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会天就黑了,黑灯瞎火的,我这心啊,就悬在嗓子眼。”
“娘,没事的。”连蔓儿也有些担心,但是还要安慰张氏,“带的人多,我爹和我哥身边,都有可靠的人跟着。天一黑,就多点起些火把,不会有事的。再说了,还有我家兴哥,炳武哥他们跟着,肯定啥事都没有。”
因为跟吴家,还有陆家都是没结亲之前就有的交情,因此,五郎几个有时候还会称呼吴家兴和陆炳武为哥,而不是姐夫。
“有他们跟着,我多少是能放心些。”张氏就道,“就是,这冬冷寒天,黑灯瞎火,人家这还得跟着受累、受罪的。”
“大姑,你可别这么说。”张采云忙道,“跟去的,谁也不是外人。有这个事,他们不上前谁上前啊。就算受累,受罪,那也是应该的,他们也乐意。”
“蔓儿,你炳武哥跟谁一起,你没让他跟着五郎?他对这周围路可都熟,夜里没少走,赶车、吆喝个牲口啥的,他们哥俩最在行。”张采云又问连蔓儿道。
“炳武哥他们哥俩都跟着我哥。我也是想到这了,想让他们多照看照看我哥。”连蔓儿就道。
确实如张采云所说,陆家兄弟熟悉周围道路,也走惯了夜路,正好可以照顾五郎的安全。而连守信那边有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陪同,遇事处置也更多几分拿手。
三个人坐在炕上说话,就说起寻人的安排来。张采云不是外人,连蔓儿也就没有隐瞒,将她的考虑都说了出来。
“……人往西面和北面去的面儿最大,往北面去的面儿还比往西面去的面儿大……”
这是连蔓儿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作出来的判断。
至于东面和南面,则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她和五郎才会让帮忙的乡亲去那两个方向寻找。
连朵儿,自然是自家人找到更好,因为这还涉及到之后的处置。这次派去跟随连守信和五郎找人的,都已经经过了管事的一番挑选,挑的都是老成、嘴紧的人。
“我刚才在老宅,上房的几口人,老太太算头一个,心里都巴望着连朵儿就这么丢了,别再回来才好那。”连蔓儿又对张氏和张采云道。
“那要是把连朵儿给找回来,她在老宅就更没法待了吧?”张采云就道。
“她这回岁数大了,要是真跟着人跑的,估计老太太第一个就不能留她。”张氏就道,“……也是不能留。”
连蔓儿没说什么,不过心里早有了主意。正是考虑到了这些,她和五郎才会在寻人的方面做那样的安排。
“二当家的一股那,你们去了,他们也没帮着找?”张氏就问连蔓儿道。
连蔓儿就摇头。他们去了老宅,东厢房的门关的严严实实的,根本就没看到人出来。
“我爹也没让人去叫他们,外边吵吵那么大声,他们但凡有一点想帮忙的心思,早就自己个出来了。我爹说,这么多人,不缺他们那一个两个的。勉强带上他们,又不知得多多少啰嗦。”连蔓儿就道。
连蔓儿看着时辰不早,就让厨房摆了饭上来,留张采云一起吃了。饭后,又安排厨下准备热汤热饭,以备五郎他们回来的时候可以及时吃上热饭菜。
