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灵泉之媳妇难为 作者:可奈茵茵(晋江封推vip2012-06-26完结)-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李氏在村里也有几个相好的妇人,这话没多久,她便都知道了。
  
  宋李氏先是找了苏兰理论。如,吃她一点子不值钱东西什么的、就这还拿出去说道什么的、如果不是看在咱们同是宋家的媳妇,谁还愿意拿你的东西什么的……蛮横莫名的至高理论。
  
  接着又一状告到宋杨氏那里去——这招真是狠、准,苏兰立刻被宋杨氏叫去,说教了好一通。
  
  不过苏兰还没从正房出来,宋大郎就知道了。他与宋李氏争吵了起来。
  
  ***
  
  宋大郎帮宋二郎种麦几天,这几天宋家另三个女人的饭菜,基本都是在苏兰那里拿的——这个事,也是在种麦完工的最后一天,宋大郎才知道的。
  
  这还是因为种麦最后一天的契机。
  
  那天,苏兰做了泡椒炒猪肝,而宋李氏拿走了太多的饭菜,以至于苏兰拿到地里去的只有一小盘子。
  
  自从宋二郎病好了,吃食上百无禁忌后,他吃到了好多的同以前一样的菜色,但口味却好了几层的苏兰的手艺。
  
  半月前苏兰就摘了红椒泡在坛子里,前一天晚上的时候,苏兰想着泡椒,嘴巴也馋了。
  
  与宋二郎翻云覆雨后,苏兰就趴在他的身上,给他讲泡椒炒菜,多么的鲜辣爽口,尤其是已经托了人带的、明天要炒的泡椒猪肝,多香多美。
  
  宋二郎听得直抹口水。第二天干活的时候就与宋大郎说了,两兄弟还开玩笑的说,要抢着吃。
  
  饭菜罢在阴凉处的时候,泡椒猪肝就那么两筷子的量。
  
  宋二郎问了一句,苏兰也就说了。当时宋大郎是很生气的,不过被苏兰、宋二郎拦了下来。
  
  宋大郎想着自家老娘、小妹都吃了,也不好发作了。只挺不好意思面对弟弟、弟媳。宋大郎在心底决定,等回去了说说李氏。
  
  只是宋大郎没想到宋李氏恶人先告状,便和宋李氏在屋子里激烈争吵起来。
  
  媳妇受了委屈,宋二郎也撒手不理了。只是他看到大哥大嫂这样,大虎小花又哭成一团,心中五味杂陈……
  
  苏兰也挺不好意思的。就凭宋大郎对宋二郎、三郎的情义,她就该忍下去,只是没忍住……
  
  苏兰拉着宋二郎一起去劝了宋大郎、李氏两口子。
  
  转身,苏兰看到宋李氏越加看她不顺眼、充满了恶意的眼神;更有宋杨氏有些幸灾乐祸李氏吃憋、不满苏兰的冷冽眼神……
  
  苏兰自个受了窝囊气,无处可发。回屋窝在被子里,好一阵气闷。
  
  宋二郎进来笨嘴笨舌哄了她好一阵,苏兰才展颜一笑。
  
  苏兰觉得自己定力变差了。以前在公司从小小销售员,混到销售经理一职的期间,明亏暗亏,不知吃了多少,她都默默吞了。
  
  现如今,只不过换了一个环境,她竟这点都受不了。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呈一时之快,也无甚好处。
  
  于是,苏兰便专心于赚钱修房子的事了。只要从这里搬出去了,她和宋李氏、宋杨氏打的交道,自然就少了。这些闲事闲气,也落不到她的头上了。
  
  打好了注意,苏兰就在脑子里琢磨开来。
  
  冬日里天气冷,可供选择的便是热食一类的。火锅挺好,但是要面店,器具也多。不若麻辣串串,整一个台子,旁边放几张桌椅,一排肉、菜,要吃什么拿什么,一个人、十个人都可以接待……
  
