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6-30正文完结,种田文)-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府老爷道:“不过是个妾室,就算是杜姨娘的亲戚,也不是我们的亲戚。”

    李夫人听了这话忙说道:“老爷,我可不是那种小鸡肚肠的人,万一真的是杜姨娘的亲戚,这杜姨娘又在咱们家,到时候老爷也多一个关系不是?”

    知府老爷听了言之有理,不过想着杜姨娘从来没有说这话,现在去问她,肯定是不成的,他手底下有人,这次去云阳县送公文,就顺便给查一查了。

    一点儿要求也没有的,那很有可能就是和杜姨娘没有啥关系了。

    只是等知府老爷让人把事情查清楚后,才知道自己的这个小妾竟然以前是订了婚的,还在快要成婚前就把婚事退了,就为了给人当小妾。

    知府老爷可不认为自己有潘安貌,让女人要死要活的,再说,他以前也没有见过杜姨娘,这女子为了什么过来当妾,那还不明显?

    知府老爷对这种明目张胆的贪慕虚荣很是看不上眼,尤其是还有婚约的,这要是杜姨娘的前未婚夫家里不乐意,直接把事情给闹出来,那么自己不成了强夺□□的人了?

    知府老爷对这个杜姨娘就心里有了芥蒂,尤其还知道,杜姨娘竟然和新科进士杜有忠是侄女儿和大伯的关系,还是亲的,“杜姨娘这一房早就分出来了,小的去打听,那边村里人都说,当时杜姨娘死活要去给大户人家当丫鬟,杜家那边不同意,杜姨娘的爹娘就因为这个,要分出去了。后来和杜家那边的关系就一直没有恢复。”

    下人是尽职尽责的说了自己打听到的。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杜姨娘就是从小就贪慕虚荣,她的爹娘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李夫人见自己丈夫气得不行,就忙劝道:“老爷,不过是小事儿。老爷消消气。”

    不过李夫人心里是乐和的,这个杜柳,觉得自己年轻貌美,很是笼络了老爷一阵子,把自己都不放在眼里,现在让老爷知道了她那么多不堪的事儿,依老爷的性子,绝对不会继续宠着他的。

    李夫人是早就知道杜姨娘的事儿,不过她不会自己说,让老爷自己去查,那肯定效果会更好,现在嘛,这效果就出来了。

    “真是混账!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东西!”知府老爷不知道在骂谁,也许是杜姨娘,也许是杜姨娘的爹娘。

    “老爷,那这杜进士,咱们还要不要?”李夫人问道。

    知府老爷摆手,说道:“现在没有那个必要了,我们送东西,那边还以为咱们是在羞辱他。”

    有个当妾室的亲侄女儿,这边还上赶着送东西,这不是羞辱是什么?

    再说,他也不想给杜姨娘撑脸。所以最好是什么都不做。李夫人算是彻底放了心,免得老爷不知道内情,看着那杜柳的亲大伯成了进士,就对她更好了。

    杜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李夫人算计了,而且她也不知道自己的亲大伯中了进士了,如果知道了,她肯定会炫耀的,因为在别人不知道他们几家的关系的时候,她有个进士大伯,对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李夫人正是早早的就断了她这种可能。让李大人对她充满了厌恶。

    再说云阳县这边,云阳县令许大人一看到这公文,真是恨不得高兴的跳起来,要知道,他这个县里有了两个进士,那么他这考评,只要不出现重大的事故,那就是优,上等!

    说不定就有机会升迁了!从那年大旱,他被指派到这个地方当县令,这都多少年了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吗?

    “把这公文贴出去,给楚先生和书院都报喜去!”这二位可都是和锦溪书院有关系的。

    “来人,我亲自去给楚先生报喜去!”许县令整了整衣服说道。

    “楚先生,恭喜恭喜,令郎和杜兄都已经成了新科进士,不日就要回乡祭祖,楚先生到时候可要给许某一杯喜酒喝喝。”

    楚院长听了也喜上眉梢,“一定,一定,到时候许大人可一定要来!”

