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超级战舰-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个问题就是区域问题了。一个小宇宙要想具有实用性,它就必须要大,像是托洛尔文明的那个只有几百亿公里直径的小宇宙,是完全不行的。至少,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资以及智慧生物的居住需求,在萧宇的规划之中,萧宇认为,自己至少要制造出一个直径为一光年的小宇宙才够用。
萧宇打算搬运几十颗恒星,以及数百上千颗行星到这个小宇宙之中去。然后将所有的居住飞船,物资飞船。维修船坞等,全部安置到小宇宙之中去。甚至于,在危险时刻,战舰也可以全部躲避到小宇宙之中去,然后将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间的通路关闭掉,借助小宇宙来抵御危险。
在萧宇的规划之中,智慧生物可以自由选择是在星球之上居住还是飞船之中居住。恒星可以提供几乎无穷无尽的能量,行星则会提供大量的物资。有这样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后勤基地,萧宇的生存能力将提升几倍不止。
在萧宇的主导之下,新一轮的科技攻关行动全面展开。和上一次攻关行动所不同的是,这一次萧宇已经有了十分充足的计算力,被萧宇搬运过来的恒星和行星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所以萧宇可以尽情的验证科学家们以及自己想出来的任何一种方法。一种方法,就算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成功率。萧宇也会耗费巨大的计算力去将其验证。
这种奢侈的使用方法,放在以前几乎是萧宇不敢想象的。
在这种心态之下,在这个恒星系周围一光年的范围之内,到处都是繁忙的建造机器人,到处都是繁忙的飞船穿梭,有上百万座庞大的基地在萧宇所搬运过来的近千颗行星之上拔地而起。以供应试验所需的物资,已经有数百个小型的小宇宙被切割出去,通过空间广播通讯技术和大宇宙之中的萧宇联通,在萧宇的操纵之下,进行着各种试验。试图找出可以稳定控制小宇宙运动状态以及联通大小宇宙的办法。
时间就这样悄悄的过去了三十年。关于各方面的研究数据,萧宇已经积累了许多。但是萧宇始终没有找到具体可行的办法。不过。萧宇有一种预感,自己应该已经距离解决问题不远了。
萧宇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卢卡三号和徐俊珀两名最天才科学家最近的表现。这两个人已经找到了一种另辟蹊径的办法,虽然具体是否可行还不知道,但基于对这两人的信心,萧宇认为,这两种办法应该是可以的。
在这两名最天才的科学家同时开始最新阶段的研究的时候,萧宇自己也有了重大的突破。通过极其复杂的运算以及精密到无法想象的空间切割工具配合,萧宇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切割极大区域宇宙空间,令其脱离大宇宙变成独立存在的小宇宙的办法。
时间又过去了三个月。卢卡三号在五号的协助之下,终于提交了自己的科研论文。这篇论文在通过了科学家会议审议之后,又通过了萧宇所设立的可行性测试。于是,萧宇立刻决定,用实验,用真真切切的数据来验证这种办法的可行性。
“这种办法果真是另辟蹊径,它全面抛弃了凭借小宇宙自身的力量移动的设想,转而通过大宇宙和小宇宙双方联动的方法,令小宇宙受控移动。那么,首先就要在大宇宙和小宇宙之中,各自建造一种基于引力和空间的联通仪器,通过大宇宙之中仪器的移动,来牵着小宇宙相应运动。”萧宇默默的思考着这种办法,迅速的开始建造这种仪器。
这种办法确实有些取巧,其具体原理,就像是放风筝一般。风筝自己是不能移动的,但是站在地面的人,通过手中的引线,却可以拉着风筝运动。萧宇所建造的处在大宇宙之中的仪器,就相当于放风筝的人,那种基于引力和空间的联通仪器,就像是风筝的线,而小宇宙就相当于是风筝,小宇宙之中的仪器,就相当于是风筝线和风筝的连接处。
萧宇首先制造出了小宇宙端的仪器,然后通过空间切割工具将这片空间,连带着这种仪器一同切割了出去,一个小型的小宇宙就此形成。然后萧宇又制造出了大宇宙之中的相应仪器,将其装备在了一艘飞船上面。
“那么好……试验开始。”萧宇当着数万名科学家的面,下达了这个命令。
通过空间波动探测,在这样的近距离之上,萧宇可以清晰的探测到小宇宙的位置。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小宇宙所处的位置,就可以得知它是否在按照自己的操纵运动。
在萧宇的命令之下,那艘装备了特殊仪器的飞船开始缓缓运动起来,于是,大量的数据开始生成,并且通过一定的转换程序,这些数据被分析出了其内部所蕴含的含义。
结论是,在飞船的牵引之下,小宇宙正在发生着某种有规律的位移,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位移和飞船的运动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三维层面,飞船的位移和小宇宙的位移,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得到了这个结论的萧宇,轻轻的放下了自己有些紧张的心情。
