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会工夫。五郎和小七从私塾回来,也进屋和吴家兴相互见了礼。
“请鲁先生早点来。”张氏就对五郎道。
五郎去请鲁先生,张氏一边做饭做菜,一边就和连枝儿商量。
“枝儿,……要不,你给家兴做双鞋?”
连枝儿忙着摘木耳,听了张氏的话脸上又是一红。却没有答言。
张氏就招呼小七出来。
“去量量你家兴哥多大的脚,好让你姐给他做鞋。”
小七听了,就兴冲冲地跑进里屋,紧接着屋里就传出来小七的大声说话声。
“家兴哥,问你多大的脚那,我姐好给你做鞋。”
屋里的吴家兴闹了个大红脸。外屋忙活的连枝儿自然脸更红了。小七那样说,吴家兴很可能会误会,这是连枝儿让小七传的话。
“这个捣蛋鬼。”张氏也哭笑不得。
吴家兴脸红归脸红。却非常配合地,或者说是主动地在小七找出来的一张纸上,比照着他自己的鞋。大致画了个鞋样子。这鞋样子当然不能用来做鞋,但是却准确地画出了他所穿鞋子的大小。
画好之后,吴家兴还跟小七一起出来,亲自拿着鞋样子递过来。
“……画的不好,应该是从这到这,这么大就够了。”吴家兴比着鞋样子说道。
外屋忙活的有三个人,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
吴家兴不好直接将鞋样子递给连枝儿,就递向了张氏。
连蔓儿扭脸偷笑,心想,吴家兴可不呆。
张氏没有接吴家兴递来的鞋样子。示意她沾着手。吴家兴就“只好”将鞋样子“顺手”递给连枝儿。
连枝儿脸红红的,不肯接,她招呼连蔓儿。
“蔓儿。”
这个年代讲究男女大防,庄户人家虽然没有那些大宅门的死规矩,但在这方面也很讲究。因此,像连蔓儿和小七这样的小灯泡。不仅不碍眼,反而十分必须。
“哎呀呀,我也想再要一双鞋。”连蔓儿就故意道。
连蔓儿趁火打劫,谁都拿她没办法。
在连枝儿一个略带嗔怪和一点点祈求的白眼下,连蔓儿笑嘻嘻地伸手接过了吴家兴手里的鞋样子。
不急,不急,等她把这鞋样子交给连枝儿的时候,会具体敲定她那双鞋的花样和用料的。
晚上做的很丰盛,还请了鲁先生过来做陪。吃过饭,送走了吴家兴,连守信显得非常高兴。
“……家兴这孩子,心里是个有成算的。咱们枝儿以后算是有靠了。”
收拾了收拾,一家人就又忙活开了。连蔓儿负责将吴家兴送来的十斤猪肉切片。现在的天气,没有冰箱之类的保鲜措施,鲜肉是不能久放的。不过,将肉切成片,倒入大铁锅中略熬以熬,在加些盐,然后将肉片和熬出来的油一起装入坛子里,这样就能存放上一些日子。
张氏和连守信则是开始忙着准备大木盆,提来清水,将大黄米和江米分别放进去浸泡。
“咱自家买了十斤的江米,家兴这又送来了十斤……”张氏一边干活,一边和连守信商量,“我在粮店里,多定了几斤的江米。过节了,咱这铺子一时半会走不开,她姥姥和姥爷那,我怕是回不去。我想,要不咱就捎几斤江米过去。”
“行,”连守信答应的很痛快,张家一家人待他们都是实心实意,帮了他们不少。“这事听你的,咱让人多捎几斤。这些年,他姥姥和姥爷也没见着咱啥东西。”
“那就十斤吧。”张氏想了想,就道。十斤江米,在庄户人家的往来中,算是比较重的礼了。“那他爷和他奶那,咱也送……”
“娘。”连蔓儿在旁边听见了,就出声道,“咱到时候包好了粽子,给我爷和我奶送过去。咱们离的近,我爷我奶吃的着咱做的吃食,我姥姥和姥爷离的远,就只能送米了。”
“这样……好吗?”张氏看了看连蔓儿,又看了看连守信道。
