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刺明-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是死路一条。两相权衡,还是和张准秘密谈判的生机更大一点。
同时,朱大典认为,秘密谈判是有可能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和张准,都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他朱大典不想继续打了,张准也未必愿意继续打下去。他朱大典需要时间来疏通关系,避免皇帝的问罪。张准同样需要时间,来稳定莱州府的统治。
站在张准的角度,他想要控制青州城,是根本不可能的,毕竟,那里是一个藩王的封地,关系到皇家的尊严和脸面。这个被驱逐的藩王,要是不能回去自己的封地,事情就永远不能解决。就算自己被朝廷问罪,新上任的山东巡抚,也会继续向青州城进攻。一直进攻到朝廷收复青州城为止。换言之,只要张准控制着青州城,战斗就会不休不止。
张准愿意不休不止的进行战斗吗?
当然不愿意。
无休无止的战斗,对张准来说,并没有好处。张准和自己战斗的目的,只是为了掩护他在莱州府的各项内政工作,为完全控制莱州府争取时间。认真说起来,张准的战略空间只有莱州府一府之地,回旋的余地很小。莱州府的人口、物资、资源都无法支撑长时间的无休止的战争。
同时,莱州府的战略地位,也是非常不利的。它的东面是登州府和东江镇,西面是山东大部,京师也不远,要是朝廷真的不顾一切的派兵来进攻,莱州府就会处于两面受敌的态势,张准就算是三头六臂都支撑不住。因此,要是自己提出交换青州城的方式,张准未必会拒绝。对于双方都有好处的谈判,张准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关键是,这件事必须做的秘密,不能让朝廷知道。要是朝廷知道了内幕,自己肯定是又一个的熊文灿或陈奇瑜。派谁去做使者合适呢?朱大典将身边的人都搜寻了一遍,最终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宋德钢。他早就知道宋德钢和张准有某些秘密的关系,只是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却是不太清楚的。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关系不是很亲密,却也不会很陌生。
“就是他了!”
朱大典当即下令,要宋德钢立刻到来前线。
宋德钢接到命令,急忙从济南城出发,来到朱大典的营帐内听令。
朱大典屏退左右,不动声色的说道:“宋总兵,听说你和张准有一段往来?”
宋德钢摸不准朱大典的意思,以为朱大典战事不利,要怪罪自己,自己真是躺着也中枪,急忙说道:“谣传,谣传,巡抚大人万万不可相信,属下怎么可能和张准有关系呢?”
朱大典不动声色的说道:“你多心了,本抚请你来,是想让你去见见张准。自从离开登州府以后,你就没有见过张准的面了吧?好朋友不经常见面,也是会生疏的啊!”
宋德钢愕然。
巡抚大人如此关心体贴,是在上演哪一出呢?
朱大典继续慢慢的说道:“两军交战,生灵涂炭,战场连绵,肥沃的土地都丢荒了。本抚身为山东百姓的父母官,怎么能坐看土地荒芜?现在是春耕的季节,要是错过了春耕,就要耽误百姓一年的生计了。”
宋德钢愣了愣,使劲儿的咽了咽口水,终于明白过来了,朱大典想停战。什么生灵涂炭,什么春耕,都是放屁,想和张准谈判是真的。显然,朱大典是觉察到用武力收复青州城行不通,所以就想用别的办法拿回青州城。动手行不通,现在只好动口了。
对于这一点,宋德钢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当初离开济南城的时候,朱大典还将自己当做是张准的内应似的,不但抽走自己的兵力,还派人在旁边监视自己和刘泽清,好像自己随时都会将济南城当做礼物送给张准似的。都怀疑自己怀疑到这样的份上,最后居然要派自己作为使者去见张准,大概巡抚大人的内心,也会非常的郁闷吧。
当然,去见见张准,宋德钢完全没有问题。他也想和张准聊聊。他离开山东才几个月,张准就折腾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他还真的有兴趣了解一下,张准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嘿嘿,控制一府之地,还撵走了一个王爷,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啊!这样的了解,有助于自己判断天下局势,早早选好生路。
宋德钢自认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想要在这样的乱世中,好好的生存下去,一定要选好遮阴的大树。换言之,就是要抱对大腿。要是抱错了,下场会很凄惨。当然,这样的心思,明面上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宋德钢于是装作懵懵懂懂的说道:“大人,属下见了张准,说什么才好呢?”
