。山中内、外两门弟子共有数万,海外洞府十余处,枝繁叶茂,势力庞大。
苍茫山六宗各有宗主,宗主之上则是苍茫山总坛诸位长老以及掌门。长老之职并不固定,自创派开始随着天下形势变化,或有五位长老,或有七位长老,最多时曾有八位长老。
李宏前世为苍茫山五大长老之首的‘治世长老’,专以弘扬道统正宗法旨,锄强扶弱以及匡助天下为己任。以此可见李宏的修为与地位。
苍茫山的掌门有时候也可称为教主,前提是那位掌门必须达至第九阶修行,并同时精通两门以上的苍茫山道法。屈指算来已经有五千年,共四代掌门都不曾加冕为教主了。如今的苍茫山掌门实际上是李宏前世的师侄。
撇下杂念,李宏很快便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地,开始了再一次的‘淬五庙’。
历劫转世的修真可以带着前世的智慧和见识,但却没法带来根骨和资质。修仙一途,最重要的便是内外交感,淬炼真元。身体本身的经脉、关窍、气海丹田以及各处穴道的强弱都关乎着将来修行的成就。虽然各门各派都有淬炼身体的秘法,但体格根骨可遇而不可求,后天铸造总是比不上先天自然而成的。
此外,身体的精力以及大脑的聪颖程度也影响着修行的进度。智慧可以延续不假,但若转世后的人本身智力有缺陷,那么运用前世的经验和知识时,便会有滞后、费劲之感,所谓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满资质普通,虽有些浑浑噩噩,还好没有缺陷。李宏长出一口气,吐出胸腹中的污浊,开始按照自己最拿手的功法冲击身体内的关窍。
人生而有识,此为后天之神,又称为【识神】,可以助人后天学习。既然有后天之神,那么自然有先天之神,先天之神乃是人的本来慧光,称为【元神】。修行时需要元神内照,化后天之气为先天精炁。整个修行的过程便是排出后天识神的干扰而进入无为直觉的先天元神之境。所谓的内功入定,便是此法。
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进入无我两忘的境地,自然不能领悟入定行功的诀窍。需知,元神观照的无为无所思之状态并非什么也不想的发呆。
元神的感应是修行的关键,那么如何感应元神呢?人有精、气、神三者,彼此相互关联。精为生命与物质之根本,分先天与后天。气则是修行之能量,同样分先天与后天,后天之气为呼吸之气,先天之气则为精炁。神亦分先天与后天,要感应先天元神,必须增强先天元精。要增强先天元精,必然得从后天精力入手,炼体导引增进精气神,便是道门不二的法则。
所以修行的第一境第一阶第一重天地就是筑基。
所谓筑基就是锻炼筋骨、练习吐纳、学习导引,使身体精力充沛而最终感应到先天气机。此气机微弱而驳杂,是体内先天气与后天气的混合物。但感应到气机,便说明元神觉醒,只不过此时的元神只是一缕极为虚弱的感知力而已,离真正的元神凝练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若是筑基后,修行者沉溺在这气机之上,便误入了俗世武功的领域而背离了道家修真的宗旨。
筑基过程中,气机逐渐增强,修行者凭借元神微弱的感应开始引导先天气在体内沿着经脉流动,一面吸纳五脏自发产生的精炁,一面温养气海丹田,并稳固增强经脉,直到任督二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以及周天三百六十一处大穴全面贯通,方是筑基大成。
然后便要养神,因为在筑基时,元神虚弱,对于后天之气到先天精炁的转换助益极小,此刻体内的真元基本都是五脏自发而成的精元。为了进一步修行,修真必须使用周身积累所得的真元来温养元神,使元神强壮充沛,以供长远驱使。等元神可以内视时,此重天地便告圆满。
李宏是八世累修的前辈高人历劫转世而来,如今灵智已开,神魂早成,所以无需筑基、养神,直接开始了第三重天地【淬五庙】的修行。当然筑基和养神的功夫对于李宏的身体有莫大好处,而且转世后的刘满经脉不强,仍需不断淬炼。所以李宏自然会追补这些功课,只不过这两个天地的境界都已经达成,不再是他修行路上的阻碍,从修行进度而言,是可以跳过这两步的。
