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掌上田园-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辈子憋憋屈屈啥事都没冒过头儿的阿珠同学,今生抖擞起来了,就连半夜里做梦,都是在当“山大王”,手指头指到哪儿,一众老虎狮子豹子等猛兽就蜂拥而至,要怎么听话就怎么听话……
陈家庄的牌匾吹吹打打送到了,里正很是牛气了一把,整个庄子的村民也都振奋了精神,除了——陈家老宅儿那几口。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儿,不值一提,阿珠目前最关心的,是春耕之前的准备工作。
掌钱掌家了,这小豆丁不得了,安排着陈大川又到集市上牵了头牛回来,diy的陈氏“旋耕犁”,经过几次修改锤炼,终于开始下田工作。
结果不是太乐观,捯饬了半晌儿,还是由亲爹站到最关键的位置,小心的贡献出一只手去,这新式的犁,才旋出四行歪歪斜斜的痕迹。
不过,做到了这一步,就不需要一个“半瓶子醋咣当”的小豆丁瞎指挥了,陈大川原本就是个庄稼汉,时不时蹲在地上敲敲打打一番,就越拾掇越有样子了。
原本是高低不平的荒地,现在,因为增添了几分人气儿,而变得生机勃勃。
两头牛拉犁前面走,一人右手扶犁左手甩鞭赶牛,“驾——驭——拐弯儿——”,伴随着呼喝声,牛行走带动犁子工作,不断将土翻起,经年的草根灌木根儿,被割断翻起的声音,很是悦耳……
这还是第一步掌家小豆丁的举措,接下来,不单单是给家里疯狂购物,吃的喝的穿的盖的摆设的,陆陆续续往家里送,更厉害的,是阿珠连买啥种子都要插手。
她也不一定真懂行,前世那点子经验,不一定就完全适合这个时代,可是她胆子大啊,拥有一个掌上空间,那还不可着劲儿的折腾?
凡是能想到的,本姑娘爱吃的,买种子,播种!
什么?不合时宜?季节不对付?从前没人在咱这儿种过?
多大点事儿啊?没关系,就听本姑娘的,出了问题,我来赔!
你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我赔的银钱还不都是出自咱自家?no——no——no,阿珠晃荡着食指做一家人的思想工作:“你们放心,我赔的话,不用公中的银子。不信?你看——”。
“啪啪啪啪——”,响亮的四声,四锭金灿灿的元宝就被拍在了桌子上:“喏,信了吧?”
一家子人全都在原地大眼瞪小眼儿的,阿珠把金元宝往怀里一收。已经跑到院子外面招呼了:“爹,赶紧的,进镇子——购物!”
在这个家里,充分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奥秘,陈家人,已经深刻领会到了“谁掌着钱。谁就是大爷”的人生真谛……
好在,一家人住在山旮旯儿里,荒地更是跟村子里的良田不搭界,直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荒地里长满了各式各样的青葱植物。村子里才传开了关于陈大川是个不称职的庄稼汉的流言。
当然不称职了!谁见过东一块西一块胡乱播种的?陈大川家的粟米长得旺,大家伙都知道,里正和二大爷等几家相熟的,还得了不少同样的种子。可是为啥挨着粟米的还有叫做“水稻”的东西?那原本就是再往南边最温暖湿润的地方才种的好吧?
就算是你往地里硬多灌溉了水分,那也肯定是白费劲儿!
还有什么稀罕的?小麦都长到小腿肚子那么高了,眼看着就要抽穗儿,身上的老棉袄还有没脱掉的呢,这简直要把老天爷气死!
各式蔬菜也长得疯狂。全然不理会眼下这节气适不适合你结果实,就玩了命儿的开花儿——
往深处走,揉着眼睛的里正。还发现了大片大片的棉花棵子,也没有人勤加料理,照样喜气洋洋的摇晃着枝叶——
据说,里正大人找着陈大川以后,就咧嘴哭了:“侄儿啊,可不带这么欺负老天爷的。咱庄稼人凭老实本性才能熬到好收成,你这是投机取巧啊。要招老天爷罚的!”
