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连蔓儿点头,“小九,你上来过是不?”

    “嗯,来过两次。”沈谦就点头。

    “一会有舞龙,别错过了。”五郎在旁就道,“这么高看下去,肯定很有趣。”

    元宵节灯市期间,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时辰,灯市上都会有舞龙,从街头一直舞到街尾,十分的好看。来逛灯会看灯,这舞龙是必须要看的。

    果然,一会的工夫,就有两条长长的龙灯出现在灯市上,从塔顶上看下去,仿佛是两条游龙正畅游在灯的海洋里,好几处地方还燃起了烟花,看着烟花几乎就是在眼前盛放,几个孩子都发出了赞叹声。

    舞龙到街心,继续往东去了,大家也就跟着从塔西往塔东走。连蔓儿也要过去,手却被人拉住了。

    拉住连蔓儿的,是沈谦,没有很用力,只是轻轻地拉着。

    果然还是小胖啊,手还是肉肉的,有一瞬,连蔓儿如是想到。

    看到连蔓儿低头看两个人拉在一起的手,沈谦不是很情愿地把手放开了,并朝塔里挥了挥。立刻就有个面相讨喜的小厮上来,将手里的东西呈给沈谦。

    “蔓儿,这是送给你的。”沈谦将手里的灯笼往连蔓儿面前一递,嘴角弯弯地道,一双狐狸眼,似乎也睁大了一些。

    “呀!”连蔓儿的眼睛也微微睁大了一些,因为,沈谦拿着的灯笼太漂亮了。

    那是一盏八角琉璃宫灯。宫灯的框架和手柄都是上好的小叶金星紫檀,宫灯上方八个角上分别都有雕镂精致的龙头探出来,每条龙的嘴里,都含着一颗白珠,白珠下还垂着丝绦。丝绦的末端是圆形的白玉片,灯光下,隐约可以看见,白玉片上也雕刻着精致的花纹。白玉片下,则是垂着大红色的穗子。宫灯的底部,也装饰着漂亮的大红流苏。

    而更漂亮的是宫灯上镶嵌的琉璃,每一面琉璃内,都镶嵌着色彩逼真、栩栩如生的绢画,如刘海戏金蟾、鲤鱼跃龙门等,不一而足。更奇特的是,那绢画是镶嵌在两片薄薄的琉璃之间的。

    沈谦看连蔓儿的神情,显然是很喜欢自己送的宫灯,不由得一双狐狸眼都完成了月牙形。

    “我就知道你肯定喜欢。给,蔓儿……妹……。”沈谦将灯笼往连蔓儿手里递。

    喜欢是喜欢,这么漂亮的东西,谁会不喜欢那,只不过……,连蔓儿的目光从宫灯移到沈谦的脸上。

    虽有一双狐狸眼,但沈谦此时的笑容跟狐狸一点也不沾边,反而有些傻兮兮的,像极了奶狗时期的大胖和二胖。

    这样的笑容,让连蔓儿心……


第五百八十五章 少年心事

    沈谦看连蔓儿略有些愣怔,就将宫灯又往前递了递,还试探地抓了连蔓儿的手,握住了宫灯的手柄。

    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沈谦的神情颇为小心翼翼的。等成功地将宫灯交到连蔓儿手里,他似乎才松了一口气。那眼中闪烁的光辉,似乎是完成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连蔓儿这个时候也回过神来,看看手里的宫灯,又看看沈谦,不由得释然一笑。

    “谢谢你,小九。”连蔓儿由衷地道。想要知道一个人对你怎么样,有的时候很简单。当有一个人,将他拥有的、珍爱的、而他认为你会喜欢的好东西,毫不吝惜地送给你,而且唯一担心的事,是怕你不喜欢、不接受。那这个人对你的感情是无需置疑的。而这样的人,这样的一份心意,是需要好好珍惜和爱护的。

