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长孙皇后 作者:素馨小花(潇湘vip2014-07-05正文完结)-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极。

    还有,他还有远大的抱负,曾经向往的说道:“依这玉器行的规模,这对夫妻应该不缺吃穿。他们二人为何心甘情愿的听二哥的话呢?二嫂,你可知其中的缘故……原来是这样啊。那……智云也要结交一、两个知心的朋友。”

    多可爱的孩子,永远安静的坐在一边,笑托着腮,遥想着美好的未来……

    可如今,如今呢?

    他那清新、纯萌的眼再也睁不开,再也看不到这血腥的世界!

    李渊一步一步挪向严密的木盒,伸手欲揭。

    颤抖之下,李建成一把将木盒死死摁住,“爹,不要!”

    ‘啪’的一声,李渊扇了李建成一个耳光,“要你保护你的弟弟,你保护他了没有?”

    一直对没有照顾好智云心中有愧,李建成只是捂着自己的脸羞愧的哽咽,“爹,对不起。”

    “小试……小试……哈哈……小试……”

    见李渊如痴似傻,李建成再度挺身立在木盒之前。但在李渊迫人的厉目之下,李建成不得不挪开身子。

    毅然决然,李渊打开了木盒。

    木盒之中,智云的头孤零零的放在其中,脸上的血污满布,但唇角却挂着一丝甜美的笑。

    他是看到了他李家大唐的天下了么?所以才笑得这般的坦然!

    还是……还是窦氏、元霸都来接他了?

    痛心之下,我扭过头,将头埋在了李世民的怀中。

    “智云,智云,不怕,爹给你报仇。”

    这一年,智云年仅14岁。

    ------题外话------

    谢谢zm995013、5698708的票票!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夫子》上升一位:58

    o(n_n)o群抱!

 068章 取长安8

    11月9日,李渊下令大举进攻,这一仗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至翌日,唐军轻而易举拿下长安。

    “勿犯七庙、代王、宗室,违者诛三族。”终究是打着‘匡扶社稷’的名号,李渊进长安城之前吩咐左右三军的同时又叮嘱李建成和李世民封存宫廷府库,收取隋朝的档案图籍,最后他严下军令,“禁止烧杀掳掠长安民众,违令者斩。”

    自太原一路行来,唐军的军规还是相当严明的。虽然后期加入了一些盗匪之类的小股义军,但在李氏父子的精心调教下,也都向着正规军的方向发展。所以,李渊的命令一出,原来还人心慌乱的长安一片安宁,唐军所过之处未有任何烧杀抢夺、哭泣吵闹之声。

    唐大军很快的控制住了大兴宫和长安城各处。

    但李渊,并没有直接前往大兴宫,而是一身素服走向李氏陵墓方向。

    跟随在他身后的是一具洁白的棺椁,最前方抬棺的是李建成、李世民,紧随其后的是雪主、柴绍,再往后是刘弘基、段志玄……足有30人之多。

    洁白的棺椁之后,是由8名将士抬着的一具楠木棺椁,那里面是智云,只有一个头……紧随其后的是早已虚弱不堪的万姨娘,由薛姨娘和郑盈盈一左一右的搀扶着……

    “听说唐国公此番攻打长安是为了安葬他的夫人。”

    “曾经雀屏中选的东床快婿,和窦夫人定有着不一般的感情。为了让窦夫人入葬祖陵,他不惜一路从太原杀回长安,驱散了那些包围着长安的一众大、小土匪。”

    “阴将军也太阴毒了些,不但挖了唐国公家族祖坟,更是杀了唐国公的儿子,居然还骗我们说唐国公是谋反来着。”

    “唐国公是太原的屏障,如今他归了长安,有他守着长安,我们也就心定了……”

