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差不多都吃完了,腌的太好吃了。”小坛子憨笑着答道。

    “不要紧,这两天我让小七再给你们送一些。八月节,你们也好自己打上一些月饼吃。”连蔓儿就道。

    “那敢情好。我师父肯定高兴。”小坛子也不推辞,又憨笑着道。

    心地赤诚,毫无世俗的心机,这是大家伙都喜欢小坛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行了,你忙去吧。”连蔓儿就道,等小坛子推车走出去几步,连蔓儿突然想到一件事,又将小坛子叫住了,“对了,叶儿是在家里,还是下地了?”

    “还在地里,三婶也在,她俩落花生去了,这一会应该也回来了。”小坛子就道。

    果然,不一会的工夫,连蔓儿就看见赵氏和连叶儿两个提着篮子,手里拿着小耙锄从那边官道上走了回来。

    “蔓儿姐,吃花生不?”大家相互招呼了,连叶儿就让连蔓儿吃花生。

    “不吃了。”连蔓儿就道,她见赵氏和连叶儿两人提的篮子里,都装了多半篮子的花生,就问道,“你们去哪落了这么多?”

    连守礼佃种的那六亩地,大部分都用来种玉米了,只有两边地头种了一些杂粮,其中就有大豆、花生、地瓜等,这还是应连叶儿的要求,否则依连守礼的意思,都要种玉米。

    至于种的这些杂粮,都不是打算卖的,而是留着自家吃。

    连蔓儿很为连叶儿高兴。庄户人家,土地是最重要的财产,土地的出产对他们也至关重要。要在田地里种什么庄稼,都是一家之主说了算,小孩子是根本就没有发言权的。只有最最疼爱孩子的家里,才会应孩子的要求,种上一些给小孩子做零嘴、解馋的东西。

    连守礼这样的做法,几乎是对连叶儿的一种宠爱。这也说明,连叶儿这个闺女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真的重要了起来,连守礼也懂得疼爱闺女了。

    “从赵家村的地里落的……”连叶儿就告诉连蔓儿道,一边还挑了大个饱满的花生剥了让连蔓儿吃。

    刚从土地里刨出来的,已经完全成熟的花生,吃起来特别的鲜香。

    连蔓儿盛情难却,就吃了几颗。

    “今年的花生长的特别好。”赵氏在旁边就笑着说道。

    “是好吃。”连蔓儿就道。

    “蔓儿姐,一会我没事,来帮你剪刺玫花吧。”连叶儿就道。

    “好。”连蔓儿笑着点头。

    许是这两年的日子越过越好,连叶儿的性子也越发的活泼了起来。就是赵氏,脸上和身上也富态了一些。

    …

    等太阳终于渐渐开始毒辣起来的时候,连蔓儿已经摘满了几篮子的刺玫花,带着连叶儿、吉祥、如意、善喜、良欢回了家。

    前院里,小庆正带着两个小丫头晾晒小七、还有小龙和小虎的衣裳,还有书房里的书。见连蔓儿过来,小庆赶忙起身行礼。

    连蔓儿见小庆做事井井有条,两个小丫头也服她管束,就放心地点了点头,往后院来。

    进了院门,果然看见张氏也带着两个丫头多福和多寿在往外头晒衣裳。

    “回来了,我正要打发人叫你去。”张氏就对连蔓儿道,她怕连蔓儿在外头久了晒到。

    “四婶,我和我娘今天落的花生,给你和我四叔,你们尝尝。”连叶儿就忙走上前,送上一小蓝洗干净了的新鲜花生。

    “哎呦,你们好不容易落的花生,留着自己吃吧,还巴巴地给我们送这个干啥。”张氏就笑着道。

    “四婶,我知道你们不缺这个。可你们的是你们的,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思。”连叶儿就道。

    张氏笑着说了两句,也没十分的推辞,就让人将花生收了。

    如今连叶儿家的日子,在三十里营子已经能排到前头了。但是跟连蔓儿家比,自然还是天差地别。连蔓儿家除了时常关照连守礼的生意,东西也没少给连叶儿家送。连叶儿家有了什么新鲜的东西,也会给连蔓儿家送来一些。即便是,连蔓儿家并不缺这些,但正如连叶儿所说,这是她们的一片心意。

