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内掌柜-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怕给你们丢人。”杨桃低垂着头不好意思道。
  两兄弟立马竖起眉毛,大喝道,“谁敢看不起您。”
  “别恼,别恼。”杨桃赶紧安抚俩孩子道,“你们听我说,娘在家里摆个摊子,没啥子。可在城里就不一样了,你们都是大学生了,看见娘做二道贩子,二流子,万一同学看见了可咋办?”
  “你娘说的对,我们就在家。”萧楚东嘿嘿一笑道,“在家啊?还能让村里人捧着我们。进了城可就没这优势了,在人家眼里,始终都是外乡人,农村出来的土包子。”
  “爹、娘,您才不是呢?”兄弟俩异口同声道。
  “您可是大学生的爹娘,谁敢看不起您。”萧邵恒微仰着下巴,傲娇地说道。
  “瞧你那嘚瑟样儿,行了,赶紧回去睡觉吧!明儿可就三十了。”萧楚东拍拍孩子们肩膀挥手让他们离开。
  待到兄弟俩都走了,杨桃摇头失笑道,“你说他婶子脑袋咋长的,一个不起眼的春联也让弟妹给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得好好谢谢他小婶还有亲家小叔,没有他们领着,就他俩孩子,能成啥事。”萧楚东很认真地说道。
  “那是当然了。”杨桃砸吧着嘴道,“我得勒给乖乖,那是六万块钱啊?”
  “这下子心底没有怨气了吧!”萧楚东调侃道。
  “俺啥时候有怨气了。”杨桃别过脸,不好意思地说道。
  “那是谁前些天,还说她娇气,不就是怀了孩子,又不是没生过。”萧楚东一本正经地说道。
  “行了,别说了。”杨桃被臊的满脸通红,“俺是嫉妒过,不过后来俺想通了。这命不同,谁让俺早生了十来年呢?俺要是嫉妒,这辈子嫉妒的完吗?”
  “很高兴你想开了。”萧楚东傻乎乎地说道,拍拍荞麦小枕头,“好了睡觉吧!”
  同样的事也生在其他家里,当听到孩子们要在京城买房,那是举双手赞成。既然孩子们主意正,长辈们放心的让他们支配自己赚来的钱。


第465章 过年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华珺瑶看着已经贴在门框上的春联,不自觉想起几年前,革命化的春节,过春节贴对联时,刚上市出售、还馨着印刷墨香的**的画像,是老百姓家家户户必不可缺少的。
  “小婶,你在看什么?”萧靖恒看着她笑道,“这春联很熟悉吧!都看了又看了。”
  “‘立凌云壮志永绘宏图;让红色江山锦上添花。’这个写的最好,最贴近现在的时局了。”萧邵恒笑了笑道。
  而现在正值拨乱返正,百业待兴。今年的春联,大都围绕着这些写的,紧跟时代的大潮——特别让不少识字不多而又感情朴素的“贫下中农”传统家庭引共呜,过年时兴致勃勃恭敬有加地贴在中堂、厅堂门或大门上。
  他们始终不忘教育后代,鞭策子孙,要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更加强大。看来气呑山河的豪言壮语,还真能打动那个时代的人。
  “这春联的变化可真大。”华珺瑶感慨了句道。
  “对啊!前些年宁缺柴米油盐,也不缺**像张贴在厅堂。”萧楚东说道,又笑道,“这对联啊?家家户户最多的也是不容易出错的,就是:东风浩荡革命形势无限好,红旗招展生产战线气象新。”
  因为在广大老百姓心中,**寄托着大家的希望,寄托着大家的未来。
  “我记得张贴时,总会先把四张约巴掌大的小块红纸剪成“m”形状,再用浆糊粘在长方形像幅的那四个角,要露出“m”的两个红角角。有些人家担心四个角角太少,粘贴得不紧,还会在像幅边缘中间部分多粘几张红角角,少则六张,多则八张,要成双、对称的,既实用,也美观,更吉利。”夏静姝手里比划着道。
  “然后至少由两个人虔诚地恭恭正正地将像幅张贴在厅室正面墙上位置。画像的两侧则贴上对联“跟**走,听**话”。”萧邵恒嘿嘿一笑道。
  “政治掛帅”的年代,干什么事都“政治先行”,拟写对联也不例外,先要突出“政治意义”。例如:“三面红旗万万岁;万里江山处处春”
  “社会主义花荣叶茂,人民江山本固根深”。
