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喜事 作者:白露(创世中文网vip2014-6-5完结)-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人又嘱咐了几句,便赶紧上了来时的马车,走远了。

    “咋就忘了这事儿呢?”莲子一拍自己脑门,口中嘟囔道。这段时间心都扑在秋收上了,竟忘了还有半月不到就是中秋节了。

    中秋节可是个大节啊,正好这时候各种果品都收获了,铺子里能上的种类也多,也新鲜。加上节日,销量肯定会很好。每年也就是从中秋节,张掌柜的铺子开始进入销售的旺季。

    花生都收好放进了家里,花生秧也垛好了,用一块大油布盖着,等到得了闲的时候轧碎了,喂给牛当草料。

    都收拾好了之后,杨氏和刘景仁便又开始四处购买鲜果。

    夏天的时候果子种类多,桃子杏子什么的,莲子都做过,张掌柜也都收了,打算秋冬的时候卖。现今看来,张掌柜应该是觉得存货不够,这才让莲子他们再趁中秋之前赶着做一些。

    现在的水果差不多只剩苹果了,吸收了前次的经验,这回刘景仁在夏天的时候就在自家西屋边上挖了个地窖,用来储藏东西还是十分好用的。

    如今家里也有了积蓄,夫妻俩便直接赶着牛车去了果园,买了一车的苹果回来,全都整理好放进了地窖。

    从第二日开始,莲子家又开始了艰辛的历程,整日忙得人仰马翻的,饭都来不及好好地吃。这才赶在中秋之前,做出了二百来斤果脯和蜜饯。

    与此同时,刘景林编的小篮子之类的手艺活儿,张掌柜也让他们再接着送货。

    这半年的时间,铺子那边虽然因为淡季没有订货,但是刘景林一直没有闲着,有空没空地都在忙活着。他眼睛看不见,十足得不方便,又不能下地,所以闲暇时候多,做的活儿也差不多都快堆满了屋子。

    要送的东西比较多,一车肯定是装不下,但是离中秋仅仅还有两天了,杨氏想明天回娘家送礼去,所以只能赶在今日,一天就把东西全部送过去。因此上午先把果品送去了,中午又回来装了刘景林的东西送过去。

    全部送完之后,已经快天黑了,杨氏和刘景仁火急火燎地又去集上买了些月饼、鱼、肉和酒,打算明天去娘家送礼。一年到头也就中秋的时候和过年的时候正儿八经地回去两趟,所以自然要好好准备。

    往年的时候,杨氏都是用自家新收的花生自己做月饼。今年实在是忙得丁点儿空没有,因此直接狠了狠心,从镇上的点心铺子里买了现成的。回家之后先把一包小的给孩子们尝了尝,比起自家做的,还要好上几分。

    次日正好是八月十四,一家人早早地起来,杨氏去灶间做了早饭,吃完之后,刘景仁套上牛车,带着一大家子人去了杨氏的娘家。

    这日无非就是和过年的时候送礼差不多,去到那里吃了顿饭,说了会子话,便回来了。莲子的姥娘还是像上次一样,将带去的东西又给回了一半,另外还将杨氏埋怨了一通,嫌她竟买了那么贵的月饼,一点也不知道节省着点花钱。

    回到家之后,天色还没上黑影,杨氏没有急着做饭,反是将带回来的东西都归整了,向刘景仁道:“咱们带着孩子去老家吧。”

    刘景仁从早上开始就想提这个事儿,只是怕杨氏不高兴,没敢提。如今见她竟主动提出来了,心里顿时有了底,忙不迭地笑着应是。

    “咱分家的时候也都说好了,单过是单过,但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都要在一起。咱们也不能为着这事儿落人话柄,他们咋样是他们的事儿,横竖我们只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就行。”杨氏说道,将东西都放进了篮子,又拿上这几日剩下的十几个鸡蛋,喊上孩子们,锁上门,和刘景仁一起向刘老爹的宅子走去。

