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喜事 作者:白露(创世中文网vip2014-6-5完结)-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家后,莲子发现虎子竟在家里。
最近有些忙,好像好久没见到虎子了。
“你咋来了呢?不上学吗?”如果莲子没记错的话,好像大后天就是院试了,虎子这回仍是要考。
苏可言几日前就已经回了镇上,在家复习备考。张子贺也回了家,因此,有一段日子没见着他们了。
“我不打算上学了。”虎子突然说道。
“你说啥?”莲子又问道,脸上微微的惊讶。
虎子将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哦”,莲子道,只是这么一声,其余并没多说。
这回换虎子惊讶了:“你,没有别的话要说吗?”虎子问道。
“啊?”莲子反问一声,“那我该说啥?”
其实这个打算,在虎子心中酝酿了很久很久,但是就在刚才,他才拣着周通礼和赵氏心情好的时候,说了出来。
果然如他所料,周通礼一听说他不要读书了,立马来了火气,抄起门后的扫帚疙瘩就要打他。
虎子忙跑了出来,不知不觉,便跑到了莲子家里。
他本以为,莲子也会像他爹娘那样,极力地劝他上学,说些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不读书就没出息的废话。可谁料莲子只是“哦”了一声,便啥都没说。
莲子见他那愣怔的模样,不禁觉得十分好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笑道:“我早就说过了嘛,你不是那块料,还不如另寻出路呢。”
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既然虎子在读书方面不行,那肯定在其他方面行,说不定还能做的很好。
虎子如今已经十三岁了,身量比莲子高上不少,见莲子竟高举着胳膊拍他的肩膀,又听她说如此直白,毫不掩饰的话,不知怎么的,竟觉心中一片透亮。
“其实我姥娘家那边有个舅舅,是在镇上开染坊的,我想先去做学徒,等到学成了,开一家自己的染坊,你觉得咋样?”虎子低头看着莲子的眼睛,又说道。
不但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有目标,有想法,莲子不禁对虎子竖起了大拇指,赞道:“好样儿的。”
虎子这孩子,再也没有了小时候那孩子王的影儿,说不定,还真的会有一番造化。
“啥好样儿的?我看是熊样儿吧。”门外一声朗笑,栗子穿着一件桃红色撒花袄儿,迈了进来。
虎子见栗子来了,立马像猫见了鼠一样,道:“你个死丫头,看我不打你!”
栗子见虎子作势要打她,忙跑到莲子身后藏了起来。
莲子被栗子左右推搡着躲着虎子的拳头,笑道:“好了好了,别闹了,你俩一见面就闹腾。”
这两人不知是上辈子的冤家还是咋的,一见面不是互相斗嘴,揭对方的短儿,就是给对方制造点麻烦。
莲子被栗子推搡的有些头晕,一把推开栗子,从他们二人中间跳了出来,到一边坐着笑看他们闹。然而,她觉得刚才自己没用力啊,为何栗子竟向虎子身上扑了过去?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零五章 说亲
只是为何莲子却觉得,像是娇嗔?
“我干啥?你干啥啊?是你自己倒过来的好不好?”虎子一脸不解地说道。
栗子“唰”的一下脸红了,在虎子脚背上重重地踩了一下,转身头也不回地跑了。
栗子走后,莲子见刚才她站的地方,一块小石头被从土里踩翻了出来。
“哈哈”,莲子不由得大笑。
想必是刚刚栗子脚下踩到了小石子,歪倒在了虎子身上,但是一时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便先责骂起虎子。谁料虎子这傻孩子,竟然在此时较上了劲。
“笑啥笑?”虎子瞪着莲子怒道。
莲子立马止了笑声,但是紧抿的唇,仍然时不时漏出几声笑。
此事过后,莲子常常拿来取笑栗子,每次都被栗子追打着满院子跑。
栗子也都是十三岁的大姑娘了,还有几年不及笄?还有几年不嫁人?
