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我那时就说,离的那样远,虽说的天花乱坠,万一有点什么,咱们照顾不到蔓儿。”连花儿对古氏埋怨道。
  “我当时也是鬼迷了心了,只说那家是巨富,想着蔓儿过去能享福,哪知道竟是那样的。是我轻信了人的话,差点害了蔓儿,我这心里天天煎熬着……”古氏说着又拿帕子揉着眼睛,低低地啜泣起来,“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四弟妹,你要是心里不痛快,你再打我一顿,我也是心甘情愿的。只求四弟妹你大人大量,咱们自家的事,自家里解决,没必要让外人知道。”
  张氏不明白为什么古氏又提起旧事,就很老实地道:“我们不是答应了爹吗,不会说的。”
  “蔓儿!”连花儿就将绢花和镯子推给连蔓儿。
  连蔓儿看都不看,又都推回给连花儿。
  连花儿咬了咬牙。她方才在上房,听见连守仁和连继祖送宋福回来后,说连蔓儿跟宋福说的那些话,她怒极了,同时更害怕。这连蔓儿不似以前,竟变得如此泼辣。虽然连守信和张氏在连老爷子跟前承诺了不将事情说出去,但是连蔓儿显然成了变数。
  因此,她才急急地拿了绢花过来讨好连蔓儿。
  可是连蔓儿根本不为所动。
  连花儿没了办法,干脆扭转身,朝着张氏跪了下去。
  “四婶……”()
  第六十三章 家和
  连花儿给张氏跪下了,张氏忙不迭地要拉她起来。
  “花儿,你这是做啥?”
  “不瞒四婶说,宋家的大太太是个非常讲究体面的人,虽然你她是极赞成这门婚事的,待我也极好。可若是咱们这边传出点什么不好的话,宋家大太太觉得丢了体面,只怕这婚事就有些难。我一个女孩子家,以后可还怎么活?我是长姐,我出了什么事,几个妹妹脸上也不好看。四婶,咱们家你的心肠最好,我求四婶,好歹成全我,我这辈子都感激四婶。”连花儿眼泪汪汪地央求道。
  “这话是怎么说的。”张氏道,“四婶也盼着你嫁的好,可是,四婶能为你做什么那?”
  “我求四婶,替我听着些,若是听到谁说不利于咱们的话,四婶替着分辨几句,就好了。”连花儿连忙道。
  “那还用说嘛。”张氏自然是满口应承下来。
  四房的几个孩子都很孝顺,张氏答应了,这事情就成了一多半。当然,还有一个连蔓儿。
  “这些东西,还让蔓儿收下吧。”连花儿便有些讨好地看着连蔓儿道,“蔓儿可别嫌弃东西微薄,等我嫁进宋家,若有好东西,我绝不会忘了你的,蔓儿。”
  “花儿,你说的事,我答应了。这东西你说的那样贵重,蔓儿不敢要,你就拿回去吧。”张氏道。
  “这是我诚心送蔓儿的,一定要收下。”连花儿依旧跪在那里,似乎是连蔓儿不收下礼物,她就不起来。
  张氏无法,就和连蔓儿商量。
  “是花儿姐的一份心意,要不。你就收下吧。”张氏道。
  连蔓儿瞧了瞧古氏和连花儿,所谓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连花儿似乎认准了这个道理。要看着她收下礼物才能放心。
  连花儿的东西,她不想要。但是她清楚,像连花儿这样的人。你不收下东西,她就会认为你不是真心答应了她要求的事。她绝不会就此罢休。不知背地里还会做出什么来,那么就不如收下,先安了她的心。
  “花儿姐真心给我呀,不会心疼吧。”连蔓儿故意道。
  “给蔓儿的东西,我怎么会心疼。”连花儿陪笑道。
  “东西不东西的其实并不重要,难得是真心……”连蔓儿道。
  “咱们是嫡亲的堂姐妹,我对自家姐妹当然是真心的。”连花儿赶忙道。
  连蔓儿又推辞了一番。才将东西收了下来。
  连花儿和古氏就都松了一口气,又说了几句话,才起身离开了。
  “我和你爹,还有一套衣裳能穿得出。这两个尺头,秋香色的这个,给你们姐儿两个一人裁一件夹袄,再裁一条裙子。这红色的这个,就给五郎和小七每人裁一套衣裳,我慢慢地缝,到宋家来接亲的时候。就可以穿了。”张氏拿着两个尺头说道。
  “大伯娘送这个过来,就是怕咱们到时候穿的不好,让宋家人看见褒贬吧。”连蔓儿道,“二房和三房那边。应该也送了吧。”
  小七就蹬蹬蹬跑出去,一会又跑了回来。
  “二伯那边,送了三个尺头,三伯那,只送了一个。”小七向连蔓儿汇报。
  连蔓儿摸了摸小七的头,“我家小七就是机灵。”
  小七就嘿嘿地笑。
  “蔓儿,花儿突然送你绢花和镯子,是咋回事那?”张氏低头想了一会,抬起头来问连蔓儿。“是你刚才说了啥,还是做了啥了?”