    楚夫人知道儿子中了,那也是高兴,楚大奶奶更不用说,不过一听说自己的丈夫是同进士,她就有些郁闷了,这名字真难听那。

    而且人家杜家那位是进士,这有对比才有差距,不过随后想想,她家有人脉,就是同进士,到时候找的差事也比进士要好呢。

    楚院长对楚夫人吩咐道:“你亲自去给有忠家里报信去,他们这一直等着消息呢。”

    楚夫人笑道:“好,我这就去!”

    杜家是自己孙女的婆家,现在婆家有本事了,日子越过越好,还能和自己家相互扶持,楚夫人心里乐和着呢。

    让大儿媳妇回家去准备准备,肯定一会儿公文出来了,报喜的人多着呢,她自己去给杜家报喜了。

    胡氏听到丈夫中了,那也是高兴的不行。而随后也一波接一波的报喜的人来了,杜大郎在门口招呼这些人,楚夫人见孙女婿很干练,心里就点了头。

  

 第154章 孺人

    一时之间;听到杜有忠中进士消息的人,不管有没有关系的;都过来道贺了。毕竟锦上添花的事儿,大家都喜欢干。

    楚夫人自己家里也有事儿;就先告辞了;胡氏让李大壮把二郎从书院给接回来;“去,赶紧回村里去;给你爷和奶报喜去!”

    杜二郎很响亮的答应了,这边胡氏和杜榆都腾不开身,光街坊都来了很多;更不用说别的人家了。

    杜榆带着小丫在屋子里登记;这来送礼的人更多了;东西也更多更贵。

    屋子里都快摆不下了。虽然习以为常,杜榆还是觉得这年头,只要有了功名,就啥都有了。

    再说杜二郎回去报了信,齐氏是激动的捂住了胸口,杜老爷子直接就大喊,“我儿有出息!我对得起杜家的列祖列宗了!”

    他连个童生都没有考上,现在他儿子都是进士老爷了,他还能有什么要求的?

    而杜家的族长和族里有声望的人,都过来杜家这边帮忙,杜有忠是杜家的子弟,他有出息,那就

    是杜家人有出息,给杜家族人都争光了。

    几个辈分大的,都是在和杜老爷子说话,因为杜老爷子喜极而泣,根本停不下来。

    杨柳村的人现在看杜家人的眼光,那就是仰视再仰视了,都觉得这杜有忠肯定是文曲星下凡,要不然怎么连皇帝老儿那边的考试都能考过呢?

    呀,杜大老爷不会是见过皇上他老人家吧,这真是,真是神仙下凡那。

    杜有忠中了进士,不管是县城里,还是杨柳村都忙忙碌碌的,听说杜有忠随后就会回来祭祖,杜家的族人商量着,怎么也得把杜家的祠堂再好好的布置布置?

    而且把杜老爷子这一房的祖坟也给再规整规整。不然进士老爷回来了也不像话啊。

    胡氏他们在县城忙了好几天,也都赶回来了,毕竟祭祖是要在杨柳村的。

    如今已经快进入五月了,天气变热,还有人们火热的心,杜家这边整天都有来帮忙的人。

    不过现在是谁也不敢说酸话了。

    听说杜有忠杜大老爷这次就是正式当官了,还是皇上他老人家任命的,民不与官斗,这道理大家都懂。谁也不会那么傻的,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何况,杜大老爷好,他们杨柳村不是也好吗?而且,是他们杨柳村出了进士老爷啊,别的村里,想出还出不来呢。

    所以杨柳村的人是自己也觉得扬眉吐气的时候。

    “来了,快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就听见还有唢呐的声音,原来这进士回乡祭祖,还能允许有奏乐也是为了表示恩赏。

