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喜事 作者:白露(创世中文网vip2014-6-5完结)-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儿”,丁伯不悦地喊了一声,将青儿拉到身后,又向莲子和刘景仁道,“少爷在弹琴,二位跟我进来吧。”

    莲子再一次忽略了青儿的存在,向丁伯笑道:“谢谢伯伯”,随后跟着丁伯进了这墨兰院。

    院子里的景致和外面又是不同,外面就算是建的再豪华庄重,但是冬天里,万木萧条,早已失去了往日繁盛的样子。

    但是这里却不一样,才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小片竹林。风吹动竹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且竹叶并没因为冬日的寒冷而变得枯黄,仍旧是葱茏一片,让莲子不禁想起了香甜的夏天。

    再往里走,见竹林边上,一个简单的亭子里,那白色的身影安静地坐着,悠扬的琴声从他指尖流泻而出。

    “宁哥哥。”青儿兴奋地喊了一声。

    那抚琴的身影并没有因为有人喊他而停下。

    “少爷,他们来了。”丁伯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

    丁伯在宁家有些年头了,当初宁卿的母亲死后,继室过门,宁卿的日子自此一落千丈。丁伯见他着实可怜,便常常照料于他。因此,二人的情谊,更不是一般的主仆能够想必的。

    他没有回头,但是琴声却是悠悠停止了。

    “找我有事吗?”宁卿转过头来,看向莲子和刘景仁。他唇角带着一丝微笑,与这清晨金色的阳光相得益彰。

    刘景仁从没进过大户人家的内院,此次前来又是求人帮忙的,一路上心里紧张不安的,听见宁卿问话,忙有些失措地指指身后的顺子道:“给少爷送点心过来。”

    “是啊”,莲子甜甜一笑,“见你很爱吃我家的点心,就各样的拣了一些,给你送来了。”

    宁卿闻言,唇角的笑加深了好几度。

    当初买这家的点心,确实是被这小姑娘的眼神和表情吸引了,后来尝了尝,确实不错。但是从来没听这小姑娘说过一句话,如今听来,原来她的话也是这样有趣。

    “那就谢谢了。”宁卿微微点了点头,又向丁伯道,“先放西跨院吧。”

    丁伯答应一声,带着顺子走了。

    宁卿看着顺子吃力地拿着两个大篮子,心中难免觉得好笑。

    送这么大半车,真是,有趣得紧。

    刚才他听丁伯说这家人给他送点心来了,本打算让丁伯收了,再多给些钱就是了。后来一听竟送了大半车,还跟着个小女娃,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闯入脑海,宁卿突然想见上一见。

    “东西都送完了,还不走,想留下吃饭啊!”青儿看着莲子,不悦道。

    “不不”,刘景仁忙摆手,这时候离吃午饭还早得很,再说是来求人帮忙的,哪敢这么摆谱。

    莲子细细地打量她一番,刚才听青儿喊丁伯爷爷,想必应该是他的孙女。只是丁伯如此和蔼的人,何以教养出这样的孙女?

    青儿看起来也就十二三岁的模样,倒是和麦子差不多大。虽说长得并不是很俊俏,但是胜在皮肤白皙,两颊红润,看起来也颇为可爱。

    莲子没有理会她,反是走到宁卿身边,在他身侧的美人靠上,毫不客气地坐下。

    “你,你怎么可以——”青儿瞪大眼睛看着莲子,她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如此大胆,做到少爷的身边?

    莲子瞅了她一眼,露出一个不怀好意的笑。

    宁卿脸上的笑一直没消,见莲子在他身边坐下,脸上也没露出不悦的神情。

    “确实是有点小事请你帮忙。”莲子忽闪忽闪着眼睛,看着他说道。

    直觉里,她觉得宁卿并不可怕,其实也只是个可怜人罢了。

    宁卿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她,示意她说下去。

    “我想让你帮我写几个字。”

    “什么字?”宁卿问道。

    莲子不好意思地一笑,求人办事,总归不是那么理直气壮的,更何况还是被拒绝一次了。

    “我想让你帮我给‘福聚来’题个门匾。”莲子道。

    宁卿眉头微微蹙了蹙,看向莲子,似乎有些迷惑。

    “‘福聚来’是你家的?”宁卿无论如何也难以把那个要重新开张的酒楼和莲子家联系起来。

    莲子摇头道:“不是,但是这个名字是我起的。”她见宁卿面上微微错愕,继续说道,“这酒楼不是要重新开张吗?既然要重新开张,那就要重新重修,我正好和那掌柜的达成了协议,帮他出装修的主意。”