  张氏真的并不傻,也看出了古怪,当然也有方才古氏和连花儿故意向她透了话的缘故。
  “我哪知道啊。嗯,就是刚才进门的时候,正好碰见大伯送宋家的那个管家出门……”连蔓儿也不隐瞒,就将在门口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张氏。
  “娘,你评评这个理,那个宋福是宋家的管家,花儿姐嫁过去是做大奶奶的,我们和花儿是同辈的姐妹,大伯说话的口气,好像我们是丫头、是下人仆役。他连宋家一个管家都要巴结,却犯不上这样贬低我们。”连蔓儿最后道。
  连枝儿点头。
  “蔓儿说的有道理,我听了大伯的话,心里不自在,就是说不清,现在蔓儿一说我就明白了,就是那么回事。”
  “宋家是富贵人家,你大伯虽是个秀才,可也只是个秀才,那笔钱还要靠着人家还,还要靠着人家活动为他求官。在宋家人面前,这腰就直不起来,也就讲不得那么多了。这个宋福管家,看样子在宋家还是个得势的。”张氏喃喃地道。
  “大伯要巴结人,那是他自己的事。咱们靠自己两只手干活吃饭,才不要弯腰巴结人。”连蔓儿道。
  “大伯巴结人,也犯不着当我们是下人丫头。”连枝儿也道。
  “对,就是这样的。”连蔓儿应和。
  自己的孩子这样硬气,张氏心里是高兴的。
  “枝儿、蔓儿,你们俩不因为宋家富贵,就软了骨头,娘心里高兴。”张氏道,“不过,在外人面前,还是该给你大伯留几分面子。”
  “娘,人家都踩咱的脸了,咱还要给他留面子干啥?”连蔓儿不同意道。
  “一笔写不出两个连字,咱们虽然分家出来,到底都是连家的人。你那些话,揭了你大伯家的底,让人知道咱们家不和,对咱家不好。”张氏正色道。
  连蔓儿就坐到炕沿上,连枝儿和小七也都上炕挨着连蔓儿坐了。
  “娘,你说的话,很有道理。姐,小七,以后咱们得都记住了,就是咱自己有啥不一样的想法,当着外人的面可不能露出来。”连蔓儿道。其实连守信和张氏在这方面一直都做的不错,比如说当着外人的面,他们一直都很挺自己的孩子。
  连枝儿和小七都点头。
  “等哥回来,我把这话也告诉哥知道。”小七道。
  连蔓儿点了点头。
  “可是娘,大伯这件事不一样。”连蔓儿又转向张氏,“是大伯先开口说话,他说的那个话,人家就知道他没将我和姐当侄女、当一家人看,只当我们低他一等,是下人。我要是什么都不说,那就是咱也认可了他的话,别人看咱这样,谁还看的起咱?要是一定要咱们忍受这个,才能家和,那这个和,咱们不要。”如果一定要一方做包子,才能一家和睦,那这个和睦完全没有意义。
  连枝儿和小七都重重地点头。
  连蔓儿之所以遇事总是和张氏耐心地讲道理,想要说服张氏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说给连枝儿这几个孩子听的。她们耳濡目染,全都是包子的一套想法,以后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包子。连蔓儿就是要告诉她们,遇到事情正确的想法是怎样的。
  现在看来,就算大包子的改造还需继续努力,起码不会再出现小包子了。
  “娘,我没有直接反驳大伯,已经给他留了面子的。”连蔓儿又道。如果她方才义正言辞地批驳连守信,完全可以让连守信颜面扫地。当然,她的“口无遮拦”似乎效果意料之外的好。
  张氏被连蔓儿说的哑口无言。
