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天我为帝-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坚对着向雨田颔首,再看向梵清惠与宋缺:“朝廷江湖,佛魔正邪,合我等四者之力,重开战神图录,此乃千秋之功!你们可愿助朕一臂之力?”
  “佛门愿助陛下!”
  梵清惠心中悲戚于四大圣僧的圆寂,佛门高僧尽失,更与战神图录失之交臂,但杨坚所言,她终究不敢拒绝,甚至还抱有一丝希望。
  开创神功,普度世人,也是宣扬佛法的机会。
  最后,只剩下宋缺。
  “我原向往破碎后的风采,可现在……”
  他立于原地,先是茫然,旋即露出坚定:“我愿助陛下重开战神图录,传于世间,助我汉人武道兴隆,平复四夷!”
  杨坚欣然,万丈豪情于胸中涌动,五爪金龙龙首轻点,一抹光华射来:“重开图录非一日之功,需全神以对,方可通天归道!去了结俗世,吾在战神殿内等你!”
  呼!
  当天旋地转,杨坚陡然脚踏实地,竟被传回江都。
  “陛下!”
  韩擒虎等将领大喜过望,瞬间围了过来。
  刚刚八门金锁断裂,战神殿往空中而去时,他们简直魂飞魄散,大隋的皇帝还在里面啊,居然随着战神殿一起消失了?这简直是泼天祸事!
  所幸这一刻,杨坚回归,可为什么只有一人?
  “独孤卿、唐国公他们为了保护朕,与江湖贼子同归于尽了!”
  杨坚虎目一红,直欲落下伤心泪来。
  “陛下节哀!”
  众将跪下,面上露出悲戚之色,心中却隐隐发寒。
  独孤阀李阀高手如云,即便为了护驾,也不可能全员覆没……
  偌大的战神殿,居然就出来了杨坚一人?
  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报!”
  正在这时,急报传来。
  “好啊!是忠是奸,一眼可见!”
  杨坚取来一看,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众人目光一动,纷纷意识到什么,更是噤若寒蝉。
  “并州杨勇,冀州杨秀,汉王杨谅擅自调兵,图谋不轨,这三个逆子,以为朕入战神殿后就出不来了么?定然是与那些乱臣贼子有联系!”
  看到急报,杨坚心中大怒。
  至于最安分守己的,则是巴蜀杨俊,令杨坚颇为满意。
  实际上,杨勇杨秀杨谅的异动正是祝玉妍所为,甚至还不是这些无用王爷本意,而是被身边人裹挟。
  一旦杨坚在手,号令四方勤王,烽烟四起,更有突厥南下,这才是祝玉妍的全盘布局,否则单凭魔门势力,无法颠覆天下。
  但此时杨坚的回归,顿时让这些心怀不轨者,最后的政治资本也为之葬送。
  当杨坚御驾回京,太子率百官相迎,杨勇杨秀杨谅也被押回大兴,送入各自的府邸,禁闭不出。
  封地被削,闲散王侯,那是连世袭国公的世家子都不如了。
  “皇儿济国宁人,万事捷顺!好啊!”
  杨坚令百官平身,握住顾承的手,露出前所未有的慈和。
  他曾经对这个儿子忌惮非常,但现已受天明命,知晓了自己的身份。
  堂堂玄帝转世,哪里还会再怕凡夫俗子篡权?
  “父皇言重!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方可内明外顺,万福扶持!”
  顾承语气平和。
  “哈哈哈!好!”
  杨坚看着毫无变化的五省六部官员,满意地笑了。
  如果太子想要迫不及待地登上皇位,此次御驾江都,就是最好的机会。
  但相比起那三个上蹿下跳,极不安分的儿子,太子完全没有排除异己,安插心腹,很明显是等待他回来啊!
  “还是这个孩子好!”
  杨坚释然一笑,下了最后的决心。
  “陛下!”
  于是乎,当杨坚回到后宫,与满脸喜色的独孤伽罗重逢,第一句话就是:“皇后,朕要退位了!”
