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天我为帝-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可能?哪有这个时候攻城的道理!”
  完颜襄也听到了声响,极目远眺。
  隐约间,好像从宋军中走出了一个人,伴随着上下万众一心的呼喊:
  “万胜!万胜!万胜!”
  “那是……?”
  完颜襄瞳孔收缩,猛然大喜过望,狂吼道:“取我的长矛来!”
  难怪完颜襄激动,在他几乎看不到希望的时刻,顾承身披战甲,手持一柄乌黑巨剑,居然亲自出阵。
  他要攻城?
  古往今来,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帝王有很多,开国皇帝大多是马上得来的天下。
  但攻城战,尤其是攻击敌国都城,还没有帝王敢参与。
  完颜襄神照功大成,自负武功已是练到了巅峰,都万万不敢如此。
  顾承必然是彻底膨胀了,这是天佑大金,要给他反败为胜的机会啊!
  “杀了宋国太子,赏万金,封爵位!”
  城上,完颜襄狂啸出声。
  城下,顾承率众出击。
  双方都迸发出了最强的力量,如同天神射出的两根箭矢,轰然碰撞到了一起。
  “不可能!”
  但也就在这一刻,完颜襄骇然发现,作为守城一方,居然与下方打出了势均力敌的感觉。
  一切只因为那道如同神魔般前进的身影,对于漫天箭矢不闪不避,信手拨开檑木落石,脚踏城墙,如履平地,须臾之间,居然上了城头。
  “有我无敌!”
  顾承俯视金军,平淡地吐出四个字来,仿佛这是天地至理,不容置疑。
  而话音刚落,一架架云梯上,龙精虎猛的飞虎军已然扑出,那股气势简直惊天动地。
  因为顾承已经不仅仅是大宋太子,而是大宋的军魂军神!
  无论守城还是攻城,都在最关键的时刻,如同一杆屹立在神州大地上,永不倒下的旗帜,猎猎作响!
  但凡他至,战事必胜。
  久而久之,这种无敌的信念,就根植在每个人心中。
  现在,顾承又亲自出手了!
  所以城破,金灭,已成必然!
  “狂妄!”
  完颜襄惊怒交集,手持长矛,扑杀出去。
  一年未见,顾承外貌不变,甚至隐隐年轻了几岁。
  完颜襄的脸上却多了皱纹,这对于神照功大成,外貌回归中年的他,自是各方压力与伤势积累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他刚刚看到顾承的一刹那,竟有种呼吸窒息的威压感。
  直觉告诉他,自己与这位大宋太子的差距,远比想象中大。
  然而此战也非武林人士的较量,金兵合力扑上,双拳难敌四手,即便顾承的玄铁重剑再再势不可挡,也为完颜襄创造了大好的机会。
  噗!
  说时迟那时快,完颜襄长矛若天马行空般,只是一闪,就刺入了顾承肋下。
  这一击实在有鬼神莫测之威,乃是完颜襄毕生精气神所聚。
  在刺入顾承体内,真气爆发的霎那,他有种酣畅淋漓之感,知道再也刺不出如此完美的一击了。
  此时此刻,顾承深入敌军,受此重击,神照真气损五脏,破六腑,简直注定了死亡。
  完颜襄不禁老泪纵横。
  大金的基业,总算没有败在他的手中。
  然而顾承歪了歪头,在完颜襄无比震惊的注视下,通体一震,长矛弹出,气息平和,伤口自愈,就像是刚刚的一幕,根本没有发生过。
  “你!你!”完颜襄倒退两步,似哭非哭,似笑非笑,整个人几乎痴了。
  作为皇对皇的尊重,顾承给予完颜襄最后的施展空间。
  同样作为尊重,顾承也不会有丝毫留手。
  他剑交左手,右拳五指一握,轰出一拳。
  霎那间,整个墙头回荡起清晰的龙吟虎啸之声,扑面而去的飓风化作了六条神龙,撼天动地。
  六龙之力!六重爆发!
  八部龙典,练脏篇大成!
  五脏受损,飞速自愈,这在仙武三国中便是神勇境,战场冲杀,亦能保命!