  “蔓儿,你大伯他们做的事,是不地道。”半晌,张氏才又开口,“不过,花儿的婚事,咱能成全还是该成全。蔓儿,我知道,他们害你,你恨他们,娘心里也恨,娘不喜欢他们。可是,事情过去了,你爷也罚过他们了,咱们不在一锅里吃了,但都还是连家人,咱能放下就放下,一家人,不要真的做了仇人。”
  张氏说的语重心长。
  “娘,花儿的婚事,我不会去特意成全,也不会故意去破坏的。”连蔓儿道。
  她是真心并不想破坏连花儿的婚事,但是也没想过一定要去成全这门婚事。
  关于连花儿的婚事,连蔓儿曾经仔细地想过。
  如果连花儿的婚事不成了,那会有怎样的结果?首先,定礼要退回给宋家。那块假玉真的能瞒得过去吗?就算瞒过去了,还有高利贷要还。能卖了连花儿还高利贷吗?结果还是要落在连家所有人的头上。连家拿什么还这笔高利贷,只能卖房子、卖地,甚至去盐窠子里拿命换钱。这对整个连家都是灾难。
  就算他们分家出来了,也不能完全免祸的。高利贷是不会跟你讲理的,首先这个房子,他们能住的安稳吗,分到的地,能真正到他们手里吗。他们就算不管别人,能眼睁睁地看着连老爷子和周氏流离失所、乞讨为生,卖身为奴?
  他们刚刚分出来,自家根基还不稳。就算方才她给连花儿上眼药,也只是适可而止。但是她的这个想法却不能让连花儿他们知道,免得他们以为有了什么仗势。大房一家这些年一直心安理得地被供养着,关键就是号准了连老爷子的脉搏,有恃无恐。连蔓儿当然不能重蹈覆辙,这就是一个姿态和策略的问题。
  “蔓儿,你能这么想,娘就放心了。”张氏见连蔓儿说不会去破坏,也就放了心。
  上房西屋,古氏正在和连花儿说话。
  “蔓儿竟然说了那样话,怪不得你竟然把那绢花给了她,还有那镯子,可是花了将近二两银子打的。好闺女,你做的对。”古氏道。
  “娘,我不甘心。”连花儿咬着牙道。
  **********
  关于更新时间,这几天弱颜有些事情在忙,会慢慢调整,将更新时间固定下来,给大家造成不便,弱颜真心道歉。()
  第六十四章 分派工作
  西厢房里,连蔓儿正摆弄着连花儿送来的东西。
  “姐,这绢花给你戴。”连蔓儿把绢花拿出来,递给连枝儿。
  “蔓儿,那是送给你的。”连枝儿摇头道。
  “我戴和姐戴,都是一样的。”连蔓儿执意将绢花给连枝儿,“我还小那,不用这些,姐是大姑娘了,可该打扮打扮了。”
  连枝儿的脸就有些红,不过还是将绢花接了过去。张氏就让小七将靶镜拿过来,举着让连枝儿照。这面靶镜还是张氏的嫁妆,虽已经有些旧了,但却总是擦的亮亮的,依稀可以想见当时张氏的嫁妆是很体面的。
  连枝儿戴了一朵绢花,对着镜子左瞧瞧,右瞧瞧,抿着嘴,显然很是喜欢。
  “姐戴了这花,真好看。”连蔓儿和小七都笑着道。
  张氏也笑着,心中却有些心酸。连枝儿十四岁了,身量却还没长开,身上穿的衣裳还是用她的旧衣裳改的。
  连枝儿只戴了一会,又将绢花小心地取下来,重新放到盒子里。
  “姐,你就戴着吧,咋摘下来了?”连蔓儿问。
  “这绢花肯定很值钱,还是皇宫的东西。”连枝儿道,“我成天家里地里的,戴这个不合适。蔓儿,还是留着你以后戴吧。”
  连家的几个孩子中,连枝儿也许因为是长姐的缘故,将连守信和张氏节俭的习惯学了个十足,而且事事都会为别人着想,尤其是对待弟弟和妹妹,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都心甘情愿地谦让。
  “你别听花儿姐那么说,你就信了。她的话。哪里有准那。”连蔓儿道。她虽然这么说,但是也知道这绢花确实是好东西。“姐你现在不戴,就留着闲时侯。走亲戚,串门子的时候戴吧。”
