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天我为帝-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晏婴,也是楚人的老对手了,晏子使楚,因为身材矮小,楚王故意在城门旁开了个小洞,以作侮辱,却被其巧妙地评之为使狗国者从狗门入,结果只能打开大门。
  另外还有南橘北枳,楚人虽然在智商上被完全压制,却很佩服他。
  对此顾承笑笑,不予评价。
  而此时交锋也结束了。
  “孔师!”
  就见那与孔丘交手之人立于原地片刻,面色变化,在感悟着什么,然后突然大礼拜下,竟然行了师礼。
  “这!”
  车内众人一愣,打着打着怎么拜师了?
  顾承则有些啼笑皆非。
  孔子的三千门徒,莫非是这么来的?
  以“德”服人?
  孔丘收剑,将那人扶起,瞄了眼这里,看到是费无忌的车马,腰杆挺直,大踏步离去。
  果然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被孔丘鄙视了,好真实。
  目送孔丘离去后,众人入了费无忌的府邸,开始等待。
  足足一个下午,费无忌才姗姗而来。
  “说!”
  他刀眉凤眼,鼻如悬胆,颌下三缕微髯,竟是生得一副好皮囊,往主位上一坐,淡然的一个字,已是不怒自威。
  作为天下三大强国的令尹,宰相之尊,费无忌愿意花费一盏茶的时间,来见一个垫底小国的王族,已是看在公孙龙的面子上。
  顾承五指张开,一艘微型的青冥舟光影出现,上下旋转一圈,再内部放大,将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费无忌面无表情地看着,直到顾承下一句话出口,双目才陡然亮起:“此物名青冥舟,可载十人,穿梭青冥,翱翔宇内,令尹可否代我姜国,在楚地出售此舟?”
  费无忌立刻问道:“作价几何?”
  顾承道:“我姜国弱小,连年受陈杨两国侵扰,欲以此舟,换取楚国劲弩!”
  楚弩是楚人引以为傲的犀利武器,最先起于楚国琴氏,以火灵为矢,雷灵为弦,爆发力之强,连晋齐强军都为之退避。
  试想大明世界不过是高武,无双城的无双神弩,就在战场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别提仙武世界中能令同等大国忌惮的劲弩。
  毫不夸张地讲,装配了这种劲弩的军团,以百人之数结成军阵,庆忌那样的猛将,照面间都是必死。
  当然,此乃国之重器,费无忌固然心动,也不敢随便应允:“你有多少飞舟?”
  顾承道:“三十艘!”
  费无忌微微摇头:“太少!”
  顾承笑道:“物以稀为贵,若是此物随处可见,也无法衬托出公卿贵族的地位了!”
  费无忌再问道:“你要多少楚弩?”
  顾承道:“不奢求,只要万数!”
  费无忌点头,区区万数,以他的权势不难办到。
  而以一万架劲弩,换取三十艘青冥舟,怎么看都是大赚特赚,这也符合小国被大国盘剥的定位。
  “一言为定!”
  区区半盏茶的时间就有如此收获,费无忌脸部线条变得柔和,对老者道:“好好款待几位贵客,老夫事务繁忙,先失陪了!”
  “请!”
  众人起身相送,老者知道主人大悦,也是笑逐颜开,更加热情,召开筵席。
  就在宾主尽欢之际,范蠡上前敬酒:“姜国收成不好,想要购入一些粮草,不知老大人可否行个方便?”
  老者喝得半醺,却是丝毫不糊涂,目光一凝:“灵粮?”
  范蠡道:“不,只是杂粮,百姓糊口所用!”
  老者哦了一声,笑容再起,取了一枚令牌:“按市价来算,你们尽管去买!”
