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零开始的穿越女 作者:从零开始099(起点2013-03-21完结,穿越,种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章 遇险
更新时间2012…12…18 11:03:58 字数:1305
新屋子二丫一个人住了,当然,以她一个女娃的身份,本来就是这屋子都是靠她赚的钱盖的那也轮不到她住,但是有了狐大仙的名义,就不一样了。
新屋的北墙上,挂上了一幅小画,画上是一个白衣素服的女子,头上淡淡几支花翠,背后是几株梅树,一轮明月。
地上,是七口乡下手艺的瓦罐,摆成北斗形状,每个罐都只盖了一半,盖子上放了一盏粗陶油灯。
这样一番布置后,这屋子自然就归了“小梅姐”。
对于这个安排,罗家二老并无异议,他们甚至还提议摆放一张香案,每天给狐仙上三炷香。
《清风闸》里,猪脚自从拿了一个马桶盖后连赌连赢,于是夫妻两人将马桶盖呼为“马盖将军”,做了红木玻璃的柜子摆放正堂,早晚上香……这“小梅姐”好歹是狐大仙,既然一户穷怕了的人家带来了财运,那么要一间新屋供养,并不过分。七个瓦罐,也不值什么。
二丫把自己的床铺安在了南墙下,说是床铺,其实就是一堆稻草加上一条布被。二丫很想买张床,不过这年头的床真是不便宜,好看点的居然要十几两银子,二丫倾家荡产也买不起,难怪阿Q念念不忘“秀才娘子的宁式床”。
“等我发了财,就买两张宁式床,一张睡,一张看。”二丫躺在稻草上念叨。
现在只不过是暂时摆脱了被卖掉的可能,离发财还早呢!
其实,连被卖掉的可能,都没有完全摆脱呢!
二丫再一次上省城的时候没有遇到批发商人,于是照旧一处处卖去,卖完货物天色已暗,便匆匆到钱铺换了银子,往定下的客栈奔去。
她只管低头赶路,心里盘算着山上野果已经摘完,下回该卖些什么,不料眼前一黑。
紧接着整个人便离了地。
原来她几次到省城卖货,虽然行事无比小心,奈何这城里闲汉甚多,早就被一个有心的看上了,知道这是个孤身小女孩,手里有卖货的银子,光一个女孩也值几两,便动了歹心。
二丫卖货都是拣那热闹去处,歹徒不敢下手,但是她贪图便宜,住的却是个偏僻小店,店里来往客商不少,店外的小巷却很是幽静。
今天看她又来卖货,便预备了。将女孩一把抱起,口里塞了一块布,手脚拿麻绳绑上,然后将女孩斜抱在怀,用一块破被连头蒙了,装成父亲带女儿看病的样子。
这歹徒尽挑无人小巷,走了半日,怀中女孩一开始还挣扎叫喊两声,渐渐既不动弹,也没了声息。
“莫不是闷死了?”歹徒一想这可价值好几两银子呢,便掀开被子,抓着头发将女孩脑袋拎起。
此刻天色已暗,歹徒眯眼一看,怀里哪里是什么小女孩,竟是一张青面獠牙血盆大口。
罗二丫一跃而起,她学了电视上人质从恐怖分子手中逃命的办法,在歹徒拿绳子绑她的时候故意将手摆了一个姿势,那歹徒又急着走路匆忙一绑,也不曾细看,所以那绳子其实并未绑住,手一松便可脱出。在歹徒怀里的时候,又故意假装挣扎,将领子里早早预备的,学川剧变脸法子做的一张鬼面具拿了覆盖在脸上,也亏得这歹徒自作聪明,拿被子蒙了她,结果自己也看不清她的动作。
本来这鬼面具只是起个闪光弹的作用,想的是先吓吓敌人,她的袖子里还预备了一个辣椒面小包和一个生石灰小包,没想到这歹徒如此不经吓,已经瘫成了一团软泥。
罗二丫也不敢在路上多留,拿了篮子便跑。
这个世界可没有110可打。
过了半日这歹徒才悠悠醒转,醒来乱喊了一通鬼娘娘饶命,以后再不做此等拐人儿女之事,喊完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巡夜的更夫抬在冷铺内,几个更夫和一个里长正盯了他看哩。