朱大典随意的说道:“就以你的私人身份去拜会拜会他。”
宋德钢斟酌一会儿,终于是明白过来了。
拜会拜会,这可是很巧妙的词语啊!
堂堂的巡抚大人,派自己去“拜会”一个反贼,看来态度还是满端正的嘛!朱大典的意思,显然是要自己放低姿态,好好的和张准商量商量。通俗的说来,就是他朱大典主动的服软了。还别说,朱大典主动服软,还真是把对了张准的脉搏。张准那家伙,就是吃软不吃硬的,你要是好好的跟他说,他的确不太记仇。但是,你要是跟他硬来,就算你是天王老子,他都敢跟你拼命。
“属下一定不辱使命!”宋德钢爽快的答应下来,然后打着白旗,向虎贲军骑兵的阵地走去。虎贲军骑兵很快就将宋德钢抓了过去,送到指挥官那里。对于这位登莱总兵,杨伟国等人都不陌生,待宋德钢说明来意,便派人将他送到张准的面前。
第422章 张准的三个要求
张准正在啃大饼呢。和官兵连续鏖战了五天,所有的战士都累坏了,张准也不例外。就连吃饭,都是忙里偷闲的,根本没有什么正餐不正餐的说法,感觉饿了,就从马鞍旁边的布袋里面,将大饼拿出来啃两口。他一口大饼一口水的,正在狼吞虎咽。可能是由于大饼太干,难以下咽,经常啃得两眼翻白。
看到宋德钢出现,张准放下大饼,笑着说道:“咦?老宋?你来的正是时候!来,吃一点!”
说罢,很热情的拿出一个没有吃过的大饼,递过去。
宋德钢连连摇头,哭笑不得的说道:“吃过了,吃过了,不用了,不用了。”
见面就请我吃大饼,你还真是太有礼数了!大饼这东西,我都多少年没吃过了,好歹我也是堂堂的总兵官好不好?要是还吃这么粗鄙的食物,是要被人笑话的。
张准随手将大饼收回来,一点都没有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的,随口说道:“你不要,那就算了,管我半顿饭呢,还真舍不得给你吃。”
宋德钢看看四周,看到很多战士都和张准一样,正在啃大饼,不免有些感慨,情不自禁的说道:“张准,你这是何苦由来?好好的做你的鳌山卫指挥使,吃香的喝辣的,那不是很好吗?搞到风餐露宿的,这些大饼……说真的,你老哥很多年都不吃了。”
张准不以为然的说道:“这个话题说起来太深奥,咱们也算是朋友,就不跟你聊这么严肃的问题了。我也不想吃大饼,我也想天天吃鱼翅燕窝熊掌啊,问题是没有那么条件啊!我跟你说,在这个时候,能吃上大饼都算不错了。”
他这番话可不是故意叫苦。事实上的确如此。这些天的战斗,明军固然是辛苦,虎贲军又何尝不辛苦?虎贲军骑兵的人数,是敌人的五十分之一,一个要对付五十个,就算武器再先进,都应付不过来啊!好多战士都是依靠一股劲在战斗,一旦战斗结束,马上就要累倒了。从昨天开始,虎贲军已经出现非战斗减员了,战马也累死了好多匹。现在大家都是在咬紧牙关支撑下来的。
宋德钢感慨一番,正式行礼说道:“都督大人,卑职是有公事的……”
张准随口说道:“别那么文绉绉的,你又不是读书人,学那么酸做什么?老朱派你来谈判的?他是不是支撑不住了?”
宋德钢一本正经的说道:“不是,他只是让我拜会拜会你。”
张准笑着说道:“拜会我这个反贼?有趣,有趣。好,我决定接受你的拜会。你也不是外人,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吧!”
宋德钢开门见山的转达了朱大典的意思。朱大典死都不肯说出谈判两个字,但是傻子都能体会到。既然朱大典有这样的心思,宋德钢自然要表述出来。
“谈判?”
“好吧!我同意!”