  范蠡拱手:“多谢!”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在推杯换盏中完成,而第一笔订单下达后,消息传回姜国,鲁妙子马上赶工,准备交接。
  这种双方都认为赚大的生意,那真是雷厉风行,短短一个月,楚国的一万劲弩就运入姜国,摆在了鲁妙子的面前,开启拆解仿制,而青冥舟更是开始风靡楚地。
  区区三十艘,被费无忌分成十批出售,每次只卖三艘,却是一次比一次贵,赚得盆满钵满,偏偏越是稀少,越被世家子们抢破头,乘着青冥舟招摇,名声渐渐传遍四方。
  范蠡文种趁机活动,做好铺垫,方便日后打开商路。
  然而这一日,两人刚刚出府,却被拦住。
  不多时,龙葵跑了进来,气鼓鼓地告状:“王兄,那个孔丘正堵在门口说教!”
  顾承放下书卷,饶有兴致地道:“他又要以德服人了?”


第三十六章 孔丘同行
  铮!
  当顾承和龙葵来到府外,不出意外地发现,剑吟声激荡四方,孔丘正与越女交锋。
  范蠡文种立于一旁,和一位身穿青袍士子服的男子正在交谈。
  那男子肤色黎黑,脸型方正,眉毛粗黑,双目有神,身材也是威猛高大,活脱脱的一副莽张飞模样。
  眼见顾承走出,范蠡和文种介绍道:“公子,这位是仲由,字子路!”
  子路,孔门十哲之一,年轻时曾把孔丘揍了一顿的流氓,后来舍生取义的勇士。
  众人聚在一块交谈,子路对于孔丘与人动手,已是一副习惯的模样,却对越女的剑术大加赞赏:“如此剑道,至真至纯,不为外物所动,孔师此次要败了!”
  顾承好笑地看了他一眼。
  这声音里,怎么有点幸灾乐祸?
  其实子路也是被孔丘以德服人的。
  年轻时他好勇斗狠,招摇过市,与孔丘产生冲突,一场大战,被剑势震撼,痛定思痛,拜入门下。
  这个仙武世界,单凭口舌之利,是无法打动他人的,想要展现出自己的追求,除了说教外,还要有更实际的行动。
  孔丘所遵循的礼,是其一。
  孔丘所施展的剑,也是其一。
  单凭剑招技法,他远逊于越女,但其中的追求与执着,却又让他的剑势中得到天地加持,煌煌赫赫,难以匹敌。
  “悟道么?”
  顾承目光一亮。
  大秦世界他曾经分出一种悟道境界,结果能达到那个境界的,全部是与主世界有着密切关联的存在,最为接近的要属荀夫子,却终究差了一筹。
  而现在的孔丘,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悟道级存在。
  倘若能实现他心目中的儒道天下,孔丘便可成圣,而不是被后人封圣。
  一字之差,天地之别。
  “可惜终究难以实现,这一战倒是成全了越女!”
  顾承微微摇头,越女眼中则闪过明悟之色,方才还激昂的剑气陡然消散。
  并非消失,而是全部收于湛卢剑身之中。
  “多谢指点!”
  原本锋芒毕露的剑意不在,那分化万千的湛卢嗖然回到越女身前,趋至返璞归真的她双手倒持剑柄,向孔丘行了大礼。
  “此剑王道,不该用于击剑小道……”
  孔丘张了张嘴,却知道此战是自己败了,儒道无法感化越女的剑心,无奈只能将后面的话咽下去,向着这里而来:“陬邑孔丘,公子可知,如今姜国已是危在旦夕?”
  顾承道:“愿闻其详!”
  孔丘面色郑重,低声道:“阁下制青冥舟,恐怕不曾想过,此物会被用来战争,等到天空成为列国厮杀的战场,黎民苍生无一幸免,姜国更是首当其冲!”