“我宣布,该项试验成功,没错,我们已经找到了控制小宇宙移动的办法!这种办法虽然有着某种缺陷,譬如必须通过大宇宙端的牵引才可以运动,而建造在大宇宙之中的仪器有被摧毁的风险,但这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建造大量的牵引仪器或者飞船来解决这个问题。”
萧宇满是激情的宣布了这个消息。会场之中立刻开始了欢呼。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并没有白费,在这一刻终于收到了丰硕的果实。
“还有一个问题。”在这个时候,另一名科学家提出了异议。他站起来说道:“我注意到一个数据,似乎这种牵引方法需要消耗巨量的能量?在试验之中,我看到大宇宙端的牵引飞船,仅仅牵引小宇宙前进了不足一百公里距离,就消耗完了它上面所携带的所有能源。”
“这没有关系。”萧宇回答道,“等我们研究出了让大宇宙和小宇宙自由交换物质的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小宇宙之中的物资来供给大宇宙端的牵引飞船。”
“我也有一个疑问。”另一名科学家说道,“不知道这种牵引机制,能否牵引着小宇宙进入到超光速航行之中?毕竟,如果小宇宙只能进行常规航行的话,那这种技术仍旧有些鸡肋。”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卢卡二号站了起来,回答道:“在我们的理论推测之中,牵引着小宇宙进行超光速航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空间运动不受相对论限制。问题只在于所消耗能量的多少而已。只要能量足够,小宇宙的速度最高甚至可以到达一百一十倍光速的速度。”
“我还有一个问题。”又一名科学家站了起来说道:“我的问题是,假如我们遇到了非常强大的敌人,他摧毁了我们留在大宇宙之中的所有牵引飞船,然后守着我们小宇宙的出口,只要出现新的牵引仪器就将其摧毁——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要知道,失去了大宇宙端的牵引,小宇宙是没有办法移动的。”
“这个问题暂时没有办法解决。”萧宇回答道,“不过我想,如果我们真的遇到了可以将我们堵在小宇宙之中无法出来的存在,那么,就干脆躲在小宇宙之中发展科技,或者用小宇宙作为屏障来抵御入侵,也是不错的。”
那名提问的科学家缓缓点了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徐俊珀站了起来。
“我想,我大概找到联通两个宇宙的办法了。”
第610章 两个世界之间的传送
伴随着徐俊珀的这句话,整个会场之中立刻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包括萧宇在内。
萧宇微微一怔,随即笑了起来:“很好,很好,真的太好了,看来我们今天是双喜临门。徐俊珀,你果然很好,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你的办法是什么呢?”
“这是我的推演过程。”徐俊珀说着,操纵了一下自己手边的个人计算终端,将一大段数据发送给了萧宇。
“我在翻阅我们神舟文明以前历史的时候,看到了主人曾经依靠克莱因瓶原理,突破了半四维太昊为我们布下的四维屏障。这件事情给我带来了灵感,我开始产生如下设想:两个互不相连的三维宇宙,其实从四维视角来看,仍旧是处于同一个四维世界之中的。克莱因瓶既然可以突破四维屏障,那么它就应该同样可以突破四维宇宙,将两个三维宇宙联通起来。”
“不过,在具体研究之中,我发现了一些困难的事情,因为四维屏障和现实的四维宇宙并不相同,适用于突破四维屏障的办法,却并不适用于突破四维宇宙。但我并没有放弃克莱因瓶这个具体原理,我通过一些方法,将克莱因瓶优化了一番,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以及推演,终于在今天得出了结论。我认为,我的办法是可行的。”
此刻的萧宇,已经完全消化掉了徐俊珀所提交上来的这份研究报告。就算是萧宇,在此刻也忍不住为这份报告之中所蕴含的奇思妙想而惊叹。在当初。萧宇也曾经设想过使用克莱因瓶联通两个宇宙,可是在研究遇到困难之后。萧宇认为这个办法是不可行的,所以就将其放弃掉了。可是徐俊珀并没有放弃这个设想,他靠着惊人的直觉和敏锐的洞察力,一直坚持了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
“是的,是的,要在大宇宙和小宇宙两端同时建造相关仪器,两个宇宙一同发力。才可以将通道打通,而不是像突破四维屏障那样,只在一侧发力就可以。”萧宇喃喃自语着,仔细的检查着这份报告的可行性。半晌,萧宇抬起了头:“这份报告已经通过了我的可行性测试,我认为,这种办法应该是可行的。很好。既然移动小宇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得到了验证,那么现在,就该来验证这种联通两个宇宙的办法了。”
在这个时候,萧宇的话却被打断了。徐俊珀有些疑惑的看着萧宇,问道:“控制小宇宙移动方向的科技已经被研究出来了么?是谁研究出来的?”