    进门之后,见沈氏和李氏正要准备做饭,刘景仁和杨氏喊了声“爹、娘”,莲子姐妹则喊了“爷、奶”。至于李氏,直接忽略不计,杨氏生她气还没生完呢。

    “还知道来,还以为当我们死了呢!”沈氏不悦道。

    当初就是因为婆媳吵架才分的家,如今看来,沈氏似乎还是没有消气儿。她眼里只有刘景林一个,旁人哪怕是做的再多,她也不会瞧见。

    “大过节的,说的啥话!”沈氏话音刚落,便被刘老爹喝了一句。当初分家也是不得已,如今过节,孩子们能回来,说明是二房一家明事理,他心里其实还是很高兴的。

    沈氏瞪了他一眼,又向杨氏道:“还不快来做饭,杵在那儿就能有饭吃?”

    杨氏知道她自来就是这种人,也就懒得再和她计较,将东西都拿到了灶间,挽了袖子动手做饭。

    莲子和三个姐姐进了堂屋,此时麦子也走了进来,将莲子姐妹四个打量了又打量,最终不屑道:“穿啥都是那寒酸样儿!”

    今日去姥娘家,杨氏自然是让孩子们都穿上了上次新做的水红色褂子,下身穿着后来做的水红色褶裙,这样看起来,倒是十足得可爱喜庆。

    麦子将下巴一扬,坐在了桌边的矮凳上,只等待着吃饭。谷子则綄了袖子,将桌子又擦了一遍,碗筷也都收拾了。

    麦子比谷子还要大上一岁,过了年也该十二了,但是她在家别说没有长姐的样子,能不被人当做祖宗一样地伺候,莲子就觉得她很造化了。

    “栗子,你过来。”春子从里间出来,向栗子招手。

    “啥事儿啊,小姑姑?”栗子边问边去了春子那边。

    春子温柔和善,心地也是极好的,莲子姐妹几个都喜欢和她一起玩。她自从分家后,有空的时候也时常去莲子家,陪杨氏和孩子们聊聊天,或是给帮帮忙啥的。

    “这是你上次央我做的花儿,这不,做好了,你看看。”春子说着,将手中的几朵绢花拿给栗子看。

    上次裁衣裳的时候,栗子将杨氏裁剪下来的碎布料都收了,交给春子,央烦她给做成头花。

    杨氏太忙,没有空闲做,谷子和豆子的针线活儿又还都不行,所以栗子只能找姑姑春子帮忙。

    “很好看啊”,栗子将花儿放手里转着看,花瓣剪的颤颤巍巍的,戴在头上一定俊得很。

    栗子将花儿塞到莲子手中,从中抽出一朵,向春子道:“小姑姑,快给我戴上。”

    春子笑着道了声“你这丫头”,将花儿插在了她的一只小抓髻上。

    一旁的麦子往这边瞟了一眼,鼻子里发出不屑的哼声:“啥破烂玩意儿!”

    栗子才不会让她:“破烂玩意儿你也没有。”说着将莲子手中的花儿解了,每人发了一个,连春子都有,就是没有麦子的份儿。

    莲子不太喜欢这些花儿朵儿的,每日戴上还要时常注意掉了没掉,觉得很是麻烦,但是既然是栗子和春子费心做的,便也就收下了。

    这边的混闹并没有惊动灶间的人,没一会儿,飘着香气的饭菜便陆续上了桌。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十七章 死性不改

    还是按照往常的惯例,刘老爹带着儿子们在炕上坐了,沈氏则带着媳妇和孩子们在地上的桌子上吃。

    杨氏拿来的一道肉做成了辣椒炒肉,盛了两小碟子。还有一条鱼,杨氏则留在了家里,打算炖了给孩子们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该多补补才是。