    连蔓儿将宫灯提在手里,又好好地打量了一番,越看越是喜欢。

    “小九,这宫灯你哪里弄来的?”连蔓儿就问沈谦。这样精巧的工艺,不知道是哪里的能工巧匠制作出来的。

    “是我八岁的时候进京,皇后姑妈送给我的。”沈谦乐呵呵地答道。

    “呀,这么珍贵。”

    “姑妈送给我的,就是我的东西。现在我送给你,就是你的了,蔓儿。我那里还有许多好东西,等你来府城,我都拿出来给你慢慢看。”似乎是怕连蔓儿再将宫灯还给他。沈谦连忙解释道。而在说到连蔓儿去府城的时候,沈谦眼神中的期待更是几乎要满溢出来。

    连蔓儿看了看沈谦,就将要将宫灯送还的话收了回去。沈谦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做事还是有分寸的。他不会将不能送人的东西拿出来送给她。

    即便是故皇后送的宫灯。那也只是宫灯罢了。这宫灯的贵重之处,只在于背后沈谦的那份心意。

    “小九,你先替我拿一会。”连蔓儿就把宫灯交给沈谦。然后抬起手,将左手腕上戴着的一串檀香雕刻佛头珠子取了下来,递给沈谦。“小九,这个给你。这是去年我娘给我请的,送到庙里供了四十九天,请住持大师开了光的,说是能保平安。我一直戴着。这一年,日子过的挺顺溜,连点小病小灾也没有。”

    去年是连蔓儿的本历年,按照庄户人家的传统说法,这一年会多灾多难。所以。张氏托了李氏,求人“请”了这一串佛珠,还在佛前开光、供奉后,给连蔓儿戴了做护身符的。

    “送给你,也能保你平安。”

    沈谦似乎是没想到连蔓儿也有东西送他,欢喜的有些傻了,好一会才乐呵呵地又将宫灯给了连蔓儿,将佛珠接在手里,摩挲了一阵。才小心翼翼地戴在手腕上。

    之后,两个人就提着灯笼,站在栏杆前,看下面的灯市夜景。

    “鱼龙、鱼龙舞,”沈谦看了一会,就做冥思苦想貌。嘴里不住地念叨着,一边还拿眼看连蔓儿。

    “什么鱼龙啊,小九,你想作诗啊?”连蔓儿看的好笑,就问道。

    “不是想作诗,就是突然想起来,有一首词,写元宵节灯会的,从这看下去,就和那词里写的一样。只想起里面有一句就是鱼龙舞。其他的,一着急,就想不起来了。”沈谦就眯了眼,笑道。

    “亏你还考中了秀才。”连蔓儿就笑。其实,科举最重要的是八股文章,诗词方面反而被认为是杂学。尤其是在本朝,最重的是实务。“这首词,连我都知道。”

    沈谦说到鱼龙舞,连蔓儿才想起来,可不正有这么一首词,描绘的正是他们眼前的景象。

    “蔓儿,你蒙我的吧,我可不是小七。”沈谦的眼睛睁大了一点,那样子分明是不相信连蔓儿的话。

    “瞧不起我不能上学是不?!”连蔓儿就横了沈谦一眼,突然心中一动,“小九,古人有一字师。今天你想不起鱼龙舞这首词,我告诉了你。那你是不是该尊我为师?”

    “这个……也、也行。”沈谦似乎犹豫了一下,才说道,“不过,蔓儿,你要是只知道一两句,那可不作数。”

    “我怎么可能只知道一两句。”连蔓儿挑了挑眉,心想,小胖认了她为师,那以后她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再也不用管小胖叫什么小九哥了。

    沈谦见连蔓儿挑眉,就做虚心受教貌。

    “蔓儿,你既然知道,就念给我听听。”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青玉案……”连蔓儿娓娓道来。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语言是有着它独特的魅力的,眼前的景致与这词又是如此的契合,连蔓儿不由得沉醉在美景和词意当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