“娘,咱和我姥姥、姥爷他们,跟咱和我爷我奶他们之间,这是不一样的。”连蔓儿想了想,就数道。
他们与张氏的娘家之间,除了对老人的孝敬,更有亲戚之间的礼尚往来。以前还是张家送来的多,她们送过去的少。张家帮了他们许多。
而他们和连老爷子、周氏,就是对老人的孝敬。分家之后,只有他们送过去的,没有那边回过来的。
这些还可以不必计较,但是现在,她们和上房之间,已经出现了贫富差距。连老爷子和周氏还是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他们和连老爷子、周氏之间,还做不到单纯的父子孝敬。考虑到连家众人的脾气、秉性,她们做事之前,就需要多想一想。
孝敬没问题,但得一点点的来,不能一下子就撑大了某些人的胃口。再说了,周氏在连枝儿定亲那天做的事,可不是那么容易遗忘的。她们也要用行动,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场。
只是这样的话,还是不好和连守信直接说。
“爹、娘,不是有入地随俗那句话吗,咱就照着咱村里,其他人家的做法来吧。这样,别人也说不出咱啥来。要不,咱好好的东西送过去,还得落一顿骂,又挑出咱老多的不是来。”连蔓儿就道,“我爹心疼我爷、我奶,那咱平时做啥好吃的,就请老人来吃。咱住的近,这平时一点一点地,不比过年过节给我姥姥和我姥爷的多!”
“是这个礼。”张氏听了就点头,“我心里吧,其实挺怕和上房这些往来的,不管咱咋做,总有说头。搁谁心里也不痛快,没个长年累月这样的。”
“那样也行。”连守信想了想,就点了头。
转天,大黄米和江米都泡好了,张氏又将干枣用水抛开,粽叶和晒干的马兰叶子都放入大锅里,用温热的水烫软备用。今年她们包粽子,准备了几种馅料。
一种是只放米,其他什么都不放,就是白棕。第二种是加入红枣,甜味的粽子。第三种是加入咸蛋黄,她们那天赶集买了些咸鸭蛋,就是打算将蛋黄用来包粽子的。第四种,是鲜肉粽子。
大黄米和江米的白棕,还有加红枣的甜味粽子,是量最大的。其他几种,则准备的不多。因为这几种的价格比较贵,除了一部分打算在铺子里卖,其余的就是她们自己吃,加上送礼。
要包这么多的粽子,她们自己当然忙不过来,赵氏和连叶儿自动过来帮忙,铺子里打杂的那个媳妇也来了,另外张氏还将春柱媳妇也找了来,加上她们娘三个,每一个都是手脚利落的,倒也能忙的开。
后来,蒋氏抱着妞妞也来了,她让妞妞自己在旁边玩,也坐下帮着包粽子。
蒋氏做饭菜还是很讲究的,她手脚快,包出来的粽子也俊。蒋氏能来帮忙,张氏很高兴。
第一批粽子煮出来,张氏就和连蔓儿开始铺排着送礼。
第三百一十六章 节礼
首先是给吴家的回礼。黄米粽子、江米粽子、江米红枣粽子、鲜肉粽、蛋黄粽,每样各五个,葡萄酒两小坛,连枝儿亲手精绣的香囊两个,另外是一篮子鲜嫩的小油菜、小白菜,还有一篮子嫩豌豆荚。
虽是夏初季节,但是庄户人家的菜园子里,能吃的菜其实还很少。是连蔓儿想法子淘弄来这些本地少见的菜籽,家里田地又多,粪肥又供的上,一茬的小油菜、小白菜吃下来,她们就又种上一茬。
这几篮子鲜菜,是难得的稀罕物。
然后是给王幼恒的礼。也和给吴家的礼一样,五种粽子,每样粽子各五个,葡萄酒两坛,鲜菜两篮子,另外还有两双千层底的鞋子。
给王幼恒的礼,和吴家的礼一样重,甚至还厚上几分。
“这他谁也不能比,我和咱们蔓儿,要是没有人家,这个时候坟上的草都长的老高了。”张氏是这么说的。
