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喜事 作者:白露(创世中文网vip2014-6-5完结)-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不管如何,她一定会多出钱,让刘景林和春子风风光光的,该娶亲的娶亲,该出嫁的出嫁。
山上的柿子还在不断地成熟着,莲子每隔几天就会上山,去摘上一些回来,先放缸里漤了,然后做成柿饼。
柿饼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和做果脯差不多,只不过等做完后,再在外面滚上一层绵白糖便是了。
学堂那边,此次的秋收假,正赶上中秋,刘先生索性让学生们把这两个假一起过了。
张子贺临走前,还来莲子家玩过,见莲子又做了新奇的东西,忙不迭地尝了鲜。
他爱吃甜食,对于这柿饼,是极为喜爱的。
“你把这全送我了吧。”张子贺一边嚼着柿饼,一边扯扯莲子的衣袖。
莲子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过头盯着他看,说道:“你有那么帅吗?”
张子贺不知她说的啥意思,但是看她那表情,该是没同意。
于是张子贺又道:“我买你的还不成吗?”说着豪气地一挥手,“小爷都要了!”
“卖给谁也不卖给你!”莲子还是不愿好好儿地和他说话。
张子贺急了,道:“我哪里招你惹你了?”
莲子没理她,继续忙活着,但是心里却道:你招我惹我的地方多了去了!
张子贺见莲子不说话了,伸出手指指着她道:“行,你,你不卖是吧,小爷还非买不可了!”说着,将一篮子才做好的柿饼提了起来,就要回家去。
莲子哪能真能让他给拿走了,忙追了出去。
“你给我回来!”她喊道。
张子贺翻了个白眼,你让我回来我就回来啊?那我岂不是太没面子了!
莲子跑了几步,好不容易追上了他,抓住篮子,不许他走。
“说吧。”张子贺看着他,一副十分恩赐的样子。
“说啥?”莲子仍然没好气。
张子贺指指篮子:“说你送给我了啊。”
他话刚说完,便被莲子啐了一口。
莲子没说给,也没说不给,只是死死地拽住篮子,瞪着张子贺。
张子贺冲她拌了个鬼脸,也不说话,任她瞪着。
过了会儿,莲子才松了口,道:“等到明天要去集上卖,卖不了的,就送给你了。”
“好吧,小爷我就勉强答应了。”张子贺一副十分欠扁的样子。不管是卖剩下的也好,还是怎么样,其实他倒并不是真的想要这些柿子饼,只是想让莲子向他妥协罢了。
莲子瞪了他一眼,从他手上夺过篮子,拿到了堂屋。
“哎,要不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卖吧。”张子贺突然喊道。
如果现在莲子正在喝着水的话,肯定会呛着。他说啥?一起去卖?还是不要添乱的好。反正只要是有他在,就肯定会倒霉。
莲子没答话,却听张子贺又喊道:“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到集上找你去。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七十二章 强卖
次日,莲子和刘景仁去了集上,卖柿饼子和漤过的柿子果。
本来以为昨天张子贺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刚摆上摊不久,就见一个粉红色的身影寻了来,不是张子贺还是谁?
“小爷来帮你忙。”张子贺豪气万丈,走到摊位后面,和莲子并排坐着。
莲子打量了他一番,吐槽道:“你就不能换换衣裳,整日家穿这么娘不拉几的颜色,你脑子有问题啊?”
张子贺闻言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裳,没觉得有问题啊,很好看啊。
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没眼光啊,没眼光。”他摇头叹息道,这颜色多鲜亮啊,正好配他通身的气度。没想到这小丫头,眼光竟差到如此地步。
“咋没人来呢?”张子贺问道。
莲子懒得搭理他,这才啥时候?还不到人多的时候。不过也难为他了,为了卖柿子,竟起了个大早。
“这会儿人少,过会儿就多了。”刘景仁在一边说道。
张子贺拍拍胸脯,说道:“没事儿,有我在,保准你们全都能卖完!”
莲子心中翻了个白眼,哪里用得着有你在,你不在也能全都卖完,说不定还能卖完得更早。
两人正暗中互相较着劲儿,就见一个中年男子走过来,问道:“这柿子咋卖啊?”