  “陛下正当英年,何出此言?”
  独孤伽罗大惊失色,险些以为回来的不是自己的丈夫。
  对于杨坚而言,看破红尘,出家归隐,统统是不存在的,万事皆可弃,唯有权力不行,他一辈子最放不开的,就是权倾天下的皇位!
  “朕功德圆满,回归天界时,定带你一起,长生不死,逍遥万世!”
  杨坚将战神殿内的一切与独孤伽罗说了,握住她的手,许下诺言。
  “陛下怎会相信这等说法?”
  独孤伽罗感到荒谬绝伦,但默然片刻后,却是笑了。
  这几个月来,她在宫中日日夜夜担心远在江都的杨坚安危,更害怕什么时候宫女进来禀告的,就是父子相残的惨事。
  现在杨坚回京,令她心头一松,但这种担心受怕,却是再也不想体验了……
  既然杨坚愿意放下,带她去江都战神殿,那就放下吧!
  她这一生波澜壮阔,荣宠极盛,与身为皇帝的夫君生死相随,情深义重,人生至此,复无遗憾,又何必贪恋权势,硬生生制造出逼宫惨事,骨肉相残呢?
  一念至此,独孤伽罗反握住杨坚的手:“那我就随陛下一起,去天界再做夫妻!”
  ……
  ……
  开皇十三年,秋。
  隋帝杨坚退位,传位太子,诏告天下,公卿百官,岳牧士民,悉称皇意。
  太子登基,改年号——
  大业!


第六十五章 剑指突厥
  “突厥使团——到!”
  “拜见圣人可汗,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圣人可汗!”
  一队高鼻深目,目光凌厉的突厥人走入殿中,以使者礼仪拜下。
  顾承头戴十二旒冕冠,玄衣纁裳,上绣十二章流光轻动,竟似真正的日月星辰,那突厥使者原本面带傲然,但只看了一眼,就身不由己地跪倒下去。
  因为这股威严,代表的已然不是一个人,而是广阔中原的无数百姓,大隋盛世的整个国家。
  但在呈上国书时,这突厥使者又再度气势高昂起来:“我突厥将于五月后举行合归大典,东西为一,毕玄为护国武神,云帅为国师,盟举可汗,欲请圣人可汗遣使观礼!”
  此言一出,众臣怔住,隐隐起了骚动。
  实在是这个消息太过惊人,东西突厥分裂已近十年,现在居然要重新合并?
  突厥是匈奴的别支,兴起于北魏末年,三十年前势力达到极盛,西破嚈(yàn)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乃是北方最为强大的军事政权。
  二十年前,北周与北齐对峙时,争与突厥结姻好,输财物以求援。
  直到十年前,突厥内乱,分裂成东西突厥,实力大损,初立国的大隋方才缓过一口气。
  后世大部分将突厥分裂归功于杨坚,实际上并不准确,应该说杨坚采纳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方针,进行挑拨离间,正式令突厥分裂。
  但其实早在隋朝还没有建立前,突厥在西域设立小可汗,就埋下了内乱的祸根,就像是汉灵帝分封州牧,诸侯成势,后来他一死,外戚宦官死斗,天下当即大乱。
  杨坚所为,就是推了那把劲,导致突厥一分为两半。
  而西突厥势力虽略逊东突厥,但两国合一,兵力有上百万之巨,若南下入侵,在群臣看来,绝对是一场大难。
  这一刻,众臣下意识地望向皇位。
  就见顾承摆了摆手,宫监魏进忠上前,朗声道:“使者礼毕!”
  “圣人可汗?圣人可汗?”
  突厥使者什么承诺都没得到,惊怒交集,被硬生生带了下去。
  “突厥若来犯,谁能领兵?”
  顾承俯瞰众臣。
  文臣面色剧变,却无一人敢提出议和,武将则是精神大振,狂喜不已。
  “臣愿意!”