“恩?”萧宇微微怔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我不是在几天之前就已经发布了通告,说在今天要进行最后的验证,并且通知了你来参加,而且就在刚才,我不是已经宣布试验取得成功了么?至于作出这个突破的科学家。是卢卡三号。”
徐俊珀略微有些羞涩的说道:“对不起,我这些天一直在思考联通两个宇宙的问题。直到此刻才回过神来,所以没有注意到您通知的具体内容。哦,是三号取得的突破吗?”
徐俊珀将视线转向了一旁含笑站立着的卢卡三号身上,由衷的说道:“老师,恭喜您。”
“哈哈哈。”此刻的卢卡三号心情似乎十分的顺畅。他笑着说道:“也恭喜你。你是我教过的最杰出,最天才的学生,你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老师,谢谢您的教导。没有您的教导,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徐俊珀弯下了腰,对着卢卡三号鞠了一躬,满是真诚的说道。
“唔,现在,先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这种办法的可行性吧。徐俊珀所提交的报告之中,所需要的仪器制造并不困难,很简单就可以制造出来。大家不妨在这里等一会,一个小时之后,试验开始。”
制造仪器是很简单的事情,困难的是提出这种构思,这种思想。就像是魔术,在谜底揭晓之前,你怎么猜都猜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可是等谜底揭晓之后,人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在此次科研任务之中,徐俊珀再一次担任了魔术师的角色。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在萧宇的操纵之下,分别处于大宇宙端和小宇宙端的两个仪器被迅速的建造了出来,然后放置小宇宙端仪器的空间被空间切割仪器整个儿的切割了下来,离开了大宇宙。
在牵引仪器的控制之下,小宇宙保持了相对于大宇宙来说静止不动的状态。就在这个时候,宇宙联通仪器开启。萧宇已经提前在小宇宙之中放置了一颗半径大概半米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将充当此次试验的主角。
在萧宇下达了命令之后,分别处于大宇宙和小宇宙两端的仪器同时开始工作。在精细操纵的引力发生仪器的干涉之下,四维空间出现了一种莫名的变化,就像是一个瓶子生成在了四维宇宙之中,因为它是四维的,所以在三维层面看起来,它没有里外之分,里就是外,外就是里,小宇宙就是大宇宙,大宇宙就是小宇宙。
所以,这颗小行星没有进行任何运动,它就从小宇宙来到了大宇宙之中。在看到像是变魔术一般,这颗小行星凭空出现在大宇宙之中之后,欢呼声再一次响了起来。
欢呼声还没有停歇,这颗小行星便再一次消失了。萧宇操纵着联通仪器,将它从大宇宙传送到了小宇宙之中。然后,它再一次出现在大宇宙之中,然后再一次消失……
萧宇足足进行了几百次这样的动作。在全面验证了这种办法的可靠性之后,萧宇得出了结论。
“很好,我宣布,此次试验成功。恭喜你,徐俊珀,恭喜你为我们神舟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萧宇满面微笑的宣布道,“而且,这种办法有一个很大的妙处,那就是,我们可以设置两端传送仪器的密码,两端传送仪器的引力发射强度,互相之间的引力配合必须达到契合的程度,克莱因瓶才能形成,传送才可以进行。两端仪器任何一端不契合,都无法传送。这就是说,只有掌握了传送密码的我们,才可以自由的出入小宇宙,而那些没有掌握密码的人则不可以进入到小宇宙之中。这就最大限度的确保了小宇宙的安全。徐俊珀,你的办法真是天才般的设想。”
“这全都依赖老师的教导。”在得到结果之后,徐俊珀的脸上也挂上了微笑。他微笑着说道:“是我的老师教给了我最关键的科学思维,然后还有您所提供的几乎无限的推演能力,我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所做出的贡献,仅仅是一些想法而已。”
“可是这一点想法,却恰恰是最重要的。”萧宇说道,“在我们的种族之中,曾经流传过一句话,叫做:成功便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可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却要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说完了这句话,萧宇将目光收了回来,面对着在场的所有科学家说道:“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开始庆祝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拥有了建造小宇宙所需要的全部科技。”