刘景仁忙站起来,笑道:“七文钱一斤。”
“给我来上三斤。”
刘景仁道了声“好”,便拿起了称。
那男子趁刘景仁称柿子的空儿,说道:“也不知你家柿子是咋弄的,没有那股子涩味儿,好吃的紧。我家孩子特别愿意吃,老早就赶着我来买,可巧今日赶上了。
麻利地称了三斤,又额外给加了个稍微小一点的,递给那男子,说道:“这几日家里秋收,有点忙,就没顾得上过来。”
“一看你就是个实在人。”那男子用衣摆兜起柿子,将早就准备好的钱递给刘景仁。
莲子这时忙上前道:“叔叔,你尝尝这个吧,柿饼子,就是用这柿子做的,放上好几个月也不会坏。”说着,拿起两块柿饼子,放进了他兜里。
那男子道了声谢,又说道:“我回去尝尝,要是好吃啊,再过来买。”
莲子和刘景仁送走了客人,又回到摊位后面坐下。
“你们就这样卖啊?”张子贺问道。
莲子瞥了他一眼:“要不还能咋地?”
“你们都不用吆喝的吗?”他又道。
莲子“嗤”了一声,她们家的东西不用吆喝,也照样卖得很火爆。
张子贺又发表高见了,说道:“不吆喝咋行呢?你看,没几个人过来吧。”
他说着起身,还说道:“看我的。”
莲子这次很听话,他让看他的,就看向了他。她就不信了,这傲娇小孩难道还能真的吆喝不成。
张子贺这次可没让莲子失望,走到摊位前,清了清嗓子,大声喊道:“卖柿子咯!”
他声音里还带着几分孩童的稚嫩,但是听起来,却丝毫不觉难听。
张子贺吆喝了一声,似乎是发现很好玩,于是又接着吆喝:“卖柿子咯,新鲜的柿子,又甜又香的柿子,不甜不要钱咯!”
莲子差点没被口水呛着,这小孩,平日里没少斗鸡走狗地在街上溜达吧,这吆喝的词儿学的不错啊。
路人听到喊声,有不少人围过来看,张子贺也一一向他们推荐,让他们买。
“哟,这是啥啊?”一个客人指着一篮子的柿子饼问道。
莲子忙上前道:“这是柿子饼儿,就是把这柿子果子弄干了,再沾上糖,好吃着哩。要不您尝尝?”
她说着,将一个柿子饼儿掰成四个小块,给周围的四人每人一小块。
四人吃了,连连点头道不错。
“这个咋卖啊?”其中一人问道。
咋卖来着?这个张子贺还真不知道,转头看莲子。
“二十文一斤。”莲子回道。
“二十文一斤?这么贵!”那客人瞪大了眼睛。
莲子忙解释道:“叔叔,您别瞧着这柿饼子贵,一斤能称上十几个呢,要是买柿子话,十几个柿子可不得两斤多?两斤多柿子做成饼子,要费多少工夫啊,还要再沾上糖,二十文一斤已经比买柿子还实惠了。”
“对啊”,张子贺附和道:“就是这么个理儿。况且,这柿饼子多好吃啊?还能存放上不少时候,啥时候想吃了,都可以拿出来吃,不用担心放坏,真是再便宜不过了。”
没看出来嘛,这浑小孩,做起买卖来还挺有一套的。好吧,莲子承认,她对张子贺的看法,算是改变了那么一丁丁点儿。
“这小娃娃,还真会说话。”那问柿饼子价格的客人道,“给我称上两斤。”
见他要买了,其他的三位客人也纷纷要了两斤。
刘景仁一一答应着,拿称称了。
张子贺向那四个客人道了句“慢走”,转头看向莲子。白皙泛红的小脸上,满满的全是炫耀。
“看吧,不吆喝咋行?”说完他还不忘加上一句,“崇拜小爷吧?”
见过自恋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莲子心中腹诽,但是口上却说道:“行,你行,你行行了吧!”
“这还差不多。”张子贺得意地笑了笑。
其实他真的不是故意想让她不高兴的,她只是想她也能和他亲近而已。
不过对于张子贺而言,一下子就卖出去八斤柿饼子,确实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因此,他的吆喝又开始了。
“柿子,卖柿子,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
他正喊着,忽听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哟,张大少爷,咋在这里当起卖货郎了?”定睛一看,见是三个身穿锦衣华服的半大小子,年纪和张子贺差不多大。
张子贺被他打趣,不知是因为觉得没面子,还是因为被他打扰了卖东西的雅兴,瞬间拉下了脸,道了句:“滚,别扰了小爷清净!”