    念到这里,连蔓儿突然发觉沈谦的神情有异,不觉心中又是一动,下意识地就住了嘴。

    这个时候的沈谦,根本就没有去看下面的灯市,而是背对着塔外,看着她。那两眼微眯,嘴角含笑的模样,哪里还是只小奶狗,分明是一只小狐狸。

    一只眼神中有着算计,以及算计成功而得意洋洋的小狐狸。

    沈谦等了一会,不见下文,就自己接了下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连蔓儿就眯起眼睛看着沈谦。她刚才忘记了,青玉案这首词,虽然词人本身是想表达他的清流立场和政治抱负,但是后人却往往用来附会有情人相约于元月夜,更有各种引申,无一不涉及情情爱爱。

    沈小胖这家伙,不是故意哄她来念这首词的吧。要不然,怎么一开始说只记得一句,到后来却接的那么顺溜。

    是她错把小狐狸当成了小奶狗了?

    连蔓儿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危险。

    沈谦也看着连蔓儿,一双眼睛映着灯光,亮晶晶、水润润地,闪着期待、得意,还有一点紧张。

    连蔓儿伸出手……

    “蔓儿,小九,你们怎么还在这?”五郎突然从塔的另一侧转了过来,惊讶地道。他刚才带着小七几个追着舞龙往那边去了,好一会才发现连蔓儿和小九并没在跟前,就走过来寻找。

    五郎的出现,让对视的两人各自挪开了视线,连蔓儿也将伸出去的手又收了回来。

    “哥,我们正要过去。看,小九送了这个给我。”连蔓儿说着,就将手里的宫灯举高了些,让五郎看。

    “哦……”五郎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小七就跑了过来。

    “真好看,明天是不是还有,哥,姐,小九哥,明天咱们能来看吗?”小七说着话,就看见了连蔓儿手里的宫灯,顿时睁大了眼睛。

    “这灯真好看。小九哥,是你的吗?是你给我姐的?”

    小七绕过五郎,跑到连蔓儿和沈谦身边,绕着宫灯转了一圈,羡慕地道。

    “嗯。”沈谦点头,“小七,明天你要是还想来看灯,我让人跟看塔的人说一声。”

    沈谦这样说,小七反而不好意思立刻就应声,只是嘿嘿笑了两声,然后去看五郎和连蔓儿。

    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看完了舞龙灯,纷纷从塔的另一侧走了回来。五郎看时辰不早了,就说该回去了。大家都点头,就从塔上下来。

    走到四层,会合了连守信等人,大家一起从塔里出来。

    夜色已经深了,不过街上依旧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小孩子们虽然贪热闹,但却熬不得夜,而且还有一个年长的李氏,大家就商量着,开始往回走。

    沈谦依旧是和连蔓儿、小七、五郎走在一起。

    “小九,你今晚上肯定回不了府城,可安排好住处了?”五郎就问沈谦。

    “小九哥,你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在县城多玩几天呗。再去村里,上我们家住几天。”小七非常热情,他很喜欢沈谦。

    沈谦在回答之间,先偷偷地溜了连蔓儿一眼。见连蔓儿脸上并无怒色,顿时就有些放心。可也不见连蔓儿脸上有什么喜色,这又让他有点不安。

    “只能住一晚,明天就得回去。住处吗……”沈谦说到这,又偷瞄了连蔓儿一眼,如果过没来得及安排住处,是不是就可以跟着连蔓儿回去,到连蔓儿家住上一晚那。

    还没等沈谦决定好该怎么说,就见两个年长的管事模样的人分开人群走了过来。

    “可找到了!”

    “九爷,你让我们好找。”

    来的是沈家的两个管事,其中一个还和连蔓儿一家相熟,正是钟管事。

    沈谦的脸色就是微变。

    “九爷,赶紧回吧,府里都要闹翻天了。”钟管事只来得及跟连守信抱了抱拳,就到沈谦跟前,低声地说了几句。

    连蔓儿没太听清钟管事说了些什么,只是看他的神态和语气,竟是有几分急迫。

    沈小胖他,不会是没经过家里,自己跑来的吧?