张准不假思索的点点头,爽快的说道。
经过十几天的战斗,虎贲军骑兵也已经非常疲倦了,战斗力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谈判,对虎贲军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毕竟,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战斗,一个人面对五十个人啊!即使杀死对方十个人,对方还有四十人。这等于是一群黄蜂,缠着一头大象,固然可以给大象造成不少麻烦,但是,想要让大象倒下,却是力有不逮,而且,这头大象倒下去以后,还有更多的大象到来。
青州城只要在张准的手上,只要衡王无法回去自己的封地,朝廷为了自己的颜面,将不得不派遣更多的军队到来。换言之,就是战斗将不听不休。要是继续僵持下去,虎贲军的非战斗减员,肯定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刚组建不久的虎贲军骑兵,会被无穷无尽的战斗给拖垮的。
准确的说起来,张准的骑兵队伍,是根本没有训练完毕的。这一番战斗,完全是超负荷使用,是提前使用。这样的用兵,是具有很大的风险的。既然朱大典撑不住了,张准也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了。见好就收吧。现在的确需要时间来缓一口气。无论是朱大典,还是他张准,都需要这个时间。
宋德钢说道:“那我回去跟他说了。”
张准说道:“你跟他说,只要他有诚意,我也有诚意。”
宋德钢点点头,随即告辞。
回到明军的大营以后,宋德钢很快将张准的意思转达给朱大典。
朱大典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只要张准答应谈判,那就好办。至于具体的条件方面,朱大典反而不怎么担心。现在的情况很明显,张准和他,都想尽快的脱离接触。两人脱离战斗以后,都有一屁股的事情需要处理。从这个角度来说,张准也不会狮子大开口。
再说,这小子已经在青州城狠狠的掠夺了一笔,据说掠走了几十万两的银子,他还想怎么样?总不能将整个衡王府都搬回去莱州府吧?思索一个夜晚以后,朱大典当即委任宋德钢为秘密使者,和张准商谈具体的条件。他难得的授予了宋德钢极大的权力。
很快,宋德钢再次出现在张准的面前。
依然是在上次见面的地方。张准坐在岩石的东面,宋德钢坐在岩石的西面,两人的中间,摆着一壶酒,还有一小袋的风干的牛肉。两人一边喝酒,一边吃着牛肉干,一边开始谈判。其实,所谓的谈判,基本都是张准在提条件。朱大典的唯一条件,就是收复青州城。
“宋老哥,你不要坑我啊!”张准半开玩笑的说道。
“这个世界上,敢坑你的人或许有,但绝对不是你老哥我。”宋德钢苦笑着说道。他敢坑张准,活腻了不是?
“好吧,老朱是什么意思?”张准当真不客气,从头到尾都直接将朱大典称呼为老朱。
“他能有啥意思,身家性命都在青州城上。”宋德钢摇头说道。
“青州城,我可以给他。但是,他能给我什么?”张准也爽快的说道。
不放弃青州城,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青州城是衡王府所在,衡王是一定要回去衡王府居住的,否则,皇室脸面无存,崇祯皇帝绝对无法下台。虎贲军控制着衡王府,只会惹来源源不断的攻击,没有那个必要。青州城里面值钱的东西,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能搬的都搬走了。留给朱大典一座空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朱大典愿意用什么样的代价来交换青州城。
“你想需要什么?”宋德钢说道。
“我要这些。”张准毫不客气的掏出一张纸。
宋德钢接过来一看,摇头苦笑。
朱大典看到这张纸,一定会哭的。但是,没办法,他想要夺回青州城,就必须同意张准的要求。要是他还无法让衡王回去青州城的话,头上的脑瓜肯定保不住了。没错,丢失青州城,的确不是你朱大典的责任,但是,你耗费了半个月的时间,还不能收复青州城,那就是你的问题了。在身家性命和这张纸中间,朱大典自然懂得如何选择。
其实,认真考究张准的要求,也不是很过分。
第一个要求,送给张准五百匹战马。
这没什么好说的,张准盯死了朱大典的骑营了。骑营剩下的战马数量还有多少,张准计算得清清楚楚的。他这几天都在做土财主,专门计算骑营的战马数量。这五百匹的战马,等于是将骑营全部抽空了。
这一点,朱大典也不是不能接受。五百匹战马,张准是很难弄到手,他朱大典却没有什么困难。只要有钱,明军就可以从蒙古部落哪里购买到大量的战马。五百匹的战马,只要万把两的银子,就可以直接从山西补充到山东来。
第二个要求,默许虎贲军对莱州府的控制权。
这个……似乎已经是事实了。就算朱大典不想承认,也没有办法。他不承认,那只有继续开战了。继续从济南城一路打到莱州城。张准反正是光脚不怕穿鞋的,这一路上打过去,就算虎贲军被消耗光,朝廷也差不多要完蛋了。就算朝廷不完蛋,他朱大典肯定要完蛋。
第三个要求,朱大典安排刘泽清或者是宋德钢率军驻守青州府。
这当然是为了建立缓冲地带。张准和宋德钢有交情,宋德钢驻扎在青州府,有利于双方沟通。至于刘泽清,尽管没有什么交情,但是,刘泽清也是知道张准厉害的,驻扎在青州府,只会乖乖的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事绝对不会主动去撩拨张准。