这些孩子平日都是和张子贺玩惯了的,他啥脾气,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因此又打趣道:“张小爷好雅兴啊。”
其中一个甚至还走过来,装模作样地拿起一个柿子,问道:“这个怎么卖啊?是白送,还是倒贴钱?”
张子贺烦的不得了,挥手赶他们:“都滚都滚,要不别怪小爷揍你们!”
张子贺虽然人不大,但是在这个圈子里,还是颇有威信的。他说要揍谁,那便肯定会动手。
“好了,好了,咱还是别打扰张小爷的雅兴了。”其中一个孩子说道。
张子贺又挥挥手,示意他们赶紧走。
那四个孩子嬉笑着,转身走了。
谁料还没走出几步远,又被张子贺一声“回来”,喊住了脚。
“都过来。”张子贺冲他们道。
那四个孩子走过去,道:“咋了啊?我们可不陪你当卖货郎,没你那个雅兴!”
张子贺不理会他,指着摊子上的柿子和柿饼子道:“你们每人买上几斤”。
“啊?”四个孩子张大了嘴,刚想问他脑筋有毛病吧,就听张子贺又道:“不,都买走吧。柿子十文一斤,柿饼子三十文一斤。”
莲子在一旁只想笑,这价格也涨得太快了点吧。看来那句话说的果真没错,做生意,专杀熟啊。
“喂,张子贺,凭什么啊?”这四个孩子显然也不是这么听话的。
张子贺没理他们,口中悠闲说道:“有人借了我五两银子还没还,有人托我传了张纸条给某位姑娘,有人将县丞大人家的门给砸了个窟窿,有人还将姨娘心爱的小狗给掐死了。”
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还没待张子贺说完,四个孩子忙上前要掩他的嘴,口中也都说道:“买,我买还不行吗?”
张子贺这才满意地笑了笑,指着他们道:“都把衣摆撩开!”
四个孩子没办法,只好将衣摆撩开,任张子贺在每人的衣摆里放上满满一兜的柿子。然后还不罢休,又将剩下的半篮子柿饼子,也给倒了上去。
做完这些后,张子贺拍拍手,说道:“也不用上称,每人给二百文吧。”
二百文?莲子瞪大了眼睛,张子贺还真敢要啊!剩下的这些东西,总共也就还能卖上五百文不到。
那些孩子没法,一个个哭丧着脸小脸,不情愿地掏了钱,给了张子贺。这才转身,打算回家去。
每人都兜着这么多的东西,不回家放下,去哪儿都不方便。
张子贺见他们走了,隔了老远又喊了一句:“这才够义气嘛。”
估计那四个孩子连想哭的心情都有了,只但愿以后不要再遇见张子贺,更不要恰恰碰上他玩“雅兴”的时候。
张子贺向莲子晃了晃刚得来的八百文钱,随后交给了刘景仁。
“你这样欺负人家,会不会不太好?”莲子问道。
张子贺突然有些不适应,这次莲子竟然不但没有白眼他,而且还没有吼哎,真是有些受不了。
“你哪只眼睛看见我欺负他们了?”张子贺不服道。其实他本来不是想这么说的,只是不知咋的,一开口,就以这样的语气说了。
莲子对他的印象刚刚改观了一点,此时竟又见他恢复了原样,“嗤”了一声,不再搭理他。
其实张子贺自己认为,真的没有欺负人的意思,只是强制他们买点东西罢了。再说了,这东西又这么好吃,自己都还没吃到,都让他们买了去,真是便宜他们了。
如此一来,张子贺突然想起来了,昨儿莲子可是说了,如果有卖剩的,就送给他了。可是看看这空空的篮子,一丁点儿也没剩啊。他刚才装的时候,连篮子底下的碎渣渣也一并给倒了进去。
算了,没了就没吧,他去别人家吃就是了。
“唰”地一下,东西就卖完了,快得莲子有些不可思议。
虽然是张子贺用了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卖的,但是不管怎么着,总归是已经全部卖完了。这会儿人才渐渐地多了起来,他们竟卖完柿子,可以回家了,真是越想越兴奋。
莲子当即收了摊子,将东西装上马车,就要回家。
谁料张子贺竟也爬上了车,说是要跟他们一起回家。
这不是才刚从学堂那边回到家吗?他怎么又要回去了?这小孩不是每到休沐的时候,总是见不着影的吗?如今怎么不想留在家里了?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七十三章 雇长工
刘景仁苦劝,这孩子才刚在家里待了一晚上,就这么跑回来刘家庄家里人肯定不愿意。但是让他回家吧,他又不听。刘景仁没办法,只得赶着马车,直接将他送回了张掌柜的铺子,交给了张掌柜。
