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明-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五个字,也让张准对吴三桂的评价,稍微的低了一线。

没错,就是低了一线。

吴三桂太滑头了。

太滑头的人,始终是难成大事。

原因很简单,太滑头的人,没有原则。没有原则,就无法持久。没有原则的人,也不会有太多的人跟谁。立场变来变去的,手下的人就会无所适从。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本人太滑头,最后跟着你的,肯定也是滑头的人。谁都知道,在关键的时候,滑头的人肯定是靠不住的。

如果吴三桂是有原则的人,在崇祯上吊死了以后,依然可以跟着南明朝廷的。以他手上的实力,打败左良玉、刘泽清、高杰、黄得功等人,根本是小事一桩。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南明朝廷的第一号实权派。但是,他没有。他接受了李自成的安抚,随后又投降了大清。最终,将大汉奸的头衔,牢牢的套在了自己的头上。

归根到底,还是太功利,太滑头。

比如说,吴三桂单枪匹马的来见自己,也是一种滑头的表现。朝廷给吴三桂的命令,显然不包括要他和自己私底下接触,但是吴三桂偏偏来了。为什么?因为吴三桂的内心没底,他想剑走偏锋。

相信吴三桂也研究过黄县大战,研究过虎贲军为什么能够斩获那么多的鞑子首级。但是,他肯定不会得到真切的消息。虎贲军毕竟杀了数千的鞑子,吴三桂不敢掉以轻心。在摸清楚虎贲军的实力之前,吴三桂不敢贸然和虎贲军开战。于是,他干脆独自到来,希望从张准这里,套到一点有用的资料。

吴三桂孤身到来董家堡,不怕张准一刀杀了他,其实是有底气的,因为他代表的乃是整个关宁军事集团。张准不可能一刀杀了他,然后得罪整个关宁军事集团。这对于张准来说,没有丝毫的好处。是的,吴三桂对局势的判断,的确很到位。张准的确不想在这个时候,就惹来整个关宁军事集团的讨伐。

吴三桂年纪轻轻,就显得如此滑头了,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滑头肯定会越来越严重。或许,这才是吴三桂最终当了汉奸的最基本原因。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在最关键的时候,屁股坐错了位置,那就是着着实实的汉奸了。

张准脑海里闪过很多的信息,其实在外人看来,也就是沉吟了片刻。张准很快说道:“好就让我们联手,在北直隶创造奇迹”

吴三桂忽然说道:“许定国那边怎么办?”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你有什么好建议?”

吴三桂无奈的摇摇头,有些遗憾的说道:“他不会听我的。”

张准在内心里又悄悄的笑了。

吴三桂啊吴三桂,你又落下乘了。

你说的六个字,再次暴露了你的滑头,还有内心的阴险。

吴三桂显然是要借刀杀人。借张准的刀,削弱许定国的力量。个中原因,张准不是很清楚,不过肯定和九边十镇的矛盾有关。明军的内部争斗,其实不仅仅局限于三大军事集团之间,各个边镇之间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提督东江镇的毛文龙,不就是这样惨死提督辽东镇、蓟镇的袁崇焕刀下吗?

大明朝为了抗击外侮,维护内地的安全,在北部边境设置了九个军镇,俗称九边。加上毛文龙自己拉扯起来的东江镇,就是九边十镇。九边是哪九边?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山西、延绥、陕西、宁夏、甘肃。第十镇,自然就是东江镇了。

九边十镇之间的关系,显然不会非常的和睦,主要是牵涉到高层的权力斗争。大明朝以文制武,军队的高层,都是文官。而文官又不可避免的牵扯到朝政争夺。本来,大敌当前,大家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守望相助,一起度过时艰。

然而,明末的实际情况,却是随着局势的越来越艰难,明军三大军事集团,还有九边十镇之间的争夺,反而更加激烈。各个边镇,对于抗击鞑子,都畏首缩尾的,自己人斗起自己人来,却是格外的有劲。

第566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吴三桂是来自辽东镇,许定国却是来自蓟镇,两者以前互不统属。但是,兵部的命令是很清楚的,许定国是配合吴三桂作战的。北直隶就在天子脚下,眼皮底下,只要吴三桂一份诉状上去,许定国就有麻烦。在朝廷的眼里,吴三桂要比许定国有分量多了。

