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说透彻了,她说要回去一家子好好商量商量。”张氏就道,“蔓儿说,看那意思,估计一家人商量了,都能实际点。”

    “那就好,要不,二郎这辈子都得给他们扛长活,就没个头。”连守信就点了点头,说道。

    “我刚才让丫头去前头传话,让多给那杨家俩钱……”张氏就又问五郎道。

    “多福跟我说了。”五郎就道,“我已经又给了他两吊钱,让他找媒人另说个媳妇。告诉他不够了,再来拿。等他说定了,咱再送两个尺头给他。”

    “这样好,帮人帮到底。”张氏就道。

    连守信和五郎就起身,说要去看盖房子。昨天一家人过去看的时候,工人们都在歇晌,连蔓儿也想瞧瞧大家伙干活,就也起身,穿了大衣裳。

    “多带俩人跟着,去看看就回来。”张氏就嘱咐连蔓儿道。

    连蔓儿答应了,带了吉祥、如意并两个小丫头,跟着连守信和五郎就往东跨院来。如今,在东跨院干活的人最多。

    如今大都是精细的活计,因此这院子里很安静。连守信和五郎直接走到跟前,跟连守礼等干活的人说话。连蔓儿穿过月亮门,就在廊上站定了,远远地瞧人干活。

    就见屋子里,两个少年抬了东西出来。那两个少年见了连守信和五郎,就忙将东西放下,行礼。

    连蔓儿看的清楚,那两个少年,左边的正是六郎,右边的头上戴着帽子,却是小和尚元坛。

    六郎在这帮工连蔓儿并不意外,可小坛子也在,这却是她没想到的。小坛子说是和尚,却常在村里行走。谁家有事,他都肯帮忙。但毕竟是和尚,这样帮工的事情,却是不常做的。

    六郎和小坛子跟连守信和五郎说完了话,抬头也看见了连蔓儿。

    两个人似乎商量了两句,就都走过来,跟连蔓儿见礼打招呼,两人都是直呼连蔓儿的名字“蔓儿”。

    自从来了这里,依附连蔓儿家生活,饮食和穿戴都有人帮她打理,六郎明显出息了。穿的极利落,一身袄裤都浆洗的干干净净,也没补丁。小坛子一身全都是赵氏和连叶儿的针线,也极利落。

    连蔓儿忙福了一福。

    六郎和元坛见连蔓儿行礼,就都笑,摸着脑袋,看着连蔓儿。两个都不是善言谈的人,知道看见连蔓儿要过来打招呼,是出自一片赤诚。看见连蔓儿,两人都觉得欢喜、亲近。


第九百六十八章 成长

    连蔓儿看见六郎和小坛子,也很高兴。这两个人,按照世俗的眼光去看,都不是聪明人。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就没有所谓“聪明人”那些讨人厌的地方。这两个人,要是说什么,做什么,那都是发自内心的。

    这样的人,其实是天生天养,最蒙苍天厚爱的那么一类人。人们常说的傻人有傻福,指的就是这样的人。

    连蔓儿见他们主动过来打招呼,而且都是一脸憨笑的样子,就觉得因为某些事情,让她略有些阴郁的内心里,又完全的光亮和温暖的起来。

    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在他们这,完全没有变质。

    “……一会你上我们后院来,你四婶念叨着要见你。”连蔓儿先就对六郎说道,“我看你这身量又长了。我们给你做了新棉衣,你去试试,看合适不。”

    六郎就憨笑着答应。

    “……给四叔和四郎哥都磕头了,没敢上后院去……”后院是内宅,不像前院那么进出方便。别看六郎看见连蔓儿了,知道过来见礼。他却不知道可以让人通报,去见见张氏。

    “小坛子,你怎么也来帮工了?你师父答应吗?”连蔓儿就又对元坛说道。

    “……庙里的活干完了,师父也不大管俺。俺这也不是成本大套地来帮工,就是有空就过来,有啥活干点啥活。”元坛就道。

    这边正说着话,连蔓儿就看见连守礼的身影出现在房门口,往这边张望了一眼。

    “我三伯是不是找你俩干活啊?”连蔓儿就问道。

    六郎和元坛都扭头,看见了连守礼,然后才又扭回头来,冲连蔓儿点头。他俩现在都在给连守礼那一众木匠打下手。

    “蔓儿,那俺俩干活去了。”六郎和元坛就说道。

    “行啊,去吧,小心点。”连蔓儿就道。又嘱咐小坛子,“你晌午别走,在这吃饭,我让厨房里另准备素菜给你。”