“控制小宇宙运动,以及联通大小宇宙的科技已经出现,可是,我们该如何将这直径达到一光年的庞大区域切割出来,让其形成小宇宙呢?”一名科学家表示了自己的疑问,“要知道,小宇宙太小的话,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切割直径达到一光年的小宇宙,其技术要求已经超出了我们现在的科技程度。”
“没有关系。”萧宇笑着说道,“这个问题已经由我解决了。就在刚才,我攻破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后一个技术难题,我已经找到了切割大范围空间的方法。现在,先让我们大家继续奋斗一段时间,将控制小宇宙移动的仪器,以及联通仪器研制成真正可以实用的地步吧。在这段时间之中,我会挑选合适的恒星和行星,准备将它们变成我们神舟文明的小宇宙的第一批住客……”
在科学方面已经出现突破的现在,技术方面出现突破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萧宇有把握在五年时间之内,带领着神舟文明之中的科学家,将这两种仪器真正的研发到实用的地步。
在萧宇宣布散会之后,所有的科学家都一脸兴奋的离开了会场。今天,对于所有科学家,对于所有神舟文明的民众来说,都是一个好日子。因为他们看到了,在自己的奋斗之下,自己的文明正在一天天的强大起来,自己的奋斗收到了丰厚的回报。
以后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神舟文明,只会越来越强大。
看着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神舟文明,萧宇轻轻的感叹起来:“我们已经越来越强大了啊……”
第611章 建造小宇宙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在拥有了庞大数据库支撑的现在,萧宇都是一个全才。萧宇通晓一个社会的所有方面,科技、整治、军事、人文、艺术等等,萧宇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而且,身为原本地球之上最杰出的科学家,萧宇还拥有着杰出的科学思维。
可是,在神舟文明不断发展,旗下拥有数千亿民众的今天,萧宇不得不承认,宇宙之中的种族,某些人的科学思维,真的比自己还要杰出。不过这并没有让萧宇产生诸如挫败感之类的情绪,萧宇反而对此很是欣慰。
因为萧宇更多的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领导者,而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科学很重要,但是科学对于萧宇来说,只是一个手段,是提升神舟文明实力的一个途径,只要确保自己领导者的地位,杰出的科学家越多越好。
制造小宇宙的技术攻关之中,就涌现出了这样几个在科学思维方面至少和萧宇平级的存在,一是徐俊珀这个拥有着离奇身世且仍旧拥有重重迷雾的人物,他解决了大小宇宙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难题,二是卢卡三号和五号森亚,他们解决了小宇宙的受控运动问题。除了这几个人之外,萧宇还知道,卢卡二号在社会心理方面至少和自己平级或者超出,五级文明联盟领袖,阿瑞斯在战争和全局方面超出自己,五级文明联盟最杰出科学家,鲁托在空间科学的科学思维方面至少和自己平级。卢卡四号在生命科学的科学思维方面超出自己。
拥有这么多的人才,萧宇感到很是欣慰。
在制造小宇宙的一切科学性难题都被攻破之后。小宇宙的制造就真正提上了日程。萧宇建造了数量庞大的工程舰队,以八十倍光速的速度展开了远航。萧宇已经挑选了大概三十颗恒星,而这些恒星,将由这些工程舰队制造出相关仪器,然后将他们搬运到指定地点聚集在一起,最后将由萧宇将这一片空间连带着这些恒星全部从大宇宙之中切割出去,形成一个小宇宙。这些恒星,以及他们所附带的行星。就是这个小宇宙的第一批来客。