其实,这样的安排,对于朱大典也是有好处的。双方之间有个缓冲地带,起码不会经常起摩擦。没有摩擦,大家就能安心的过日子,各自揩干净各自的屁股。当然,要是换了另外一个山东巡抚,那是另外一回事。
至于刘泽清和宋德钢两人……他们俩有选择吗?无论是张准要他们驻防青州府,还是朱大典要他们驻防青州府,他们俩都只有乖乖听命的份。无论是谁,都是他们两个惹不起的。
第423章 昌乐要塞
最后,张准还缓缓的说道:“我还可以承诺,只要他不来主动惹我,我也不去惹他。为了他的面子,我是可以接受招抚的。朝廷随便给我一个不低于正二品的官职就可以了。”
“唉!招抚。”宋德钢无言的苦笑一声。
他在心里说,你小子真的愿意被招抚吗?你都多少次被招抚,又多少次起来闹事了啊?就算朱大典建议招抚你,朝廷也要严重的考虑考虑啊!有车箱峡的例子在前,现在的朝廷,对于招抚这两个字,已经是非常的敏感了。
不过,这道面子上的工程,却是必须要做的。哪怕再虚伪,都必须做。否则,朱大典就是和反贼勾结。这样的罪名太严重了。既然张准愿意接受招抚,那么,朱大典就可以上奏朝廷,由朝廷定夺,要不要接受张准的投降。要是朝廷答应,自然是没事了。要是朝廷不答应,以后另说。
很快,宋德钢就带着张准的要求,回报朱大典。朱大典在自己的营帐内,足足又思索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才做出了答复。两天后,宋德钢再次来到张准的面前,完成谈判的最后一环。当然,这些条件,都是口头的,绝对不会记录在案。至于约束力,那就要看双方各自的军事实力了。
朱大典答应了张准的所有要求。
张准当即下令虎贲军骑兵撤军。
在虎贲军骑兵撤退的时候,朱大典骑营的五百人马,主动出击,试图追击张准,结果,他们莫名其妙的被虎贲军骑兵包围,所有的官兵,都全部被俘虏,然后又被放回去,所有的战马都被带走。
随后,明军在后面追赶,虎贲军在前面撤退,好像是虎贲军承受不住的样子。一前一后,亦步亦趋。偶然间,双方还不断的对天开枪,仿佛战斗非常激烈的样子。三月二十二日,明军终于到达青州城下。随后,双方又噼噼啪啪的对天不断的放枪。最后,青州城内的虎贲军全部撤走,退守昌乐县,明军入住空荡荡的青州城。随后,双方正式脱离接触。
“老宋,你驻守青州府,我是放心的。”
离开青州城的时候,张准专门给宋德钢打招呼。
“唉!这真是苦命的差事!”
宋德钢无奈的长叹一声。
朱大典最后还是决定,由宋德钢驻守青州府。对于这样的安排,宋德钢真是哭笑不得。他夹在张准和朱大典的中间,以后想要潇洒的过日子,难啊!这时候的宋德钢,颇有点后悔自己当初,要拼死的争夺登莱总兵这个职位了。结果,将自己硬生生的送到夹缝里面去了。
好在,只要自己不主动去招惹张准,张准应该也不会主动来打自己的。要是没有大的意外,双方应该可以相安无事。要是朝廷实在是逼得太急,他干脆投降张准算了。在朝廷和张准之间,宋德钢还是觉得跟着张准有前途一些,虽然是造反。
三月底,朱大典将衡王送回去衡王府。在德王府过了一个月的寄居生活,衡王显然大受打击,精神从此一直萎靡不振,很快就病倒了。朱大典对张准的围剿,就这样虎头蛇尾结束。至于其中的内幕,还有侍候的余波,当然不会轻易的消散。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朝廷目前的注意力,还是在陕西乱军的身上。因为没有成功的拿下凤阳府,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于是率军向蕲州、黄州等地出击。同时,又有射塌天等人的部队,继续在河南的归德府一带,来回策应,同样是搞得有声有色的。附近的明军,都被打得一塌糊涂,哀号连连。
虽然没有拿下凤阳府,没有达到破坏龙脉的目的,但是,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所向”战略,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战果。他本人的威望,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个战略,为李自成日后基本统一起义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对而言,朝廷这边,就有点麻烦了。除了杨一鹏之外,其他人的战果,都比较难看。由于起义军在蕲州、黄州一带活动,流动作战,神出鬼没,来去无踪,应天巡抚张国维带兵围剿,明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位应天巡抚,最大的本事,乃是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而不是行军打仗。没办法,崇祯皇帝只好不断的催促洪承畴出关。
二月底,一直龟缩在陕西的洪承畴,终于率军出关了。三月份,在河南境内,他和起义军连续打了五仗。第一仗,斩杀起义军八百多人。第二仗,斩杀起义军三千四百余人。第三仗,斩杀起义军一千九百人。第四仗,斩杀起义军三千三百人。第五仗,斩杀起义军四千八百人。一时间,整个起义军为之震动。
“洪老九来了!快跑!”