  那年代,由于条件限制,每年过春节,百姓家中那些破旧家什用具什么的宁可一件都不换,条件允许本应该买添新的,唯独春联一定要换!撕掉重贴,换上新鲜亮彩的。它寄托着主人来年的好运气。
  时代步入二十一世纪,不少百姓家庭又兴过年时张掛**画像。而且由于各方面条件好了,张贴得更精致、更美观。他们认为,**是“神”,能保佑家人平安,出入大吉,事业顺利。
  时代的烙印是难以擦拭的。该留的总是有人要挽留,该去的自然也会丢弃。
  而那些独具改革开放意识的一代新人,却从另一视域看到了改变国家和自己命运的良好机遇——“欲盼小康先上路;须行大步早兴邦”。他们要励精图治,引领时代,开拓创新,致富奔康。
  小小的春联折射着时代的变化,不变的则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从腊月23,也就是小年儿那天开始,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就开始弥漫开来年的味道。这个时候,所有人家几乎都是根据这句春俗来过春节的,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能吃到平时很难吃到各种零食还可以领到珍贵的压岁钱。
  贯穿7o年代前半期的春节娱乐主题比较单调,样板戏、革命歌曲、革命舞剧、革命电影、纪录片,几乎十年如一日地延续下来。77年情况生很大变化,春节气氛开始鲜活,有体育演出,有了庙会,有舞会,有诗会,还有文艺晚会、音乐会,甚至有了内部电影。春节演出也丰富起来。
  7o年代后期,戴着各种帽子的人摘去帽子,不敢往来的亲友恢复往来,一色的蓝蚂蚁、绿军装到喇叭裤、西服,一色样板戏、革命歌曲到《乡恋》、流行歌曲,电影从《上甘岭》、《创业》到《追捕》、《巴黎圣母院》,从“上山下乡受教育”到“恢复高考”,从打倒“美帝”到“中美建交”,从封闭到改革开放。禁锢下的生活形态的改变似乎是顷刻间生的。
  7o年代的开篇话语是“满怀革命豪情迎接伟大的7o年代”,以及一直持续到1977年的“过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春节”的口号。
  7o年代早期春节提出的口号是:“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现在的春节人情味逐渐浓厚,就连着对联也有了:“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四化美景振人心人心思跃,公报春风拂大地大地生辉”
  对普通百姓而言,过年互相拜年时,说的最多的还是“过年好”这样的传统话语。
  人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生活的喜悦,体味着“拨乱反正”之后的团圆以及亲友的互访所带来的春节的温馨。代表着人情社会之最高传统的春节终于复归了。
  7o年代,是票券的年代。什么粮票、布票、油票、糖票、肉票等,所有东西都是凭票供应,而且还是限量供应。那会儿吃肉,就是人们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逢年过节办喜事的时候才能吃到肉。
  现在食品种类越多。关于吃,百货公司都可有看到时鲜多了,春节市场上有66续续地白酒投放市场,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
  当然前提是你的荷包是满的。
  “贴完了吧!贴完了,洗洗手该吃午饭了。”楚美琴掀开帘子叫他们道。
  “哎!这就来。”萧靖恒应道。
  三十的午饭很丰盛,楚美琴、萧顺美、杨桃,夏静姝她们尽可能的弄的花样多一些。
  有鱼有肉才**节,年饭呈现由贫乏走向丰富,由肠胃单调到饕餮大开的改变。
  两家人聚在一起将午饭吃完,女人们就围在炕上说说笑笑的包饺子。三十晚上,吃了三十的饺子,男人们就打起了牌,女人们依然是坐在炕上聊天。
  “楚北家的,撑不住了就先睡觉去,不用跟着我们熬到十二点。”楚美琴看着头不停一点一点的华珺瑶道。
  华珺瑶一个激灵睁开了眼睛道,“要放炮了吗?”