    六郎和元坛继续去干活,连蔓儿又瞧了一会,也就转身回来。张氏的屋里,赵氏和连叶儿已经来了一会,正跟张氏说着闲话。

    “我刚看见六郎和小坛子了。”连蔓儿和赵氏、连叶儿见礼毕,就坐了,笑着说道,“两人都出息了不少。”

    “六郎这两年在你们这边。有人照看着,还有人教、有人管,那可真是比过去强了百倍。”赵氏就说道。

    “嗯,是出息不老少。”连叶儿也笑着道,“不像过去就惦着吃,邋里邋遢的。现在,见着人也会说句话啥的,自己也会收拾自己个了。”

    “六郎那孩子,就是脑子比一般孩子慢点。心眼正经挺好。人也踏实,不像他爹娘。”张氏就道。

    “二当家的几个孩子,实际都不错。就是一个四郎……”赵氏就道,她脱口而出四郎,然后就戛然而止。

    张氏也没有接话,只是叹气。四郎失踪的开始一段时间,连守信还曾各处派人寻找过一回。却没有任何的音讯,后来也就作罢。这几年四郎已经成了所有连家人的忌讳。没人愿意提起他。赵氏今天是一时说走了嘴。

    “小坛子跟我三伯学木匠那?”连蔓儿就笑着岔开了话题。

    “没有,他一个和尚,学啥啊。”连叶儿就道。

    “叶儿他爹可没少夸那孩子。”赵氏就道,“可惜做了和尚,不然好好学,用不了几年,那也是个成木匠。”

    “那孩子是不错。这两年没少帮你们干活。”张氏就道,“这边有事,他也没少来帮手。别看是个和尚,在村里人缘可好。”

    “他没少帮叶儿家,我三伯娘待他也待的好。我刚看见他,那一身的针线。都是我三伯娘和叶儿的。”连蔓儿就道。

    “人家孩子实心实意给出力。我们有啥,也就给做两双鞋、两件衣裳,帮着缝缝补补。”赵氏就道。

    “你们这也是缘法。我看他虽然是村里谁家有事他都帮忙,对你们家又是特殊的好。”张氏就道。

    “那孩子是好。”赵氏就道。赵氏很喜欢小坛子,张氏这几年在旁边看着, 除了对连叶儿,赵氏就属对小坛子最上心了。小坛子也和他一家亲近。所以,张氏才说这个是缘法。

    赵氏和连叶儿说了一会话,就都站起身告辞。

    “快到晌午了,一会一起吃饭吧。”连蔓儿就留两个人吃饭。

    “你还不知道。”张氏就笑,“人家娘儿俩要去吃丸子。”

    “咦,”这却出乎连蔓儿的意料,她又看了赵氏和连叶儿一眼,“怪不得今天穿这么新。是哪家,我咋没听说。”

    “不是咱们村的,”连叶儿就告诉连蔓儿道,“是小刘庄一户人家,我爹做木匠认识的,有了来往。今天那家老太太六十六,我们一家都去。”

    辽东府的习俗,家里有老人到了六十六、八十,这是大喜事,必定要大操办,好好的庆贺一番,亲戚朋友都会来送礼祝贺。

    “这是好事。”连蔓儿也笑了,连守礼这两年也结交了新朋友,连叶儿一家有了他们自己的来往、交际圈子,连蔓儿当然替他们高兴。“那我就不留你们了,咱们改天吧。”