    沿途,都是自发为窦氏戴孝的民众,他们其中有的是李家、窦家曾经的仆人,有的是曾经受过窦氏、李渊帮助的人,还有的是感念于窦氏、李渊的故事……

    送葬的队伍一路行来,到得李氏陵墓的时候,已是酉时时分。

    呼啸的北风狂卷着雪花,吹打在每一上人的脸上。

    所有的人惊悸的瞪着眼前的一切。

    有的墓碑被生生斩断,有的墓碑歪七竖八,有的墓被挖空,有的墓中棺椁大开……李氏陵墓一片狼藉、零乱不堪……

    李渊痛苦的大叫一声跪倒在陵前。

    不敢放下棺椁,李建成、李杨民等人就那般抬着棺椁亦是长跪在雪地上。所有人的泪就那般无声的流着。

    “不孝子孙叔德……前来赎罪!”

    李渊跪在雪地中痛苦的低吼着,接着他用双手一点一点的扒着地上的雪,然后扒开雪下的冻土层,因了冻土层的坚韧,他的双手皆磨出了鲜血,遍染被他刨开的雪、泥。

    当挖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坑之后,李渊从腰间拔出弯刀,卷起衣袖,活生生从胳膊上剜下一块肉来埋在了坑中暴医来袭;扑倒大神。

    “不孝子孙叔德在此发下血誓,不寻回列祖列宗的遗骸以慰列祖列宗的天上之灵,死不入葬祖陵,一生被祖宗抛弃,从此沦落成孤魂野鬼。”

    百善孝为先,李渊万没想到自己的起义会祸及到列祖列宗的头上,如今他内心的怨、恨、悔只怕谁也说不清楚。只是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轻叹一声,我抱着承乾来到李渊面前,“爹,让娘入土为安吧。”

    看着承乾,李渊的神情由愤怒、自责、痛苦变做怜惜、疼爱,他伸手抱过承乾,对承乾说道:“乾儿,你看,这就是我李家的列祖列宗,但今天……都被爷爷给毁了。爷爷是李家的大罪人……”

    快满半岁的承乾似乎也感觉到了李渊的悲伤,他伸出柔软的小手抓向李渊的眼睛,然后在上轻轻的捏着,最后好奇的将李渊的眼泪送到自己的口中尝试,接着他的小嘴瘪了起来。

    只当承乾也难受,李渊更是抱着承乾痛哭失声。

    李渊的举动吓着了承乾,亦是嚎啕大哭起来。

    抱头痛哭的祖孙二人更是渲染了这里的气氛,所有的人禁不住泪如雨下。

    哭得久了,吸进太多寒风的承乾止不住的咳嗽,终于引起李渊的注意,这才知道承乾也许受凉了。他急忙替承乾戴上斗篷,“乖孙,乖孙,不哭了,我们爷俩不哭了,看爷爷来为我们李家的列祖列宗报仇。”

    语毕,李渊缓缓起身,吩咐道:“建成、二郎,请你们的母亲安息。”

    很快,陵墓被将士们重新整理一新,窦氏安然入葬。

    看着耸起的新坟,李渊叹道:“伊人,你且先行一步,到列祖列宗面前替为夫请罪,它日,为夫定来陪你。”

    将承乾递到李世民怀中,李渊的目光突地变得凌厉之极,转头喝道:“将阴世师带上来。”

    想当年,刑部尚书卫文升在抵御杨玄感叛乱的时候,为了让杨玄感后悔,卫文升将杨玄感之父越王杨素的墓掘开,并焚烧杨素骸骨以示众……和今天阴世师挖了李家的祖坟是何其的相似。

    我想,阴世师想出如此狠毒的招应该是卫文升的主意,如果卫文升在此仗中未有战死,今天他也将受到李渊的严惩。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奈何阴某不得天助,不能亲手杀了你这个枉为皇亲国戚的人。”

    直到此时,阴世师都相当的有骨气。虽然直挺挺的跪在李渊面前,但脸上未有一丝害怕的神情。

    “乱臣贼子?你怎么就知道老夫是乱臣贼子?沿路行来,路上的人所言你不是没有听见……长安的一众百姓,有谁认为老夫是乱臣贼子?”