此外,吴三桂是骑兵,许定国是步兵。许定国怎么会不听吴三桂的指挥?除非是他自己不要命了。在北直隶这样的地方,没有骑兵配合,步兵单独出击,简直就是找死。许定国就算再愚蠢,也应该知道,虎贲军有骑兵到达了北直隶。

因此,只能是说,吴三桂想要许定国死一点人。毕竟,他们这次是南下,是来找张准麻烦的,是要将张准杀死又或者是逐出北直隶的,要是一点战斗都没有,无法向朝廷交代。既然要死人,那就让许定国死人好了。吴三桂自己的骑兵,还是比较宝贵的。他想看清楚虎贲军的实力,然后才动手。

当许定国付出一定代价以后,吴三桂的价值,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他将会估摸着鞑子南下的时间,然后装模作样的向张准发起攻击。或许在两军接战的时候,鞑子南下的消息,就会传到兵部,然后他就可以迅速的挥军北上,占据天津卫的有利位置,坐山观虎斗,静坐获利了。

不得不承认,真是好算计

陈圆圆……是不是也是吴三桂的算计呢?

张准忽然微微一笑:“吴总兵,你是否认识一个叫做陈圆圆的女子?”

吴三桂有些纳闷的摇摇头,肯定的说道:“不认识。”

张准点点头,高深莫测的说道:“你最好不要认识。”

……

“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无论是刘邦、刘秀、刘备,还是李渊、朱元璋,这些开国的政治家在创业初期,都重视并致力于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从而奠定了他们事业发展的基础。而黄巢等农民起义军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张准缓缓的说道。

在吴三桂离开以后,张准召集虎贲军在河间府的各级军官,还有来自闻香教的部分骨干,还有董家堡、曹家堡、柳家堡的部分年轻骨干,上了两天的课程。课程的内容,是围绕建立根据地而设立的。

吴三桂和张准之间,达成了一些秘密的协议,双方都得到了一定的好处。吴三桂有希望飞黄腾达,张准有希望在北直隶进一步的扩展自己的影响力。现在,张准就是要将虎贲军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这个讲课,是在董悼武的强烈要求下召开的。

在张准和吴三桂的碰撞里面,董三槐、曹思明、柳宗芍、柳宗荔等人,显然是退缩了。他们颇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和张准、吴三桂之间的水平,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之上的,因此,他们识趣的退出了两人之间的争斗,免得大神打架,小鬼遭殃。

但是,董悼武、董华夏等董家的年轻一辈,以及柳宗芍、柳宗荔的儿子刘勋春、刘宗春,曹思明的儿子曹飞河等人,对张准却是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年轻人的冲劲,总是比较大的。既然朝廷都逼迫他们到了这样的份上,他们当然不愿意引颈就戮。他们都愿意跟着张准起来拼一拼。

对于他们来说造反,已经没有什么疑问的了。关键是,如何造反。他们不缺热情,不缺精力,甚至不缺人,不缺粮,不缺武器,唯一缺少的,就是正确的引导。他们都太年轻。太年轻就意味着经验不足,意味着容易犯错,意味着容易走弯路,容易遭受损失。张准当然要努力的帮助他们。

张准答应吴三桂,自己不会做出太大的动作,不会进一步的刺激朝廷。虎贲军只会在董家堡、曹家堡、柳家堡之间的三角区域活动。但是,董悼武、董华夏、刘宗春等人,做出适当的动作,可和张准没有关系。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自发”的,是北直隶人民内部的自发行为。

河间府的练武人士那么多,有些人在下面搞些小动作,本来很正常的事情。当初,马家军到处欺压乡里,官府不也说马家军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吗?现在,马家军被打败了,又有人起来,想要搞风搞雨的,很理所当然。你官府总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吧?