“蔓儿,你们打算咋处置连朵儿?”张采云留下帮着张罗,没人处,张采云悄声问连蔓儿。
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太太的委屈
“这个,要看找到她的时候,是个什么情况……”连蔓儿只说了一句,就没往下细说。
张采云和连蔓儿极投契,两人相处的时间也不短,因此对连蔓儿也颇有些了解。看连蔓儿这个样子,就知道她大概是有了决断,只是当下不方便说,于是也就不再问。
亥时,连守礼,连守仁和连继祖领着往东去和往南去寻找的两组人先返回来了。这两组人,都是三十里营子,甚至还有临近村庄的村民。因为都是步下,也走不太远。况且这个天气,夜间还是十分寒冷,也不好让大家伙整夜寻找。
这两组人,都没有找到连朵儿,甚至他们一路问过去,也没有问到一点连朵儿的踪迹。
计算这两组人找过的路程,大家心里都估计到,连朵儿怕是没走这两条路。
这两组人回来,连蔓儿这里立刻就知道了消息。因为两组人都去了老宅,连蔓儿就吩咐管事韩忠,将热汤热饭送了过去,并嘱咐韩忠留在老宅那边,好生招待众人。乡亲们帮忙寻找连朵儿,她们这一股人领了这份人情。
老宅
与一般上了年纪的人不同,周氏每天的觉都很多,虽然白天躺了半天,但是一入夜,她就犯了困。因为大家都去找人了,上房就只有她、蒋氏和大妞妞三个人在。
东厢房里依旧是没什么动静。
天一黑,周氏就忙让蒋氏把两个屋,连同外屋都点上了灯,她还亲自下地,从外屋的菜板子上挑了把拿着顺手的菜刀,回到屋里。就放在了她自己的枕头底下。
天黑了,连老爷子刚过世,连守仁和连继祖还都不在上房,周氏比往常都要害怕。
枯坐了半晌,周氏犯困,就有些不耐烦,想要铺了铺盖睡觉,是蒋氏拦住了她。
“奶,待会找人的肯定得回来。到时候一闹腾。还得把你老给闹腾起来。”蒋氏委婉地劝着周氏,“要不,你老先别脱衣裳,就在炕头躺躺,省得来回的再抖落着。”
如果大家找人回来。发现周氏已经躺下睡了,心里只怕都会想,周氏对自家孙女的走失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而且周氏这样做,也失了对大家伙的礼数。
蒋氏心里这么想,但是却不敢说出来,只能拿别的缘故来做借口。
周氏只怕也是想到了。如果这个时候睡下,实在是不像样,因此竟然没有任性,听了蒋氏的话。只和衣躺了,一边又嘱咐蒋氏,不要走开。
蒋氏知道周氏胆小,就让她尽管睡。她会带着大妞妞一直在屋里陪着她。
“奶,咱要不准备点吃的吧?黑灯瞎火。大冷的天,大家伙给帮忙,都不容易。”蒋氏趁着周氏还没睡,又和周氏商量道。
“咱不用准备,咱有多少东西。老四那头肯定都准备下了。”这回周氏没听蒋氏的,“不是他们,也不能闹这么大动静。人家都是冲他们来的,他们给准备吃食,应当。”
周氏这么说着,就合上眼睛睡了。
蒋氏只得叹息。
等找连朵儿的众人回到老宅,周氏已经安安稳稳地睡了一觉了。蒋氏叫起了周氏,就将大妞妞放在周氏身边,转身去外屋烧水,好让大家伙洗漱洗漱。
“找着没?”周氏就问连守仁、连继祖和连守礼。
“没找着。”几个人都道。
“没有让人省心的地方,”周氏就撇嘴道,“为她,都折腾多少回了,闹的一家不安。丢了就丢了,丢了省心!”