摆脱了张子贺,莲子心里松了一口气,完全忘记了,刚才是谁,使了个见不得人的手段,将剩下的柿子一瞬间全卖光,才使得她能够赶快回家的。
这个就不要提了,反正结果已经是这样了,忘记了那就忘了吧。
回到家之后,杨氏见他们竟然回来的这么早,也是大吃一惊。听莲子讲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呵呵笑道:“这孩子”。
其实杨氏对张子贺,还算是挺喜欢的。张子贺性子活泼,见了杨氏,小嘴甜得跟蜜似的,尤其会哄人开心。
秋花生早已收完了,刘景仁和杨氏决定从明天开始,收那二十亩地的地瓜。找人帮忙的事儿,还是找当初栽地瓜找得那些人吧。
最近没怎么下雨,地里有点干,用锄头刨地的时候,稍微有些费力,所以二十亩地瓜,足足忙活了五六天,才收完。
收完地瓜之后,莲子又去看了看地,觉得种了两茬养地的作物后,状况好了一点。因此,她便建议刘景仁,这二十亩地今年先撂荒,等到明年开了春,全都种上棒子,秋天收了之后,再种上冬小麦。
莲子家栽了二十亩地瓜的事儿,在附近的村里早已不是秘密,所以地瓜一收完,便有人来联系,要买鲜地瓜。
这人是要买了地瓜下粉条,给的价钱也算是合理,甚至要比牙行里的价钱还高上一些,于是杨氏和刘景仁商量了一番,便将这新收的二十亩地瓜,全都卖给了这下粉条的。赚的钱虽然不多,但是这二十亩地,重在保养嘛。不过就算这样,以前买地的钱算是全都赚回来了,且还有盈余。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那二十亩地,就能赚钱了。
家里的钱越来越多,自从上次存了四百两银子之后,家里又攒下了有一百多两。莲子打算先拿出一百两,抽个空,再到钱庄和先前存下的钱,放在一起存了。
收完了地瓜之后,今年的农活算是彻底的完了。这几日,杨氏和刘景仁着实累的不轻,就连早上起床的时间,也晚了不少。
莲子觉得他们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此辛苦,便向刘景仁道:“爹,咱家请个长工吧。”
“啥?”刘景仁反问一句,听莲子又重复了一遍,说道:“请长工干啥?”
他打了大半辈子的庄户,从来都是自家的活儿自己干,哪里用得着请长工?再说,一年的工钱少说也得六七两银子。有这六七两银子,干啥不好?
莲子见刘景仁想不开,便去和杨氏说。
“娘,咱家请个长工吧。”
“请长工干啥?又能干的过来。”杨氏道。
莲子依然不放弃,忙是忙得过来,但是那得多累啊。
“不是啊,娘,咱家以后肯定还会买更多的地,甚至是一千亩两千亩的,到时候咱肯定忙不过来啊,必须得找人干活。”莲子说道,“但是既然要找人干活,就得有人先学会了,以后或是教别人,或是监督干活吧。这样的人,如果是初来乍到的,咱哪里能信得过?所以嘛,咱们现在就要培养。”
杨氏闻言,惊讶地看向莲子道:“你说啥?一千亩两千亩的买?咱上哪找恁些钱去?”
莲子一阵无语,说了这么久,杨氏竟然没抓住重点。
“钱啊,咱一定会慢慢有的。”莲子只好先这样说。
“就是啊,买了那么些地,咱也忙活不过来啊。”杨氏说道。
总算是有点靠谱了,莲子又道:“就是呗,所以咱们现在就要培养得力助手,以后教会别人怎样又好又快地干活,还能替咱们在地里监督着。”
“嗯,行”,杨氏想了会儿,点头道,“只是,请谁好呢?”
还是杨氏好说话一点,刘景仁虽然脾性好,但是有时候,未免太倔强执拗了一些。
“娘,平安叔和平安婶不就很好吗?”
他夫妻二人干活勤快,一点不推脱偷懒,且又是熟悉的。他们夫妻家里没有地,平时只是靠刘平安给人干点散活儿赚钱,一年也挣不了几两银子。
左右都是一个村里的,也不用住在莲子家里,只有空的时候过去喊上一声便是了。如果说一年给他们夫妻二人十五两银子的话,想必他们是一定同意的。一年十五两银子,可不比打散工赚的多多了。
“行,我跟你爹商量商量。”杨氏道。
“只是”,她又道,“这一到忙起来的时候,他夫妻二人也忙不过来啊。”
莲子忙道:“这个就不用担心了,到时候再帮着找几个人帮着干就行了。”
“可是”,杨氏还是有顾虑,“咱们今年请他们干活,总共才花了一两银子多一点,明年还是干一样的活儿,就要花十五两银子?”