第五百八十六章 熟人

    连蔓儿正在暗自猜测、担心,就看见沈谦听了钟管事的话,并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只是沉吟不语。钟管事脸上的神色则是变得更焦急了。

    沈谦摆了摆手,似乎是不让钟管事说话,微微扭过头来,朝连蔓儿这边看过来。

    许是看出连蔓儿有些担心,沈谦就朝她笑了笑,意思好像是让她放心。

    连蔓儿就抿了抿嘴,她是有些担心沈谦。沈府那样的人家,能够为子孙提供的东西,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同时,它对子孙的束缚,要求子孙们相应的付出,同样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体两面,就像有白天,就会有黑夜,有阳光,就会有阴影。

    沈谦不知道和钟管事说了些什么,钟管事竟和另一个管事都退到了一边。

    “蔓儿,五哥,小七,我要回去了。”沈谦独自一个走过来,笑着对连蔓儿、五郎和小七说道。

    “小九,是家里面出了什么事?”五郎就问。

    “小九哥,你不能多留一天吗?”小七不舍。

    “小九,你是不是,自己偷跑来玩的?”连蔓儿则是小声地问道。

    “家里没什么事,就是看我这么晚没回去,派人出来找我。”沈谦道,又看了一眼连蔓儿,眼中波光闪闪,“也不是偷跑出来玩。今天说好了,可以出来玩一天的。嗯,我就……,顺便想着。能看到你们就好了……”

    大老远地从府城来,这是多远的路啊,还真是顺便啊。连蔓儿腹诽道。

    “小九哥,你看到我们了。”小七就道。

    “是啊。”沈谦就笑了,又转向五郎,“五哥,等出了正月,你也该来盛京书院了吧。”

    “嗯。”五郎就点头。

    “书院里怕是没住的地方,总住在客栈也不是常事。住我家里。我让人给你腾个院子出来……”

    “不,”五郎连忙摆手,“以后要常去府城,我们一家已经商量过,打算在府城也置办些产业。”

    听五郎这样说。沈谦的目光就落在连蔓儿的脸上,又在小七的脸上打了个转,然后又落在连蔓儿的脸上,似乎是在问,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连蔓儿心想。

    “对,小九哥,我们家要在府城买房子。以后我哥过去念书好住。我们去府城玩,也有地方住。”小七就道。一双眼睛忽闪忽闪地,显然对在府城置产和去府城玩,怀着喜悦和期待。

    沈谦的嘴角也翘了起来,看来对连家这样的打算,也和小七一样,喜悦而期待。

    “正巧。前两天我还听钟管事他们说,好像是相熟的人家有几处极好房屋要转手。五哥,你要置办产业,记得先来告诉我。这些东西我虽然不大懂,家里的管事们消息却灵通。”沈谦就郑重其事地对五郎道。

    她们这边说着话,钟管事那边似乎有些等急了,却又不敢上前来催促。

    “那自然,还得先谢过你,小九。”五郎就道。

    要去府城置产,她们人生地不熟,五郎本来打算,也是要找在府城的同窗帮忙。现在沈谦发话,有沈家的管事们帮忙,那事情只会更加顺利。

    沈谦又和五郎说了一会话,当着这些人,他并没特意和连蔓儿搭话,只是一双含笑的眼睛,时不时地会落在连蔓儿身上,却不会多做停留。

    那边钟管事几乎急的头上冒汗,沈谦却老神在在,和五郎约好了去府城的日期,又邀请连蔓儿和小七去府城玩,然后又一一地和五郎、连蔓儿众人告别,这才转身,在众人的簇拥下上了钟管事带来的马车。

    沈谦上了车之后,钟管事只来得及向连守信等人抱拳告辞,就护卫着马车,直奔城门去了。

    从路程来推算,估计沈谦回到府城,也是第二天的清晨了。

    “小九哥这次,肯定是没告诉家里大人,就说在府城里玩,然后自己偷摸跑咱们这来玩的。”等沈谦的马车走远了,小七摸着下巴做沉思状,说道。

    “你挺有经验的呀,小七。”连蔓儿就挑眉道,“小七,你老实交代,是不是逃过学?”