    宁卿闻言,点头“哦”了一声。

    “所以想麻烦你帮帮忙。”莲子满怀希望地看着他。

    宁卿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看得莲子心里有些着急。

    “喂,大哥,行不行的,你给句话好不好?”莲子心中急道。

    “你以为你是谁啊,宁哥哥才不会帮你呢!”一旁的青儿实在看不下去了,真是难以想象,天底下怎么还有如此厚颜无耻的人。她以为送来半车点心就能让求得少爷帮忙吗?真是自不量力。

    莲子再一次忽略了她,她从一开始就看明白了,宁卿虽然纵容她,但是并不会把她当回事儿,继续用希冀的目光看着宁卿。

    “好啊。”宁卿微微笑道。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突然到莲子还没有反应过来。

    就这么答应了?就这么容易?

    “谢谢。”莲子总算没有走神太久,甜甜笑道。

    宁卿看着她那灿如三月春光的笑容,心中顿时一片明朗。

    “跟我来吧。”宁卿向莲子说道,起身走出凉亭。

    刘景仁也是异常惊愕,董掌柜许以重金都没能够请他动笔,自家就送了半车的点心,他咋就答应了呢?

    宁卿带着莲子,穿过几条九曲回廊,推门进了一个房间。

    他拿起笔架上悬挂着的笔,在砚里蘸了蘸,随后在书案上铺就的宣纸上,轻松自如地写下“福聚来”三字。

    莲子凑上去一看,宁卿的字果然是名不虚传,虽然她并不懂书法,但是这三个字,怎么看怎么舒服,怎么看怎么欢喜。

    “那个,能不能把你名字写上啊?”莲子说道,见宁卿看着他,又道,“这样人家才会知道是你写的啊。”

    宁卿没有答话,只是笑了笑,等纸上的墨迹干了之后,将宣纸卷了卷,交到莲子手上。

    莲子心道不写名字就算了吧,他这样不是人间烟火的人,让他做这么不低调的事儿,确实有些难为了。

    “谢谢。”莲子再次甜甜一笑。

    “时候不早了,那我们就不叨扰了。”说着走出了门。

    路过门口的时候,青儿正一脸凶色地看着她。

    莲子笑着冲她扬了扬手中的宣纸,挑了挑眉,大步走出书房。

    “哦,对了,帮忙不能白帮嘛,等会儿董掌柜会给你送银子来的,等到酒楼开张的时候,给你终生打折的特权。”莲子转回头说道。

    宁卿看着他,唇角的笑容扩散,宛若一朵盛放的白莲花。

    她的主意?不知又会有什么样的与众不同。

    丁伯将空篮子还给他们,将他们走角门,带出了府。

    莲子拿了宁卿的题字,高高兴兴地和刘景仁出了宁府,上了牛车,向董掌柜的酒楼驶去。

    “宁哥哥,你怎么可以帮那个死丫头写字?”青儿白皙的小脸上一片委屈,泪眼汪汪地看着宁卿。

    宁卿看向她,问道:“那青儿认为该怎么办?”

    “应该把他们赶走!”她气呼呼地说道。

    宁卿笑了笑,没再说话。

    青儿是丁伯的孙女,时常跟着丁伯来府上,每次丁伯去看他的时候,青儿都会跟着,悄悄地和他玩上一会儿。所以他对青儿,就像是对自己的妹妹一样。

    莲子还沉浸在得到了宁卿题字的兴奋中,一路上抱着宣纸,打开看了看,又卷了起来,再打开看一看,再卷起来。

    只是不知道董掌柜会付给宁卿多少钱,希望多给点吧,那么她自己也就能多拿点。

    刘景仁和莲子心里都美滋滋的,不知不觉便到了董掌柜的酒楼。

    酒楼的大门仍然锁着,刘景仁下去敲了敲门,报了名字,便见良子开了门。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五十九章 最后的筹备

    董掌柜在楼上早就听到他们来了,忙下楼来。

    堂里有些凌乱,他们按照莲子的建议,该拆的拆,该卸的卸,堆的一楼到处都是。

    莲子好不容易找了个能插得下脚的地方,在桌上坐了。

    “怎么样了?”董贵山问道,虽然他还是不相信莲子会求来宁卿的墨迹,但是忍不住,心中还是有几分期盼。

    莲子将手中的宣纸远远地冲他摇了摇,脸上一片灿烂。

    “这是啥?”董贵山蹙着眉头。

    莲子将手中的宣纸递给他,示意他打开。

    董贵山接过,慢慢地打开,同时,双眼慢慢地放大。

    这,这,这怎么可能?