“洪老九来了!快跑!”
“洪老九来了!快跑!”
一时间,整个起义军都在惊呼,纷纷躲避洪承畴的锋芒。原本在河南作战的起义军,纷纷离开河南,向西转进,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地区重新聚集,商讨如何对付来势汹汹的洪老九。洪承畴随即率军到达汝州,继续向汉江方向攻击。
正是由于洪承畴的得力手段,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朝廷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河南附近,对于山东地区发生的战事,反而不怎么留意。张准尽管有幸被诏书定性为逆贼,有幸和李自成、黄台吉等人并列,不过目前的排名,还是非常靠后,根本无法引起别人的注意。
撤离了青州城以后,张准在昌乐县驻扎了几天。
现在的昌乐县,已经和以前完全不同样。什么不同样?原来是一座城镇,现在则是一座军事要塞。为了防止明军从昌乐县进入莱州府境内,张准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军事要塞,随时应对来自青州城方向的攻击。整个昌乐县,所有的城墙,还有建筑,都被水泥加固。不过,虎贲军在这里没有驻扎。驻守昌乐县的,乃是本地的民团。
由于明军的疯狂屠杀,昌乐县本地的民众,对明军十分的痛恨,他们决心跟着张准一起对抗朝廷。他们自发的组织了民团,有一千多人,几乎是全城的青壮年都参加了。对于这样的行为,张准自然是要积极支持的,他向民团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虎贲铳这样的武器,不能给民团使用,但是,从明军手里缴获的各色火炮,还有从郑芝龙海盗集团那里缴获到的鲁密铳,甚至是从南京守军那里缴获到的大喷铳,都慷慨的送给了昌乐县的民团。这些武器的性能,要比一般的火绳枪好。
现在张准的手上,拥有大量的缴获来的武器。各色火铳,足足有数千只。腰刀、长矛、盾牌、弓箭之类的冷兵器,也是应有尽有,密密麻麻的堆放了好几个大仓库。这些武器,大部分是来自被张准打败的明军,还有部分是来自海盗,也有部分是来自田横岛的鞑子。
由于控制莱州府各地,整合了大量的资源,现在张准的手上,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虎贲铳了。这些缴获来的武器,性能和虎贲铳相差太远,根本没有用处。一时间,张准还没有什么途径处理这些武器。本来是要回炉的,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回炉的成本高,还不如直接炼铁呢,就继续放着。
由于新兵训练营建立和规模化,原来的地方部队,包括游击队和武工队,也先后取消了。所有的战士,都补充到了正规军的各个营里面。他们原本使用的武器,也全部腾出来了。昌乐县的民团需要这些武器,张准自然是慷慨的要什么给什么。
有了大量的武器,昌乐县的民团,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将自己的家属,送到莱州府境内安置,自己则在这里,准备和明军决一死战。昌乐县距离青州城还不到一百里,转眼就能够到达。明军要是从青州城出发,进攻莱州府,首先要经过昌乐县。这时候,昌乐县的民团,就可以发挥大作用了。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最终,明军退让,宋德钢带着明军进驻青州府,昌乐要塞暂时没有发生作用。于是,张准在这里留下少部分的民团驻防,作为莱州府的前哨,其他的人员,都撤退到了莱州府境内的潍县,帮助发展生产。这些人可都是极好的劳动力啊!