一个个头儿齐着里正大腿的小毛丫头,脆声脆气的接了话茬儿:“里正爷爷。我们家这般种地,老天爷可高兴哩!不信,您去问问他——”。
里正被噎的干咳起来,指着阿珠喝斥:“去哪儿问?说的昏话!老天爷可不能随便拿出来胡扯。”
小黄马上现身,怒气冲冲的翻着白眼珠子,陈里正立刻打躬作揖,给“蛇大仙”说了不少的中听话,然后再没有扛着“老天爷”的旗号,来指教陈大川。
不过,当爹的也实在很心虚,晚上睡不着觉儿,陪着大腹便便的媳妇聊天儿。
“孩子娘,你说,咱家那荒地是咋的啦?本来想好好养肥得费上两年的功夫,可这猛不丁的,就比良田还出息了,不用浇水,也不用上肥,单单每日里拔些草出来喂牛喂鸡就算完……”。
王氏已经有些日子没出门了,还没将近生产的日期呢,就肚子沉的不行了,每日里只敢在院子里慢慢儿走几步。
“真长得那么好?托了蛇大仙的福佑啊!大川你也别担心,哪一样长熟了就收哪一样,不用理会什么节气应该长成什么样。”
“那——我明儿就偷偷把稻米割了,都熟透了,我就是心里发虚不敢动手。”
“又不是偷来的抢来的东西,凭啥不敢?我这肚子又帮不到忙,孩子们也还太小,就别让下地了,大川你跟阿珠商量一下,雇佣几个人吧?”
王氏如今越发的胆子大了,对于丈夫在外面的唯唯诺诺很是不理解了呢。
“咯咯——不用跟我商量啦,都听见了,爹,就听娘的,多雇佣几个人,干脆,把熟透了的小麦也抢收了吧,我跟姐姐们,已经在地里烧了几回麦穗儿吃呢。”
阿珠从门外挤进半个脑袋,快言快语的说完话,又把头缩了回去。
有小黄挡在前面,怕啥村里人说道?咱家种的东西就是长得快生得好,碍别人啥事儿?
正文、第七十九章 大川的理想
据里正跟一群德高望重的老头子分析,这山脚下的荒地上种庄稼长势奇快,很可能实际原因是,那地从来没被开垦过,肥的都要流油了,猛不丁一拾掇出来耕种,积攒了多少年的劲头迸发出来,才会出现这般怪异的各种植种杂交、百花齐放的局面。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肯定的,老宗祠那一片被蛇大仙罩着,估摸着连根草都带上了灵性,那当然是种啥都疯长啦!
牵扯到蛇大仙的缘故,陈家庄的村民就彻底服了气,托着腮帮子嫌弃自家那些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生长着的庄稼苗儿,还要在心里暗暗的盘算一下,陈大川这一家子大小,最近得往家里运进去多少收成。
其实也不算太多,支付完帮工的村民工钱之后,面对着铺排了一地等着晾晒的麦粒儿和米粒儿,陈大川跟王氏,恨不能就钻到里面去睡觉儿。
从前没种过水稻,连糙米率和精米率都不清楚,想好了收割就收了,其实,水稻收割的越晚,稻米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就越高,但量整米率则是在是出穗后的50天时收割为最高。
就这,已经把一家人乐呵的不行了呢!
小麦粒儿也是饱满瓷实的,尽管耕种的面积不多,也够一家六口人吃喝嚼用上一整年的了,即便再多出一张嘴来,七口人,嘿嘿,喝奶的娃子,也不担心会被饿到。
“早知道这水稻这般容易耕种,还不如听小闺女的,多种上几亩地的!”陈大川提起这事儿来就捶胸顿足,庄户人。没有嫌弃收成多的,如果真的按照阿珠最初铺排的,半数儿的荒地种上这稀罕物事,单单到镇子上到县里卖米,就能发家了。
可是。普通人哪有什么前后眼?当时不是深以为这小闺女白日里做梦,纯属小孩子瞎胡闹吗?要不是阿珠拿出了另外的两锭金元宝,指不定这丁点儿的播种面积都不肯给……
“那以后,你就多听阿珠的安排就好了,咱那闺女是个鬼灵精,又有蛇大仙成日里教着。不会做出不靠谱儿的事儿。”
王氏抱着肚皮一脸满足,终于过上吃喝不愁的日子了,还不用担惊受怕挨打被骂,早上睡到日上三竿都没有一个不乐意的,这称心如意的妇人家。再没啥别的盼头了!
