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满唐春 作者:炮兵(起点2014-7-29vip完结)-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皇子吃得爽,连公主也不甘示弱,因为李二说了,不必守规矩,豫章公主因为够不着,人都站起来了;而长乐公主也不甘落后,挟起一块醋拌藕片,张开那樱桃小嘴,轻轻一送,那藕片在她那口里只是绞动几下,就己经消灭得差不多了,左手轻掩着嘴巴,右手执着筷子,往盘里一点,一大块五香驴肉就在筷子上了,真是吃得快而又雅致大方,就连年纪小小的晋王李治还有年仅三岁的城阳公主,一边吃,一边对身边的贴身宫女指指点点,让她们替自己挟吃的。
刘大官人举着筷子,停在半空,一筷还没动,就看到李二一家好像秋风扫落叶一般,那盘里的菜越来越少,由一盘变成半盘,然后慢慢变薄、见底,简直就像饿死鬼投胎一般,虽说吃得很有风度、文雅,但是速度很快,一刻种都不到,那六个冷盘己经全部见底了。
其实也不怕李二一家吃得快,大象也架不住蚁多,蚁多还会咬死象呢,刘远家中没家人作陪,奴仆上不了台面,没邀亲朋,也不请同僚,以为李二只是一个人来,最多少也就带一二个皇子或公主什么的,只做了三四个人的份量,没想到皇上、皇后、太子、王子、公主的,一来就是十几个,还是刚刚玩闹完,肚子空空的,用李二的话来说,要是吃饱了再去,那还吃什么大户,于是就那样来了。
僧多粥少,再加上刘远花了不少时间指点那些厨师,做出来的东西又是美味异样,所以不经吃,一会就见底。
这下糗大了,刘远终于知道有备无患的好处,皇上驾临这里享“鱼尾宴”,竟然饭菜不管够?没菜下饭?
说出去,不知是让人笑自己白痴无知,还是让人给自己参一本,说自己目中君王,那可是大不敬之罪,眼看一个个盘子空了,刘远都急得快要流汗了,吃饭之前,不是要勉励几句的吗?不是要作首诗、行个酒令、听个歌舞或玩一下投壶吗?怎么这家子,一来就吃个不停的?
就在刘远正想拿起酒来敬李二,免得吃空盘的尴尬时,突然松了一口气:几个侍女鱼贯而入,手里都捧着热气腾腾的热菜上来了。
六个冷盘己吃完,现在上的是那六个热菜,可是一看到盘中的份量,刘远的心沉了下去。。。。。。。。。
245灵机一动
“开水白菜”
“宫保鸡丁”
“红炙驼峰肉”
“鱼香肉丝”
“回锅肉”
“糖醋活鱼“
每上一个菜,都让在场的人感叹不己,尝过后都大声叫好,刘远在扬州招待崔敬的菜谱上,加了加了红炙驼峰肉还有糖醋活鱼两个菜,这样一来,就有了六个热菜,六冷六热,恰恰应了“六六大顺”的好意头。
这些菜式,一个比一个精细,一个比一个美味,最重要的时,除了驼峰肉不是很陌生之外,其余几个,还是第一次品尝,这样一来,李二一家都吃得很满意,特别是那条糖醋活鱼,刚端上来的时候,那鱼嘴还一张一合的,众人惊奇不己。
“父王,那鱼的嘴巴怎么一张一合的?”晋王李治好奇的问道。
在小孩子的眼中,父亲通常都是无所不能的,特别是李治,对李二很祟拜,觉得父王什么都知道。
“这个。。。。。。”李二有点踌躇了,老实说,自己也是非常好奇,刚想问刘远这鱼是怎么做的呢?
一旁的杨妃替李二开解道:“会不会在鱼的肚子里放一条黄蟮,这样它就可以动了,我听人说过,有的厨子会这样做。”
长乐公主李丽质性格开朗,心也比较细,看了一下否定道:“要是用黄蟮的话,那像鱼身还有鱼尾都会动,可是杨妃娘娘你看,此鱼只是嘴巴在动呢。”
“是有点奇怪,孩儿替父皇先尝一下。”李承乾的心智比弟妹成熟,为了在李二面前表示出自己的英猛果敢,第一个伸出筷子挑起一块鱼肉。准备看看味道怎么样。
“鲜,好吃,这是儿臣吃过最好吃的鱼。”只吃了一口,李承乾眼前一亮,连忙称赞道。
“哦”李二心中一动,李氏也算是世家,太子自小锦衣玉食,像山珍海味吃的不计其数,现在还给出一个这样的评价。那绝对味道一流了。
豫章公主拿着一个汤匙。很有孝心分别给李二、长孙皇后还有杨妃分盛了最肥美的鱼肉,一边盛一边很乖巧地说:“父皇慢用,母后慢用,杨妃娘娘慢用。”
“乖”长孙皇后赞道。
李二尝了一下,果然鱼肉极嫩鲜美,口味甜酸适口,让人吃起来食指大动,也忍不住赞了一声“好!”