  “呵呵……”炕上的人都笑了起来。
  “还有一个小时。”萧顺美笑道,“困了就去睡,别在这儿熬着。”
  “不了,还有一个小时,一会儿放炮,又该惊醒了。”华珺瑶用力睁开眼睛道,日子好了,现在的人们着魔似的喜欢放鞭炮,
  “也是,那就在撑一会儿。”夏静姝笑着说道,“要不我再去煮些饺子,喝点儿汤,人也精神,也暖和点儿。”
  “好!”华珺瑶搓搓自己的脸颊,清醒地说道。
  夏静姝和杨桃,麻溜的去煮了些饺子,吃完饺子喝点汤,眨眼间这一个小时,就过完了,眼见着马上十二点了,萧楚东催促着小子们赶紧挂鞭炮,放鞭炮,别过了点儿。
  萧靖恒掐着点,点燃了鞭炮,此时村里没有睡觉的多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
  守完岁,大家各自休息,好像刚闭上眼,就得醒来,大年初一,萧万泉领着男人先祭祖后,吃完饺子,拜年,说着漂亮的吉祥话,接过长辈们给的压岁钱。
  “楚北家的,这是你的。”楚美琴递给华珺瑶崭新的大团结。
  “我也有啊?”华珺瑶意外道。
  “新媳妇进门头一年都有,明年就没你的了。”楚美琴笑道。
  “嫂子谁说的,明年就该肚里的娃娃,您的孙子给您要压岁钱了。”萧顺美笑着打趣道。
  “呵呵……”大家笑了起来。
  “好了,好了,你们这些小辈们都赶紧去村子里拜年去吧!”萧万泉挥手轰着他们道。
  夏静姝扶着华珺瑶出去,去村里拜年,这头一家就要去队长家,夏静姝停下脚,“弟妹,这去雷队长家?”
  “没关系,我们站一站就走。”华珺瑶接着又道,“每年过年都去,现在不去,倒像是心虚咋地。”
  “对对!咱们一块儿去,去拜年的肯定多,谁也不会注意到咱的。”夏静姝自我安慰道,提高声音叫着,前面跑的小子们,大家一起去拜年。
  如华珺瑶猜想,雷家拜年的人多,雷满仓也得去村子里挨家挨户的拜年,所以华珺瑶他们到雷家时,人已经去村里了。
  华珺瑶他们只是简单的拜完年就离开雷家,去村子里其他的人家,一路上不停的说着‘新年好!’
  这么小的一个村子,愣是没见过雷满仓,这样也好,相见不如不见。
  大年初二回娘家,华家人口多,又是一番热闹。
  歪在炕上,华珺瑶看着屋里没人,主要是年菊瑛吩咐,别来打扰她,这两天忙忙叨叨的,肯定没休息好,让她好好的睡上一觉。
  华珺瑶在年菊瑛耳边小声地说道,“娘,二哥、二嫂,心里没有不舒服吧!”


第466章 年味儿
  年菊瑛闻言一愣,摇摇头道,“不舒服?你二哥、二嫂,前儿回来,昨晚上才走,没有不舒服啊?看着很好啊!”