北直隶有十几个府,一百多个县,几百万的人口,在虎贲军不出动的情况下,要将虎贲军的影响力扩展到最大,只有依靠这些“民间组织”。嗯,张准称呼他们为民间组织,坚决否认他们和虎贲军有任何的联系——这是北直隶民间自发形成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成功的将北直隶的民众发动起来,不但董淑嫣的人口迁移计划,可以更加顺利的实施,还可以有效的包围京师。什么叫人民战争?就是有无限无尽的人力。前面死了一万,后面立刻补上十万,这就是人民战争。在没有大杀伤力武器的时代,人海战术绝对是非常恐惧的,尤其是有组织有纪律有训练的人海战术。

刘勋春、刘宗春、董悼武、董华夏、曹飞河等人,就是张准的第一批火星。他们有背景,有能力,有激情,有干劲,很容易就将火星在河间府点燃。张准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走对路。要走对路,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建设根据地,将北直隶的民众都发动起来。

“战争是人力、物力的较量。人力、物力资源离不开后方根据地源源不断的补给。因此,无论在哪朝哪代,是否建立一个强大巩固的战略根据地,是关系到每一个政治军事集团,能否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站稳脚跟,在强大的敌人或群雄割据势力包围下立于不败之地,获得生存发展并最终消灭各路对手赢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黄巢是唐末农民军领袖。他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两次出山东展开流动作战,长途转战,初期也取得了很大胜利,一度占领唐都长安。但因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定的根据地。当唐军围攻长安时,农民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加上朱温叛变等原因,终于失败。”

“我们现在来看陕西的民军,他们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从陕西打到山西,又从山西打到河南,又从河南进入南直隶,最后又转战湖广、西川、甘肃,驰骋千里,到过的地方非常多。但是,他们始终无法稳定下来。他们的伤员得不到安全,他们的粮食得不到保证,他们没有稳定的财源,他们长期的处于苦战当中,部队没有休息整顿的机会。这样子下去,终究是要出大问题的。”

当了八年的士官,张准最熟悉的,当然是***军事思想这一套了,张口就来,根本不需要经大脑的。事实上,张准相信,这个年代的人,只要能够融会贯通***的军事思想,造反,割据一方,占地为王,绝对是不成问题的。

鞑子再强,有美国人强吗?

常凯申再烂,也要比崇祯强一点吧?

“根据应该选择在哪里?应该选择有利地区,即敌人势力薄弱而又地形优越、有群众基础的地方。历史上成功的开国者,在创业时期,多依托山川形胜,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如巴蜀地区以山川盆地为主,道路崎岖难行。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

“刘邦同项羽争天下,依托的巴蜀、关中根据地,都是形势险要、人力、物产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诸葛亮《隆中对》,建议刘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汉末年王匡、王凤起义,聚集于绿林山。北宋宋江起义,凭藉梁山泊。”

“南宋钟相、杨么起义,依凭于洞庭湖。这些农民义军即所谓山大王,在举义之初力量不很强大的时候,都聚集于远离封建统治中心的山林川泽,凭借险要地理地形,反抗统治阶级的镇压并与之展开疾风骤雨的斗争。”

在第一天的下午,张准开始更加具体的阐述。

“如何建立根据地?无非是组织、政权、武装力量三大方面。”

“历史上的开国者在根据地建设上,都很重视根据地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楚汉战争期间,萧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在后方根据地镇国家,侍太子,治栎阳。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加强中央政权和各级地方政权建设。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汉中卒,辄补缺。”

“萧何不断向前方输送兵员、军粮,证明他在后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注重召募训练军队,制造军械,积聚战略物资,为支持前方长期战争提供充足的兵员粮饷,补给线安全也得到有效的武力保障。”

“东汉缔造者刘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复汉官名,选拔贤能官员,加强政权建设,治理地方。他要求镇守河内的寇恂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渡。寇恂按刘秀指示,不仅稳定了后方根据地的社会秩序,加强了防务,而且还从根据地调糇粮、治器械以供军,军虽远征,未尝乏绝。”

“诸葛亮隆中对策,建议刘备在占领荆益后,首要任务不是进攻曹操,而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即对内加强政权、法制等建设,对外搞好民族和邦交关系。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废除元朝苛政,录用贤能,让民众安居乐业。而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南宋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刘福通起义,在摧毁封建统治者地方政权、捕杀贪官污吏的同时,都曾在其根据地建立过农民政权。”

“纵观历史上这些革故鼎新的英豪们,在破坏旧世界的同时,都能加强根据地新政权建设,严明法纪,稳定或建立新秩序,安抚百姓,训练军队,加强战备,为将事业做大做强建设稳固的战略大后方。”

经过一天的授课,与会的人,多多少少的都有些感悟。这是肯定的。因为张准的讲述,绝对是造反的独门秘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一招,简直是无敌的。如果下面听课的人里面有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一定会深有感触。