    送了赵氏和连叶儿出去,吴家兴和连枝儿带着大宝来了。

    在昨天晚上的宴席上,吴玉贵和吴王氏已经跟连守信、张氏说了,今天晌午,在吴家准备宴席,请连蔓儿一家、张青山一家还有陆家一家都过去吃饭、聚一聚。

    之所以会将宴席安排在这个晌午,是因为下晌,张青山和张庆年就要回烧锅屯了。本来,这爷俩是打算今天早上吃了早饭就走了,是吴玉贵和吴家兴两个拼命将两人给留下来的。

    吴家兴和连枝儿过来,是请大家赶紧过去,说是酒席都已经准备好了。

    虽是昨天说好了,两个人这时候亲自再来请一次,是越发显得郑重的意思。

    “都说好了,我们一会收拾收拾就过去,还用你们俩又来这一趟干啥?”张氏就对吴家兴和连枝儿道,“这大冷的天,又带大宝来。把孩子冻着咋办?”

    张氏看见大宝来了,一面心里高兴,一面又心疼外孙,生怕他受了一丁点的委屈。

    “娘,我们坐车来的,不敢冻着大宝。”吴家兴就陪笑道。

    “娘,我也不想带他来。可没办法,他现在可机灵了,知道我们要上这来,他就看着我,我不带他来,他就咧嘴要哭。”连枝儿也笑道。

    “这孩子。”张氏也笑了。她自己生养过几个孩子,对于小孩子的脾气自然都了解。

    “你姥和你大舅妈都在镇上那……”张氏一边收拾,一边又对连枝儿道。

    “大宝他爷、奶过去了,那离的近,估计比咱还到的早。”连枝儿就道。

    “那咱也快点收拾。”张氏就对连蔓儿摆摆手,让她也快回西屋去换了大衣裳。

    一家人很快就都收拾齐整了,到外面坐了马车,就往镇上来。

    吴家这顿宴席,自然也非常的丰盛。吃过饭,大家又在一起喝茶、闲聊,直到未正时分,还是考虑到张青山和张庆年要赶车回烧锅屯,大家才起身,又都往三十里营子来,都在前院厅堂坐了。

    连蔓儿和张氏早将给张青山带回家的礼物准备好了,都让人装上车去。张青山和张庆年又喝了一杯茶,这才起身告辞。

    “要不,还是派一辆车,另外打发个人替你们赶车。”一边往外送张青山和张庆年,连守信一边说道。

    “早说了,不用。”张青山就摆手,“今天晌午,我们爷俩都没多喝。不用那么麻麻烦烦的,这条路,俺们爷俩闭着眼睛,啥也不干,那骡子自己个就能走回去。”

    张青山也有些执拗的性子,轻易不肯坐连蔓儿家的车。他更愿意赶着自家的骡车,说是自由自在。

    连守信见张青山坚持,又听他说的也是实情,也就不好再勉强。

    送走了张青山和张庆年爷俩个,大家这才各自散了。

    张氏、李氏和连蔓儿会了后院,稍后,连守信、五郎和小七也都到张氏屋里来,一家人坐了说话。

    “要不,咱现在就去看他奶。”连守信看了看时辰,就跟张氏和几个孩子商量道。

    “行。”张氏就点头。

    “那先让人去看看,老太太歇晌起来了没有吧。”连蔓儿就道,“要是没起来,咱去了,又该不高兴了。咱还都没啥,我娘是不是也得去?我娘要是去,老太太该多心,说我娘故意折腾她。”

    周氏现在是不大当面给张氏脸色看了,但是背地里,还总说些不入耳,歪派人的话。不管张氏怎么做,在周氏眼里,张氏始终是她的对头,怎么做都不讨好。

    李氏在炕上坐着,闻言就看张氏,张氏则是看向连守信。

    连守信苦笑。

    “肯定的。”连守信就道,他也不解释,也不知道他肯定的是啥。“我也是打算先让人过去看看,然后咱们再去。”