  ***
  
  因着自家的麦种完了,但又去帮陈寡妇种,所以赚钱计划还在苏兰的脑子里,没有实施。
  
  但陈寡妇的地不多,更有除了宋二郎、宋大郎两个年富力强的大男人,陈寡妇还请到了两个同村的妇女来帮忙。
  
  其中之人一苏兰认得,是那个在大青树下,说宋家的家产,本应该用在宋二郎、宋三郎的林家媳妇。
  
  苏兰对她印象颇深。经过帮陈寡妇种麦的三天,和她相处的多了,也对她有一定了解。
  
  说起来林家媳妇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嫁进林家的时候,因为没什么嫁妆,被婆婆看不起,若不是丈夫护着,也是要被打压的一文不值的。后来,婆婆公公去了,她和丈夫感情又好,又有两个儿子,日子过的虽紧凑,但也安乐幸福。
  
  林家媳妇有点闷葫芦的个性,平时话不多,但一出口便都能一下戳中正心。
  
  苏兰挺喜欢她的。不嚼人是非、也不把陈寡妇当成不祥的人看待。
  
  于是,在苏兰的刻意之下。她、陈寡妇、林家媳妇初步的交情就建立了起来。
  
  ***
  
  这样一忙活,时间已经到了十月下旬了。
  
  这天苏兰跟着宋二郎去镇里,这个时节天气已经冷了下来,但街上的行人还是很多。
  
  苏兰拉着宋二郎只说要逛逛,一路下来她实者在考察行情,她以饭馆、小酒楼为主——其实大庆朝已经有火锅的前身,名叫热锅子,不过苏兰没尝过,但只要往那店门前一路过,她鼻子一动,就知道那家店的热锅子好不好。
  
  苏兰和宋二郎来到一家人头攒动的两层小酒楼前。酒楼生意不错,老远就听到人声沸腾。
  
  近了,就有店小二甩着帕子在吆喝揽客。
  
  时值正午,苏兰也饿,加之她也想尝尝味道,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宋二郎见她停在这里,摸了一下口袋,里面银子还够,就拉着苏兰进去了。家境虽困难,但偶尔一次还是使得的……
  
  进了店,落坐。便有小二倒茶,问吃什么。
  
  苏兰说:“天气冷了,你家的锅子不知如何。”
  
  话一完,小二便好一通的夸自己的锅子物美价廉,他道:“我们这个有两种锅子,一种是羊肉锅子、一种是白底的。”
  
  羊肉锅子,苏兰懂。白底就有些不明白了,“什么是白底的?”
  
  “也就是白水加酱料的底,客人可以点肉食、蔬菜烫着吃。”
  
  苏兰点了白底的,又点了一盘肉、并几个蔬菜。
  
  最先拿来的是烧着火的炉子,后才是汤锅。白底的汤锅不白,面上一层的油和辣椒、花椒等物。小二又端来糊椒、盐、香菜三小碟放在一边。
  
  炉火很大,没一会汤底就开了。
  
  苏兰接了宋二郎烫的肉片,她嚼了几口咽下。
  
  火锅的汤底好坏,那是直接决定胜败的关键。这店的汤看着像模像样的,烫了的肉,吃起来味道却不行。
  
  没放八角、豆瓣酱、孜然……最最能提味的牛油也没有。只几口,苏兰就觉得她还是大有口为。
  
  苏兰吃了几口,就停筷不动了。宋二郎奇怪,“怎么了媳妇?”
  
  “不好吃。”苏兰小声的说:“这东西还没我自己做的好呢。”
  
  “你会做?”宋大郎惊讶。
  
  “保证比这个好。”苏兰拉着他的衣角,撒娇道:“二郎,咱们自己买调料回去弄吧,刚好也让三弟和小义尝尝。”
  
  苏兰的手艺,就宋家来说,没人不喜欢,甚至连宋李氏都用肯定的语气,酸溜溜嫉妒的。
  
  当下宋二郎把剩下的东西糊乱吃完了,就拉着苏兰去采办。
  
  店家做的热锅子,全是火锅。而苏兰赚钱计划中的,却是摆在路边,不限人数,只一、二口锅,几个凳子就摆摊的串串香。
  
  冬日里的串串香,最霸道的当然要属红汤底。
  
  其实说是串串,苏兰做的锅底却是火锅的底——不管是火锅或是串串香,这汤底都是越久越香。路边小街的串串,与一桌一锅的火锅,就消费来说,后者要多得多——其实这两者汤底是差不多的,最大要的差别可能就是火锅贵些、汤底油多些、其他更将就些。
  