    杜有忠在五月中旬的时候,终于从京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杨柳村,在村子口,秦德才,杜家的族长和族老们都带着人过来饿了,见到这官差,都跪下来磕头,毕竟他们都是白丁,杜有忠现在都是官身了。

    而且,听说这祭祖,还有礼部的人跟着,虽然不如状元和榜眼还有探花那样风光,可是也是代表着礼部呢。

    不过这些礼部的人看望杜有忠祭完祖,就赶回去交差了,今年是春闱,那么多人呢,他们礼部也忙不过来,好的地方,油水多的地方,自然是人人都想着抢着去。坏的地方,也就是那些不受重视的人才去了的,这中不溜的,就直接当出差了。

    好在也能得点油水,也不算白走一趟了。

    这次连云阳县令许大人都来了杨柳村,大家更沸腾了,要知道,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县太爷长啥样呢,现在自己县里的县太爷竟然到了自己村里,还不想办法看看?

    也沾沾光呢。这些当官的都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和普通人不一样。

    “杜兄,许某先行回去,县里随时等着你赴宴。”许大人告辞。

    杜有忠忙拱手说道:“许兄客气,杜某定当前来。”

    好不容易没有外人了,杜有忠还穿着新科进士的衣服呢。听说这是打马游街的时候,给这些进士们做的,都是统一的样式。

    齐氏摸着大儿子身上的衣服,真是百感交集啊,她这一辈子,真是值了!

    “娘,这衣服以后就不穿了,我留在家里,您守着。”杜有忠对齐氏说道。

    齐氏忙点头,“我一定好好收着,到时候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四郎人小,看着大伯就威严,对大家说道:“那我们以后见到大伯是不是都要磕头啊。”

    “傻孩子,又不是在公堂里,在自己家里,你大伯就是你大伯,不过你不能调皮知道不?”齐氏因为高兴,说话都温和了许多。

    而长福因为去了京城,正在跟他弟弟面前得瑟呢,说那京城的好玩好看的事儿。

    李大壮家的说道:“得了,说这么多你口不渴啊,赶紧的,尽顾着玩了,有没有照顾好老爷?”

    长福忙道:“娘,老爷和表少爷对可好了,经常给我买好吃的。”

    “你就是个吃货!以后可要好好的伺候老爷一家子,明白没有?”

    长福点头,这个道理他懂啊。长福本来还想说说,他家表少爷差点被人榜下捉婿了,只是想了想,还是不说算了,本来那些人也是无聊,认错了,而且狗眼看人低。只看功名不看人,一听说,表少爷不是进士,立马就跑得无影无踪。

    接下来几天,杜有忠的应酬更多了起来,有时候喝的醉醺醺的,只是这不喝也没有办法,应酬中难免是要喝酒的。

    倒是没有人不长眼色的,请杜有忠去花楼里喝酒,毕竟朝廷规定,这官员不能喝花酒。

    不过,胡氏还听李大壮家的说,还有人借着机会,给自己老爷送女人。

    把胡氏给气的,恨不得把那送人的人给打个稀巴烂。

    不过杜有忠拒绝了,她总不能是还没事儿找事吧。

    真是跟苍蝇一样,盯着就不放。这送女人的人,都不是什么正经玩意儿。

    李大壮家的也是通过李大壮知道的,毕竟是李大壮跟着杜有忠在外面。

    没过多久,齐氏也知道了有人送女人的事儿,齐氏和杜老爷子都跟杜有忠说道:“咱们家,就没有纳小老婆的习惯,你这有儿有女的,要那些玩意儿干啥?可不能自己就犯了混了。”

    杜老爷子也说道:“胡氏从你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都陪着你一起吃苦,咱们不能做那陈世美,圣人也教导我们说,糟糠之妻不下堂,那些现在想跟着你的,无非是看着你的身份和前途,根本就不会真心对待你,而且,这小妾是乱家的根源,你要是真纳小妾,我和你娘就当没有你这个儿子。”

    杜有忠哭笑不得,说道:“爹娘,我从来都没有这个意思。你们对你们大儿子还不放心那。”

    他从来就没有纳妾的想法,而且和老婆生活了大半辈子了,好不容易日子过好了,他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才想着纳妾?

