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一会回去说给厨房,就说我姐和我的话,今天晌午给大家伙加菜。”小七受了礼,就叫过小核桃来吩咐。

    东家的姑娘和小爷来田里看看,吩咐给加菜,那自然加的晕菜,一众长工自然欢喜,又给小七行礼。小七这才摆摆手,让他们自去忙。

    连蔓儿坐在软兜里,看的暗暗点头。

    看过了葡萄园,一行人又绕过后山,往南山下的田地来。

    “……去年种下的冬小麦,再过上半个多月,就能收割了。”连蔓儿告诉沈谨。

    “我听小七说了。”沈谦勒马,靠近软兜说道,“割了这小麦,还能再种一茬是不是?”

    连蔓儿就笑,看来沈谦果真是听小七说了不少,不然也不能说出“再种一茬”这种庄户人家的内行话。

    “没错,还能再种一茬豆子。”连蔓儿就道。

    沈六在前面听见连蔓儿说话,也勒马放慢了速度。

    “这么说,咱们辽东府也可以一年两熟了?”沈六问连蔓儿。

    “依我看,我们这应该是没问题。”听沈六这样问,连蔓儿就很谨慎地回答道,“去年试种了春小麦,第二茬也是种的豆子,时候不够,不是很熟,后来是割了做草料,卖毛豆,收益也还可以。今天这冬小麦,比春小麦能早收割半个月,再种豆子,应该就能熟了。”

    沈六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辽东府幅员辽阔,从南到北的气候也并不完全相同,不过像三十里营子这种气候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三十里营子的土地可以一年两熟,那么相同气候的地区同样也可以。

    “不过,这样种了一年的地,第二年就不能这么种了。听我爹说,得让地歇一歇。第二年就种玉米。”连蔓儿又道。

    “就是这样,那也还是比别人多了近一倍的收成吧。”沈谨对这些事并不是很懂,不过也听出了些门道,就试探着问。

    “是差不多。”连蔓儿点头,“不过,我们要付出的辛苦,也是人家的一倍,一倍还不止那。”

    不仅是人力,还有粪肥。这两项是支撑高产的基本条件。

    “等五郎回来了,年底让他写个条陈。”沈六就对连蔓儿道。

    “嗯。”连蔓儿重重地点头。

    这个时节麦穗已经比较饱满了,微风吹来,随着沙沙的响声,看麦浪翻滚,这是田间最美丽的景色。

    沈六、沈谨和沈谦都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而对于连蔓儿来说,这是她这一辈子,甚至下辈子,下下辈子,怎么看也看不够的。

    一行人正在麦田边驻足观看,就见有个人从地头的小路上跑了过来。

    那人跑到跟前,就被沈家跟随护卫的人给拦住了。

    “我找我蔓儿姐有事。”

    连蔓儿听见说话声,忙扭过头,看见是连叶儿,就忙出声,沈家护卫的人这才让开,让连叶儿走了过来。

    “是我的堂妹,连叶儿。”连蔓儿告诉沈谨道。

    “叶儿,是家里有啥事?”连蔓儿就问连叶儿道。


第六百四十五章 耨耨

    “蔓儿姐,是大舅他们来了。”连叶儿忙上前来,对连蔓儿道。

    原来是张庆年来了。这个季节,正是新鲜山货下来的季节,张庆年他们来,一定是给连蔓儿家送山里的新鲜土产来了。张庆年过来,一般都是早上来,吃过了饭就走,不会留宿。

    连蔓儿就忙和沈谨说了,要和小七回家去。

    人家亲娘舅来了,而且还是很快就要走了,沈家兄妹再舍不得,也的放连蔓儿和小七回去。

    连蔓儿就和沈六、沈谨、沈谦告辞,沈六另安排了一辆轿子给连蔓儿。连蔓儿就和连叶儿坐了轿子,小七依旧骑着马急忙往家里来。

    一进院门,张采云就笑着迎了过来。

    “蔓儿,我可想死你了。”张采云上来就拉住连蔓儿,又看小七,“小七好像又长高了。”