可是小不点儿的心愿还多着呢,爹娘在饭桌上一夸赞,再一表决心,说什么想好了以后就听她的,小家伙的尾巴又翘了起来。
“那要是真听我安排,爹,娘,等生完了小妹妹。出了满月,咱家就另外起一座新房院,全用上青砖。好好地布置布置。”
“哄——”,就跟一枚小型炸弹被扔在了饭桌上,大的小的立刻乱起来。
“住新房?真的?爹娘姐姐,阿穗要住新房!”
“咱家能吃饱饭就行了,哪还有钱翻盖房子?”这是一向胆小的阿兰大姐,从来不肯大手大脚的花钱。即便跟着去了几次镇子上,带的几十文钱。回来的时候也通常会如数再交还给阿珠。
王氏捂着胸口咳了几声,这样高大上的理想她也没树立过。很是被惊悸了一下。
“阿珠啊,这老宗祠盖的就不错,你姥娘姥爷早就觉得咱家这日子过好了,就别乱花钱享受了。”
陈大川看看这个瞧瞧那个,迟迟疑疑的开口:“我也不赞成继续盖房子,现在够用,还有——还有——我一直想——特别想——在镇子上能安个家,起个铺子。”
这可能是傻汉子向往了很久的理想境界,闷头劳作、在老宅院忍辱负重的时候,这颗种子就埋在了心间。
只不过,那时候纯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穷的叮当响,离开了老宅儿就无处安身,想进镇子买铺子简直不可能。
可是现在不愁温饱了,那是不是——就可以继续奢望那桩理想?
“你们放心——爹以后多干活儿,多攒钱,总有一天——能行的。”
果然是现在腰板儿挺直了呢,说出话来,底气已经具备了三分。
阿草摸摸自己的前胸,内口袋里的小银锭子还硌的*,重重的挥一挥拳头,对陈大川道:“爹,我支持你,去镇子里买铺子,我的钱都给你!”
多大方的丫头啊!曾经把自己的银子交给小妹妹保管了没出一天,就又涎着脸讨要了回来,继续装在贴身的口袋里硌着,轻易不肯拿出来花用。
一听说买铺子,精神头就大了。原因么,还不是曾经到镇子上卖了几天溜溜球儿给闹的?尝到了做买卖挣钱的甜蜜滋味儿,小姑娘忘不掉了。
这倒是个新问题!
阿珠皱着眉头盘算了一下,盖新房和买铺子都是好事儿,理应支持,那就双管齐下——
“盖新房的事儿可以往后拖一拖,免得影响了娘亲生产,但买铺子无碍,爹,也别闷在心里渴盼了,给你钱,现在就去镇子上踅摸好铺面吧,这是过日子的正事儿,不用拖——”。
“啪——啪啪——啪啪——”,陈大川的眼角儿,都快给瞪扯了,小闺女用着折磨人的速度和方式,左手探入斜襟大褂,每一次,拍到饭桌的空隙处一块儿碎银子……
银子有大有小,有轻有重,还有不少一个娘胎里出来的,连上面被咬过的牙印儿都一般无二。
“啪——啪啪——”,当每一个饭碗和菜盘子之间,都镶嵌了一两块儿散碎银两,阿珠问道:“这些——当个定金的话,尽够了吧?”
这败家闺女,交个定金而已,哪儿用得着摆出这么大的阵势来吓唬人?
被唬住了的陈大川,勉强忍耐住要扑到那些银块上都咬上一咬的冲动,恶狠狠瞪了小闺女一样。
不过,接下来笑得没鼻子没眼睛的,也是他。
积郁了多少年的一点盼头儿,轻而易举的就要实现了,傻汉子能不笑吗?
“这些——都给我收着吧!估摸着,别说是定金了,这些银子,直接能买下来一个偏僻的窄小些的铺面,爹这几天,就去镇子里找找。”
过惯了穷日子,还真是难开窍儿!
