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商怀德的眼神就有些闪烁。

    连守信看着商怀德,似乎也在等商怀德的回答。

    商怀德就看了小周氏一眼,小周氏就冲他点了点头。

    “是这么回事,我看着王小太医这人不错,跟宝容也算年貌相当,想请老四你给你妹子保这个媒。”商怀德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第八百六十七章 泡影

    听商怀德这样说,不只是连蔓儿,连守信、五郎和小七也都大吃了一惊。连蔓儿更是想到,原来商怀德在这个时候来老宅,碰到他们,根本就不是凑巧。商怀德这肯定是知道他们来了老宅,所以特意上门来,就是为了跟连守信说这件事,让连守信给商宝容和王幼恒做媒。

    也怪不得,商怀德会表现的那么急切,不想让连守信走。

    商怀德看中了王幼恒!

    连蔓儿回想了一下开明学堂开学那一天王幼恒的样子,确实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该不该说,商怀德看中了王幼恒,真的是好眼光那?以王幼恒的家世,还有他个人的人品、人学,确实是东床的上佳人选。

    商怀德看中了王幼恒,肯定还没少找人打听。只是因为今年来,王幼恒已经不大住在镇上,有些事情王家也没向外说,所以,商怀德无法打听到有关王幼恒近期的消息。

    仅仅是商怀德看中了王幼恒吗,连蔓儿又仔细回想起开学那天的事。对了,似乎那个时候,商宝容也在人群中。

    那天去看热闹的大姑娘小媳妇着实不少,商宝容就是跟村里的一些姑娘媳妇们站在一起的。

    商宝容也看见了王幼恒吧。

    那么是谁先提出与王家结亲这件事的那?商宝容对这门亲事,也很乐意的吧?

    商怀德说完了话,就十分期待地看着连守信,等他的答复。

    连守信半晌才缓过神来,不过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

    “这……这个……”连守信的脸上略显尴尬。

    在商怀德和小周氏看来,连守信这是为难的表现。

    “王太医的家庭,我们也打听过了。……他那一支,没有现坐着官的。王小太医在家里排行在中间,以前好几年,就一个人在镇上念书。这两年,好像也是跑来跑去。给他家忙活事。”

    商怀德说到这,就停顿了一下。

    连蔓儿就听出来了,商怀德是想说,王太医家门第也没有那么高,而王幼恒,既不是家中的长子,也不是受重视和宠爱的孩子。

    “……人品特别的好,待人没啥架子。十里八村,能帮上的忙,他都帮。还考上了秀才。”商怀德停顿片刻之后,又接着说道。“宝容这丫头,大家伙都看见了,不是咱们自己家人自己夸,她的模样、 、女红、说话、办事……那是样样都出挑。以前我们在外头的时候,也有秀才家来提亲的,我们没答应,就是想着有一天搬回来,舍不得把她扔在那。再有,那秀才和宝容的年纪也不相当。”

    “宝容那丫头正经地不错。在这村里能排上头一号。”一直没开口的连老爷子突然说道,“不过,这个事,……我听说,老王家娶媳妇,那都是有规矩的,没……没听说他们有意往咱们村里这边结亲。”

    王家世代与辽东府几个比较古老的大族联姻。连老爷子是看出了连守信的为难,替他开口向商怀德回绝这件事。不过,连老爷子一贯说话做事都比较含蓄,这次也是如此,不过是想给商怀德一个台阶下。

    “对。”连守信听连老爷子这样说了,立刻点头。

    小周氏坐在炕上,脸色就有些不好看。

    “这啥事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商怀德面上却依旧含笑,却不肯就着这个台阶下来。“王家门第是比我家高,可他家子孙那么多,宝容也不差是不是?宝容的嫁妆,她娘早就给她预备好了。这咱们自家人说话,不比给她弟弟留的少。到时候,保证让她风风光光的出嫁。不比谁差。就是他们小两口到时候得不着啥王家的产业,有宝容的嫁妆,也够他们俩生活的。”

    商怀德说到这,又故意停顿了一下,眼睛颇有深意地看一眼连老爷子,又看一眼连守信。

    “再说,那不有那么一句话。抬头嫁女,低头娶妇。宝容进他家的门,肯定排布的开,不会给他们丢份儿。”商怀德很有自信地道,“要是宝容这丫头人才一般,或者只是稍微有点出挑,今天我都不会来提这件事。”

    “再说了,要真比门第,我是不行,哈哈。”商怀德打了个哈哈,“可搁不住我有好亲戚啊。”