因为很快就有人进屋来了,周氏就将话题撂下了。
很快,连蔓儿那边打发了人送来热汤热饭,管事韩忠挨个地给大家伙道谢,一时间屋子里很是热闹,大家伙就都自己动手,放桌子、摆凳子,坐下开始吃饭。
东屋和西屋,都放了饭桌。东屋的炕上还专门放了一桌给周氏。
这屋里刚摆上桌子,东厢房里就有了动静。先是连守礼及拉着鞋子出来,闻着饭菜的香味就进了上房。
“啊……大家伙都别客气,吃好喝好啊……”连守礼哈哈笑着说了两句,也不用人让他,就挤到一张桌子上坐了,拿了碗筷就大口吃饭。
随后,何氏带着六郎和连芽儿也来了。
“晚上没吃着饭,饿的潜心贴后背了都……”何氏大眼睛四下看着,一边说道。
坐着吃饭的都是男人,何氏再怎样,也不好挤到中间去坐。炕上的桌子旁坐的是周氏,她也不敢去那里坐。因此,何氏干脆拿了个大海碗,笑嘻嘻地从一张饭桌上舀了满满的一大碗饭和菜,就站到外屋去吃去了。
至于六郎和连芽儿,大家或许瞧不上连守义和何氏,但是对于小孩子却都有着同情心,尤其是听说他们都没吃上晚饭。有年长的看着六郎憨傻、可怜,干脆就叫到身边,一桌人腾出个地方来,六郎就站在那吃。
连芽儿则是被何氏先就推到了周氏跟前。
连芽儿不敢上炕吃饭,怯生生地低着头,甚至不敢看周氏。
周氏在连守义进来的时候,就拉下了脸。只是人多,不好当面就发作。后来看着连守义和何氏就这样抢着吃饭,她的脸色就更难看了。
“老嫂子,让你孙女陪着你一块吃。”就有人大声说道,“不管大人咋样,孩子不能饿着。我在你们门前过,听见好几回,都是老嫂子招呼这丫头干活。”
周氏不好发作,又有些下不来脸招呼连芽儿上桌,脸色一时铁青。还是蒋氏在旁见机,忙就拉着连芽儿上了炕,给她添饭夹菜,让她和大妞妞一起好好吃饭。
周氏心中憋闷,吃了没两口,就放下筷子,往外屋来。蒋氏忙就跟上,在外屋扶住了周氏。虽然她知道周氏现在心情不好,并不是说话的时候,还是小声地和周氏商量。
“奶,都是四叔家送来的东西,都够吃的了,吃就吃吧,要不,大家伙还不定咋说那。”蒋氏知道周氏因为什么生气,因此就先劝道。
周氏何尝不知道这个理,只是看着连守义一家就心里发堵。可蒋氏说的不错,这个时候她要吵闹,不让连守义他们吃饭,众人怪的只有她。
周氏只能忍气。
“谁的东西能咋地,他就是特意气我,把我气的肝疼。”周氏抬手抚胸。
蒋氏听周氏说话的语气有些松动,忙又趁机劝说。
“……都是四叔家送来的,虽然说是四叔家认了这个人情,可是咱要是没一点表示,那也不好看。”蒋氏小心翼翼地道,“奶,咱往后都得在村子里住,咋地也得维持点人情,不然,以后咱都不用出门了。”
“四叔家送来的也够吃,咱多少再添一点,是咱的一点心思,大家伙看着也好看。……也用不着多少东西。……人情往来,总得有点,咱也得交往下几个人,不能、不能啥都依靠着四叔那头。”
连老爷子没了,老宅没了顶梁柱。连守仁和连继祖在村里又立不起来,而周氏也只是自家炕头上的威风。
往后,居家过日子,周氏可以吃饱喝足,什么都不想,但是连守仁、连继祖、蒋氏却不能这样。不仅是为了他们自己,还得为了他们的后代着想。
蒋氏一番苦劝,周氏沉着脸、皱着眉想了半晌,最后点了点头。
蒋氏忙就刷锅烧火,赶着做出两道小菜来端到桌上去,众人自然看出先前都是连守信家送来的,后来的则是蒋氏现做的,便有人夸赞蒋氏厨艺好,连家娶了个好媳妇。
蒋氏在旁很是勤谨地忙活伺候着,听了这样的话,心中暗喜,总算是给大家伙留了一点好印象。这对于他们以后在村子里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周氏因在屋内烦闷,就不肯进去,她一个人靠着门框站在屋外,半晌,就觉得寒气几乎入骨。