莲子忽而一笑,说道:“娘,你放心啦,我觉得咱家应该在村子附近再买上十亩地,这回咱种菜蔬。”
“别胡闹了,种菜也不至于种上十亩啊。”种点自己吃就行了,顶多种上二三亩带出去卖。要是一下种上十亩,猴年马月的才能卖完。
但是莲子却不是这样想,要想靠种地赚钱,那就必须形成规模,要不,根本就赚不了几个钱。就十亩地,她还嫌少呢。只不过目前只是试验阶段,能不能种出她想要的效果,还不一定呢,所以,暂时先种上十亩试试吧。
因为只是试验,所以莲子要时常过去看看,因此,便想在村子周围买上十亩地,方便以后过去。在地头上盖个小屋,让刘平安夫妻过去住着,平时既看着菜地,又能留意着地里蔬菜的长势。这样,也不算一年白白花了十几两银子。
莲子将设想和杨氏说了,杨氏虽有些不赞同买十亩地种菜的事儿,但是关于请长工的事儿,她还是和莲子的意见一致的。
和刘景仁商量了商量,最后,他也同意请长工。
杨氏本就可怜刘平安夫妇,连着死了两个儿子,是个人,心都要被揉碎了。所以对他们,是能帮则帮。
晚上吃完饭,杨氏便迫不及待地去了刘平安家里,将这事儿告诉了他们,问一问他们意见如何。
刘平安夫妻一听说只是干点农活啥的,一年还给十五两银子,哪里有不同意的道理,当即点头答应了。
杨氏也将情况和他们大体说了,最近这段时候,只是干点地里的农活,等到过段时间,莲子要种蔬菜,还请他们给看着地。
刘平安夫妻自是没有不同意的道理,一年十五两银子足够一个三口之间一年吃饱穿暖喝足了。对于他们这种家庭来说,更是八九两银子就能解决了问题。人家都给了十五两银子,那更是任何拒绝的理由都找不出来了。
杨氏也兴高采烈地回了家,莲子就知道,肯定没问题。
之后的几天,莲子要么是在山上摘果子,要么是在家里做果脯和蜜饯。
几日前,她将采来的覆盆子做成了蜜饯,味道特别好,一点儿也不输给草莓蜜饯。
送去张掌柜那里的时候,莲子亲自跟去了,并且还仔细解释了一下这覆盆子的药用价值。
张掌柜决定等到过年的时候,再推出这覆盆子蜜饯,希望能够趁此多赚些钱。
莲子完全同意这种做法,同时她发现,张掌柜也变得越来越会做生意了。这覆盆子给莲子的价钱,竟然达到了六十文一斤,可是比草莓蜜饯高出不少了
在莲子看来,更好的是,这覆盆子是从山上摘的,不用花钱,如此一来就省下了不少钱。
那山上的几棵柿子树,还真是高产的很,直到现在都九月中旬了,还是每天都会有柿子成熟。
莲子每日傍晚时候,都会挎着篮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摘柿子。
摘了柿子之后,就存放在地窖里,等到攒够一定数量了,就烧热水漤了,或是直接去卖鲜果,或是做了柿饼子。
这日,莲子和谷子两人刚刚摘了一篮子的柿子,准备回家,在山底下,竟然碰见了村里的刘长生。
这刘长生,平日里最是个游手好闲的,此时都是傍晚了,不知又要去山上干啥。
他家和刘平安家是邻居,莲子去刘平安家的时候,会经过他家门口。每次都能看见他媳妇郑氏,严重走形的身子倚着门框,扯着嗓子和大街上相熟的人说着话。
莲子很不喜欢郑氏,不仅是因为她身子肥胖,且身上总是有一股子永远洗不掉的怪味,更是因为这郑氏和李氏交好。
李氏是啥样的人,莲子心中清楚得很。和李氏交好的人,自然也不会是啥清白之辈。
莲子和谷子见着刘长生,也没打个招呼,直接就从他身边过去了。
刘长生回头瞅了她们一眼,继续往山上走去。
当日晚上,昏暗的烛火下,一个胖胖的身影附在一个妇人的耳边道:“你知道吗?我听我家那口子说啊,今儿他去山上,你猜看见谁了?”