    如果连蔓儿家不收,那么下次再给连叶儿家送东西,连叶儿家也不好收的。

    礼尚往来,是相互的一种尊重。

    因为亲近,所以连叶儿愿意接受连蔓儿家的帮助。因为自尊,所以她也想着要有所回报。

    而礼尚往来,有来有往,也是长久相处之道。


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宝

    连蔓儿先带着人将采摘来的刺玫花放在一边阴干,之后,就让吉祥和如意带着善喜和良欢四个人将被褥还有秋冬的衣裳都从柜子里翻出来,拿出来晾晒。

    连蔓儿又让人在廊上摆了桌椅,摆上茶点果子,然后就和张氏、连叶儿一起坐了,一边看丫头们干活,一边闲闲地喝茶聊天。

    “……今年的年景不错,你们那几亩地上的收成,除了给老太太的,剩下的也差不多够你们一年的嚼咕了。”张氏就和连叶儿说道。

    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三口人的饭量都不大,而且因为家里条件好了,也能隔三岔五地买上些鱼、肉来吃,再加上有菜园子里的蔬果,自家养的猪、鸡鸭鹅等,一年下来,日子过的很是宽裕。

    而连守礼做木工活的钱,大部分可以积攒起来。这两年,连叶儿家也置办了一些东西,包括那辆平板车。一家三口四季也都能添上新衣裳。

    不过,一家人过日子还是很节省。

    “是挺好的,我爹也这么说。”连叶儿就道,“老太太不知道听谁说的,也知道今年收成好。上次把我爹找过去,那个意思还想多要点。我爹不大乐意,她知道我们种花生了啥的,她就想要。”

    “她的意思谁不知道啊,就是怕我和我娘吃呗。这两年,我们家过好了,我和我娘也享上点福了,她心里可不舒坦了。”

    “她不舒坦她的,我们谁也不欠她。我们享福,那是我们干出来的。 她还总调理坏,想让我爹和我们离心。”

    “多亏三伯跟从前不一样了。”连蔓儿就道,“她咋调理,也没啥用。”

    “那是。”连叶儿就笑了,“咱们大家伙算是把她给看的透透的了。”

    这两年。周氏对待连守礼一家很有意思。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暗中猜测,说是周氏在连老爷子没了之后,终于明白儿子的重要了,尤其是连守礼这个最听话的儿子。有人这样猜想,是因为周氏对连守礼着实的笼络。

    有连守信这一股的供养,周氏手头松泛,屋里大米白面不断。有的时候,她会掏出钱来买肉,做一顿肉菜。或者打白面饼,或者是包饺子。这个时候,她就会打发连继祖来叫连守礼过去吃饭。和连守礼说话的时候。也能够和颜悦色,还会说些贴心关怀的话。

    在此之余,她也难免会说些赵氏和连叶儿的坏话。她的手段不错,但是没有耐心,不肯等待。

    周氏准备的好饭菜。只叫连守礼过去吃,从来不会说送一点给赵氏和连叶儿吃。

    那时候,连蔓儿在旁冷眼看着,她还很担心,连守礼会被周氏这种怀柔、好饭菜的手段给拉拢过去。赵氏和连叶儿也不是不担心的。

    不过,连守礼却没有再辜负赵氏和连叶儿。

    周氏的好饭菜。连守礼只去吃了一两回,就不再去了。

    开始的时候,连守礼每次在周氏那吃完。回家之后,就会张罗买肉、买面,也让赵氏和连叶儿吃顿好的。

    周氏知道了,气的暴跳如雷。她叫连守礼来吃饭,是想笼络住连守礼。渐渐地好让赵氏和连叶儿的日子难过起来。可竟然事与愿违,赵氏和连叶儿因为她。反而吃上了好吃食,活的更快活了。这种事,周氏怎么能忍。