  为了一下子打出名号,也为了以后。苏兰做的底就是油多料全的火锅底,现在这汤底可以用于街边串着肉、菜卖——称为串串香。等以后有钱了,凭租了店面下来,就这熬煮了的汤底,越发香辣,直接就成了火锅。
  
  火锅分红汤、清汤两种。而红汤,苏兰转悠了肉市一圈,没找到牛油——没有牛油味道的火锅,美味程度那真是少了一个档次。
  
  苏兰无可奈何。在这里,牛是重要的牲口、财产,是耕田的劳力——甚至连朝廷都有规定,不能随意宰杀牛。就算牛老了、耕不动田了,也要上报确认后,方能宰杀。
  
  想买牛肉,真的只能靠运气。
  
  很明显苏兰没有这个运气。
  
  回家的时候宋家牛车上,除了一背篓的猪骨头,就是苏兰走遍了大街小巷,收集齐的调料。
  
  农活告了一段落,现在有了时间,但苏兰并不想,像宋李氏一样大量的购买骨头,熬油与骨头肉赚钱,因为那真的费太多的功夫。
  
  苏兰想要的是更加快速的来钱——离过春节也不过四个月了,这四个月她就要赚到修房子的钱。
  
  宋家现在的四合院,苏兰估摸着也要值七、八十两,她多的不说,至少搬出去后,要盖六间小院子。说起来,以后搬出去,肯定这房子是要卖给宋李氏的,但压价肯定厉害,最后能给个二、三十两,苏兰就谢谢她了。
  
  虽然气馁,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除非是宋李氏主动提出要买他们的房子,不然卖给别家的可能性很低。
  
  到了家宋二郎就开始忙炖骨头,苏兰先煮了简单的饭食给宋三郎、苏义两个,随后才一心投入火锅汤底中。
  
  ***
  
  没有了王牌牛油,苏兰就更加的细心了。
  
  她找了能找到的所有配料:老姜、大蒜、花椒、料酒、胡椒粉、干辣椒、豆瓣酱、醪糟、八角、桂皮、丁香、砂仁等近二十种。
  
  光是这配料,宋二郎就已经目瞪口呆。可苏兰依旧不满意,没有味精——到是可以用鸡汤代替,可是舍不得。最后也就决定用鲜香的骨头油代替。
  
  另麻油——这东西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便离不开的东西,苏兰走了几家店铺,后来找到了青花椒。
  
  苏兰先就动手做了麻油——只将青花椒倒在热好的花生油里,便成了麻油。
  
  接着将就这锅,重新倒油入锅——苏兰倒了花生油和菜油两种,花生油有营养,菜油则香浓。油热后放大量的豆瓣酱,翻炒油变红后,再放其他调料。
  
  炒香后,倒入的高汤也就是骨头汤,烧开以后苏兰才放醪糟、冰糖等配料。
  
  所有的配料,皆以压腥、提味为主——如,醪糟、花椒、老姜、大蒜、八角、丁香都是去腥的好料,除了去腥,它们也更能让汤底鲜香浓厚。
  
  冬日的肉菜,算起来要比夏日更多一些。除常食的猪肉,还有大量的羊被宰杀——而羊肉最是腥膻。
  
  十一月也进入了夜长白短的时节,酉时(约晚上六点)的时候天已经尽黑了。
  
  加了大量豆瓣酱的汤底,红油油的甚是喜人,各种调料的丰富也使得苏兰一打开锅盖,它的香味飘出了很远很远。
  
  ***
  
  离宋家最近的便是李婶子家,此时的李家晚饭已经上了桌,正要举筷呢,一阵一阵浓烈的、从来没有闻过、但香得人抹口水的香味,让在座的人都无心思吃饭了——与香味相比,饭食味同嚼腊。
  