    “对,是,就是这样。”他有些语无伦次,满脸惊喜指着纸上的字说道,“这正是他的字迹,没错,就是他的,一看就知道。”

    莲子朝他那边看了一眼,光看字迹就知道是宁卿写的,原来宁卿的字知名度已经如此高了。难怪她刚才让宁卿写上自己名字的时候,他不写。

    “董掌柜”,莲子出言打断了狂喜的他,“银子还没给人家呢,你还是快给人送去吧。”

    “没问题。”董贵山爽快地答应一声,又向小陆道,“马上封五十两银子,给宁举人送到府上去。”

    “哎,我马上去。”小陆答应着,去了后厅。

    五十两啊,就三个字,可真是够珍贵的。

    莲子一直看着董掌柜,他那天可是说了,如果事情办成了,给宁卿多少钱,就会给她多少钱的,难不成此刻忘了?

    董掌柜又盯着字欣喜若狂地看了一会儿,突然向身影刚消失在后门门口的小陆喊道,“再封五十两给莲子侄女儿。”

    莲子心中狂笑三声,五十两啊,她们家得卖多少点心,卖多少果脯才能赚来五十两,足足够一家人两年的嚼用了,竟然一瞬间就来了,快的莲子有些不适应。

    一边的刘景仁也是有些傻,他还从没一下子见过这么多钱呢。

    小陆将包好的五十两银子送到刘景仁手中,银子沉甸甸的,他似乎有些拿不稳。

    莲子看着这一小袋银子,心里想着,离开个铺子的目标又近了,或许不到今年年底,就能够实现了。

    “等我得了闲,一定亲自去找镇上最好的工匠给刻了匾,风风光光地表起来。”董贵山看向莲子,笑道。

    “对了”,他又问道,“你是怎么劝得宁举人给题字的?”他去了好几次,用尽了方法,但是仍然每次都被拒绝。这小丫头,她是怎么做到的?

    莲子神秘地一笑,说道:“这个不便相告,总之是用的正当方法就是了。”

    董贵山呵呵笑了两声,见莲子实在是不说,便也只能作罢。

    “莲子侄女儿,你看我们也按你说的,拆的七七八八了,还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他又问道。

    莲子四处打量了打量,赞道:“不错,赶紧动工吧,抓紧时间的话,说不定还能在正月过去之前开业了。”

    正月里人气最旺,可不是酒楼开张的最佳时间?

    莲子又从自己随身带的,杨氏给缝的小包包里找了找,拿出一张纸,递给董掌柜。

    董掌柜细细一看,见上面是酒楼的装修方案,有一条一条列出的,也有画着图纸的。

    这是莲子利用晚间的时间赶出来的,虽然有些仓促,但是做一般性的图纸来用的话,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样,会不会太宽松了?”董掌柜指着图纸上问。

    莲子顺着他指着的地方一看,解释道:“掌柜的,你家这酒楼本来就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要是座位与座位,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再安排紧凑了,可不就会更觉得压抑了吗?”

    “可是,这样一来,一次容纳的客人会不会太少了?”董掌柜又问道。

    莲子严肃回道:“肯定会啊,但是一旦客人少了,在装修上多下功夫了,这服务质量不就提高了吗?客人不就更满意了吗?再说了,这样还能营造一种客人盈门,生意红火的氛围,别人见了,自然会以为你这酒楼一定很好。”

    董掌柜想了想,确实是那么回事,便点头道:“那好,我等会儿就去找工匠,打桌子椅子。”

    董贵山又看了会儿图纸,问了莲子几个问题,得了满意的回答。

    二楼的包间更是要费心准备,莲子见这里已经在她的提议下,重新刷了漆,糊了壁纸。

    这壁纸只是白色的宣纸,上面画了些简单却不失乐趣的图案。

    宣纸上作画不易于保存,所以莲子只是让董贵山找了街头卖画的,十几文钱画上一大张,贴在四面墙上。

    过了年,残冬还没过去,但是春天眼看着就来临,因此这画上的内容,便是以初春的景象为主,画上刚发芽的鹅黄色嫩柳,以及待开的花骨朵。如此一来,便会给人一种春日的希望之感。