阿珠眨巴眼睛,作势又要往外掏银子:“爹,别小气巴拉的,等买到手个不能生钱的铺面再后悔。你尽管找好地段宽敞明亮的铺子,钱不够,自然我能拿出来。”
也是,小闺女还有四锭金元宝没亮相呢!
想想后储设备,陈大川呼吸也喘匀乎了,高高兴兴揣好了碎银子,继续做着持续了多少年的美梦。
不过,这美梦很快就能成真。
“还要给娘提前找好接生的稳婆,和救治的郎中,最好找技术熟练的有口碑的,要是爹能顺利在镇子上买到合适的铺面,先不做啥买卖,让娘去镇子里生更便宜。”
掌家小豆丁安排起事情来很有个轻重缓急,比之两个家里的大人,还显得周到呢!
这也是正事儿,镇子上的医馆多,郎中的手艺自然更高端些,接生婆的水准儿,估计也能高出一个档次。
“那我明儿一早就去镇子上打听,可咱这一院子晾晒的粮食咋办?万一阴天下雨,凭你们娘儿几个,可收不及——”。
陈大川头疼的事情,那根本就不叫事儿!
被撵出门去的傻汉子不知道,小闺女大大方方掏出钱来,雇佣了二大娘和她家的两个儿媳妇上门,替换着陪王氏聊天儿,顺便摊晒粮食,打理一下地里的其他农作物。
每人每天三十个铜钱,到黄昏还可以采摘些新鲜的蔬菜回去,这样的好事儿,可是求都求不来的。
“秀娥啊,二大娘这心里直发虚,收着你家里的钱,净是说闲话玩了,这不行!赶紧的,多找出些能干的活计。”二大娘是个实诚人,这几天又没下雨,不需要帮忙把粮食往屋里运,干坐着实在不舒服。
说给外人听都不肯相信,这个家的大小事体,都是由最小的那个闺女安排的,王氏抱着肚子只是笑。
小豆丁歪着脑袋想了想:“那——要不咱们明儿个开始摘蔬菜去卖?反正我爹每日也得到镇子上去,虽然这天气蔬菜的价格提不上去,可咱这菜好吃,好多也没来得及上市呢!”
其实,如果想出售蔬菜的话,地里早就能收好几遍了,这不是看着家里没人手,一直控制着蔬菜的生长速度呢吗?
“那行哩!秀娥你啥都甭管,都交给二大娘,你家那菜地可不少,明儿我就去镇子上趟趟路子。”
“也带上我二姐吧,她就喜欢往镇子上跑,就乐意做生意呢!”
小阿珠这话一说,果然,阿草乐的一蹦三尺高,最近她的文化水平提高不少,一千以内的加减法都能采用心算了,不做买卖,简直糟蹋了这一身的本事儿!
二大娘家自己的蔬菜可还没成熟,单单销售一家的,这账目更好算。
就跟专门被老天爷眷顾了一样,接下来的日子,荒地上的蔬菜依次成熟,每天足够装满两辆牛车的量,第二天又有新的一批,也是两辆车的量,从来都是不多不少……
正文、第八十章 藤灾
原本在冬日里就靠着陈大川送去的蔬菜发财的几家饭馆,原本也没少继续订购些还没上市的稀罕蔬菜,现在再一多了一车的总量,就需要有专人到市集上去零售发卖。
二大娘这脾气跟阿草很相投,都不是喜欢蹲在原地等着顾客上门的主儿,于是,由二大娘驾驶着牛车,缓缓穿越每一条镇子上的大街小巷,呼喝声一老一小:“新鲜的大白萝卜送到您家门口啦,可不是搁过了冬的糠心萝卜干儿,大娘婶子们出来看看,咱家的蔬菜便宜卖啦!”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咱家的小白菜个顶个的嫩生啊,五文钱就给您称上一大把儿!”