第七章 人与鬼
更新时间2012…12…18 16:34:16 字数:983
第二日里长更夫带了这歹徒到衙门一问,过去各种恶事甚多,拐人儿女也不是第一次了,于是一边将这歹徒裁了徒刑,下在监里,一边那些更夫里长,将鬼娘娘之事宣扬开来,便有好事文人,写了一章“鬼小娘显灵惩恶人”的报应故事,印了许多,几文钱一张街市码头上卖,也做了许多生意。
罗二丫吃了这一吓,第二日连城里也不怎么敢逛,只拣热闹大去处办了些要紧的事,便回去了,一点都不知道自己已经从狐大仙升级成了美少女战士。
毕竟她可不是真的美少女战士——既没有魔力,也没有法宝。
她能倚仗的,只有自己的脑袋、前世的知识,还有就是这个时代一般人的无知。
在路上颠了两天到家,家里又给了罗二丫一个“惊喜”。
大丫死了。
原来大丫的婆婆不知哪里打听得罗家请了狐仙所以运旺,竟然逼了媳妇来“请”狐仙。
狐仙画被卷回去后,李驴儿家没见运旺,倒是大丫一病不起。
大丫的婆婆知道狐大仙怪罪,吓得到处烧香许愿,前头从媳妇那里诈来的银子花布都使了,还赔了若干钱钞,也不见好,这事儿哪里瞒得了人!不两天传得镇上都知道了。
罗柱子罗李氏赶紧去看了女儿,见女儿在床上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脸烧得通红,看了心里好似油煎,又没有法子。
原来罗大丫自幼没吃过一顿饱饭,底子就差了,到了婆家又挨了那许多打,才好两日,便被逼了来偷娘家的狐仙,心里本就担着害怕,又没件好衣裳,半夜里来偷沾了夜露,害了凉,一烧起来——原本就是瘦小的身子,哪里禁得住病!不两日便呜呼哀哉了,二丫都没见着最后一面。
城隍庙上两百文买的一张小画,送了大丫一条性命。
二丫知道了前因后果,也不知道是该哭好还是该笑好。
罗柱子邀了村人亲戚,往李驴儿家一坐,逼勒着大丫的婆婆,给大丫买了一副板,穿了新衣新鞋,到镇上请了个和尚念经发送。
罗大丫穿了一世的麻袋片,死了才捞到一身新衣新鞋。
二丫看着她入了土,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也是一个女人的一世!
她打了个冷战,彷佛那被埋进土里的不是大丫,而是她二丫。
没错,就是二丫,就是她穿越之前的那个二丫,那个原本也会如此——被卖、被婆家虐待的小女孩,她,已经没了,现在存在于这世间的,是她罗巧。
送丧回来,看见另一户人家送丧,那婆婆就在坟头把寡妇卖了抵偿儿子的丧事钱。
看着那眼神呆滞的寡妇被买主用绳子拴了脖子,像拉牲口一样拉走,二丫才觉得大丫过得还不是十分糟糕——她那一世还不曾有人拿绳子拴过她,还吃过一块鸡肉。
其实,这个世界真正悲惨的一面,罗巧还没有看到呢。
第八章 收获
更新时间2012…12…18 18:40:44 字数:1815
办完大丫的丧事便是收获季节,农家一年忙到头就为的这一季,地主看着田里的金黄固然高兴,就是那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人家,这时候也可以到大户家做两天帮工,东家包了饭,还有工钱拿,因此各处集市上都站了一群群衣衫褴褛的人们——地主为了避免纠纷也为了压低工价,通常不乐意雇佣本村的人。
红山村是山里的村子,气温较暖阳镇低一些,“人间三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暖阳镇附近的田地开镰收割了,红山村还没有开始呢。所以村子里的人家除了村长和两个大户以外,凡能出动的人手,都带了镰刀去镇上找活。