  “臣愿带兵,灭尽戎狄!”
  ……
  顿时间,贺若弼和杨素扑出,韩擒虎、史万岁、辛弃疾、毕再遇也紧跟而出。
  “嗯!”
  顾承看向额头冒汗的文臣,落在为首的两位尚书仆射身上:“你们谁可为行台尚书令,参谋三军,担此重任?”
  “老臣愿往,再举荐一人,车骑将军长孙晟(shèng)可担大任!”
  右仆射裴矩目露深思,左仆射高熲上前道。
  虽然头上添了不少白发,但依旧精神矍(jué)铄,双目炯炯的高熲,万万没想到五年之后,启用自己的居然会是昔日的晋王。
  按理来说,即便启用旧臣,也不该是他这位太子党,更不可能是刚刚登基。
  可高熲很快发现,对于这位陛下而言,根本不用在意这些,仅仅半年,群臣已是无所不从。
  高熲倒也释然,这位连太子都不是的时候,就能在短短半年内掌控六部大半权力,如今连关陇世家都被他打压得衰弱下去,还有谁敢逆其意?
  此刻见得大隋国泰民安,国力强盛,再想到那于王府中醉生梦死的杨勇,高熲竟有种庆幸之感。
  庆幸自己的失败,才有此盛世太平!
  此刻他出面荐才,裴矩面色微不可察地一变,顾承问道:“人在哪处?”
  “禀陛下!”
  这时黄裳上前一步:“长孙晟年前回京复旨,途中遭人所伤,正在府中养病。”
  “哦?竟有此事?”
  顾承眉头一扬:“派御医为他看病疗伤,三日后入宫!”
  ……
  “臣长孙晟,魔相宗传人,拜见吾皇!”
  第二日,仁寿宫万年殿内,长孙晟就来觐见。
  长孙晟最令人一见难忘的,不是那晶莹如玉的皮肤,而是如刀刃寒霜般的眼睛,可以不带丝毫情感,只余下绝对的算计。
  而他自报家门传承,让侍立一旁的魏进忠都是一怔。
  此人居然是魔门两派六道中,传承纵横家之道的魔相宗传人?
  “嗯!”
  顾承道:“你在突厥诱之以利,怵之以威,以夷攻夷,做得不错!”
  “臣为陛下为大隋效命,万死莫辞!”
  长孙晟毫不迟疑地拜下。
  顾承颔首:“听说你妻子新丧,渤海高氏,端庄淑雅,可为良配!”
  “谢陛下赐婚!”
  长孙晟大喜。
  一君一臣丝毫不提,那所受的伤势是从何而来,只表态度。
  即便是再英明的皇帝,也不可能令群臣和和睦睦,各尽其职,毫不争权夺势。
  所以对于顾承而言,无论长孙晟是不是裴矩所伤,只要两人听命受用,便足够了。
  “依你之见,东西突厥为何合一?”
  圣恩过后,顾承开口问道。
  “此乃东突厥战神武尊毕玄、西突厥国师云帅联手为之!”
  长孙晟道:“此二人本是生死大敌,毕玄年轻时无意间巧遇沙漠神殿,自创炎阳奇功,方奠定大宗师的根基,而据说云帅从波斯初至草原,迷失于沙漠中,也入此殿,却由于毕玄所阻失之交臂,因此结下深仇大恨……”
  “神殿么?”
  顾承嘴角溢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如此大仇,能令他们冰释前嫌,确实不容易啊!”
  “最可怕的还是此次的可汗之位,乃是盟举,这本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不知毕玄和云帅是如何说服都蓝可汗、启民可汗与达头可汗。”
  长孙晟目光郑重地道。
  如今的东西突厥,基本就以这三位可汗掌权,麾下部族云集。
  现在让他们推举出一个新的可汗,成为所有突厥人的王,这不吝于让已经立国的曹操刘备孙权,选举新的汉朝皇帝,再俯首称臣一般,简直匪夷所思。
  “那你看好谁?”