  “蔓儿,这绢花我不要。不合咱的身份。”连枝儿道。
  连蔓儿见连枝儿是执意不肯要这绢花,想了想。觉得连枝儿的话也有些道理。
  “姐你要是不要,那咱改天把这绢花拿到镇上去,看能不能当几个钱。还有这个镯子。”连蔓儿掂了掂那只镯子,估计有一两多重,“也可以当了,要不然熔了,另打别的首饰。”
  “对。”连枝儿表示赞成。
  连蔓儿就将绢花和镯子都收了起来。她虽然收下了连花儿的东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潜意识里并不想真的戴在身上。不得不说,连花儿的行事,让她对与连花儿有关的东西从心中有些膈应。
  晌午饭,连老爷子发话,让连守信一家都去上房吃。除了张氏连蔓儿不让她下炕,大家就都往上房里来。
  外屋里,周氏带着赵氏、蒋氏和连秀儿正在做饭。连秀儿正往锅里舀水烧汤,看见连蔓儿进来,就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一双眼睛却在连蔓儿的头上打量着,然后又扭头朝连枝儿头上看。
  连蔓儿姐妹两个都是梳着辫子,头上没有任何装饰。
  “咋现在才过来,别光等着吃。去放桌子,摆碗去。”连秀儿没好气地指使道。
  “奶、老姑……”连蔓儿甜甜地招呼了一遍,就和连枝儿一起去搬桌子。劳动是美德,就算连秀儿不说话,她们也会帮忙干活的,因此就不和连秀儿计较,几个孩子快手快脚地,一会功夫帮着摆上了桌子碗筷。
  晌午饭有古氏带回来的一只水晶烧鹅、一斤熟驴肉,另外周氏又做了两个菜,一盆汤,大家坐在一起,除了张氏没来,这两桌子几乎恢复了过去没分家时的情形。
  等周氏动筷子吃了一些,连蔓儿就拿了一只空碗。
  “奶,我娘还下不了炕,不能过来,我给我娘拨点菜过去行不?”连蔓儿向周氏笑道。
  周氏看了连蔓儿一眼,没有吭声。
  连蔓儿就当她是默许了,正要动筷子给张氏挑肉,连秀儿突然啪地把筷子拍在桌子上。
  “蔓儿,你还懂不懂规矩,这一桌子人还没吃完那,你就给你娘挑肉吃。你娘就谁都大了。”连秀儿对连蔓儿斥责道。
  连蔓儿微微皱了皱眉。她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礼数上是讲究晚辈要孝顺长辈,但是同样长辈对晚辈也要慈爱。
  现在他们分家出去,是两家了,更要讲究个礼尚往来。比如说她们做了什么好吃的,会给连老爷子和周氏送。同样的,连老爷子和周氏,也应该做出慈爱的姿态。现在是连老爷子让她们一家都过来吃饭,张氏因为身子的缘故不能来,如果周氏懂得礼数,将张氏放在眼里,就应该主动提出来,给张氏留些菜送过去。没有说等一家子都吃完了,将剩菜给张氏的道理。
  连蔓儿心疼张氏,主动提出来,也征求了周氏的意见,她做的并没有能让人挑理的地方。
  “我问过奶了。并没缺了礼数,也没什么不对。……要是不愿意,好好告诉我一声就行。我娘也不是非要吃这个。”连蔓儿淡淡地道。
  “让蔓儿给她娘挑点好肉过去,蔓儿想的周到。”连老爷子在那边桌上发话道。
  连老爷子说了话,连秀儿也无可奈何,就狠狠地瞪了连蔓儿一眼。
  连蔓儿只当没看见,挑了几块熟驴肉和水晶烧鹅,就要给张氏送去。
  “等一等。”周氏拦住连蔓儿,“趁着人都在,我说件事。……老四一家分出去了,家里的事得重新分派分派。”
  连蔓儿不觉得这事和她有什么关系,但是周氏不让她走,她只好重新坐下,听周氏说什么。