    连蔓儿微微一笑,也不说破,径自打发人去村里打探消息。


第九百六十九章 厉害

    很快,派出去的人回来禀报,说是周氏已经歇过了晌,还说蒋氏看见了他,很是客气,知道连守信一家要过去,已经忙着收拾东西、打扫屋子了。

    不管是周氏,还是蒋氏,都是很爱干净的人。家里的两个女孩子连芽儿和大妞妞也很讲究卫生,即便是连守仁和连继祖这爷两个懒惰了一些,但是都并不邋遢,又被周氏和蒋氏拘管着,每天都会打扫院落。

    因此,实事求是地说,这一家子在三十里营子,甚至在周围这十里八村中,都算得上是头等干净、利落的人家。

    既然周氏歇过了晌午觉,那么现在去就没什么妨碍。一家就略收拾了收拾,拿了盒子装了些给周氏的点心、果子,请李氏在家中安坐,就往村子里来。

    车子在周氏宅前停下,连蔓儿一家下了车。连守信在前,然后就是张氏,之后是五郎、连蔓儿和小七。一家子人全都来了,小七是连守信亲自跟曲先生告的假。

    连蔓儿一下车,就四周看了一眼。就见大门紧闭,门前一个人影也没有。连蔓儿不由得微微皱眉。刚才打发来看消息的小厮回去跟他们回话,分明蒋氏等人知道他们这会就会过来。按照一般人待客的礼节,这时候也该迎出来了。

    蒋氏,本是个很到了去的人,不应该如此怠慢他们才对啊。

    跟来的随从已经推开大门,一家人走进院子里。刚走进远门,连蔓儿就听见了周氏的声音,在看,院子里打扫的确实颇为干净,而且也是一个人影都没有。

    “哦……”连蔓儿忍不住就哦了一声,冲五郎和小七使了个眼色。

    原来,是周氏在屋里骂人,想来蒋氏几个没迎出来。就是因此被绊住了脚。

    “哎,”小七就故意皱起小眉头,唉声叹气地道,“每回来都这样。这情景,真是让人怀念啊。”

    张氏听见周氏的骂人声,难免记起一些并不那么美好的事情,脸色就有些发白。而且,虽然她现在是过的扬眉吐气了。但被周氏虐待的久了,每次听见周氏的声音,或者看见周氏的人,她还是会觉得压抑。甚至还有些害怕。

    不过,扭回头看见小七这样,张氏顿时一天的阴云都散了,脸上忍不住露出笑意来。

    “你这孩子!”张氏嗔了小七一句。

    连守信也回头看了一眼小七,他没笑,一张脸上尽是无奈。是无奈他亲娘的这恶劣脾气,还是无奈小儿子如此调皮地揭穿?这可,也只有连守信他自己知道,别人就无从判断了。

    小七嘻嘻一笑。快走两步跟上张氏,就扶住了张氏的胳膊。

    五郎就笑了笑。

    “小马屁精。”连蔓儿笑着轻声道。

    小七年纪长了几岁,懂的更多,更加聪明,人却还像小时候一样的贴心,也怪不得连守信和张氏都疼他疼的不得了,如今虽然是让他单独去睡了。每天晚间却一定要过去看他躺进被窝里歇了,这两口子自己才肯歇下。

    “……不知道就算了,算咱赶上了。都知道咱们这个时候来,这是骂给咱听那。何苦来的,每次都给这下马威。”张氏这个时候已经是心中大定,也就低声跟连守信抱怨道,“她老人家不嫌累的慌,我都替她累。”

    连守信干咳了两声。尽力掩饰着自己的无奈和尴尬,没有答话。

    “可不是,”连蔓儿也低声跟五郎说道,“哥,你说咱往后要到了这个年纪,能有这个精神头不?”