    轻蔑的吐了一口口水,阴世师语气中充满了痛恨,“不过一帮愚昧无知的蠢笨之人。”

    ‘呵呵’笑了两声,李渊说道:“原来长安城的民众在阴将军的眼中不过是蠢笨之人……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阴将军,直到今时今日,你还没有找到你失败的原因么?”

    被李渊问住,阴世师翕合着嘴说不出话来。只听李渊又道:“你行事太过武断,不计后果。更犯了民间之大忌。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你做出挖人家祖坟的事来,是一方大吏该做的事么?是一方大吏做得出来的事么?你此举……就算老夫不找你算帐,却已寒了天下人的心了。”

    “别把自己说得如此清高,它日,你李渊一样会做出挖我阴家祖坟的事。”

    ‘啧啧’两声,李渊不停的摇头,“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古来有之,但老夫从来没有想到会出现在你身上。如果老夫真挖了你阴家的祖坟,岂不和你这阴险、卑鄙、无知的小人一般无二?老夫偏偏不如你的意,不但不会挖你阴家的祖坟,还会善待你阴家的一众九族。”

    “你会这么好?”

    “不。老夫当然不会这么好。因为老夫虽然让他们活着,但却要他们生不如死。”眼见阴世师颤抖着胡须,愤懑得说不出一句话,李渊的话处处带着火上浇油。“老夫要将你阴家的九族全部灭成奴籍,从此你阴家再也没有出头之日,生生世世永远受着世人的奴役。今日你到了黄泉,你阴家的列祖列宗都不会放过你,有的只会是怨、是恨。”

    突地摆脱左右的挟制,阴世师站了起来,吼道:“李渊,你好狠。有本事冲着我一人来。”

    狠狠的踹了阴世师一脚,将阴世师重新踹得跪在地上,李渊冷声问道:“你当初怎么就没想着冲着老夫一人来?你怎么就冲着老夫的列祖列宗而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哦,对了,在阴将军无颜去见你阴家的列祖列宗之前,老夫还要告诉阴将军一件事……先前那些和阴将军全力合作抵御老夫的人,除却那几个领头的人外,其余的老夫都会放他们一条生路,你说,老夫此为是不是以德报怨、以德服人?”

    整具身子颓丧的倒在雪地上,阴世师阴阴的笑着,“败了、败了,败给一个伪君子喽……陛下啊陛下,您好好看看啊,这就是你所谓的忠臣贤臣,这就是您的好表兄啊。”

    大手一摆,李渊冷冷说道:“挫骨扬灰,祭我列祖列宗。”

    太过惨不忍睹……李世民伸手捂住承乾的眼睛。只听李渊继续吩咐,“智云暂时存放在家庙,待寻回尸身后,再行安葬。”

    翌日。

    一如李渊所言,他只以‘贪婪苛酷、抗拒义师’的罪名将几个领头抵抗他的人斩首,其余那些抵御的将士皆不受牵连,对朝中百官亦是安抚有加。

    长安城并没有因为李渊的入驻而显得慌乱,反倒是多了一份祥和。

    李渊这个时候要想夺得天下很容易,但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不管哪朝哪代,篡位夺权的人都必须遵循一个潜规则━━禅让。

    一如曹丕因汉献帝‘禅让’而建‘魏’,一如隋文帝杨坚亦是因他的外孙‘禅让’而建‘隋’……

    杨广气数虽然将尽,但好歹他是正统的天子,即便他的威信荡然无存,但仍旧有一批忠心于大隋的老臣子,要想取得这批老臣子的信任就必须走正统的路。再加上如今天下四分五裂,有太多的义军、义师割地称王,如果李渊此时称帝,那些义军义师必然会联合起来攻打李渊。

    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狡猾的李渊不想做那个出头鸟,他在等,等一纸‘禅让诏书’以做到名正言顺。

    所以,李渊并没有像多数人所期待的那样入住大兴宫,而是亲自将代王杨侑从东宫迎到了大兴宫。而李渊自己却住进了坐落于长安城外的‘长乐宫’以示君臣之别。

    ------题外话------

    谢谢dorisliu62、lvwsbb、jian03、fengyuegui的票票!

