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天我为帝-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他们知道,太子金口玉言,貂蝉又有真凰命格在身,想要贸然令殿下收回成命,是不可能的。
只是众文臣目光幽幽,流转出一股森寒之色来。
太子选妃,持续了已然大半年,包括陈群所在的颍川陈氏,七大世家的优秀女子都选入宫中,本以为最强的几位敌手就是拥有玄器的甄宓、孙尚香和太傅蔡邕之女蔡文姬,没想到突然杀出了个貂蝉来。
输给那三女倒也罢了,如果让貂蝉当了太子妃,那各大世家岂不是沦为笑柄?
“谢殿下!”
貂蝉则是俏脸晕红,美艳不可方物,一时间也有些酒不醉人人自醉。
正如平日里铁骨铮铮地说着自己不想当皇帝,日理万机太累,整日宅在皇宫山珍海味,三宫六院太无聊,不够逍遥自在,可真正有机会谋反,把脑袋别在腰上都是香。
皇后之位亦是同理。
这一刻,三仙岛上,南华、左慈、于吉遥遥看着这一幕,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果然是真凰命格啊,即便太子想要过河拆桥都不能。
照这么说,等到貂蝉成为太子妃,再立后位,他们就是外戚了?
想想还有些小激动。
“此事干系重大,当禀告祖师,日后我海外三派恐怕要分道扬镳。”
“真凰命格不稳,地界必须一入!”
南华目光闪烁,左慈想到那位身负重任的得意弟子时,则愈发恼怒。
“汝南袁氏,欺人太甚!”
……
……
“家主,他还是在发呆,干脆上刑吧!”
“上刑若有用,老夫还用你教么!”
“是!是!”
发现葛玄看似榆木疙瘩,实则意志坚定至极,雷打不动,说不炼丹,如何威逼利诱都是不从后,袁隗面色灰败,脾气越发暴躁易怒。
袁氏子弟小心翼翼,门客更是噤若寒蝉,生怕被其再度清洗。
但这依旧改变不了袁隗的态度。
大限将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在听闻了董卓的覆灭后,袁隗隐隐感觉,自己错失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如果那时一北一南,同时反叛,以如今关中的空虚,不是没有机会……
可惜时光终究不能逆转,无论是抉择,还是性命。
不过有些人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些则恰恰相反。
当袁隗连本命星辰都沟通不到,体内的星力彻底消散,卧榻不起时,他招来嫡子袁毅,凑到他耳边虚弱而又残酷地道:
“取招妖铃来。”
第四十四章 海外自乱
铮!
琴音曼妙。
貂蝉聆听这一曲天籁,容貌绝美,气质恬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符合太子妃的身份,与三月前那刚出原陵的野性女子,似乎判若两人。
而蔡文姬弹奏一曲,轻抚焦尾琴,周身隐隐现出山川草木,灵鸟仙鹤,琴音化形,通天桥直上天穹,沟通文昌星力,终于迈入无双之境。
“恭喜妹妹了!”
“多谢姐姐相助!”
貂蝉微笑,拉着蔡文姬的手,说了一些体己话,蔡文姬起身告退。
目送蔡文姬略显纤弱的美好背影,貂蝉舒了口气,想要活动活动筋骨,旁边的宫女轻轻咳了咳。
貂蝉偷偷翻了个白眼,仪态万千地坐上凤辇,一举一动都无可挑剔。
“回宫!”
“是!”
自古宫斗是非多,杀人不见血,但仙武世界并非凡俗可比,除了齐家之道外,还要看修为高低,能否龙凤和鸣。
对此真凰命格的优势实在太大,甄宓和孙尚香的玄器也比之不过,更别提她俩年纪尚小,尚未侍寝,倒是蔡文姬不显山不露水,很得太子喜爱。
所幸经过接触,貂蝉也发现蔡文姬心性平和,并不是两面三刀的虚伪女子,便转为拉拢,受阴丽华影响,她是想要做一个雅兴宽仁,后宫和睦的表率。
当然,也要区别对待,比如那些矫情的世家女,饱读诗书,一肚坏水,就是可恶至极,更让貂蝉有种无处下手的烦恼。
这方面,她太嫩了些。
“不过殿下教导过,在其位谋其政,我是太子妃,何必事事亲力亲为,理应借势!”