李宏非是第一次历劫转世,早有准备,在他的记忆中藏有若干导引之术的精要。同时,他知道转世后自己将要面临诸多难题,故而神魂中藏有一些魂力,以及将魂力转换为法力的手段。
这一次入定,李宏首先内视检查了刘满这具身体的所有经脉和穴道,发现刘满虽然资质平庸,但脾土之气却比一般人更强,所以选择了【火神经】以及【长椿木】两套筑基功法来作为作为整个第一阶修行的总纲。
五行中火生土,淬五庙便从南方丙丁火的心房开始吧。
第五章 淬五庙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先天之气称为精炁,人体内有精炁,万物也有精炁,这便是通常所指的灵气。灵气或者偏重火性,或者偏重水性,一种灵气极少有五行完备的。
修行者则是淬炼各种灵气,将灵气归一而成真元,真元便是修行者的能量。
真元号称天地中最高等的能量,生而具有五行属性,可分化阴阳。既然身具五行,那么真元自然算不得是单一的能量。
道门真仙讲究的也正是这‘五行齐备、阴阳调和’。但大道艰险难求,真元修炼又要求阴阳五行协调,缺一不可,无疑是难上加难。所以自近古以来不少修行者另辟蹊径,专攻一术。或者专修火性灵气,或者专修水性灵气。这样单一属性的灵气经过淬炼后,被称为元力,虽然比游离的灵气纯度要高,却算不得真元。
长远而言,修炼元力的修行者无力掌握【躲避三灾之法】,万难逃过天劫之威。短期而言,神通、寿数也不及修炼真元的同道,故而只是一个追求人间逍遥的简略之法。虽然入门便捷,初期精进快速,但却难登大道,通常俢不进第三境。
李宏第五世时便是修了这样一门道法,结果短短八百余年便阳寿耗尽,若不是第四世累积了不少法宝金丹,怕是连历劫转世都难以成功。
……
山洞中夜间有些秋凉,崔氏倒头昏睡了一阵便悠悠醒转。借着洞外透进来的微弱月光,她看见‘儿子’正盘膝坐在洞口,双手双脚四掌朝天,面朝正南,眉头紧锁,一副全神贯注的模样。
“满儿啥时候学会修道了?”崔氏并不是真正的山野村妇,一看之下她便猜到‘儿子’在做什么。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间刘满降生前那段时间自己做过的那个梦境又涌上心头。自己当时被人贩子拐卖至此,遭受百般凌辱,万念俱灰。若不是发现自己身怀六甲,立刻便要去死。怀着刘满时,自己苦望欲绝,身心俱疲,却在一个梦中看到了希望:有朝一日刘满会举剑劈日,荡平此山,然后带着自己飞天遁地而去,可怜妇人终得圆满结局。所以儿子出生后,妇人不肯随着夫家称他为刘大犊,而是郑重地给他取名‘刘满’。
李宏不知道崔氏心中所想,此刻的他正到了用功的关键,神魂觉醒后前世遗留的魂魄之力开始流失,他必须抓紧时间将这些魂神之力化作真元,滋润五脏,尤其是心脾两地。
所谓淬五庙,便是要以真元温养五脏,以增强自身的体质,为开窍并导引天地灵气入体做准备。
心房在胸腹绛宫之中,绛宫又被称为中丹田,是连接下丹田与泥丸宫的重要通道。道门中大部分修士认为泥丸宫为上丹田所在,但也有一部分修士认为上丹田存于脖颈与胸腔之间,而泥丸宫只是单纯的识海所在之地。
淬炼绛宫首要便是平心静气,再以无名温火滋养丙丁阳火。此刻李宏并未调集气海丹田中的真元,而是从泥丸宫中将神魂之力通过秘法转化成真元,源源不断地下沉到绛宫之中,因为此刻他的丹田内空空如也,一无所有。
温厚的真元从任督二脉同时下沉,分别于前胸和后背渗入绛宫。若是内视,便可看出此刻李宏的绛宫通红如铁,心房正被真元裹覆并催发其潜力,一股股紫红色的火形力量正如瀑布之水一般飞跃而出,与绛宫内的真元汇合,然后绕行督脉往下汇入气海丹田。
原本空空如也的下丹田逐渐充盈,那漆黑的丹田之中起初是显出一点奇光,然后光华暗淡转为若隐若现的淡白色气体,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色气体加入其中,一个小小的气旋开始形成。气旋转得不急不缓,将后加入的真元都吸入其中,但它本身的尺寸却变化不大。