从第二天开始,张准的话题更加的深入。

“什么叫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核心精髓,就是深入开展土地**,加强经济建设,以争取最广大民众的拥护简而言之,就是争取最多的人和你一起战斗在战场上,十个打一个,胜算总是比较大的”

“刘邦的丞相萧何留守于巴蜀、关中根据地,填抚谕告,给馈饷,不绝粮道,能注意严明法纪,稳定秩序,安抚人民,发展生产,以支援前线。刘秀在河北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安置转移就食的流民,发展生产,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

“本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改变缺粮现状,支持长期战争,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负责根据地水利兴修。制订且耕且战(即屯田)制度,下令各部队在驻地垦荒种粮,并以产量多少明定赏罚。北宋王小波提出均贫富口号。”

“李顺命令地主呈报所有财产粮食,除留给他们生活需要外,多余的全部没收,分给贫民。钟相宣布凡参加起义的,一律免除赋税徭役,不受南宋法律束缚。元末农民军废除租税徭役,开仓救济贫民。广大的贫苦农民,从地主手里夺回了土地。大量的驱口、匠户,重新获得了人身自由。”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发动群众的重要性。但是,我必须提醒大家,人多力量大。没有谁是全能的,很多工作,需要依靠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你看着可能毫不起眼的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却有可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两天的授课结束,张准就离开了董家堡。

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567章 杀鞑子!战火再起!攻击盖州卫!

十一月十五,渤海湾。

因为是月中,月色非常的明亮。夜空中看不到任何的云层,只有寥寥的几颗星星在闪烁。银色的月光洒落下面,将海面变成银光闪闪的一片,宁静而迷人。时不时的,有不安分的小鱼越出水面,激荡起一串串晶莹的浪花。

银色的海面上,忽然出现了一艘神秘的战舰,没有悬挂任何的旗帜,战舰旁边的标记,也被全部掩盖起来,悄悄的向着南边行驶。要是有内行的人看见,就会发现,这艘战舰,其实是属于天津水师的。这是一艘庞大的二号福船,排水量为三百吨左右。它行进的时候,船头劈开白色的浪花,在船尾留下长长的涟漪痕迹。

在战舰的船头甲板上,有一个身穿将军盔甲的中年人,正忐忑不安的观察着南方的海面。他叫陈耀阳,是天津水师的游击将军。他的目的,就是悄悄的南下柳家堡,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准静悄悄的到来北直隶,引起了朝廷的高度不安。谁也不知道,张准到底河间府,到底要做什么。谁也不敢保证,张准是不是冲着京师来的。因此,朝廷在派遣吴三桂和许定国南下,对付张准的同时,还下令天津水师想办法摸清楚张准的真实意图。

说实在的,陈耀阳不太愿意执行这样的计划。明眼人都知道,张准既然到了北直隶,那里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直接派兵攻打就是了,何必派人去侦察呢?现在整个渤海湾,都是虎贲军海军战舰出没的范围,他这么孤零零的一艘船南下侦察,很容易落入虎贲军海军的包围圈里面,一去不复返。

但是,没办法,他只是小小的水师游击,必须听上头的命令。天津水师距离京师这么近,上面的公公婆婆可是多得很,随便一个文官,都能要他陈耀阳的命。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将战舰的全部标记都掩饰起来,然后在夜晚才南下。这样一来,似乎能够掩饰自己的行踪。遗憾的是,刚好是月中,天公不作美,月色非常的明亮,他就算想要隐藏踪迹,都非常的困难。他唯一能够祈祷的,只有老天的保佑了。

“大人,前面就是柳家堡港口了。”

有水师官兵上来,向陈耀阳报告。

陈耀阳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希望不要被虎贲军海军发现才好。他决定,只要靠近了看一眼,看清楚哪里是什么情况就好。绝不抢掠,绝不攻击对方。如果可以不惊动对方的话就更好了。

静悄悄的来,静悄悄的走。他可不想惹上太多的麻烦。登州水师的战斗力,其实比天津水师还强,结果同样被虎贲军海军毁掉了。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嗵”

突然间,一声巨响传来,跟着一道火光照亮了海面。

月色顿时暗淡无光。

“糟糕”

“炮击”

陈耀阳下意识的叫起来,同时,快速的蹲下来,以免被飞过来的炮弹打中。这一点保命的反应,陈耀阳是练得非常纯熟的。

“噗通”