“父皇,那会动的鱼好吃吗?”李治咬着小指头,有点可怜巴巴地问道。
很简单。想吃,可是李二没有说好,他不敢妄自动筷,不光李二,其它的公主、皇子也一样。
“吃吧,都多吃一点,今儿高兴,不必守规矩。”李二笑呵呵地说。
一众皇子、公主一阵欢呼,马上高高兴兴地吃饭。李二饶有兴趣地盯着刘远,笑着问道:“刘远,此鱼是怎么做的?怎么朕以前没吃过的?”
心情大好之下。不叫爱卿,也不叫校尉,反而叫起刘远的名字,在古代,这也算是亲近的一种表现。
刘远心里笑道:没吃过就对了,要是你你吃过,那真是活见鬼了。
“糖醋活鱼”一菜,是从传统菜品“糖醋鲤鱼”演变而来的。清代时个别厨师为了迎合达官显贵奢侈腐靡、在饮食中猎奇斗富的心理,先后研制了一些烹制手段残忍的菜肴,以炫耀其厨艺、哗众取宠,“糖醋活鱼”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看到李二有兴趣,刘远耐心地解释说:“皇上,这做法有点特别,讲求是“三快一精”,三快是:一是加工快,无论去鳞、开膛、去五脏,鱼身上两侧切花刀,都要迅速干净利索;二是烹调快,挂糊、油炸、烹汁必须敏捷而协调;三是上菜快;即出菜端上桌快,要求刀工娴熟,当然,个中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就是炸的时候,用糖醋沾匀糊,然后用冰毛巾包住鱼头,只需把鱼身炸熟即可。”
众人好像听天书一样,叹为观止,没想到天下之间,还有这样的做法,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蜀王李愔有点吃惊地说:“那你的意思是,这鱼还是活的?”
“正是。”
众人都感到有点不可思议论,只有笃信佛祖的长孙皇后觉得有点残忍,念了一句“阿弥陀佛”,也就不再食用糖醋活鱼这盘顶级的佳肴了。
长孙皇后不食用,不代表其它的皇子、公主也不食用,越是新鲜好玩,他们就越有兴致,只是一会儿功夫,那身都翻了过来,吃得只剩一个鱼骨架子,众人也看清楚了里面,的确没有放什么黄蟮。
李二一家吃得倒是满意,可是刘远的冷汗很快又出来了,因为,台上面的六个菜盘很快就要空了。
一来份量不大,这二好菜也架不住人多啊。
李二扒了一口米饭,刚想伸筷子去挟菜,没想到筷子举到半空,就停住了,桌上的那六个菜盘子,都己经吃得干干净净,别说是肉,就是点缀的青菜都吃完了,刚吃得正爽,突然都没了,李二感到,好像有一阵冷风吹过。。。。。。
“皇上,是微臣准备不周,请皇上恕罪。”刘远再创一个记录,皇帝驾临,竟然饭菜不够。
长孙皇后似笑非笑瞄了李二一眼,那眼晴那像在说,看吧,吃大户吃成这样了,然后扭头看着刘远,笑着说:“刘卿家不必自责,是我等不请自来,打扰你了,现在吃得也差不多,不多不少刚刚好,也不浪费。”
虽说贵为皇后,高高在上,但长孙皇后总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李二在她面前没有压力,连刘远也觉得她很亲切,果然有母仪天下的风范,难怪华夏上下五千年,皇后不计其数,而唯独是她被奉为“千古一后”。
说是吃得差不多。其实只是给刘远一个台阶下,吃了一点东西,肚子也不是饿,大不了回宫再让御厨作就是,看到刘远那陪着小心,一面尴尬的样子,长孙皇后有点不忍心。
这也算是一个恶作剧。
“母后,治儿还没饱。”一众皇子、公主虽说有点意犹未尽,但也知礼识耻。没有再说什么。小家伙李治只得正高兴,闻言很老实地说了出去。
“唉”不知哪个公主轻轻发出一声叹息,难乎不太满意。
刘远臊得脸都红了,低下头,无意中看到墙角那用于取暧的炭炉,突然灵光一闪,计上心头。
“皇上,其实还有一个菜,只是吃法有点新,稍费一点功夫。不过保你满意,微臣去催一下,马上就来。”刘远一下子又找回了自信。
李二眼前亮:“去吧,正好朕要吃几盅,哈哈哈,还没有品尝刘爱卿的美酒呢。”
“父皇,儿臣陪你吃酒。”
“儿臣也要和父皇好好吃盅。”