    其余还做了个大葱炒鸡蛋,一个蒜蓉马生菜,一个油炸花生米和一个炒韭菜。

    今年过节的菜比起往年,还是要差上一些,连六个菜都没凑齐。那场灾荒让家里元气大伤,新收获的花生也还没有卖掉,所以家里仍然不宽快。

    但是尽管这样,毕竟也是过节了,吃完了饭,每人吃了个沈氏自己打的月饼,洗了碗碟,又闲话了会儿,杨氏一家这才离去。

    花生都收完晒干了,地里也种上了麦子,油也打了,秋收这才算是忙过去了。

    前段日子送到张掌柜铺子那边好些果脯,应该能应付上一段时间,莲子便也没再没日没夜地做,只等着张掌柜派人来催货的时候再做不迟。

    闲着没事儿干,杨氏便开始剥花生,将壳儿与米儿分开,花生米可以卖上更高的价,壳儿也可以碾碎了喂牛。

    比起前些日子来,这算是突然闲了下来,杨氏只觉得不太适应,挎着一篮子花生,去了赵氏家里。两人可以一边干活儿,一边闲话家常。

    莲子心想反正在家也闲着没事儿,便索性跟着杨氏一起去了赵氏家。

    赵氏也在家里,坐在屋檐下剥着花生,见着杨氏和莲子来了,自然十分高兴。忙进屋拿了矮凳,让她母女二人坐。

    杨氏只带了一个木条做的钳子,莲子也想帮忙剥,便只能用手捏。

    “你去一边玩吧,别弄脏了衣裳,娘自己剥就行。”杨氏说道。

    剥花生的时候会有尘土,难免不会脏了衣服和头发,只要是杨氏能做的活儿,一般都不会让孩子们插手。

    “你家莲子就是懂事儿”,赵氏赞道,“我要是能有这么个闺女就好了。”她脸上又带上几分无奈。一直想要个闺女,怎奈自从有了虎子后,就再也没了动静。

    杨氏不想让她伤感,忙安慰道:“你才多大?三十露头儿的,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随后又道:“再说了,咱两家离得近,咱娘儿们关系又好,我家闺女多,你要是不嫌弃啊,只把她们当闺女好了,有啥使唤得着的地方啊,尽管使唤就行。”

    赵氏闻言笑道:“哪里能嫌弃?求都求不来呢!再说了,又哪里舍得使唤?疼都来不及!”

    几句话把杨氏说的也笑了起来,忙道也是她们家孩子的福气。

    莲子坐在一边,看着杨氏手中的动作不停,听着她二人说着东家长李家短。以前天天忙得什么似的,对这些家常琐事也不上心,今儿竟发现,这样的日子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坐了会儿,莲子有些想去茅厕,便和杨氏说了声,起身向门口处走去。

    赵氏看着莲子的背影,口中说道:“多好的闺女啊。”

    “中秋节你家咋过的?”赵氏问道。

    杨氏随口答了句:“在老家一起过的。”

    “那长舌头的没说啥吧?”

    赵氏口中长舌头的自然指的是李氏。

    “没,她能说啥,一点东西都没见着她的。”杨氏不屑道。

    过节的时候,杨氏好歹还将娘家的回礼除了一条鱼,都拿过去了,还另加了十几个鸡蛋。李氏倒好,一点东西没见着,还抢得最欢实。

    说没拿啥东西去娘家送礼,杨氏才不相信。她太了解李氏了,恨不得将家里的东西都搬到娘家去,也不知道她娘家是供她吃还是供她穿。

    赵氏又低头剥着手中的花生,周围一片寂静,只有木条钳子捏开花生壳,发出咔嘣咔嘣的声音。

    “莲子娘,我跟你说个事儿啊。”赵氏突然偏头向杨氏,压低声音说道。

    杨氏也是认真地看向她,问道:“啥事啊?”

    “前两天我回娘家送礼,听说那长舌头的事儿了。”赵氏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面上又带着几分担忧。

    对啊,那李氏的娘家可不是和张氏的娘家是一个村子的嘛,杨氏忽然想起来。见她这样,不禁好奇了:“到底啥事啊?”

    “咱先别生气啊,那长舌头的啥样,咱能不知道吗?”