回到长秋宫中,一众宫女迎上,貂蝉招手道:“去将祝融氏请来!”
祝融氏与玄冥氏乃上古氏族,自从四百年前大汉扫荡仙门救出后,为张良教导,后来得吕后信任,成为了女流第二代雌龙。
从那之后,这支默默在天下女子间壮大发展的女流之辈,就成了世间第一流的情报组织。
贾诩布局汝南袁氏,蔡邕拜访七大世家,最终使得袁隗决策错误,南方稳定,女流在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而貂蝉得到了阴丽华的传承,方知大汉乱局之下,还有这么一支忠心耿耿的力量。
“拜见娘娘!”
一袭火红长发,风姿绰约的祝融氏行入殿内,行礼拜下。
“你心中很痛恨我吧?海外仙道之人,岂可为大汉皇后?”
貂蝉嘴角一弯,语气悠然,听得四周的宫女脸色一白,暗暗叫遭。
这位娘娘看似习惯了皇宫内的礼仪,实际上还是本性难改啊……
“娘娘得真凰命格,理应为后。”
祝融氏语气平和,回答得却是滴水不漏。
“那么女流之辈是不是也该由本宫来执掌?”
貂蝉起身,气势逼人。
“一切由太子殿下定夺!”
祝融氏目光一凝,盈盈拜下。
历代雌龙都由祝融氏担任,唯独阴丽华是特例。
但那也是因为王莽篡汉,刘秀光复种种原因,貂蝉与阴丽华相比,还差了太多。
除非她能吹枕边风,让顾承下令,否则女流之辈,岂容海外仙道染指?
“放心,本宫不会夺你雌龙之位,只是希望合作一二!”
原本祝融氏已经准备承受怒斥,却见洁白柔荑伸过来,将她扶起,直起腰来,正迎上貂蝉那灿若星辰的双目:“以万象满门诛灭,换取女流之辈对本宫的支持,你愿意么?”
祝融氏猛然抬头。
貂蝉道:“别惊讶,三仙教与万象门、天机城不是一路了。”
也许在消息不灵通的中原势力眼中,海外仙道的主要势力就是三仙教,其实并非如此。
三仙教只是太平道背后的支持者,真正的海外仙道,当年为秦始皇炼制万寿无疆丹时大兴,有三支主脉,为首的人物正是三位方士——徐福、卢生和侯生。
徐福自不必说了,历朝历代最有名的方士,更被海外仙道尊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之主。
卢生也极为不凡,测大秦国运,留下“亡秦者胡也”的五字谶(chèn)语,始皇因此派出三百万大军北去击胡,使咸阳空虚,外重内轻,最终被胡亥败去国运,还真应了所言。
侯生则洞悉了十二金人的缺陷,与李斯联手,将秘密藏于三千儒藏中,始皇震怒,为了保全十二金人,才听信李斯,有了焚书坑儒之举。
这三位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绝世人物,于入世出世之间,走出了另一条道路。
他们本就传承上古道法,又于海外开辟道场,故有海外仙道之称。
其中徐福擅长炼丹,为海外三仙山之主,所传的道统就是三仙教,所以三仙指的是三座仙山,而不是单指南华、左慈、于吉。
卢生擅长问卦,又痴迷偃甲之术,建玄器天机城,浮空于天,漂泊不定,整个门派都在不断云游四方。
侯生擅长杂学,开辟的道统叫做万象门,意为包罗万象,门人相比起炼丹卜卦,更喜炼器驭兽,之前黄河一战葬身于天师道剑下的海兽,就是其门下所出。
而这些具备强横生命力的庞大海兽,不是平白无故诞生的,侯生寻找上古血脉,利用其血脉之力,与普通海兽结合,多番试验,才有了结果,昔日祝融氏与玄冥氏,正是研究对象。
如此仇恨,当然不死不休。
恨屋及乌,祝融氏自然恨不得灭尽海外群仙,可现在一向同气连枝的三仙教居然提出,灭万象门?
