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奶,这话是不该我说,你这事做的挺对。”蒋氏就道,“我年轻,有些话不一定对。我就说说,你老要是觉得不合适。你老尽管说我。……亲戚是亲戚,不管咋地,她也没有亲儿孙近是不?真有啥十万火急的事。真要动真格的了,能上前来出大力,不是光用嘴白话的,那还得是你老的亲儿孙。”

    “……平常这也能品出来,谁总求你老给她办事。谁啥也不求你老,总给你老办事,这都是明摆着的。”蒋氏一边偷偷打量周氏的脸色,一边慢慢地道。

    周氏没说话,只眉头略动了动,就把眼皮子耷拉了下来。

    蒋氏深知周氏的脾气是极护短而且非常急躁。将吃里扒外当做理所当然,所以才这样小心,话也说的极委婉含蓄。见周氏的反应是这样。蒋氏就不肯再往下说了。

    蒋氏本来还有许多话,不好就对周氏说出来,只能先咽下,心里想着,以后找合适的机会。一点点地劝解周氏。最最首要要劝周氏的,就是要分清楚远近亲疏。不可再一味地听外人挑唆,对连守信一股摆脸子、胡乱提要求。

    要知道,周氏没做一次这样的事,外人或可暂时得利,她们却是半点好处也没有,还会遭连守信一家迁怒,对她们越发的疏远、厌烦。

    “你公公和继祖那?”周氏就问蒋氏,“炕还没烧吧,该歇着了。”

    “他们在外头,我这就去叫。……柴禾我都抱进来了,这就烧炕。”蒋氏忙说着话,就站起身出去了。

    连芽儿和大妞妞也跟了出去帮蒋氏干活。

    周氏一个人盘腿坐在炕上,见人都走了,就扭过身,脸朝窗户坐着,垂下了头,长长地打了个唉声。

    “……真当我说啥人家就听啥!当我发那个誓是放屁! 搬走了,就不能再搬回来?!……没一个好东西!”周氏低声咕哝道,喃喃地,仿佛呓语。

    听见门帘响,周氏就知道是连守仁提了尿桶进来。周氏立刻闭紧了嘴巴,将眼睛合上。从背后看去,就好像是在打盹。

    ……

    连蔓儿家此刻也已经掌起了灯,前院有事,连守信和五郎都过去了,小七也去了书房,跟小龙、小虎两个读夜书。

    张氏就拿出笸箩来,在灯下做针线。连蔓儿见时辰还早,也不回西屋,也拿了针线,和张氏对坐着做活。

    很快,连蔓儿就发现,张氏今天做活总是走神,似乎是有什么心事。

    “娘,你寻思啥那?”连蔓儿就停下手里的活计,笑着问张氏道。

    “没寻思啥。”张氏就摇头道。

    “娘,你别瞒着我了。你这样,就是心里有事。”连蔓儿就笑,“娘,你有啥事,就说说呗,这里也没有别人。……你有啥事,还用得着瞒着我?再说,你说出来,或许我能帮你出出主意啥的。”

    “我有啥可瞒你的。”小闺女说话太帖心,又太会套人的话,张氏很快就投降了。“我就寻思着,该给你哥说个媳妇了。”

    “哦,原来是这个事。”连蔓儿又笑,怪不得张氏出神,这确实是件需要费神的大事情。

    “可不就是这个事。”一旦开始说了,张氏就有许多话,“你哥年纪也到了,像他这么大,咱们村里的都有抱孩子的了。是,你哥念书,和他们不一样。可现在也该到时候了,鲁先生不也说了,等你哥中了举人,再说亲就正合适。”

    “对。”连蔓儿就点头。

    “这回我和你爹商量,要去府城住几个月,也是为了这个事着想。你哥的事,接着就是你的事,都得提前准备。”张氏说着,就抬起头看着连蔓儿,“蔓儿,你心里有啥想法,你趁早都告诉我……”

