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尊 作者:北疆风雪(起点女生网榜推vip2014-09-04完结)-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很和气的人,听说对以前的儿媳妇儿大体上不错。”
“那么,那位杨大人。肯娶一个孀妇做续弦吗?”
绿云说:“那位杨大人原本出身贫寒,十年苦读,一朝中举,才走上了仕途,倒也不会瞧不起人。再说二小姐并无儿女做拖累,又是富商之女,带着一大笔家产呢。也是配得上那杨大人的。”
徐心然即刻找到一位与杨大人相熟、且经常照顾福盛祥生意的大人,请他旁敲侧击打探了一下杨家的意思,果然如绿云所料,杨大人因为出身贫寒,底下还有两个弟妹需要他接济,妻子病逝。留下一双儿女,自觉条件也不是很好,并且他原先的妻子也是他们家乡的农户之女,是他中举做官之前就订的亲,所以这次续弦。只求女方人品好,至于是不是嫁过人,家境贫富,并不十分计较。
当即,那位大人牵线,安排杨大人与徐慧瑛“偶然”在福盛祥制衣坊相遇,没想到杨大人竟对徐慧瑛念念不忘。也难怪他如此,徐慧瑛年轻美貌,又自有一种出身大户人家的雍容气度,对于出身乡间的杨大人,自是很有吸引力。
杨大人又听那位大人“闲谈”起,这徐家二小姐带着家财万贯,更是心下满意。他的父母务农大半辈子,直到他在京城做了官,他才将他们接过来享福的。可他的一双弟妹,他实在是没有那个能力也接到京城来,一则因为他职位不高,不过是个从六品的小吏,二则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胆子又小,不敢收受贿赂,为官十分清廉,加上俸禄要接济弟妹,自然不是十分富裕,因此对于能带来一大笔财产的徐家二小姐,是十分中意的,哪里还会去计较人家是不是嫁过人?
当然,杨大人也十分想娶一位家事、相貌、才情都上乘的少女为妻,可想归想,他从不做这种好高骛远的事情,他心里十分清楚,凭着自己的家境,能娶到徐家二小姐,已属难得。
于是,在征得父母同意之后,杨大人立刻请了媒人去徐家提亲。
徐慧瑛刚开始是不愿意的,一来因为自己一心灰意冷,一心只想出家,二来因为杨大人虽说是从六品的官吏,可出身贫寒,又有一双儿女,自己一嫁过去就要给人家做后娘,况且杨大人乡下的一双弟妹还需要接济,因此,她一口回绝了徐心然。
徐心然倒是不着急,慢慢地劝她:“杨大人虽说年纪比你大好几岁,可总比傅金山要年轻许多,相貌虽算不上英俊,可也很有阳刚之气。至于他的家境,现在看着是穷了些,可杨大人毕竟才三十出头,又饱读诗书,在官场谨小慎微,以后前途不可估量。至于他的儿女,他的弟妹,你若高兴,接济一些又不损失什么,你若不高兴,只管看好自己的嫁妆就是,杨大人又强迫你不得。妹妹,听姐姐一句话,虽说你去当姑子,可以一了百了,可你真的心甘情愿长伴青灯古佛吗?你若是嫁了杨家,以后再有几个孩子,那杨家还不是你说了算?”