……
这么的售卖,连进集市需要交纳的税钱都给免了,还过足了逛街溜腿儿的瘾。
阿草在迅速的成长起来,算账的时候,小嘴巴一抿,几斤几两合多少钱,比二大娘掰着手指头还来得快,除了每日里跟二大娘在镇子上吃点东西的花费,回家后给阿珠报账,一文钱都不带错的。
大街小巷里,有时候会遇到曾经跟她购买过“溜溜球儿”的小孩子,也免不了拿出自己经常随身带着的“宝贝”,再次耍上一回,搏得许多喝彩。
自然,人群一围,这买卖就会红火,这家掐一把,那家称几斤,聊聊这菜是怎么个烹炒法儿,就又消耗下去不少。
这菜的味道有空间保证,尝过一次的百姓,自然会惦记着下次再买,镇子上的生活水平比陈家庄高出了不少。自家种菜的较少,这买卖就很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
就连二大娘自己,吃到自家菜地里出品的菜蔬时,都忍不住皱起来眉头,为啥滋味儿就是赶不上大川家种植的呢?再是精心的施肥浇水。也总是相差了一大截儿。
那就更不好意思也捎带着去出售自家的蔬菜了,这不是都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吗?即便跟大川家的菜蔬裹在一起发卖,老主顾也能一口就品尝出来。
每天两辆牛车进镇子卖菜,还收割了那么多小麦水稻和粟米,村子里。渐渐的有了一股很离奇的传言,说是陈大川家购买的荒地,肥沃的流油,挨着他家地的土质,也肯定不赖……
然后。这传说进一步白热化,演变成山脚下都是蛇大仙福佑着的良田,随便挖几铁锨的土丢到自家地里,那都能赛过精心储备过的粪肥……
于是,每天去择菜去打理田间地头的一票人,发现了越来越深越来越面积广的土坑,临近自家荒地的界面儿,更是严重。
这是真的把地里的土当肥料给偷偷运走撒到田里了?不算自家的领地。被挖出大河来也不应该插手,陈大川摇摇头,就当没看见了。
不过。到底是在家里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关于“人怕出名猪怕壮”,“传言也能当成真”等等,云山雾罩的讲了一通,尤其是针对每日里翘着尾巴嘚瑟的不行的小闺女,千叮咛万嘱咐。
“咱家现在不穷了。跟蛇大仙好好说说,不用这般佑护着山下的荒地了。每日里被追着问是上了啥肥料,我这心里都发虚呢!”
这个老爹。也就这么点出息,被人艳羡多了,嫉妒了,自家先害怕起来。
也罢,荒地外围被掘成坑也挺好,等再深些,还能改造成池塘养鱼呢!
“那爹把土坑买过来就是啦,等大家伙发现,那挖走的土,根本当不了肥料,自然就不来挖了。”
小闺女的建议,被亲爹批了个“狗血喷头”,没见过这般喜欢花钱的孩子,啥啥都想买过来,镇子上的铺面,到现在还没寻访到合适的呢!
“阿珠妹妹静静心,咱家现在真不合适太显眼儿——”,大姐阿兰是父母最放心的一种类型,目前跟二大娘的儿媳妇黄氏在学绣花,原先家里没那条件,现在有了,正赶上黄氏在娘家时粗略的学过不少刺绣的知识,可以教授给她。
“这日子过好了,还得小心翼翼的怕人知道?可这菜得卖,这庄稼得收割,咱家莫非得蒙着别人的眼睛?”
总之呢,阿珠心里没有服气,这事儿早就不算痛快呢,收割完的空地,按照阿珠的安排,立刻播种下一茬儿,偏偏陈大川死活不干,说要是敢这么折腾,累坏了田地,老天爷会生气的。
其实还不是担心庄稼长得太快引人嫉妒?人家一茬儿还没收呢,你们家第二茬儿又成熟了,不得逼着老庄稼把式投河去死啊?