    见话题扯到自己身上,连蔓儿干咳了两声,立刻转移张氏的注意力。

    “娘,你打算给我哥找个啥样的?”连蔓儿问张氏道。

    “给你哥找个啥样的?这我现在还真说不大好,肯定得你哥自己个看中了,满意的。性格得要好,最好是家里的老大,懂得持家,知道疼人。”张氏一边想着,一边就说道。

    显然,张氏看重的是女孩子的 ,对家境背景这些则全不在意。

    “……老关家是真烧了高香了,宝容那丫头,一开始多少人说啊。就是她爹娘两个,挑挑拣拣的,让老关家给捡了个漏。不过,老关家的条件也还算不错的,宝容嫁过去也受不了苦。……模样好,活计好,那肉皮,身段……一看就能生养……”说着说着,张氏就又说到了商宝容的身上。

    连蔓儿不由得暗自翻了个白眼,张氏还真是喜欢商宝容啊。

    “娘啊,你不会是看上她了,想给我哥找个那样的吧?”连蔓儿见屋内没人,干脆就问道。

    “啥?”张氏回过神来,顿了顿,就摆手,“不相干的,不相干的。你哥这个事,主要是他看对眼,姑娘人品好,别的都是小事。”

    连蔓儿笑了笑,就也没再说什么了。

    转天,商宝容出阁。吴王氏、陆家媳妇、罗小燕、蒋氏、赵氏等人就相伴着去关屯赴席,连蔓儿家并没去人,只打发了个管事媳妇过去坐了一回,告诉说连守信和五郎有事,张氏身子不大好,都不能到场。

    张采云因为怀着身孕,并不能去赴席,就约了连枝儿一起过来,连叶儿也没跟赵氏去赴席,也过来,大家一起坐着吃东西、说话。

    “不是说家玉也来骂?”连蔓儿一边逗着张氏怀中的大宝,一面就问连枝儿道。

    “是那么说,大老远的,哪那么容易来。礼捎到了,意思也就到了。”连枝儿就道,“而且,她也来不了。昨个下晌,那边刚给捎信儿来了,家玉有了。”

    大家听了,都很欢喜。

    “你公公婆婆这回可高兴了吧。”张氏就道。

    “那能不高兴吗。”连枝儿就笑道,“今天去赴席,明天或者是后天,就打算去看家玉去。”

    “你们都谁去?”张采云就问。

    “公公婆婆都去,家兴也去。我也想去看看,婆婆说大宝太小,怕路上着凉啥的,再说那边也不是家里,怕不方处,就说不让我去。”连枝儿就道。

    “那他们都去,当天能回来吗?”连蔓儿就问。

    “公公婆婆要住一天,家兴当天就回来。”连枝儿就道。

    “那你那天就回家来待一天。”张氏就道,“家兴回来,就让他上这接你来。他要是回不来,你就在这住。你家那边,我让你爹打发个人去,帮着你们看家。”

    “嗯。”连枝儿点头答应。

    “娘,咱也得给预备点东西吧。”连蔓儿就对张氏道。

    “没这个说法,就别准备了。”连枝儿就道。

    “虽是那么说,可那毕竟是家玉姐。”连蔓儿就笑道,原本连枝儿没出嫁的时候,要给吴家玉准备什么,她都不会拦。现在连枝儿这么说,也不是真的拦,只是身份不同了,有的话总要说一句的。

    连蔓儿就立刻跟张氏商量,找了一个石榴百子的尺头出来,另外定了再送些肥鸡和鸡蛋。连蔓儿又去自己房里,拿了两根簪子出来,打算一并送给吴家玉。


第九百一十八章 仲秋

    到晌午,连蔓儿就留张采云、连枝儿和连叶儿吃饭,三个人很痛快地就都答应了。连枝儿和连叶儿两家里都去赴席了,回去也是自己吃饭。张采云家里虽然有人,这边打发人去说一声就可以。