  “娘,我说的是春联、春联……”华珺瑶干脆点明道。
  “哦!你说的这个啊?你二哥顾不上这个。”年菊瑛笑道。
  “什么意思?”华珺瑶挑眉好奇道。
  “你二哥高升了,成了外科主任了,就连你二嫂职位也升了升。”年菊瑛笑着安抚道,“个人有个人的缘法。”
  言外之意他们现在忙着适应新的工作,根本无暇多想。而且现在人的思想里是,正经的工作,手中的铁饭碗才是正道。而华珺瑶则是钻进了钱眼儿里,那是旁门左道,终究是小道,不能长久。
  个人想法不同,华珺瑶也不能勉强所有的人都按着自己的想法走吧!现在挣钱只是不想让他们未来为钱烦恼,按着自己的想法活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急他们还有三年的时间慢慢的想,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暂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就该去好好地读书。
  &
  “娘这是买给您和爹的。”华珺瑶拿出一个锦盒道。
  “你这孩子又乱花钱,家里又不缺东西,又买了啥子?”年菊瑛打开锦盒,一对腕表静静的躺在锦盒里。
  银色表盘中央装饰了机刻的线形饰纹,整体设计不仅提升了清晰易读的特性,配以极具雕塑线条的柔软精钢表链,佩戴于腕间,该时计尽显优雅大方,恰如其分。
  这款情侣表的风格极致隽永的腕表拥有无懈可击的细腻润饰,可佩戴出低调奢华的风格,配上备有三重摺迭式表扣的精钢表链,它将伴随着老夫老妻度过美好岁月。
  “手表,我带这玩意儿干啥?”年菊瑛将锦盒放在炕桌上,“我用不着,还是你跟女婿带吧!”
  “他有。”华珺瑶卷起袖口道,“你看我也有,这是我给你们买的。”接着威胁道,“您要不要吧!不要的话,我现在就扔了。”抬手作势要扔出去。
  “哎!别扔,我留着还不成吗?”年菊瑛立马摁着她的手道,“刚挣钱就乱花钱,你个败家丫头,这得多少钱啊?”
  “不贵两块一百,还不要工业券。”华珺瑶开始忽悠道,当然少说了一个零。
  “这咋恁便宜呢?上海牌的手表还七八十呢?也要工业券。”年菊瑛狐疑地看着她道,“啥表,这么便宜。”
  “外国货,它不是生产的多吗?所以便宜。”华珺瑶脸不红气不喘地说道,拿出一块表道,“快带上试试。”麻利的给她娘带上。
  “好看!”华珺瑶拉着她的手道,就这么简单的忽悠了过去。
  “娘!这是给你们的。”华珺瑶塞了个布兜给了年菊瑛道,“这是卖春联的分红。”
  年菊瑛看也没看的又还给她道,“娘用不到,家里啥都有,用钱的地方也少,这钱留着你用吧!”
  “这是我给你的零花钱,您可以自由支配。”华珺瑶笑着又道,“我不缺钱花。”
  年菊瑛想了想,索性道,“那娘给你存起来,等你要的时候,知一声。”
  “随你。”华珺瑶不以为然道。
  
  过年吗?吃吃喝喝,就是大姑娘、小媳妇儿的去赶集,可惜抱着西瓜的华珺瑶没份,人多别挤出个好歹来。
  不过不妨碍赶集回来七嘴八舌的显摆啊!平时在城市里难觅其踪的猴戏,也在这里露面了,被大人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还有捏面人、吹糖人这些传统的老手艺,烤地瓜、爆米花……都让华珺瑶自动的幻化成影像,捡拾起了自己的童年。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还保留着祖传的原汁原味,以至于看到有人拿木盘弹球糊弄人的时候,都有种久违的亲切感。
  春节里走亲访友,华国庆趁着过年,去当散财童子,联络感情了,不能把人用完就扔吧!