祝融氏终于保持不住平静:“娘娘是一己之念,还是三仙山主承诺?”
“是三仙山主亲口应诺!”
三仙山主是徐福的另一称呼,貂蝉道:“此事甚大,殿下登基之日,山主将化身来洛阳朝拜,再细细相商,本宫只负责传话。”
祝融氏目光闪动,陷入沉思。
海外仙道这三大派中,南华传三卷天书于张角,引发黄巾之乱,属于内乱。
大汉周边的七大异族,匈奴、鲜卑、山越、南蛮、西羌、乌桓、氐族,则是万象门和天机城于背后支持,属于外敌。
如今太平道凉透,貂蝉却成了太子妃,三仙教看到新希望的同时,万象门和天机城何去何从?
两派所支持的外族势力要入侵中原,才能攫取最大利益,如此反倒与三仙教产生冲突。
同理,三仙教现在如果还想正常入侵神州,就要跟在万象门和天机城后面扶持蛮夷,将来就算功成,得到的收益肯定也是最少的。
所以海外三派开始分道扬镳。
历来不患寡而患不均,毋须离间之计,当不均出现,自然渐行渐远。
而三仙教已经下了决定。
左右逢源的骑墙派是最没好下场的,在成为另外两派附庸和投向大汉皇朝相比,谁都知道怎么选。
更重要的是,他们做的越多,貂蝉的真凰命格越稳固,日后大汉想要过河拆桥,都要掂量掂量了。
如此一来,海外三派反目。
三仙教占据三大仙山,灵气最好的洞天福地,万象门和天机城早就眼热,如果不想被两派联手灭去,唯有先下手为强……
这就是为要灭万象门的原因。
当然,此等大事是大汉皇朝与三仙教的联合,风云变幻,莫可预测,但对于祝融氏而言,貂蝉抛下的诱饵实在不小,无数族人的仇恨,必须要以鲜血来洗刷。
她掌心向天,以额抵之,重新拜下:“娘娘所言为真,第八代雌龙祝融氏,当全力相助!”
貂蝉抿嘴一笑,徐徐坐下:“殿下登基在即,本宫同门葛玄可献六转仙丹,为大汉贺,却受困于汝南袁氏,还请相救!另七大世家的女子,恃恩而骄,恃宠放旷,纵私欲,进谗言,令后宫不宁,本宫甚忧之!”
祝融氏默然片刻:“娘娘欲如何?”
“赶出宫去!”
第四十五章 不要祭天
“三仙教欲将蓬莱、方丈、瀛洲迁入神州,成为道门第九大势力,文和,你觉得如何?”
大殿内,顾承看着徐福亲笔所书的灵光竹简,开口道。
“殿下,此事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徐福不怀好意啊!”
贾诩缓缓地道:“天下十三州,这三座仙山准备坐落在哪里?与道门三山五洞可有冲突?与七大世家可有勾结?我们若是应允了,恐怕后患无穷!”
“三仙教本来就是敌非友,虽有投靠之势,但也是因为我大汉国力由衰转胜,他们见无法强攻,才想倒戈!先压着吧……”
顾承将竹简放入一边:“水镜八奇近来如何?”
贾诩笑道:“殿下登基在即,水镜学宫岂敢放肆?何况八奇也非水镜老儿的手中棋子,如今大汉国运昌隆,四海升平,他们恐怕自己都要动摇!”
“既要冲击圣位,又能培养出那么多大才,岂会轻易放弃?水镜学宫必须盯住!”
顾承摇了摇头:“接下来内部的重点,就是越来越不安分的七大世家!”