    五郎笑而不语。

    连守信就又干咳了两声。

    “……起码咱爹和咱都不用担心了。听这骂的中气十足的,就知道老太太身子骨硬朗。”五郎顿了顿,就说道。

    连守信这次没有再干咳,不过也没接五郎的话茬。……实在是,他无话可说啊。

    许是他们进门的动静终于传到了上房里去,就听得周氏的骂声一顿,不过也只是顿了一顿,紧接着又骂了起来。连蔓儿侧耳细听,就听见了蒋氏的声音。蒋氏的声音比起周氏来,是低了许多,模糊着听不清她在说什么,不过用猜的也知道,蒋氏肯定是在劝周氏。

    只是,周氏不肯听。

    也许蒋氏是明白劝不转周氏了,她很快就和连继祖从上房屋里出来,快步地迎了过来。连芽儿和大妞妞紧跟在两人身后。

    到了跟前,连继祖和蒋氏都忙给连守信和张氏行礼。

    “四叔、四婶,……知道四叔四婶要来,刚要接出去,四叔四婶就进院子了……”连继祖和蒋氏一边道歉,说自己礼数不周,一边解释道。

    连芽儿和大妞妞也上前行礼。姑侄两个如今都又长高了一些,身上的袄裙也有七八成新,看着像是刚刚换上的,连头发都是刚刚重新梳好的。

    而上房里,周氏抑扬顿挫、中气十足的骂声依然还在继续。连守仁没有接出来,连蔓儿想,应该是被周氏骂的不敢动坑了吧。

    “……你挤咕啥眼睛,”连蔓儿一家已经走到了上房屋门口,周氏的斥骂就越发清晰起来,“你看不上我,你有能耐你把我挤出去,这家就都是你的了。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那个怂种样。你当你现在吃喝不愁的,敞亮大房子住着,你当这都是你的?你过的是我的日子,你知道不……”

    周氏是如何骂连守仁的,连蔓儿听连叶儿等人不止一次说起过。而这一次,还是她第一次亲耳听到现场版本的。

    连叶儿等人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周氏骂别的儿子、媳妇们非常狠,到了连守仁这里,也是一点余地、一点脸面都不肯给连守仁留。这是专往痛处骂,当着连守仁的一众儿孙的面,血淋淋地揭连守仁的脸皮。

    何等的辣,何等的狠,又是何等的蠢。

    只不过,周氏从来不会觉得她这么做是愚蠢的,相反,她一直将此项技能当做她的看门绝技,是她控制、拿捏儿孙们最好的手段之一。

    只是,被这种手段每天折磨的人,他们的心里会是怎样那?

    连蔓儿就看向连继祖、蒋氏。

    连继祖和蒋氏都已经涨红了面皮,各自挪开视线。而连芽儿和大妞妞两个,脸上倒没什么,只不过也都垂下了头。

    都知道羞臊,只是两个年纪小的,还不能像连继祖和蒋氏那样深刻的领会周氏的斥骂中的含义。

    再看连守信,则是黑着一张脸,眉头紧皱。

    “这又是因为啥?”张氏放慢了进屋的脚步,压低声音问蒋氏道。

    “也没因为啥,好像……我奶让妞妞她爷把尿盆拿屋里来,妞妞她爹就说刚过晌午,天还大亮着……,我奶就火了,说妞妞她爷不听使唤,一直骂到这个时候。我们咋劝,也劝不住。刚才,我和妞妞她爹都给我奶跪下了,……还是接着骂……”蒋氏脸色通红,低声跟张氏解释道。

    至于连守仁,还有连继祖、蒋氏还对周氏说了一会连守信一家要来,屋里放了尿盆不好看的话,周氏一样不予理会,还很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伤及连守信、张氏。这个话,蒋氏是一个字都没敢提。

    “啊……这才是啥时辰,离黑还早啊。这个时候拿啥尿盆?就今天这样,还是天天这样?”张氏听了,也觉得周氏的做法难以理解,就又问蒋氏道。

    “也就……不只是今天,”蒋氏微微低头,眼珠略转,话语不着痕迹地拐了一个弯,“往天也有,家里要是不来人,她说啥就是啥。……我奶原来不这样,就是这半年,一天比一天厉害。有时候猛地说一句话,神神鬼鬼的,我们都听不懂。”