  顾承笑笑。
  “臣的人选,恐怕不入陛下法眼!”
  长孙晟迟疑了下,开口道:“这五年来,东突厥有一伙马贼崛起,为首之人,名为铁木真!”


第六十六章 大义名分
  “马贼铁木真?”
  顾承似笑非笑地道:“你为何会选中他?”
  “此人乃一代枭雄,若非出身草莽,实有天骄之质!”
  长孙晟对之评价极高,说了还生怕顾承不相信,一一举例。
  铁木真如何从孑然一人,到初露锋芒,再被都蓝可汗追捕围剿,转战千里,如今更是兼并了杜兴的北霸帮,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有其巢穴盟友,合纵连横,业已发展成突厥境内的第一大马贼帮。
  “此人确实不凡,但他想要成为可汗,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
  顾承看着长孙晟。
  “除非这可汗之位只是傀儡摆设,东西突厥另有图谋!”
  长孙晟不敢藏拙,继续道:“陛下,臣有一计,可探虚实,不过要用到一人!”
  顾承好奇:“谁?”
  长孙晟有些忌惮:“大义公主!”
  “大义公主?”
  顾承目光一沉:“是千金公主,突厥可敦!”
  千金公主被后世称为史上最悲惨的和亲公主,单看遭遇,确实如此。
  北周末年,年仅十六岁的千金公主,嫁与突厥的沙钵略可汗。
  那毫无疑问是屈辱的和亲,突厥戎狄求亲,北周宣帝畏惧其实力,不得不许之。
  而千金公主刚刚嫁过去第二年,宣帝病死,杨坚就篡了小皇帝的位置,并把这个七岁的外孙和北周宗室诸王全部杀光,千金公主的父亲起兵反对杨坚,也被诛灭九族。
  噩耗传至,千金公主立刻开始吹枕边风,说服她的丈夫沙钵略可汗南下,为娘家报仇。
  于是乎,突厥发兵四十万,大举入侵,虽然最后被隋军击退,但也将甘州肃州以及边境各地杀得六畜咸尽,赤地千里。
  也是在那一战后,突厥内乱,开始分裂,千金公主能屈能伸,为了帮丈夫走出困境,亲笔写信求和。
  那时杨坚刚刚登基,朝政不稳,同样没有精力攻打突厥,于是顺水退舟,赐公主杨姓,收为义女,封为大义公主,希望她深明大义,为隋和突厥的边境安定做出贡献。
  对于千金公主而言,这是认贼作父,对于杨坚而言,这是委曲求全,双方都憋着一股恨意,保持所谓的父女关系,等待着趁虚而入的机会。
  在顾承看来,不论对错,早在北周覆灭时,这位千金公主就已不是汉人,而是突厥可敦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即便心知肚明双方的仇恨极深,可如今千金公主的身份,那就是杨坚的义女,当今圣上的义姐,还是位长公主呢……
  所以长孙晟才十分忌惮。
  这稍有不慎,可就是陷太上皇于不义!
  “朕记得,千金公主和亲时,是你作为副使,护送其到那沙钵略可汗的牙旗之下吧!”
  顾承想了想,倒也没有大意,发问道。
  “回陛下,臣不仅是公主的副使,更借那机会,留在突厥一年,借助游猎之机,考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长孙晟就是最佳的例子。
  他这十五年来,有大半的时间呆在草原上,对于突厥虚实可谓了如指掌,这才有了日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资本。
  “如果这女子没了我大隋公主的名头,你准备如何用她?”
  顾承又问道。
  “臣使计粗鄙,怕污了陛下之耳!”
  长孙晟顿了顿道:“千金公主性格坚毅,好谋善断,非易于之辈,臣虽收买了她的婢女,却找不到可乘之机,但突厥可汗粗鲁,她闺房寂寞,已难按捺,臣有一徒,名赵德言,长得白净喜嫩……”
  他没有说下去,但顾承的表情已经颇为古怪。
  魔门中人果然百无禁忌,美男计你也用?