徐慧瑛低着头思虑了很长时间,才说:“我知道长姐为我费了不少心思,可虽说我是寡妇再嫁,可毕竟这是一桩大事,我得考虑一下。”
徐心然笑道:“这是自然。爹给杨大人的回话是五天以后给个准信儿,你尽管考虑吧。”
徐慧瑛认真考虑了五天,最终还是答应,嫁给杨大人。
一番准备之后,徐慧瑛低调地被花轿抬进了杨家大门,毕竟是再嫁,不好太过张扬。
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夫君待她十分爱重,公婆也都是老实人,并不管他们夫妻两个的事,更不会倚老卖老欺压儿媳。
夫君的一双儿女,都十分乖巧,两岁的儿子什么都不知道,看见她,只管口齿不清地管她喊“娘”,七岁的女儿虽然对她十分戒备,可只是与她疏远罢了,并不惹事。
至于杨大人那一双需要接济的弟妹,徐慧瑛原本以为一年到头总会填进去不少银子,可没想到,人家胃口并不大,只是需要一家老小能够吃饱穿暖,而那些银子,对于杨大人来说,着实不少,可对于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毕竟她并不是坐吃山空,她分到的那间织染坊,一直都有大笔的进项呢。
与杨大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这第二个夫君,虽然书读得太多,为人处世未免有些迂腐,对待她,却是一个心眼儿的。自从她进门,他就将内宅的一切事务交给她打理,自己的俸禄,也是如数上交,接济弟妹的,由徐慧瑛发落,徐慧瑛自然是比以前给的更多些。
岂料公公婆婆倒十分感激了,直说杨家祖坟冒了青烟,这新娶的儿媳妇儿,简直就是菩萨心肠,不像以前那个,在钱财上十分计较,每次为了儿子接济弟妹的事情,都要闹几天不愉快。其实这也不能怪那个女子,毕竟那个女子也是乡下小门小户出身,娘家境况也不好,她原本以为,丈夫做了京官儿,自己总能跟着享受荣华富贵。可她哪里想得到,京官儿多了去了,何止分出个三六九等,她的夫君,只不过是个从六品的赞善,手中又无多少实权,胆子又不大,拿着那些俸禄,哪里能满足她享受荣华富贵的梦想?所以,每逢丈夫给家乡弟妹寄钱,她都会找别的借口与丈夫拌嘴使气。认真说起来,这也是个可怜的女子。
对于公婆的感激,徐慧瑛哭笑不得,同时也暗暗松了口气,自己再嫁,虽然夫家清寒,可丈夫温柔体贴,对自己言听计从,公婆又从不给自己难堪,还将自己当做财神爷一样小心翼翼地侍奉,自己以前在傅金山那里没有得到的温存与尊重,在这里,全都得到了。
渐渐的,夫君的那一双儿女,对自己也亲近了起来,尤其是女儿小蝶,刚开始总是躲着她,到了后来,竟然愿意和她回娘家了。而徐掌柜并没有因为那个小女孩儿不是自己亲外孙就不待见人家,而是真心将她当作了自己家的孩子,每次都是好吃好喝地招待,外带送首饰衣料和一些小玩意儿。
又过了一年,徐慧瑛的肚子也大了起来,开春之后,诞下了一个八斤重的大胖小子,喜得杨大人一家合不拢嘴。
杨大人刚开始还担心,徐慧瑛有了自己的儿子,会冷淡自己的大儿子,毕竟,那不是她亲生的,女儿到无所谓,好歹不会分家产,迟早都要嫁人。可后来,他才发现,自己是小人之心了,徐慧瑛并没有冷落了长子,对待几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的。
妹妹再嫁后,一团和美,徐心然彻底放下了心来。
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作?
“是博望啊,你今天怎么想起到大伯父这里来了?我可是有些日子没见你了。”宋林泉正在柜台上记账,忽一抬头,却看见自己的侄子宋博望走了进来,瓦青色的狐皮大氅上,沾着细密的雪针子,但随即就化了。
宋博望脱下大氅交给小厮,笑着坐在火炉边上,一边烤着手一边说:“瞧大伯父说的,我这做侄儿的,就不能来看看你?”
“哼!”宋林泉“啪”的一声合上一个账本,又翻开下一个,“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说吧,有什么事儿?”
宋博望皱起了眉头:“你是我大伯父,我也不想瞒着你,而且这件事儿,和咱们宋家多少有些关系。”
宋林泉头也没抬,继续往账本上记着什么:“和咱们宋家有关系?可如今咱们宋家摊子大了去了,有做茶叶生意的,有做木料生意的,有做药材生意的,有做瓷器生意的,哦,对了,你们这一支,做的是绸布生意,那到底什么事儿这么不得了,与这么多生意都有关系呢?”