第一批进驻到小宇宙之中的恒星符合以下规则。为了确保小宇宙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萧宇不可能随便将什么恒星都搬进去。譬如,晚年恒星和大质量恒星就不符合规定,因为这些恒星没有多少生存的时间,在不久之后它们就会以一场剧烈的爆炸,或者慢慢扩散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无论是哪一种结局,对于直径只有一光年的小宇宙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萧宇挑选的恒星,都是黄矮星水平或者略小的恒星,也就是和太阳差不多大小的恒星。这类恒星拥有漫长的稳定期,在诞生之后,至少可以拥有八十亿年的平稳输出能量期。同时它们的光谱类型也适合大部分神舟文明民众的日照要求。
对于行星则有另一套限制要求。萧宇打算在小宇宙之中。一共安置大概一千颗行星,行星是为萧宇提供资源的基地,而为了防止被其余文明长久困在小宇宙之中无法脱身的情形出现,这些行星必须能够为萧宇提供所有类型的充足的资源。所以这些行星,有的必须富含铁。有的必须富含硅,有的稀土元素储量丰富。有的锕系元素储量丰富。同时,为了解决岩质行星氢、氦等元素储量普遍不足的问题,萧宇还搬运了三十多颗巨型气态行星。
在这段时间之中,属于萧宇的舰队最远甚至航行到了两千光年之外去寻找合适的行星和恒星,整个搬迁工作一共持续了足足五十多年。在五十多年之后,在一片较为空旷的宇宙虚空之中,此刻已经聚集了三十二颗恒星,这些恒星拥有相比起来极为接近的轨道,两颗恒星互相之间的距离普遍不超过一万亿公里,这个距离,大概是太阳到太阳系奥尔特云距离的十分之一,可以想见,在这里的恒星密度高到了什么程度。
距离接近就意味着恒星互相之间的引力干扰会很强,如果不加以干涉的话,这些恒星会自己缓缓形成稳定的运转轨道,最终有的恒星将被抛出去,有的恒星则会形成星团类结构。这一点是萧宇要竭力避免的,于是,在这些恒星被搬运过来之后,那些负责搬运恒星的仪器并没有退役,而是继续担任了调整恒星轨道的责任。
于此同时,行星发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恒星的战场之中,行星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在这一刻它还属于这颗恒星,说不定下一颗就被其余的恒星俘虏走了。这样的变幻,对于居住在行星之上的智慧生物,或者各种建筑物来说,其结局是灾难性的。所以行星发动机也必须维持运转,在有必要的时候调整行星的运转轨道。
这一团恒星密密麻麻的呆在这里,这样的存在形式是违反宇宙自然规律的,在宇宙的自然演化过程之中,不可能会演化出这样的情况。不过在萧宇的干涉之下,这种奇观最终还是被萧宇弄了出来。
五十多年的时间过去,萧宇终于完成了恒星以及行星的搬运工作。而就在这段时间之中,在卢卡三号,五号,以及徐俊珀的带领之下,各项科技也出现了突破,小宇宙受控运动技术,以及大小宇宙联通技术终于从只能存在于实验室之中变成了可以大规模制造的存在。它们的能耗被千万倍的降低,功率却千万倍的提高,小宇宙受控运动技术提高到了可以让一个直径一光年甚至更大的小宇宙以一百倍光速前进的地步,而大小宇宙联通技术则提高到了一秒钟时间之内可以传输一万亿吨物质的地步。
制造小宇宙所需要的科技已经全面准备完毕。在这个时候,就算是萧宇,都无法掩盖自己心中的兴奋之情。
虽然现在自己已经拥有了许多六级文明的科技,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六级文明,可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小宇宙的话,心中总是有点虚,不能光明正大,理直气壮的将“我们神舟文明是六级文明”这句话说出来。可是在经过今天之后,这种情况就会被完全改变。自己将成为完全版本的六级文明,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六级文明。
在之前五十多年的准备工作之中,萧宇已经提前制造好了三十多万亿个空间切割仪器,并且提前布置到了这个以一光年为直径的球体的表面之上。这些空间切割仪器的分布排列遵循着某种严格的数学规律,在萧宇发布指令之后,这些仪器将同时启动,齐心合力,将这直径为一光年的球型空间,连带着在它内部的所有恒星,所有行星,所有人造设备全部从大宇宙之中切割出来,让它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宇宙。
在过去五十多年的时间之中,制造这种切割空间设备占去了萧宇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计算力。要知道萧宇现在的计算力可是今非昔比,相比起以前提升了万倍之多,可是在这项建造任务之中,仍旧有百分之七十的计算力被占据。