  顾承眉头一扬。
  原以为孔丘指责的是青冥舟破坏了周礼,没想到竟是从现实劝说。
  不是老生常谈的怀璧其罪,而是一针见血,指出青冥舟对战争的作用。
  青冥舟在仙武大汉本就是战略要器,这个世界是阉割版,但天下才智之辈何其多,现在被世家子用来享乐,用不了多久,必然有人想到此物的真正作用。
  当野心家将目光盯上青冥舟可能带来的制空权,不仅姜国首当其冲,天下战事升级,必然更加惨烈。
  孔丘不知姜国具体情况,预见到了那个可怕的未来,才急急前来劝说:“飞鸟天行,飞马行空,皆天地之赐,青冥舟不可再制,请公子思量!”
  眼见这位昂藏九尺,胡须如刺的大汉欲拱手拜下,顾承将之扶住:“孔先生大才,请入府详谈。”
  孔丘精神一振,入了堂内,众人主次坐下,他马上开始宣讲那套人治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如果天下人都能守德循礼,不知会减少多少战乱纠争,百姓安居乐业,太平盛世到来!
  顾承聆听,时不时附和一两句,范蠡文种在边上职业假笑,一时间竟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孔丘讲着讲着,忍不住眉飞色舞起来。
  他向诸侯兜售政治主张,向来是被不屑一顾,有些君主礼遇,是敬重他的为人和渊博的学识,其他听都不听。
  现在出现了一位肯虚心纳谏的太子,哪怕是最小的国家,但天可怜见,终于有了。
  开心啊!
  后世对孔丘尊崇至极,把他塑造成圣人完人,实际上孔丘就是一个正常人,他和春秋时代的许多布衣之士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政治主张,奔走各国。
  没有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不为维护已有的体制而服务,而是积极探索创造新的体制,参予到改变世界的洪流中来。
  这些探索者,都值得尊敬。
  顾承也不想孔丘的才华埋没,已经有了定位。
  以孔丘的学识,当太史最合适不过。
  这是夏商周三代的史官和历官之长,掌管学府教育、起草文书、策命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等。
  其实就跟后世宣扬正能量一样,孔子的追求太过完美,实现不了,但不能因为人性贪婪邪恶的一面,就否认善良美好。
  对于国家而言,品德必然是要被宣扬的,如此才能减少纷争,把战乱和谋逆降低到极致。
  真正的儒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会像后世的腐儒,明明自己做不到,还要要求他人达成,扭曲本意,为自身谋利。
  于是乎,顾承发出邀请:“孔先生大才,可愿来我姜国讲学?”
  孔丘起身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其实不是拘泥不知变通的人,否则也不会去见齐君,完全按照君臣父子的说法,应该去朝周天子。
  孔丘知道自己的思想要得到实现,遵奉周天子是无用的,他希望能找到一个贯彻自己主张的君主,由君主来施行,达到天下大治,万世太平。
  姜国虽然弱小,但如果能通过这个小国,来让周遭的大国知道,儒道大德是可以实现的,那再好不过了。
  而孔丘同行,深入探讨,天枢十二卷内,儒家之道的光辉也逐渐耀起,与兵家之道,有争锋呼应之势。
  带着越女,范蠡,文种,孔丘,再回姜国土地,顾承仰首望去,浩荡国威,引而不发。
  他微微一笑。
  是时候了!


第三十七章 不战而亡
  陈国都城。
  宛丘。
  “缺粮?那杂粮随便种种,漫山遍野不都是么,怎会短缺至此?”
  陈王看着殿上六卿,不解地问道。
  六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已是愁得双眉紧皱,唯有苦声道:“大王,连年征战,不事生产,尤其是与蔡国一战,自去年冬天一直打到现在,误了农耕,又逢天灾,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啊!”
  他们一味诉苦,是万万不会说前段时间,由于富商高价收杂粮,麾下家仆将大批的粮草卖出,现在突然没了粮,才慌了手脚。
  “那怎么办啊?”
  陈王双手一摊:“要不向楚国借粮?”
  “万万不可!”
  六卿齐声道:“大王,楚国借给我们杂粮,索要的可是灵粮啊!”