    “没,没有,绝对没有。”小七吓了一跳,连忙否认。

    沈谦走了,连蔓儿这一行人就继续沿着街道,一边看灯,一边往回走。

    连蔓儿一边走,一边朝沈谦的马车消失的方向看了一眼,心里有些替沈谦担心。沈谦说的,家里允许他出来玩一天的话,想来并不假。但是,他跑来锦阳县城,应该是并没有经过家里的同意。沈家派了人找来,沈谦回去之后,会不会被罚那?

    担心过后,连蔓儿想到沈谦在钟管事来了之后那从容的模样,心里又渐渐地安定了。不管怎样,沈谦应该是有法子搞定的。

    “……这孩子长的招人稀罕,这说话办事,也招人稀罕……”连蔓儿回过神来,就听见李氏正跟张氏在夸奖沈谦。

    “是招人疼,没有架子,到了我们家,有什么吃什么,啥也不挑,跟我们也亲……”张氏也跟着夸道。

    沈小胖的人缘还真不错,连蔓儿心想。

    这个时候,小龙看见有卖糖葫芦的,就张罗着要吃。张庆年就拿了钱过去,向那小贩买了几串回来,每个孩子都分了一串。

    连蔓儿也被分到一串,她看那山楂红彤彤的,个头极大,上面的糖晶莹剔透,最顶头还有一瓣儿橘子,看着就很吸引人,也就没有拒绝,接过来咬了一口。

    “这糖葫芦做的不错。”吃了一口之后,连蔓儿不由得赞道。

    糖葫芦这种家常的小吃,经常有小贩走街串巷地卖,就是三十里营子到了冬天,每天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小贩去卖糖葫芦。同是糖葫芦,也分个优劣好坏。

    有的糖葫芦,用的山楂就小,有的甚至连山楂核都懒得去掉,像这样不仅山楂个头大,而且大小均匀,去干净了核,还加了一个橘子瓣,而且糖稀也熬的好、裹的好的,就是顶上等的糖葫芦了。

    怪不得看见这么多份卖糖葫芦的,小龙非要这个吃。

    连蔓儿这么想着,就朝那卖糖葫芦的小贩看了一眼。果然,不只小龙一个人识货,那小贩几乎被买糖葫芦的大人和小孩给包围了。

    就在这个时候,那小贩抬起头来,连蔓儿顿时就是一怔。

    “这个小贩,很眼熟……”五郎正在连蔓儿身边,他也看见了那卖糖葫芦的小贩的脸,“他好像是……那个货郎。”

    “就是他。”听五郎这样说,连蔓儿本来有的一点不确定也消失了。那个卖糖葫芦的小贩,正是钱货郎。那个在连朵儿离家出走的时候,收留了连朵儿,后来被连守仁、连继祖和二郎打了一顿赶走了的钱货郎。

    当时连守仁不仅要这钱货郎离开青阳镇,还要他离开辽东府。

    从那之后,大家就再也没看到这钱货郎了。大家都以为,这钱货郎肯定是害怕,离开了辽东府,回老家了?

    现在看他在锦阳县城卖糖葫芦,这还真是意想不到的事。

    是从来就没离开过,还是离开了之后,又返回来了?

    “哥,”连蔓儿就问五郎,这件事,他们是该当没看见,还是该采取些什么行动?