没有办法,所需要建造的仪器实在是太多了。萧宇甚至于同时在现有的五百多颗行星之上同时建造了近千万个铸造工厂以及配套工厂,还抽调了两千多亿名神舟文明民众来参与建设,才在五十年的时间之内,将这三十多万亿个空间切割仪器全部制造了出来。为了运输这些仪器到指定位置,萧宇甚至出动了自己旗下的全部总数高达四千多万艘的战舰,让它们全部参与运输,才堪堪在时限到达之前完成了这项任务。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制造属于自己文明的小宇宙,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萧宇相信,普通的六级文明要建造属于自己的小宇宙,估计需要耗费数千年的时间,动员全文明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资源来进行建设,才有建造成功的可能。
“不过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付出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小宇宙的建造耗费了这样巨大的精力和资源,它所能给一个文明带来的回报也是巨大的。为了这样的东西,耗费几十年或者几百年的时间,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现在,所有的设备都已经安装就位,小宇宙受控运动仪器,物质传输仪器都已经提前放置在了那一片星域之中,三十二颗恒星,近千颗行星也已经全部拥有了稳定的轨道,在那里静静的运转着。
“那么就是现在了,开始切割工作吧……”萧宇下达了命令。
于是,在众多科学家以及萧宇的注视之中,远处的那片星域开始渐渐的变得模糊,最终从可见宇宙之中消失了踪影。而伴随着那片星域的消失,在这片星域周围的物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位移现象。
第612章 七个地球
就像是一潭水,在水潭的某个地方提走一桶水,其余地方的水就会迅速的涌过来将这个地方填满一样,空间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在这一片区域的空间被切割走之后,其余地方的空间也会涌过来,重新将这里填满。这就是空间的自愈特性。
萧宇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自己成功的将这一片直径高达一光年的球型空间切割了出去,让它形成了一个小宇宙,并且在这个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间构造了一条稳定的物质传输通道。只有掌握了密码的自己可以在两个宇宙之间来回自如穿梭,而没有得到自己允许的任何物质,都无法出入这个小宇宙。
就在小宇宙被成功分离出大宇宙的同时,萧宇迎接到了新一波的数据洪流。不过萧宇早就做好了迎接这股数据洪流的准备,所以并没有因为这股数据洪流的冲击而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此刻的萧宇仍旧在采取以前的计算设备的话,那么在这一瞬间萧宇就已经死掉了。庞大的数据洪流会烧毁萧宇所驻扎的主机的所有计算元件,让萧宇的主机直接变成一堆垃圾。而失去了计算机作为存身之所,萧宇根本就没有办法生存。
不过现在萧宇已经采取了最新研制出来的光线计算机作为主机,所以应付这股数据洪流还是在能力之内的,就是有足足百分之二十的计算力被占据了而已。
这股数据流主要来自大宇宙端和小宇宙端两端的联通设备和小宇宙受控移动设备,以及恒星能源采集设备。维持这些设备的运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小宇宙被牵引控制住,并且打开联通设备的情况之下。随时都在发生着来自空间层面的意外事件。这些事件,必须要由萧宇来亲自处理。而恒星能源采集设备就更加不简单了,它虽然单个消耗不了多少计算力,可是胜在数量足够多——萧宇制造了足足近万亿个,将其散布在了小宇宙之中的三十二颗恒星旁边。这么多的数量相加,其所需消耗的计算力就相当可观了。
“看来,光线计算机才是制造小宇宙的基础科技啊。”萧宇心中微微有些苦笑的想着,“如果没有研发出光线计算机的话。我根本就不可能拥有这样一个稳定的小宇宙。这还只是不完全版本的小宇宙,如果将这个小宇宙建造完全,所有设备全部开动,预计我的计算力将会被占去百分之六十。唔,虽然被占去了百分之六十的计算力,但是剩下百分之四十的计算力,仍旧是以前全部计算力的五千多倍。足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