    “御赐牌楼连家连四爷,那是宝容嫡亲的表哥。”商怀德用夸张的声音大声道,“这个身份拿出去,她谁敢轻巧了宝容?宝容这身份,她绝对够。……这些年,我也见识了不少。这样的事,哪都有,很平常。不信,只要老四去说媒,有老四的面子,还有我们宝容丫头的人才,这事没有不成的。他巴不乐得,得上赶着的,哈哈。”

    连老爷子默不作声地垂下了眼皮,嘴角轻轻地抽了抽。

    小周氏在炕上,就用手轻轻地推了推周氏大腿,等周氏看向她的时候,她又用眼神向周氏示意,想让周氏帮忙在连守信面前说句话。

    “嗯……老四啊,你三姨三姨夫,宝容那都不是外人。你一句话的事。你三姨他们大老远的奔着咱们来了,你不能让人家白投奔。”周氏干巴巴地道。

    别看周氏平时训斥和咒骂媳妇、儿孙们的时候似乎口才非常的好,其实,她并不太会说话。

    连老爷子飞快地看了周氏一眼,神色颇为不悦,不过他很快就将这一丝不悦掩去,并移开了视线。这个时候,他不能驳周氏的面子。因为他知道周氏的 ,如果在她的妹子跟前说她,她表现的会更强硬,事情会变得更加糟糕。

    可周氏这样发话,连老爷子又不说话了,连守信就无法再不言声。

    “三姨夫,这个事,不是我不帮忙啊。这个、人家……人家王小太医,家里已经给定了亲。”连守信迟疑着说道。

    “啥?”商怀德和小周氏大惊失色,“这、这不可能啊。我们都打听了,谁也没听说过这事。就王小太医要是定了亲,大家伙不能不知道啊。……他、谁他也不可能特意瞒着这事,给、给我空桥上吧。”

    说到最后一句,商怀德的脸色就有些阴沉。

    “这个事,恐怕一般人还真不知道。”到了这个地步,连守信只能告诉商怀德道,“王小太医定亲的事,没明着往外说……”

    原来,王幼恒的舅舅去年过世了,家里只剩下王幼恒的舅妈带着一儿一女过活。王幼恒的表妹比王幼恒小了三岁,他的表弟更小。一家子没个能主事的男人。王幼恒的娘跟娘家兄弟和弟媳妇感情很好,就常打发王幼恒过去帮着料理一些事情。

    王幼恒舅舅的丧事,就是王幼恒帮着料理的。这两年,王幼恒经常不在青阳镇,也是因为要去帮助舅家料理事务。

    王幼恒的舅妈本来就很喜欢王幼恒,现在对他更是依赖,就跟王幼恒的娘提了,要将女人嫁给王幼恒的事。这样,王幼恒就更方便帮着料理她家的事情,而她们母子也多了依靠。

    王幼恒的娘就答应了,跟王太医商量,王太医也点了头。

    只是王幼恒的表妹尚在孝中,不好正式定亲。不过双方已经口头约定了此事,只等那姑娘一出了孝期,就要操办两个人的婚事。

    这件事,因为连蔓儿家跟王幼恒关系亲近,所以才能知道,而且还是王幼恒亲口说的。当时,王幼恒在连蔓儿家吃饭,喝了不少酒。

    “幼恒哥好像不大高兴。”过后,小七还曾经说道。

    “我看幼恒哥是不大乐意那门亲事。”五郎则道。

    然而,父母之命,在加上那边母子三个全心依赖王幼恒,这门亲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连蔓儿家知道了这件事,也没有往外说。毕竟,他们都不会想到,这十里八村还有想攀上王家这门亲事的。而那些能跟王家攀亲的,必定有门路知道这件事。

    谁能想到,商家才来了没多久,就看上了王幼恒,还来求连守信做媒那。

    连守信将话说完,屋里就立刻安静了下来,气氛不无意外地有些压抑。

    商怀德和小周氏兴冲冲而来,却得到这样的结果,不由得都非常扫兴,而且,还仅仅是扫兴。

    小周氏面沉似水,冲着连守信张了张嘴,最后却是勉强忍住,没说什么。商怀德则比小周氏要灵活许多。

    “这也是我一出一猛地,都没咋想好,正好来看二姐和二姐夫,因为正好碰见老四,就着急忙慌地说了。”商怀德的笑容有些僵硬,语气也有着夸张的轻松,“没听说他定亲了。”