如此这般,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时间,泥丸宫中再无真元溢出,绛宫也开始降温,不再通红如铁。再看那气海丹田中的气旋,突然一滞,然后开始照着相反的方向旋转起来。随着气旋逆转方向,淡淡的白色气体状物质开始从丹田流出,绕着周身的奇经八脉运转起来。
真气运转的路线十分复杂,而且并不只是单线经行。气旋中的灵气一出丹田便化作五股,每一股都绕着不同的路线游走各处经脉。身体内的经脉不能被凡人之目所见,但若是内视便会发现经脉的数量之多简直胜似浩瀚星河,不可尽数。除了几大脉络外,许多小的经脉并不常用,甚至不为人所知,而各门各派经脉运行的功法也是迥然不同,很难彼此参照。
李宏八世累修,经验丰富至极,当然知道哪些经脉于己有用,修炼起来自是轻车熟路。随着真元游走奇经八脉、各处穴道,许多原先本是堵塞的小经脉也变得畅通起来。真元游走全身除了不断夯实增强经脉的强度外,更不断的接受从五脏六腑新产生的先天灵气。
【苍茫山】是内丹一脉,注重地是淬炼。先天灵气在经脉中游走周天尚不能被认为是完全淬炼成了真元。待这些真元夹裹着新收到的灵气回到丹田气海,并随着气旋不断地增压运转,去除杂质之后才算是勉强成为可堪一用的真元。
长吁一口气,李宏睁开双眼,身体的疲弱和饥饿让他无法更长时间的入定。他心里知道除非达到辟谷的程度,自己的修为是无法更快进行的。而且除非点燃了丹火,自己的真元也很难变得更精纯。
睁眼看见不远处的崔氏已经起身咋洞外采摘野果,李宏心里也一阵感慨,幸亏面前这个女子的天资不差,不然若自己这具身体完全继承了刘家的衣钵,那这辈子的修行就算完蛋了。经过一夜不休的修炼,李宏总算彻底放心下来:身体内除了少阳三焦经中有些许不通之外,其余经脉俱都通畅无碍。假以时日,周天诸穴诸脉必将贯通舒畅,修为自然精进。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六章 今日事、昨日情
“满儿……你……醒了?”崔氏言语有些生硬,但面上却仍带着温暖的笑意。看着李宏的双目里满满都是母爱。
李宏的神情镇定自若,完全不像十二岁的刘满,他微微点头:“母亲,你腿脚不便,这些事我来做吧。”
崔氏轻咳一声,拖动左腿,手里捧着一把红彤彤的山果:“不妨事,这些果子甜得很,你来吃些吧。”
李宏的身体刚刚开始淬五庙,仍需大量饮食,闻言也不客气,伸手接过一把果子,同时左手搀住崔氏往山洞里坐下。
吃了几个果子,果然酸甜爽脆,满口生津。李宏吃着果子,借着日光看了看四周,空无一物的山洞内冷清阴寒,外面则是杂草丛生,并不适合人居住。而此处的灵气也不甚浓郁,长远而言对修行不利,于是便打算带着崔氏继续往深山里去。
“母亲,咱们先在此处安身几日再另寻地方可好?”
崔氏闻言点点头:“全凭儿子做主。”面对突然成熟起来的儿子,崔氏心中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总算有人可以依靠,忧的则是不知道儿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李宏话不多,吃完果子后,便继续闭目修行。崔氏左右无事,便就近寻些柴火和食物。
李宏的打算很简单,尽快修炼几日,增加一点手段,然后便可以溜回村子里取一些生活必需品,不然没有办法带着还是凡人的崔氏上山。
崔氏虽是刘满这具身体的生母,但觉醒后的李宏对她并没有母子之情,只是可怜她的遭遇,又感激她这十余年的‘养育之恩’,所以不忍她再入虎口。已经八世累修的前辈高人,对凡俗的人情世故自然看得淡些,也无可厚非。只不过为了不过于突兀,他口中仍旧称呼崔氏为‘母亲’。
普通人锻炼身基,没有三、五年见不得成效。换言之,非得几年苦功身体的机能才会有大的进步,所以即便是修炼凡间武功那也得数年之功才能有所小成。几年苦功完成最基础的筑基,产生气感后,又需数年养神,才能开始淬五庙,唯有淬炼了五庙,体内精炁大盛,方能有真正的法力。
如今李宏先淬了五脏,尔后再用真元筑基,自然事半功倍。