  李婶子打开木栅门,往宋家的方向看了一眼,她吸了好几口香气,还咂了咂嘴,“这宋家是做什么啊?也太香死人了。”
  
  要说最先闻到香的,除了苏兰和宋二郎在厨房忙活的他们,另外就属同一院子里的宋大郎一家了。
  
  苏兰暗暗把宋李氏、宋小妹假装进来借东西的次数记了下去。最后,她们两个统供一下午来了五次。
  
  红汤的底做好了,苏兰便放了它在一边。
  
  清汤的底,她做的格外的简单,只取了骨头汤加姜、葱熬一阵便可——苏兰到是想再加些山药的,但没这上条件,山药太贵。
  
  汤底做好后。便是准备烫菜的菜品。
  
  因为家里银子不多,以后也要置办东西,苏兰也就在镇上买了一斤精瘦肉、半斤羊肉、以及几只鸡爪、鸡翅。其他白菜、土豆、冬瓜、豆芽小菜都是自己家的。
  
  苏兰知道吃独食是不可能的。但她也不可能把汤底端过去给宋杨氏、李氏,苏兰便另取了一口锅,取了红汤、清汤混合,又加了白水进去,接着下了一些肉和蔬菜,煮熟后便一锅端去了宋杨氏的正房。
  
  宋杨氏用筷子夹了一片肉,有一点腥味的肉片,鲜辣的很,她指着碗道:“这肉是什么?怎么有一点腥味?”
  
  “是羊肉。”苏兰回道:“今天天气冷,我就做了些。娘觉得如何?”说着一脸忐忑、期待的瞅着宋杨氏。
  
  宋杨氏低垂下睫毛,“你有这孝心便好。好不好吃的,我也无甚所谓。只要你们兄弟姐妹妯娌之间,和和气气的……”
  
  这又是因为上次种麦猪肝事件敲打她。苏兰低头浅笑,“谢娘的指点。苏兰牢记在心。”又抬起头,有些委屈的说:
  
  “其实上次那事闹得大哥大嫂不愉快,苏兰也愧疚得很。虽然分家了,可都姓着宋,怎么能因为吃点拿点……”
  
  宋杨氏抬眼,锐利的视线直逼苏兰。
  
  苏兰恍若没看见,只扭着手指,自顾自说道:“但那并非我愿。只是当时二郎与大哥说过了会做那道菜,可中午的时候没有,我便解释了两句。”
  
  苏兰急切的说道:“请娘亲明鉴,我并没有在外边传大嫂的是非……一家子的骨头亲情,我怎么会如此对大嫂。娘是知道我的,没有宋家,就没有我和弟弟,我怎会那般呢……其实,大嫂当时找我闹的时候,我压根不知道……”
  
  “你没有外传,你大嫂怎么找你来闹呢?”
  
  苏兰小声的说:“……”
  
  “什么?”宋杨氏声音大了一号。
  
  苏兰挺直了腰背,但面上依旧带着懦怯,“那事是大嫂自己传出去的……”
  
  “……”宋杨氏不敢相信。
  
  苏兰:“其实大嫂没找我闹之前,李婶子就有问我了,我当然否认来着,我还问她是谁说的,李婶说是大嫂自己说的。”
  
  苏兰丝毫不心虚,因为她说的都是真的。谁叫宋李氏是占了一点便宜,就要到处炫耀的主呢。
  
  ……
  
  宋杨氏沉默了好一阵,“大郎知道吗?”
  
  苏兰重新低下头,“村里都传遍了,大哥知道不知道,我便不清楚了……”
  
  这话说的,仍谁也会动气吧……苏兰头发丝也不动的,承受这宋杨氏射过的冰冻视线。
  
  苏兰腹诽。她到是想息事宁人,但偏偏有人把她的隐忍当成了大包子。
  
  不跟你闹、不跟你吵,可只要一动,就要让你难受。
  
  此时的宋杨氏难受了。对于她下面这个规规矩矩的儿媳妇,她如鱼刺卡在喉咙上。
  
  在宋杨氏看来,哪怕是分家以后,这个家她还是老大,只有她能打压人。而她,很不高兴苏兰打压李氏。
  
  这一通话,是跟我示威了?宋杨氏怀揣着迷雾,比起善恶表现在脸上的宋李氏,规矩做小的苏兰,更让她迷惑,乖顺是真?还是假?
  