对方的炮弹,落在战舰附近的海面上,激荡起高高的水柱。由于距离很近,水柱几乎是贴着战舰的侧舷升腾起来的,声势非常的吓人。只有不到三丈的距离,炮弹就直接打中目标了。

“哗啦啦”

水柱忽然飘散,冰冷的水花,哗啦啦的散落在甲板上。

由于水柱实在是太近,甲板上的所有人,都无法躲闪过去。水花铺天盖地的下来,结果,全部人都变成了落汤鸡。现在是十一月,水温还是相当低的,陈耀阳被冷水泼了一身,顿时感觉冰冷刺骨,颇有点头皮发麻的感觉。

但是,他来不及惊骇,来不及抖去身上的冷水,更来不及仔细的观察,炮击自己的敌船,是什么类型,在什么位置,就急匆匆的吆喝起来:“调头,快调头”

用脚后跟都知道,在这个时候,朝他开炮射击的,只有虎贲军海军了。事实上,在对方开炮的瞬间,他已经发现,虎贲军海军的战船就在他南面不足两里的地方。要是没有看错的话,应该是一艘虎贲军海军的苍山船。

对于虎贲军海军的苍山船,陈耀阳是绝对不敢轻视的。不要看苍山船的体积小,以为好欺负,事实上,虎贲军海军的苍山船,绝对是能刺死人的黄蜂。苍山船的炮火,射程很远,威力很大。登州水师,乃至是辽东的鞑子,都是被这些苍山船干掉的。

但是,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虎贲军海军的战船,不止一艘足足三艘虎贲军海军的战船,出现在他的附近。这意味着,虎贲军海军是有备无患的,对柳家堡港口的戒备,非常的森严。他要是不快速调头,赶快逃跑的话,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虎贲军战舰包围过来。

陈耀阳急匆匆的想要掉头。然而,船只掉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二号福船这样的大型船只来说。在它调头的时候,三艘虎贲军的苍山船,已经从三个角度包围上来了。同时,在三艘苍山船的后面,还出现了更多的虎贲军战舰。陈耀阳顿时觉得自己的脑袋,一片的空白。

还击?

投降?

还击?

投降?

陈耀阳最终选择了投降。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里是虎贲军海军的地盘,随着战斗的发展,那些虎贲军的战舰,都会全部包围上来,好像野狼一样,将他硬生生的撕碎。与其不明不白的被打死,还不如投降。按照虎贲军的政策,投降的人,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挂出白旗”

“我们投降

陈耀阳有气无力的说道。

天津水师的官兵,很快就挂出了白旗,同时规规矩矩的将船帆降下来,所有人都集合到甲板上,以免虎贲军海军误会。陈耀阳自己还亲自挥舞白旗,生怕对方故意和自己过不去,一顿葡萄弹落下,甲板上的全部人员,都要报废。

好在,虎贲军海军接受了他的投降。葡萄弹覆盖的悲惨局面,并没有出现。片刻之后,虎贲军海军的战船靠近,和天津水师的战舰紧紧的靠在一起。一个身材魁梧的虎贲军军官上船来,直接来到陈耀阳的面前。

陈耀阳又惊又喜的说道:“你……你是黄世军?”

这个登船的虎贲军海军军官,正是黄世军,刚才开炮示警的就是他。他冷冷的说道:“陈耀阳,我就知道是你以为将战舰上的标记都去掉,我们就认不出你来了你也不想想,我原来是干什么的”

陈耀阳急忙说道:“黄……大人,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咱们以前虽然不是朋友,可是我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你的事啊你以前问我要炮弹的时候,我还给过你的你不会忘记了吧?你现在飞黄腾达了,不要埋汰老哥啊”

黄世军冷冷的说道:“那都是私人小恩小惠跟鞑子战斗,你们都躲得不见人影,南下窥探我们虎贲军的动静,你们天津水师倒是很积极啊你总不会说自己是来观光旅游的吧?”

陈耀阳心想,你们虎贲军海军不是更积极吗?都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距离天津卫不足一百里的地方来了。天津卫乃是天津水师的基地所在,你们出现在这里,就等于是将把刀子顶到天津水师的下巴上去了,我们还不能表示表示?