李宏虽然身体尚未锻炼完毕,体力不强,但腹内五脏精炁已然开始充盈,加上他所会的法术何止千百种,因此用不了几日便可有足够的力量自保。李宏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一刻功夫也不肯耽搁。
虽然入定修炼,但仗着元神强大,李宏还是留了一线神识关注四周。深山大林之中猛兽横行,若不是出于无奈,李宏是绝不会在这么危险的环境下冒如此大险修行的。
所幸运气不差,无惊无险之中又是一个白天过去了。李宏睁眼看时,洞外已是月上中天,群星密布。崔氏蜷在山洞一角,洞口堆着一些柴火,却没有点燃,想来是没有取火的工具。再看时,自己身边放着十余枚山果,定是崔氏取来放在这里的。
李宏扭头打量崔氏,她瑟瑟发抖,看来是有些抵御不住初秋的寒意。
站起身来,微微动念,气海丹田中的一丝真元往上涌起,随着李宏心意顺着督脉绕行绛宫,然后过手少阴心经瞬间达至右手手掌。若是开了天目之人,此刻便能看见一团殷虹的真元在李宏的手掌中跳跃。李宏随手一掷,不见火星,不闻风声,一大团火苗凭空出现并覆上洞口的柴火,瞬间燃旺。
看似极为简单的一个法术,却展现出李宏高深的手法。一般修士取火,真元必定要经绛宫由心火点燃,费时费力,但李宏却是绕行绛宫,直达后掌,又快又好。
“恩,我这【火神经】修炼得还算不错,一日一夜萃取出来的真元足够发动七八次小法术了。”李宏在火堆边坐下,随手拿起一个果子便啃。
五行生克,内中玄奥不足为外人道也。同样的法门,金木水火土五行,由哪一属开始修炼,到哪一属结束修炼,都是极深的学问。比如【火神经】便有三种起势:第一,直接从火行开始;第二,由土行开始、以土养火;第三,由金开始、以金诱火。三种不同起始之法练出的【火神经】便大不相同。
李宏看着火堆怔怔发呆,心道:“我几世累修,论修为与见识均是不凡。各种法门也尝试良多,最后渡天劫时究竟是哪里不对呢?……昨日那一道雷火分明是东南的【崖山】方向,不知道是哪位道友遭劫了。算起来【崖山】如今够资格渡劫的只有‘须弥老道’和‘红真人’,不知道昨日是哪一位落得灰飞烟灭的下场?”
李宏喟叹一声,想起自己前一世的点点滴滴。
修行两千余年,功参造化,在人间全无敌。那须弥老道和红真人年轻时都曾向自己切磋问道,算得上至交好友。除了他们二人,【悟山】掌教结玉子与自己也算是过硬的交情,年轻时一起闯荡北疆、仗剑除魔,也曾快意凭生。只是最近五百余年自己为了躲避大天劫,不得不闭关苦修,才跟这些旧时朋友断了联系。
掐指一算,上一位渡劫成功的【玉虚门】妙义真人还是自己第七世时的人和事,距今也有三千余年了。
大道艰难啊,三千余年只有一人飞升成功。八世累修,除了上一世最接近飞升以外,其余七世都或近或远地陨落在大道之前。
天下五大宗派,在五百年内有望飞升的人屈指可数,足见修行之难。
李宏的思绪飘远,然后再次回到眼前。
洞口的火堆摇曳不休,在晚风中狂舞,一会儿像是要熄灭,一会却又越发旺盛,起伏之间似乎都蕴含着天地大道。
“我这一世是该再走上一世的老路还是应该再试一次另辟蹊径?”看着火光,李宏再次陷入沉思。上一世自己的修为齐天平地,距离飞升成功只有一线之隔,若是另辟蹊径未必能与前世比肩。但上一世最后终归是灰飞烟灭、陨于九天雷劫,这一世的身躯天赋还不如上一世,如果没有更大的奇遇或者突破,实在很难超越前生。
就算修入三境第九阶,如果不能飞升紫府,那在凡间最多也只能享受三千余年的寿数。如果修不进第三境,那寿元便只有千余年。淬炼完五庙,身体先天灵气充沛,人的寿数可增一甲子。以后每爬一个天地寿元可增十年,直到进入坐胎,寿元又可以增加一甲子。再之后的每一个天地均只能增加十年寿元,所以满打满算在第二境之前李宏活不过五百岁。
“区区五百年而已,进不了【真我】境,我就彻底完了。”
第七章 离洞遇险
日夜不休,一连三天,李宏终于将五脏淬炼完两遍。距离【淬五庙】圆满尚有数日之功,李宏也不急于眼前一时。
这天睁眼‘醒来’,李宏看见崔氏在山洞中没有出去,这才发现洞外竟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寒风夹裹着雨珠阵阵袭来,令人寒毛直竖。