    “那就好啊,你这也会来了,大郎的婚事也该办了。”齐氏说道。

    “娘,再等几天,过几天,会有您和大郎她娘的封号下来。”

    杜有忠被派到一个有些偏的县城当县令,是为七品,按照朝廷的规定,七品官员的妻子和母亲都会有七品孺人的封号,只不过,齐氏要成为太孺人,而胡氏是孺人。

    虽然不能封号父亲,可是现在杜老爷子也是老太爷了。

    知道了这个消息,杜有全他们都觉得很惊喜,“这么说咱娘也是个官了?那咱们也要给娘行礼了。”

    只是这给官员母亲和妻子的封号,也就是个封号,没有奉银拿,但是有专门的服饰标准,如果是重大场合,需要穿这样规格的衣服,那就得拿出来穿。

    有了封号,就不是白丁,出门在外,也会被人高看一等。

    杜榆心道,这朝廷规定的也很是有意思,只封官员的母亲和妻子,官员的父亲就没有封号的。

    这难道是表彰官员的母亲和妻子的不容易?难怪都说夫贵妻荣,果然是这个道理。

    以后奶奶和娘去别处赴宴的话,只要是白身的,可不就是要给他们行礼了?那可是朝廷封的。

    果然过了几天,这封杜齐氏和杜胡氏的公文就下来了,连带的还有两套孺人的衣服和头饰。而且以后他们也可以让人做衣服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孺人的规格做了。

    杜老爷子虽然没有封号,可是人家是杜有忠的爹,谁敢小瞧了?

    而楚家那边,楚清源是同进士,但是袁氏还找了娘家人帮忙,给他也定了个七品县太爷的差事,按说,他是同进士,顶多也是从八品的县丞做起,可是朝廷有人好办事儿,这就是人脉的力量了。

    所以袁氏也是七品孺人了,而楚夫人呢,人家原来是翰林院翰林的夫人,这封号早就有的,所以这七品太孺人她还真没有放在眼里。

    官员妻子和母亲的封号,除非是这官员被除了功名,或者是被降职了,不然这封号是不会被剥夺的。

    楚院长是自己辞的官,所以朝廷也没有把楚夫人原来的封号给摘掉了。

   。

 第155章 王师爷

    邵氏过来恭喜自己的大嫂;袁氏笑道:“同喜同喜,你那亲家现在也是七品孺人了。”

    “那是;我也高兴呢,啥时候我也能当一当就好了。”邵氏才不会觉得不好意思;自己的丈夫才是秀才;可是自己的亲家可是比自己的大嫂要来的名正言顺多了。人家是二甲进士;光明正大的

    得来的;她这是走后门得来的;两个能一样吗?

    袁氏的意思;她也明白;不就是说;她亲家是孺人了,自己的女儿以后伺候婆婆才名正言顺吗?

    开玩笑;就是亲家不是孺人,她也会让芳芷好好的伺候自己的婆婆的,不能因为自己的婆婆从乡下来的,就各种看不起。

    那样是自己不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

    而杜大郎和楚二小姐的婚事就开始了,毕竟杜有忠办完了婚礼,就得启程上任了,本来是春天交接的,不过听说那地方的县太爷因为死了父亲,就要回去丁忧,所以就等着新县太爷到来呢。