宋林泉对自己这个侄儿再了解不过了,若是没有用得着自己的地方,那是决不会来看自己的。当初,他们这一支选择了绸布生意,倒也经营得有声有色,宋博望的爷爷和父亲当家的时候,与宋林泉这一支曾经非常亲厚,可到了宋博望当家,就渐渐与他们这一支疏远了。对此,宋老太爷和宋林泉也能理解,就算是本家,也亲不过三代的,宋林泉和宋博望的父亲宋林岩已经是堂兄弟了,那么,谁也不能指望他们的下一代还亲如一家。再说,如今宋家家族枝叶繁多,各做各的生意。除了祭祖和重大节日,或者家族中有大事相商,其他时候也没有过多往来。
宋博望从椅子上站起来,踱到了柜台边上:“大伯父。实不相瞒,这一次,侄儿是有事求您老人家。”
宋林泉仍旧没有抬头:“你可是京城有名的阔少,哪里有求得找我的地方?你可别拿你大伯消遣。你大伯年纪大了,可经受不住。”
宋林泉不太喜欢这个侄儿,因为他总觉得,这个侄儿心眼儿太多,又很势利。
宋博望说:“大伯父,这事儿,对您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宋林泉说:“既然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那么对于你宋家六少爷来说,就是吹灰之力了,哪里还用得着求我?”
这倒也不完全是挖苦之语,而是宋博望在宋家的子弟里面。算是最引人瞩目的一个。他对“低调内敛不事张扬”的祖训十分不以为然,还曾经顶撞过训诫他的族长宋老太爷,甚至因为家里的绸布生意实在太好,竟以京城绸布业的龙头自居,曾扬言,京城的绸布庄,都要以他为马首是瞻。
宋博望说:“大伯父。你还记得徐心然吗?”
宋林泉的眉毛跳了一下,不由得搁下了毛笔:“当然记得了,她是我的亲外甥女儿啊。”
宋博望探究地看着宋林泉的表情:“大伯父,既然您还记得徐心然,那您一定不会忘了,她曾经让你多么难堪吧。”
宋林泉有些恼怒了:“这是我的家事。用不着你来议论!”
“啧啧啧……”宋博望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大伯父怎的如此沉不住气啊?还是因为你那个亲外甥女儿实在是太让你没有面子?”
宋林泉瞪着他:“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宋博望不紧不慢地又踱回了火炉边上,舒舒服服地坐下来,端起方才一个小伙计给他沏的茶,有滋有味儿地抿了一口。这才重又开口道:“大伯父,那个徐心然,可真是不得了啊,弄得大伯父在族长面前颜面尽失,这不是在打咱们宋家的脸吗?不过,大伯父倒是大人大量,没有与她计较,当然了,这是因为大伯父毕竟是长辈。可我们做小辈儿的,哪里能看着她一个二十年没有露过面儿的外孙女儿在宋家指手画脚?这是欺负咱们宋家无人吗?”
“行啦行啦,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宋林泉本来已经淡忘了当初自己利用女儿陷害徐心然的事情,他也知道,父亲仍旧在暗中帮助徐心然,可他不敢点破,更不敢阻拦,况且徐心然也没有登过宋家的门,与宋家再无牵扯,宋林泉也就慢慢忘了这件事情。可是现在,宋博望忽然旧事重提,而且这旧事于他来说还不是那么光彩,他脸上挂不住了,“你若没有正经事,那就请回吧,我这里还忙着呢。”
宋博望收起了笑容,正色道:“看来大伯父对那件事情仍旧是耿耿于怀啊。不过眼下呢,我倒是有一个打击徐心然的好机会,只是不知道大伯父愿不愿意与我合作。”
宋林泉打量了他一番:“你该不会是在绸布生意上与徐心然起了什么冲突吧?我做的是茶叶生意,至于这绸布上的事情,我不懂,也不想插手,你愿意怎么打击徐心然就尽管去做好了,别扯上我。你大伯父啊,经不起折腾了。”
“我就不信,”宋博望冷笑道,“大伯父真的不知道,自从徐心然与宋家断绝来往之后,老爷子一直都在暗中帮助她。”
宋林泉看着他,没有用说话。
果然,宋博望自己沉不住气了,愤愤然道:“若不是老爷子多事,她徐心然的织染坊怎么可能做到这么大?”