王幼恒端午节依旧是要回县城去过,所以这个礼,要提前送过去。
这次连家去送礼的是五郎和小七两个,他们是一大早就出门先送了王幼恒的礼,接着就去了吴家,然后照常去私塾里念书。晌午,吴家准备了一席丰盛的饭菜,打发了一辆车,将五郎和小七从私塾里接到家中。
庄户人家有句俗话,叫做“娘亲舅大”,五郎和小七作为连枝儿嫡亲的弟弟,到了吴家,自然是要被当做上宾来招待的。
回来后,五郎和小七就跟张氏学说了吴家安排的席面。为了招待他们俩,吴家是特意在镇上酒楼定的席面,完全没将他们两个当小孩子看待。
吴家这样做,更可见对连枝儿、对这门亲事的重视。张氏和连守信听了心里都暗自高兴。
“吴三哥是体面人家,讲究这些礼数。”连守信点头道。
“别的啥都好说,家兴家这个排场,是看重咱们。以后枝儿嫁过去。这日子也不会难过。”张氏道。
“吴三婶还说让我和我哥以后晌午别回家,让我们就近在她们家吃饭。”小七道。
“那你俩咋说的?”张氏就问。
“我哥跟吴三婶道了谢,没答应,说家里也不远啥的,还说我俩有空肯定多去看三叔和三婶。”小七就道。
张氏看了一眼五郎,对他这样答话很是满意。
“姐,家兴哥还要给我零花钱。”小七又靠近连蔓儿。小声地道。
连蔓儿眼珠转了转,心想,吴家兴很机灵吗,知道讨好小七。要知道,他和连枝儿定了亲,两家来往,但是他们两个人真正接触的机会不会很多,讨好了小七。有小七帮着传传话什么的,再在连枝儿面前帮他美言几句什么的,可以最有效地拉进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而且讨好了小七。还等于讨好了他们一家人。
“你要了没?”连蔓儿就问。
“我没要。”小七道,“我不缺零花钱。……家兴哥就是跟咱姐定了亲,我也不能随便要他的钱。”
连蔓儿点头,别看小七年纪小小,还是个小吃货,说话办事还是很有分寸的。
“家兴哥跟我偷偷打听咱姐来着。”小七贴着连蔓儿的耳朵,又神秘兮兮地道。
连蔓儿被逗笑了。
“……他肯定不只要给你零花钱,还买吃的给你了吧?”连蔓儿就捧过小七的脸来,笑着道,“你可别让他给哄的。啥话都跟他说,知道不?咱姐的事不能啥都告诉他。”
“我知道,姐你别老捏我脸。”小七笑着挣脱,“姐,我不傻,我知道啥话能说。啥话不能说。”
…………
除了王幼恒和吴家这两份礼,另外还有给张氏的娘家的礼。也就是张氏说的十斤江米,正好赶上靠山屯有集,就让村里去赶集的人给捎过去了。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庄户人家大多数时候又很忙碌,距离较远的人家,很多都是用这种法子相互捎东西、捎口信。
就是张青山和张庆年凑巧那天没去赶靠山屯的大集,他们村上必定有人会去,将东西交给那个人,再让他转交,也是同样的稳妥,当天张家就能收到东西。
这三份礼之外,今年端午,连蔓儿家还多出另外一份礼来。
“王举人的礼,这该咋铺排?”张氏和大家伙商量。王举人家在三十里营子声名不错,只是除了少数几个较近的本家,他们很少与别人来往。分家之前,连家与王举人家是没有来往的。分家之后,也就是她们的连记搬迁新铺子,她们才和王举人家有了来往。
鉴于王举人家的富贵,连蔓儿家这个礼送重了,她们财力有限,若送轻了,不好进王举人家的门。
“照常送吧。”连蔓儿想了想就道。连蔓儿并不想巴结王举人家,跟王举人家来往,也就是简单地维持来往。