    楚家给楚二小姐准备的嫁妆很是多,过来看热闹的人,都是看得啧啧出声,这很多东西,他们见都没有见过。

    杨柳村老宅这边,也收拾了两间新房。

    杜大郎从县城把新娘子接回来,到高堂上拜了堂,新娘子就被送到了新房里。

    杜榆是奉命来赔新嫂子的,四郎和杜樱都已经压了床,早早的见到新大嫂了。

    而且得了两个厚厚的红包。

    楚芳芷嫁过来,还带来了两个丫鬟,本来她有好几个丫鬟,不过是她自己说的,这边婆婆都没有什么丫鬟伺候,她带那么多算什么?连自己的奶娘都没有带,而是放了她回去养老去了。

    杜家这边不像那些高门大户的,还天天勾心斗角的,所以邵氏也同意了自己女儿的要求,最好是能尽快的融入到杜家去。

    杜榆是见过自家大嫂的这两个丫鬟的,一个叫小红,一个叫小青,本来一个叫小兰的,不过知道这边大姑母名字里含了兰,楚芳芷就把人给改了名了。

    小红和小青见到杜榆忙福身,杜榆笑道:“我来陪陪大嫂,你们先去填填肚子,不然一会儿饿的没劲儿照顾我大嫂了。”

    小红笑道:“那我们先谢过小姐了。”和小青笑着出去了。

    楚芳芷穿着大红的嫁衣,脸上画着新娘妆,看起来有些羞涩。

    不过她和杜榆早就熟悉了,现在见到杜榆,就不那么紧张了。

    “现在可以叫你大嫂了。”杜榆笑着说道,“大嫂,你饿不饿?我大哥让我来陪陪你呢。”

    楚芳芷笑道:“倒是有点儿饿了,从早上天还没有亮就起来了,只吃了一点儿小点心。”

    “小丫,赶紧给大奶奶拿吃的来。”杜榆对身后的小丫说道。

    不是亲身经历,这份紧张是体会不来的,楚芳芷虽然有杜榆陪着,但是却还是紧张,毕竟到了陌生的环境,又是新婚第一天的。不过吃了饭后,楚芳芷就好多了。还能和杜榆说些好笑的。

    看着天色不早了,杜榆让小红和小青陪着自己的大嫂。

    她肚子也饿了,不过厨房里也给她准备着,让小丫给端到了自己的屋子里,晚上热闹了很久,人才渐渐的散去。

    杜榆稍微是洗漱了一番,因为有些困,就一觉睡到大天亮了。

    第二天,是大嫂认亲的地方。他们杜家没有那么麻烦的习惯,只要过来叫一叫人就成。什么跪着喝茶之类的,齐氏觉得很没有必要,毕竟这新娘子多辛苦啊,还是不要了,不过齐氏也给孙媳妇准备了见面礼,多多少少是个意思。

    楚芳芷见婆家人都很和善,把心都放在了肚子里。

    楚芳芷也给长辈们准备了针线,齐氏还当面夸了她,针线手艺很好。

    楚芳芷羞涩的笑了。

    早饭还是楚芳芷带着两个丫鬟做的,好不好的是个姿态。乡下人家,都是会在新婚第二天尝一尝新媳妇的做饭手艺的。

    他们家对楚芳芷的要求不那么高,不过看着她能主动做出这一桌早饭来,对这个楚家出来的千金小姐,印象就更好了,就是杜大郎也温和的看着自己的新婚妻子了。

    “家里平时也没有啥事儿,大郎,你带着芳芷熟悉熟悉。”胡氏跟杜大郎说道,她是婆婆,当然是她发话。

    “我看这丫头不错,你们两个的眼光还可以的。”齐氏对大儿子和儿媳妇说道。

    胡氏道:“娘这样说她,是她的福气。娘,我们想着的是,等大郎他们回门后,我们就出发了,大郎和他媳妇这次就不跟过去了,直接在县城里,让大郎欺负照顾他和二郎,二郎这眼瞅着也要科考了,到地方上来来回回的,也不方便。以前我还担心那边没有人照顾,现在有大郎媳妇,我也放心。”

    齐氏点头,倒是不至于因为孙媳妇不在自己身边照顾就不高兴了,因为这胡氏当婆婆的都没有说让儿媳妇跟过去伺候她,她一个当祖婆婆的,就更不会说话了。

    何况,大郎和二郎在县城里,确实是对读书好一些,加上那边还有楚家照顾着呢。

    “二郎这岁数也差不多到了,是不是该给他定下亲事了?”齐氏问道,这大儿子和儿媳妇一去就是三年,二郎难道就不娶媳妇了?