“看见谁了?”那妇人一副十分好奇的样子。
那矮胖妇人又道:“看见你家二房家里的孩子了”,她说完又补充一句,“老大和老小。”
“哦”,那妇人瞬间有些兴趣缺缺。不就是看见了两个孩子嘛,有啥值得好说的?她还以为遇见啥新鲜事儿呢。
“关键是我家那口子啊,看到了”,那矮胖妇人说着,又凑近那妇人耳边,压低声音说道。
她说完,便见那妇人刚刚溜掉的兴致瞬间又返了回来,问道:“真的?”
“这还有假?”那矮胖妇人道。
那妇人又道:“我就说嘛,只听说她家卖柿子卖柿子的,我也没到她家看过,还以为是自家树上结的,没想到是从山上摘得。”
“就是啊”,那矮胖妇人附和,“不花钱的东西啊,卖了大价钱。”
那妇人点头,突然又道:“我说啊,这山是大家的,树也是大家的,咱不能只让他一家占了便宜去。”
“可不是这么回事咋的?”那矮胖妇人道,“要我说啊,咱不如把树移到自己家里,咱想啥时候摘就啥时候摘,想咋卖就咋卖。你说呢,妹子?”
那妇人拍了矮胖妇人的手一下,说道:“就是这么个理儿。”
她低头想了一会儿,说道:“我家那死老太婆把钱管得紧紧的,谁的钱都要要去。咱不如把树移到你家院子里,你在家看着,到时候要是卖了钱啊,咱们五五开咋样?”
“行,明儿一早,趁着天不亮的时候,我就让我家那口子去把树移过来,栽我家院里。”那矮胖妇人道。
“行”,那妇人道,“就这么说定了。”
之后,便是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略显单薄的灰蓝色身影,走入了月色中。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七十四章 空了
这几日,攒下的生柿子已经差不多有好几大篮子了。莲子打算今天就把这些柿子漤了,做成柿饼子。
刚刚在灶膛里生了火,要烧热水,没一会儿,便见苏可言和虎子来了。
“来得正好,正好可以赶得上吃柿子了。”莲子甜甜笑道,似乎是忘记了今天漤的柿子,到明天才可以吃。
并且,说是让人家吃柿子,实际上活儿也干不少。
这不,马上就来了。
“虎子,你去门口再帮我抱点柴火来吧。”莲子吩咐道,自己在灶膛前面的小板凳上坐了下来,顺手也递给苏可言一个。
苏可言也坐了,听莲子问道:“可文呢?”
“和子贺一起玩呢。”
又是这个张子贺,真是无处不在啊!
莲子又是一番痛心疾首,说道:“你怎么能让可文跟着张子贺玩呢,早晚学的跟他一样。”
苏可言微微一笑,他知道莲子自来是对张子贺十分有意见。但是通过这一年多的接触,张子贺这人只是脾气奇怪了一点,其他地方都还是十分不错的,没有莲子口中的那么不堪。
“行了,你不用说了。”莲子见苏可言要说话,不用猜,就知道是要说张子贺其实还可以的话,所以在他还没开口之前,就抢先将这些话扼杀在了摇篮里。
苏可言颇为无奈地笑了笑,将身后的柴火往灶膛前推了推。
烧好了水,剩下的重活,就不需要莲子来做了,杨氏和刘景仁忙活着就行。
秋日的天气,总是格外的明朗,阳光透过西屋门口那棵老杏树密实的枝叶洒下,在地上铺了斑斑金色的光彩。
莲子趁着这个空儿,拿出书,向苏可言请教一些问题。
虎子自来就不是个爱读书的,早就和栗子在一边玩闹了起来。
一切都很和谐,突然,一阵不是很和谐的吵嚷声从门外传了进来。
莲子此时也无心再看书,因为听声音,好像是张子贺和苏可文。
果然,莲子刚真起身要出门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儿,就见张子贺和苏可文一人紧紧拉着一只胳膊,拖拽着一个矮胖的妇人进了门。
那妇人还在不停地挣扎,奈何虽然这二人只是孩子,但是力气却也不小,一时间怎么也挣脱不开。
“说,是不是你?”张子贺向那妇人凶道。
莲子看清了来人,正是她不喜欢的,那刘长生的媳妇郑氏。
这一番动静,自然是将刘景仁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