    不过,周氏终归还是暂时忍住了暴躁,没有立刻叫连守礼来骂。没过多久,她又准备了好饭菜,叫连守礼去。等好吃食下了连守礼的肚子,周氏就借机“教导”了连守礼。说连守礼败家,说家里的好吃的,就应该可着汉子吃,女人们就该吃糠咽菜,那才是贤德,是一家子应该有的规矩。而连守礼作为一个汉子,一家之主,一定要立好这个规矩。

    之后,因为连守礼的反应不合周氏的心意,周氏终于忍不住,暴跳起来,直说赵氏和连叶儿不配吃好吃食,“都是赔钱货、丧门星”。还说连守礼在她这吃了好的,回去就贴补赵氏和连叶儿,是“丧良心,忤逆”。

    从那以后,连守礼就不去周氏那吃饭了。

    之后,周氏还用了别的一些手段,来笼络连守礼,离间他和妻女,不过连守礼的反应都比较淡漠。

    “就到现在,她还没死心。估计每天坐炕上没啥事,就琢磨这个了。”连叶儿冷笑道。

    除了睡觉,周氏历来就是个一刻也“闲不住”的人。

    “她就是那样的人了,这辈子也改不了。”张氏摇头叹气道。

    几个人正说着话,外面小丫头进来禀报,说是“大姑奶奶来了”。

    “赶紧请进来!”张氏的脸一下子就亮了起来,赶忙说道,一边又问,“是带孩子来的不,大姑爷跟来了没?”

    那小丫头还来不及答言,连枝儿和吴家兴已经绕过影壁,走了进来。

    连枝儿走在前头,怀里抱着个胖娃娃,今天她穿了一件银红色的棉綾褙子,腰间系了条松花的汗巾子,裙子是今年府城里最流行的豆沙色的细褶裙。吴家兴紧紧地跟在后头,一手还提了一个篮子。

    两个人身后,是丫头小梅,还有另一个八九岁的小丫头叫做小兰。

    “哎呦……”张氏的目光一下子就黏在了连枝儿怀中的胖娃娃身上,她忙站起身,就迎了过去。

    连枝儿和吴家兴都忙朝张氏行礼问好,这期间,张氏已经伸手将那胖娃娃抱进了自己怀里。

    连蔓儿和连叶儿也跟了过去,跟连枝儿和吴家兴见礼毕,众人就簇簇拥拥地往屋里走。

    “怎么来的?这大日头,别把我外孙给晒着。”张氏跟抱金蛋一样抱着胖娃娃,一边问连枝儿和吴家兴。

    “坐车来的,车停外边了。没晒着。”连枝儿笑着答道。

    生产过后,经过近一年的光景,连枝儿早就恢复了原来的苗条身段。若不是她做妇人打扮,不认识的人都要将她认作是未出阁的姑娘。

    “宝儿,想姥姥没?”张氏听了,就放了心,一边抱着胖娃,将脸贴在胖娃的脸上,一边腻着声音问。

    “想……了。”胖娃奶声奶气地道。

    去年九月里,连枝儿在众人的期待下,顺利地产下一子。吴家和连蔓儿家都已经多年没有听过婴儿啼哭了,这个小家伙福气好,一下子就被吴家和连蔓儿家宝贝异常,干脆小名就叫了大宝。

    大宝,自然是大宝贝。而且,这个名字还有些其他的含义。看吴家的意思,是希望连枝儿继续二宝、三宝、四宝地生下去。

    小家伙马上就一周岁了,十分的聪明,已经能够简单地说上一两个字,并且凭借这一两个字的短句子,跟吴家和连蔓儿家的所有人都沟通无碍,甚至很能和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们唠些嗑。