    “二郎不着急,他是男子,多读几年书,对他也好。就是三年后也不晚那。”胡氏说道。

    三年后,二郎也才十八岁呢。何况,她还要回来嫁女儿呢,那时候要是合适的,就给二郎定下来。何况,这给儿子定亲,就是他们父母的事儿,孩子们在不在场,都是没有关系的。说不定他们在任上就碰到合适的了。

    而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所以胡氏这次要把杜榆也带上。

    齐氏听了胡氏的安排,也没有说啥话了,本来知道儿子要当官了,就知道这是聚少离多的,她只把年纪也,也不耐烦去别处折腾了,不然这把老骨头都散了。

    “那胡鑫还跟着去不去?”齐氏问道,其实她还是赞成胡鑫也跟着去的,毕竟这在一起,感情才会深嘛。

    胡氏道:“和我哥商量了,等小玲的婚事办完了,他就赶过去的,也是想让鑫儿给孩子他爹搭把手的意思,鑫儿自己是举人的身份,就是在衙门里当个差,也没有人会说三道四的。”

    毕竟是到一个从来不熟悉的环境,有人帮衬着,总比一个人要好。

    而楚院长那边,也给自己的大儿子和杜有忠各自找了一个师爷。

    给杜有忠的师爷姓王,虽然只是秀才出身,但是为人处世,也很是有一手,这时候当官的,请师爷都是自己人,而且给师爷的俸禄也是官老爷自己掏腰包的,相当于幕僚。

    王师爷不是一个人去,还有他的家眷,他老婆,还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按说,王师爷既然是秀才的身份,在锦溪书院教书不是自在多了?

    但是王师爷说了,他本人不会给别人教书,免得误人子弟。顶多能出出主意。

    也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会的一面,也不是人人都能当老师。

    杜有忠当县令的那个县叫做彭泽县,人口少,地方小。

    不过是南边,但是却不是江南,江南那种富庶的地方,是轮不到杜有忠这种新科进士去当的。南边的南边,应该说很偏远了,不像现代,越是那边的地方越是富裕。

    这彭泽县都快靠近那边的海了。“那那地方肯定比咱们这边热。”杜榆说道:“大毛的衣服就可以不用带了。”

    都要靠海了,那地方也冷不到哪里去。

    不过胡氏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带了大毛的衣服,这样收拾收拾,真的是好多东西,所谓的穷家富路,胡氏生怕到了地方上没有东西,所以恨不得全部都带去。

    不过,没关系,现在马车足够用,不怕装不下。

    到了出发的日子,齐氏和杜老爷子就不送他们了,只是几个兄弟跟着送出了云阳县,看着马车朝南边驶去了。

    不过,即使杜有忠去别处当官去了,可是现在杜家在自己的地方,也没有人敢欺负了。成了官,就有了关系网,就算是许大人调走了,新来的也会知道这杜家是有个当县太爷的人,又不是在同一个地方当官,还存在竞争,所以可以说,是‘官官相护’,再说还有楚家呢,也不会看着杜家的人被人欺负。

    王师爷的妻子王太太很健谈,对于东家太太,她是秉着热情结交的意思来和胡氏相处的。

    王太太的两个孩子都挺小的,不过看王师爷的年纪也都这么大了,应该和自家爹差不多大吧,怎么孩子这么小呢?