    杨氏急的都笑了,无奈道:“你快说啊。”

    赵氏又犹豫了一番,这才又向杨氏靠了靠,以更低的声音说道:“那长舌头的,跟她娘把她家麦子夸的跟朵花儿似的。更气人的是,她还说你家莲子命硬,会克夫,说以后肯定没人给说婆婆家。”

    杨氏的面色渐渐得暗沉了下去,最后阴得能拧出水来。

    “又是这个死性不改的!”杨氏还没等赵氏说完,就突楞一声站了起来,口中又是将李氏骂了几句,手中的钳子也摔到了地上。

    “我倒要去好好问问去,看她到底安得啥心!”杨氏扔下话,怒气冲冲地向门口走去。

    赵氏急了,连喊了几声“莲子娘”,见喊不回来她,忙也扔下手中的活儿,追了出去。

    虽然说这是人家的家事,她一个外人不好插手,但是杨氏就这么单杆儿一个人去了,万一打了起来,她可不是要吃亏?

    莲子早就听到杨氏似乎是突然间就生气地走了,她忙出来看出了啥事,谁料只看到赵氏急匆匆追出去的背影。

    “老太太,出啥事了?我娘干啥去了?”莲子冲赵氏的背影问道。

    赵氏也没来得及停住脚步,只是边跑边回头向莲子道:“好孩子,听话,先回家去,和你没关系。”

    她才不要回家去!

    杨氏虽说脾气是急了点,但是绝不是那种无理取闹、任意发脾气的人,一定是又有人挑战了她的底线。她就这样一个人去了,莲子总归是不放心的,也跟着赵氏追了出去。

    杨氏直奔着老家的方向去了,路上有人跟她打招呼,她也没有搭理。心里堵着一口气,连脚下的步子都比平时快了不止一倍。

    沈氏去了场上,要将埋进土里的,没有扬出来的瘪花生扒拉出来,不能浪费了去。

    刘老爹出去串门儿去了,家里只有李氏、麦子和刘景林、春子在家。

    李氏刚刚推说肚子疼,躲懒没和沈氏一起去场上,此时正站在屋门口,晒着已经不再毒辣的阳光,张着大嘴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谁料举着的双臂还没放下,就听“咣当”一声,大门被踹开了。

    杨氏一时气极了,脚上的力气也是十足得大,只把这两扇年久失修的大门踹得摇摇欲坠。其中一扇再也承受不住,“哐”的一声,倒了下来。

    “你个贼婆子,良心被狗吃了吗?我家莲子招你惹你了吗?啊?还是抱你家孩子下井,挖你家祖坟了?啊?你至于死命地败坏我们吗?啊?”杨氏见李氏正站在院子里,气昏了头才不管其他的,劈头盖脸地先将她骂上一顿。

    李氏挨了骂,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待杨氏走近,眼瞅着拳头就要上身了,这才忙躲开了去,说道:“你无缘无故地骂我干啥?你疯狗乱咬人啊?”

    “我疯狗乱咬人?你也不想想谁才是疯狗!谁乱咬人了!”杨氏气极,追着李氏喊着要打。

    李氏也急了,见杨氏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样子。

    “我可是你嫂子,是,是你的长辈!”李氏边跳脚跑着,边道,“你,你敢打我试试,你试试!”

    谁料李氏话音刚落,就被杨氏追了上来,在脚跟上踹了一脚。

    “我也不冤枉了你去,你自己好好寻思寻思,你和你娘都说了些啥?”杨氏一路小跑过来,又满院子的追了李氏一会儿,早就累了。此时也停了下来,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指着李氏说道。

    李氏的娘杨氏见过,听说的也不少,和李氏一样,最是个能议论是非、搬东弄西的人。

    “你想夸自家闺女,没人拦着你,你爱咋夸咋夸,但是我家闺女,你休想作践一分一毫。”杨氏此时气息稍稍平稳了一些,但仍是大喘气儿地说道。

    李氏还是不认,她没和自己娘说啥啊。

    “吃饭要用筷子,说话要用证据!”她也不相认,指着杨氏道,“我啥时候作践你家闺女了?就你闺女是香饽饽不成,还要我整日家挂在嘴边儿上!”