    “这个事,咱哪说哪了。”连老爷子就道。

    “放心,肯定哪说哪了。”连守信也道。

    商怀德扯着嘴角又笑了笑,他知道,连老爷子和连守信这是在承诺,绝不会将他今天求连守信保媒的事情往外说。

    当然,他刚才说那些话的意思,也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哎呀,这个事,我糊涂啊。我没跟孩子她娘商量,更没跟宝容那丫头提。我就从二上我就给做主了。这、这多亏……多亏这事没成,要不地,回家去,我还得落埋怨啥的。哈哈……”

    连老爷子很捧场地跟着笑了两声,眉眼间的神色也有些值得玩味。



第八百六十八章 田田田

    大家都明白,商怀德这是要补救补救自家的脸面,尤其是要将商宝容撇清了。这件事情,正如商怀德自己说的,是他做的太心急,太鲁莽。而这样的事情,如果传扬出去,对商宝容的名声是有相当的影响的。

    要维护一个待嫁姑娘的脸面和名声,连守信也好,连蔓儿也好,都不会去揭穿商怀德那些明显的谎言。

    想来商怀德来老宅,就是找连守信说这件事。现在事情说完了,还是这样的结局,连守信就觉得没必要再待下去了。

    连守信起身告辞,就带着三个孩子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路上要加小心啊,”连老爷子硬是下了炕,送几个人到了前门口,“今年怕是要倒春寒……”

    因为外边还冷,连守信、五郎、连蔓儿和小七就都不让连老爷子再往外送。

    “爷,你老回屋吧,这外头冷。等我们从府城回来,再来看你老。”几个孩子都说道。

    “哎。”连老爷子答应着,还抬起手,摸了摸靠他最近的小七的头。“小七又长高了。”

    连老爷子还是出了前门口,不过却也听从了爷几个的话,没有再往外送,就是站在那,目送连守信、五郎、连蔓儿和小七走到大门口。

    眼看着几个人的背影越来越远,连老爷子不知怎地,突然视线就有些模糊。他甩了甩头,以便眼睛中的湿意不会聚集成泪水。

    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在他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连守信还有那几个孩子都已经成熟、长大、强壮了起来。那背影,有他熟悉的影子,也有让他感到陌生的东西。

    连蔓儿走到大门口,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就看见连老爷子微微以这么门框,正抬起头,用袖子擦眼睛。

    是被什么迷了眼睛吗?连蔓儿心里想。

    连守信这个时候也回头看了一眼,随即似乎是有些不忍心地扭回头来。

    “你爷老了,你爷年轻的时候啊……”

    连蔓儿并不知道连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不过这几年,她是看到了的。连老爷子确实是老了,整个人瘦了一圈还不止,挺直了一辈子的腰板也微微有些前倾,加上花白的头发。连老爷子不再是那个精神矍铄的老爷子。而是带着垂暮气息的花甲老人。

    一声叹息。

    爷几个回到家里的时候,张氏已经在李氏的帮助下,将连守信、五郎和小七的东西都收拾齐整了。连蔓儿的东西不用张氏操心,有贴身的两个丫头会给她收拾。

    “老爷子咋样?”张氏见连守信回来了,就问道。

    张氏只问了连老爷子,并没有提及周氏。一家人对此也有习以为常。这倒并不是张氏对周氏记仇,而是在大家伙的心目中。周氏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人担心。她活的是那样的肆意、强壮,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够真正的伤害和影响到她。

    可连老爷子却不一样,连老爷子是真正心里有事的人,他的身体也是真的让人担心。

    但是,也有一点是不容否认的,大家伙普遍对连老爷子更有感情。

    “还是那样。”连守信就道。“没见咋好,也没见咋不好。”

    “年纪大了,哪能像年轻的时候那样。能保持着。就不错了。”许是看出连守信有些伤感,李氏就在旁说了一句劝解的话。

    “嗯。”连守信点头,对于李氏,连守信一直是很尊敬的。

    “是有啥事?”更加了解连守信的张氏也发现了他的异样,“老太太给你话听了。还是别的啥?”