  顾承原本要花三年时间,才能成就,但“德”的苏醒,山河社稷印的运用,使得大汉龙灵的力量反哺入体,无形中大大缩减了修炼的时间。
  正因为刚刚迈出了这一步,顾承才会亲自出手。
  一拳,仅仅是一拳,完颜襄在双方军队震撼的注目下被打得直接飞起。
  顾承闪电般夺矛,向上一刺。
  噗!
  长矛从完颜襄的身下直直破入,从天灵穿出!
  “靖康之耻,终于洗雪!”
  当年金人将徽宗钦宗两帝、皇族、妃嫔与朝臣,共三千余人抓回金国,男子为奴,女子为娼,极尽凌辱。
  今日顾承将金帝尸体,曝晒于中都城头三日,以祭那三千亡魂以及大宋这些年被杀害的无数百姓。
  “逃啊!”
  完颜襄的当场身死,犹如压倒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金军兵败如山倒,在夕阳落下之前,中都城破。
  金国的皇宫上,那头已然虚弱到极致的孽龙,仰首发出最后的哀鸣。
  山河社稷印轰然落下,孽龙被打散,帝玺底部绽放出漩涡,人道龙气,全部吸入。
  绍熙八年,春。
  太子亲征,杀金帝,破中都,金朝覆亡。
  自此,再无北宋南宋之分,史称——
  宋!
  ……
  ……


第六十七章 两强对立
  “蒙古灭了西辽?真快!”
  中都皇宫,众将觐见,同时送上一个关键的消息。
  这一年,宋与金分出了胜负,已是快到极致的速度。
  若无完颜襄篡位谋逆,天忍教暗怀不轨,种种内忧,绝不至于如此迅疾。
  然而更厉害的还是蒙古。
  面对此时国力达到巅峰的西辽,铁木真居然奇迹般地战而胜之。
  根据战报所言,是西辽的附属国纷纷背叛,里应外合,再加上辽帝的无能昏庸,朝令夕改,才导致一场场大败,最终国内还有叛乱爆发,给铁木真以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今宋灭金,蒙古灭西辽,襄阳一战最后的对视,成为现实。
  顾承感叹之际,群臣商议,给出结论:“殿下,蒙古短期不会来袭,我们当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以安万民!”
  蒙古要吸收西辽的战果,数年内恐怕都不会进犯中原,正是大力发展国力之际,到时候国富民强,又有顾承这英明圣武的天子,何愁区区异族?
  然而回到殿内,冯蘅却给出了相反的推论:“若是铁木真值得当你的对手,今秋他必然率军来犯,先灭西夏,再攻中原!”
  顾晨陷入思索。
  这两种都能说通。
  西辽不比中原,地广人稀,各附属国利益错综复杂,蒙古就算赢了,想要消化战果,也要漫长的时间,所以众臣都不认为蒙古会自寻死路,步完颜襄的后尘。
  可冯蘅提出,如果铁木真想要入主中原,必须要趁宋金之战刚刚结束,兵力大损,士气斗志盛极而衰之时进军!
  否则蒙古在消化西辽,宋也在消化金国,而后者显然要比前者优势大得太多。
  等到数年之后,双方再战,蒙古面对全盛的大宋,就像曾经的突厥面对大唐,能讨得了好么?
  “铁木真会来的!”
  回忆起襄阳城外,两人的隔空对峙,同为雄才伟略,心怀天下之人,顾承做出判断。
  大宋不能休息。
  不仅练兵不能松弛,还必须加倍努力,独面蒙古的压力!
  其实不能算独面,因为金和西辽虽灭,还有西夏作为屏障。
  西夏不除,蒙古就如鲠在喉,怎么出兵都不会顺心。
  曾经的墙头草,此时反倒成了关键。
  顾承想起了冯蘅扶持上去的新政权:“西夏新帝能抵挡铁木真多久?”
  冯蘅嘴角溢出一丝不屑:“此人志大才疏,若只靠他,不出一年,西夏必败!”
  顾承皱眉:“那可难办了!”