当然,这些话他说不出口,免得自讨没趣。他和黄世军之间,还是没有过节的,没必要自讨苦吃。因此,陈耀阳无奈的笑了笑,老老实实的说道:“我是按照上头的命令,来侦察柳家堡码头动静的。”

黄世军冷冷的说道:“怎么是你来?”

陈耀阳无奈的苦笑着说道:“这不是跟你一样吗?没背景,没后台战功都是被人,黑锅都是我们的我们已经投降了,你们可是有优待俘虏的政策的……鞑子除外。”

果然,黄世军也没有为难他们,只是要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驶入附近的柳家堡港口。陈耀阳自然照办了。一会儿以后,陈耀阳就将战舰开到了柳家堡的港口。在这里,他终于是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一切。

柳家堡的港口,非常的忙碌,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人。栈桥的两边,都停着满满当当的商船。陈耀阳一眼扫过去,至少有十艘之多,全部都是大型的商船。所有商船悬挂的,都是虎贲军的旗帜。

借着月亮的光辉,大量的人员和物资,正从商船上下来。这时候,正有很多的虎贲军士兵,列队从船上下来,然后消失在码头的西面。陈耀阳看了一眼,就发现最少有一千名虎贲军士兵下船来。

陈耀阳感觉自己的嘴唇,微微发苦,看这样子,好像虎贲军的主力,正在从山东源源不断的调集过来啊虎贲军在北直隶,到底要做什么?他们真的要进攻京师?太可怕了,实在是太可怕了。虎贲军的人,简直个个都是疯子。

“走别看了看多了对你们没有好处知道得再多,你们也没有机会说出去的现在,我带你们去见都督大人。如何处理你们,要看都督大人的意思。”

黄世军冷冷的说道。

陈耀阳等人急忙收回目光,乖乖的跟在黄世军的后面,离开了码头。黄世军的话,其实是在提醒他们,在张准的面前,你们千万不要乱说话,否则,谁也救不了你们。他们当然不敢怠慢。

很快,黄世军就将陈耀阳带到了一个仓库模样的建筑外面。透过仓库的门口,陈耀阳可以看到,仓库里面有很多虎贲军士兵。他们都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的站着。在仓库的门口,则是矗立的哨兵,将他们都挡在了仓库的外面。

陈耀阳猜测,他们可能是虎贲军海军陆战队的人,因为,他们的服装,和一般的虎贲军士兵,稍微有些不同。天津水师和虎贲军海军,都在渤海湾这个澡盆大的地方讨生活,对于虎贲军海军的一些资料,陈耀阳不可能不知道。

隐约间,陈耀阳还能看到,在仓库的最里面,有一个年轻人正在高台上说话。只是,他站在仓库的门口,距离年轻人实在是太远了,听不清楚。不过看年轻人的动作,显然是很激愤的,不断的挥舞着自己的双手。下面的听众,同样非常的热切。

好大一会儿,年轻人才说完,从高台上下来。海军陆战队的人员,也逐渐的散去。黄世军随口说是去向张准报告。随后,他就带着一个年轻人回来了。年轻人随便的扫了陈耀阳一眼,就直截了当的说道:“你是天津水师的?我是张准”

“张准”

陈耀阳感觉自己的脑门,顿时渗出了阵阵的冷汗。

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是张准

陈耀阳急忙说道:“打扰,打扰,误会,误会。”

张准微笑着说道:“打扰?误会?我看是适逢其会。”

陈耀阳一时间感觉自己好像有点幻觉……张准居然对自己笑?还笑得如此的灿烂?自己的身上,有什么好笑的地方吗?

没错,张准的确在笑,他笑着朝远处招招手,扬声叫道:“海滨”

张海滨急忙跑步过来,在张准的面前立正敬礼,朗声回答:“到”

张准指着陈耀阳说道:“黄世军逮捕了一艘天津水师的船,你们不是正好缺一艘船吗?补上”

张海滨扫了陈耀阳一样,欣然说道:“好”

随即向黄世军说道:“老黄,这趟任务,苍山船只是护航,一般的炮击任务,没什么难度,你让王成林代替你指挥,你负责他……陈耀阳是吧?我们要去杀鞑子,需要征用你的船”

“什么?杀鞑子?”

陈耀阳一听这话,脸色马上就白了。

早就知道虎贲军海军喜欢虐待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