  这段时间,古氏走了,大房里剩下一个蒋氏是孙子媳妇,还要照看妞妞,周氏只好让何氏和赵氏轮流做家务。轮到何氏做饭,饭不是夹生,就是把锅给烧糊了,周氏骂什么何氏都只当耳边风。周氏没了脾气,想都让赵氏做,不过赵氏一个人还要忙地里的活。根本就吃不消,病倒了一次,周氏就不好再逼迫。农忙时候的饭菜是耽误不的。没有法子,不仅周氏。就是平时从不烧火做饭的连秀儿也只能帮忙做饭。
  连秀儿就有很多怨言,周氏自己也不高兴,又心疼连秀儿,看来是要重新安排。
  “老大媳妇你回来的正好,还是你们妯娌三个轮流做饭。今天就算了,明天从老大媳妇这开始,一家人的饭菜、喂鸡喂猪。我老天拔地地。也不管你们,你们谁哪天做不好,直接跟你爹说去。”周氏道。
  “娘,花儿马上就要成亲了,好多事要忙,大嫂哪有功夫做饭?”连秀儿开口道。
  “……你们谁愿意替你们大嫂的班?”周氏就问。
  没人吭声。
  “枝儿和蔓儿不是会做饭,惹得全村人都夸。大嫂对他们多好,送了他们好些个东西,要不,就让她俩来替大嫂的那天。”连秀儿道。
  这个连秀儿真是敢说话啊。连蔓儿眯了眯眼。不看连秀儿,而是看向连花儿,。连花儿慌忙躲开了连蔓儿的视线。
  “那……”古氏想要说什么,看看连蔓儿。又把话咽了回去。
  这根本就是无理要求,连蔓儿可以说,为什么连秀儿不帮忙。但是转念想想,不能这样说。
  “我回去和我娘商量商量。”连蔓儿好脾气地道。
  “还商量啥,四哥也在这,就定下来吧。”连秀儿道
  “我看还是问问大伯娘和花儿姐的意思。”连蔓儿拦住连秀儿的话头,说完就看着连花儿笑。
  “这事……”连花儿见连蔓儿似笑非笑地看着她,舌头在嘴里打了个卷,“枝儿和蔓儿也还小那,是不是太劳累了?”
  连秀儿就气呼呼地看着连花儿,赌气啥话也不肯说了。
  连蔓儿就给连枝儿和小七递眼色,三个孩子飞快地吃完饭,就下了桌子,回西厢房去了。
  “让你们去替她们做饭?”张氏听了连蔓儿的转述,也有点生气,就看着连守信,“连家还有这样的规矩啊。”
  张氏性子柔和,这样的话在她来说就算是很重的话了。
  “这事,就是秀儿说说,爹和娘都没说啥,秀儿她不懂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连守信无奈地道。
  “老姑可老实了一阵子了,咋连花儿一回来,就又变回去了。”连蔓儿突然道。
  这些天,连蔓儿看的很明白。说句不客气的话,连秀儿根本就没脑子。连蔓儿怀疑是连花儿在背后使了坏。不过,如果连花儿真的聪明,就不该在这个时候再惹事。是就算不甘心,起码也该忍到顺顺当当出嫁以后。
  连花儿平时端着架子,但是今天却给张氏跪下,连蔓儿觉得连花儿是个狠角色。但是,如果连花儿还在背后搞小动作,那么连花儿的聪明就很有限,是小聪明,而且心胸太小。
  “让她早早嫁出去吧。”连蔓儿心中道。连花儿嫁进宋家,要想体面地过日子,就更要藏好那一条条的小尾巴,也需要连家的支持。对于她们,就只能拉拢。果然啊,闺女没教育好,早早地嫁到别人家里,就省事了。
  连家人依旧每天去打谷场上干活,眼看着一袋袋的高粱和糜子收了进来,活计变少了,连蔓儿就不去打谷场上了。上房那边,古氏果然以为连花儿备嫁为由,不再做家务,而是由赵氏和连叶儿替了她的班。
  连蔓儿看着赵氏和连叶儿整天忙的腰都直不起来,也没有办法。
  这天吃过早饭,小七跑出去玩,一会功夫,又跑了回来。
  “二姐,二丫她们都去拾谷穗了,咱也快去吧。”