    谢谢一如既往支持《夫子》的朋友,希望越来越有了啊啊啊!

    话说如今我每天都待在道馆中,痛苦的渡过每一分、每一秒,我热切的期待着柔软的床给我痛苦不堪的痛按按摩……555……真的累死鸟……这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我期待这见鬼的集训早些结束!

 068章 取长安9

    攻克长安的第七天,大业十三年(617年)11月16日,李渊备法驾迎代王杨侑即皇帝位于‘天兴殿’,同时大赦天下、改元‘义宁’,并遥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

    杨侑授予李渊黄钺、符节,封大都督、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以大兴宫‘武德殿’为丞相府,并且下诏宣布自即日起,所有军国要务、文武官吏任免、一切法令刑赏,全部交由丞相府管辖,只有祭祀天地和宗庙社稷的事务才向皇帝奏报。

    同日,李渊任命裴寂为丞相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

    22日,李建成被封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任京兆尹,李元吉封齐公。

    12月,追谥夫人窦氏为穆妃!

    紧接着,杨侑授李渊剑履上殿,赞名不拜,总百揆,加九锡……

    可以说,隋皇室对李渊恩宠有加、追封不断,但即便如此,仍旧满足不了李渊的味口。

    年方过,我得一道口谕:大长公主宣秦王妃谨见。

    那一年,西巡西域,她和我一处,一年的相处,可谓两小无猜。

    那一年,南下江都,她亦和我一处,数月的相处,可谓手帕之交。

    曾经,她是我闺阁之中交往最多的伙伴。

    曾经,我以为胆小、柔弱的她会和我一直这样亲密无间下去。

    但万不想,因情生妒的公主数番欲置我予死地!

    也因了此,我和她渐行渐远,远到我几乎记不起她了,不想她却没有忘记我。

    自太原一别,已有四年,四年了……

    在紫萍的带领下,我一步步往杨丝蕊所住的殿宇走去。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草园圃……都没有变,一如原来的样子。

    第一次来大兴宫的时候,是隋文帝临死之际的诏见,只到多少年后我才知道他的目的是想置我予死地,自信狂放的杨广忤逆了文帝的旨意,放过我一命,从此,我的头上时刻悬着一把刀,直到我嫁予李世民,我才忽视了这把刀。

    如今再一次受诏进大兴宫,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迈着舒缓的步子,陪着左右静静不语的宫人,看着紫萍的背影,其上突地显现出杨丝蕊胆小的颤着睫毛、紧张的捏着拳头的一幕幕……然后,是她噙着‘关切’的笑,‘焦急’的想‘救’我的一幕幕……

    只不过在一瞬间,世事早已转变!

    由笑到苦涩,我一路向宫闱深处行去。

    即便到了亡国之际,这殿宇森森,各处仍旧透露着皇家的威仪。

    将要进殿,紫萍转过身,噙着柔和的笑,看向那一众宫人,“长公主有交待,只见秦王妃一人。”

    闻言,那些宫女道了声‘是’后均礼貌告退。

    “王妃娘娘,请。”

    略点头,我一路行去,铜筑的大鼎之中升起袅袅轻烟,一如杨广喜爱的郁金香的花香。

    将要到达内殿,一道修长的女子背影令我驻足。

    斜阳的余光照射在她的背影上,光洁的地面上投下一道单薄的剪影,这情景何其孤独凄凉,何其苍白无力。

    既熟悉又陌生的背影……

    “公主。”

    闻得声音,杨丝蕊突地回头,定定的看着我。

    四目茫然相对,她依旧有着往昔的风华,一袭雍容华贵的公主盛装之下,婀娜多姿的身子比往时瘦了许多,但显得她越发的飘逸轻灵、楚楚动人。

    国破家亡之下,她必忧心似焚罢……一念间,我心居然起了莫名的酸涩:终究,她终究是个女子啊,该如何来面对和承受这一切?