可别小看这维持来往,这会帮她们免除不少的麻烦。所谓县官不如现管,王举人作为本村的士绅,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但是连蔓儿家的铺子,也并不需要靠着他王举人。因此这个礼不需要太重,但也不能轻了。
“……五种粽子,每样五个,另外再送两篮子鲜菜、两小坛葡萄酒吧。”连蔓儿想了想,就道,比照吴家和王幼恒,很家常的往来,但是比送给吴家的少了两个香囊,比送王幼恒家的少了两双鞋子。
香囊和鞋子不能随便送,连蔓儿家和王举人家,还没那么亲近的关系。
一家人商量了一会,就这样定了下来。
……
张家的节礼捎过去,第二个集上,张青山就让人给连蔓儿家捎了一篮子的杏子回来。至于王举人家,依旧是连守信去送的礼,王举人留连守信吃了饭,还派人送了回礼。
一匹大红的焦布,一对官窑的富贵牡丹的胆瓶。
这两样,即便放在官绅大家。也是很摆得上台面的物件,而在普通的庄户人家,更是极精致、稀罕的东西。
来送回礼的管事,还说起连守信送过去的鲜菜。说是王举人和太太都很爱吃。
“咱们这疙瘩没这个,难为你们神通广大的。”
连守信并不笨,立刻就接上了话,说是家里的菜园子里还有,王举人家爱吃,只要说一声,这马上摘最新鲜的送过去。
那管事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张氏爱那对胆瓶的样子漂亮。兴冲冲地摆在了新铺子的里屋,摆了一天,她就舍不得了,要收起来。
“等秋下咱新屋子盖好了,就摆新屋子里。”张氏道。
连蔓儿笑着拦住了张氏。
“娘,这都摆出来了,就搁在这摆着吧。”连蔓儿道,“娘。你现在看着这个稀罕,等以后,咱这样的东西肯定不少。比这更好的东西还多的是那。”
到时候不需要人送,她们自己也买的起。
五郎也点头,觉得胆瓶就摆在那好看。
“娘,你看我哥都点头了。只要我哥考中了科举,以后怕没人给你送好东西?”连蔓儿就笑道。
“那敢情。”连蔓儿这么说,张氏就更高兴。
“哥,你可要加把劲,咱娘就指望你了。”连蔓儿回头就朝五郎笑,“今天鲁先生给你出的题目,文章做出来了没有?”
“差不多了。我这就去誊写出来,请先生评讲去。”五郎说着话,匆匆地走了。
“你哥自己知道用功,不用人催,这点让人省心。咱也别过分催逼他。”张氏说道,他心疼儿子。
“娘。我就给他提个醒,这个叫督促、督促不是催逼。”连蔓儿笑道,“哎呀,昨天小七还挨了先生的手板了。”
一时间张氏的脸色有些复杂。
“我去摘菜去,今晚上给鲁先生加个菜。”张氏这么说着,也出门去了。
连蔓儿就在屋里抿嘴笑。和任何一个平凡的母亲一样,张氏心里疼孩子。但是她知道,不能溺爱,所以对于鲁先生怎么严格教导五郎和小七,她都会忍着什么也不说。但是,一个母亲的私心,她总想更加厚待鲁先生一些,让鲁先生挥板子的时候,能对五郎和小七心软一些。
但是,张氏不知道,她这样做,却得到了恰恰相反的结果。
因为张氏什么也不说,她看儿子挨板子时的焦急神情,以及之后加厚的饭菜,让鲁先生很感动,并决定加倍报答,因此对待五郎和小七更为上心,当然也更为严厉了。手板不打则已,若是打了,就非常的实在,绝不会是高高抬起、轻轻落下。
…………
端午节前三天,连记就开始卖粽子了。
连记的粽子是每个二两,重量只多不少。黄米棕每个三文钱,江米棕每个四文钱,江米红枣粽子九文钱两个,鲜肉粽、蛋黄粽每个是五文钱。