    连老爷子最近已经不会再给连守信出什么难题,去老宅。唯一能够让连守信不爽的人,就唯有周氏。所以,张氏才会这么问。

    “不是老太太,是……哎,这个事,真没法说。”连守信欲言又止。

    “有啥不能说的。你不说,一会我问蔓儿和小七。”张氏就道。

    “爹,现在也没外人,这事还是得让我娘也知道知道。”连蔓儿就道。

    “是啊,你有啥事,还得瞒着我?”张氏也道。

    李氏本来坐在炕上,听他们这么说话,就借口说有事,要下地,打算回避一会。

    “姥姥,你不用走。也没啥大不了的事。”连蔓儿赶忙笑着拦住李氏,“爹,你不说,我就说了。”

    “是没啥大事,就是三姨和三姨夫,想让我给宝容做媒。……要说给王小太医。”连守信就将商怀德和小周氏跑去老宅堵他,让他做媒的事情跟张氏和李氏说了一遍。

    “哎呦,这可真是没想到的事。”张氏和连蔓儿当时的反应一样,也大吃了一惊,“人王小太医,那不是都说定了亲事了吗?”

    “可不是,老爷子帮着拦了一下,意思告诉他不合适。可他还就认准了,没办法,我只能说人家已经定了亲了。”连守信就道,“其实,他要好好打听打听,也不至于就这么跟我开口……”

    “估计是听咱们说明天就去府城,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连蔓儿就道。

    商怀德是个极精明,善于抓住机会的人。王幼恒的人才和家世都是上上之选,他看中了,怕被别人抢占了先机,当然不肯从容地再等不知道多少天。

    对于这件事,一家人说了一句,就没有继续说了。而且,不用连守信嘱咐,张氏就说了这件事要哪说哪了。

    “要传出去,宝容脸上肯定不好看。这七大姑八大姨的,到时候说啥话的都有。她正是要说亲的时候,可不能有啥闲话。”

    “对,在老宅那边,我就这么说了。”连守信道。

    连守信和张氏两口子能够感情那么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两个人在大多数事情上的看法是一致的。如果放在连蔓儿前世的那个年代,就是所谓的三观相合。这是婚姻稳定、和谐的一个重要基础。

    “老太太好像还挺听三姨的话的……”沉默了一会,连守信突然说道,“看见年轻相当,条件好的,想试着给闺女说说,这其实也没啥,成不成的,那不是还得两下都愿意才行吗。就是……”

    连守信的表情颇有些忧虑和不满。

    “是啥?”张氏就问。

    “三姨夫今天有两句话,我听了心里特别不舒服。”连守信想了想,还是试着将心里的感受说了出来,“他说他的门第和王家的不相当,可我这门第,我的表妹要嫁给王家,王家就巴不乐得的。”

    “我知道,他这话是有点捧着我说,可是,我听了就是不舒服。他还说这样的事,他看的多了啥的……”

    “这话,是不大好。”张氏想了想,也点头,“我不是我咱的关系跟他疏远啥的,可也真不是那么回事啊。”

    连守信和张氏夫妻两个还是厚道,所以才会说不太清楚他们具体不舒服在哪里。夫妻两个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没有仗势欺人。

    “说不太清楚,还是咱没念过书吧。我就知道,要是我和他换过来,我就不能做他做的事,也不会说他那样的话。”连守信又道。

    “对,没错。”张氏再次点头,连守信正说出了她的感受。

    “爹、娘,你们不怕往后他们在我奶跟前说你们坏话,给你们穿小鞋吗?”连蔓儿笑着问连守信和张氏。

    “三姨今天是不大高兴。估计也是跟我不熟,还有点惧着我是个官,要不,当场就能说出不好听的来。”连守信就道。

    “我还怕啥坏话,小鞋啊,没有这件事,老太太也不能待见我。那不是人家老姐妹第一天见面,就唠我这个儿媳妇了。”张氏有些无所谓地道。

    “爱说啥说啥吧,还能咋样,反正背后挨的骂也不少,当面也没给过我啥好脸色。”连守信也道。

    连蔓儿忍不住笑,这两个人还真是对老宅,尤其是周氏那一套有了免疫力。

    一夜无话,第二天,连蔓儿就带了两个丫头,跟随连守信、五郎和小七一起往府城去了。一路上颇为顺利,等到了府城,早有管事的将事情安排妥当,爷几个出城去,将两个庄子都看了,并干脆地都买了下来。

    丈量土地、重新设置界碑、写契书、去官府上档子,接着爷几个又在城外住了两天,将两个庄子上人事等重新安排了一遍,这才又回到府城中来。

    这天傍晚,爷三个吃过了晚饭,就都聚在书房里,连蔓儿带着小七翻看账册,连守信和五郎在旁边轻声地说话。

    中国的文字颇有内涵,比如富这个字,就是房屋、人口和田地组成的,要有房子、有人、有田地才能称之为富有,才能够富有。其中田地,更是富有的基础。

    在这个年代,皇帝是最大的地主,想要富有,就是要有多多的田地。所以,不仅是庄户人出身的连守信,就是连蔓儿也很热衷于买田置地。

    新添的这两个庄子,共有庄田九百余亩,庄院房舍三百多间,连蔓儿家是多花了一些钱,才能胜过其他的买家,将两处产业收入囊中的。

    “都是好地,花多少钱都值。”连守信说道,“蔓儿啊,这两笔钱出去,咱手里的现银子,是不是有点紧?”