    “观音婢!”

    这一声熟悉的呼唤,一如回到认识之初,一如回到两小无猜的日子,我不禁恍惚,她是敌是友、是真是假?

    “观音婢。”她再度轻唤一声,然后急跑几步,站在我的面前。紧接着,豆大的泪从她的眼眶涌出……

    曾经的防备在这瞬间分崩离析,我伸手替她擦着泪,“公主,别哭。”说话间,我都觉得自己眸中有湿意浮现,看杨丝蕊的时候觉得有些模糊。

    “拜见长公主。”

    “观音婢,快起来。”杨丝蕊哽咽的扶我起来,拉着我在屏榻前坐下,又是笑又是哭的说道:“你这是要和我生分么?什么长公主、公主?它日,不过阶下囚而已。”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她的智商,她应该将一切看了个透彻明白。只是如今她在我面前毫不忌讳的说出此话,可想并不想瞒着我她内心的感受,她想找个人倾吐心声。

    “观音婢,我想念我的父皇,非常非常的想,我担心……担心他的处境。”说话间,她转动着她腕间的一枝錾金镯,那镯子上的花纹很是奇特,细眼看去,是菟丝花。

    一时间,丹阳宫中,杨广与李世民的交心之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花藤出生的时候,菟丝花开得正是旺盛……而随着她长大,她的脾性却越来越似那离不了青松的菟丝花……”

    轻颤的睫毛一如往昔,似蝴蝶在翩翩起舞,不时捏着的拳头显示了她内心的不满、激动和愤懑,不时抚着镯子的动作显示了她内心的慌乱无主。

    “父皇说,我出生的时候,正是菟丝花开遍的季节。当我……当我失去我的青松的时候,是父皇安慰我:他愿意做我的青松,一辈子的青松,让我能够依靠。”

    青松?

    她所言的青松是李世民罢。

    “也是在那个时候,父皇将这只镯子送予我。从此,我再也没有褪下来过。每每伤心的时候,每每无助的时候,我就看看这只镯子,它会给我勇气、给我力量。可如今……观音婢,我父皇,父皇这棵青松也将不再,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陛下在江都一切安好,手中又握有重兵,公主,你的担心是多余的。”

    凄婉一笑,杨丝蕊摇着头,“不好。父皇定然非常的不好。你不知道,我和父皇有约定,虽然他远在江都,但我们之间一直有书信来往。你不要奇怪这战火纷乱之世我和父皇是如何保持联络的……但每隔三天,父皇就会将他在江都的消息传给我,而我也会将长安的消息传给他……”

    李世民和三哥也常用白鹘传书,这个我明白,也许她和杨广之间也用到了信鸽什么之类的也说不定。

    “可,自开年来,父皇再也没有消息传来。而我传去的消息也是石沉大海……我知道,父皇定然出事了,一定的。否则,他不会不理我,不会不理侑儿。”

    爱父之心一览无余,作为女儿,她真的是个好女儿。她敬仰着她的父亲,爱戴着她的父亲,崇拜着她的父亲……

    看着她痛苦慌乱的眼神,我心痛的闭上了眼睛。杨广之于我而言,敌友难辨、真假难明,他对我好的时候不下父亲待我的好,他要杀我的时候不下隋文帝的决绝。而现在,就算我不知道具体的历史,但起码我知道,杨广葬身于扬州吴公台下,如今的杨广不就在扬州吗?李氏父子若真扯起大唐的旗号,也就意味着杨广……

    “观音婢?你怎么了?也在为父皇难过是不?他曾经是那么的宠着你,甚至胜过我这个正经的女儿。你也在为他担心,是不?”一径说着话,杨丝蕊一径摇着我的手。

    我轻轻的拍着她的手,“公主,不用担心,陛下是真龙天子,有上天保佑,定然不会出什么事。”