    “是哪里想了那?”张氏就又问。

    胖娃大宝就用胖乎乎的小手朝胸口指了指。

    “哎呦,是心里想姥姥了。大宝真是和姥姥贴心。”这样的对答,每回大宝来,都要重复至少一遍,不过张氏却乐此不疲,而且每次都投入地感动着。

    进了屋,大家落座,连蔓儿就凑到张氏跟前,逗弄大宝。

    大宝认得连蔓儿,就张开小手够连蔓儿,意思要她抱。

    “我是谁啊,宝儿?我是谁?”连蔓儿没有立刻抱,而是笑着问道。

    “姨……姨……”胖娃大宝又奶声奶气地道。

    连蔓儿刚才还觉得张氏有些腻,如今听胖娃大宝这么叫她,她回应的声音也并不比张氏干脆多少,两只眼睛也成了星星眼。

    “乖外甥,来,姨抱你,让姨香一口。”连蔓儿说着话,就从不太情愿的张氏怀里将大宝接了过来,然后就在大宝两边粉嘟嘟、胖乎乎的脸颊上一边亲了一口,逗得大宝咯咯地笑了起来,并且将两只胖藕似的胳膊环住连蔓儿的脖子,将小嘴凑过来,涂了连蔓儿一脸的口水。

    连蔓儿抱着大宝在炕上坐,张氏这才跟吴家兴和连枝儿叙谈起来。

    “你爹娘都在家不,挺好的不?”

    “……都挺好,我爹一早去县城了,我们后街要办事情,把我娘请过去帮着安排。”吴家兴就道。

    “那你今天没啥事?”

    “早上去了一趟刘庄,帮着完了一笔买卖我就回来了。今天没事。”

    连蔓儿抱着大宝,小家伙被连枝儿收拾的非常干净,浑身都散发着奶香。软软的胖胖的抱在怀里,几乎可以让任何人的心都软成一团。连蔓儿先摸摸大宝身上的小衣裳,又去摸他的小胖手。毕竟是小男娃,骨架要比同龄的小女娃大,手也更有力气。连蔓儿亲了亲大宝的两只小胖手,又去摸他两只胖脚丫,并在脚心一边亲了一口。

    大宝很喜欢这么亲密的举动,一边挥舞着小手,一边咯咯笑个不停。

    连枝儿在旁边,就将吴家兴提进来的一只篮子拿了过来,从里面取出一只精美的拨浪鼓,递给连蔓儿,让她拿拨浪鼓逗大宝玩。那篮子里,除了这个拨浪鼓,还整整齐齐地放着两套小衣裳、一沓干干净净的尿布,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一些玩意,也都放的整整齐齐。

    这些,都是大宝的东西。


第八百九十五章 奶爸和小舅舅

    连蔓儿扫了吴家兴一眼,又笑着看了看连枝儿。连枝儿对儿子自然十分上心、宠爱,而吴家兴更是一个非常尽责的年轻“奶爸”。只要他在家里,一应照顾大宝的事情,他都会抢着做。例如换衣裳、哄着玩或者睡觉,甚至大宝的尿布他也会乐滋滋地去洗。虽然,家里有丫头婆子,这些事情并不需要他亲手来做。

    大宝每次出门,都会带上一个篮子,里面装上一应他所用的东西。只要吴家兴跟着,这个篮子就不用别人提,都是吴家兴自己提。就像今天,跟来伺候的小梅和小兰就只负责抱连枝儿和吴家兴的衣裳包。

    总之,凡是与大宝沾边的东西,吴家兴都很乐意自己动手。就像大家背地里议论时说的,大宝的一切,在吴家兴这个做父亲的那里,都是香喷喷的。

    “蔓儿,别总抱着他。”连枝儿就笑着对连蔓儿道,“别看他不大点儿,分量可不轻。咱们大家伙总这么抱着,现在把他惯的,一时都离不了人。……让他在炕上躺一会吧。”

    “没事,我抱着吧,不觉得沉。”连蔓儿一边逗大宝,一边就说道。

    “离不了人怕啥,”张氏听见连枝儿的话,也扭过头来说道,“咱这么多人,不是那人少,腾不出工夫来的。大宝愿意让抱着,那就抱着。”

    张氏这样,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无原则、溺爱的姥姥。连枝儿和连蔓儿两个对视了一眼,就都抿了嘴笑。