    连蔓儿正要说话,就听见外面蹬蹬的脚步声响,一个人从外面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

    “不、不好了……”



第八百六十九章 垂危

    连蔓儿、五郎、连守信和小七都大吃一惊。

    “你怎么来了,家里出事了?”

    来的人是连蔓儿家原来的长工,如今被提拔为田地上的管事,本来名字叫做大力,如今大家都称呼他为冯管事的。

    冯管事曾经跟随连守信来过府城,不过这次却没有跟来,而是被留在家里。二月,春耕还没有开始,不过田里的冬小麦却需要人经常的看顾。

    现在,冯管事突然来到府城,还一副慌慌张张、风尘仆仆的样子,也难怪连守信一下子就问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老爷,太太请您赶紧回家去。”冯管事给连守信,连蔓儿、五郎和小七见礼后,就忙说道,“老太爷、老太爷怕是要不行了。”

    “啊?”连守信大惊失色,一下子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你说啥?我前两天去看的时候,老爷子还好好的。啥老太爷要不行了。你说清楚。”

    “冯管事,你别慌,慢慢说。”五郎比连守信要镇定一些。

    这个时候,首先是要镇定下来,不能慌乱。五郎见冯管事慌慌张张、风尘仆仆的样子,就知道他这是一路从三十里营子赶过来的,怕是路上都不曾休息。连家这些管事、伙计、小厮中,冯管事的骑术最好。恐怕这也是张氏打发了他来府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郎就让人给冯管事在一边安了个座,又让人端了茶上来给冯管事。

    冯管事谢了座,却没有坐下,茶水倒是接了过去,咕咚咕咚连口气也没歇就喝了下去。

    等喝过了茶,冯管事似乎是缓过一些劲儿来。也没有那么慌了,五郎这才让他将情况详细地禀报上来。

    “老太爷是昨天傍晚躺倒的,半夜的时候就迷糊了。老宅那边吓坏了,打发人给太太送信。太太打发了韩忠管事过去看了,帮着给叫郎中、抓药。老太爷吃了一剂药,也不大见好。今儿个早上,李郎中又给开了一服药,这服药,老太爷就吃不下。李郎中的意思。就说老太爷这怕是要不行了。太太就赶紧打发我来找老爷,让老爷赶紧回去。”

    冯管事这样说,看来连老爷子的病情确实是很危险了。几个人就没有再往下问,连忙就吩咐下去,准备行李、马车。准备回三十里营子。

    “我和五郎先回去,你和小七,你们姐弟两个,明天早上再回去就行。”连守信就对连蔓儿和小七道。

    因为天色已经很晚了,连守信和五郎要连夜赶路回三十里营子。连老爷子病危,连守信是亲儿子,五郎是他们这一股的长子。身上已经有功名,平常也是被当做成年人来对待的。因为,他们是必定要立刻赶回去的。

    然而,连蔓儿是女孩子。小七年纪还小。她们两个,是可以落后一步再回三十里营子的。

    赶夜路不仅辛苦,还不安全。连蔓儿微微皱眉想了一会,又和小七低声商量了两句。

    “爹。我俩还是跟你们一块回去吧。”连蔓儿就对连守信道,“万里有个一。我们俩还能见我爷最后一面。”

    听冯管事的叙述,连老爷子这次是真的危险了。如果他能缓过来,那一切都好,连蔓儿和小七什么时候回去都行。如果连老爷子缓不过来……,按照礼法,还有乡村的俗规,谁都不会责怪连蔓儿和小七。但是,连蔓儿还是决定和连守信、五郎一起回去。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大事。而且……