    杨氏被她气得没办法,这才道:“你能拍着自己的良心说,你没有和你娘说过我家莲子是命硬的,以后没有人会给找婆婆的事儿?啊?你敢吗?”

    李氏听她这么说,便明白了杨氏说的应该是啥事。她忍不住向门口看去,见不知何时,门口竟围上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同时也看到了站在人群中的赵氏和莲子。

    李氏到底有些底气不足,先将自己娘埋怨了一通,又道:“你也别说道人家,你家闺女要是好好儿的,能被说成这样吗?你就是再怎么不承认,她也是克死了曹家的少爷。要不然人家活了这些年,活的好好的,咋能一和你闺女牵扯上,就立马丧命了?”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十八章 谁都没好处

    她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杨氏更是怒不可耐,又追了上去,口中骂道:“你个该遭雷劈的婆娘,我让你败坏我闺女!我让你败坏我闺女!”

    “大嫂、二嫂。”春子忙跑过来,试图将她二人拦下来。

    她一直在自己屋里待着,做着针线活儿,杨氏的到来她自然是听得见,看得见的。只是李氏在家作恶太多,她早就看不惯了,巴不得她今日在杨氏手中吃些苦头,便没有出去劝阻。后来刘景林来寻她,让她出去劝劝,又见二人似乎是真的打起来了,这才忙出来拉架。

    然而春子根本就挡不住杨氏冲天的怒气,只在两人中间挡了一挡,便被杨氏拉开,听她说道:“春子你让开,我今日一定要和她好好算算这笔账。”

    春子自然是依言让开了,二嫂生得体格健壮,如今大哥也没在家,将大嫂收拾一顿,自然是不在话下,这可不是正合了她的心意?

    杨氏步步紧逼,李氏此时竟然也不躲了,反而就站在原地,口中道:“你打啊,打啊,打死我最好,打死我你也得给我偿命!”

    杨氏才不管她这套,连踢带踹地招呼上了,一点也不留情。只是周围没有家伙,要不她非要抄起家伙,狠狠揍她一顿不可。

    只瞬间,李氏脸上身上便青紫了好几块,头发也散乱了下来。

    那边人群中的赵氏和莲子见杨氏并没有吃亏,也就没上前帮忙。至于拉架,笑话,她有那么圣母吗?

    两人折腾了一会儿,春子见差不多了,再闹下去说不定真的会出啥事,便走出了家门,出去场上寻沈氏。

    目前这个情形,或许也只有沈氏才能制得住了。

    沈氏正在场上角落里堆着的一堆土里拣着瘪花生,见春子来了,说道:“都干完了你才来。”

    “娘,不好了”,春子大喊道,“大嫂和二嫂打起来了!”

    “啥?”沈氏也是一番惊讶,但是瞬间稳了心神,低声埋怨道:“又闹的啥幺蛾子?一天也不得安生!”

    说着收拾了带来的小篮子,和春子一起往回走。

    “谁干的?谁弄坏了我家大门?”虽然隔着好些看热闹的人,但是沈氏的聚焦点可不在于此。她一眼就看见被踢坏了的半边大门,心疼得什么似的,一定要找出罪魁祸首,重重的惩罚。

    杨氏踹坏了门,此时自然没时间搭理她,大不了再陪她一个就是,她家现在又不是出不起这个钱。

    倒是李氏,刚才还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此时一见沈氏来了,竟向沈氏扑了过去,口中嚎道:“娘啊,你瞧瞧弟妹,不问青红皂白地把我一顿好骂,我真是,真是没脸面活着了啊!”

    沈氏嫌弃地瞅了她一眼,随后绕过她的纠缠,走进家门。

    门口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沈氏冷冷地扫了一眼,喝道:“看啥看?有啥好看的?”说着赶苍蝇似的挥舞着手臂:“都走走走!”