说到嫁人这事,自从上次听春子说了那镇上管家的事儿,杨氏竟上心了起来,巴不得亲自去章店那边问问咋样了。
其实这事儿,莲子并不是十分看好,她的心中所想,还是希望姐姐们都能嫁个知冷热的人,哪怕是农夫也好。简简单单地过日子,平平安安的,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莲子家的几十亩地也都要陆续收获了。地里那边有王吉祥帮忙照看着,倒没啥大事儿。
这三年来,莲子十分有心想再买上几十亩几百亩的地,但是奈何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家里如今也存下了快一千两银子,但是莲子却想,若是在镇上开个铺子,或是再买上几百亩良田,这点银子够干嘛啊?并且眼瞅着姐姐们都要出嫁了,总得给陪送上几十亩地,让她们风风光光地出嫁。
这段日子,刘景仁和杨氏都在鱼塘那边忙活着。
桑苗栽上的第二年,就已经长成了形,当年春上莲子就让杨氏去买了蚕种,喂起了蚕。她们家以前并没有养过蚕,莲子也不大有经验,所以第一年上,死了不少。再加上对这一行了解不多,被牙行那边压了不少价,因此,并没怎么赚着钱。
第二年就有了经验,这才小小地赚了一些。
鱼塘那边年年丰收,这半亩的鱼塘,每年都能收获上万斤的鱼。但是就算这样,“福聚来”那边有时还会断了货。因此,莲子也觉得,如果有合适的水塘的话,再买上一些也不错。
这日,刚刚吃过早饭,杨氏和刘景仁又去了鱼塘,家里只留下四个女孩儿在家。
谷子在院子里忙着喂牲口,豆子在灶间烧热水,莲子则在看栗子如何做胭脂膏子。
“你这样不行,这种花哪里能蒸出胭脂?”莲子见栗子竟在捣烂一朵霞色的红菊花,在一旁道。
“去去”,栗子挥开她,“你懂啥?”
“行,行,就你懂行了吧。”
莲子话音刚落,便听到门口有人喊道:“有人在家吗?”
听得声音,莲子忙从堂屋探头去看,见谷子早已应门去了。
来的好像是个婆子,莲子再仔细看了看,发现她竟是章店那边的辛婆子。
这一下莲子来了精神,忙跑了出去,听谷子道:“爹娘都不在家呢,婆婆先进屋坐坐,我这就叫去。”
那辛婆子笑道:“哎,哎,那就辛苦姑娘了。”
谷子在井边的盆子里洗了洗手,又用手巾擦了,这才急匆匆地出了门。
豆子在灶间烧着火,不能走开,便喊了一声“婆婆”,又喊莲子出来。
莲子笑道:“婆婆您快屋里坐,我给您倒杯水。”
辛婆子眉开眼笑,不住地打量莲子。
都说这家的姑娘是难得的,如今一见,果然是不错。姑姑就是个灵泛的人儿,这四个侄女儿也是一个赛一个得好。
辛婆子让莲子不用忙活,拉着她在板凳上坐了,又问她今年几岁了,都学了些啥东西之类的话。
没一会儿,杨氏便跟着谷子回来了。
“稀客啊,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杨氏才一进门,便笑道。
辛婆子见杨氏回来了,忙起身,也是笑道:“哎呦,可别打趣我老婆子了。”
这辛婆子是媒婆,既然进了家门,肯定是为说媒来的。此时家中,也只有谷子一个适嫁的姑娘。因此,不用猜,肯定是说的谷子的事儿。
杨氏打发谷子去灶间和豆子一起烧热茶,又撵莲子到西屋去。
莲子才不想错过事关大姐终生命运的事儿,便和杨氏撒娇起来,就是不走。
“也都是大姑娘了,还有几天不说你的事儿?难不成给你说婆婆的时候你也要在一边听着?”杨氏笑嗔道,“也不嫌害臊。”
最终莲子没法儿,只得回了西屋,继续盯着栗子做胭脂膏子。
栗子刚刚见那辛婆子来了,只是打了个招呼,便又挪回西屋,继续捣着花朵。
“不是我说啊,你家这四个姑娘啊,可真是一个赛一个的水灵。”辛婆子赞道。
杨氏口中谦虚一番,让辛婆子喝茶。
辛婆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轻轻地放下。
早就知道这家是个殷实的人家,家里好几十亩地,雇着工人耕种,还养着鱼。是个有些底子的,要不一般庄户人家,哪里舍得喝茶?