  农村过年的准备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有的甚至更早。过年的准备大都是先从赶集开始的。接着是杀猪、蒸糕、蒸馒头、做豆腐、煮肉、炸麻糖等。一直到年三十贴对联、挂灯笼、祭天地、包饺子、守岁,将过年的气氛推向**。接着,大年初一吃饺子、穿新衣、拜年,初二、初三走亲戚待客,初五打早起放鞭炮崩穷,初十早起在院子里扎老鼠眼,正月十五、十六赏灯、闹元宵、烤柏翎火。期间兼有耍社火、唱大戏、敲散蜡鼓,每天都有固定的年俗讲究和活动,最后到正月十七送完家亲,这个年才算是基本过完了。
  整个过程就像一场庆新年大戏,有序曲、有铺垫、有细节,内容丰富、情节连贯、**迭起,让人们从视觉、听觉、感觉,乃至味觉上经历一场旷日持久、刻骨铭心的精神享受。
  即使中间隔断了十来年,也不妨碍人们捡起来,爆出的热情,如火山喷似的,勾起了人们对浓浓刻在骨子里年味的记忆。
  正月里,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喝玩闹,游戏玩耍,一直过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该上学的都踏上了火车。
  候车室内,年菊瑛看着华珺瑶的大肚子道,“要我说你就干脆你休学一年得了,这生了孩子,还的做月子,老话说:三冬三夏才抱大娃娃,孩子送到托儿所,你才能有时间上课。”
  “娘,京城的医疗条件好,孩子跟母亲的户口,去京城,咱家的娃儿也好上户口。”华珺瑶劝说道,“咱不是都说好了,怎么到了您又起变化了。”
  “我这不是看着你辛苦吗?”年菊瑛鼻根酸,眼睛湿润着说道,“一个人在外面,要啥没啥的?”
  “我啥也不缺,真的。”华珺瑶压低声音道,“有钱什么买不到,您就别担心了,再说,您过些日子不就去了,您看看我的房子,那绝对比地主老财家的房子还敞亮。”
  年菊瑛赶紧说道,“这话可不能乱说啊?这要是被人知道了,还不成了打倒的对象来了。”
  华珺瑶莞尔一笑道,“娘,您没看报纸啊?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第467章 吸烟的男人
  “行了,你们娘俩就别嘀咕了,火车要开了。”华老实提醒道。
  “哎!不说了。”年菊瑛哽咽道。
  “你这老娘们,只是去上学而已,用得着哭天抹泪的吗?”华老实连连摇头道。
  年菊瑛嗔怪地瞥了老头子一眼,“就你没心没肺的。”吸吸鼻子又抓着华珺瑶的手唠叨道,“别亏了自己的嘴啊?你现在可是一人吃两个人补,也小心着点儿别生病了,怀着孩子,也不好吃药。宁可捂着点儿,千万别着凉了……”
  
  “静姝啊?楚北家的月份大了,就多麻烦你了。”楚美琴拉着夏静姝道。
  “人可交给你了,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啊?”萧顺美嘱咐道。
  “妗子,娘不用您叮嘱,我晓得。”夏静姝安抚对拍拍她的手道,“虽然我没生过孩子,可是我伺候月子很有经验的。”迎着她们疑惑地眼神,微微一笑道,“你们忘了大姐的儿子,泽源啦!”
  姑嫂两人相视一眼,这倒是,静珠生孩子的时候,正值夏忙时节,是十多岁的静姝帮着照顾新生儿和产妇的。
  “那都快二十年的事了,这能行吗?”楚美琴嘀咕道。
  “不是到时候还有你和亲家母嘛!”萧顺美笑呵呵地说道,“楚北家的生孩子也会挑日子,正好赶在夏忙前,不冷不热的。这要是生在伏天一身的痱子,生在三九天,大人小孩儿都受罪。”
  “好了,别唠叨了,该上车了。”萧万泉提醒他们道。
  “知道了。”夏静姝点头道,“娘,舅舅、妗子,我们走了啊?”