    “真的?”连守信又惊又喜。

    “真的。”连蔓儿和小七都点头。

    “好孩子。”连守信只说了三个字,不过连蔓儿和小七都知道,他很高兴、欣慰。

    这个时候,夜色已经颇为浓重了。行李和马车都已经准备妥当,在连蔓儿的要求下,连守信和五郎都放弃了骑骡子,也坐进了更为稳妥的马车里,连蔓儿则带着两个丫头和小七坐了一车。

    趁着这会工夫,厨房那边已经安排冯管事吃了饭。吃饱了的冯管事恢复了精神,他被连守信招进马车里,一路向连守信和五郎讲述连老爷子的发病的经过。

    连蔓儿也在诧异连老爷子怎么好好地突然病的这样厉害。她打发了小七的小厮 桃来回给传讯,因此,姐弟俩也很快地知道了连老爷子的病因。

    连老爷子发病,是因为四郎。

    四郎自打从八道庙子回来,之后跟连守信说了重新去锦阳县的纸扎铺子上工之后,就没再回过三十里营子。连守信从蒋掌柜那里问得的消息,是四郎虽然阴沉了些,不过在铺子里干的还可以。

    而老宅那边,连老爷子知道四郎安心在铺子里干活了,更是恨不得学周氏那样,多上几注香,多念几声佛。

    就在大家伙渐渐地淡忘了那件事,连老爷子甚至又要张罗给四郎说亲的时候,意外的变故发生了。

    就在昨天傍晚,连老爷子因为心里打算要给四郎找媒人说亲,就让周氏把钱匣子拿出来,看一看家里还有多少钱。可等周氏打开柜子,却遍寻不见那个钱匣子。

    周氏一下子就有些毛了,她翻箱倒柜,将家里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可依旧找不到那个钱匣子。

    连老爷子和周氏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钱匣子、里面一家子的积蓄以及周氏存放在里面的几件首饰,都被偷了!

    怀疑的目光首先落到了连守义和何氏的身上。

    这两口子听说钱丢了,也表现的非常吃惊。他们赌咒发誓地说自己并没有偷,而经过连老爷子和周氏的再三询问,并将东厢房也翻了个底朝天之后,大概排除了这两个人的嫌疑。

    可是,钱匣子没有长翅膀,不会自己飞走。老宅里,一天到晚都不断人,外人也并不知道周氏存钱的地方。

    上房东屋没有翻找过的痕迹,老宅的其他地方也没有被贼光顾的痕迹。而且,能够从屋里这么准确地偷走钱匣子,而又不惊动任何人,不被人发现,这是外人无法做到的。

    这个钱匣子一定是被家贼偷走了。这个家贼下手还很黑,连锅端,一文钱都没给留下。

    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妞妞的一句话,给大家提供了线索。

    大妞妞说,她在去后院上茅厕的时候,好像看见一个人躲在后院墙角的柴禾垛里。

    “好像是四叔。”大妞妞告诉大家。

    “你看见人了,你咋不吱声,回来你也不跟我说?”蒋氏就忙问大妞妞。

    大妞妞不说话,只是看向旁边的连朵儿。家里出了这样的大事,连朵儿也被叫到了东屋来,而且也被周氏盘问了一番。

    “朵儿,你和妞妞一起去的后院是不,你看见啥了?”蒋氏就问连朵儿。

    “啥也没看见。妞妞看差了。”连朵儿冷冰冰、 地道,“就是个树影子,摇摇晃晃地,看着像个人。”

    连朵儿虽然这样说,但是大妞妞之前的话,已经让连老爷子等人产生了怀疑。连老爷子让连继祖将连朵儿带到一边,仔细地询问了大妞妞,最后得出的结论,十有八、九,四郎是真的回来过。

    随后,连老爷子又打发了蒋氏出去,拐弯抹角地向邻居们询问了一番。果然,就有人说,似乎今天在村里看见过四郎。

    “……在你们后院墙外头,就看见个背影,我看着是他,还喊了一声。他没答应,猫着腰就跑了。”

    这一下,连老爷子等人几乎是认定了,是四郎从县城回来,偷走了家里的钱。

    连老爷子面沉似水,他认为已经改好了的孙子,突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他受的打击很大。周氏则是哭天抢地地骂,连守义和何氏在一边自然跟着遭殃。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头。就在周氏一边斥骂,老宅其他人一边商量,要派谁去县城,找回四郎,追回银钱和周氏的首饰的时候,罗宝财、连兰儿一家人突然来了。

    连兰儿是哭着进村的,一家人身上都破破烂烂,烟熏火燎,用周氏常用来骂何氏邋遢的那句话说,好像是刚从烟囱里爬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