“谷子娘,旁的话我也就不多说了,你也知道我的来意。”辛婆子说道。
杨氏笑着点点头。
“毛毛娘也都跟你说了,那孩子也是我们庄上的,虽然如今不在庄上住,但是毕竟根在那里,早晚得回去的。谷子要是嫁了过去,将来毛毛娘也能给照应照应。”说着,辛婆子又笑道,“咱退一万步,要是毛毛娘不给照应,不还有我老婆子吗?你只管放心,只要我活一天,就定不能眼睁睁看着咱闺女受了气。”
杨氏闻言忙道:“婆婆说的这是哪的话?信不过谁,咱也不能信不过你啊。”
“你这么说,那我可就放心了。”辛婆子又道,随后继续说起那王吉瑞。
“爹娘早就死了,也没个叔伯婶子,只留下他一根独苗苗。咱摸着良心说句实话”,辛婆子拍着杨氏的手说道,“这样也好也不好,家里就他一个人,要真是出了啥事儿,也没个帮衬。但是话又说回来,没有婆婆妯娌,那得省多少心啊!”
联想一下自己,这一点杨氏倒是十分认同,所以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辛婆子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茶,抿了抿沾湿的嘴唇,继续说道:“我敢打包票,那孩子绝对是个好孩子,能干着哩。十几岁上便出门闯荡了,这才几年?就当上了管家。那主家,待他也是亲厚的很,听说想给他讨房媳妇来着,但是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杨氏反问道。
辛婆子哈哈一笑,道:“那孩子竟说,那些大户人家,不管小姐还是丫头,都得有十个心眼子,他还是愿意找个乡下姑娘,好好儿地过日子。”
杨氏闻言也跟着笑起来。
不得不说,这席话恰好说到了杨氏的心坎儿上。她刚刚还寻思着,既然这孩子是个能干的,会不会看不上自家的乡下姑娘?就算是成亲了,以后会不会在外边胡来?如今听辛婆子这么一说,杨氏也断定这王吉瑞是个想要好好过日子的。
说了一大会儿,辛婆子叹息一声,说道:“要说美中不足啊,只是这孩子年岁大了些,整整比你家谷子大了七岁。”
“大了好,大了才知冷热,会疼人。”杨氏这次不待辛婆子说,自己倒先给那王吉瑞找了理由。
辛婆子听她如此说,知道此行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哎呦,你这么说啊,那我可就放心了。毕竟咱姑娘都宝贝的紧,谁不想找个老实可靠,会疼人的女婿?”辛婆子笑道。
“是啊是啊”,杨氏附和道,又让辛婆子喝茶。
辛婆子拍着杨氏的手,说道:“谷子是个好姑娘啊,先不说这相貌,我一看就喜欢,光是这通身的气派,知情达理的行为,一丁点儿也不比那大户人家的小姐差。要我说啊,这才是会过日子的媳妇。”
听她这么夸自家闺女,杨氏心里自然是十分得意,也跟着说道:“不是我自夸,我们家谷子啊,的的确确是个懂事儿的。家里数她最大,我生下最小的莲子之后,谷子那时就已经能帮着照看妹妹了。”杨氏唇边漾着温暖的笑,似乎是沉浸在了那段时光。
“这个最小的,我倒没费啥心,差不离全是谷子给照看大的。”杨氏说道,“我不在家的时候,也都是谷子给照看三个妹妹,洗衣做饭的,干的是样样不差。只是,一眨眼,都成这么大个姑娘了。”
杨氏说着说着,表情慢慢凝重起来,似乎是不舍得谷子出嫁一样。“是呗,所以说啊,你可真是命好,有个这么好的大闺女。”辛婆子又拍着杨氏的手赞道,随后又问,“谷子娘,那你说,这事儿咋样?”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零六章 反对
“有啥啊?我一定给当成自己的事儿一样。”辛婆子忙道。
她回去之后,只需去跟王吉瑞说上一声,要是他也没啥意见的话,估计就成了。
杨氏犹豫了一会,又向辛婆子道:“婆婆,我是真的想再留丫头个一两年的,你看着,能不能别太早成亲?”
辛婆子凝眉思索片刻,道:“这个,你也知道,毕竟那孩子年纪也不小了,要我说啊,能早成亲,还是早成亲的好。但是既然你都开口了,我便再给从中撮合撮合吧。”
“那敢情好,真是麻烦婆婆了。”杨氏笑着谢道。
“不麻烦不麻烦。”辛婆子忙道。
二人说了这通话,也只不过用了一个时辰的功夫。此时离午饭尚早,杨氏留辛婆子吃饭,辛婆子道让她赶紧去忙着,便走了。杨氏只得抓了把钱给她,又将自家的点心给她包了几块带走了。
辛婆子满口道谢,临走时只说让杨氏等好消息便是。
送走了辛婆子,杨氏直接去了鱼塘。
莲子好奇她们都说了些啥,奈何杨氏竟一个字儿也没说,连和谷子都没说。
直到十几日过后,那辛婆子才又登门。
当日晚上,吃完了饭之后,杨氏向刘景仁道:“她爹,我那日和你说的事儿,成了。”
“啥事啊?”刘景仁在脚边的地上磕磕烟锅子,问道。她说的事儿多了去了,他此时倒真不记得是哪一条。
杨氏见他竟忘了,面上有些不高兴,又道:“就是那天和你说的,谷子的事儿啊。”
一旁的莲子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忙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
刘景仁这回想了起来,吧嗒了一口旱烟,道:“哦,你看着办吧。”
“嘿,你说你——”杨氏明显对刘景仁的反应不太满意,但是仍说道,“那边给了信,说是不急,我就寻思着,先等一年再说,左右谷子过了年才十六,等到后年,再给她把事儿办了吧,你说咋样?”