  不过真别说,这一招狠毒至极。
  如今千金公主的原配沙钵略可汗已死,按照突厥的风俗,千金公主又嫁给了她丈夫的儿子都蓝可汗。
  这种习俗在汉人看来,实在不能接受,但对于蛮夷戎狄而言,他们人口稀少,为了繁衍,女子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情况实属平常。
  不过有一点却需注意,突厥也是不容许女子通奸的。
  所以如果千金公主养了面首,又被都蓝可汗发现,她必死无疑。
  当然,顾承绝不容许这种事发生在皇室公主身上,所以现在的问题还在于,如何除了她隋朝公主的那层身份……
  “千金公主的父亲乃是北周王爷,你是北周旧臣,可知其爱好?”
  顾承想了想问道。
  “她的父亲是北周赵王宇文招,武艺逸群,儒雅卓然,喜好颇多!”
  长孙晟努力回忆,眼睛一亮:“除了神兵利器外,宇文招最好屏风,曾高价收集西汉五彩画屏!”
  屏风正是西汉所创,到了魏晋南北朝盛行,达官贵人家没有不设屏风的,顾承手一挥:“将宫内的屏风,统统搬入殿中!”
  皇帝一张嘴,下人跑断腿,所幸此世武道盛行,否则那些沉重的屏风真不是随意搬动的。
  也幸亏杨坚节俭,如今宫内的豪华摆饰,基本是沿袭北周,而顾承也没有更换。
  杨坚是真的节俭,顾承是看不上此世的享乐,但在史官看来,就是父子一脉相承,都是千古难见的明君。
  而这一回,顾承大方了,对着长孙晟道:
  “挑选一面,给这位突厥可敦送去吧!”
  ……
  ……
  东突厥,王帐中。
  千金公主痴痴地望着眼前的华美屏风。
  久居塞外,她许久许久没有见过如此华丽的东西了,睹物思人,瞬间就想起了年少时,兄妹一起在屏风前玩耍的情景。
  正在这时,贴身婢女取来了杨坚昔日赏赐的文房四宝,柔声唤道:“小姐!别伤心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杨坚那贼子退位,新帝还来安抚,定是慑于我突厥军威!为父王报仇,就在此时!”
  她目光一厉,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挥笔在屏风上提诗一首。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当半个月后,这首反诗拓本劈头盖脸地砸在脸上,突厥使者吓得四肢颤抖。
  他实在没想到,大义公主怎会突然写此怨怼诗词,将大隋暗比作虏廷,更有合纵连横,突厥南下之意。
  千不该万不该的,是这首诗词流传了出来,连隋帝都有所耳闻!
  这不是活生生的把柄么?
  果不其然,皇位上那威严震怒的声音遥遥传来:“下旨!大义公主遗孽余烬,不感天恩,望夷之气,言辞佞利,废除隋室公主封号!”


第六十七章 巡游江南
  “这突厥可敦,着实不凡呐!”
  顾承看着手中赵德言用尊严换来的情报,倒是露出了几分诧异。
  千金公主在突厥整整十五年,不单单利用自己的两任可汗丈夫,麾下的势力也是盘根错节,大部分落在女子身上,倒是有几分主世界女流之辈的影子……
  可惜突厥的女子身份太低,别说千金公主收买的那些部族之女,就连她自己都不知道,都蓝可汗为什么会答应那匪夷所思的盟举大典。
  据说突厥内部已是沸反连天,各部族都吵成一团了。
  若非武尊毕玄的威望实在太高,此次大典未成,整个突厥就直接四分五裂。
  “哦?东西突厥有十万精兵,无故失踪?”