  陈国和楚国,恩怨纠葛已久。
  陈国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第二次就与楚国大有关系,甚至于现在的楚平王,还在陈国当了五年君王。
  是的,楚平王在陈国当了五年大王,后来回国继位,将位置让了出来,陈国才算复国,并且依附楚国,仰其鼻息。
  经那一役后,陈国元气大伤,向周遭各国,包括姜国连连开战,也是为了掠夺财富,挽回损失。
  可现在,损失没挽回,自己家里没粮了,楚国倒是肯借粮,却狮子大开口。
  杂粮是给百姓吃的,灵粮则是公卿贵族服用,如果楚国趁机盘剥,触动的可就是上层的利益,他们岂能愿意?
  陈王看得出这些臣子的私心,脸色一沉:“你们既然不肯出灵粮,哪国有粮食,还不赶紧去借?”
  “大王,除了晋齐楚三大国,诸侯列国或多或少都有缺粮之兆,尤其是杨国和徐国!”
  六卿先抑后扬:“不过从两国身上,我们也找到了解决之道!”
  陈王赶忙问道:“什么办法?”
  六卿道:“将难民往姜国赶!”
  陈王一怔:“姜国?那打仗很厉害的小国?”
  “大王,正因为姜国前些年打了胜仗,太子龙阳似乎认为区区弹丸之地能够崛起,竟请了鲁国孔丘回国,大肆宣扬儒家仁德之道,趁着各国灾荒之际,收纳四方难民,那杨徐二国本来要饿死许多人,现在一窝蜂都涌入姜国!”
  陈王却是有危机感的,皱起眉头:“可如此一来,姜国人口岂不是大大增加?万一他们借此机会增兵,对我陈国岂不是威胁?”
  “大王尽管放心,那难民本就是饥寒交迫,连常人都不如,要先养好身体,再进行训练,岂是一朝一夕之功?”
  六卿胸有成竹地笑道:“姜国来者不拒,大量的难民涌入,他们的粮草能够坚持多久?恐怕不出一两年,粮草就要不济,那时我们直接挥军攻打,内忧外患,便是亡国之危!等到灭了姜国,难民回归,相当于他们白白替我们养了百姓,度过了难关!”
  “有理!有理!”
  陈王细细思索,觉得这是最好不过的办法了,颔首道:“就这么办,还有儒道误国,以后那孔丘和他的弟子,一个都不准进我陈国!”
  “是!”
  ……
  ……
  “停!”
  长长的运粮车队,在姜国王都城门前缓缓停下。
  “验!”
  文种一声令下,麾下的官吏立刻上前验粮,个个精明能干,心细如发。
  如今姜国以都城为中心,划分东南西北四郡,每个郡内,都涌入了数以十万计的大量难民。
  这些粮食,就是赈灾的。
  “转告孔大夫,东郡的劳作指标还未达标,如果十日内,还未开垦完良田,下一批粮草,将优先送给更需要它们的人。”
  文种验粮完毕,转交给子路。
  “是!”
  子路拱手应下,精神振奋。
  最初孔丘入姜国讲学,再被任命为大夫时,他其实并不看好。
  姜国太小,国力太弱,就算太子有心,上下也会反对。
  然而孔丘师徒很快发现,姜国远不是外界误以为的那么弱小,这里人才济济,上下一心,除了受限于国土和人口,无法大力发展外,竟是具备崛起的一切条件。
  所以当太子在各国饥荒,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之际,实施儒家道义,做圣德仁君,接纳四方难民,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当然,难民不会白养活,而是赋予劳作任务。
  仙武世界人口虽然是凡俗世界的数十倍,但放到广博无比的大地上,依旧显得地广人稀。
  姜国是弹丸小国,那是跟其他国家想必,实际上它的国内,也有大片的土地荒芜着,这些难民便开垦荒田,兴建城镇,最终安家落户。
  孔丘其实一开始不太同意这种模式,因为劳作是强制性的,他更希望百姓有感圣君仁德,自发劳作。
  不过文种麾下的官吏挑出许多好逸恶劳,甚至惹是生非的难民后,他也无话可说,做出一定的改变。
  正如孙武尚未写出孙子兵法,孔丘的儒道也在不断完善。
  有了孔大夫起早贪黑的工作,门下各大弟子的奔忙,文种的内政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难民渐渐不再是难民,而是姜国的子民,培养出了极强的认同感,开始落地生根,婚姻生育。
  底子好,身体强壮的,则被选拔参军。
  姜国在飞速扩军。
  五万!