停了一会儿,觉得自己表现得太急切,又端起盖碗喝了一口茶,缓和了语气道:“我真的想不明白,老爷子是宋家的族长,又不是徐家的族长,干嘛胳膊肘儿往外撇,竟帮着一个外人?之前那件事情,也不能全怪大伯父您,若不是老爷子太偏心,大伯父怎么会乱了方寸?说到底,大伯父都是为了咱们宋家好,可老爷子毕竟年纪大了,竟有些糊涂了。”
一番话,说得宋林泉也捏紧了拳头。与徐心然的那次交锋,是他的耻辱。竟然败给一个晚辈,这叫他宋林泉的面子往哪儿搁?当然了,那件事情,已经被人慢慢遗忘,可老爷子对他不再那么信任,自从上回收走了他在茶庄的权力之后,就再也没有表露过重新把权力交给他的意思,现在,他虽然仍旧经营着茶庄,可一切大小事务,都要请示过父亲才行,尤其是在银钱的使用上。
其实他也明白,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可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妹妹丢下的那个灾星?若是没有徐心然,这些事情哪里会发生?所以,他仍旧是怨恨徐心然的。只不过慑于父亲的威严,徐心然也没有再来过宋家,他也就将这怨恨强压在了心里。
不过,最近宋老太爷病了,咳喘不止,甚至还咯了血,兄弟姐妹们都私下里议论说,老爷子会不会是不行了。宋林泉正打算利用这个时机,将茶庄的大权重新抓过来呢。
而刚巧,宋博望就来寻求合作。
可宋林泉并不想答应这个侄儿,因为徐心然如今的身份并不仅仅是一个商人,而且还是忠义侯夫人,他一个做生意的,可惹不起。唉,也不知道姜家是怎么想的,居然允许已经进门的儿媳妇儿继续做生意。
宋林泉有个猜测,毕竟功勋世家的媳妇在外抛头露面做生意不太合乎大齐国北方的风俗,尽管大齐国比较尊重经商的人和手艺人,可姜家毕竟不同于一般人家,所以,徐心然肯定是要争取做皇商的。做了皇商,就有了品级,自然就更加与姜家门当户对,而且她再以姜家媳妇的名义经商,就顺理成章了。
宋林泉这两年来也并没有完全忘了这个外甥女儿,其实是他想忘了忘不了,都是生意场上的人,虽然经营的东西不一样,可他总能听到徐心然和福盛祥的一些事情,比如福盛祥织染坊又兼并了一家小型织染坊,比如徐心然又开了一家分店,比如徐心然又拿到了宫里的一大笔订单,比如福盛祥的衣料太皇太后赞不绝口,等等等等。弄得宋林泉是想不听见都不行。
所以,据他判断,徐心然一定会奔着皇商去的。
而自己的侄儿宋博望,这两件也对皇商志在必得。
宋博望与其他的宋家子弟不一样,认为宋家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么低调,做生意做得好,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吗?所以,他十分高调,并且一直在为宋家回到昔日的风光显赫而努力。
宋博望,自己的侄儿。
徐心然,自己的外甥女儿。
这两个人,都在做绸布生意,并且都在做宫里的绸布生意。可这皇商,不是谁想当就能当得了的,皇家选定皇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那么他们两个,谁能如愿以偿呢?
宋林泉想透了这一点,怒气慢慢平息了下来:“博望,你是不是在与徐心然争夺生意,争不过了,所以来找我帮忙?”