刘景仁自然是没有意见,这种事儿本来就该是娘们操办的,并且听杨氏那么一说,他也觉得这事儿不错。
谁料一旁的莲子却突然道:“我反对!”
杨氏和刘景仁都被吓了一跳。
“你反对啥?”杨氏面带诧异地问道。
此时其他三个孩子都不在,只莲子在这儿,因此杨氏刚刚说这话,也就没避开。
“反对大姐嫁给那个啥管家。”莲子斩钉截铁道。
杨氏颇为无奈地呵呵笑了几声,说道:“你小孩子家家的,懂个啥?快去洗洗睡觉去。”
但是杨氏没料到,莲子竟又道:“大姐不能嫁去。”
不管她做了啥样的大事儿,但是或许在别人眼中,她只是一个小孩子,她做的一切,都是源自于看了几本书,或是误打误撞出来的。
“你为啥不同意?”刘景仁问道。
莲子翻翻眼道:“不就是个管家吗,有啥风光的?还不照样得仰人鼻息?”
“你这孩子,净胡说八道。”杨氏说道。
莲子还是不依,又道:“就算当上了管家,不还是要替主家办事?既然这样,那就没了啥自由,大姐要是嫁过去,自然也会跟那府里有着扯不断的关系。那大宅门里的日子,本就不是那么好过的,大姐又不是个心眼儿多的人,到那边之后,定是为难的很。”
杨氏听她如此说,笑道:“说的就好像你知道的很清楚一样。”
此话刚一出口,杨氏心里想,莲子能说出这番话,或许是平日里听她说的。她时常拿麦子的事儿警告自己闺女,宁为穷人妻,不为富人妾,谁也不能有了那种念头。想必,莲子此时一定是想到那上边去了。
“你想多了”,杨氏道,“你大姐是嫁去为妻,断断不是做妾,况且那王吉瑞说了,今年年底,便开始在章店那边的旧址上盖新房子,成亲也是在那边。将来成亲了之后,你大姐也是住在章店的,他买匹马,每日先来回跑着。”
莲子想了想,章店就在刘家庄的南边,他们这一片,离镇上都不远,骑马的话,也就是半个多时辰的功夫。这样每日来回,虽说是麻烦了些,但却也不是说不过去。不管怎么着,可见那王吉瑞是有心的。
“真的吗?”莲子问道。
“这还有假?你心疼你大姐,当你娘就不疼了?怎么着也是在娘肚子里十个月才生出来的。”杨氏说道。
莲子没有立即说话,过了会儿才“哦”了一声,随后出了堂屋。
杨氏看着她离开的身影,摇摇头,叹息一声。
这孩子,咋就操不完的心呢?
莲子该操的心还多的是,虽然她暂时不再说啥了,但是心里,还是担心大姐,不太希望她嫁给王吉瑞。
到了西屋,莲子见谷子正坐在灯下,一针一线地做着绣活儿。昏黄的灯光照在她小巧精致的五官上,让人觉得说不出的舒服。
“干啥啊?”谷子见莲子盯着她看,问道。
莲子只是冲她微微一笑,并没有说话。
宁静的夜晚,只有秋虫在外不住地鸣叫,却为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更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安详。
三个姐姐一个比一个长一岁,如果按杨氏说的那样,等到谷子十七的时候再让她出阁,那么下面的两个姐姐也将一年接一年地满十七,一个接一个地出嫁。想着想着,莲子突然觉得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马上就要五年了。这五年来,她只是莲子,是这个家里最小的女儿。他们疼她爱她,她也拼尽全力去回报他们。只是,相聚的时光却是如此短暂,仅仅这短短的五年,便要各自成家。以后的日子,只怕是聚少离多了。
夜逐渐深了,坐在灯下做绣活儿的谷子感觉微微有些凉意。她揉揉酸涩的眼睛,收拾了还没做完的活儿,看了一眼早已睡熟的三个妹妹,这才一口吹熄了灯,摸黑和衣躺下。
第二日早早地吃过饭,杨氏和刘景仁刚去了鱼塘不久,莲子正拿着新鲜的草料喂奶牛,忽见虎子来了。
“你咋来了?”莲子惊讶问道,“咋没去学堂?”