  *******
  第一更送上,弱颜潜下去码第二更,求粉红ing。()
  第六十五章 拾谷穗
  二更、肥章哦,求订阅、粉红、推荐以及一切票票。
  ………………*************……………………………
  “今天就能拾了?”连蔓儿放下手里的活,问小七。
  小七点头,“刚才听说,那边的庄头放话出来,可以拾了,二丫都已经去了。”
  “那咱也去。”连蔓儿连忙道,“小七,你去趟打谷场,让姐和哥也回来,咱都去。”
  “哎。”小七答应了一声,就跑出去了。
  拾秋,是秋收后,乡村一项特有的活动。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在田地的主人收了庄稼后,允许别人进到地里,捡拾遗漏在地里的庄稼,比如谷穗、高粱穗这些,其中主要的是拾谷穗。
  拾秋的时间也有讲究,只有在人家将地收拾过后,才能进地里拾秋。比如人家在前面割谷子,你就紧跟在后面捡,那即使是最厚道的庄稼把式,也会毫不客气地将你赶出地里去。那不叫拾秋,那叫明抢。
  约定俗成,拾秋是属于孩子们的专利。一年四季,除了过年,小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就是秋天,虽然这也是他们最忙碌,最劳累的季节。
  一会功夫,连枝儿和五郎就跟着小七回来了。连蔓儿就和张氏说了一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柳条篮子,一人手里提了一个,就往地里走。
  他们要去拾谷穗的地方,比较远。是在南山更南面,与她们常去挖野菜的田地,还隔着一道小山梁。那里有一大片的庄田,据说是一户姓沈的大户人家的。说是沈家的人住在府城里,像这样的庄田不知道有多少处。今年这片田里种了大片的谷子。今天刚刚收拾好,田庄里的人放出话来,拾秋的人可以进去拾谷穗了。
  等连蔓儿他们赶到的时候。已经有许多的小孩子在地里了。他们都提着篮子,弯腰在地里寻找着。连蔓儿看了看,这一片地少说有三四倾。地里的谷子已经收割过了,只剩下大约两寸来长的谷子杆茬。地头还有一捆捆的秸秆没有运走。地里散落着一些秸秆。
  小米粥的营养是很好的,今年连家没有种谷子。连蔓儿打算尽可能多地拾些谷穗回去,以后早上就有小米粥喝了。
  一到了地里,几个孩子迅速寻了块地,保持了一定的间隔排成一排,开始从地的一头往另一头慢慢寻找。连蔓儿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拿着根树枝。眼睛迅速地在地上搜索着,还用树枝将散落的秸秆和杂草拨开,寻找谷穗。很快她就发现,一个金黄饱满的谷穗,就藏在散落的几根秸秆和野菜中间,连蔓儿忙弯腰将谷穗拾了起来,放进篮子里。
  这种意外收获的感觉,真是好。连蔓儿找到了一个谷穗,心情立刻飞扬起来。毕竟是人家收拾过的地,有些谷穗。只剩下半截,或者少半截,有的上面的谷子粒大多都脱落了,但是这些都被连蔓儿当宝贝似地拾起来。积少成多。这个道理她懂得。
  劳动中的时间过的特别快,太阳已经升到正当空。秋天的日光晒到人身上,时间久了,是会感觉到疼的。好在连蔓儿戴了草帽,全身都裹的严严实实,就是出些汗,还不至于晒伤。他们已经从地的一头,走到了另一头,连蔓儿的篮子里已经有了多半篮子的谷穗。在他们前面,隔着一条河湾,是一个村落,村头有一所大庄院,就是这田地主人的庄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村中的人多是佃着这庄子的地,而这庄子的主人姓沈,这个村子就叫做小沈屯。连蔓儿知道,在更南面的地方,还有一个村子,叫做大沈屯。