俗话说,天凉好个秋。看辰光,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所以崔氏既无法出门寻柴,也无法觅食。山洞里还有十余颗山果可以勉强充饥,但崔氏衣衫单薄,晚上便难过了。
李宏心中暗忖如此下去不是办法,干脆趁今天雨夜下山一趟,将东西收拾齐备了事。
心中主意打定,李宏也不耽搁,于是吃了一个野果,便开始在山洞中行拳。这是李宏接连几日的必备功课,在早晚课之间都要打上三、五套拳法,一来健体,二来借助真元淬炼经脉。
……
“母亲,今日天凉,你且在山洞中安坐,我去取些东西就回。”一个入定便将整个白天打发过去。李宏站起身来将山洞中仅存的柴火聚集在一处,然后运动法门将火把点燃。“你若困了可先休息,有火把在,应当无碍。”李宏说完,不等崔氏反应,便闪身窜进了夜幕之中。
“你小心……”崔氏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却被一阵秋风盖住。
李宏刚走不久,山洞外一里处的地方显出一道黑影。那黑影俯首低头,似乎在拿鼻子嗅闻什么,庞大的身躯走在软泥烂草上发出嗤嗤声响。
此洞藏在大山深林之中,距离山下的村庄有不下十里路程。当日李宏搀着崔氏走了一整日方才到达。不过以李宏十几岁的少年身手,对路径又熟,即便没有修行之前一个时辰也足以打个来回了。
如今李宏已经恢复了一些真元,身手比起几日前越发矫健,若无意外半个时辰以内应当可以返回。
运起不知道哪一世学过的俗世武功心法,体内的气机立即运转得飞快起来。这气机乃是不曾淬炼的先天之气,李宏经过淬五庙的身体随时都有,充盈无比,简直是用之不竭。这便是所谓的内功了。
有了内功傍身,李宏行走如飞,也不管脚下是悬崖还是泥潭,只见他脚尖微微用力,身子便似飞燕一般弹起。一个弹跳便往下飞跃四、五丈远近。等身形下落时,膝盖微弓,脚尖再次用力,借助下落的惯性,便再一次跃起。刹那间脚踏连环,飞跃群森,快捷如电。
李宏只听耳边呼呼风响,转眼便已经到了山腰。
此刻秋雨稍住,眼前模模糊糊一片远山,当中零星有一两处微光。李宏知道那便是村子所在。村里人穷,除了有一两户晚上偶尔会点灯外,其余人家都是一片漆黑。
村里的人愚昧无知,李宏也懒得跟他们计较。尤其是刘满的祖父、祖母一家,虽然对崔氏有百般加害之罪,但也是迫于无奈。而且穷山僻壤之人未得教化,实在是有理说不清。李宏既无心也无意要教训他们,所以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取了崔氏常用的一些衣物和被褥,捆成一个大包袱,纵身跃入竹林。
李宏身法虽轻,却还是被刘满的祖母听见,老太太吓得大喊乱叫,惊得一家人忙乱不堪。但李宏早已经遁身远去,留下一家人呼号不停。
天明后刘家发现崔氏的东西不明去向,自然知道是李宏下的手,便也没有声张。老头子只是埋怨:“我都说他们肯定得回来顺东西,早从那丧门星的屋里把东西拿走不就得了吗?”那都是后话。
且说李宏负着一个比他人还大的包裹,一纵一跃往山巅奔去。跑了一阵,觉得气息不稳,只得停下来休息,这都是刘满的身体不够精壮的缘故,否则李宏一口气就该跑回山洞才对。其实刘满小伙子体格不错,在村里的小伙伴里算是身手矫健的,但按照李宏的标准,这身体便只是堪堪能用罢了。
体内散乱的真气被真元一带随即遁入丹田。歇了十几口气,体内的真气重归顺畅,李宏闪身又跳。
这一跳,随即在风中闻到一股淡淡的腥臊。
“不好,是只猛虎。”李宏心中一紧,知道崔氏命在旦夕,不敢再稍作停留,全速往山洞跑去。
远远望见山洞口的火把摇摇欲坠,李宏的担忧微微加重。但他毕竟是累世经修的前辈心智,暗忖道:“若是她命该如此,那也强求不得。”心中如此想着,脚下更快。刚到洞口就听见崔氏的哭喊。
“还不算太迟!”李宏闪身进洞,赫然看见一只黄色大虎在昏暗中朝着崔氏逼近。
老虎原本不在此山活动,今日走到此间嗅到人味所以一路寻来,废了些功夫,等到了洞口附近又见有火,所以不敢靠近。一直等到洞口火焰将尽,这才现身出来,哪里知道这一阵耽误却给李宏留下了足够的时间赶回。
面对凡间一只老虎,李宏是毫不畏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