  “走吧!路上小心点儿。”萧万泉挥着手道。
  夏静姝走到华珺瑶身边道,“我们该走了。”
  “爹、娘,我走了啊?”华珺瑶不舍地说道。
  “走吧!”年菊瑛抹着眼泪道。
  “娘,您别哭啊?如果想我就去看我呗!我哪儿有的是地方住,来回也方便,差旅费我给您报销。”华珺瑶俏皮地说道。
  “噗嗤……你这孩子。”年菊瑛被她给逗得破涕为笑。
  夏静姝走过来唤道,“弟妹,该上车了。”
  两人上了卧铺车厢,找到了铺位,将行李放下,打开车窗,朝月台看过去。
  “娘!”夏静姝招着手叫道。
  透过车窗挥别了家人,火车哐当……哐当的驶离车站,将家人远远的抛在了月台上。
  
  夏静姝费力的关上了车窗,才重新坐回了铺位。
  与来时一样,坐卧铺的很少,起码她们这一间六个床位,就她们两个下铺有人。
  “怎么样?没事吧!”夏静姝看着华珺瑶道。
  “我没事,静姝姐要是闷的话,就看书。”华珺瑶说着脱鞋,拉开叠好的被子,躺了下去,“我是要躺着了。”
  “我在给你加床被子。”夏静姝说着起身,从上铺拿了床被子,抻开盖在了华珺瑶的身上。
  “谢了。”华珺瑶说道。
  
  伴随着哐当声华珺瑶直接进入了睡梦中,夏静姝则拿着随身听,练习英语。借个时间她就开始补充外语知识,这个随身听是华珺瑶的,平时听英语磁带,晚上可以小声听英语电台。
  这个时候想要外语环境很困难,夏静姝他们想练习英语只能靠听外语电台来练习听力。
  夏静姝年纪不小了,又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只能在自己脑子里反复播放听过的片段,自己不断推敲口语的习惯和标准英语的音。用最笨的方法学习外语,而英语只能靠时间和耐心慢慢累积,没有捷径可走。
  夏静姝看着华珺瑶身体不自然的抖动,赶紧摘掉耳机,就听见她传来“咳咳……”咳嗽的声音。
  夏静姝感觉嗓子痒,“哪儿来这么大的烟味儿?”手赶紧不断的挥舞着驱散烟。
  夏静姝循着烟味望过去,斜对面的窗户旁坐着一个身穿军绿色呢子大衣搭配着灰色的高龄毛衣的中年男人,约莫四十岁上下。
  侧脸轮廓明朗,双眸略带寒意,弯眉浑如刷漆。白皙修长的手指夹着香烟,他深深吸了一口烟,徐徐吐出妖娆的烟雾,烟雾中,他那张冷峻容颜若隐若现。
  明明穿着暖色的衣服,却浑身上下散着——生人勿近冷意。
  夏静姝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走上前去,双手紧抓着裤缝,抿了抿唇道,“这位同志,这边有孕妇,麻烦您熄灭烟好吗?”
  他闻言循声望去,目光在她身上微微一落,接着便平静无波地转开。
  只这一眼,夏静姝也看清他的样子,剑锋般的眉,冷如黑夜的双眸,视线冷如冰刀,浑身散着冷漠到极致的气场,她再张了张嘴,怎么也不出声音。
  他突然站了起来,夏静姝下意识的退后一步,心里有些害怕,却现他留给她一个高大的背影儿,眨眼间消失在了夏静姝的眼前。
  呼……好高啊?夏静姝拍拍自己的胸脯,自言自语道,“幸好走了,不然我可不敢再说第二次。”莫名的打了个寒颤,“好冷啊?”
  接下来的旅程平安无事,在也没见到那个冷冰冰的男人。
  夏静姝一下火车,就把这短暂一面给忘了。
  “还是回到家里舒服。”夏静姝将行李放下,吩咐道,“靖恒你们赶紧烧锅炉,都已经打春了还这么冷。”
  “春寒料峭嘛!”萧邵恒笑道。
  “走吧!我们去生火。”萧靖恒拉着两个弟弟道。
  夏静姝则蹬蹬地跑到了厨房,夹了块煤球,匆匆地跑到了对面的四合院里,少顷,夹着一块烧的红彤彤的煤球回来,放在了炉火里。
  炉子生起火来,夏静姝看着坐在厨房的华珺瑶道,“弟妹天还早,我们在家吃好了。我们从家里带来不少的吃的,久放不的。把它们热一热,做个汤面,菜园子里摘点儿蔬菜就好了。”
  “行,听姐的。”华珺瑶没有疑义道。