“……老王八犊子就这么撇下我走了,寡妇失业,谁都能欺负,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
周氏带着哭腔,喃喃地骂了一句,才慢慢地转身回了屋里。
……
管事韩忠在老宅招待了众人,等众人吃过饭,都散了,他才回来,就在张氏和连蔓儿跟前回禀,最后还将蒋氏添了两个小菜,以及连守义一家到上房蹭饭的事情都说了。
连蔓儿听了,就让韩忠先下去,带人哨探着,如果连守信和五郎那边有什么消息,立刻来禀报。
张氏、连蔓儿和张采云因为惦念外出的人,都没有睡意,娘儿三个将灯烛挑亮,围坐在一起做针线,一边说话。小喜、小庆等几个丫头也在旁边相陪。
“那边好像一直都一毛不拔,这回咋出息了,还知道添俩菜。”张采云说话历来爽快,如今屋里都是至近的人,她就更是有什么说什么了。
“是继祖媳妇张罗的,人情道理啥的,她都懂。”张氏就道。
“那也得老太太答应啊。”张采云就道。
“她也懂。”连蔓儿就道,“以前有老爷子在,给她撑着天,把着舵,她咋地都行,就算错了,过后也有老爷子给描补,现在,可不行了。”
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人意料
连老爷子没了,似乎周氏从此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尤其是牵涉到外边的事情的时候。
而即便是在连家内部,周氏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自在。她两个闺女,都因为不同的原因,不仅没有了以往在连家的地位,以后差不多也不能来往了。至于几个儿子,也唯有连守仁那一股,因为经济上要依赖她,才会受她的拿捏。
只不过,连守仁那一股的几口人,可不像连守信和连守礼那么老实。
连守义那一股,更是直接跟她翻了脸,往后一个院子住着,刺周氏眼睛的事情还不知道有多少。偏偏这一股人,是最不在乎周氏的闹和骂的。
周氏往后的日子肯定省心不了。她这个不省心还不同于连老爷子从前的不省心。从前,连老爷子如果能看穿些,是完全可以过上省心、自在的日子的。而以后,周氏却并没有这样的选择。
“脚上的泡都是自己个走的,虽说是人上了年纪,看着就让人心软。可她这个……咱也就只能供足她吃穿。”张氏就道,“再说,她也不是那吃亏的人,比咱都厉害着。”
“那倒是。”连蔓儿和张采云就都点头。
娘儿几个正说话,外面就进来人禀报,说是连守礼一家三口来了。张氏忙说了声请,赵氏和连叶儿就跟着人进来,连守礼则留在了前院。
“我四叔和五郎哥他们还没回来,我们挺担心的。我爹说,想去迎一迎。”连叶儿就对张氏和连蔓儿道。
因为连守礼跟着大家伙出去寻人,赵氏和连叶儿这娘儿两个也是一直没睡。连守礼刚从老宅回来,知道连守信和五郎那两拨人都没回来,就跟赵氏和连叶儿说了。要去迎一迎,能帮点忙就帮点忙。
连守礼主动这样要求,赵氏和连叶儿都特别的高兴。因此,娘儿两个就陪同着连守礼一起来了。
见他们这样,张氏也很高兴。只要连守礼他们有这份心意,人去不去的,却都没什么。
“……他三伯刚回来,身子骨也没好利落,这黑灯瞎火的。冷风直往骨头缝里钻,还是别让他去了。打发出去的人手也差不多够了,你们还是早点回去歇着。我知道,他三伯手里还有活计要做。”
赵氏和连叶儿自然不肯,张氏就说那就让连守礼留在家里。和管事韩忠一样,做个支应。
“四婶,就让我爹往那边迎迎吧。黑天、冷风啥的,我爹多穿点,再说又不是站在那不动,活动开了也没啥。让他在家里待着,他肯定待不住。”连叶儿就道。
张氏就看了连蔓儿一眼。连蔓儿微微点了点头。既然连守礼有这个心意,一家三口又如此坚决,当然要领这个情。
张氏就点了头,外面打发了两个伙计。跟着连守礼一起,就往西边去了。