  不是谁都有真知灼见的,连辛弃疾、毕再遇等大将都同意休养生息,可见宋在收复故土,覆灭大敌后,紧绷的弦已经松下。
  这个时候如果预言蒙古会进攻西夏,挥军支援,恐怕群臣会认为顾承被胜利冲晕了头脑,要穷兵黩武,迫不及待地荡平四方了。
  当然,以顾承如今的威望,一声令下,再荒谬的命令,也是从者如云,无数人前仆后继愿为他赴死,不用担心朝野上下不尊。
  但是顾承自己也有些心疼,大宋军队,尤其是他倾注心血的飞虎军,是日后回归三国也能用上的资本,跟蒙古拼得一干二净,实在太过可惜。
  何况志大才疏之人,往往刚愎自用,大宋要援手,那西夏新主愿不愿意接受,还在两说呢!
  此时林朝英伸出小手,往顾承的眉头上抚了抚,好像要拭去他的烦恼,冯蘅则嫣然道:“殿下忘了武林么?”
  顾承眉头一扬,摇头道:“对于有功之臣,我不会卸磨杀驴。”
  冯蘅的意思很明白,既然大宋军队久战疲惫,就利用江湖人士去西夏。
  相比起地大物博的中原,西夏这小小的地方北有贺兰山横亘,南有黄河天险阻隔,反倒更适合江湖人士发挥。
  但那样一来,武林势必遭到重创,等到天下太平时,也不用担心他们侠以武犯禁,由助力转为祸患了。
  冯蘅无疑是深谋远虑,但顾承却有不同的看法。
  江湖就像朝廷投射下的阴影,暴露出了黑暗,却永远不可能消失。
  用之正则正,若视之为顽瘴痼疾,一味打压,倒会起反效果。
  既然此次武林群雄听其指挥,积极配合军队,顾承就不会派他们去送死。
  何况凡是有威胁的,统统剪除,那是自卑无能之人所为。
  连一点胸襟气度都没有,如何包容天下?
  冯蘅没有诧异顾承的拒绝,双目满是爱意,投入他的怀中。
  只是某些计划也没有彻底放弃,对着同样靠在顾承怀里把玩衣角的林朝英,冯蘅挤了挤眼睛。
  数日后,虚竹入殿,开门见山:“殿下,蒙古欲对西夏不利?”
  顾承马上知道是林朝英通风报信,卖的却不是自己,而是爷爷虚竹,颔首:“是!”
  虚竹问道:“那殿下为何不出兵?”
  顾承道:“我已于国书中痛陈厉害,然西夏国主骄狂自傲,不愿意接受我大宋援兵,我若贸然派兵,他反倒以为我要图谋西夏。你能说服他么?”
  虚竹摇了摇头,他毕竟也是过百岁的人,不会再如年轻时那般天真,但某些执拗,还是不变:“殿下,我妻子乃西夏公主,她去世时,曾嘱托我尽量相帮西夏,不让百姓受苦。今我大宋与西夏唇寒齿亡,蒙古若来,我愿伏击铁木真,为大宋为西夏消弭一场兵祸!”
  “蒙古不是那时已经日落西山的辽国,铁木真也不是毫无武功的耶律洪基,你想重现雁门关萧峰之举,不仅会败,连全身而退都很难!”
  顾承相劝,见虚竹面色淡然,就知道他没有听进去。
  神而明之境界的人,都有了自己的道,一旦决定,九死不悔,根本不是任何外力所能动摇。
  虚竹既然有了伏击铁木真,为两国消弭战事的意念,那就无法劝阻。
  “此次虚竹一去,或许对于铁木真,反倒是个踏入神而明之境界的磨练机会!”
  目送虚竹的背影,顾承脑海中浮现出这个念头来。
  冥冥中,一丝天机脉络被他把握。
  虚竹已是过气主角,虽然实力高强,却不识天数,只能成为踏脚石。
  铁木真本就在苍狼的引导下习得太玄经,一跃成为当世最顶尖的高手,若再被虚竹刺杀不死,恐怕立刻能踏出至关重要的一步,成为突破此世武道极限,神而明之的存在!