  夏静姝先将卤煮的东西热在炉火上,然后才开始和面。
  热乎乎的吃了一顿晚餐,浑身暖暖的。
  “这才感觉活了过来。”萧邵恒拍着自己微微鼓起的肚子道,“小婶,这有个问题憋在我心里好久了,这回到京城,我就问一下,为什么小婶钱不存银行,反而花出去。例如:让人帮你收破烂,邮票、买房……”
  “对对,我也有疑问,什么‘小一片红’、‘大一片红’、‘全面胜利’、‘黑题词’……这些邮票有什么用?”萧靖恒也不解地问道。
  “作为集邮爱好者我理解,可这领袖像章,各种供票,甚至包括小人书、连环画,画报您也要太奇怪了吧!市场有很多吗?”康泽源也是满肚子的疑惑。
  华珺瑶在家养胎的时候也没闲着,在胡同里找了几个半大的小子,这些孩子的家里普遍的孩子多,又穷困。俗话说:半大的小子吃垮老子,为了口吃的脑子就灵活。现在华珺瑶提供这个便利条件自然有人愿意干。
  让他们跑腿找老物件,跑腿费不等,视找的东西的价值而定,从几毛到十块、八块不等。
  这个时期可供收藏的东西很多,诸如他们上面所说的,无论哪一样,放到后世都是很有价值的藏品,但是真正增值最恐怖的还是邮票。浩*劫时期的邮票不像领袖像章那样行量巨大且存世极多,各类领袖像章累计行几十亿,也不像画报,供票,小人书,连环画那样缺乏特有的历史和政治意义。浩*劫时期的“文”字头邮票虽然行的不少,但后事存世并不多。
  因为政治原因,西风压倒了东风,那么东风的东西自然被人摒弃、抛弃且销毁。
  尤其是华珺瑶选定的那四种,都是“文”字头的编外邮票。
  “全面胜利”、“黑题词”都因为某种原因行很短时间就回收了,而“大一片红”和“小一片红”压根儿就只行了半天,而且行地点只在京城。“一片红”的全称是“全国山河一片红”先设计了6ox4o厘米的大版票,设计一通过就开印了。后因被批“贪大求全”,又设计了3ox4o厘米的小版票,因此就有了大小两种“一片红”。
  “全国山河一片红”行了半天就被收回了,原因是这张邮票上的我国地图漏了南*海一些群岛,而且弯弯也未着红。
  后世可存世仅有十张,人们也只能在网上欣赏了,现在有了机会,当然要抓住了。这四张邮票后世的价格都破了百万,一片红更是破了三百万,还有价无市。
  华珺瑶折腾了这么久,也只找到了一张大一片红。
  “过年的时候,我说过投资是吧!”华珺瑶看着他们道,他们点点头,她突然问道,“感觉现在的物价与两年前相比怎么样?”
  “涨了!尤其是去年下半年,粮食价格猛涨。”萧靖恒重重地点头道,他经常跟着夏静姝去粮店,所以粮食变化他清楚的知道。
  “那么感觉手里的钱如何?”华珺瑶又问道。
  “不够花了呗!这还用说吗?”萧邵恒立马说道。
  “这就是我‘花钱’的目的。”华珺瑶缓缓地说道。
  “弟妹,现在房间也热了,你赶紧回房休息吧!坐了一天的火车也累了。”夏静姝扶着她站起来道,“你们三个也别问了,等你小婶休息够了你们再问。”话落人走了出去。
  “啊?”留下他们三个大眼瞪小眼,这什么跟什么吗?


第468章 战争
  “小婶这是啥意思?”萧靖恒挠挠头一脸迷糊地问道,“这物价涨和她收‘破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抬眼看向萧邵恒道,“小弟,你脑子转的快……”却现萧邵恒正在敛眉沉思,于是闭上了嘴。
  三人带着心事开始收拾自己的房间。
  夏静姝扶着华珺瑶进了房间,房间与走的时候一般,纤尘不染,很显然在她回来之前,房间被人打扫过了。
  是谁不用多说,肯定是师父派人来的。
  夏静姝将被褥从炕头柜里拿出来,“这么蓬松软和,显然是刚刚晒过的。”
  不用说也知道是谁干的,华珺瑶看着她麻利的铺好了炕。
  夏静姝说道,“好好休息一下,明儿去报到。”
  “静姝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