赵氏和连叶儿干脆也不回去了,娘儿两个都上了炕,与张采云一起。帮着张氏和连蔓儿做起了针线。
“……不像是要好好过日子的样,这往后啊。就是芽儿和六郎可怜了……”几个人闲聊着,就说到连守义一家去上房蹭饭吃的事,赵氏就叹气。
“蔓儿姐,那些话我都跟我爹学说了,”连叶儿只悄悄地跟连蔓儿说话,“我看我爹这回心是凉透了,他也应该想明白了。你看这回,他在那边吃了饭,直接就回来了。要是搁以前,肯定得多待,回来也得跟我们说老太太咋样咋样的,这回他回来,根本就没提这个话茬。”
“我爹知道应该跟谁知近了……”连叶儿喜滋滋地。
无需赵氏和连叶儿提醒,连守礼主动要去迎连守信和五郎,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这是好事。”连蔓儿就道,她也为连叶儿高兴。
屋里的炕烧的热热的,地下还拢着火盆,几个人坐在炕上,一边做针线一边谈谈说说,中间又喝了两回浓茶,吃了一回点心。到天交四鼓的时候,派出去哨探的人终于回来报信儿。
连守信和五郎这两拨人回来了,已经快到青阳镇了。
这个消息让连蔓儿几个顿时精神大振,针线也不做了,立刻就都穿了大衣裳出来,亲自安排着热饭热菜,又将一应的房屋重新收拾的暖暖和和。这边准备停当,约略盏茶的工夫,就听得外面马蹄声、脚步声,还有人低低的说话声。
是连守信和五郎带着人回来了。因为是夜间,他们加意小心,不肯扰民,当然也是为了避免张扬,因此虽人数众多,却井然有序,并无人大声说话。
将人迎进屋来,张氏先就将连守信和五郎全身上下都仔细打量了一遍,看两人脸上虽有风霜,身上却都齐齐整整地,显见并未遇到什么危险,她的心还略微放下来一些。
“……外边冷吧,都没啥事吧?”
“还行,穿的多,啥事也没有。”连守信和五郎就都答道。
“人找到了吗?”连蔓儿在旁就问道。
“嗯。”五郎答应一声,示意连蔓儿往东看,就见一辆骡车被人赶紧旁边的跨院里去了。
想必车里的就是连朵儿。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既然人找到了,连蔓儿也就不再细问,将这件事暂时撂下,忙着安排大家进屋、洗漱、吃饭。
这个时候夜里外出寻人,还偏是往北和往西去,自然十分辛苦。因此,饭菜也准备的极为丰盛,连蔓儿还让厨房准备了羊肉火锅,另外还有酒,吃了正好解乏、暖身子。
小七在书房,本来早就被张氏哄着睡下了,这个时候听到众人的动静就醒了,和小龙、小虎三个一起,干脆都穿了衣裳起来。
小七年纪虽小,可也知道担心父亲和哥哥,见连守信和五郎回来了,他也很高兴。张氏让他再去睡,他就不肯,最后干脆和小龙、小虎两个,跟了连守信、五郎挤坐在一起,每个人捧了个小碗,吃了起来。
“也好,吃过了这顿,正好该念书了。”五郎就道。
“嗯,嗯。”小七点头答应,这个时辰,也就比他平时该起来念书的时辰早了一些不多。
等大家都吃好了,寻常的人都散去,只剩下自家人,连蔓儿这才细细地问起寻人的经过。原来连守信那一拨人往西走了很远,却不见人,向人打听,也没有什么可疑的痕迹。连守信跟吴玉贵、吴家兴父子一商量,干脆就回转来,也去了往北的路上寻找。
连朵儿,是被五郎带人找到的。
连朵儿是往锦阳县城的方向去了,不过没敢进城而是绕城而行,五郎是在锦阳县城城郊的一个小村落里,找到了连朵儿。其中细情,五郎并没有详细地说,不过三言两语,但其中艰辛,却是可想而知。
根据找到连朵儿的地方的方位,五郎判断,连朵儿是要离开辽东府,往河间府的方向去。而河间府,也未必是连朵儿最后的目的地。
“竟然走了这么远。”连蔓儿有些吃惊。连朵儿是小脚,又不惯行走,从三十里营子到五郎找到连朵儿的地方,少说也有五六十里地,连朵儿是怎么走去的那?