    几个孩子说说笑笑地进了屋。张青山和李氏这次都没来,只打发了张庆年和张王氏两口子带着张采云来了。大家相互见礼,又是一番寒暄热闹。

    张氏和连枝儿张罗着做饭,张采云就带着连蔓儿和小七看他们带来的东西。

    两篮子晚熟的大黄杏,一篮子还有些泛青的沙果,另外几个篮子里满满地装着各种鲜蘑菇、鲜木耳,还有两个篮子,里面装满了红彤彤的小果子。

    “耨耨。”别的都还寻常,小七见了那两篮子红果子,立刻就两眼放光了。

    “就知道你们最稀罕吃这个。”张采云就笑,“……是我们昨天上山摘的,怕放不住,都带着叶子摘下来的。你们先挑特殊熟烂的吃,剩下的放你们那地窖里去,还能多放两天。”

    耨耨,是烧锅屯那一带大山里特有的一种野果子。植株是小灌木,果子有指肚大小,完全成熟的时候呈火红色,味道极为甜美。连蔓儿姊妹几个都爱吃这个,并一致认为这是最最好吃的野果子。

    耨耨多生长在深山里,即便是张青山家山里果园里也是没有的。要采摘耨耨,必须要往更深、更险的山里走。而且,这种野果子的数量并不多。

    张家人特意上山里,为她们摘了这么多的耨耨送来,这一份心意,让连蔓儿觉得,什么样的言语感谢都是虚浮的。

    连蔓儿就打发了小喜去洗些耨耨送上来,就拉着张采云往炕上坐了说话。

    “我姥爷、姥姥咋没来?”连蔓儿问张采云。

    “今年不又买了好多棵树吗,现在正结果,离不了人。雇了人也忙不过来。他俩都不放心,非得看着,就没来。”张采云对连蔓儿道。

    这一两年,张家的日子也越发好过了,因此今年开春就又买了个果园。不过在烧锅屯那边,一般都不说几个果园,而是算具体的果树有多少棵。

    “那我大舅和舅妈今天就得回去,不能住两天?”连蔓儿就问。

    “一会吃完饭就得回去。”张采云道,“对了,你跟小七跟我们回去不?我爷和奶在家里总念叨,让你俩去住俩月。”

    “恐怕还得过些天。”连蔓儿就道,她跟张采云说了沈谨,还有小七去念园和沈谦一起念书的事。

    “那这是好事,小七念书最要紧。我们那,啥时候都能去。”张采云立刻就道,接着又好奇地拉着连蔓儿问,“那个沈谨,长啥样啊?说话是不是和咱都不一样?……哎呀,这府城里沈家的千金小姐,我还没见过啊。”

    沈谨觉得乡下的每一样东西都新奇,张采云也对沈谨这个府城来的大户人家的姑娘感到好奇。而且,这么好奇的不仅张采云一个。这些问题,连叶儿就曾经问过。

    “你在这多住些天,不就知道了。反正也雇了人干活了,一会我娘也肯定得留你。”连蔓儿就笑道。张采云虽然是个女孩,但却是张青山和李氏的第一个孙子/女,在张家很受宠。张家的条件不错,不会惯着孩子犯懒,也不会硬性安排她们做活。张采云一直活的很自在。“到时候,我领你去念园看看去。”

    张采云就嘻嘻地笑了。这若是换了别人,肯定要客套几句,然而张采云就没有。一来是她这个人,性格就特别的爽朗大方,二来,她们表姐妹之间也用不着那些客套话。

    “能去吗?”张采云就问。

    张采云没去过念园,自然想去看看,她还想看看沈谨。

    “能的。”连蔓儿点头,“就是得再等两天。”得等沈六走了之后,沈六规矩大。当然这句话连蔓儿没有说出来。

    “等两天就等两天呗。”张采云也没多问,很高兴地道。

    晌午,张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都是至亲骨肉,大家也没分桌,就在一桌上吃的,连守信还陪着张庆年喝了两盅酒。