    五郎就沉吟起来。

    五郎和连蔓儿认出了钱货郎,那钱货郎在将一串糖葫芦递给一个小孩之后,也看见了他们。钱货郎似乎有些慌张,甚至没去接那小孩子递过去的铜钱,就慌慌张张地扛起糖葫芦的挑子,转身挤进人群中,一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钱货郎逃了,不过五郎和连蔓儿并没有将这件事就此放下。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也没啥朵儿的闲话出来,这货郎看来还老实。”五郎和连蔓儿一边走,一边小声地道,“啥地方不能谋生,偏又到咱们这来……”

    “预防万一吧,他不能留在锦阳县……”

    五郎已经有了决定。

    “蔓儿,这事你就别操心了。等会,我跟咱爹,还有家兴哥他们商量商量。”最后,五郎就对连蔓儿道。

    “嗯。”连蔓儿就点头。

    众人这时已经走到了九层塔前街和广冒街的交口,前面的行人突然停住了,连蔓儿她们也只得暂时停步。

    “咋地啦?”就有伙计跟前面的人打听。

    “不知道谁家的轿子,走向了。”前面就有人道。

    大家就都好脾气地哄笑了起来。连蔓儿这个时候也看清楚了,原来是相对而行的两乘轿子,都要避让对方,结果却差一点撞在了一起。这一会工夫,那两边的轿子已经协商好了,正错身而过。

    靠近连蔓儿她们这一侧的是一乘绿呢顶的轿子,里面坐的人似乎是有些不耐烦了,掀开了轿帘往外看了一眼。

    “熟人还真多!”连蔓儿一眼就瞧见了那轿子里的人,不由得叹道。



第五百八十七章 再置产

    钱货郎的出现,连蔓儿或许还可以不予理会,但是看到轿子里坐的人,连蔓儿却不能掉以轻心。

    “哥,你看到没?”连蔓儿忙扭头,低声对五郎道。

    “看到什么?”五郎不解地问。

    五郎摇头,他刚才只关注小七、小龙和小虎不要被人冲散,并没有看见轿子里的人是谁。

    “……秀娥嫂子,赵秀娥在那乘轿子里。”连蔓儿就道。

    五郎的脸色立刻就变了。前些天他们已经得到消息,赵家的父子俩个已经被流放了,可赵秀娥却不知去向。因为赵秀娥的娘和嫂子还在青阳镇上,再加上赵秀娥和二郎生的闺女还在,因此,他们都相信,赵秀娥终归还是要回到镇上,回到三十里营子的。

    现在赵秀娥回来了,却出现在锦阳县城的元宵灯会上,还坐着轿子。

    这件事,可大可小,五郎当然也知道其中的厉害。

    “蔓儿,你看清楚了?”五郎忙问。

    “看清楚了。”连蔓儿点头,“哥,这个事咱不能不管,咱应该……”

    连蔓儿就低声和五郎商量了一会,五郎点头,然后就将小福给招呼了过来。

    “跟着那顶轿子……”五郎向小福低声嘱咐了几句,小福点头,就离开众人,缀在那顶轿子后面一路去了。

    众人回到柳树井胡同的宅子里,洗漱后都准备各自去安歇。五郎和连蔓儿就将刚才看见赵秀娥的事情,向连守信和张氏说了。

    连守信和张氏也很吃惊。

    “……她回来了,咋不家去?她哪来的轿子坐?”张氏就道,“还穿的挺好?”

    “是挺好。”连蔓儿就道,只是那一眼,她就看见赵秀娥穿的是妆花的衣裳,头上满是珠翠,而且光是一只手上就有三只手指上都戴着金戒指。其中两枚还镶嵌着宝石。

    “她这样,真是让人没法不往旁处想啊。”张氏就皱眉道。

    至于是什么旁处,张氏没有明说,不过显然大家都心照不宣。在这个年代。一个独身的、没有任何根基和财产,也没有任何谋生技能的女人,突然之间以如此富贵的形象出现,那缘故是极容易猜测的。

    “咱先别乱猜,一会等小福打听回信儿来,再说。”连蔓儿就道。

    别人都去睡了,只有五郎、连蔓儿、连守信和张氏还坐在屋子里等着。约略有半个时辰的光景。小福终于回来了。

    “快说,到底是咋回事?”张氏急切地问道。

    “那轿子去了来福客栈……”小福就将跟踪轿子,打听来的消息一一说了出来,“那轿子里坐的女人,是一个赵大官人的二房奶奶。”