    等她们吃过了饭,没多久,赴席的人也回来了。

    吴家兴和陆炳武就相约了来接各自的媳妇,吴王氏也跟了过来,跟张氏唠起赴席的事情。

    “……人挺不少的,这头添箱的,差不多都去坐席了。老关家那头,亲戚朋友也都来了。我特意看了看,那一个村的,几乎家家不落地,都去了。”吴王氏就告诉张氏道。

    “这么说,老关家人缘正经不错啊。”张氏就道。

    “我看着挺好。听说,他们家也爱随礼,一个村的,不管谁家有事,他们都没落下过。……他家老爷子,有名的老实厚道,话不多,就知道闷头干活,是正经过日子的人。他家的老太太挺到了去的,说话咔咔的,比一般人都利落。”吴王氏又告诉张氏道。

    “我是听说,一开始这边还不大乐意这头亲事,就是三姨相看过了,别的都还行,就说男方的娘看着不是个善茬。”张氏就略压低了声音道。

    商宝容之所以到现在才成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周氏和商怀德的挑拣的太厉害。商怀德挑对方的家世,小周氏则盯着未来的婆婆和妯娌,一旦人家利落点,说话便捷些,她就说人家厉害,不好相处,怕商宝容往后受气。可一旦人家老实些。话语少些,她又嫌人家不利落,不能干,看不上人家,还怕往后拖累了商宝容。

    最后,同意了关家这门亲事,还是因为商宝容的年纪,实在不好再拖延,而对方很喜欢商宝容,请的媒人又舌灿莲花。才勉强将亲事说成了。

    “今天这样的大喜日子,平常的人,都还满脸带笑的。三姨过去了。坐席干啥的,都板着脸,一点笑模样都没有。我们妯娌还劝她,她也不听。”吴王氏又对张氏说道。

    张氏笑着摇头叹气。

    “这真跟我们老太太是一样一样的。”张氏就道,“我进这门的时候。办事情,她也是板着脸,跟谁欠了她十吊钱似的,不就是看不上我吗,还生怕别人不知道。”

    “也不单是我那时候,他三伯娘过门的时候。说脸拉的更长。就是另外那两个,她也没啥好脸。”

    “这人要是特性,可真没法。”吴王氏也笑。“这种事,就算心里有点不乐意,那也不能露出来啊。不为别的,就为了儿女往后顺当点,别因为这个让亲家心里有疙瘩。也不能拉着脸。”

    “她们才不那么想那。”连蔓儿在旁就笑道。小周氏和周氏的性格一样,都很直接。根本不屑于伪装。她们活的都非常自我,哪怕是在关系心爱的儿女的事情上,她们也绝不肯让自己委屈半点。

    “这可真不应当。这还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我们老太太是往家娶媳妇,她那是往外头嫁闺女,往后宝容要在人家过日子的。”张氏就道。

    “可不是,可劝她她也不听,万幸她也没说啥,也没闹。”吴王氏就道。

    “那她要再说点啥,再闹,就得把亲事搅合黄了,今天还能把宝容抬回来是咋地。”张氏就道。

    “到不至于那样。”吴王氏就笑道。

    “席面咋样?”张氏又问吴王氏。

    “不错。”吴王氏就道,“挺体面,啥都有。就是现在不年不节的,大家伙肚子里没啥油水,差不多都吃了,没剩下啥。”

    “够吃了那也就行了。”张氏就道。

    “对。”吴王氏点头,又对张氏道,“今天你们二当家的那口子也去了。”

    吴王氏这说的是何氏。

    “她咋也去了,咋后来随礼了?”张氏就诧异道。

    “没看见她随礼,就听她说,她和二郎现在是一股日子。”吴王氏就道。

    罗小燕那天已经随过礼了,一般的情况,婆媳两个,如果是一起过,那么随一份礼也就够了。而何氏他们现在的情形,就有些特殊。

    “我们老太太都支使到我娘家了,让随礼,她可没敢跟二当家说让随礼。”张氏就道。

    “那是她知道你们是体面人,也不在乎这一点半点的。你们二当家的,她说了也是白说,人家也不能听吧,还得碰一鼻子灰。”吴王氏就道,“你们二当家的那口子,今天好像是从二上去的,二郎媳妇应该不知道。她看见她婆婆,还挺吃惊的。”