    吃完了饭,歇了一会,看着天气不那么热了,张庆年和张王氏就告辞要走。

    这两个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在这个时节不可能留下,张氏就开口留张采云。

    “……也不缺钱,地里和山上的活,就多雇俩人,你们都别累着。我就不留你们俩了,让采云在我家住下吧。”张氏就道。

    张庆年和张王氏很痛快地答应了。

    “……听你大姑的话,别招蔓儿和小七跟着你疯玩,跟你枝儿姐学学,能帮你大姑干点啥就干点啥。”张王氏出门的时候,就嘱咐张采云。

    “知道了,娘。”张采云故意做出低眉顺眼的样子来答应道。

    大家就都被她给逗笑了。

    后晌,连蔓儿打发出人去打探,听说沈六带着沈谨和沈谦在看过了小沈屯的庄子之后,已经回到了念园。

    “……明天六爷就要走,我想一会就带小七去看看,把那新鲜的山货咱分出一份来,也是咱们的一点意思。”连蔓儿就跟连守信和张氏商量道。

    连守信和张氏自然都没有异议,忙着去挑最好出来,准备送到山上去。

    连蔓儿又和张采云说了,让连枝儿先陪着她。

    “这个我懂,就咱们家,要是来两拨客人,有一拨人家要先走,还得先陪人家这先走的那。再说了,我又不是客。你们去吧,我就跟我大姑,还有枝儿姐做针线。”张采云虽然并不读书认字,但是人情交往的一般道理,她都是懂的。

    连蔓儿这才和小七带着挑出来的几篮子山货到念园来。

    她们依旧被领到了常青园,沈六、沈谨和沈谦都在。

    “这是我大舅今天给送来的,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就在一个新鲜。”连蔓儿让小喜和小庆将几篮子东西提了上来,笑着说道。