二丫正做着一边吃肯德基,一边看CCTV的好梦,就被村长家刚开嗓的小公鸡吵醒了,哎,自从她穿越了,才发现垃圾食品、主旋律和周末是多么的难得……这个世界的食品虽然天然又绿色,无奈分量实在不够。
她前些日子宰了家里的公鸡,但是她不能连村长家里的公鸡也一起宰了,只得在连绵不绝的鸡叫和牛叫中痛苦地爬起身。
抹了把脸站到屋外,对着漫天明亮的星斗,怀念着前世灯红酒绿见不到星星的大城市夜空的罗二丫,眼睛里饱含着对PMI2。5的深情……自从她穿越到了这个世界,才明白当初建国的时候为啥赞颂工厂的黑烟是大朵的黑牡丹,无他,生产力太过低下了。
虽然天上还挂着星星,但是罗家二老早就做好了起身的准备,到镇子上还有一段路呢。
虽然罗家现在条件改善了不少,但他们还是舍不得吃早饭,要到雇主家里去吃东家的——收获季节粮食便宜,没有谁会傻到这个时候亏待短工。
因为要走夜路,所以村里要出去做工的人都在村口集合一起去镇上,其中还有不少才十岁出头的娃娃——他们将会负责打捆之类的轻活,拿女工的工资。一个女工的工资,等于半个男工的工资。
本来,若不是欠了债被逼卖女,大丫也应该到了可以站在队伍里的年纪了。
想到这里,罗李氏又掉了两滴泪。
走到镇上的时候,天才放亮,镇上此起彼伏是各铺子小伙计卸门板的声音。这些人一路走到清水河码头边的工市,等待地主来招工。
农田上的活计,最忙便是春耕与秋收,其他时节没这么忙,所以在家养一个长工,不如到时候在工市上招两个短工合算。因此一班会算计的人家,并不把田地出租,而是平日雇一个长工做些零散活,农忙时雇佣两个短工。只有那等田地极多,又分布零散,照管不过来的人家,才将田地出租。罗家租种的几亩薄田,便是四十里外小泉庄陶地主家的。
罗柱子蹲在等候招工的人群中,他的心情却是不错的,家里请了狐仙,转了运,买了牛,现在夫妻两个再加把力气,攒些钱,过年再买两三亩地,就可以做人家了。他的眼前是许多美梦,牛过年就长大可以做活了,不必设法去借牛,自己买了地,再养两口猪……为了买地这个目标,家里虽然有粮食也舍不得吃要攒了买地,跟以往别了饿肚子的孩子想着欠的租税去做工自然是两种心思。
这不是因为他不痛惜早死的女儿,罗柱子本来家里也有几亩田地,算是过得去的人家,小时候还算享过福,无奈父母去得早,哥哥心狠,怕分产不给他娶亲,拖到最后他只得去李家庄做赘婿,没等生下儿子,丈人丈母又死了,地和房子都被李家人收走,亏得有一房亲戚在陶地主家做事,给他做了个佃户度日。他苦了半辈子,落得卖女儿的地步,现在能逼得婆家把女儿好生发送了,已经觉得很宽慰了。
他所见过、经历过的人间惨剧,可比罗二丫见过的多得多。
罗二丫对这些一无所知,她吃了一顿饱饭,打发弟妹割草喂牛,看管鸡只,自己背了筐子走到镇上看看有什么发财门路的时候,天早大亮了。
一路上的景色早已看熟,路也走惯了,走到暖阳镇附近,便看见一群群的农夫在地里收割,那些半大娃娃都在地里跟着父母做工,一脚踩下去,粪泥一直没到膝盖,许多人腿上流着鲜血。
然而今年毕竟风调雨顺,庄稼长势都好,人人也都喜洋洋的。
走到镇上,二丫看见在这忙碌的季节里,以往那些泡茶馆的男人,照旧泡着他们的茶馆,在那里做些无谓的闲聊。
他们是有闲阶级。
路过米铺的时候,二丫看见一辆马车停在米铺门口,一个丫鬟搀了一个妇人下车。
这可稀奇。
这些日子罗家日常吃的白米都是镇子上买的,因此二丫早就与米铺伙计混熟,一打听便知道,原来是米铺老板的妹子嫁在小泉庄陶大户家,每年这个时候归宁。
每年?这个时候?