    “我看她把她婆婆拉出去说话,好像是让她婆婆回去,别坐席。她婆婆就大吵大嚷地,二郎媳妇后来去捞忙了,让她婆婆坐的席。”吴王氏又告诉张氏道。

    罗小燕给商宝容的添箱礼并不厚,应该是不好意思两个人都坐席,所以才这么坐。

    “二郎这个媳妇还挺懂事,也不拿腔作调的,是个当家过日子的人。”张氏就赞许地点头。

    两个人又说了一会话,吴王氏就起身告辞。连蔓儿忙将给吴家玉准备的东西拿了出来。

    “这是干啥?”吴王氏不解地问道。

    “是给我家玉姐的。”连蔓儿就笑道。

    吴王氏就知道,是连枝儿将吴家玉有了身孕的事情告诉张氏和连蔓儿了。

    “这才得着信儿,打算后天过去看看。哪也没到哪那,送什么东西。”吴王氏就笑道。

    “就是没这个事,也正打算捎带点东西过去。看那簪子,还是上次蔓儿买了回来,叶儿、采云她们都有,那是给家玉留的。”张氏就笑道,“那个尺头,是个吉祥意思。另外还有些鸡和鸡蛋,给家玉补身子。”

    吴王氏推辞了一下,也就收了。两家人处的亲密,走动的勤,像这样的礼也是常有的事。况且,吴家玉有了身孕,媳妇娘家也给送东西,这是极有体面的事情。

    过了一天,吴家三口果然去看吴家玉,五郎亲自带着车子去镇上,将连枝儿和大宝接了家来。可巧,这天还是商宝容三日回门的日子。商宝容两口子回到娘家坐了一会,就来拜见连守信和张氏。

    “……刚从我二姨那过来,给我二姨磕了头。带着他来见见四哥和四嫂,也认认门。”

    商宝容一身大红的衣裙,打扮的与做姑娘的时候又是两样。张氏就拉了商宝容在炕上坐了,吩咐人上茶上点心,一边就夸关家 长的好人才。

    “咱们乡下难得有这样的人,不是那粗手大脚的人能比的。看人家那说话,那举动,一般读书的人都比不了。往后过日子啊,肯定有商有量,不带拌嘴生气的。”张氏笑着道。

    “他脾气是不错……”商宝容就道。

    张氏就又跟商宝容唠起家常,不过毕竟不是亲闺女或者亲妹子,很多事也不好深问,不过泛泛地闲聊,商宝容也只说婆家一切都很好。

    连蔓儿和连枝儿在旁看着,也时不时说上两句话。连蔓儿还细看商宝容,不知道是否是亲疏有别的缘故,她总觉得作为回门的新嫁娘,商宝容虽也面带喜色,却比不上连枝儿和张采云那时候。

    商宝容看见在炕上玩耍的大宝,稀罕的了不得,抱在怀里又亲又摸的,半天不撒手。

    “别着急,过不了多久,你就能抱上自己的孩子了。到时候,你可稀罕不过来那。”张氏就笑道。

    商宝容立刻红涨了脸,低下头。新

    张氏看了,更觉可乐,婚的小媳妇,正是腼腆害羞的时候。就连连枝儿和连蔓儿也都笑了。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有这一天。”连枝儿就笑道。

    商宝容又说她娘家准备了酒席,请张氏过去吃饭。张氏婉拒了,又告诉商宝容,大家的情分,不在这一顿饭上头。商宝容心里也知道,连蔓儿一家虽然对她极好,但是跟她的爹娘却有一些心结,因此也就不好勉强。