    “这个好。”沈谨见了那几样鲜蘑菇和木耳,就笑着道。

    新鲜的山货,尤其是那几样蘑菇,就用篮子那么装着,都有清新的香气散发出来。

    “就用这几样,浓浓地熬了做汤底,涮锅子最好吃了。”连蔓儿就道。这个时候,外面的天已经有些转阴。这个季节的三十里营子,傍晚下一场雨,是最经常的事情。

    “晚上就涮锅子吧。”沈六突然发话道。

    下面就来人将几篮子蘑菇和木耳拿下去收拾去了。

    “这个是什么,蔓儿?”沈谦看着连蔓儿手里提着的小篮子,问道。

    连蔓儿就看向沈谨和沈六,她看这两个人也都不认识她篮子里的东西,忍不住抿嘴笑了笑。

    这耨耨出产少,山里的人家,除了特别惯孩子的,真没有特意去摘这个的,至于市面上,就更没有卖的了。

    像沈家兄妹几个,即便号称吃遍了山珍海味又怎样,他们就没吃过这山里孩子都吃过的耨耨。而耨耨,不论是味道还是营养,可丝毫都不逊色于那些贵价的水果,甚至更为稀有。

    “这是耨耨……”连蔓儿少不得好好地解释了一番,又将篮子交给伺候的丫头,让她洗了一些端上来。

    沈谨和沈谦吃了,都赞好吃。沈六虽没说什么,也点头表示了赞许。

    连蔓儿陪着沈谨,一边吃一边说话,连蔓儿不经意地提起了张采云。

    “你表姐?既然住在你家,怎么没带她一起来?”沈谨就道。

    “等过两天,我带她来给五姐请安。”连蔓儿就笑道。

    她们这边说话的工夫,外面已经浓云密布,随着几道惊雷,闪电划破了天空,随即大雨就如瓢泼似地下了起来。

    “你们姐弟不用急着回去,晚饭一起吃吧。”沈六吃完了耨耨,正在擦嘴,见下雨了,就对连蔓儿和小七说道。

    连蔓儿略做推辞,也就应了。

    晚饭果然准备的是蘑菇鲜汤底的火锅,外面下着雨,沈六就将沈谨、沈谦、连蔓儿和小七都留在了常青园,一起吃饭。

    涮锅子,本来就是人多些才有气氛。

    席间,沈六的态度格外的温和,这使得平常在他跟前都有些拘谨的沈谦和沈谨都松快了许多,大家说说笑笑的,气氛格外的欢快、融洽。

    沈六话不多,却难得的一直含笑。

    吃过晚饭,雨虽小了些,却还没有停。丫头们端上茶来,沈谨和沈谦都留连蔓儿和小七喝过了茶,等雨停了再下山。

    “蔓儿,你来,我有话跟你说。”沈六起身道。


第六百四十六章 新雨

    沈六带着连蔓儿走到临窗的一张几案旁,沈六朝连蔓儿示意,两个人相对坐了下来。窗外的雨还没有停,淅淅沥沥地下着。隔着珠帘,看暮色缓缓浸润,听着窗外雨滴打在花叶上的声音,连蔓儿托着腮,不觉有些沉醉了。

    沈六坐在连蔓儿对面,他叫连蔓儿过来说话,却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微微有些出神地看着连蔓儿。或许是刚刚在席间喝了两盅酒的缘故,连蔓儿白皙的面颊此刻更加红润可爱,那望着窗外的,本来清澈灵动的大眼睛,此刻也变得有些雾蒙蒙的了。

    旁边的红泥小炉上,泉水已经烧开,发出细微的咕嘟咕嘟的声音。小丫头端了茶盘上来,就立刻悄悄地退开了。

    沈六没用人伺候,而是亲自取了水,烫茶壶、烫茶杯,接着才用一个银茶匙从一个八角形的掐丝珐琅的茶叶罐里取了茶叶,倒入茶壶中。

    等沈六将冲泡好的茶水倒入小茶盅内,推到连蔓儿面前的时候,连蔓儿早从窗外的雨景中回过神来。

    “六爷,这是功夫茶?”连蔓儿双手小心地捧起茶盅,立刻就有袅袅茶香扑面而来。再低头看那茶汤,是清澈的浅碧色。

    沈六冲泡的的是上等的铁观音,采用的也是铁观音最适宜的功夫茶的冲泡方式。

    沈六一边点了点头,一边给自己面前的茶盅里也倒了。

    “蔓儿,你也懂得功夫茶?”沈六问道。

    这一刻,沈六身上的冷厉,还有官威似乎都随着刚才烧开水的蒸汽飘散了,剩下的是温温润润,就仿佛是这可人的茶香。

    连蔓儿不由得心中一动。

    沈六要找她说话,她大概猜到了会是什么内容。沈六要优待她一些,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优待到这种程度,亲自泡茶给她喝?

    沈六这个人,从来不是一个会做多余的事,更不会做“错”事,他此时此刻,这样做,而且还是这样的姿态,是为了什么?

    连蔓儿飞快地瞟了沈六一眼。在心中一动之后,又是心中一震。她飞快地收回视线,低下头,做细心品茶状。

    “嗯?”沈六问了连蔓儿一句。半晌没听到连蔓儿答言,倒是看连蔓儿有些变颜变色的。他不由得翘起嘴角,又故意追问道。

    “哪里懂得那,是听鲁先生说过。”连蔓儿此时已经平复了心绪,就笑着答道。

    “你、你们的运气不错,鲁先生可是我大明最有名的才子,要说学识广博,这天下间,也没有几个人能比的上他。”沈六就道。

    连蔓儿点头。沈六说的不错,能够得鲁先生为师,确实是她们的好运气。

    沈六见连蔓儿放下茶盅,就又给连蔓儿的茶盅里续了茶。

    “六爷,是有什么话要嘱咐我?”连蔓儿端了茶盅,就问道。

    沈六看了连蔓儿一眼,似乎是说急什么。然后就自行品起茶来。

    连蔓儿见沈六这样,也不好再催。

    慢慢地喝了几盅茶,窗外的暮色更浓郁了,雨后的山水花木,仿佛是浴后新妆的佳人。室内也满溢了茶香,沈六和连蔓儿相对,两人似乎都在细心品尝,半晌没有说话。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此刻自己满腹的心事。