离开昌乐县以后,张准回到了莱州府。
周一航向张准汇报了有关的各项工作。
到三月底,莱州府的土改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其他的各项事务,也都全部走上了正规。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兴建水利设施以后,莱州府几百万亩的田地,也都全部做好了春耕。相对于之前的田地面积而言,今年的水稻播种面积,要比以前足足增加七十万亩。
由于百姓们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他们的劳动积极性非常高,根本不需要大家的督促,他们就将自己的田地,都整理的好好的了。由于百姓们的精耕细作,估计今年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应该能超过三百斤。
第424章 董淑嫣上门
“水稻总共播种面积有多少亩?”张准问道。
“总共是三百三十六万亩。”周一航回答。
张准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按照每亩四十斤稻谷来计算,十月份的赋税收入,将是一点三亿斤(1。3440亿斤)左右,换算过来,就是七十一万石左右。这将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很好!继续增加大家垦荒的积极性!”张准鼓励说道。
随着天下进一步大乱,粮食的价格,将直线的飞涨。目前的粮食价格,已经接近一石粮食二两银子了。再过两年,就有可能达到三两银子。再过两年,价格还会涨的更加厉害。部分地区,甚至是有钱都买不到粮食。到时候,手里有充足的粮食,要比手里有充足的银子还要让人放心。莱州府的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啊!
从战略地位来说,张准控制的莱州府,是不利的。从粮食生产角度来说,莱州府的耕地,也不是最肥沃的,和江南根本没有可比性。历年来,莱州府的耕地面积,都在三四百万亩徘徊,张准要继续增加这个数字。八路军能够在南泥湾都搞出这么大的动作,他在山东难道还搞不出来?他要将自己的地盘,从粮食输入区变成粮食输出区。
按照张准的战略,应该是依托山东半岛,然后向四周辐射。这就意味着,在以后的时间里,莱州府将成为主要的根据地,不但要付出兵员,输出物资,还要大量的输出粮食。山东半岛北面的辽东、东面的朝鲜、东南面的日本,都没有粮食输出。至于江南,那里水太深,想要完全控制江南,难度很大。最好的办法,还是将莱州府建设起来。
“其他情况怎么样?”张准又问道。
“很好,一派生机!”周一航欣然说道。
随着大量资金和物资的涌入,莱州府的各行各业都在欣欣向荣的发展。原来那些逃跑的大户人家,留下了大量的市场空位,外来的商人,正好可以弥补。由于本地有大量的商机存在,很多外来的商人涌入,其中不少是来自江南的小商人。
江南的贸易发展,已经非常的成熟,各种各样的商业协会琳琅满目。这些商业协会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后来者的加入,尤其是限制了小商人的发展。在大商家的吞噬下,小商人的生存空间,非常的狭窄。但是,莱州府不同。莱州府完全是新兴的市场,是一片空白。只要你有胆子,不怕被冠上资贼的罪名,你就能在这里找到生存的空间。
有沈凌菲的榜样存在,这些小商人首先是在浮山城的附近,开设一间店铺,然后,逐渐的向莱州府的内地发展。在这些商业里面,发展最快的,自然是纺织、粮食、木材、瓷器、炼铁等行当了。此外,茶叶和丝绸等传统的产业,在这里同样有市场。
在平度州,还有人开始生产葡萄酒。以前,葡萄酒乃是富贵人家的饮料,只有大户人家才能消费得起。现在,平度州的葡萄酒产业,正在努力的降低价格,向平民靠拢。因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平度州民众,种植葡萄的积极性也大大的提升。大泽山地区,原本是匪患的滋生地,现在都改种葡萄了,匪患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也就慢慢的销声匿迹了。
经过三月份的努力,基本上可以说,张准在莱州府的脚跟,是真真正正的站稳了。对此,高弘图也是很欣慰的。当初,他最担心的,就是张准扛不住明军的反扑。要是做不到这一点,那张准在莱州府,就无法站稳脚跟了。
当时的情况,的确非常的危急。虎贲军的步兵,都要协助土改工作,还要剿灭零星的匪徒,根本腾不出手来。张准的手上,只有不足一千的骑兵,还是刚刚组建起来,还没有完成训练的。想要依靠这些骑兵来抵挡数万的明军,谈何容易?
幸好,张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在凤阳府大出风头的朱大典,愣是被张准用少数的兵马,牢牢的捆住了手脚,最后不得不秘密和张准谈判。有了军事上的胜利,莱州府的其他各项工作,就容易开展多了。对于跟着这个便宜弟子造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