    外面的人当然不会就此离去,好戏还没看出个结果,要是就这么走了,可不是白白可惜了?

    “娘啊,你可一定要为我主持公道啊,要不我在这个家里实在是待不下去了。”李氏又哭道。

    杨氏口中直道:“太不要脸了,就是你和你老娘败坏我家莲子,你老娘那张没封口的嘴,传的满天下都是,如今你还好意思让人主持公道?还说我不问青红皂白?世上咋会有你这般没脸没皮的人?”

    李氏被当众戳穿,立马摆出一副无辜的样子,道:“我啥时候说过这话了?你好歹也拿出个证据来。”

    “你没说过?啊?你没说过?要是你没说过,你就对着老天发誓,你要是说了就天打五雷轰,全家不得好死!”杨氏气极,一时也没太在意自己的话。

    沈氏不高兴了,如今大房还没分家,全家不得好死,可不是她一家老小全都要被算进去嘛。当即喝道:“说啥呢?”

    李氏此时可抓住了话柄,向沈氏道:“娘,你听听,她说的啥话?压根儿就没把咱当一家人,她就是——”

    “还不滚回屋去,败坏了人家,你寻思你能讨到好?”李氏话还没说完,就被沈氏一声喝了回去。

    李氏突然间傻了眼,不但不替她出头,竟然还说是她的错?

    “这日子没法过了!”李氏竟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手拍着大腿,仰着脸撒起泼来,“你家闺女啥命,你自己心里清楚,还要怪到别人头上,怪别人说道。”这话自然是说给杨氏听的。

    杨氏气不过,又听她道:“我咋就恁样苦命呢?自从进了你家门,一天好日子没过过,天天睡的比猫晚起的比鸡早,到头来还要被人指着鼻子骂,我不要活了啊,我不要活了……”

    躲在人群中的莲子听她竟说出此般无耻的话,直想一砖头拍死她。睡的比猫晚,起的比鸡早?亏她能说得出口!

    沈氏早已是气得不行,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左右看了看,见无物可寻,索性弯腰脱下一只鞋。

    “你别活了啊,你去死啊!我打死你个丢人现眼的!”沈氏一边骂一边用手中的鞋底打着李氏。

    李氏没想到沈氏竟真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打她,还是用鞋底打,一时间也不敢再撒泼,忙逃窜着进了自己屋,“哐当”一声关了屋门,就怕沈氏再追进来打她。

    沈氏没有再追过去,反是看向门口站着看热闹的人,吼道:“看啥看,都走都走!”

    戏差不多收场了,这群人这才陆陆续续地离开,莲子听他们小声地议论着:“难不成真的是个克夫的?”

    赵氏担忧地看着莲子,只怕她小小年纪想不开。

    “老太太,你先回家去吧,我找我娘去。”莲子向她笑道。

    赵氏答应了一声,转身回了自己家,莲子则进了家门,走到杨氏身边。

    “别怕,有娘在,谁也别想欺负了你去!”杨氏抱起莲子,神色坚定地安慰道。

    如今莲子已经七岁了,抱着着实吃力了点。

    莲子自己从杨氏身上下来,一脸无辜地看向沈氏道:“奶,为啥大娘老是要说我?”

    沈氏没有理会莲子,直接进了屋。

    杨氏没有走,也拉着莲子进了屋。闹了这一场,要是不给个说法,她才不会走。

    “都进堂屋!”沈氏走到堂屋门口,突然转身大声喊道。

    杨氏和莲子自然是进去了,春子也搀着刘景林进去了。

    李氏在自己屋中关门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不敢过去。要知道沈氏发起脾气来,那绝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沈氏一直在堂屋门口等着,见李氏还是不出来,又喝道:“再不出来就给我滚回娘家去!我们家不缺你这样的!”