  这就是天意所钟。
  “有意思!”
  顾承没有惊怒,也没有强行阻止,反倒是饶有兴致,呵呵一笑。
  这些日子中,他得大汉龙灵之力反哺,开始接触仙武主世界的军阵战法,对于决战蒙古,有了新的思路。
  还要得益于张角地魂的提醒,明明来自仙武层次,为什么还要老老实实地用这个世界的手段,去解决敌人?
  “铁木真,你不入神而明之还好,若晋升了,中计的可能性却是更大!天意这到底是在帮你呢,还是害你呢~~”


第六十八章 决战贺兰
  绍熙八年,秋。
  铁木真出兵南下。
  仅用两月,蒙古大军就攻陷西域各地,破密宗,毁白陀山庄,灭吐蕃诸部。
  随即铁木真向东进军,闪电围住西夏重镇灵州城,切断西夏东西部联系的同时,也扼住了西夏首都兴庆府向南的撤退通道,使西夏无路可退。
  西夏震动,国主听从众臣谏言,把全国精锐全部集中在首都兴庆府和灵州两地,依靠黄河和贺兰山天险,与蒙古一战。
  于是乎——
  铁木真兵力十万,西征不久,覆灭西辽,士气不免疲惫。
  西夏举国三十万大军,居山川之险,众志成城,士气无比高昂。
  两边对比,在灵州城展开大战。
  顺嘴一提,百年前,北宋发三十万大军,也是在灵州城与西夏激战。
  那一战西夏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先疲后击,竟是以少胜多,几乎全歼宋朝主力。
  所以此次西夏国主信心满满,欲重现当年的辉煌。
  然而谁也没想到,铁木真只用一招围点打援,就将西夏玩弄于鼓掌。
  灵州城外便是黄河,此时已入冬季,正值黄河结冰,可以行走,却无法承受骑兵重量,速度也极慢。
  所以主动发动进攻的一方,必然讨不得好,蒙古和西夏就隔黄河对峙,谁都不愿意动。
  这样僵持下去,无疑是深入敌腹的蒙古大军吃亏。
  谁料铁木真不先解决城外的军队,反倒掉头去对付高城深池的灵州,命令士兵合围,堆积柴草,假意放火烧城。
  黑烟直起,远处的西夏将领看得大惊失色,马上挥军来援。
  铁木真布置大量弓箭手,射杀在冰面上缓缓前进的步兵,同时有意让部分残兵入城。
  灵州城守将派出斥候,示意不要援军,都被蒙军射杀,对岸的大将也发现中计,不再理会,欲耗光蒙古粮草。
  然而铁木真派人入兴庆府散布谣言,说灵州城内早有蒙古细作,欲里应外合,城外援军则心怀不轨,见死不救。
  西夏国主下令,无论如何要保住城池安全,大将不从,居然临时换将。
  于是乎,城内守军不敢贸然出城,其援军也被分化消耗。
  更歹毒的是,故意放入城内的士兵基本已是溃败状态,不仅没有重武器,也无补给和医药,城内压力越变越大。
  等到灵州城内攒了十几万部队的时候,根本供不起粮草消耗,铁木真围而不攻,静候对方吃光粮食,自取灭亡。
  守将无奈,开城突围,奋死一搏,可惜铁木真早就于城外弯弓搭箭,等着那些疲惫不堪的西夏军自投罗网。
  仅仅半月,蒙古攻下灵州城,将西夏国都兴庆府变成一座孤城。
  这一役,西夏三十万主力阵亡近半,蒙古人伤亡则不足五千之数。
  这场辉煌的大胜震惊天下,然而铁木真也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虚竹刺杀!