罗二丫是穿越来的,马上便明白了,原来这镇上米铺与乡下地主用姻亲关系结合在了一起,又借着这关系,操纵米价……看来,丰产不丰收,在这年头也是一般。
再一打听,果然,米铺老板娶的,也是李家庄大地主的女儿。
等暖阳镇收获完毕,红山村开镰的时候,谷价已经跌得不成样子。
而官府的税,要的还是银钱,而不是这不值钱的谷。
第九章 租税
更新时间2012…12…18 19:57:19 字数:1376
据说实物税化为货币税是历史的进步,但这一进步也跟其他进步一样,饱含着普通人的血汗。
农民收获了谷物,不能直接拿来付官府的税,要到市场上卖了去交税还债——而此刻市场上到处都是新收获的谷物,便卖不出价钱——等到了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们又要借了钱,去买谷子吃——这借的钱当然不是没有利息的。
若是能晚点卖,价钱当然就高了,但是一般农夫这时候已经债主盈门,急等钱用,只得便宜卖了,来年借高利贷买谷子对付一家大小的肚皮。
地主们既有银钱,这交税之事便也简单方便,他们不是米铺的亲戚,便是开了米铺,或是在米铺入了股,趁着价钱便宜收了许多粮食,等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卖大价钱,或是做酒,或是放贷,都大有利息。
这次罗家既有现钱,罗二丫便早早到县城去完了税。
以往村里的税款都是村长代收,多少都由村长说了算,罗家欠了税后只有向村长借,因为一没有抵押,二罗柱子不认字看不懂税票上的数目,借到最后便是一笔“巨款”。
罗二丫决定这次跑一次县城直接去交税,问清税款的数目,顺便看看县城里有没有什么买卖可做。
一个小女孩去交税,二丫也知道自己这样子不行,于是穿了弟弟的衣服去,男孩子到底方便一些,便是要了税票看了又拿笔画押,别人也只以为是个上过私塾的孩子,并不怎样惊讶,只以为是罗家的什么亲戚,因为认字被央来代缴税款的。这种人他们遇到的不少,毕竟这是个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认字的世界。
这官府的税原来也不多,罗家没有田产,人丁又只罗柱子一个,税原来不重,加上各种杂耗也就两百钱不到,重的是地租,与地主或是五五分或是四六分,罗柱子原本一无所有,还亏地主给了间泥屋,所以签的是五五分的地租。
县城原来也只有两条街,十字交叉,还不如暖阳镇气派。
等红山村收了粮食,罗柱子和罗李氏挑了粮食去交租的时候,二丫才见到货币税的好处。
地主的斗,怎么看似乎都比米铺卖米的斗大了一些,而二丫买米的时候,那斗是齐平的,地主收租的时候,斗是要高高堆起的。明明是饱满的谷粒,一定要说佃户拿秕子充数,幸而二丫还带了一只母鸡孝敬,管家方才满意了。相比之下,货币税那一个钱就是一个钱,明明白白。
等完了租税,罗柱子的脸上也就十分的喜色,家里还有许多粮食,又有钱使用,今年可以过去了。
罗二丫自从上次遇险,短时间不敢再去省城做买卖,便在县城里买了两百五十只小鸭子,放到田里,捡食掉落的谷粒。
把鸭子放到人家田里是件犯忌的事儿,不过此刻的二丫还不知道。
她以为今年粮食丰收,谷价便宜,往年田里捡拾谷穗的人没了,她养鸭子便可以肥了。
十天后,村长上门收税,打着一口县城的官腔,说罗家今年转运,收入多了,这官府的税钱,自然是往年的加倍,不,三倍。
罗二丫客客气气地把完了税的税票亮给村长看。
村长登时就变了颜色,大骂了一通你们既会自己去交,怎么多年劳动老子跑腿,连水也不喝便走了。
他的生气自然是有道理的:他自从凭着在衙门做事的姐夫的关系当了村长,家里的几亩地可是翻了一倍有余,这村长要催租逼税,拉夫拉差,逢年过节还要给姐夫送礼,官府是一文钱的俸禄都不给的,要是村民都像罗家这样没眼色,他岂不是要做雷锋?