    “哎呦……”张氏就哎呦了一声,心思已经转到了某一个特定的方向上面去了。

    连继祖在前面紧跟着连守信,还殷勤地替连守信打起了门帘,连守信、张氏、五郎、连蔓儿和小七众人鱼贯走入上房东屋。

    东屋里,依旧如同往日那样,收拾的极是干净利落。周氏也一如往常,盘腿在炕上,四平八稳地坐着。

    连守仁垂着头,站在炕沿下,被周氏骂的面如土色,一声也不敢吭。

    周氏坐在那,手指着连守仁,正骂的唾沫横飞。

    “娘……”连守信进屋站下,就叫了一声。

    周氏似乎这才知道连守信来了,停止了对连守仁的斥骂,慢慢地转过头来看向连守信。

    “啊……老四来了?”终于不骂了,脸上也努力地做出柔和的神色,而且没用连守信劝说,这在周氏,可算得上是非常给连守信脸面了。

    “娘,你老人家最近身体好啊!”张氏也上前,跟连守信一起给周氏行礼、问安。

    “啊……”周氏扫了张氏一眼,慢慢地啊了一声,算做是对张氏行礼和问安的应答。

    五郎、连蔓儿和小七随后也上前,给周氏行礼,并让小丫头送上带来的点心盒子。

    “坐吧,都坐吧。”

    周氏的脸上就活泛了许多,一面从背后她自己的被窝卷上拿了小褥子下来,铺在炕上,指着连蔓儿让她坐,一面连继祖和蒋氏也在地下将家里的几把椅子排开,铺上了软垫子,请连守信、五郎几个坐。


第九百七十章 周氏的担心

    连蔓儿拉着张氏就在炕上坐了,连守信、五郎和小七都在椅子上坐了。

    “赶紧的,烧水了没有,快给泡茶。”周氏又吩咐蒋氏和连芽儿道。

    如今,周氏不仅不当着张氏和连蔓儿的面前摆脸色了,还能如此张罗招待,不得不说,跟过去相比,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只不过,她还是对张氏不假辞色,有时候还要故意表现出些怠慢来。周氏这样做的意思,大家也都知道。不过是为了表现她比张氏尊贵,高了一头,张氏即便是诰命夫人了,在她跟前,还是得看她脸色。

    大家都落了坐,连守仁这个时候也不好在炕前站着了,可他也不敢上外头去,也不敢坐下,就在旁边站着,瘦骨伶仃的,很是尴尬。周氏不发话,他啥都不敢做。

    周氏如今,是将连守仁拿捏的死死的,丝毫不逊色于过去拿捏连守信、连守礼。

    只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周氏是厉害,不过,如果只是周氏一个人,连守仁并不至于怕她到这个程度。毕竟,跟连守信和连守礼这兄弟两个不一样,连守仁在周氏跟前原本是有脸面,且并不大受周氏辖制的。

    但是,周氏并不只是周氏,她还是连守信的娘。在连守仁看来,周氏背后站着连守信这一家子。不管怎样,在他和周氏之间,连守信这一家人支持的都会是周氏。他怕周氏,怕惹恼了周氏致使周氏大闹起立,惊动了连守信一家人。他怕连守信一家以此做借口,要跟他算过去的帐。

    这是连守仁之所以这么害怕周氏的深层原因。

    连蔓儿一家知道,周氏自己也非常清楚。所以她更肆无忌惮地折辱连守仁,以便自己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

    而且,辱骂连守仁,打连守仁的脸,还可以杀鸡给猴看,震慑连继祖和蒋氏。周氏现在,但凡有一些不顺心,就会拿连守仁出气,却很少对连继祖和蒋氏翻脸。

    周氏从不当面骂大妞妞。却有时候会骂连芽儿。但是家里吃的穿的,她都会明显地偏向连芽儿一些,贴身照应的事情,也都支使连芽儿给她给坐,出去串门子。也只带连芽儿。

    连继祖陪着连守信、五郎和小七,蒋氏带着连芽儿和大妞妞端来热茶,又端了两三样的干果子。

    只是连守仁不当不正地站在那,实在是有些不好看。不过,连守信并没说什么。张氏、连蔓儿也就只当做没看见一样。

    “你还在那杵着干啥,摆个受气的脸给谁看那,我给你气受了?”许是觉得威风摆够了。骂的舒心了,周氏就发话道,“我是落你翅膀根底下了,你不给我气受。那就是大天了。……一边去,别站在那,柱子似的,害事。”