来铺子里吃早点的,很多就买了粽子当做早点吃,也有的还会多买两个带回去当点心吃。黄米棕和江米棕同样受欢迎,但是鲜肉粽和蛋黄粽却是最先卖完的。
因为过节,铺子里的生意比往常还要忙碌,不过铺子里的伙计们都很高兴,过节了,连记给他们发了福利。
****************************************
送上第三更,求粉红。260票将会送上四更。
昨天粉红很给力,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三百一十七章 节礼风波
这个年代,有一条不成文的定例。对于长期雇佣的雇工,包括各种铺子里的伙计,地主雇佣的长工等,东家除了按月发给工钱之外,逢年过节还要给一些额外的福利。至于这福利的多少,要看东家的收益,同时也要看东家的人品。
有厚道的东家,给伙计们的福利就好。也有那刻薄的,干脆就不给,也有碍着舆论不得不给伙计们发钱物,但却会想尽法子克扣。比如连蔓儿就曾听村里的人说过,某一家粮店的东家特别的刻薄、小气,逢年过节给铺子里的伙计们发米,对外面说是多少斤多少斤上好的米,其实却是拿发霉的、仓底子带沙土的米来充数,弄得铺子里的伙计怨声载道,被街坊邻背后指脊梁骨。
连记的铺子里,现在雇佣着三个跑堂,一个厨房帮佣的媳妇,另外还有日常打扫茅厕的吴老头。这五个人,每个人都是一斤粽子,一斤肉,再加上一斤酒。
这样的一份福利,就是与青阳镇上的大铺面相比,也毫不逊色。
“那他三伯娘那份那?”张氏就问该给赵氏些什么。
“也是一样吧。”连蔓儿想了想,就道。都是一样在铺子里干活,这种事还是一视同仁的比较好。如果有心,过后再填补赵氏,更加合适。
而且当初请赵氏来铺子里干活,除了想私下照顾赵氏母女一些之外,也是让连家沾些利益的意思。
“这东西拿回去,也轮不上她们娘俩吃。”张氏就叹气道。
“今年应该好点吧,前天听老黄大叔说,山上过节也发东西。虽然没咱铺子里给的多,可我二伯,三伯,二郎哥。三郎哥他们,能拿到四份。东西多,咋地也能轮上她们吃些。”连蔓儿就道。
“那给你爷你奶的粽子啥的,也一起给了吧。”连守信就道。
“这个行。”连蔓儿点头。
一家人就商量。要给连老爷子和周氏多少粽子。
“就五个黄米棕,五个白米粽吧。”连蔓儿说道。十个粽子,正好两斤。
张氏听了,就看了连守信一眼。
“粽子你奶她们也包了,给这些也还行。……要不,就再给添点猪肉?”张氏用商量的语气问道。
“那就再添一斤猪肉吧。”连蔓儿就道,“过节这几天。镇上的肉铺子,猪肉都卖光了,多亏咱提前订了,勉强能够咱铺子里用的。……先就这些,也不在这一时半会。 就这些,在咱村里,也排的上号了。”
“要不,再给你爷添坛子酒吧。”连守信迟疑了一会。说道。
连守信开口了,连蔓儿想了想,也就点了头。
“继祖媳妇这些天总来帮咱干活。”张氏又说道,“平时看不大出来,继祖媳妇厨房的活,还真不赖,不比二郎媳妇差。咱这几天包粽子,也多亏她来帮忙。”
张氏的意思,是问是不是该另外给蒋氏添点什么。
“这个我看不用。”连蔓儿摇了摇头道,“大嫂来帮咱,是瞒着家里的。咱也别提,省得有说道。……大嫂她。也有自己的打算。”
“啥打算,还不就是为了给妞妞一口吃的。”张氏就道,“你说的也对,这事咱还是别提。”
妞妞年纪小,原本在家会时不时的开小灶。但是赵秀娥搬回来住之后,什么都要争竞。妞妞的小灶就被取消了。一个院子里住着,蒋氏就想偷偷地给妞妞另外做些吃的也不可能。