    “等五郎成亲了,有了孩子,咱娘不知道咋惯着那。”连枝儿就小声地对连蔓儿道。

    “能想象得到。”连蔓儿笑着点头。

    抱着大宝玩了一会,连蔓儿还是在炕上铺了小褥子,放了小枕头,将大宝放下。只摇着拨浪鼓逗他。小胖娃一双黝黑的眼睛跟着拨浪鼓转,一边咯咯笑着,小手小脚乱舞,要抓了拨浪鼓自己玩。

    一时间,拨浪鼓声,大宝的笑声,还有他脚上银镯上的银铃铛就响成了一片。

    连枝儿就让吴家兴将另一个篮子拿过来,里面是一些新鲜果子,一小坛金华酒,两包细巧点心。还有连枝儿新给连守信和张氏一人做的一双鞋子,另外还有给连蔓儿绣的荷包,给五郎、小七、小龙和小虎绣的笔袋。

    “咱这离的又不远。还每回来就拿东西。眼瞅着就八月节了。”张氏就道。她的意思是就要到八月节,到时候连枝儿那边还要备礼过来,这个时候无需送这些。

    两家住的近,连枝儿空闲了,就时常回娘家来看看。每次回来。不管多少,都会带上一些礼物。很多时候,还是吴王氏、吴家兴在前头给张罗的。

    当然,连蔓儿家的东西也没少往吴家送就是了。什么新鲜果蔬、新鲜鱼虾,再有从县城、府城买了尺头、吃食、玩意儿等,都少不了给连枝儿也送去一份。

    这正是所谓的两好并一好。

    “也不是啥稀罕的东西。”连枝儿就道。“八月节再说八月节的。”

    连枝儿这么说,张氏也就没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了。娘儿两个接着唠些闲嗑。

    “家玉姐最近有信儿没,过节的时候能回来多住两天不?”连蔓儿一边逗大宝。一边就问吴家兴和连枝儿道。

    今年年初,吴家玉出嫁了。吴家玉的亲事,是吴玉贵和吴王氏早就给她定下的,定的是吴王氏娘家那个屯子的一户人家,姓李。跟吴王氏娘家还有点沾亲带故的。李家也是当地的富户,两家早就商量好了。办完了吴家兴的婚事,就发嫁吴家玉。

    吴家玉出嫁的时候,大宝已经出生,而且正是软软糯糯非常可爱的时候。当时吴家玉出嫁,就非常舍不得这个侄子。

    吴家给吴家玉准备的嫁妆也很丰厚,吴王氏依照前言,将压箱底的一些首饰给了吴家玉陪嫁,不知道是不是有了孙子,心态转变的缘故,吴王氏给吴家玉的首饰远远不足原来跟连枝儿说的三分之一。

    吴家玉也不争竞。倒是连枝儿过意不去,另从自己的体己里头挑了些尺头首饰,给吴家玉做了添妆。

    吴家玉自然感激连枝儿,吴玉贵、吴王氏和吴家兴心中的欢喜和感动就更不用说了。

    “……昨天还捎了信儿来,说是节后看能不能来住两天。”吴家兴就笑着答道,“那金华酒还是她让人给捎过来的,一共两坛,我爹留了一坛,这坛子,让我送来给岳父尝尝,说是挺不错。”

    “我也有点想家玉了,”连枝儿就道,“家玉这门亲事,真是没啥挑,就是离家远点儿,大家伙不能经常见面。”

    连枝儿和吴家玉姑嫂两个处的好,这个大家都知道,甚至被十里八村引为佳话。连枝儿谦让,吴家玉温和,两个人之间,从来就没红过脸。

    张氏没说什么,不过心里却满是庆幸。不比较还不太显,一比较起来,她就越加觉得连枝儿这门亲结的好。

    说了一会话,张氏就又把大宝给抱进怀里了。连叶儿也逗着大宝玩,这个时候看时辰不早,才告辞走了。连叶儿走了不大会的工夫,连守信就从外面回来了。

    连枝儿和吴家兴都迎了出去,给连守信行礼、问好。

    连守信一脸的笑容,快步进屋来,也是直奔大宝。

    “……你先去洗洗,再换件衣裳。”张氏用手臂拦住上前来要抱外孙的连守信,嗔着道。

    大宝认得连守信是他姥爷,一边小嘴吐着泡泡姑姑浓浓地叫人,一边伸出小手够连守信。

    “乖外孙……”连守信呵呵笑着去洗了,换了衣裳,这才回来抱大宝,“几天没见,我乖外孙好像又胖了……胖了好……哈哈……”