    周氏这是发下圣旨。赦免了连守仁。连守仁这才敢移动脚步,挨挨蹭蹭地到了连守信近前。

    “坐吧。”连守信只看了连守仁一眼,又叫连继祖,“继祖,给你爹办个凳子。”

    连继祖忙答应了一声,将个凳子搬过去,连守仁这才坐下了,连继祖随之也在下首坐了。

    大家谁都不提周氏骂连守仁的事情,只是问了些周氏的起居,又说了两句闲话。

    “……娘啊,五郎定媳妇了,腊月就要成亲了。给你老报个喜讯!”连守信就告诉周氏道。

    “这可是大喜。”周氏看了一眼连守信,又看了一眼五郎,脸上竟有几分的慈和神色,“眼瞅着,五郎都娶媳妇了。这媳妇好吧?多大了,家里都有啥人啊?”

    “各方面都挺不错的,是教五郎的鲁先生给保的媒。”连守信又大略地说了说秦若娟以及秦家的情况。

    “是挺好,挺好。”周氏就道,虽然连守信已经尽量简单明了地说了,但是周氏显然对外面的事务并不了解,只是点头说好,别的就也说不出什么来了。“五郎娶了媳妇就好了。”

    连守仁、连继祖和蒋氏也都忙向连守信、张氏和五郎道喜。连守仁和连继祖都念过书,跟五郎说起话来,故意说些文话,不过,两人的话都不多,反复也就是那么几句。倒是蒋氏颇为善于应酬,吉祥喜庆的话一套套地,说的张氏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你们在这添盖房子了,那往后,五郎成了亲,也是在这住呗?”周氏就问连守信道,话是问连守信的,但周氏的目光却看向五郎。

    “这是家,哪能不在这住那。那房子,就是给他们兄弟俩娶媳妇盖的。”连守信就笑道。

    连守信这么说了,五郎就没说话。

    “你说了是算咋地。”周氏又看了看连守信和五郎,两只手在大腿上攥了攥,低低的声音自言自语道。

    周氏这句话连守信没听清,连蔓儿坐在炕上,倒是听清楚了,不过她只是装没听见。

    她们一家这次往府城去,一住就是两个月有余,三十里营子这边就有人猜测,说是连守信如今做了官,两个儿子也眼看都要走仕途,自然不乐意再在这乡村住了,往后一家人肯定要在府城安家。

    连守信他们这次去府城,就不会再回来了。

    这些个话,就传到了周氏的耳朵里。

    周氏的性子雷打不动,连老爷子过世,她也照样吃的香睡的下,什么都不耽误。但是听了这个消息,周氏却有些慌了。

    据连叶儿的话说,是饭也吃不下去,觉也睡不着了,整天唉声叹气,还将连守礼几次叫过去,探问消息。周氏问连守礼,知不知道,连守信这次去府城,是不是就在那住下了,再也不回来了。

    连守礼这人说话做事都很谨慎,他就说连守信一家应该是还会回来。应该,却并不确定。几次问下来,连守礼都是这个话。又因为连守信在府城住的日子越来越多,周氏的心也就越来越慌。

    那一次,再叫了连守礼过去,周氏当着连守礼的面就又是哭又是骂的。

    周氏骂连守信丧良心,把她仍在村子里不管了!

    也就是那一段时间,周氏暂停了辱骂折磨连守仁,精气神也不像往常,人看着都老了好几岁的样子。

    之后,就是连守信亲自带着人回三十里营子,安排添盖房子的事。这一回,一听到连守信回来了,周氏立刻就打发了连继祖叫连守信。

    一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