  七万!
  十万!
  短短数年的时间,姜国的人口就翻了三倍,常备军力到达二十万。
  反观周边四国的人口大幅度缩减,军队实力也飞速衰弱。
  四国国君都坐不住了。
  他们日日夜夜期盼姜国的粮食吃完,仁德圣治崩盘,可传回来的消息,却是姜国大军开赴边境。
  陈国王宫。
  嘭!
  随着重物坠地的声音,陈王双肩耸动,歇斯底里地怒吼起来:“三月之前,杨徐两国国君携印绶,除衣冠,开城投降,现在姜国大军也来了,一战未打,一战未打啊,难道你们也要我陈国不战而亡吗?”
  六卿跪在地上,战战兢兢,不敢动弹,却听外面乱声大起,有人直接叛乱,到处散播消息:“仁义之军,降而不杀,降而不杀!”
  陈王身躯一晃,猛然向后倒去:
  “完了!”


第三十八章 “天”赐良机
  “短短半年,姜国兼并周边四国,庞大十倍!”
  楚国王都,令尹府中,费无忌按了按眉心,回忆起那个贡献了青冥舟的姜国太子:“看走眼了!”
  他府上的老仆恭维道:“还不是靠了大人赐予的楚弩?”
  “工具永远是工具,最重要的是人,姜国要崛起了!”
  费无忌眯起眼睛。
  别以为佞臣就是能力不行,全靠阿谀奉承上位。
  有些佞臣的权谋手段十分了得,只是剑走偏锋,自私自利,毫不为国为民考虑。
  费无忌就是如此。
  “孔丘的儒道明明误国,姜国用了,却能大盛,其因必然不在孔丘身上,而在太子龙阳!”
  他细细查看姜国的战报,半晌后做出决定:“可与姜国结盟!”
  老仆一怔,有些难以接受:“我大楚,何必与这小国……”
  “小国?论及国土,吞并四国后的姜国,与吴国已是不相上下,吴国在我大楚眼中,亦是小国,现在如何?”
  费无忌目光一冷,一提到吴国,他的脸色就变得无比阴沉。
  一切只因近来楚国与吴国的边境交锋,竟是连年败战,再无一次胜利!
  楚吴早早交恶,吴国其实就是齐国扶持用来对付楚国的棋子。
  在孙武入吴前,吴国败多胜少,即便是庆忌公子有万夫不当之勇,身先士卒,也只是取得局部的小胜,可现在吴国只要进逼,就是胜仗,楚国的疆土正在被一点一点蚕食。
  最令费无忌恐慌的,还不是孙武,而是伍子胥!
  那个自小就沉默寡言的男人,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哪怕相隔万里,他都能感受到。
  午夜梦回,费无忌不止一次做噩梦,伍子胥杀他全家,一个不留!
  “姜国吞并四国,若要再图发展,往北必然遭到晋齐的打压,往西则是贫瘠的秦国,往南则是我大楚,他们想要真正强大,唯有向东南进逼,那便是吴越和东夷!”
  费无忌设身处地,站在姜国的位置思索,冷笑道:“为何不助他们一臂之力呢?”
  “大人英明!”
  老仆跟费无忌耳濡目染,对于天下大局也是有所了解,赞道:“齐国扶持吴国与我大楚相争,我们就扶持姜国威逼吴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解此大患!”
  “此一时彼一时也,姜国用青冥舟换我楚弩,已是度过最弱小的阶段!”