    “第一个,是这葫芦的事……”沈六终于开口道。

    “六爷放心,”连蔓儿见沈六开口,立刻就接道,“这件事,我猜六爷是有什么安排。因此已经和小七说了,不可对人说知。就是家里,我爹娘那里,我们都没有提。”

    沈六赞许地点了点头,连蔓儿年纪虽小,但是说话做事,极知道进退,而且还有一个难得的好处,就是管得住自己的嘴,知道什么事不能说。

    这点好处,也许说着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女人来讲。

    “今年十月万寿节,是当今万岁的四十整寿。”沈六缓缓地道,“寿礼我这早就预备了,若是再添几个异样吉祥的葫芦,就是锦上添花。”

    这个年代的万寿节,是指坐在龙椅上的那一位的生辰。而皇后的生辰,则成为千秋节。

    原来沈六要将做好的葫芦送给皇上做寿礼。连蔓儿的神色忙又端肃了一些,到不仅仅是因为谈到了皇帝,也是因为沈六肯将这样的大事说给她听。

    连蔓儿知道,沈六只需要告诉她保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将这样的底透露给她的。

    “这个消息,暂时不能泄露出去。一是怕有人效仿,这个东西说难不难,难得的是一个巧思,一个稀罕。二是,若早传了出去,到时候就没有惊喜了。”沈六又道。

    “嗯,嗯。”连蔓儿点头,确实是沈六说的这个道理。

    “六爷尽管放心,我们这边,是再不会泄露出去的。”连蔓儿又向沈六保证道。

    “明天我就要回府城去了,”沈六又道,“谨儿和小九就留下来,小九念书,有楚先生看着他。他似乎很听你的话?”

    说到这,沈六看向连蔓儿的眼睛。

    “小九……爷,性格极好。”连蔓儿垂下眼帘,假装品茶,含糊地答道。

    沈六这么问,她实在是不好回答。要怎么说,点头承认小胖听她的话吗,那这让沈六这个当哥的会怎么想?要否认,似乎也无从谈起。

    “性格好……啊……”沈六又看了连蔓儿一眼,心里略微有些不是滋味。

    说沈谦性格好,是说他性格不好吗?

    “小九他还是小孩子的心性,等我走了,若是他……玩闹的不像话,你不要纵着他。”沈六品了一口茶,才又说道,“我看你管小七就管的很好。”

    玩闹的不像话?连蔓儿心内有些诧异,在她看来,小胖确实是有些孩子气,但是要说玩闹的不像话,却是没有过的。

    从心性上来说,小胖真是个不错的男孩子。

    而且,说她管小七管的好,那是因为小七是她弟弟,她再怎样,也不可能像管小七一样去管沈九啊。

    “六爷过虑了。”连蔓儿就笑道,“我看九爷这两年可成长了不少,九爷做事很有分寸的。”

    “如果那样,就好。”沈六不置可否地道。

    “小九那里就不说了,还有谨儿。”沈六又道,“你若有空闲,就多来陪陪她。她是来这里散心的。我看这两天,有你在跟前,她开朗了不少。”

    “只要五小姐不嫌弃,我肯定会多来。”这个是可以答应的,连蔓儿忙就点头。

    “嗯。”沈六也点了点头,“还有让五郎写的那个条陈……”