虎子面上有些凝重,说道:“爹和娘还是要我去考试。”
一听这话,莲子忍不住笑道:“你爹和你娘让你去考试,那是希望你成才,怎么整的跟害你似的?”
“可是我真的不喜欢读书。”虎子皱眉说道。
他不喜欢读书,莲子一直都看在眼里,因此道:“眼瞅着这童生试的最后一场马上就要来了,你好歹考考试试,要是实在考不过的话,再另想办法。”
观虎子目前这状态,如果说一味逼迫他读书考试的话,只怕会适得其反,还不如温言劝诫他一番。能听的进去最好,如果听不进去,那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事儿。
虎子抿抿嘴唇,说道:“好吧,这回再去考,如果考不过的话,我就不读书了。在这里白白地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学点别的。”
他对于自己几斤几两重,还是十分清楚的。
莲子听他说这话,却感到十分欣慰。自从她六岁那年因为虎子而穿越至此以来,她心里都觉得虎子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是听他这一席话,不但对自己有清晰的把握,对于未来的目标,也已经初具雏形。
“行,你自己看着办吧。”莲子道。
“我姥娘家舅舅在镇上开了家染坊,如果这回考不过的话,我就去他家的染坊。”虎子说道。
莲子还记得,虎子曾经说过,等到自己学成了,将来就开一家自己的染坊。
连虎子这小孩子都知道上进了,她好像更应该再长进长进了。
想起这事儿,莲子又想在镇上开个点心铺子了。虽说这几年一直没把这事儿忘了,但是一来家里的钱不宽裕,二来,又没啥门路,所以这事只能一拖再拖,一直拖到现在。
虎子似乎是心里打定了主意,没再多留便回了家。莲子只听说,虎子后来和爹娘又好好儿地说了说,最后周通礼才同意,如果这次虎子考试不过的话,就让他到舅舅家的染坊去。
虎子去考试的那日,莲子还和栗子一起,将他送到村头。
虽说这并不是第一次远离村子,但是在赵氏心里,却仍是担忧的很。
“儿啊,你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该买啥买啥,千万别心疼银钱。天冷了记得多穿衣裳,娘给你带了夹衣,就在包袱的最底下,你别忘了拿出来穿。”临行前,赵氏竟没了往日那些让他好好考的话,竟叮嘱这些琐事。
看着虎子远去的背影,莲子和栗子一起,将赵氏劝回了家。
几日后,虎子考完试便回来了,只等着再过上十来日,张榜公布考中的名单。
果不其然,虎子这回仍然没中,周通礼也死了心,和赵氏一起去了虎子姥娘家一趟,郑重地将虎子托付给了赵氏娘家哥哥。
虎子没考中,但是苏可言和张子贺倒是考中了的,并且苏可言还和当年的宁卿的一样,考中了解元。张子贺也不差,竟考了第六名。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零七章 庆贺
“真是喜事啊,这解元之位,听说咱县里都擦过好几年了,好不容易今年又出了一个。”
刘家庄上,一个村民袖着手,一边看着吹打队伍经过面前,一边向旁边的村民说道。
“是啊”,另一个道,“不愧是知县老爷的儿子,就是有出息啊。”
“可不是,在咱庄上读书的时候,就听说是个非常聪明的。”那袖着手的村民又道。
另一个瞅着渐行渐远的吹打队伍,说道:“爹是进士,那儿子自然不能差了。”他啧啧两声:“才十三就中了解元,那前途,只怕是要比他老子好了。”
二人的目光随着吹打队伍远去,直到看不见。
而那吹打队伍,却没停止脚步,径直到了刘先生的家门前。
刘先生一甩平日的低调,今日身着崭新的青布儒衫,早早地便等在了家门口。
吹打声越来越近,没过一会儿,便看到身着统一服饰的人,吹管擂鼓的走近了。而在他们后面,跟着一乘四人抬的小轿。
轿子在离刘先生家门口很远的地方就停了下来,轿身前压,从里面走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男子,竟是苏慕安和苏可言。
苏可言考中了解元,苏慕安自然是高兴十分,准备了礼物,带着苏可言亲自过来酬谢恩师。
刘先生等在家门口,见他们下了轿,也没走过去迎接,只是站在家门口等着。