    等送走了商宝容小两口,连守信从前院回来,也赞关家 是乡下少有的人物,不像种田的,倒像个读书人。

    连蔓儿刚才也曾好奇,偷偷去看了关家 一回。关家 是细高的身量,说话慢声拉语,举止文质彬彬,确实像一些人说的,跟个大姑娘似的,与乡下一般的种田人不一样。

    傍晚,吴家兴赶了回来,接连枝儿。他还带了些果子等土产回来,那是吴家玉婆家给连蔓儿家的回礼。

    连蔓儿一家准备了饭菜,就留他们两口子吃了晚饭再回去。席间,问起吴家玉来,吴家兴告诉说吴家玉情况挺好,就是略微有些害喜,吴玉贵和吴王氏两口子在那住一宿,明天就回来。

    大家也就放了心,饭后,就打发了车子送他们两口子和大宝回镇上去了。

    转眼间,已经是九月了。连蔓儿一家收拾停当,处处安排妥当,就起身往府城来。


第九百一十九章 西苑

    因为这次打算多在府城住些日子,小七也跟了来。家里还有小龙和小虎两个孩子,虽然有管事的、媳妇丫头们照看着,终究还是不大放心,因此,一家人临走前,又打发了车子,将李氏从烧锅屯接了过来。

    农闲的时候,李氏在家也没什么事情。这么过来住着,一来可以帮着闺女姑爷看看家,二来也能亲自照顾两个孙子,三来,离的张采云近了,等张采云临产到时候也方便照料。

    因有这几处方便,张家和李氏都乐意。尤其是李氏,虽然这两年家里又添了两个孙子,但小龙和小虎总不在身边,她也怪想念的。

    学堂的事情,有曲先生,一切都无需担心。家里的事情,留了管事韩忠和韩忠媳妇内外照料,至于其他的事情,也都有庄头等执事的人,只要照以往的规矩行事就可。

    一家人出门前留了话,一应事情,这些人大可遵例做主,真有要紧的大事不能决断,就打发人到府城报信儿。另外,还嘱托了吴家、陆家等众亲眷,遇事帮着料理。

    种种都安排妥帖,一家人离了三十里营子,也就没什么事情可挂心的了。

    出行之时,依旧是上午出发,晌午到了锦阳县城,略作盘桓歇息了一宿,第二天又起身直奔府城。

    辽东府的九月,已经进了霜降时节。一家人起身的早,出了城,就见官道两侧树木地亩上都笼罩着薄薄的一层白霜,直到将近午时,太阳暖上来了,那树上的霜才融得不见了踪影,两边地亩上的霜却聚久难散,依旧看得到湿寒浸浸的。

    这个时节,这湿寒还只是浸入到地亩的最表层,等入了冬。寒气愈烈,整个地亩的表层都将被冻住,这就是辽东府特有的冻土。冻土虽听着寒气森森,似乎不好,但实际上却是好东西。

    冻土能够涵养水分,来年融化,就是最适合种植庄稼的肥沃土壤。辽东府土地肥沃,作物丰美。就多赖这冻土的缘故。

    连家一行数量大车,前后左右都有骑骡子或步行的管事、家丁和小厮们尾随。头一辆车里,坐的是五郎。紧跟着第二辆大车里,坐的是张氏和连蔓儿。之后,是连守信和小七父子两个共坐一车。跟随在后面的还有几辆大车,其中两辆上坐的是贴身伺候的众丫头、媳妇,其余数量车上,则是一家几口的贴身行李物品,以及从村里带来的土仪等物。

    车队的最后面,还拴着几匹高头大马,都是膘肥体壮、鞍辔鲜明,有专门的人照看着。那是预备五郎他们骑坐的。

    连家出行,还就属这次人数最多、排场最大。

    说是排场,也不过是外人看着他们车辆众多且都非常齐整、鲜明。实际上,他们走在路上,并没有摆什么排场,连执事都没有摆出来,不过是车辆上都挂着标识连守信官阶的灯笼。虽是如此。官阶和连字的标记摆在那里,路上十有八九的人都知道是她家。路上或有偶遇别的车辆,大家都按规矩或避或让。