  宋杨氏喝了口茶,“还记得你第一天嫁入宋家,我对你说的话吗。”
  
  苏兰答道:“孝顺婆婆、尊敬兄长、爱护幼妹……儿媳妇都一一记得。”
  
  “不光要记得,还要这么做。就算分了家,长幼礼数,也不可乱。”
  
  苏兰:“谢娘教诲。”
  
  出了正房,苏兰松了一口气。
  
  ***
  
  苏兰径直往倒坐房的堂房走去。她看到宋二郎已经升好了小炉子里的火,正放在小矮桌上。苏兰伸手就要把放在一旁的小铁锅里的汤底放上去,宋二郎连忙快了她一步,端了上去。
  
  待红汤、清汤都在炉子上翻滚的时候,宋二郎便去扶了宋三郎过来——好不容易热闹一回,当然不能让宋三郎坐在床上吃。
  
  宋三郎坐在椅子上,他的膝盖上面还搭着一条小毯子。
  
  苏兰端了菜一一放好:韭菜猪肉丸子、猪肉片、羊肉片、鸡爪鸡翅、白菜、土豆、豆腐、冬瓜,一碟一碟摆了一圈儿。
  
  另,又麻油、盐、香菜沫、蒜沫姜沫各一碗。
  
  苏兰把装了适量花生油的小碗,一方一个。四个碗、四个人,刚好一桌。
  
  “姐姐,好香。”苏义抽着鼻子,舌头已经在添嘴唇了。
  
  苏兰指着麻油香、菜调料,先问了宋三郎,宋宪每样都来了点,他说:“这麻油可真香。”
  
  “等下叫你舌头都吞下去。”苏兰笑着说。
  
  宋二郎、苏义都加了调料后,苏兰也加了,她加了不少她喜欢的麻油,香菜沫就没要。
  
  两口锅子煮的喷香。红汤宋二郎、苏兰是主力,清汤苏兰想的是照顾宋三郎和弟弟,可没几筷子,宋三郎和苏义都只往红汤伸筷子。
  
  宋二郎便熄了清汤的炉火,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吃得浑汗如雨。
   

作者有话要说:大姨妈提前了,感觉不是很舒服。今天over。
PS:上回不是眉毛酸痛,是眉心。




25

25、宋二郎的心理活动 。。。 
 
 
  吃罢了饭后,收掇收掇。
  
  宋二郎舍不得剩下的汤底——里面油汪汪的,并且烫了菜来,确实非常好吃,于是他就把汤底陈放到碗柜里了——汤底里的剩菜,是在桌上的时候,就已经搂出来吃光了的。
  
  苏兰觉得时机已到。
  
  生意不错的那家小店,苏兰品过,那锅底是新做的,油、花椒、海椒等也是新的。
  
  但,这火锅、串串香,那都是越老越香,跟那卤汤一样,到最后哪怕是一块木头,用那百年老卤汤底,也能卤出绝绝的美味儿来。
  
  苏兰端了碗柜里的汤底出来,用有些奇怪的眼神看宋二郎,“二郎,你怎么把汤底就这么放着了?”
  