连蔓儿就看着五郎。
“有人和她在一起,他们有车。”五郎道。
“是谁?”连蔓儿就问。
“不是四郎吧?”张氏也问了一句。
“不是四郎,”五郎顿了顿,才说道,“是那个货郎。”
张氏和连蔓儿都有一会没有说话。
“他们俩是以兄妹的名义,投宿在那户农家的。”五郎说道。
张氏听了,似乎就松了一口气。
“哥,你把他们俩都抓回来了?”连蔓儿已经猜到答案,不过还是问了一句。
“嗯。”五郎点头。自然都要抓回来,没有放走那个货郎的道理,否则以后还有的麻烦。
“那你问了没有,那个货郎,他们是怎么……”
“还没问,人先关在跨院的柴房了。”五郎看了看窗外,天边已经泛起了一条鱼肚白,“先不歇着了,现在就问吧。”
“把人带过来,正好我也看看。”张氏就道。
五郎就沉吟了一下。
“娘,你还是别看了。我和我爹,去跨院问问得了。”五郎就道,然后转头对着连蔓儿也道,“蔓儿,你也别看了。”
五郎不让她看连朵儿,自然有五郎的考虑。而连蔓儿也不是非要看连朵儿不可。五郎和可靠,会将一切都处理好的。
有一个可靠的哥哥,其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会帮她遮风挡雨,遇到丑的脏的,他会主动站在她的前面,而她则可以做到十指不沾“阳春水”。
“嗯,那我就不过去了,哥你问完了,回来告诉我们。”连蔓儿就点头答应道。
连守信和五郎就去了跨院,两人回来的时候,脸色都不太好。
“都问明白了?”张氏就问。
“这事,跟四郎还有点关系。那个败家的玩意儿!”连守信先就气愤愤地道。
“是咋回事?”连蔓儿就问五郎。
第八百九十章 线索
五郎就告诉连蔓儿,那个货郎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带走连朵儿,是因为四郎在其间传递了消息。
“四郎?他什么时候跟连朵儿关系那么好了?是感激连朵儿那次看见他,没叫嚷出来,还帮着遮掩,哄住了大妞妞?四郎怎么认得那货郎,又是什么时候给通的消息?”连蔓儿一连串地问了一堆的问题。
张氏也在旁边点头,催促五郎快点回答。娘儿两个都没去问连守信,因为连守信显然很恼火。而且,遇到事情,当然是五郎说的更清楚、明白些。
“四郎跟连朵儿两个,也没有啥关系好不好的。”五郎就道,“连朵儿上回看见四郎,帮着遮掩过去,应该是知道四郎回去没啥好事,她乐意让四郎成了事。四郎替连朵儿传话,也是一样的打算。”
连蔓儿就暗暗点了点头,五郎果然见事明白。在老宅,四郎和连朵儿都很不得意,说不上同病相怜,但是两个人的 和立场有的时候却是一样的。他们都乐意见到家里不好,乐意让了连老爷子和周氏吃瘪。
“我问了那货郎,他跟四郎,是在太仓认识的。”五郎又道。
“那货郎还去过太仓,是……缀着连朵儿去的?”张氏就纳罕道。
“说是放心不下连朵儿,打听着咱老宅那些人都去了太仓,他就上那去做小买卖了。”五郎就答道,“衙门里他也进不去,就在外面晃悠,后来让二郎看见了。二郎认出他来,骂了他一顿,把他撵跑了。四郎跟二郎一起。就认得他了。”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连蔓儿若有所思。货郎是蜀中人,个头长相和辽东府本地人很有些区别,而且说话的口音也不大一样,遇见了,不难认出来。