宋博望一点儿也没有被看穿了心思的不好意思,而是大大方方地承认了:“不错,我这次前来求大伯父,正是为了生意上的事。虽然大伯父这边做的是茶叶生意,与我的绸布庄并无任何瓜葛,可到底一笔写不出来两个‘宋’字,若是宋氏绸布庄摆在徐心然手下,想必族长和大伯父脸上也无光。”
第三百四十二章 宋林泉的故交
“别扯那么远。”宋林泉说,“你也不必激我,我承认,我不是心然的对手,不过,她做她的绸布生意,我做我的茶叶生意,我与她井水不犯河水。”
宋博旺一看宋林泉根本就不为所动,不由得有些着急:“大伯父,您真的要眼看着心然将咱们宋家踩在脚下才满意吗?”
宋林泉又开始记账,一言不发。
宋博旺一跺脚:“好吧,大伯父,我知道你是顾忌老爷子,所以事关徐心然,你只好躲着。可是这件事儿,我敢打赌,老爷子不会怪罪您的。”
宋林泉看似对宋博旺所说的一切漠不关心,可实际上,早就蠢蠢欲动了。其实,他是很想帮助侄儿打击一下徐心然的,若是能帮助侄儿登上皇商之位,那自然是更好。可他仍旧是有顾虑的,毕竟,老爷子因为感觉宋家亏欠了徐心然,所以这几年来,一直都在暗中出手帮助她,自己若是帮助宋博旺,那就是与老爷子唱反调。自己已经因为挤兑徐心然而被老爷子厌弃了,现在老爷子之所以还同意自己继续掌管宋氏茶庄,那完全是在顾忌自己长房长子的颜面,否则,自己好几个弟弟,老爷子若想换人,那随时都可以换。
所以,宋博旺说老爷子不会怪罪,这句话让他动了心思,他笑了笑,不动声色地问道:“唔,是吗?”
宋博旺总算看见大伯父对这事儿表示了一点点兴趣,急忙趁热打铁:“大伯父,其实呢,这事儿对您来说,真的不过一句话的事儿。您还记得卢克祯卢掌柜吧?”生怕宋林泉再一言不发,宋博旺赶紧抛出了“卢克祯”这个名字。
“记得啊,说起来,我们也是旧相识了。”宋林泉放下了笔,陷入了回忆。
宋林泉年轻的时候。一腔热血,嫉恶如仇,再加上他是宋氏家族的长子,是宋氏族长的儿子。所以,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豪侠之气,十分喜欢广交好友。
有一次,他偶然遇见一个外地乡下来的客商。
这名客商在京城最繁华的集市上摆了一个小摊儿,专营布料,那些布料,都是她的母亲、妻子和妹妹亲手纺织的,虽然花色不是十分艳丽,可胜在手工精密,摊子摆了几天。倒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过了几个月,生意竟是愈来愈好。这个客商十分高兴,招待顾客越发殷勤。有的顾客就说,如今你的生意也好了起来。手里也攒了些钱,最好租赁一个门面,总比在大街上风吹日晒的好,也显得你的布料上档次一些。
这个建议,客商听进去了,于是开始张罗着租门面的事情。可谁料到这条街上其他的绸布商人早就嫉妒他生意红火,暗中使坏。叫他租不上门面。
这个客商得知真相后,就放弃了这条繁华的街道,转而去了别的地方租赁铺面,虽然地方偏了点儿,可到底他家织布的手艺好,生意也不错。
原先那条街上反对他最凶的一个绸布商偶然来到他的店铺所在的街上闲逛。忽然发现,原来这个客商被迫离开那条最繁华的街市,这日子却过得越发滋润了。这个绸布商于是生了嫉妒之心,暗地里找了些地痞来这个外地客商的店里面找茬儿,打算砸了他的店铺。
正好被宋林泉遇到了。大家都认识他是宋氏家族的大少爷。不能不给他面子,在他的周旋下,这个外地客商终于免去了一场灾祸,从此他们全家视宋林泉为恩人。