原陵之变,胡佛入侵时,除了灵帝刘协父子、汝南袁氏和西凉董卓外,大汉上下可谓万众一心,就连七大世家也全力支持太子。
这倒不是效忠,而是利益所致,有着共同的敌人,那种时刻内乱,是一损俱损。
但外敌一解决,世家马上回归老路,开始各种打压寒门,将仕途晋升的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如此一来,刚刚得到光武神兵的九位猛将岂会愿意,与其互撕,为首的正是曹孙刘三方。
“昔日云台二十八将,皆是世家所出,今时凌云二十八将,却多寒门新贵,这一番争斗必将延续!”
贾诩正色道:“殿下,七大世家根深蒂固,急切不得,分化打压,恐需十年之功!”
贾诩本身也是寒门子弟,自然希望寒门能够出头,不再受到世家压制,但身为顶尖的谋臣,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
别看汝南袁氏一朝之间跌落神坛,似乎世家也敌不过皇权,可那一局实际上是借力打力,用七大世家之力去对付汝南袁氏。
顾承颁布九品中正制,将官员任免由察举转为尚书台把控,皇权大增,这点世家可以接受,因为当官的还都是世家子弟,仅仅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但寒门抬头就是万万容许不得,这代表着根基被动摇。
不过自古以来,军功都是最容易产生新贵的,吕布、曹操等九将得光武神兵,封凌云大将,已成定居,接下来空缺的位置,才是双方争夺的关键。
“让海外仙道和七大世家互相探探底!”
顾承颔首,微微一笑:“此次登基大典,恐怕会异常地热闹!去吧!”
“是!”
贾诩起身告退,片刻之后,东宫属官以陈群、陈宫为首,入殿禀告。
东宫两省四局,这三个月内忙得可是团团转,正是为了灵帝退位,太子登基。
目睹刘协被抬回洛阳,虽然还有生命气息,却再也没有睁开过眼睛,灵帝大惧。
于是乎,百官上书,皇族请命,表人君之德,号天顺民意,灵帝终于发布退位诏书。
太子三让,以全礼节,天顺民和,定于一月后,正式登基。
登基的准备事宜禀告完毕,陈群目光一动,手捧朝笏(hù),准备相奏,却见陈宫微微摇了摇头。
陈群面色数度变化,最终还是行礼退下。
“看来貂蝉在后宫,借助女流之辈的力量,把那些世家女折腾得够呛啊,连陈群都按捺不住,准备参上一本了,呵!”
顾承嘴角轻扬,默默闭上眼睛,晋入修炼三皇至尊道的修炼,酝酿自己的本命战技,地皇书陡然一震。
“咦?”
他神念一动,与其内共通,发现居然是谋圣张良分魂发来一道传信。
传信十分简短,只有四个大字——
万勿祭天!
……
……
汝南。
袁隗灵堂之上,新任家主袁毅披麻戴孝,独自为父亲守灵。
堂内堂外,看似一片寂静,但偌大的袁氏祖宅,其实暗流涌动。
正如袁隗担心的那样,他一死,未有成就、威望不够的袁毅根本镇压不住场面,袁氏其余四大主脉,三十二支脉的子弟,立刻蠢蠢欲动。
但怪异的是,原本一向没有多大胆色和主见的袁毅面色却十分平静,好似完全不担心,自己的家主之位根本坐不了多久,就会被倚老卖老的族老和野心勃勃的兄弟叔伯拉下马来。
呼!
阴风拂过。
空荡荡的灵台上,忽然出现一道黑影。
“桀桀,多谢袁家主予我们血食了!”
当黑影开口,袁毅身躯微微一颤,眼中终于露出一丝痛苦与恐惧来:“都解决了?”
“袁家主不必担心,有青丘的画皮之术,保证外人看不出什么来。”
黑影咧嘴,露出血盆大口,里面无数碎渣残骨,咯咯作响,但当他从阴影中走出,却是温润如玉,谦谦公子,标准的世家子弟,只是眼中那股邪异残虐,暴露了皮囊之下的真正存在。
这是一头妖。
披着袁氏子弟的人皮。
“你们尽快熟悉吧,后面还有大事相托!”