  那一战极为惨烈,数以千计的蒙古勇士前仆后继,才将虚竹重创击退。
  事后铁木真消失三日,方才重新回归。
  而此时西夏国主已向宋求援,卑躬屈膝,愿为附属,只为击退蒙古。
  绍熙九年,春。
  大宋出兵。
  顾承御驾亲征,起十万大军,八日内急行军,入西夏境内,于贺兰山驻扎。
  “长生天在上,愿你保佑我蒙古的勇士,草原的男儿,继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灵州城中,铁木真献上牛羊,以草原的礼仪,向上苍祭祀。
  他的脸庞白如美玉,却不掩粗犷豪迈,霸绝苍生的气势,语气却极为谦卑,将自己的战绩归功于天。
  铁木真知道,自己将面临最为严峻的挑战。
  西夏的韧性出乎意料的强,灵州城的陷落,三十万大军的溃败,并不代表着灭亡。
  当蒙古兵围首都兴庆府,迎接他们的,是党项人最后的怒吼。
  宁死不屈!
  实际上这也是自作孽,蒙古灭西辽为什么那么快?
  两个字——屠城!
  只要不降,一律屠城,所过之处,尸骨如山。
  因此有了前车之鉴,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西夏还不拼出老命?
  铁木真扫荡西域,打下西夏半壁江山,更兵围都城,用了也不过数月,简直是快如闪电,但接下来的数月,就耗在攻城上,硬桥硬马,毫无花俏。
  如同未来面对襄阳,擅长平原作战的蒙古骑兵死伤惨重,也没能攻下兴庆府,只能团团围住,希望城内弹尽粮绝,不战自败。
  在这关键的时刻,顾承整军出发。
  大宋的援军一至,别说阻截敌方粮道和援军变得困难,连蒙古已经占据的六盘山地区都变得岌岌可危。
  所以铁木真必须要击溃宋军,摧毁西夏最后的希望。
  否则他将前功尽弃,只能灰溜溜滚回草原,西夏还被大宋不费吹灰之力征服,简直是给敌人作嫁衣裳。
  数日后,蒙古自灵州城内倾巢而出,兵指宋军所在的贺兰山!
  在中国的各座大山里,没有一座像贺兰山这样,在历朝历代,几乎一直处于各种各样的战争中。
  秦人与匈奴的战争,打了上百年,统一六国的始皇,最终还是未能等到攻占贺兰山的那一日。
  到了汉,名将卫青率军北上抗击匈奴,才第一次将中原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贺兰山地区。
  不过战争没有停止,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抢劫冲突、小规模伏击、山地遭遇战,又打了七百年。
  三国魏晋自不必说,到了隋唐,统治贺兰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先后是突厥、吐蕃和回纥,其中最骁勇的是突厥人。
  贞观元年,颉利可汗带领十万突厥骑兵攻入渭水,他们屯军的泾阳,离大唐首都长安只有七十里。
  再过一个朝代,这里终于由虬化龙,一个帝国依托山脉诞生。
  一百五十年前,李元昊称帝,契丹骑兵远征而来,于贺兰山遭遇惨败,西夏正式崛起,方才形成北宋、辽国、西夏三足鼎立之势。
  如今,大宋与蒙古,终于宿命般地在此展开最后的对决,完成各自那千古未尽的事业!
  ……
  ……


第六十九章 巅峰对决
  山风呼啸,猎猎作响。
  两军对峙。
  蒙古大军已经开至十日,双方小股试探,攻守交替,将兵法韬略发挥到了极致。
  热身完毕,最终的对决,仍旧要在正面交锋中,分出高下。
  此时宋军依山扎营,早已摆下阵势,顾承坐在汗血宝马上,目力所及,便是黑压压的一片,以一种极为规整的阵形徐徐逼来。
  “喝!喝!喝!喝!”
  排列整齐的蒙古骑兵,呼啸着呐喊着,似有无穷精力。
  威风煞气,莫可匹敌。
  更令顾承瞩目的,还是一股无形气柱连天接地,化为一匹似龙似狼的怪兽,张牙舞爪,曲伸身体。
  “狼是军势,龙是国运,军势与国运的相连!”
  “这就是塞外民族入主中原后,为什么气运败得那么快的原因。军势衰退,军气消散,仅靠一条虬龙,如何承担起中原大地的运数?”
  “以军立国,利弊奈何啊!”