宋林泉和这个外地客商一见如故,十分谈得来,成为了好朋友。多年来,宋林泉十分照顾他们,而这个外地客商和他的儿子也很努力,将那间铺面越做越大,最终在京城的商占有了一席之地。
如今,那个外地客商因为年岁大了,身体有些不济,于是将生意交给了儿子,自己则每天喝喝茶下下棋,早早开始颐养天年。
这个受过宋林泉恩惠的外地客商,叫做卢克祯。
宋林泉看着侄儿,心思转了好几转:“认识。我和卢掌柜,是多年的好友。”宋林泉知道,宋博旺既然今天提起了卢掌柜,那么,他肯定是将自己和卢掌柜的交情打听清楚了,所以,矢口否认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他也大致上猜到了,今天侄儿前来,八成儿是想请自己说服卢掌柜的儿子,将那间织染坊转让给他。
今年过年的时候,宋林泉看望过卢掌柜一次,知道他有意将织染坊出手,换了银子回家乡去。做出这个决定,倒不是卢掌柜和他的儿子没出息,而是卢掌柜在家乡的老父亲得了重病,尽管他时常托人带银子回去,可老人家非得要他回去见一面不可,而他的几个弟弟也托人写信来指责他只想着在京城自己发财,丢下孤苦伶仃的老父亲不管,卢掌柜十分郁闷,因为他时常接济父亲和弟弟们的,甚至出资帮他们在家乡盖房子买地,可弟弟们总认为他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
卢掌柜是个孝子,禁不住家乡的人这样指责,加之也的确想回去给年迈的父亲养老送终,于是说服了妻子和儿子儿媳,一大家子回老家去,因此,这间织染坊,自然是要盘出去的。
宋林泉已经知道知道怎么回事儿了。卢掌柜要盘出织染坊的消息一经传出,自然是徐心然和自己的侄儿宋博旺都盯上了,而徐心然出的价钱肯定是要高一些,自家侄儿争不过,这才来求自己去说句话。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儿。凭着宋林泉和卢克祯多年的交情,这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可宋林泉并不十分想帮侄儿这个忙,除了这个侄儿是个标准的过河拆桥型的人物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宋林泉不想再惹事儿了,更何况这件事情还与徐心然有关。因为这个外甥女儿,他已经被父亲不信任了,如今他应该做的是韬光养晦不要丢了宋氏未来掌门人的位置,而不是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而再惹父亲动怒。
宋博旺并不太清楚宋林泉的这些心思,只听见宋林泉说认识卢掌柜,当即拍掌笑道:“果然是天助我也。大伯父,实不瞒您说,这些天,我正与徐心然争抢卢掌柜的那间织染坊呢。徐心然出了高价,我眼看这就要顶不住了,所以才来求大伯父,只要大伯父一句话,那卢掌柜肯定会将织染坊盘给我的。”
宋林泉摇摇头:“方才你自己也说了,老爷子一直都在暗中帮助徐心然,那我怎么敢帮你?你还是自己想办法吧。再说你也不缺银子,她出高价,你不会也出高价?”
“我的大伯父哟。”宋博旺急得直搓手,“出高价,我当然也能出得起,可那卢掌柜就是个死心眼儿,非说他那织染坊盘给徐心然以后,徐心然会经营得更好,也不枉费了他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大伯父,您说,这叫什么话啊呀,难不成我堂堂宋家六少爷,还会糟蹋了他那作坊不成?”