想到收完税后要送姐夫的礼,村长就觉得罗二丫亮出的不是完了税的税票,而是一张血淋淋的催命符。
他那点家产是好容易赚的?
要他自掏腰包去送礼么?
他在自家院子里转了一天,牙齿咬得咯咯响。
不几天,村里便有了谣传,说罗家在田里放鸭吃谷,糟蹋粮食,山神土地早晚动怒。
第十章 应对
更新时间2012…12…18 21:47:38 字数:1480
谣传虽然起了,碍着“狐大仙”的威名,一时间也没人敢找罗家的麻烦。
罗二丫听到这个谣传,略一思索,便知道是村长在下绊子,又有那被她雇佣摘“红吉利”原料果子的人家,悄悄地派了孩子来告诉,于是二丫对前因后果门儿清了。
孙子兵法有云,用间谍不要怕花钱,罗二丫身为穿越者,对情报工作和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是知道的,马上告诉那孩子,她听小梅姐说,用大河蚌养鸭子好,叫他以后到小溪里摸河蚌,越大越好,一篮子六个大钱,要是够大,她肯出十个大钱一篮子。
那孩子听说有钱赚,喜不得的去了。
次日,村里又传了闲话,说对付狐仙的法子简单得很,扣住脉门就行。
不两日,村长媳妇便跑到罗家,和罗李氏说了好一阵的闲话,然后看到二丫进屋,便满脸堆笑,说你家自转了运,连这女儿也光彩起来了,罗李氏原是天天见的女儿不在意,现在听了这话头,一看可不,原来黄黄的脸现在有了血色,枯黄的头发也乌黑了。
二丫心想我现在天天有饱饭吃,时常还有油水下肚,又有衣服首饰妆点,当然光彩了。
村长媳妇一边夸赞,一边抓了二丫的手装作要看,顺势按了二丫的脉门。
这一按之下,村长媳妇登时脸也白了,眼也直了,一双手好似溺水的人一般,抓了二丫的手摸了又摸,连罗李氏都看着不对了。
罗李氏连喊几声,才把村长媳妇喊得回魂了——要说回魂也不对,村长媳妇跟梦游似得飘了出去,出门的时候还摔了好大一跤。
回去后村长媳妇便告诉村长,那罗二丫确实狐大仙附体,居然没有脉搏!
村长不信这个,次日派了他女儿来看,也是一般,不由得信了,再加上他媳妇吃了这一吓,也有些头痛脑热不方便处,便觉得这狐大仙真是得罪不起,于是送了两尾鲜鱼,十个鸡蛋到罗家,请狐大仙不要降罪。
罗二丫回赠了一盒子用拣剩下的红吉利做的果酱,与村长的这段纠纷,便算和解了——其实这让脉搏消失的法门,也是前世电视上看的揭破江湖骗子气功的——罗二丫虽然是穿越的,可是既没有随身空间也没有啥系统法宝,只有一个狐仙还是自己编的,她有的只是现代来的一脑袋的现代知识。这没脉门的法子说穿了简单的很,拿个圆球夹在胳膊里适当位置顶着,就没了脉搏。她让那户人家在村里传了话,没想到村长这么容易便上了钩——其实要不是他们这么容易上钩,古代的神婆们哪里弄饭吃!
既然与村长家和解了,而且狐大仙再次显灵,村里也就任凭二丫放鸭,没有闲话,毕竟落在田里的零碎谷子本来就没法收,今年谷子又贱,何必为此得罪狐大仙?再说自从狐大仙来了,各种拿钱雇人,村里也有好几家得了额外收入,平白的与有法力的大仙作对做什么!