    这天天气和暖,也没什么风,或遇上官道上没什么人的时候,连蔓儿就会掀开车帘,和张氏一起闲看外面的风景。

    官道两侧都是成行的白杨树,远远近近的山林树木。正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在高远的蓝天下,让人心旷神怡。

    连蔓儿看的正高兴,五郎和小七就都骑了马过来,不紧不慢地跟在连蔓儿和张氏的马车两侧。

    天气好,这段路又平坦、人少。哥两个在车里坐的烦了,就出来换了马骑。连蔓儿见了,少不得有些羡慕。

    沈六送了她一匹好马,连守信和张氏倒也不拦着她学会骑了,不过却只能在自家场院里骑着过过隐,出来行路想骑,却是不行的。不为别的,是张氏担心她终归是个女孩子,怕不小心摔了。

    “那可不是好玩的,你闺女家,跟你哥和你弟还不一样。”张氏这样对连蔓儿说。

    张氏的想法非常的现实,骑马不比坐车、走路,在庄户人家看来,那终归是有危险的。男孩子骑马摔着了,都还不要紧。可女孩子却不行,万一伤着了脸,就是大事。又或是伤了手脚,也是大事。

    说白了,女孩子要靠外貌,而男孩子却无需靠这个。

    张氏虽然好说话,但是连蔓儿知道,在骑马这件事上,是没得商量的,因此也就不提,只说这风景好看。

    “这个是不错,也只能算一般的。”五郎四下看了一眼,就笑着道,“等咱们到了府城,拣个天气好的日子,我带你们去城外的九云山,那里有大片的枫树林,现在正是最好看的时候。”

    “好啊,那可就说定了。”连蔓儿听了,立刻高兴地道,又扭头笑着看张氏,“娘,到时候咱们一家都去。”

    “一个山有啥好看的。”张氏就笑。她是山里长大的,自幼生活在美景中,将这些看的都很平常。

    张氏虽是这样说,不过看儿子和闺女都特别欢喜的样子,随后还是点了头。

    “行,都去,咱们一家都去。”张氏满脸的笑,说道。去哪里,做什么,都是没什么要紧的事,要紧的是一家人在一起,那就最开心最幸福了。

    “姐,到时候咱把几匹马也带去。”小七就对连蔓儿眨眼道。

    连蔓儿会意,笑着点头。

    一路上,除了歇息喝茶,一家人只在抚远县打了个尖,傍晚时分,终于来到了府城,到松树胡同的宅子来落脚。

    大家下车,难免忙乱了一番,等大致收拾妥帖,已经是掌灯时分了。因为一路劳乏,一家人略做洗漱,吃了晚饭,就各自歇下了。

    第二天一早,连蔓儿起来,洗漱过后,就带着几个丫头从屋里出来,出西面的月亮门,漫步到了园子里。

    这园子占地约有十五亩,里面花木山石、小桥流水、假山飞瀑、乃至亭台楼阁无一不备。这是连蔓儿家去年凑巧才置办下来的产业。

    本来这个大园子,是一户姓楚的富商所有,与连蔓儿家的宅子只一墙之隔。去年,那富商因为有事,有意要将园子出售。连蔓儿那时正在府城,知道了消息,立刻就找了牙侩居中牵线,利利落落地将园子给买了下来,做了自家的花园。

    连蔓儿本来就极喜欢这个园子,买下后,也就没有再兴什么土木,只开了两道门,方便自家进出。连蔓儿又和五郎商量,将原来的园子名改了,另上牌匾,五郎的亲笔,提名为西苑。

    连蔓儿在西苑看了一回,并未走远;只剪了几株芙蓉,就往张氏的屋里来。

    张氏比连蔓儿起的还早,此刻正坐在炕上,手边的小炕桌上放着个红漆托盘,上面放着一沓帖子。

    “上园子里走去了?这么早,怪冷的,快过来坐。”张氏就招呼连蔓儿过去坐,将那些帖子指给她看,“快看看,说是给咱娘俩的帖子。”