好歹,再等一等……
结果,这一等,就等来了令阿珠服气的时候……
没人统计过,陈家庄到底有多少人家相信了前段时间的传说,悄没声儿的掘了大川家地边儿的土,裹带着里面的杂草根儿灌木根儿,洒在了自家的田里。
夏日光照最强烈的时候,原本该是小麦完成了抽穗灌浆,即将收割的关键时节,陈家庄里的大部分良田,却正让无数老庄稼把式挠头顿脚……
齐腰高的麦田里面,一种非常顽固非常顽强的藤类植物,正以一种无比肆虐的姿态,疯狂的霸占着土地,缠勒着小麦棵子。
它的顶部长着一束羽毛状的叶,叶面长尖刺,无纤鞭,裂片每侧7…11枚,上部4…6枚聚生,两侧的单生或2…3成束,束间距离较远。茎的上部直到茎梢又长又结实,也长满又大又尖往下弯的硬刺。
有在田地里还留了几棵树的,不管是果树还是最常见的柞树,全部也被这东西给纠缠上了。
它象一根带刺的长鞭,随风摇摆,一碰上大树,就紧紧的攀住树干不放,并很快长出一束又一束新叶。接着它就顺着树干继续往上爬,而下部的叶子则逐渐脱落。
这还不算诡异,等爬上大树顶后,它还是一个劲儿地长,可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攀缘的了,于是它那越来越长的茎就往下堕,以大树当作支柱,在大树周围缠绕成无数怪圈圈。为此,这种植物还有一个外号,叫做“鬼索”。
久在山脚下居住,老辈儿的人有依稀还认得这东西的,说是正名儿叫“白花藤”,早先时候大山里面有不少,后来冬日里越来越冷,这东西才收敛了许多,现在,大概只会在避风的小山谷里面还能威风一点点儿。
可是,就这么一种见风就长的东西,怎么就好死不死的跑到麦田里去了呢?没找到大树缠绕攀爬的“白花藤”,就只能勉强拿小麦棵子凑数儿,一道道捆缚住细细的小麦枝茎,庄稼人只能用手去帮着庄稼薅除,铁铲铁䦆头一律使用不上。
手薅也不中用啊!好不容易才结出麦穗儿的小麦,很容易也跟着“白花藤”被连根拔起,那麦穗里还是空瘪的呢!
最可怕的是陈大棒子家的良田,浇水施肥偷掘土都做得很到位,于是比别人家里的藤蔓都要多和生猛,几乎就是两三天的功夫,一丛丛没长成的小麦棵子被缠倒,匍匐在地,连救治的机会都没有……
一家老少全部上阵,掂着剪刀钩镰来对付那些疯狂的“白花藤”,可惜,忙活一整天也剪不断多少藤蔓,第二日,“白花藤”席卷的更加肆虐。
当陈大川被里正强拉着到“灾区”来察看“灾情”时,老宅儿的良田,已经被“白花藤”整个密密麻麻的罩起来,曾经绿油油的小麦棵子,完全分辨不出踪影……
“造孽啊!这都是造孽啊!大川,不是叔要寻你家的不是,实在是——实在是——这只要偷挖了你家地边的土的人家,全都受了灾,眼看着,今年可就颗粒无收了!”
就连英明绝顶的里正大人,都没禁得住超常丰收的诱惑,也给自家的两天里添了佐料儿……
恐怕,整个村子里,就剩下二大爷那一大家子人没操持这样吐血的*事儿,可是,也被临近的农田给传染了些边沿儿,目前每日里掂着剪刀和铁镰刀巡逻除害。
陈大川脸色异常的难堪,他的肩膀太窄,承受不来里正这么大的威压:“里正叔,这灾情——怎么跟我家扯上关系的呢?我们从来没有请乡邻来地边儿掘土,我家还担心,现在都给掘成那么多的深坑了,以后可怎么种庄稼啊?”
就是嘛,你们自愿偷挖我家地边的土,也没人跟我打个商量,现在把灾祸也偷回家里去了,反倒找起苦主儿的责任来了。
里正那张脸也黑的发紫,要不是出了这么一大桩子事儿,自己怎么有脸承认,也参与了挖土做肥的糗事儿?
可这不找陈大川讨个说法儿,能去找谁呢?难道真的就等着今年颗粒无收?
“大川侄儿啊,咱都是陈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你可不能自家吃香的喝辣的,眼睁睁看着全村子的人挨饿啊!”