  襄阳城下,初窥蒙古的气运,顾承尚且看不出什么,此时参悟仙武之力,如同天子望气,可以清晰地进行两军对比,发出明悟与感慨。
  说时迟那时快,龙狼凶猛,已然向大宋军队遥遥扑来。
  顾承则通体一震,仿佛受到了某种刺激,一条气柱冉冉升起,上有金色巨龙盘旋雄踞。
  相比起那时的外强中干,此时的五爪金龙终于有了博纳四海,统御八方的威严。
  “战!战!战!战!”
  而当顾承高举手中的长剑,斜指天穹,大宋军队,十里连营也齐齐呼喝,聚纳出一道通天彻地的狼烟血气。
  其战意斗志,丝毫不逊于蒙古大军,更是与五爪金龙结合,风云雷动,形成一道长虹贯日的龙息,向着蒙古龙狼毫不客气地喷吐过去。
  吼!
  龙狼遭到痛击,怒不可遏,位于最前的铁木真也一震,隐隐感到未战受制,粗黑的眉毛扬起。
  实在是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支中原军队,能与帝王龙气如此紧密地结合到一起。
  顾承用一场场大战,在宋军中竖立起了有我无敌的信念。
  此时仅仅一个动作,就令全军士气大振,兵士舍生忘死,绝无二念。
  这一幕,令铁木真都感到不可思议,偏偏就在这时,他看到顾承从宋军中拍马而出,朗声道:“铁木真,可敢与孤一战?”
  哗啦!
  当那如天神般威严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士兵耳中时,两军都骚动起来。
  实在是顾承此举大大出乎意料。
  斗将之举,自古有之。
  最有名的莫过于三国,而两宋元明印象中这种行为很少,实际上五十年前,岳飞大战太行山时,还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赫赫神威。
  不过如顾承和铁木真这样的身份,再阵前单挑,实在前无古人。
  “好!”
  没有太多废话,铁木真高声答了一个字。
  他绝非鲁莽之辈,但此战关系到蒙古入主中原的野望,必须争取一切有利条件。
  对于宋军,铁木真本就没有必胜的把握,将为军之胆,蒙古骑兵最重的就是无可匹敌的气势,若是一向勇冠三军的自己连斗将都不敢,士气必然大降。
  何况在襄阳一战,铁木真见识过这位太子,以及其麾下强者的实力。
  中原武学虽然博大精深,但此时的他,自忖已经无敌于天下!
  “来!”
  顾承面容一肃,这一刻的威严,恍若高居九天之上,俯视众生的神祇。
  那浩大的气势如山如海,如渊如天,甚至让双方的呼喝声都静了下来。
  嘶嘶!
  他胯下骑的是真正的汗血宝马,高大威武,雄姿英发,更是极通人性,毋须驱策,就主动马蹄如龙,飞奔而出,在两军中央骤然停下。
  铁木真面色变得无比郑重起来,终于发现,自己在进步之余,这位大宋太子和襄阳时比较,也再非同日可语。
  但这反倒激发他的滔天斗志,原本骑的是张角命魂附身的苍狼,此刻目光一扫,居然伸手招了招,让手下也带来一匹汗血宝马。
  在苍狼不甘焦急的连声嘶吼下,铁木真伟岸的身躯一起,落在那宝马上,一夹马腹,速度不快不慢地向着中央行进。
  “好!”
  顾承赞叹。
  普通人只看表面,对铁木真的行为感到不解,唯有巅峰强者,才能体会到那种不占坐骑之利,无敌心态的可怕。
  尤其是铁木真如今闲庭信步的姿态,更是一种融于自然的随心所欲。
  继虚竹、林玄清之后,此世第三尊超越武学障,达到神而明之的存在出现了。
  这一刻,铁木真双目空明,天地在头顶和脚下延伸开去,直抵无限远处。
  贺兰山消失了,大宋蒙古两军不见了,唯独顾承在不断放大。
  呼!