    连蔓儿问候过张氏,让丫头将花插了瓶,这才在张氏对面坐了,拿起帖子来看,果真是各府请她们母女吃酒看戏的帖子。

    “娘,这是一早送来的?”连蔓儿一张张地看着,一边问张氏。

    “是你哥刚才打发人送过来的,说是前两天人家就送来了。”张氏就道。她们来府城之前,是给过知会的,与他们有来往的人家也就跟着知道了信儿,所以特意提前送了请帖过来。

    五郎和小七都考中了,在府城里还没有摆过酒。

    “还有你爹、你哥他们的,你哥都留在前头了。”张氏又告诉连蔓儿道。

    连蔓儿此时已经将帖子都看完了,心里略算计了一下近日的安排,日期倒都是错的开,就一一地跟张氏说了。

    “……这几家,咱们都是有来往的,既然下帖子来请了,没有不去的道理。等会让人写了回帖,吩咐给前头管事的,到时候准备咱们出门。”连蔓儿就道。

    “行。”张氏满口的答应,家里一应人情来往并应酬的事情,张氏都会和连蔓儿商量,对连蔓儿几乎是言听计从。

    娘儿两个又说了一会话,就有管事的大娘们进来回事情,连蔓儿都一一地处置了,张氏看时辰不早,就吩咐开饭,一面打发人去前院请连守信、五郎和小七过来。

    连守信和张氏一样起的早,之后就去前院了。

    一会,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就都来了,丫头们摆上早饭来,一家人围桌而坐,依旧跟在乡下的时候一样。只要大家都在,一般都在一起吃饭,觉得还是这样亲热。

    因为到了秋,为防秋燥,早饭准备了燕窝粥,另有蟹黄包等各色或甜或咸的点心,精致小菜等摆了满满一桌子。一家人吃完早饭,撤下饭桌,小丫头另送上香茶来,大家坐着喝了,就商量起了家事。

    首先一件事,就要各处去拜会拜会,然后就打算在家里摆上两天的戏酒,还有就是去赴各处的邀约。


第九百二十章 微露意

    一家人正说着话,外面小丫头进来禀报,说是布政使司的杜大人府上来人送礼,已经请在前面等候了。连守信和五郎就忙起身往前面去了。因为知道来的是杜大人的儿子,年纪也轻,也是读书的,就将小七也带了过去。小七年纪虽小,也已经跟父兄开始学着会客、访友等。

    因为没有女眷来,连蔓儿和张氏就不在意,娘儿两个依旧在炕上坐着,就商量起送各府的重阳节礼来。

    从三十里营子来的时候,因为想到重阳将近,连蔓儿已经拟好了礼单,并带了许多的土物过来预备送礼。

    半晌,连守信、五郎他们都没回来,小丫头接连进来禀报,原来是又来了几家送礼的,其中也有送过帖子的,也有没送过,这次除送礼之外,又送上请帖,约定日子吃酒看戏的。

    外面来人送了礼,五郎在前面让人收了,就连同礼单都送到后院来,给张氏和连蔓儿看。连蔓儿看过了,心里有数,有的就留下来自家用,有的或封好入库,或另有用处,不一而足。

    就这样,足足忙了一上午,等到晌午的时候,一家人才又得了空,继续商议早上没说完的事情。

    这边收了各家的礼,他们给各处预备的重阳节礼也该一份份的送出去,其中又需要连守信、五郎他们亲自送上门的,也有的打发管事的送过去就可以的。

    首先一份是给沈家的节礼,这是必要亲自送去的。

    “我一早又派人去打听了,六爷现在还没到家,说是在路上了,要后天才能回来。”五郎就道。

    “咱们已经来了,倒不必一定等六爷回来。这礼还是先送过去。等六爷回来,或是召见,或是咱们再递帖子去拜会。”连蔓儿就道。

    连守信、五郎和小七要上门拜会,连蔓儿和张氏也要去沈府拜会拜会大太太和三奶奶等女眷。

    “是这个道理。”五郎就点头,“咱们要准备宴席,也不用等了?”

    “嗯,一样的。”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