狐大仙威名越盛,供奉狐大仙的那间泥屋,便是罗柱子夫妻,也不敢迈进一步了。
几日后,二丫拿了一堆死河蚌,喂给鸭子吃。
人工养殖珍珠的法子,是二战后一个日本人的发明,拿人工珠核植入贝类外套膜,过几年打开,便是满满的珍珠。
罗二丫在省城逛过几次,打听了各色物价,知道珍珠价格便起了心思,她前世在央视农业频道看过人工养殖珍珠的全套流程,知道河溪里的三角蚌可以培育珍珠,但是电视上究竟只是个大概,罗二丫只得分了七个瓦罐,拿炭在瓦罐上写了甲乙丙丁做标记,看看到底哪个法子管用。
她没有抗生素,便尽量用强壮的——能在野外活大的必定强壮的——河蚌,又使尽了能想到的全部杀菌法门,手用凉开水、烧酒洗了又洗,工具是一支纯银簪子——银离子也能杀菌消毒——又用明火烧过,植入珠核的河蚌还是死得七七八八。
要是罗二丫开的是现代的珍珠养殖场,这下准觉得破产在向她招手。
不过这些河蚌十个钱一篮子,那些瓦罐也不值什么钱,罗二丫的人工更是一钱不值,故此她尽可以放手糟蹋,不,试验。
这样足足糟蹋了一个月,七个瓦罐里,终于都养上了珠蚌,而红山村小溪里的河蚌也遭了灭顶之灾。
第十一章 陶地主
更新时间2012…12…19 9:56:59 字数:1367
寒冬来临,二丫卖掉了养肥的鸭子,因为吃了很多不要钱的谷粒,又催肥又节省了饲料,扣除各种成本,净赚一倍有余。
比起种田织布,这样的收益已经很可观了,也是借助狐大仙的威名,才有这样的收益,但是比起到省城做买卖却是差得太多,二丫又开始琢磨上省城卖东西了。
她正琢磨的时候,陶地主派人到了红山村。
陶地主要做四十大寿了。
当然不是来请他的佃户吃寿面的。
罗柱子、罗李氏、罗二丫都被点名当差。
不去?
明年不想租陶地主的地了?
于是罗柱子、罗李氏和罗二丫披星戴月地起来,赶了四十里地到小泉庄,陶地主大院跟前,早已经站了许多佃户,老的小的,都不能免了这差役,也不敢请人顶替——陶地主可不是一般的地主,他是个秀才,有功名在身,所以敢支使佃户做这免费劳动。若是谁有三言两语,或者居然敢不亲身前来伺候,陶地主一张片子递到县城衙门里,管保教那人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这寒冬里,无人不来,还有人带了公鸡、柴火之类来孝敬。
管家夫妇分派了三人的活计:罗柱子去搬运全村桌椅板凳到陶大户院子里,罗李氏到厨房灶下烧火,罗二丫去摆放碗筷。
罗二丫看桌凳摆好,看了桌面估算了,便到厨娘那里去领碗筷家伙。
她正摆放家伙时便听到管家夫妇在说:“倒好个伶俐丫头,身段儿也好。”“又会算,村里丫头,不曾见过这般的。”
这是什么意思?
到了午时三刻,便有许多车马停到大院跟前,许多秀才相公到堂屋里吃茶用饭,又有县里主簿推官典史等人来送礼,加上陶地主的七亲八眷,坐了足足四十八张桌子。院里还搭起了戏台,要唱三日的戏。罗二丫在锣鼓声里端盘端碗,奔前迎后,被管家娘子支使得团团转,忙了半日,不得一刻闲功夫,也不得一口水。
眼见天色晚了,城里客人们都赶在关闭城门前回去了,罗二丫才得了一刻空闲,厨娘拿了一个被客人啃了一半的馍给她,便算提供了午饭了。
第二日又得来当差,这次罗二丫学聪明了,带了干粮——这还是她用自己的私房钱买的,罗柱子夫妻可不觉得吃客人的剩饭有啥不好——那可是白面馍馍!