    “是吗?听你这么一说,我的心不再紧张了。”杨丝蕊勉强的扯了个笑颜,然后又道:“对了,观音婢,恭喜你啊,听闻你替二表哥生了个小王爷了。你看,这是我替他准备的礼物,算起来,他得唤我一声‘表姑姑’……”

    看着她推过来的礼盒,内心轻叹,我仍旧笑着感激,“谢公主。它日观音婢必将乾儿带入宫中给公主请安。”

    “请安就不必了,也许以后,我能够常常的见着他。”

    嗯?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的看着杨丝蕊。

    虽然她强扯着笑,但眼中的悲伤仍旧透露着她的忧伤。半晌,她有意无意的问了句,“观音婢,还记得那一年,四明山‘碧云庵’中那个静云师太替我占的卦象么?”

    一时间,我眼前浮现静云师太解签文的一幕,“善哉、善哉,这位女施主,你的红鸾星尚未显现,若求缘,还须在闺中等几年。”

    这可是李世民暗中捣鬼……只是她如今说出这话,是什么意思?

    “父皇曾说那个静云师太是神人。想当初,我还恨过那个静云师太,可如今……我不得不服父皇所言,那个静云师太果然是个神人。”

    柔情满溢的眼眸一扫方才的慌乱无助,兴奋期待之星火在她的眸中燃烧……她一字一顿轻柔的问道:“观音婢,知道谁是我命中的青松么?”

    李世民。心中腹诽着,我答道:“陛下。”

    眼睛一红,杨丝蕊擦着眼中的泪,“可如今,父皇不再了。他再也不愿意当我的青松了。我是菟丝花,如果没有青松,我会死的……会死的……”

    菟丝花,一辈子依附青松而活。青松亡、她亡!

    “如果我死了,那侑儿这株菟丝花就会失去我这颗青松……所以,我不能死。为了侑儿,我也不能死。我得活着,好好的活着。观音婢,四年了,你倒是说说,我的红鸾星,该动了吧?”

    她的红鸾星,该动了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如果李渊想顺利的从杨家人手上拿到‘禅位诏书’以实现平稳过渡,那如今,李渊必得答应杨家人提出的每一个要求,以做到天下人认同。

    杨丝蕊的红鸾星,呼之欲出。

    浑浑噩噩,我回到府中。

    看着过往的人群,看着笑着和我打招呼的兰诺伊……

    又要来一个,又要来一个,以后会越来越多罢,不可能人人做到五年之约。

    “姑娘,你怎么了?梦魇了还是梦游了?”

    看着秦妈妈担心的眼神,我一个机灵下只觉得背部湿了一片。突地,我为自己时常沉浸于这种小儿女的情长而感到羞愧,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车到山前必有路,我如今忧心个什么?

    而目前,我必须完成一件事。稳定心神,我拉了秦妈妈一旁,低声吩咐,“秦妈妈。你回趟太原,实则是转道突厥,然后去扬州,一定要快……这件事,不允许任何人知道。”



 068章 取长安10

    自李渊控制长安以来,虽然名气大震,但也仅占有关中、河东一隅。舒麺菚鄢隋之大地上仍旧存在着大大小小数支地方起义军队和割据势力。

    其中,势力最大的当数李密。当然,李密现在尚失了夺取长安的机会,只得偏窝在洛阳和王世充厮杀,到底疏胜疏败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可以说,洛阳越乱对李渊越有好处。

    令李渊头疼的是另外三股力量,三股紧紧的盯着关中、河东这块肥肉的三股力量。其一是在乐寿县建立‘夏’政权的窦建德,其二是在马邑建立‘定杨’政权的刘武周,其三就是在陇西之地建立‘西秦’政权的薛举。