  不知是刻意,还是偶然,当他的气势积蓄到极限,顾承的玄铁剑斩出。
  这柄原本重达八八六十四斤的重剑,在能工巧匠回炉重造后,已然达到了一百三十斤的可怕程度,直接翻倍。
  若不是顾承从不穿重型盔甲,胯下汗血宝马又受过训练,只有被压垮的份。
  此刻,这宇内第一重剑呼啸而来,不含任何花俏,却是刮起了滔天飓风,荡人心魄,寒敌肝胆。
  那股力量何止千斤,恐怕将龙象般若功修炼到十三重巅峰的武者来此,都万万不敢直撄其锋!
  可铁木真的长矛一旋,就这样点出。
  平淡无奇的一刺,没有带起任何风声,将一切真气内劲全蓄藏于兵器内,包括他全心全灵的精气神。
  嘭!
  剑矛交击,发出闷雷爆破的激响,顾承和铁木真齐齐一晃,正面交击,居然平分秋色。
  但玄铁剑的材质显然比起铁木真的长矛强,那长矛已然出现了裂痕。
  然而铁木真换气的速度更快,长矛轻轻一挑,与顾承就从各自的马背上弹起,在空中错身而过,剑矛掌拳刹那间交换了十多记。
  一个是九阴九阳,至精至纯,再化简为繁。
  一个是白首太玄,包罗万象,再化繁为简。
  两人就这么兔起鹘落之间的交手,就已然囊括了世间一切武学的玄妙,看得宋军阵中的各大高手如痴如醉。
  然而下一刻,顾承和铁木真落下,居然互换了战马时,他们的心中就是一咯噔。
  这显然是对铁木真有利的事情。
  因为蒙古的那匹汗血宝马根本适应不了玄铁剑的重量,前腿一曲,就要向下栽倒。
  所幸顾承举剑往前一刺,身体轻若鸿毛,似乎全由巨剑带动,划出一道优美至无懈可击的弧度,人剑合一,撩向铁木真。
  呼!
  山风吹拂,铁木真眼中流露出惊叹,因为这一剑,已然有了神而明之的风格。
  顾承在进步,距离神而明之境界还有一步之遥的他,以敌为师,也开始触摸神元,利用天地,化腐朽为神奇。


第七十章 神龙探爪
  “大宋的太子,你是令人敬重的勇士!”
  铁木真狂喝暴起,真气外放,隐隐形成一个小范围的气场。
  这一刻,他全身衣服和长发居然朝前狂舞乱拂,一时间犹如神魔降世。
  最为可怕的是,那原本由南向北的山风,也随之逆转,由北向南吹拂。
  玄铁剑顿时由顺风而攻,变成了逆风之势。
  毫厘之差,天差地别。
  铁木真长矛一转,后发先至地点在了剑身上,切入点正是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时。
  顾承虎口巨震,以练脏大成的六龙之力,都有拿不起玄铁剑之感。
  实在是铁木真体内那汹涌澎湃,无有穷尽的太玄真气狂压在剑上,使之附上万钧之重。
  然而顾承轻喝一声,右手一松,五指突然齐齐迸射出五道剑气来。
  六脉神剑贴着剑身,只一刹那,就打在铁木真的长矛上。
  啪!
  本就受损的长矛直接爆开,与此同时顾承左手一抬,托在剑柄上,整柄玄铁剑打了一个旋,在最后一脉少泽剑气的推动下,向着铁木真当头劈去。
  战局瞬间就似逆转,但铁木真面色古井无波,伸手一招。
  漫天的长矛碎片化作一道龙卷,掌控在他那洁白如玉,仿佛拥有无穷力量的手掌中。
  轰!
  正面交击,势不可挡的玄铁剑,居然被这股洪流轰得倒飞了出去。
  与此同时,铁木真的拳与顾承的掌交击在了一起。
  嘭!
  两人往后飘退,脸色一白,不分先后落在马上,又闪电般拼杀在一起。
  “你很强,我无法击败你,两军交锋,再分高下吧!”
  兔起鹘落之间,双方拼杀近百招,铁木真再一次被逼退后,调转马头就走。
  显然,铁木真是货真价实的神而明之,绝不逊于虚竹父子;
  顾承境界上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