袁毅避开了妖的目光,按照袁隗的吩咐,一板一眼地道。
“好!”
妖舒展着身体,突然歪了歪脑袋道:“刚刚享用血食时,你们看守的那个道人跑了,我的儿郎们一个不慎,没有追上。”
“道人?葛玄?”
袁毅一怔,无所谓地道:“跑就跑了,省得与三仙教不死不休。”
他不是大限将至的袁隗,对于葛玄不感兴趣,何况葛玄根本不肯为袁氏炼丹,又不能贸然杀之,简直就是烫手山芋,如此倒也省了一番功夫。
大妖舔了舔嘴唇,扬眉狞笑道:“还有件事忘了相告,当年禁绝我十方妖众现身的,是你们道门三山五洞的一方!”
袁毅漫不经心,随口问道:“哪一方洞天啊?”
“昆仑山!”
……
……
昆仑山上。
两个相貌极为相似的绝色女子,盈盈拜在西王母座前,就听上面传来一道浩大飘渺的女声:“妖族猖狂,不遵御令,你二人带阴阳镜、月精轮,下山除妖!”
第四十六章 再上征途
“快些,好不容易求取到灵丹,我们要速速进京,让父亲服丹炼化,旧伤尽复!”
“姐姐,我们分头行动好不好嘛,你先回京,我去寻妖族的下落,用阴阳镜照死它们!”
“不行!妖族既然现身,就绝非轻易能够解决,理应先回京面圣,再以昆仑山之名,广邀同道,一起灭妖!咦?”
“这是什么声音?哇!”
两朵彩云自天穹飘过,古灵精怪的小乔变着方法恳求,老成持重的大乔抓住她的手,就是不放,突然听到下方狮吼象鸣,直传九天,不由一震。
一大一小两位仙女般的人儿驾雾腾云,朝下一望,就见万兽绵延,一望无际,上面坐着无数蛮夷,或脸带面具,左盾右剑,或手持长戈,不断舞蹈。
“这些七大蛮族本就传承古巫之道,如今居然与妖族勾结?”
大乔目光凝重,纤手一扬,一面古朴的圆镜升起,照耀九天十地,洞彻阴阳两仪。
但最终,她微微摇头,还是收起阴阳镜,拽住小乔,化虹而去。
必须将外族入侵的消息尽快禀告圣上,大军开赴,护卫边疆!
……
……
与此同时,地界酆都。
顾承故地重游,飘入城内,来到赵无延府上,就见此处一改门可罗雀的冷清,变得热闹非凡,无数鬼魂排队等候,只为了沟通两界,向阳世的亲人托梦问安。
“殿下!”
郭嘉迎出,有些诧异。
这位即将成为人界至尊,怎会突然来地界?
顾承心中装着巨大的疑惑,脸上不动声色:“鬼王封印可有动静?”
郭嘉道:“殿下容禀,云台二十八将镇守内城,封印外更有佛门印法,嘉暂无万全之策!”
顾承知道,能入酆都的鬼魂,与人类的思维方式或多或少有着不同,需求更是不一,郭嘉再是计谋无双,想要布局也是难之又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准备。
这也就是郭嘉,师门有类似于伏羲心经的秘法护持,换成旁人,根本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地界幽冥。
当然,死了的除外。
“那两位呢?”
“殿下请随我来!”
郭嘉在前引路,来到西城,就见前方一胖一瘦两道身影正在乞讨。
董卓闷闷跟在后面,李儒点头哈腰:“大鬼小鬼,行行好吧,给些魂食,积阴德,庇阳亲!”
“有点能耐!”