    太原传来消息,最被认定有可能犯太原的刘武周居然按兵未动,未犯太原秋毫,倒是‘夏王’窦建德居然打起了太原的主意,率着10数万气势正盛的夏军逼近太原。

    同时,本先一步于李渊起兵的‘西秦霸王’薛举对于失去了关中、河东这块肥肉很是痛心疾首,亦是率10数万人马直逼永丰仓,想掐断唐军的粮草线,然后一步步蚕食掉唐军吞下的土地。

    这两场战争许胜不许败。

    毫不犹豫,李渊派世子李建成前往太原阻击窦建德。另外,李渊任命次子李世民为右翊卫大将军,率部前往永丰仓抵御薛举。

    正所谓‘其鹿正肥,逐鹿正酣’,最终鹿死谁手,还要用实力证明。

    自正月底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分别率部出征以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不时有捷报传来。

    李建成率部抵达太原,将窦建德的夏军打得落花流水,退无可退之下窦建德被李建成的部队逼往了洛阳方向。呵呵……可以说,李建成聪明之极,如今洛阳已乱成一锅粥了,但他还要逼得窦建德去趟一趟这锅浑水。洛阳这锅粥越烂,长安的李渊才越放心。

    李世民所率的部队直抵永丰仓,不但守住了永丰仓,更是将薛举的人马逼退200里。如今李世民率部驻扎在高墌,只待和薛举进行最后的决战后,便可以搬师归长安。

    可以说,这两个兄弟的‘武功’不相上下,处于伯仲之间。

    三月,扬州传来消息:宇文化及谋反,缢死杨广。

    杨广的驾崩对于仍旧忠心于隋庭的一帮老臣而言是噩耗,但对于李渊而言却是时机成熟。

    当然,对于彻底崩溃的杨丝蕊而言,时机业已成熟。

    自从‘红鸾星动’一谈以来,她再未宣我进宫,当她听到杨广被缢身亡的消息后,携同其侄杨侑写了封诏书:“唐国公渊勤劳国事、赤心报国,今幸护长安得享太平,念其长安屏障,陛下特赐大隋长公主结亲与唐国公次子右翊卫大将军李世民……”

    果然,她的红鸾星果然是李世民。

    曾经多少次我劝说自己想得忒多了些,她若真想护得杨侑的安全,她若真有护杨侑之心,她若真想当杨侑的青松,她当嫁的人应该是李建成才是。因为李建成是未来的太子,未来的皇帝,必可护得她和杨侑的安全。

    我还为她有可能的大仁大义感叹不已,不想事实是这般的可惜、可叹、可悲……

    她终究是舍了杨侑,因为她不愿意当青松,当青松的人太累,何况她是个女人。

    她终究是选择了李世民,因为李世民是她的青松,她只想当一株小小的菟丝花。

    原来一纸赐婚的诏书也可以写得这般的冠冕堂皇。

    当读完第一道诏书之后,传旨官又取出第二道诏书,朗声念道:“大隋太上皇,驾崩江都不义臣之手。将往征之,先诏告四方,唐国公渊……”

    李渊期望的‘禅位’诏书终于来了,来得既名正、又言顺。

    赐婚的诏书和‘禅位’的诏书同时下达,李渊乐不可支,在接受了赐婚诏书的同时他却拒绝了‘禅位’诏书。

    自西汉末年的王莽以来,这‘禅让’的礼节是一变再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一推再推、一拒再拒的礼节,但……凡事不过三,直到五月,第三道‘禅让’的诏书到来后,李渊终于接下了诏书。

    隋王朝起于禅让也终于禅让。

    李渊,改大兴宫为太极宫,正式在太极宫继皇帝位,并率众至南效祭天、大赦天下,改国号‘大唐’,改元‘武德’,是为武德元年(618年)。

    同时,废《大业律令》,颁新格。

    令李渊高兴的是在他登基之时李建成胜利凯旋长安,令李渊遗憾的是李世民没有赶回来。

    虽然高墌战事很是胶着,但李世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