  宋二郎不知她的打算,还以为她是嫌弃已经吃过一回的汤底,还不扔掉。
  
  他脸上微热,“我见这么多油沫,舍不得……”
  
  “我不是说这个啊。”苏兰一脸无辜,把汤底小锅放在灶上,说道:
  
  “这天气虽然不大了,可是这么放着,久了也要变味的。在我们那儿,越是老的锅子,汤越好吃。更有那经营了好几代的老锅子店,每日人流不息,有的大户人家嫌店里闹腾,还用千金求汤底,自个带回家去吃呢。”
  
  千金一得,老汤难求。
  
  红汤才下了炉火,里面还是温热的,油并没有凝固。苏兰一边拿了勺子搂起里面的花椒、生姜、八角等物,一边接着道:
  
  “要保好这汤底,只需把这锅子里的调料全搂了起了,把锅子重新烧的滚烫了,安放好便可。要吃锅子的时候,就另找锅下油、下酱料,再把这锅老汤倒进去,这样一来,新做的锅子味道又更胜一筹了。若是老汤时间久了,只烧滚了,香味就能飘出三条街呢,香得路人直流口水。”
  
  宋二郎听得惊奇,卤汤他是知道越久越好,但他还没听说过锅子可以这般。
  
  苏兰说着叹了一口气,“这冬日天冷,倒还好,只是夏天的时候,天气火热,没得冰块,这汤底就要发酸发臭了。”
  
  宋二郎已经坐到灶前烧火了,听到冰,他也惊叹起来,“那夏日的冰却是难得,前年我接过一个活,就是去镇上任府的冰窖砸冰块。大热天的,外面艳阳高照,我一进去,竟然冷得直打颤。那冰看着也骇人,一块一块有的竟比我的手臂还要厚。”
  
  “是呢。一般人家夏天能看见冰一眼,都是稀罕事了,更别说用冰每天来镇汤底了。所以我老家那地,只几家老牌、势力雄厚的方能一年一年把老汤底,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宋二郎几把大火就把清汤、红汤的汤底烧开了。苏兰示意他停火。
  
  “说起来,二郎,咱们这边的吃食,怎么和我们那边不一样。”苏兰摸了摸后脑勺,“逃难的时候,一路颠沛流离,父母去了,弟弟也病了。”
  
  苏兰有些沮丧的低下头,“其实好些事儿,我也有些想不起来了。尤其是关于以前老家的事儿,只记得家里有几间茅草房,几块不出粮食的盐地,具体在什么地儿,都不记得了了……”
  
  所以以后问我,这些不同于你们的吃食、风俗或其他,是来自哪里的路数,那我是回答不起了的。
  
  苏兰暗暗为以后找了借口。脸上却一脸愁苦。
  
  宋二郎有些紧张的把手搭在她的肩上,一边摸苏兰额头,一边又焦急地说道:“难道是有哪里不舒服?不如找个大夫瞧瞧。”
  
  “哪里用得着花哪些冤枉钱瞧大夫。”苏兰嗔道。
  
  她又伤神的扶着额头:“可能是一连串的打击,伤心过度,就忘了。那些个伤心事啊……”
  
  见自家媳妇难过,宋二郎连忙安慰道:“既然是伤心事,忘了就忘了,只要身体没问题就行。”
  
  “我身体一向很好的。不说那些伤心话了。”苏兰捶了他一击。
  
  她颇有些得意的说道:“我现在感觉身体从来没那么好过,精气神样样都高昂着呢。”
  
  “我也是这样呢。”宋二郎看着苏兰,说道:“自打咱们成了婚,我就觉得我身体越来越好,现在力气也比生病前要大了许多。还有三弟,现在一顿都能吃一碗饭了。看来娘和舅母算咱们八字大吉,真是见效了。”
  
  宋二郎高兴的笑了起来。苏兰怕他越说越远,就把话题拉了回来。
  
  苏兰揪着手指头,有些不安的说:“二郎,我觉得我以前的吃食,好像跟咱们这边不一样,你觉得我做的饭怎么样?今天的热锅子又怎么样?”
  