    连守信就用下巴上的胡茬扎大宝的脸,大宝一边咯咯笑,一边就在连守信怀里扑腾。

    “晌午别回去了,就在这吃吧。”张氏就和连枝儿商量,“刚才家兴不是说,你公公估计晌午回不来,你婆婆也得那家留吃饭。”

    “嗯,不回去了。”连枝儿就点头。

    张氏就高兴地叫了管厨房的韩忠媳妇来,吩咐她晌午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还特意说了几样连枝儿和吴家兴爱吃的菜,让厨房预备。

    “……多准备几道下酒的菜,家兴今天没事,我们爷俩喝几盅。”连守信就道。

    “正好,家兴还给你带了一坛酒,晌午你们俩就喝了吧。”张氏就道。

    临近晌午,小七、小龙和小虎放学回来了。小七在外面已经知道吴家兴和连枝儿带大宝回来了,就从院外跑进来。大宝这个时候又被张氏抱了过去。小孩子耳朵尖,听见了院子里小七的声音,就朝窗户外头看,嘴里啊啊地叫。

    “舅……舅……小舅舅……”

    小七在外屋就听见大宝叫他,一边快活地答应,一边奔进屋来。

    “大宝……”小七跳到张氏跟前,冲大宝笑。

    “小……舅舅……”大宝一双漆黑的眼睛里都是笑,小身子极力挣脱张氏,扑向小七。

    “就他们俩最亲香。”张氏就笑,小心地将大宝递给小七,嘱咐小七好生抱着。

    大宝挨进小七怀里,就搂了小七的脖子,涂了小七一脸的口水。小七哈哈笑,大宝咯咯笑,舅甥俩都开怀无比。

    之后小龙和小虎也进了屋,这下子,就更热闹了。

    大宝被小七抱着在地下溜达了一会,突然喜滋滋地小脸上露出有些奇怪的表情,抱着他的小七顿时就觉得怀里一热。

    “那个……大宝好像……尿了。”小七抽抽着嘴角道。

    “是尿了,是尿了。”小龙和小虎凑过去,仔细看了,顿时哄笑起来。

    “赶紧抱过来。”张氏连忙就道,一边就叫小龙和小虎,“你们做舅舅的,不许笑他,没看他都咧嘴了吗。”

    连蔓儿一看,可不是,原本大宝尿了还没什么,可小龙和小虎一笑,这小家伙就有些委屈起来了。

    小七就忙将大宝抱过来,交给连枝儿,再看自己衣襟上,果然湿了一大片。

    “哈哈,”连蔓儿就笑,“大宝好像专捡小七身上尿,哈哈,这是第几回了?”

    “第三回了。”小七无奈地道。

    “大宝和他小舅最好了。”张氏也笑,一边就让小七赶紧去换衣裳。

    “……等过两天,姐腾出空来,给你做件新袍子。”连枝儿这边已经利落地给大宝拿掉了尿湿的尿布,用帕子蘸温水擦了大宝的小 ,然后又换上了干净的尿布。

    全程,吴家兴都在旁边打下手,递帕子、递尿布,最后还拿着那块尿湿的尿布,就要拿水盆去洗了。

    看他动作的自然和熟练,显然这么做已经不止一次了。

    “快放下,快放下,这有人洗。”张氏连忙笑着拦。

    大宝尿过之后,就饿了。连枝儿虽做了母亲,却还保留了些腼腆的性子,就抱着大宝去连蔓儿的屋里喂奶。连蔓儿想要跟过去,小七已经换了衣裳回来。

    “爹,我跟你说件事。”


第八百九十六章 念书不念书

    小七说要跟连守信说件事,连蔓儿见小七神色颇为郑重,就停住了脚,想听听到底是什么事。

    “啥事?”连守信就问。

    “是六郎。”小七在旁边椅子上坐了,说道,“他今天又跟我提了,说不想上学了。”