    胡氏最开始猜测的是王太太是填房,所以孩子才会这么小。

    不过后来知道了,这王太太竟然是成婚前十年都没有开怀,十年后肚子才有了动静,儿子女儿也都有了。

    听了这个事儿后,胡氏对王师爷的印象就好起来了,毕竟,能在老婆十年没有生育的情况下,对这王太太一直很好,那这人真的很不错了。

    “他也不打算继续考了,没有那个命。”王太太说王师爷为啥还是个秀才。原来不是没有去考过乡试,但是考一次就砸一次,这折腾了十来年了,就不准备继续了。

  

 第156章 彭泽县衙

    这次长福和长顺就没有跟过来;而是陪着杜大郎和杜二郎。

    他们带了李大壮两口子和小丫,这些都是自己的下人;到时候用起来也方便一些。

    至于县城里那边,有楚芳菲这个媳妇安排;胡氏是不插手的。买人什么的;也都是让她做主的。

    可以说;胡氏这个人;对儿媳妇真是很不错;一点儿也不插手插脚的。

    至于家里;杜有忠另外买了一个田庄;交给了老五杜有全管着;原来杨柳村的田,就交给了老四杜有德管着;这样一来,也算是分工明确了。

    老三杜有贤那边有个豆腐作坊,现在干的好好的呢,所以就没有另外安排事儿了。

    就是家里齐氏那边,也给她买了两个丫鬟伺候。另外专门做饭的人也多了一个,至于杜有忠几个弟弟,是不是另外需要人手,杜有忠也全权交给他们自己决定了。

    可以从那个新买的庄子里面挑人,毕竟买了庄子,也是把那庄子的人也给买下来了。

    人倒是一点儿也不缺,杜家现在从小地主,变成了士绅家庭。

    因为杜有忠是有官文在身,所以在路上直接就可以住到各地的驿站,这些驿站,就是朝廷专门修了给官绅们路上住的。

    当然,你要吃饭什么的,是肯定要出钱的,不然朝廷连饭都管,那得花多少钱那。

    越朝南边走,这天气越来越暖和,虽然是甚至可以说是热了。杜有忠回乡祭祖,还有给大儿子办婚事,都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朝廷给杜有忠的时间是三个月,那边原来彭泽县令已经把事情交代给县丞,自己回乡守孝去了。

    所以哪怕顶着大太阳赶路,也没有耽误一天,都是白天让人急速的赶路,到了晚上在驿站里休息,第二天天刚亮,就又继续。估计到彭泽县的时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这去彭泽县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河道,所以就只是旱路,沿途经过了好几个州府,不过,杜榆连这风景都没有怎么看过,因为实在是热,七八月的天气,能不热吗?

    还是朝南边赶的。不过除了热,也有别的好处,那就是越到南边,这瓜果的品种越多,西瓜那就是常见,别的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名字的水果都出现了。

    而等到杜榆感觉空气里有种潮潮的味道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彭泽县所属的州府了。

    彭泽县属于陈州,杜有忠只需要在陈州知府衙门那边报个道就成,也不需要专门还跑到省城那边去,除非他所任职的县是属于省府直接管辖的县。但是可惜彭泽不是。

    从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来,彭泽确实不是什么富裕的县了。

    杜有忠在陈州也没有受到什么优待,人家一听他是去彭泽当县太爷的,就直接给盖了章,想来是知道彭泽县没有什么油水可以拿,就是敲砸勒索了,也没有意思的。

    所以说,任何事,看着是坏事,从另一方面来说,又是好事儿了。

    彭泽这地方穷,估计没有几个想在这里当官的,那么就不是肥缺,也没有人绞尽脑汁的想把你给弄下来,然后让自己人上去的。

    当然,像这孝敬也就少了。

    说不定人家心里还觉得这个县太爷还真是倒霉,怎么就到了个地方呢?

    不过事在人为,杜有忠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是第一次当官,真的选了一个好地方,那么情况就很复杂,一个弄不好,就有可能犯大错,这个彭泽县虽然偏僻,但是并不是没有作为。

    王师爷也是早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