  虽然从千金公主身上无法直接找到答案,但顾承早就心中有数,他要的正是情报,此时目光突然一凝,手指轻轻点了点。
  这所谓的精兵,就是原剧情里颉利可汗帐下金狼军的级别,若有二十万之数,几乎是天下无敌的骑兵,中原步兵人数再多也很难匹敌。
  没办法,步对骑,在军队的机动性、冲击性等方面劣势太大,往往是靠人数难以弥补的。
  宋阀一万精骑,就敢冲击杨素以敢死之法训练出来的两万隋军,就是此理。
  对此顾承倒也想过,仿造大宋世界,直接以火器克敌。
  但他发现,这六百年的时间差距,不是一个人动动嘴皮子就能弥补的。
  宋朝的火器已经初见规模,他有后世见识,可在此基础上推动进程,使之一下子达到元朝的程度。
  但这个世界的火器运用,还停留在建康一战,岭南宋阀泼下火油焚城的手段上,火器火炮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开启世界通道,将大宋的火器运来大隋,不过这就要耗费山河社稷印的能量。
  主世界有造化龙鼎补充,大宋世界的一切都能拿出,可问题是主世界等阶摆在那,暂不需要,而到了这里,需要是需要了,却又无法肆无忌惮地传送。
  “山河社稷印的传送作为底牌,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动!”
  顾承将取巧之念抛开,望向贺若弼:“轻骑营训练得如何了?”
  实际上,对付突厥还有一个最好的办法,那就是以骑兵对骑兵。
  中原也是有骑兵的。
  不过隋军中,更偏向甲骑具装的重骑兵。
  原因很简单,重骑兵防护力强,在政权交迭的中原,对付步兵简直无往不利。
  于是乎,顾承乾坤独断,直接淘汰重骑兵,训练轻骑兵。
  世家阀门最喜欢用重骑兵,如果他们的势力犹存,绝对会予以阻挠,现在则是几近灭族,自然大气都不敢出。
  贺若弼大咧咧地道:“禀陛下,李靖确是人才,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三千骑兵被他以此法训练,已见成效!”
  他难得这样夸奖,更别提这个人还是老对头韩擒虎的外甥,可见其能。
  顾承当然知道李靖的厉害,那可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三千轻骑突袭可汗大帐,活捉颉利可汗,使得东突厥灭亡的名将。
  不过名将再牛,也不可能于短时间内改天换地。
  一年不到的时间,李靖训练的三千骑兵,仅仅是初见规模,甚至比起历史上还要差了许多,毕竟他还年轻,经验不如那个大器晚成的李药师。
  “长孙晟,你对突厥熟悉,命李靖以突厥的方式训练轻骑,战贵其速,饮食居止,一应相同,何时突厥见我帝兵,以其所为,疑其部落时,这支骑兵才算是有成了!”
  顾承念头一转,下令道。
  长孙晟和贺若弼领命,越想越觉甚妙,不由地露出佩服。
  师夷长技以制夷!
  “能工巧匠尽快督促,朕要在轻骑营成型前,看到陌刀营的军演,明白吗?”
  顾承又看向高熲、韩擒虎、辛弃疾三臣。
  “臣等必不负陛下重托!”
  三人领命。
  火器短时间内制造不出来,陌刀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种武器刀形似剑,双开刃,前锋略宽,重十五斤,兼有近战刀和枪的功能。
  这一刀斩下去,对上那些轻甲甚至无甲的骑兵,基本就是人马皆亡。
  顾承更是命史万岁在隋军中挑选武功小成的士兵,在制作陌刀时也注重真气的传导性,如此一来,真气灌注于刀身,那简直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当然,如此施为下的陌刀营成本,比轻骑营要高得多,若非如今的大隋进入鼎盛阶段,在大宋那样积贫积弱已久的国度,根本是无法办到的。
  “不过这些新型兵种的训练,需要至少三年时间,我才登基半年,这突厥就迫不及待地挑事,必须想个办法,拖延一下……”
  顾承心中念头转动。
  他知道,此次东西突厥会盟,背后必然是天意弄鬼。
  因为中原一统,战神殿易主,天意能做的,只有阻止顾承收割异族龙气了。
  对于天意而言,此世是不分汉族异族的,顾承每收割走一道龙气,就相当于从它身上挖走一道本源之力。
  倘若连连为之,那整个世界都要衰弱,最后的下场,唯有毁灭或者臣服!