  “当然好了。”宋二郎自豪的昂着头,他拉着苏兰手,“我媳妇的手艺,那是一等一的,上回你做那个酸黄瓜,你不晓得,我干活的时候,听人讲起,说是这酸黄瓜都成了他们家每顿的小菜了。还有那泡椒做的猪肝、酱烧的肥肠、还有今天的热锅子,这么几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见三弟吃饭吃得这么欢的……”
  
  宋二郎感慨完毕,又用充满感激的眼神看着苏兰,“这些日子苦了你了。咱们家境不好,偶尔你还要受嫂子的气……”
  
  “两口子,说这些个做什么。”
  
  都说人至贱则无敌。
  
  表面上,苏兰做不出泼妇骂街的样子,自然要受宋李氏的口舌之气。
  
  但真正得实惠的却是苏兰。外面是她做为一个女人价值千金的好名声,里面是宋二郎看到她的辛苦、她的付出。感谢她、善待她、相信她……
  
  宋二郎将苏兰搂在怀里。他知苏兰受的苦,可面对的却是大哥的妻子、还有一直待他和三弟极好的母亲……他心疼媳妇,但却做不了什么。
  
  ——而这除了是看在大哥、母亲的面上,更有他为苏兰说话,顶撞嫂子、母亲,那才是真正的害她。
  
  宋二郎算不得聪明,但他绝对不傻。该做的、该说的,他心里也有一杆称。
  
  苏兰伏在宋二郎厚实的胸口上,她感受对方传递过来的、激烈的心跳声,与那紧紧抱着她的结实有力的双臂。
  
  宽厚、温暖、安心……
  
  种麦事件,已经过去了十余天了,但苏兰与宋李氏,并没有在宋杨氏的主持下,妯娌两个握手言和。
  
  反而是宋李氏认为宋杨氏偏了苏兰的心,新仇旧恨,越发讨厌婆婆宋杨氏,对苏兰也是没事找事讥讽几句。
  
  宋李氏吃了亏,也长了心眼。
  
  以前对没进宋家门的苏兰,那是连宋大郎也没背,后来宋大郎说了她,她就背着宋大郎了——而因为当时宋二郎命在旦夕,宋三郎一天醒的时候也不多,所以他们兄弟是不知道的。
  
  后来苏兰进了宋家门,成了宋家媳妇,跟宋李氏平起平坐。李氏就坐不住了,没少在外面说苏兰的坏话;在家,也只说些酸言酸语。
  
  现在,她就变得小心了些,只有在和苏兰两个人的时候,才挖苦苏兰——外面到是有李氏传苏兰坏话的人证,可是宋二郎一个大男人,才好病,病好了又是一通的忙活——所以宋二郎也只知道宋李氏,偶尔说些拐弯抹脚的酸话。
  
  而宋李氏一像是这个样子,嘴里酸话,从没少过。但宋二郎、宋三郎病的时候,饭菜上也没短过他们。除了嘴巴坏点,也没做什么坏事。
  
  又加之,自己亲弟弟的病掏空了全家,宋二郎也只能叫苏兰忍了。
  
  但又种麦的事,确是宋李氏无理取闹,又是骂苏兰,又是到宋杨氏告状——因为这个,宋二郎对宋李氏不满了。
  
  但又因为上述种种原因,他除了拿自己所拥有的对苏兰好,其他也没法子。
  
  苏兰感受到宋二郎的心意。如若换成是她,面对拖累过、没有舍弃过她的家人,和自己丈夫,她恐怕也要偏向前者。
  
  毕竟前者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一日一日的感情累积起来的。
  
  但是,若是真感情,苏兰便不伤和气的,想办法一家人和和乐乐过日子。
  
  可那些都是虚情假意呢?!
  
  宋李氏——苏兰是不大想理她的。她伤不了她的筋,动不了她的骨。反倒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的宋杨氏,让苏兰忌惮的多。
  
  宋杨氏就如同那深入我军中心内部的敌军BOSS一样。她在我军劳苦功高、久居上位,是人人称赞的公正无私之人。
  
  要揭露宋杨氏,那还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
  
  而苏兰也不想费功夫斗宋杨氏——毕竟她们已经分家了。等以后搬了房子出去住,那是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能顺手把你揭破,自然好。如果各走各的路,我还伤你一千,我自伤八百,那到是没有必要了。
  
  ***
  
  苏兰不需要宋二郎为她说话,倘若她一个无娘家依仗,甚至是因为宋家的恩德,才能和弟弟活到今天的女人,宋二郎因为她,和宋李氏、杨氏顶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