    若是到了其他季节,那么这壁纸又会被换掉,画上其他的物事。因为这二楼雅间,本就是为文人墨客和附庸风雅的有钱人家准备的,所以自然要极尽雅致之能事。

    莲子敢保证,她这个创意,其他酒楼肯定想不出。连她自己都要深深地佩服自己,原来她的想象力并不是只局限于那二亩地,原来她的想象力也是可以这么丰富的。

    包间里窗子上的帘子,也是董掌柜去了染坊专门定制的,和这包间的名字相呼应。

    二楼共大大小小八个包间,名字也是帘子想出的,分别为:“倚梅阁”、“寻兰苑”、“画竹堂”、“忆菊厅”、“听荷轩”、“敛棠筑”、“万松台”、“千杯楼”。

    前世为理科生,想这些文绉绉的名字,着实费了莲子好大一番功夫,脑细胞不定死了多少亿个。

    如此破费心思的装修一番,莲子越看越满意,都有些不舍得出去,相信其他人也一定会有这种感觉的。

    又和董掌柜商讨了一番大厅的装修细节,莲子见天色不早了,刚想走,就见去宁府给宁卿送银子的小陆回来了,。

    “咋又拿回来了?”董掌柜见他拿去的银子又原封不动地拿回来了,诧异地问道。

    难道是没收?上次开出的是三十两,被他拒绝了,这回字都写了,送去了五十两,没道理不收啊。

    小陆将银子交给董掌柜,解释道:“我送去了,但是没一会儿家里出来个老伯又拿出来了,说是他家少爷说了,刚才莲子姑娘送去的点心还没给钱,这钱正好给莲子姑娘就行了。”

    什么?莲子和刘景仁都瞪大了眼睛,五十两银子付那半车点心的钱?他家就算是卖上一年的点心,也不一定能赚上五十两啊。

    这一下子就拿了一百两银子,着实是让人难以接受了一点。

    “那就给大侄女儿吧。”董掌柜笑道,将五十两银子递给莲子。

    莲子瞬间反应了过来,忙伸手去接,向董掌柜道了声谢。

    天色着实不早了,莲子又交代了董掌柜一些关于装修的具体事宜,这才告辞,爬上牛车,往家走去。

    今天过得就像梦一样,她和宁卿深刻接触了一次,还赚了一百两银子,除此之外,还和董掌柜约好了,以后他酒楼的食材,优先选择莲子家供的。

    这就相当于给自家的生意找到了市场,只要酒楼不倒,就没了后顾之忧。

    对于董掌柜来说,莲子家为了维护生意,也会倾力为酒楼出主意,他自然是一口答应了莲子的要求。

    这样的话,莲子心里想着,可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等到以后地多了,除了多种点粮食之外,还可以种些菜蔬。光这些,一年也能赚上不少钱。

    只是这地,让舅舅给留意着的,到现在还没有动静。

    刘景仁和莲子一路都沉浸在兴奋中,说了不少话。莲子将心中对于以后的打算和刘景仁说了,只要是合理的,刘景仁自然是同意。

    这个闺女,别看年纪最小,脑袋里咋就装着恁多新奇的点子呢?难道书里真能教人这么多不成?难怪人人都想读书呢。

    只是刘景仁还是有些担心,突然间得了这么多银子,放家里会不会不安全?万一招了贼咋办?

    因此刘景仁便嘱咐莲子,一定不能把这一百两银子的事儿说与外人知道。

    莲子答应了,但是她并不是十分担心,估计用不了多久,这银子就会花出去的。

    二人回到家之后,杨氏正在灶间做晚饭,听见门外的响声,忙探头去看,问了句:“咋样了?”

    “成了”,莲子笑道。

    杨氏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欣喜,她都担心一整天了。

    拿了半车的点心去送人,就是送礼也不是这么个送法啊。偏莲子还信誓旦旦的,说是应该没问题。

    事儿就这么办成了,果然是出乎意料的。

    “娘,你知道咱们这回赚了多少银子吗?”,莲子带着笑,一脸神秘地看着杨氏问到。

    “多少?”杨氏笑问。

    “你猜”。

    “五两?”

    莲子摇头:“再猜”,又转头向刘景仁道,“爹,你别说啊。”

    看这样子,八成是更多了:“十两?”