    “这个六爷也尽管放心。”连蔓儿忙就道。

    让五郎写条陈,这其实也是在给五郎机会,要提携五郎,对这件事,连蔓儿当然非常上心,就是沈六不说,她也要提一提的。

    两人之间又沉默了一会,就有小丫头提着灯走了进来。连蔓儿扭头,窗外已经是暮色四垂,念园内很多处都掌起了灯火。

    “六爷可还有什么要吩咐的?”连蔓儿就问。天晚了,要没什么事,她该走了。

    沈六没有立刻说话,而是似乎想了片刻。

    “先就这些吧。”沈六缓缓地道。

    “六爷,那天色不早,我该告辞了。”连蔓儿就起身道。

    “我派人送你。”沈六也站起身道。

    两个人从屋中出来,沈谨、沈谦和小七也从游廊上站起身,走了过来。原来沈六叫了连蔓儿去说话,她们三个人也没有走,就在游廊下摆了桌椅,一边喝茶,一边看雨、说话。

    “……连家派人来接连姑娘姐弟,就在外头。”一个大丫头上前禀报道。

    连蔓儿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说了可能要在念园吃晚饭,不过连守信和张氏两口子看天晚了,她们姐弟还没回来,依旧担心,是连守信带着人来接她们了。

    “那就不用六爷再打发人送我们了。”连蔓儿就道,“六爷明天什么时辰起身,我爹带我们来送六爷。”

    沈六就说了一个时辰,连蔓儿忙记下了。

    “今天就全当给六爷送行,明天早上,我爹带小七来。……我不便再来的。”连蔓儿朝沈六福了一福说道。

    沈六在念园的几天,当地的士绅一概都没有见。明天他要走,这消息早就放了出去,当地的士绅肯定要来送行。连家有连守信带着小七来,连蔓儿也不方便来。

    沈六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就点了点头。连蔓儿还是很贴心的,今晚上山来,是特意为他送行。

    此时天色虽晚,但是雨却停了,沈六带着沈谦、沈谨状若散步,一直将连蔓儿和小七姐弟送出了常青园。

    连蔓儿带着小七和沈六、沈谦、沈谨一一道别,在一众丫头小厮的簇拥下往外走。连守信带着人来接他们,被钟管事请进了一间客厅说话,这个时候也迎了过来,父子三个汇聚一处,从西门出来,径直回了家。

    第二天,连蔓儿一家早早地吃了早饭,连守信就带着小七去念园为沈六送行了。

    沈六走了,念园就剩下沈谨和沈谦姐弟,小七每天都去念园,跟着沈谦一起念书,并在念园吃午饭。

    连蔓儿也要去念园陪沈谨,可是家里却突然来了许多的客人。


第六百四十七章 风景

   沈家的五小姐在念园小住,锦阳县、甚至周边各县的宅门中的闺秀和年轻媳妇们都想着上门拜访。然而,她们大多没进过沈府的门,也与沈谨素不相识,就不敢贸然的上门去。

    连蔓儿常去念园陪伴沈谨,并与沈谨一起出游,大家就都知道连蔓儿与沈谨交好,一个个的,就都往连家来了。

    与念园的高门槛相比较,连蔓儿家的门槛就平易近人多了。

    这些人,自然都是想托连蔓儿的人情,要结识沈谨。对于锦阳县的这些闺秀来说,能够结识府城沈家嫡出的姑娘的机会,并不多。

    来者是客,连蔓儿自然都好生接待。对于她们的请托,连蔓儿却并不会大包大揽,她只告诉这些人沈谨能文,暗示让这些人写了帖子,自去送到念园去。

    因连蔓儿做的极巧,这些人多感激她透露消息,忙忙的去准备了。

    再去念园见沈谨的时候,连蔓儿就将这件事说给沈谨听了。

    “这两天是接了好些个帖子。”沈谨让连蔓儿看她旁边的桌案上,确实有一叠各色的小笺。连蔓儿见那里也有几样浣花笺,就知道那些闺秀回家去也是下了功夫的。

    “五姐,那这些人,你是打算见还是不见那?”连蔓儿就问。

    “依我的本意,一个都不想见的。”如今沈谨和连蔓儿是越发的相熟·说话也没有一开始的顾忌。“不过,谁又能一直按照自己的本意活着那。”

    沈谨说到这,轻轻地叹了口气。

    自从认识了沈谨,连蔓儿已经见她这样叹了好几次的气。沈谨的叹气轻如薄雾,每当她叹气的时候,眼神也会跟着飘的很远。并非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种。正因为看到沈谨这样的叹息,连蔓儿才相信,沈谨确实是有解不开的烦心事。