“可——我又能咋的做?我这心也慌,里正叔你给个说道儿,侄儿就按您说的帮忙。”陈大川十指插进头发里,蹲在老宅儿那边的地头上。
正文、第八十一章 懊恼
田地的另一头儿,自家亲爹正带着大哥三弟和几个小子,继续钻进藤蔓里垂死挣扎呢,庄户人看到这一幕灾情,谁心里都不会好受。
据说,陈老太太着急上火,已经卧炕不起了,今儿才没有让两个儿媳妇跟着下地。
里正的胡子都快被自己揪光了,陈大川让他拿主意,他只是病急乱投医而已,哪儿能有什么救命的主张呢?
“大家的意思,是要你——能不能——求肯一下蛇大仙?别只保佑你们一家的收成,让它也给咱们把这些藤蔓——收了回去——”。
老实汉子陈大川立刻就恼了,你们怎么说道自己都没关系,但是不能随便编排蛇大仙啊,什么叫做“收回去”?难不成村民们都认为,这藤蔓是蛇大仙故意带来祸害百姓的?
“我家自过自己的日子,没妨碍着谁,蛇大仙是经常跟着我们去荒地里走走,也见过你们挖下的深坑,但万万不可能生了坏心,把这种要人命的藤蔓传播开来!”
这种忙,自家帮不了,还带累的连黄金蟒的名声儿都给毁了,陈大川怒从胆边生,站起身子拔腿就走,任凭里正再怎么喊,也不肯回头了。
陈大江陈大海发现了这边的动静,也跟着里正招呼,陈老二站定了双腿,片刻,就头也没回的继续往家里奔。
自从那次被贼匪殴打,这汉子的心就凉透了,连早先答应给亲爹陈大棒子的粟米种子,都是由二大爷转交的,自己跟老宅儿的人和事。再不肯有交集。
种子不多,陈老爷子安排着都种在了自家后院儿,长势一直很好,侥幸,没再画蛇添足。施那传说中的“好肥”,眼看着就可以收割了。
陈大川此刻,再次萌生出马上到镇子上买铺面,全家以那里做长期居住地的打算,早知道现在村子里是这个样子,前些天他就定下来一家铺面了。老是觉得忒贵,舍不得花钱买,这会儿后悔了吧?
“阿珠,明儿个,你跟爹去镇子上。要是瞧着中意,咱就买!”
下了决心的汉子,越发的信任小闺女了,媳妇那肚子看起来可怕的大,为了安全起见,就按照闺女的铺排,搬去镇子上生产好了……
“嗬?爹咋的想开了?不心疼咱家的银子了?”阿珠还挺纳闷儿,不明白亲爹这是受了什么刺激。
小黄摇头摆尾的就在院子里跟阿穗玩游戏呢。这么幼稚的“丢沙包”,却玩的这般欢快并乐此不疲,这得有多么脑残?
反正。小豆丁阿珠,是万万不肯参与到其中的。
另一边,二大娘和儿媳妇们已经回家,阿草已经整理好了今日卖菜的收成,每百个铜钱串在一起,要交给掌家的妹妹。
听到妹妹这般询问陈大川。却没得到答案,只看到亲爹蹲地上叹气画圈圈儿。阿草心里就有数儿了。
“阿珠,你别问了。村子里现在闹腾开了,都说是因为挖了咱家地边儿的肥土,才引来了藤蔓的灾害,还说蛇大仙只管咱一家的吃喝玩乐,不理会全村人的死活呢!”
这叫什么话?阿珠同学不喜欢跟别人聊天逗闷子,要么上山逛逛,要么钻进小世界自由自在的料理那一亩三分地,最近挪了几株山上的野果树进去,眼看着它们开花结果,正乐呵的很呢!
却原来,村子里发生了这许多的变故?
“小黄,走,瞧瞧去!”
一人一蛇到了村外的田地,果然,村民们乌泱泱的还没散尽,在黄昏的余晖下,满目都是诡异的“见风就长”的藤蔓,恨不能把所有的良田尽皆吞噬……
里正和几个村中长老正蹲在一处地头上围成圈儿商议着什么,看到了蛇大仙的影子,立刻激动了起来。
这次,激动归激动,里正可不敢再说什么这些藤蔓是蛇大仙带来的事儿了,远远的跑过来纳头便拜。
“求大仙开恩,救救庄稼吧!咱陈家庄村民一年的嚼用,都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