“刘先生,辛苦了,辛苦了。”苏慕安远远地见着刘先生,便拱手连声说道。
刘先生原名刘乔生,是从朝中告老还乡的三品大员。回到家乡后,便办了这么个学堂,教临近几个村子的孩子们念书。
偶有人来拜访的时候,喊刘乔生作“刘老大人”,谁料这刘乔生本就是厌倦了官场纷争,才提前告老还乡的,因此刘乔生不但不受用,反而严肃地提醒那些人,今后喊他“刘先生”便可。
苏慕安也被提醒过,所以只是和苏可言一样,喊他“刘先生”。
直到见苏慕安和苏可言走近了,刘先生这才上前一步道:“苏大人客气了。”
作为恩师,当学子来拜谢时,必然要庄重十分,才能显示出对学问的尊重,也是对学子的尊重。
“可言,快拜谢刘先生的教导之恩。”苏慕安笑着看了后面的苏可言一眼,说道。
苏可言上前几步,在刘先生面前站定,说道:“学生拜谢先生教导之恩。”说着,冲着刘先生弯膝跪了下去。
等他行完了礼,刘先生才忙伸手将他扶起,口中道:“好孩子,是你自己的造化啊。”
苏可言只微微一笑,任凭刘先生拉着他的胳膊。
“苏大人,恭喜恭喜啊。”
拜谢恩师的礼完成之后,刘先生这才向苏慕安道喜。
苏慕安脸上满是笑容,但是口中仍道:“哪里哪里,都是先生的功劳。”
二人又互相道喜了几句,刘先生这才将苏慕安和苏可言让进了家。
刘先生今日面上的神情很是激动,他得多少银钱,受多少拜谢,这些都是次要的,什么都没有他耗费心力教出的学生能出人头来的重要。
苏可言这孩子,天资虽然一般,但是他却是所有学生里面最为好学的。家庭条件如此优越,父亲又是一县之长,可以说他是学子里面身份最高的。但是,他并不因为这个而懈怠了学习,反而越发用功了起来。
前几年或是错过了考试,或是没考中,刘先生在惋惜之余,却又觉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当年也是进士及第,知道考科举这条路的艰辛,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毕竟他还小,多遭遇几次打击,未尝不是好事。
只是,他虽年纪小,但是毕竟开蒙早,又好学,是以没用几年的功夫,便考了个解元。这对于他而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刘先生,您还是到县学里去吧。”苏慕安再次恳求道。
刘先生学问好,是一代大儒,如果只是在这小小的村子里教这些乡下孩子读书,给他们启蒙,怎么着,也是委屈了。因此,苏慕安请了好几次,让他到县里去教县学里的秀才们。
其实苏慕安这次还是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但是谁料刘先生却忽然不悦道:“不管是哪里的学子,在我眼里都是一个样儿,没有差别。要是论起来,我倒觉的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苏慕安呵呵笑了两声,又道:“那好吧,如果先生要是有何需求,只管跟我说。”
刘先生抬起头,目光严肃地看向苏慕安道:“别的我也没啥要求,只是希望你今后不管到了哪里,都能心里想着百姓,让他们把日子过好了,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堂。”
苏慕安一一点头应了,又和刘先生说了一席话,这才告辞。
出了刘先生的家门后,父子二人并没有回镇上,而是直接去了刘家庄的祖坟。
这刘家庄的祖坟,埋的自然是刘家庄的人。只是后来有了外姓人迁来此,没有了根,便也被容纳了进来。
苏慕安的祖上是南边人,当初因为逃荒,逃到了这刘家庄。在庄上,因为被施舍了一碗粥,便留了下来。祖先几代死后,也都是先葬在这刘家庄的坟里。
苏慕安领着苏可言过来,到了几个坟头前,跪了下来,摆上贡品,又烧了纸钱,让苏可言说了些立大志的话,这才起身回走。
苏可言本想留在庄上再住上几天,但是奈何家里的祖母和母亲都不让,再说接下来家里还不知要来多少祝贺的,因此只能回去。
他走的时候,掀开轿帘子,看着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