    “五姐; 你在府城的时候我不知道。不过在这里,你大可不必想的太多。”连蔓儿就道,“那些来过我家的,我是都和她们说了,说你来念园是要闭门为先皇后娘娘抄经祈福的。”

    连蔓儿第一天来念园的时候,沈谨是说过这样的话。虽然连蔓儿是知道沈谨是来这散心的,但是对外面,沈家一致的说辞却是沈谨来念园,是要每天为沈皇后抄经超度。

    有这样的因由在,谁来拜访; 沈谨都可以不见。而且,就像连蔓儿说的,以沈家在辽东府的地位,沈谨在锦阳县这里,起码在这件事上,是可以随着她的心意行事的。

    沈谨就笑了笑,心里感激连蔓儿做的体贴周到。

    “有几个还是要见一见的。”沈谨道。

    沈谨就叫了贴身的丫头还帮她挑拣帖子,看要见谁。

    “蔓儿,你也来帮我挑拣挑拣。”沈谨也招呼连蔓儿道。

    这件事,本是不用连蔓儿的; 沈谨这么说,不过是要做个人情。若是连蔓儿那边应了谁的人情,她可以看在连蔓儿的面子上见一见

    连蔓儿也明白沈谨的心意; 她也没说什么。丫头们筛选出来的帖子,最后还要经过沈谨自己的挑选。连蔓儿只挑了一张帖子给沈谨,那是锦阳县与五郎一起考中秀才的关家少奶奶的帖子。

    关家也是耕读之家,在地方名声极佳。关秀才与五郎交好,为人极有才干,说是下一科必中的。关家少奶奶也念过书,很是知书达理。

    沈谨舀了连蔓儿挑的帖子,又从丫头们选出来的帖子里挑了几张; 就安排下去; 说某日某时要见这几个人。

    连蔓儿瞧见沈谨那一叠选中的帖子里有知县的妻女,另外还有王举人的夫人和怀大少奶奶; 就也没说什么。

    这两家也曾向她请托过,连蔓儿没有特意跟沈谨提; 就是因为她知道,沈谨若要见人,那么这几个是必得见的。

    沈谨安排着见锦阳县的闺秀们,也不过是说几句话,走了个过场,饭都不曾留的。不过,见了沈谨的闺秀们依旧是欢天喜地。

    连蔓儿旁观了一次,得出结论,这就是所谓的场面应酬。

    很无趣,但大家却都要装作非常有趣,而且还必不可少。不过,也有真能从中得到享受的,这样的人很让人羡慕。

    沈谨也做的相当完美,但连蔓儿并不认为她真心享受这样的应酬。

    等沈谨见完了这些闺秀,连蔓儿想起答应要带张采云来念园玩。张采云也想见沈谨,但是张采云的目的和那些闺秀们不一样,用张采云的话来说,她“远远看一眼就行”。

    连蔓儿挑了沈谨心情好的时候,婉转地提到张采云在家里的事。

    “……不是说要带她来念园,怎么一直不见你带来?”沈谨就问,“要不,就明天,我看这两天天气好,你带她来玩玩。”

    这正是连蔓儿所希望的,自然点头答应了。

    “还有你姐姐,一直听你说,是在家里绣嫁妆,都不出门的是吧?明天也请她来,玩一天,也不会耽误了绣嫁妆吧。”沈谨想了想,又道。

    “五姐这样说,她必定要来的。……我还有两个小姐妹,都是庄户人家的孩子……”连蔓儿就又笑着道。

    “你的姐妹,总是差不了。你都带她们来吧。”沈谨就道。

    连蔓儿回到家,就将这件事和张、连枝儿还有张采云说了。张采云自然高兴,连枝儿听沈谨要她去,也点了头。

    “你说还有两个小姐妹,是打算带谁去?”张氏就问。

    “就叶儿和家玉吧。”连蔓儿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