  费无忌目光闪动:“你去散布消息,就说那失踪的公子庆忌入了姜国,姜国能吞并四国,是庆忌训练精兵的成果,接下来就要回国复仇!”
  “是!”
  老仆心领神会。
  “等到姜国应付不了孙武的精兵,自会求援,结盟之后,姜终究会成为我大楚的附庸!”
  费无忌轻抚胡须,露出贪婪自得之色:“青冥舟无人能仿制,姜国却不再对外出售,老夫要让他们乖乖奉上!”
  ……
  ……
  “歪打正着么?费无忌是个人物!”
  顾承看着朱雀机关鸟的传信,点了点头。
  同为楚国令尹,论及知名度,费无忌远不及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可相比起年老昏聩的春申君,他的手段要强得太多了,这放出庆忌的消息,祸水东引,堪称神来一笔。
  别看如今姜国吞并四国,飞速强大,吴国在伍子胥的治理,孙武的练兵下,已然更加壮大。
  他们连续击败的,可是天下三大强国的大楚,绝非陈杨那种小国可比!
  所以现在信心膨胀的吴王阖闾,一旦听闻庆忌在姜,定然会率兵来攻。
  他的统治虽已根深蒂固,却终究是篡位,庆忌就是最大的心病。
  万一这位公子趁着吴楚大战之际,潜入吴地,在后院点火,底蕴本就薄弱的阖闾政权,难保会有倾覆危机。
  何况吴国不似越国,被堵在了角落,他们北上是东夷各部,西去则是大大小小十几个诸侯国,其中最强大的不过是陈国的档次,再往西,就是如今飞速扩张的姜国。
  两强相遇,必有一场龙争虎斗。
  “传信,让田言和美仙回来!”
  顾承沉吟片刻,开口道,身侧的焰灵姬马上提笔写下传信,放入机关朱雀中,目送着它飞起,化作一道飞虹消失。
  数日后,田言与单美仙入宫,两对妙目凝注,素白的手掌往左右拉开,一张灵图展开。
  一位是农家侠魁,地泽万物,神农不死;
  一位是鲁妙子亲传,观山川灵脉,学风水之道。
  两女结伴,走遍了楚国各地,至今已有数年,将楚国三十六郡县,山川走势、兵力分布和大阵运转皆记录下来,最终绘制成这幅灵图。
  “好一张山河社稷图!”
  顾承抚掌赞道:“真是辛苦你们了!”
  “能为殿下分忧,我们很开心!”
  田言抿嘴一笑,单美仙则追求完美,有些不甘地道:“再有年余时间,就能将楚国都城的炎神大阵,也列入其中了!”
  “不,这样正好!”
  顾承五指一张,开始拓印。
  不多时,一张新的灵图出现在众人面前,然后被顾承一分为三。
  单美仙有些不解,田言则了然道:“这是为吴国准备的?”
  “不错!”
  顾承道:“吴国与楚国的底蕴差距过大,如今虽然连战告捷,却是徐徐图之,逐渐蚕食楚国东部,相信伍子胥日日夜夜,忍耐得极是辛苦,我就赐予他一个良机!”
  伍子胥为了复仇,隐忍残酷,不择手段,却没有失去理智。
  他清楚吴楚之间的差距,定下了战略方针,温水煮青蛙,连年交锋,都是局部战争,没有举国级别的大战。
  今年夺楚几座城池,明年夺楚一处郡县,反正楚国地大物博,短时间还到不了伤筋动骨的地步。
  而这种强弱倾斜,也是晋齐乐于见得的,如果吴国真的一战大胜,恐怕这两个大国就要反过来打压吴了。
  诸侯列国,合纵连横,莫不如此。
  “该怎么送过去呢?”
  单美仙托着下巴,田言也在思索,用个什么合适的方法,将这楚国的山河社稷,交托到最大的仇人伍子胥手中。
  直到冯蘅走了殿内,带来一个消息:“鲁国有个大盗名展跖,今年流窜到我国边境了……”
  殿内众人相视一笑:“来得正好!”