  再回头看一看,她们已经离三十里营子很远了,三十里营子在连蔓儿眼中,变成了一簇小黑点。
  “咱歇一会吧。”连蔓儿招呼几个孩子到自己身边来。
  就在这个时候,河湾那边有两个人牵着一匹马慢慢地走了过来。
  连蔓儿看了一眼,也没在意,就和连枝儿、五郎和小七在地头坐了,她从篮子里取出个布包,打开来,里面是四个煎饼卷子。这是早上烙的煎饼,连蔓儿在里面刷了一层肉酱,卷了葱丝、干豆腐丝、酸豆角,就是打算加餐的。
  几个孩子将煎饼卷分了,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连蔓儿刚咬了一口,就看见那两个人牵着马走近了,马上还坐着一个人。
  “咦。”那马走到连蔓儿旁边突然停了下来,马上的是个胖男孩。他也不等跟着的小厮来抱他,就自己从马上跳了下来。
  “哎呦,我的少爷,您要下马跟小的时候一声,这要是摔个好歹的,小的可怎么交代哦。”两个小厮都齐声惊叫起来。
  “不用你管。”小胖墩推开小厮,几步跑到连蔓儿跟前,“大脚丫头,你在我家的地里干啥那?”
  连蔓儿抬头一看,才这认出来,这不是在石太医家碰见的那个讨人嫌的胖小子吗。
  俗话说七八岁讨狗嫌,连蔓儿看着小男孩的样子差不多应该就是这个年纪。这个年纪,像小七那么乖巧的小孩子实在太少见了。
  连蔓儿可不想搭理这个小屁孩,因此就扭过头,假装看别的地方。
  小男孩两脚一跳,又跳到连蔓儿面前。
  连蔓儿又把头扭向另一边,小男孩又是一跳,又站在连蔓儿面前了,还笑嘻嘻地,好像连蔓儿在和他玩什么新奇的游戏似地。
  连蔓儿有些无力,突然想到一件事,要向这小子打听打听。
  “我是来拾谷穗的。”连蔓儿就好声好气地答道,“对了,石太医好吗?”
  小胖子见连蔓儿肯搭理他,就凑了过来,要在连蔓儿身边坐下。一个小厮马上过来,将一个锦垫铺在地上。
  “大脚丫头给你坐这个。”小胖子让连蔓儿坐锦垫上。
  这小胖子有锦垫不是一屁股坐下。而是让她,这让连蔓儿对小胖子的观感有了一些改善。
  “你做坐吧,我有这个。”连蔓儿也没有直接坐在地上。而是捡了些秸秆,上面还垫了块帕子。
  “你坐这个垫子,我坐你那个。”小胖子执拗道。“要不然,我不告诉你我舅爷爷的事。”
  原来石太医是这小胖子的舅爷爷。
  连蔓儿有事要问他。想着不要和一个小孩子一般见识,就和他换了座位。
  小胖子坐下来,看了看连蔓儿。
  “要不,你先吃完,我再跟你说。”
  连蔓儿这才记起,她手里还拿着个煎饼卷子没有吃。
  “我们乡下人家的吃食,你怕是吃不惯。”连蔓儿说着话。又往旁边看了看,小胖子骑的是匹很帅气的枣红马、跟着他的那两个小厮打扮的也是半大孩子,身上的衣裤也很光鲜,小胖子自己更是不用说,一身的绸缎,脖子上挂着金项圈,腰边系着荷包,脚下是粉底缎子靴。“跟着你的人也不能会让你在外面随便吃东西。”
  “他们都是我的人,都听我的。”小胖子道,“我吃的惯的。就怕你不舍得给我吃。”
  这小胖子果然很难缠。连蔓儿想了想,她做的吃食十分干净,味道也不错,分一点给小胖子吃应该没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