    十两不少了,那点心是送人的,就算是卖的话,也就三四两银子。至于董掌柜说的,给宁卿多少酬劳,就会给莲子多少。但是就只是写三个字,十两银子就顶了天了,不可能更多。

    “再加个零”,莲子笑道。

    “加个零?”,杨氏脸上一脸迷惑。

    莲子突然想起来,这时候应该是还没有阿拉伯数字出现的,便低声笑道:“是一百两”。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六十章 看地

    杨氏看看刘景仁,一脸的惊愕,这,这不可能啊。

    待看到刘景仁点头,又问了一遍具体细节,直到看到那白花花的一百两银子,这才算是相信了。

    “咱家,咱家,可不是发了吗?”杨氏有些语无伦次。

    庄户人家一年的嚼用也就二十几两银子,一下子得了一百两,在杨氏和刘景仁眼里,确实是发了。

    但是莲子可不这么认为,一百两银子能干嘛啊,只够买几亩好地的,连在镇上买个铺面都是不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娘,咱托舅舅打听地的事儿,咋样了?”莲子问道。

    杨氏看了看刘景仁,又向莲子道:“你舅舅也没说,我也不知道咋样了。等到得了闲,让你爹问问去。”

    “那我明儿就去看看吧,左右没事儿。”刘景仁说道。

    最近几天,该忙活的事也就是做些果脯和点心,刘景仁也帮不上啥忙,正好可以去走走。

    杨氏捧着一百两银子,左看右看,忽然道:“这些银子放家里,会不会招来贼?”

    杨氏的担忧和刘景仁一样。

    “只要咱放好了,不与别人说道,不会的。”莲子劝道。

    在她眼里,这一百两银子,也就是人民币五千块,哪里值得如此担心。

    杨氏将银子收起来,仔细地用破衣服缠了,先是埋在小麦缸里,后来觉得还是不放心,一连换了三个地方,才觉得该是安全了,这才去灶间接着准备晚饭。

    次日,刘景仁去了杨氏的娘家,杨氏则和几个孩子在家里做果脯。张掌柜那边催的急,必须马上送去了。至于做点心,左右那是自家要拿到集上卖的,早一点晚一点的都没关系。

    刘景仁过午不久就回来了,莲子急忙跑过去问。

    “爹,咋样?”

    刘景仁将牛车卸了,说道:“你舅舅说,没有很好的,只有李家屯村西,有一连二十亩地想卖,但那地不打庄稼,买了也是无用。”

    这么说,就是没有了?

    “啥地啊,咋会不打庄稼呢?”莲子又问道。

    刘景仁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只说是地不好,这才要卖的,都卖了大半年了,就是没有买的。”

    “哦”,莲子点点头,“我能去看看吗?”

    “你去看那个干啥?”刘景仁问道。

    莲子笑道:“看看咋样啊,不长这种庄稼,说不定会长另一种庄稼呢。”她觉得这似乎还不太有说服力,又道:“书上可是说了,不同的作物,对土地的要求也是不一样呢。这地半年多了都没人买,价格肯定很低,如果能长别的庄稼的话,那咱可不就赚了吗?”

    刘景仁想想也是,便点了点头,道:“等到得了闲,我带你过去看看吧。”

    没过几日,莲子和刘景仁一起去镇上,想看看酒楼那边装修的怎么样了。这眼看着就要到十五元宵节了,若是能赶在正月里开业,那是再好不过了。

    进了酒楼,莲子四下看了看,已经初俱形状了。

    二楼的包间,上次就已经看过了,没啥问题。大厅的装修,也已经差不多了。桌子椅子已经按照莲子的要求打了新的,排列方式也是费了一番心思,虽然排的稀疏,但是桌与桌之间又有巧妙的点缀,这样看起来既不显空旷,又别有一番趣味。

    柜台怎么修整,莲子绞尽了脑汁,还是没想出来什么新颖的法子,只是再让董掌柜在柜台上摆上应时的鲜花,这样看起来,也不至于太突兀。

    现在只剩楼顶的藻井还没装修完,不过看情况也快了,也就两三天的事儿。

    “选个日子,正月开张吧。”莲子向董贵山说道。

    董贵山笑道:“早就看过了,这个月十八、二十、二十六,可全都是好日子呢。”

    “今儿是十三,全都装修完了,再加上忙完元宵节,大概会到十六。”莲子自言自语道,“若是再算上采买食材,培训伙计,打宣传广告,又要到二十以后。”

    她皱眉沉思了片刻,说道:“定在二十六好吗?”

    “行”,董掌柜答道,又问,“这个广告要怎么打?”

    莲子闻言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还记得那张记炒货铺子当初换新包装的时候是怎么打广告的吗?”