连忙了两日,罗二丫觉得头顶的太阳也是黑的了,到了第三日,还得去。
这日的客人比前两日少些,都是近邻的村人,罗二丫不如前两日这么忙,忽然管家娘子到跟前,说老夫人要看看你,跟着走。
于是罗二丫便一路跟着走到后边上房。
只见屋里家具摆设齐全,都油漆得精光瓦亮,居中坐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穿着福寿文酱色缎子袄儿,带着珠子抹额,站了两个青衣仆妇伺候。
便听管家说道,小姐要寻个随身丫鬟,前日看了几个丫头不中,这个丫头是罗佃户的女儿,过年便交八岁,做了这两日事不曾偷嘴,手脚也干净,又会数算,不比城里孩子差什么。
那夫人沉着脸看了一看,便道,也罢,与她爹二两银子身价,把这孩子留下了。
管家便把二丫一推,说你好大福气,以后陪伴小姐,好吃好穿,还不快与夫人谢过。
这样问也不问一声我自己主意,便强买了?
还好像多大恩典一般!
二丫心里腾地起了一股火,脸上却现喜色,说多谢夫人,俺以后一定好好陪伴小姐,把省城戏园子里看的那些戏文都说与她听,什么崔莺莺私会情郎啦,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啦,红佛女夜奔啦……啊夫人,那个演的小生叫什么花满楼,确实帅!小姐要是将来嫁了个一般模样的姑夫,我也是情愿一起嫁过去做个姨娘的……
什么?夫人大吃一惊,这不是个乡下丫头么,哪里学来的这许多混账话!
啊不瞒夫人,前些日子被人雇了去省城戏园子卖东西……
快与我领了出去,这种人好与小姐做丫头的!
第十二章 母亲和女儿
更新时间2012…12…19 11:07:20 字数:1464
管家一路将二丫领出,一路破口大骂,说我看你是个伶俐丫头,才抬举你做小姐的丫鬟,谁晓得你嘴头子这般,有福不享,还带累了老娘!
二丫摆脱了被强买的命运,不想与他计较,也不言语。
管家还不肯罢休,路上遇到罗柱子的亲戚,还尽力数落了一通。
那亲戚替二丫赔了不是,管家方才恨恨地去了。
那亲戚接手又数落了二丫一通,说留在山村,将来不过卖去做童养媳,若是做了秀才小姐的丫鬟,好吃好穿不说,不时有三五个钱的赏赐,可以贴补家用,将来陪嫁了,小姐自然是嫁大户人家的,你过去,或是做姨娘,或是嫁管家,便翻身不与泥土打交道了。
想到收获季节那些跟了父母在粪泥里做活的衣衫褴褛的半大娃娃,再看陶地主家奴仆个个衣裤齐全,也怪不得他们一个个如此见识,二丫笑了笑。
领到外间,那人与罗柱子夫妻说了这事,罗柱子夫妻居然也叹息了一回。
回家的时候,罗柱子夫妻都说,虽然狐仙保佑,但是生意谁知道做的做不的?女儿早晚把与人家,这才是正路。陶地主这等人家,曾爷爷做过一任官,父祖都是秀才,仕宦人家,又且家道丰足,日子甚是讲究,原来买丫鬟都是城里买的,若是女儿把与他们,将来也必嫁个好人家,可叹女儿没福。
二丫听得一阵心惊,这才觉得自己之前留了钱在手里,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万一有事,有钱总是多条路。
不过即使到了21世纪,还有许多父母认为女儿读书是浪费,及早嫁人才是正途,却也怪不得罗柱子夫妇。
他们一路回家不提。
那里秀才夫人还是愤愤的,第二日与秀才说,还是到县城里买个丫鬟服侍小姐,虽然贵了些,总有些教养,不像乡下丫头满嘴混账话。秀才应了,说完,秀才带了书童到书房温书去,这里一众奴仆来见了秀才夫人,安排今日之事。秀才夫人吩咐了一应柴米事务,又特地对管家说,赶一头驴子上县城去,替小姐寻个丫鬟,要用心好好的寻,不要像昨日的那个,管家也只得垂头丧气听了她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