“后来连朵儿他们从太仓回来,他那时候还在河间府别的地方,听说了这事,又不放心。就又回了辽东府。咱们上次看灯看见他那次,是他刚回来,改做了糖葫芦的生意。对了,我问过他,他还挺实诚。什么都说了。说是因为知道连朵儿的爹坏了事,担心连朵儿,还上咱们村来卖过糖葫芦。可惜,没见着连朵儿。他还跟人打听,才知道连朵儿从来不出门。”
因为见不到连朵儿,老宅门户又颇严,货郎也没办法。
而那个时候。这货郎的心思,也就是见连朵儿一面。至于见了之后要怎样,据货郎自己说,他并没有想过。只要亲眼看到连朵儿安好,他就放心了。
“上次四郎回来偷了钱,就去了县城,凑巧就看见这货郎了。”五郎接着道。“四郎就跟他说,连朵儿在家怎么怎么过的不好。受气。这个货郎听了,就着了急。他跟我说,确实是听了四郎说的话之后,他心里就盘算,要救连朵儿,带连朵儿离开。”
“四郎肯定添油加醋,他就没安好心。”连蔓儿冷笑道。
“没错。”五郎点头。
四郎想要连家更乱,更头疼,因此才会说那样的话,意思也是怂恿货郎生事。
“还有一件事更可笑,那个货郎,心里还一直认为,连朵儿在家爹不疼、娘不爱,一直就过的不好那。”五郎又道。
“这……也是人的缘法。”张氏就道,“现在是不说了,大当家得意那阵,朵儿过的不比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差,他外面稍微打听打听就知道了。就因为朵儿跑出去,跟他说那么几句,他就信实了,哎!……是各人的缘法。”
货郎有了这个心思,就离了锦阳县城,又到青阳镇、三十里营子来卖糖葫芦了。紧接着,得知连老爷子过世,看连家进进出出人口众多,这个货郎心里就有了主意。
“……推了辆板车,假装堆着柴禾,那天趁出殡最忙乱的时候,他就混进老宅……”
之后,几乎没费什么力气,货郎就说动了连朵儿,带着连朵儿出来,让连朵儿躲进车上的柴草中,两个人打算离开辽东府。货郎一路推着连朵儿,不曾歇脚。可惜,连朵儿还是娇惯,寒夜间支持不住,无论如何不肯露宿,货郎只得找了一家农户借宿,由此被追至的五郎抓到了。
“货郎那天曾看见过四郎,那他知道四郎的去向吗?”连蔓儿忽然问道。
五郎摇头。
货郎遇见四郎的时候,是四郎刚进城,那时候连兰儿家还没走水。就货郎所知,四郎是进城去了。
“跟四郎在一起的人,他看到没?”连蔓儿又问。
“这个我也问了,他说不是很保准,只说他跟四郎说话,是有个人要走过来,好像跟四郎认识。”五郎就道。
“那个人什么样,货郎认识不?”连蔓儿忙又问。
“他不认识那个人,只说好像比四郎年纪大点不多,流里流气的,不像个好人。”五郎就道。
四郎的线索就此又断了。
“如今怎么办?”张氏就道,“货郎和朵儿他们两个,有啥话说没?”
“抓到后,就把他们两个分开了,问话,也是分开问的……”五郎就道。
“朵儿说,要嫁给那货郎。”一直没说话的连守信就冷笑道。
连朵儿磕头求连守信,要嫁给货郎,跟货郎一起走。
“那货郎说什么?”张氏见连守信脸色漆黑,眉头紧锁,说话语气中竟是少有的冷意,不觉顿了顿,才又问五郎道。
“他不知道朵儿的话,只说是为了救连朵儿,把连朵儿当妹子,往后养活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