    赵秀娥什么时候成了什么赵大官人的小妾?虽然说人有相似,那是相似到那种程度,是不可能的。那轿子里的人,不仅是容貌。还有气韵,确定是赵秀娥无疑。

    连蔓儿就向连守信、张氏和五郎点了点头。

    “我肯定没看错。”

    “我相信蔓儿。”五郎就道,然后转头问小福。“你可打听清楚了,那赵大官人是谁,他这二房奶奶是哪里人,姓啥叫啥?”

    “回大爷,这些我都打听了。”小福就忙回道,“这赵大官人也不是啥官宦,就是开阳县的一个大商人,做的是布匹的生意。走南闯北的,为人豪爽、出手也大方,大家抬举的称呼。叫他赵大官人。”

    “这赵大官人以前也往锦阳县来过,住的就是来福客栈。那客栈的伙计说,这赵大官人家里有正头的老婆,还挺厉害。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二房奶奶,以前也没听说过。”

    “这赵大官人对这二房奶奶挺好,还让身边的人管她叫二夫人。就是这二房奶奶的来历吧。谁也不知道。听着说话的口音,应该是咱锦阳县的人。”

    开阳县,是辽东府境内与河间府接壤的一个县,距离三十里营子有三百多里地。这赵大官人既然做的是布匹生意,还经常走南闯北,那么偶然认识了赵秀娥也就有可能了。小福还打听到那女人说话是锦阳县的口音,这就更加肯定了,连蔓儿没有认错人,轿子里坐的,就是赵秀娥。

    “小福,那你有没有打听打听,这赵大官人现在来锦阳县,是干什么来了?”连蔓儿想了想,就向小福问道。

    “……客栈里的伙计说,是来谈生意的。来的早了点,是因为那位二房奶奶要看灯。”小福立刻就道。

    “很好。”连蔓儿点了点头。连蔓儿这个好,并不是说小福打听来的消息好,而是在夸小福这个人。平时看小福机灵,所以才打发他去做这件事。现在的结果证明,小福是真机灵。

    五郎又问了小福两句,就让小福去领赏钱,下去歇着了。

    “这叫啥事?”等小福走了,张氏才开口道,“她这边也没和二郎断,那边就跟了别人了,还大摇大摆地到咱们县里来,这叫啥事啊?这也太不要脸了?她就不怕二郎跟她没完?”

    连守信一脸的郁闷,虽然没有开口,但显然他和张氏想的是一样的。

    赵秀娥这样做,她自己固然是不要脸的,同时也让二郎、甚至连家大大的没脸。

    “这门亲事啊,估计老爷子要是知道了这个事,能把肠子给悔青了。”连守信就道,“……不吝到这个地步,天下少有了。”

    连守信这样说,并不算夸张。这个年代,女人们普遍看重名节,寡妇改嫁都困难重重,像赵秀娥这样,还没跟二郎有所了断,就做了别人的“二房奶奶”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那这个事,咱该咋办?”张氏就问。

    “咱派个人到客栈那边,盯着点赵秀娥吧。”连蔓儿就道。赵秀娥这个人,什么样的事情都做的出来,连蔓儿有些担心她闹事。“另外,再打发个人回三十里营子,给老宅那边捎个信。”

    “对。这个事,越早了断越好。”五郎也点头道。

    “赵秀娥这样,二郎也不能要她了。就是可怜了二妞妞。”张氏就道。

    几口人商量好了,这才各自歇息。

    第二天。大家伙正要启程回家,刘牙侩就来了,说是罗家村那有一个小庄子要转手,地很好,价钱也合适,因为连蔓儿家曾嘱咐他,所以他得了这消息。就扣在手里,立刻就来通报。

    在锦阳县,田产并不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