顾承啧啧称奇,李儒不愧是水镜八奇,连死了都能为自己留下一条别人根本无法阻止的后路。
但他恐怕万万也想不到,酆都里也会有大敌在等待,莫名其妙地就落得个李乞儿的下场。
“殿下莫看他们卑躬屈膝,星力十分充沛,一旦得到机缘,很快就能成为鬼将!”
郭嘉却对李儒能屈能伸,颇为赞许。
顾承细细一看,就见鬼魂形态下的董卓和李儒,变得更加狰狞极端,胖的痴肥,瘦的竹竿,但那七杀贪狼星力确实浩大恐怖,引而不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类在人世有大成就的存在,到了地界亦不会泯然。
目送董卓和李儒的背影消失在尽头,顾承目光幽深,望向地皇书中在阎罗殿内咆哮怒吼的霸王残魂,有了设想。
杀破狼三星聚首,天下易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那么如果这三星在地界聚集,地界会不会易主呢?
“有趣!有趣!定不让殿下失望!”
郭嘉双目亮起,眼珠不断转动,兴奋地取出腰间的葫芦,咕嘟咕嘟畅饮起来。
郭嘉退下后,顾承负手立于楼顶,俯瞰酆都。
他此来地界,不是为了李儒董卓,而是因为张良分魂的传信——万勿祭天!
从周武王自削成九五至尊以来,祭天便是帝皇必不可少的一步,他即将登基为帝,在大典之上,敬天法祖,慎终追远,怎么也绕不过去。
不祭天,几乎代表着不能登基,而现在是大势所趋,无数人翘首以盼,毕竟太子是太子,终究没有皇帝那么名正言顺,顾承若是逆其行之,必然大失人心,凭白制造祸端。
所以帝位必须登上,天仍旧是要祭祀的,不能畏首畏尾,但张良乃谋圣,又被安排到了后土娘娘身边,示警恐怕不是无的放矢,需要所有准备。
对此顾承初定两步。
首先来地界联络后土娘娘,登基大典,皇天后土一起祭祀,若有大凶险,希望后土娘娘能抵挡一二。
这一刻,他取出地皇书,如阴丽华昔日那般,开口颂念:“九华玉阙,七宝皇房,承天禀命之期,主阴执阳之柄……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没有反应。
“连三清四御,也不得真正的大自由啊!”
通过地皇书,顾承隐隐感到,后土娘娘目前的状况恐怕也不太好。
顾承并无失望,能够及时示警,已是值回了投入,终究是靠人不如靠己,唯有自身强大,才是关键。
那么实力的提升就迫在眉睫,更要祭炼一具身外化身,倘若祭天时遇到什么凶险,连无上炎龙、三大神阵、文武百官都抵挡不住,就让分身来承担。
这虽然也不是万全之策,但退而求其次,唯有如此。
“时机已至!”
顾承决定,前往第三个小世界。
想要祭炼出真正的身外化身挡灾,至少要有无双第五境星相的修为,他不可能于几个月内连跳数阶,需要时间。
而有什么比小世界,时间更加充裕的呢?
回归人界,顾承招来木圣传人,安排之后,端坐于人皇宝座,“火”、“德”、“复”三道龙灵之力呈品字环绕,无上炎龙长吟,造化龙鼎喷吐出元气洪流,虚空通道再度开辟。
“这第三个世界,在大隋时就已对大汉龙灵就有了防备!”
“不知杨坚石之轩他们,在这个小世界里如何,有没有做出一番成就?”
“挑战越来越艰巨,却也正合孤意,只有这样的高武融合世界,才能确保实力大进!”
顾承看着通道扩展,无尽星空,浩瀚宇宙,眼中浮现出光芒熠熠,战意沸腾。
未知的挑战,全新的征途!
朕来了!
第五卷 千古圣雄凌紫霄
第一章 土木之变
“保护陛下!”
“冲出去!冲出去!”
“啊!!!”