“那卢掌柜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宋林泉问道。
其实平心而论,宋林泉认为,徐心然经营织染坊的能力,的确是无人能及的,以前与她作对的荣庆庄、轻罗坊和严记绣坊,如今不都默认了她在京城绸布生意界的地位吗?当然宋氏绸布庄,也不是她能够轻易比下去的,但反过来说,宋博旺想与她争夺皇商之位,也不容易。虽说宋氏绸布庄根基牢固,可自从宋博旺这小子当家后,就忘了祖训,一味只知张扬,其实,宋家还需要这些名气吗?而且这孩子心性比较急躁,遇到大事,总是沉不下心来,这句话,是他的父亲说的,老爷子也说过,可宋博旺毕竟是他们那一支的长房长孙,做生意也很有一套,这绸布庄,不传给他,又能传给谁呢?他的弟弟们都不如他八面玲珑,甚至有两个还希望读书致仕,对做生意不感兴趣,因此,宋博旺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宋氏绸布庄的当家人。
对于宋博旺的雄心壮志,宋林泉是了解并且全力支持的,可如今,徐心然的织染坊已经明显与宋氏绸布庄分庭抗礼了,并已经呈现除了出了盖过宋氏的势头,所以,这就究竟鹿死谁手,宋林泉心里也没数儿。当然,他是希望自己的侄儿能够胜出的,毕竟是一家人,况且他十分不情愿看到徐心然那么嚣张。
但是,若是为了此事而再次惹恼老爷子,自己恐怕连这宋氏茶庄掌柜的位置都要丢掉了。
一时之间,宋林泉左右为难。
宋博旺说:“大伯父,您放心,老爷子就算心思再细密,也不会怀疑到这件事情上来的。这做生意么,有成的,也有不成的,难不成他会撬开了卢掌柜的嘴巴去套出实情?况且就算老爷子知道了,这也没什么。做生意要靠实力,可很多时候,也得靠人情。咱们与卢掌柜有这份人情,而徐心然没有,人家卢掌柜愿意凭着这份儿人情将作坊盘给宋家,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莫非一定要给徐心然才对吗?”
宋林泉不知不觉点头道:“是啊,这做生意么,本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这么说,大伯父愿意帮我这个忙了?”宋博旺大喜。
第三百四十三章 误会产生了
“我可没说一定能帮得了你啊、”宋林泉急忙摆摆手,“虽说我与卢掌柜私交不错,可那只限于私交,生意上的事情,我们极少谈论。反正他的织染坊要盘出去,只要价钱合适,盘给谁不行呢?我可以帮你去说说,可最终卢掌柜盘给你还是盘给徐心然,那就不是我能管得了的了。”
宋博望大喜:“多谢大伯父。凭着大伯父与那卢掌柜的交情,只要大伯父一句话,卢掌柜肯定是盘给咱们宋家的。”
宋林泉认为,这件事情没什么大不了,虽然他没敢给宋博望打包票,可心里认为,只要自己出马,卢掌柜一定会给自己面子的。
可是,卢掌柜的态度,出乎了宋林泉的预料。
“宋掌柜,我已经答应了姜家大少奶奶,这出口的事情,我怎么好反悔呢?”卢掌柜十分抱歉地对宋林泉说。
宋林泉有些诧异:“这么说,你那间织染坊,如今已经是徐心然的了?”
“那倒还没有。”卢掌柜说,“只是我已经答应了人家。”
“她付了订金了吗?”
“还没呢。”卢掌柜说,“不过,我已经决定要把织染坊盘给她了。”
“那有什么关系啊。”宋林泉松了一口气,“反正只是口头答应,又没付订金,这是完全可以反悔的么。”
“可我不想反悔啊。”卢掌柜歉疚却又坚定地看着宋林泉。
“为什么?”宋林泉愕然,“反正你们全家都要回家乡去了,那个作坊卖给谁不都是一笔银子啊?我可以让我侄儿多出些银子。”
卢掌柜摇摇头:“六少爷出的价钱,姜家少奶奶也出得起。”
宋林泉有些不悦:“那反过来说,姜家少奶奶出得起的价钱,我侄儿也一样能出得起。老卢啊,你不是一个固执的人,再说那作坊卖给谁不都一样?你这是何必呢?”宋林泉一边问一边纳闷儿,这卢掌柜真是怪哉。为什么这么不待见自己的侄儿,难道是自己的侄儿在他面前太趾高气扬了?
卢掌柜正色道:“宋掌柜,咱们是多年的交情,当初若不是你。我也开不起来这个织染坊,我们全家也过不上这好日子。按说,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