    “当然了,闹那么大个动静,这苍山镇上谁不知道啊。”董贵山说着说着,突然声音低了下去。

    张记炒货最近可闹出了不少动静,又是换包装,又是上蜜饯果脯的,着实吸引了这半个苍山镇的眼球。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原来张记炒货卖的果脯和蜜饯,都是莲子家提供的。

    这会儿说起广告的事儿,他心中似乎突然明了的,那些主意,不会就是眼前这丫头片子想出来的吧?

    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董贵山已经完全相信莲子有这个能力。

    “咱们不会,也像那样打广告吧?”他问道。

    莲子摆手道:“不,不会,张记那边卖的是炒货,当然要动静大点。咱们这是要开酒楼,面对的消费群体也不一样,广告的方式自然也不能一样。”

    “那要咋样?”

    莲子低头想了想,说道:“咱们这酒楼地段不错,面向的主要消费群体也是定于镇上的富户。所以,掌柜的,你先多准备一些请柬吧。”

    “请柬?准备请柬干啥?”他问道。

    莲子解释道:“给镇上那些大户人家送去,尤其是那些爱附庸风雅的。可以先给几个相熟的,请他们在朋友圈里扩散扩散。”

    这些大户人家,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网一样,只要抓住了一根,其他的肯定会受波动。再说,这些人家的子弟,平日里闲着没事,可不就是斗鸡走狗的吗?听说哪里新开了个比较有趣的酒楼,不去瞧上一瞧才怪。

    “这样吧,第一天咱们是试营业,所有菜品免费,酒水收费。”莲子又道。

    酒楼不但要以有钱人为主,那些平民也不能不在乎。如果菜品免费了,定然会吸引一大批人前来。只要在菜上多下些功夫,将菜做好了,价格也合理,环境又高档,不怕他们以后不来。

    而那些大户人家呢,只要他们来了这酒楼,要了包间,那就肯定要饮酒,这样也不至于亏损太多。

    董掌柜有些为难,他的酒楼从一年多以前就不景气,最近更是亏损了好几个月。这几日的装修,那银子花的,就像流水一样,哪里还能忍心再免费送菜品?

    这小丫头说的,未免也太轻松了点吧。

    莲子明白董掌柜的难处,于是劝道:“掌柜的,我知道咱们现在是很艰难,事业刚刚起步嘛,这是正常的。但是咱一定要咬紧了牙关,度过了这一关。我敢保证,不出十天,酒楼一定开始盈利。”

    董掌柜看了莲子一会儿,不知该不该相信她的话,最后咬了咬牙,这才道:“好吧,听你的。”

    莲子微微一笑,心中却嘚瑟:“对,听我的准没错。”

    又向董掌柜交代了一些广告的精髓,莲子这才和刘景仁一起离开。

    这回她特意早走了一会儿,就是为了去李家屯那边看看那十几亩地的情况。

    李家屯离杨氏的娘家那边并不远,就算是走着,也只需一个时辰就能到。

    到了李家屯,刘景仁下车,跟村民打听了哪家要卖地的。

    其实很好打听,李家屯要卖地的,也就那么一家。

    打听了地方,刘景仁便又赶着牛车,去了那户人家里。

    这家人一看就是殷实人家,虽然不能说是很有钱,但起码吃穿不愁。门楼是新砌的,十分的整齐气派,院子里也整整齐齐地铺着打磨过的青石。

    刘景仁在门口喊了一声,便见有个穿着棉布青袄,腰间系着橘色襦裙的妇人出来。

    “找谁啊?”她问道。

    刘景仁说明了来意,那妇人一听说是要看地的,马上让孩子去村头把家里的男人叫来,自己则热情地把刘景仁和莲子爷俩让进了屋。

    屋里的摆设也是不错,家具齐全,还有一张梨花木的桌子。

    莲子只待了片刻的功夫,便见这家的男人回来了。

    “哟,大哥过来了啊?”他热络地和刘景仁寒暄一句。

    莲子见他如此热情,心中便猜测,看来他的地确实是很不容易卖出去的。

    又说了几句,大体说了地的情况,刘景仁才道想去看看地,那男人自然是一口应下了。

    当即套了马车,让刘景仁和莲子也一齐上去,自己架了车,下了地。

    马车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的功夫,才在一片荒芜的地头上停了下来。

    “大哥你看,就是这十亩地。”那男人指着这片荒地说道,“因为早就打算卖了,所以歇了两茬了。”

    刘景仁走到地里看了看,说道:“这是三级地啊。”

    三级地一般离家远,地力也不太好。

    那男人摆正神色说道:“大哥,不瞒您说,这地的地力确实是不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