……
顾承刚刚睁开眼睛,就见十数道身影朝着自己冲来,劲气纵横,个个居然都堪比大宋世界的武学障强者,举手投足间就有磅礴大力。
而这些战士深目高鼻,形貌各异,胯下战马神骏,盔甲造型奇特,裸露在外的粗壮手臂,戴着石环骨饰,一看就知是草原游牧民族。
“为了护我周全,日精轮、山河社稷印又陷入沉寂吗?倒是浑天地动仪还能一用!”
顾承不慌不忙,首先查看自身情况。
此次小世界之行,随身的玄器中,地皇书未带,而是取来木圣张衡的玄器浑天地动仪。
地皇书与后土娘娘联系紧密,为了以防万一,顾承不会带其穿梭诸天,暴露秘密。
浑天地动仪则没有这个担忧,原陵一战,顾承已有操控心得,他又得张钊和马钧效忠,以精血融入玄器内,可以暂用之。
虽无浑天地动阵配合,单就天象地脉之力,这也相当于最佳的探测器。
嗡!
这一刻,浑天地动仪气息一动,如涟漪般扩散开来。
整个战场的情况,顿时落入顾承眼中。
用五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兵败如山倒!
他麾下的军士个个精神疲惫,毫无斗志,那模样连武器都几乎拿不动,明明敌人已经杀来,眼睛里的渴望却盯着南边。
数里之外,正有一条河流,如此饥渴难忍,在天地元气如此充裕的世界,必然是断水多日,才会如此。
反观敌人,则是马若惊虹,箭似飞电。
从天空俯瞰,可以发现无数骑声尖啸的蛮夷大汉,擎起雪亮的武器,奔流狂冲而来,人人脸上都露出残忍与快意,士气高昂到极致。
敌我对比,唯有据险而守,才有一线生机,但距离最近的城池也在十里之外,倒是不远处有战壕营地,可从行军痕迹来看,大军正是从那里开拔,恐怕是急吼吼地来寻水源。
如此局面,这一战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挽回,除非降下一个陨石,将敌军大阵砸成天坑。
“莫非是土木堡之变?”
看着种种迹象,顾承念头闪烁,脸色一沉。
提到中原皇帝被草原民族掳走,第一个想到的莫过于靖康之耻,接下来就是土木堡之变。
恐怕连对历史不怎么了解的人,最熟悉的明朝大事件前三名,都是朱棣篡位、土木堡之变和最后崇祯吊死在老歪脖子树上……
相对于其他朝代,大明对于草原民族应该是不怵的,毕竟火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战争。
事实上,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开始,军事实力就完全凌驾于蒙古军队之上,麾下徐达蓝玉等将多次深入草原,连败蒙军,到了永乐大帝朱棣,更是七次御驾亲征,攻打蒙古,蒙古伤亡惨重,对汉人军队避之不及。
可惜这种占据绝对上风的境况,并没有一直持续,经过一场战役后,两方的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此后百余年中,明军再与蒙军交锋,屡战屡败。
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导致这场惨败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十四年六月,瓦剌(là)太师制造衅端,侵扰边境,这瓦剌其实就是蒙古,在明朝的称呼中,蒙古分两大部,西称瓦剌,东称鞑靼。
瓦剌膨胀,大明自然要反击,以大明的国力,派出大军将瓦剌击败并不困难,但明英宗在亲信宦官王振的撺掇下,居然不顾群臣劝阻,要御驾亲征。
历朝历代御驾亲征的战果,其实大多不好,刘邦征匈奴,被围在白登山,赵光义征契丹,被打的像孙子一样逃回来,杨广三征高丽,那更别说了。
但至少以上这些皇帝,都上过战场,有过沙场征战的经验,明英宗就是毫无军事经验的菜鸟。
完全可以想象这一战的下场,外行瞎指挥,过程简直惨不忍睹,还未到达前线,三万精骑已然全军覆没,大军急冲冲进入土木堡中,又发现水源被瓦剌大军占去,最后扎营错误,又被瓦刺诱出,一举歼灭。
明英宗所率的二十万精锐毁于一旦,大明配备先进火器的京师三大营全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