蒋氏那天来帮忙,着实舍得下力气,她又会说话,将张氏哄的很开心。后来张氏就留蒋氏吃饭,蒋氏说什么也不答应。说是没告诉家里,是她自己来的,如果留下来吃饭不大好。
连蔓儿就拿了江米粽子,给妞妞吃。
蒋氏没有推辞。
从那之后,每天包粽子,蒋氏都会带妞妞来。张氏给饭食,蒋氏从来不要,但是给妞妞,蒋氏就不拒绝。不过也只是让妞妞在铺子里吃,不肯把东西带回去吃。
“要是她肯来铺子里干活,过了明路,咱也给她一份工钱,给妞妞弄点细粮吃,这也不是啥难事。”张氏说道,“那天我跟她把这意思透了透,她就是笑着摇头。”
张氏说完,又叹了一口气。
“我看她也不是自己不愿意来,还是碍着家里,他大伯、继祖他们。”
说了一会子闲话,张氏和连蔓儿就将给赵氏,还有给连老爷子和周氏的东西都收拾出来,要赶在端午节前,将东西送过去。
傍晚,一家人回到老宅。
张氏就将东西都交给连守信提着。
“他爹,你自己送去吧,我带孩子们回屋做饭。”张氏对连守信道。
“爹,得跟我爷我奶说清楚,哪些是三伯娘挣的。”连蔓儿说着话,看见连叶儿从西厢房里出来,就忙招呼道,“叶儿,你过来。”
将连叶儿招呼到跟前,连蔓儿就把事情和她说了。
“三伯娘在不,你们一起去。”
“娘在做饭,我跟四叔去。”连叶儿说着话,就提了肉,跟连守信一起到上房去了。
张氏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就回西厢房,刷锅、淘米、摘菜,准备晚饭。
“姐,递给我个干净盆儿。”连蔓儿淘着米,就招呼连枝儿。
连枝儿就拿了个盆子过来,连蔓儿将第二水淘米水倒了进去。
“够咱晚上洗脸的了。”看着盆里发白的淘米水,连蔓儿笑着道。
“别说,这淘米水还真能把脸给洗白净了。”张氏看了一眼连枝儿和连蔓儿两个白里透红的脸蛋,笑着道。
“那也得是天生白,要是天生黑,拿啥洗也是白搭。”连蔓儿就笑,“娘,我和我姐都随你。”
“净给我灌汤。”张氏忍不住笑了起来。
娘三个正在说笑,就听见上房传来周氏中气十足的骂声。
“你这打发要饭花子那,你这个丧良心的东西,你喝了我三年的奶。这奶水钱你一辈子就还不起……”
张氏立刻停住手里的活,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
连蔓儿抚额,凡事要碰上周氏,就不会让你顺顺当当地过去。哪怕鸡蛋里挑骨头,她也要挑出些错来。
“我就知道,不管咱咋地,你奶都没好脸色。我还想那,咱不去,就你爹去,你奶对你爹咋地也能差一点。不能向对咱。”张氏叹气道,“你奶这脾气,一天不吵吵,不骂人,她好像就不过日子了。”
是让连守信硬抗,还是过去看看?
连蔓儿想了想,就把淘好的米交给连枝儿。
“我看看去。”连蔓儿说着话就朝外走。
“别跟她吵吵,咱丢不起那人。”张氏就嘱咐道。
走进上房。就看见周氏正拍手打掌地痛骂连守信。
“……你当我不知道,吴家给你送了多少东西,猪肉就给你送了十斤。又是好布料,又是好酒的。你给吴家也送了不老少,村里人都看见了。你翅膀硬了啊,跟老王家你都拉格上了,送来送去的。大老远,你还给老张家捎了不少东西是不是,还让人给你们啥保密,不让说出去,我呸,你个没囊没气的。有东西填补那两姓旁人,把人家当亲爹娘,把你亲爹亲娘不当回事,我上辈子做了孽,生了你这么个吃里扒外的东西。”
“你给那外人大把大把的送,给你亲爹娘。你就舍不得了。这点东西,你也送的出手。你不怕磕碜,我这就上当街上去,把你这事跟大家伙说道说道,我看你以后咋还能抬起头来做人!”