    “他今天又说了这话?”连守信沉吟了一会,才缓缓地道。

    “嗯。”小七点头。

    六郎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想从学堂里退学的事情了。实际上,可以说这两年来,都是连守信督促着、并让小七帮忙看着六郎上学。

    在念书这件事上,确实有的人有天分,有的人则没那么多的天分,需要更多的努力才可以。而六郎在念书方面完全没有天分。六郎在生活中,就不是机灵的孩子,在念书上,用村里人的俗语来形容,就是“笨的掉地都不沾泥”。

    这句话,本来是说粘饽饽一点也不粘,庄户人家的俗语叫做“笨”,后来被引申来形容人很不聪明。

    六郎到学堂里没上几天的课,就觉得非常的吃力,而且,他本身似乎对念书也没什么兴趣。不过,这个孩子还算懂事,他不想念书,却明白念书在世人眼睛里的好,也知道是他四叔给他的这个好机会。因此,他并没有逃学,而是到连守信跟前,说他不想念了。

    连守信很是训斥了六郎一顿,然后又好言劝说,让六郎继续念书。

    那之后,六郎坚持了有三个月,又第二次到连守信跟前说不想念了。连守信自然还是不答应。

    但是有些事情,注定勉强不来。六郎依旧每天按时上课,但是每到上课的时候,坐一会,听先生讲两句。他就会走神。一开始的时候,先生还会严加管束,六郎的很是挨了些竹板子。不过后来,渐渐地,先生也无奈了。

    六郎并不是不想好好念书,他是真的念不进去。

    不过下课的时候,六郎就精神了。他也不贪玩,眼睛里有活,学堂里的,几位先生处的打扫、提水、烧水等活计。他都抢着做。

    每天上课,六郎几乎都是第一个到学堂里头,冬天帮着拢火生炉子、其他季节帮着收拾打扫。下学后。他也会等到最后,将学堂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了,他才会走。

    六郎在学堂念书,每天还有一顿饭食,而不需要老宅出任何的费用。连守义和何氏夫妻两个。也没有给他出过工。不过,六郎却自动学着其他一些学生的样子,给连蔓儿家挖野菜、割野草,有的时候,还会到庄子上来帮着干活。

    说到六郎,就不得不说说连守义、何氏两口子这两年的生活。

    自从被周氏分出来之后。一开始,周氏分了米粮给他们,另外。他们还有二郎那边固定的供奉,一家四口人完全可以做到衣食无忧。可是一家的日子,却被他们过的一团糟。

    首先,一家人尽量不开火,只等上房开饭了。两口子就自带碗筷,招呼两个孩子凑上去。周氏打骂。都不能让他们却步。两口人抢着吃完了,揣了碗筷就走,也不管六郎和连芽儿。

    至于家里的米粮,则都被他们两个给换了钱,花费了。

    他们这样,村子里自然就有议论。大家都说这两口人不着调,然后又说连芽儿和六郎两个可怜,摊上了这样的爹娘,饿的面黄肌瘦的。可连守义和何氏对此就好像没听见似的,该怎样还怎样,吃饱喝足照样四处逛、串门。

    渐渐地,人们就开始说周氏不好,心狠,更涉及到连守仁、连继祖、蒋氏。人们自然有他们的道理,说连守义和何氏已经那样了,可俩孩子多可怜啊。上房的周氏他们,又不是没有,给亲孙子、孙女一口吃的怎么了。怎么能就那么忍心,自己吃着,让俩孩子饿着、看着?

    而且,周氏他们自己本来并不富裕,是因为从连守信那又要了十亩的麦子地,又有连守信四时的丰厚节礼,他们的日子富足了起来,超过了村里许多辛辛苦苦劳作的人家。

    就有人说,原本连老爷子在世的时候,连守信给连老爷子和周氏的各种供养,连老爷子一直都在贴补连守仁和连守义这两股人。连守信也听之任之。连老爷子没了,连守信除了原来的供养之外,还那么痛快地答应了再给十亩地,难道只是为了供养周氏一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