  所以现在,天意已然是狗急跳墙了。
  天意急,顾承可不急。
  他不是随心所欲的杨广,宏图大业一步一步实现。
  如今还不是与突厥决战的时候。
  有鉴于此,顾承微笑:“通济渠已建好,诸位爱卿,可有什么独特想法,以示庆贺啊?”
  众臣反应稍慢,不明圣意,杨素迎着顾承的目光,却是马上明白。
  突厥东西合一,莫过于感到大隋的蒸蒸日上,如芒在背。
  这突厥使团来得及时,正可示敌以弱,麻痹敌人!
  但真要提出,可就是奸臣之角了……
  不过下一刻,杨素眼中露出坚定,大声道:“籍此通济渠开,天下皆乐之际,陛下当巡游江南,已示太平!”
  有时候,能当奸臣都是好事,最可怕的是失宠。
  顾承闻言大悦:“烟花三月下扬州,哈哈哈!好!就依爱卿所言,朕要巡游江南!”


第六十八章 道家天罡
  龙舟之上,歌舞升平。
  突厥使者自从来到这里,整个人就感到醉醺醺的。
  且不说这龙船比起五牙战舰还要大上数倍,单单船上的宫殿和宫室,就多达百间,装饰得金碧辉煌。
  紧接着龙舟的,是宫妃、贵族、文武官员乘坐的近五百艘彩船,最后再有千条战船,装载着卫兵、武器和帐幕。
  这一千多条大船在运河上排开,船头船尾连接起来,竟绵延三十里之长。
  突厥使者何曾见过这等排场,简直犹如行于梦中,整个人拘谨地坐在凳上,看着那舞女在龙舟甲板上起舞。
  “好!”
  顾承津津有味地欣赏,这些原本为陈后主表演的歌舞伎,以轻盈优美的姿态踩着舞步,如彩蝶穿插,确实赏心悦目。
  啪!啪!
  待得一曲舞毕,顾承拍了拍手掌,三十六名美伎行礼后,仿佛朵朵彩云飘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京杭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啊!”
  “陛下实乃跨三皇,超五帝,下视商周,使万世不可及的千古明君!”
  而以杨素为首,一个个臣子开始歌功颂德。
  突厥使者回过神来,看着这其乐融融之景,低垂眼睑,露出不屑来。
  原本突厥东西会盟,各方部族首领初步商议时,都蓝可汗就提出,新的隋帝励精图治,国力突飞猛进,很快就会北上草原,报边境血洗之仇。
  有此威胁,那些部族首领才有迟疑,但如今看来,这位年纪轻轻就登基的皇帝极好享乐,为了入江南繁华之地游玩,居然硬生生在大地上开凿出一条河来,这等劳民伤财,好大喜功的昏君,即便北上,又何惧之有?
  当然,突厥使者只是明面上的来使,突厥真正派入的探子,绝不止一队使节团。
  为了搜集中原的情报,突厥的勇士三教九流,无所不入,甚至扮成乞丐,流浪街头。
  只是大业元年以来,大隋国力极盛,乞丐数量急剧减少,突厥探子也是处境艰难。
  好不容易扎下了根,收集到种种触目惊心的情报,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就被一群衣着干净的净衣派弟子围住……
  “这些留下!这些放走!”
  丐帮总舵内,洪七努力辨识着突厥的暗语,将中原兵强马壮的截留,皇帝骄奢淫逸的传回草原。
  这位九指神丐神情凝重,知道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不比北上草原的铁木真来得轻松。
  别以为蛮夷不通战术,历代突厥可汗都是军事大家,他们身先士卒,铁血沙场,硬生生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为了草原兴盛,更是会理智地将位置传给有能力的弟弟,而非相对懦弱的儿子,种种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