周氏指着连守信,恶狠狠地威胁道。
“我咋给谁大把大把的送了,那不都是礼尚往来吗。”连守信被周氏骂的气闷不止。
“你能消停一会不?”连老爷子坐在炕上,被气的连连咳嗽,“你还当你有理了。老四送这东西不少了,你别在那贪得无厌的。你不要脸了,我们大家伙还要脸那。”
“谁不要脸,谁不要脸,是你这个好儿子不要脸!”周氏毫不示弱地大声道。
连蔓儿深吸了一口气,从前没分家的时候,大房的连守仁几口人,吃着家里的拿着家里的,过年过节拿家里的钱,买回一点东西来,周氏就能乐的够呛。现在她们分家出来,是在拿自己辛苦赚的钱买东西送给连老爷子和周氏,周氏就是这个态度,只嫌她们送的少。
连蔓儿迈步进屋,这才看见地上还躺着两条子肉,正是连守信送来的。她弯下腰,将肉提起来。
“我奶不稀罕我们送的这肉,我们可当是好东西。我们是从一年就吃一两次肉的日子过来的,这肉,我奶不要,我们要。小七正馋肉吃那。”连蔓儿把手里的肉递给连叶儿,“叶儿,你替我把肉给你四婶送过去,洗干净了,晚上还能吃。我们可不是啥大户人家,肉都随地扔。”
连叶儿颠颠地跑过来,从连蔓儿手里拿过猪肉,就往外走。
周氏看见连叶儿将猪肉提溜走了,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却下不来脸叫住连叶儿,只能拍着胸脯。
“反了天,要反了天了。”
连蔓儿并不理会周氏。
“爷、奶,吴家是给我们送了不少东西,那是人家看重我姐,看重跟我们家结的这门亲事。 咱村里有人眼馋、气的眼睛都红了,眼红她也是白搭。”
第三百一十八章 翻身
连蔓儿的这句话,正说中了周氏的心病。
“你这小丫崽子,你还学会指桑骂槐地了,你说谁眼睛都气红了”,周氏颤着手,指着连蔓儿道,又扭头看连守信,“看看,看看,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好闺女,你不是大孝子吗,你就是这么孝顺的,看着你闺女这排揎我,这是不是你教的。”
“你今天不给我个说法,我和你没完,我和你拼了老命了我”,周氏一边骂着,一边就又扑到连守信身上,伸手又抓又挠。
“娘,你这是干啥啊,蔓儿多大,你老多大了,你跟她一般见识干啥,再说,蔓儿那是说别人,你干啥多心”,连守信一边护住头脸,一边辩解道。
一片赤心地来给爹娘送东西,却被他娘将东西扔到了他的脸上,又劈头盖脸地挨了一顿骂,连守信的心情不可能会好。
摊上这样的娘,他又狠不下心来,除了痛苦、无奈,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给吴家、王举人家送东西,那是外面的礼尚往来,还有王小太医家,我和我娘的命,都是多亏人家救的,那是我们家的恩人,害我们的人,不让我们记仇,这救我们的人,总不能不让我们报答人家吧,我们给送多少东西,只要懂点道理,她就没啥可说的”,连蔓儿继续说道。
“我们送来的东西,是比不上给这三家的,可这是能比的吗,我奶说我爹和外人亲,我奶这么比,不是她把自己个当成了我们的外人了吗,谁家老人这么攀比过,我们一家六口人也得吃饭,我们也得活下去啊,逼死了我爹,逼死了我们,我奶就高兴了。”
“对,我奶不是想逼死我们,她就是想臭我们的名声,我姐成亲那天,不就是这个事吗,还想让我们咋样,打完我们的左脸,我们还得把右脸送过去,用脚踩着我们,我们还得说踩的好,再狠点踩。”
“别听你奶瞎吵吵,她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