    这话可就大了,婆婆完全是可以找个理由让儿子休妻的。

    李氏一时害怕,最终还是开了门,和麦子一起去了堂屋。她紧紧抓住麦子的手,似乎是怕一松开,就失去了屏障一样。

    沈氏瞪了李氏一眼,等她进了屋,自己也进去了。

    春子扶刘景林在矮凳上坐了,其他人都各自站着。

    沈氏直接将视线投到李氏身上,说道:“你扒那个瞎话干啥?你以为人家不好了你就能好?”她口中的“人家”,指的自然是莲子。

    “别有事没事朝你娘说,再说就直接滚回去!”沈氏一直很烦李氏的娘,只是碍于情面,没有撕破脸罢了。她尤其不喜李氏啥话都和她娘说,她娘又是个大嘴巴的,不搅的满城风雨不罢休。

    李氏自然没敢接她的话,只是低着头站在一边。

    “都给我记住了”,沈氏说着,环顾四周,“不管是分了家的还是没分家的,谁家孬了别家也讨不到好去!别给我整天净瞎叨叨,说些有的没的,要是再被我听见,就直接滚蛋!”说完见没人动,又道:“都回去好好想想,杵在这干啥?再等也没饭吃!”

    “才不稀罕在这吃饭。”莲子心中道了一句,拉拉杨氏的衣服,和她一起回了自己家。

    今日沈氏的处理,杨氏也算是比较满意,起码骂了李氏,连休妻的话都说了出来,这让杨氏心里多多少少安慰了一点。

    莲子倒是认为,看来沈氏还是十分通情理明智的,知道若是她名声不好了,自然会拖累其他人。家里女孩子又多,如果真的疯传下去,以后谁还敢上门求亲?

    这回发生的事儿,不在家的人自然不知道,等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沈氏又说了一遍。少不得又将大儿子刘景民骂了一顿,怪他烂泥扶不上墙,连自己媳妇都管不了,还能干啥。

    杨氏想让人忘掉这件事儿都来不及,自然是不会再提起。至于莲子,她对于“克夫”的概念理解得不是很深刻,也没有多少感情,所以很快就淡忘了这件事。

    为今之计,还是要努力赚钱。

    家里的二亩地花生果,杨氏正在剥着,等到剥完了壳,就可以将花生米卖掉。根据莲子前世的经验,一般是在过年之后不久,花生米的价格能达到最高,只是不知在这里是不是还适用。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十九章 苏慕安

    过了中秋节之后,天气一天天地转冷,转眼之间,单衫已抵不住越来越浓的秋寒。

    天气晴好,金色的阳光密密地洒下,让这带着丝丝寒意的午后,也变得温暖起来。

    “我看完了,还给你吧。”莲子将手中的一本书递给苏可言。

    苏可言刚要伸手去接,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不合时宜地插了进来:“什么东西,我看看。”他几乎还没反应过来,只见他背后蹿出一个粉色身影,迅速地从莲子手中把书抢走。

    “怎么又是你?你有点礼貌行吗?”莲子每次只要一见到张子贺,准没好事。

    下午的课还没开始,莲子趁着这午间休息的空当,将书还来给苏可言,谁知竟会遇上他。要是早知道会遇上他,打死也不来。

    张子贺口中“嗤”了一声,将手中的书翻了几页,重新摔给莲子,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好没意思。”

    莲子气得不想理他,瞪了他一眼,将书重新递给苏可言。

    “谢谢你,可言哥哥。”莲子真诚地笑道。

    苏可言浅笑着摇了摇头,问道:“还想看什么样的?”

    莲子想了想,自己虽说以前就是研究农业的,但是到了这里,不知自己以前的那一套,有些是不是还适用,因此道:“还是关于农时的吧。”

    “喂”,一边的张子贺突然喊了一声,伸手推了莲子胳膊一下:“我家也有书。”

    他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丫头片子对苏可言又是笑又是谢的,对自己就凶巴巴的?难道是因为苏可言借她书?

    “你家有就有啊,关我毛线事儿?”莲子在心中白了他一眼,不想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