第三十九章 窃国者侯
  原陈国国都。
  现姜国十二郡,宛丘郡城。
  既能成为一国之都,自然是繁华之地,内城大阵护持,守卫森严。
  然而一处偏僻院落中,却混入了一群大盗,暗暗密谋。
  正堂上,十数位魁梧大汉据席而坐,为首之人眉如卧蚕,颊如刀削,胡须浓密,浑身上下充溢着一股兽性,让人油然生畏。
  他就是大盗展跖。
  大秦世界墨家有轻功高手盗跖,便是以他为原形。
  但两人的差距太大了。
  同为天下第一大盗,一个是登场入室,妙手神偷,另一个是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此次展跖就是来窃国的。
  如姜国这种刚刚打了胜仗,侵吞邻国土地的国家,是他最喜欢掠夺的目标。
  因为百姓遭遇亡国之乱,生活大多困苦,有悲愤义士,有反抗心理,稍加煽动,就能招揽人手,并且战意昂扬,士气可用。
  他的队伍如此膨胀,飞速壮大。
  收拢亡国之民,对抗刚刚功成,未能稳固根基的国家,一旦占据上风,更是名利双收。
  所以展跖横行天下,不是他真的强大到令诸侯为之颤栗,而是深谙趁火打劫的道理。
  然而这一回,横行无忌的大盗们也撞到了铁板。
  此时气氛压抑,其中一位头目终于忍不住囔囔起来,声音里透出恐惧:“主上,短短十日内,数百个兄弟死得不明不白,若真是姜国所为,我们还是退走吧!”
  其他头目也眼神交流,一时间颇有人心惶惶之势。
  “低估姜国,我之过也!”
  展跖瞪着一双凛凛生威的大眼,环顾左右,却是突然取出一柄鲁削,也就是短刀,猛地向胸膛插去。
  噗!
  鲜血飞溅!
  “大哥!”
  众盗大惊而起,就见展跖拔出鲁削,猛然再刺两刀,三个血淋淋的大洞,触目惊心。
  但他却傲然挺立,犹如上古凶兽,宁死不屈:“我展跖在此起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众盗动情高呼,骨子里的凶意被激发,恶相毕露。
  挽回了士气人心,展跖大马金刀地坐下,任由伤口哗啦啦地流血,豪迈地道:“姜国已经收拢了四国之心,再不知亡国之恨,以往的路子行不通了,不过他们还是有弱点!”
  众盗精神一振:“大哥,我们该怎么做?”
  “关键在粮草!”
  展跖道:“你们可还记得数年之前,弟兄们劫过一支商队,里面全都是杂粮?”
  一名头目顿时道:“记得,那真是次赔本买卖,不知是哪个蠢货,竟然千里迢迢运了一万石杂粮,还不如其他商队手指缝里的油水,我都懒得要!”
  “懒得要?”
  展跖默默止住血,冷哼道:“当时我也不解,现在回头想想,姜国能如此快吞并四国,人心所向,可不正是靠着低贱的杂粮么?”
  众盗怔住:“大哥的意思是,姜国早有准备?可这不是孔丘儒家仁德治国的功劳么,现在各国都在传,姜国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皆拜儒家之赐,许多小国还都纷纷效仿呢!”
  “这消息定是姜国传出,为的就是再度扩张!”
  展跖冷声道:“儒道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孔丘摇唇鼓舌,擅生是非,这等学术唯有那些愚昧君王才会施行,下场必然是国家动荡,被敌所趁!”
  孔丘现在干劲满满,儒家弟子担任要职,从表象来看,姜国的强盛,儒家居功至伟。
  人都是习惯于追逐成功,就像知名商人的成功学,哪怕是空洞的废话,都有无数人去研究。
  于是乎,以前看不上孔丘学说的小国君王,也纷纷效仿,要做仁德圣君,收买人心,指望着得道多助,八方来投。
  可惜他们不知道,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