几个皇子听到李二要吃酒,这才想起,刚才好像光顾着吃了。还没怎么好好吃酒呢,于是,一招手。让侍女倒酒,几父子就喝起酒来,而长乐公主她们也趁机多吃一点那个果汁。
刘远不是说吗,多喝了漂亮。
“姑老爷,你怎么来了?你不用陪皇上他们吗?”正在厨房里督促着厨子干活崔阿福看到刘远跑了进来,不由好奇地问道。
“准备得太少,都清盘了。”
崔阿福一脸着急地说:“我都听说了,这不。让厨师们赶紧做呢,不过有些材料处理要时间的,老奴正准备和少爷商量呢,要不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先应着急。”
刘远摇了摇头说:“做事最忌就是虎头蛇尾,就是做出来了,刚刚品过的菜再吃一遍,那味道也变差了。”
“哪,哪,少爷,这可怎么办?”崔阿福一下子急了。
崔敬派他来,就是好好协助刘远,让他别在这次“鱼尾宴”中出错,免得给皇上留下不好的印象,现在倒好,一个不慎,出了这么大的批漏,要是真传出去,那可真成了笑话。
“船到桥头自然直,听我的就行了,对了,我记做清水白菜时,有一锅高汤的,还在不在?”刘远大声地问道。
一个胖胖的厨子连忙跑过来说:“少爷,还在,还在大半锅呢。”
刘远打了一个响指说:“那就好,现在全听我的,崔管家,你马上找个大炭炉来,把炭点着,记住,要用上等银霜炭,再找一口小的锅。”
“少爷,这是要干什么?”
“叫你去就去,别在这里磨蹭。”刘远面色一沉,虎着脸说。
崔阿福看到姑老爷刘远一认真,马上应道:“是,是,老奴马上去办。”
等崔阿福去准备时,刘远又马不停蹄指挥着:
“你,把肉切成薄片,每样都切一点用大盘子装上,用拼盘的样式,每样放一点,动作要快。”
“你,准备时令青菜,只要好的,嫩的,快。”
“你,准备酱料,姜、小磨香油,多准备一点,动作要快。”
厨房的人,一下子被刘远使得团团转,不过没人敢有怨言,他们都知道,今儿不比往日,这准备的,都是皇上吃的东西,那叫什么,那叫御膳,以后就是传出去,说自己给皇上、皇后还有一帮皇子、公主做过饭菜,立马就是身价倍增。
这可是很长面子的事。
。。。。。。。。。。。。
正厅之内,李二和几个儿子说了一会话,酒过三巡,有酒无菜,正感到有些乏味时,就看到刘远一脸笑容地走了出来,而在他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待女,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后面还跟着两个健仆,一个提着大号暧炭炉,一个则是双手端着一个锅,看他小心翼翼的样子,好像锅里还有东西一样。
这是,要干什么?
246凤体有恙
在众目睽睽之下,刘远让人把空盘都撤走,命人将取暧用的炭炉放在桌面之上,然后把盛了高汤的锅架在上面。
一个简易版的火锅就出来了。
“刘校尉,这是什么来的?”开朗的长乐公主李丽质,忍不住发问道。
刘远笑着说:“这是火锅,吃法简便,新鲜,风味也是一绝,诸位请看。”
说完,刘远拿起一双新筷,挟起一片切得纸薄的鱼肉,就在滚烫地高汤游滚了几下,看到那鱼片己经变成了嫩白色,马上收起筷子,然后在事前准备好酱料中沾了几下,再送入嘴中。
嗯,美味,这年代,没有工业的污染,也没化肥、农药,像鱼肉蔬菜都是绿色食品,就是水质也是极好,这鱼肉又鲜甜美味,火候刚刚好,再加上那大师级的大厨出马,那酱料配得也是恰到好处,高汤、鱼肉、酱料三者相得益彰,刘远只觉得滋味无穷。
用公筷的原因是为了干净卫生,虽说麻烦一点,但是很有必要,要不然,到时要是一传出,皇后娘娘和还有一众公主,都吃过自己的口水,尼玛,平时那和蔼可亲的李二,还不把自己来个三刀六洞?
幸好,李二一家的素质极好,对公筷只是犹豫了一下,马上想到新筷的好处,一个个欣然接受。
“这里有羊肉、鹿肉、獐子肉、鱼肉、香茹、时令青菜等,请各位贵人慢用,酱料都己经配好了,中间几个碟子里有姜丝、蒜容、花生酱、小磨香油等,可以酌情添加。”
李二兴致勃勃地夹起一片鹿脯。放在高汤中烫了一会,然后再放在酱料中沾了几下,再换了筷子挟起,送入口中,顿时觉得鲜美异常,特别是用了美味的高汤,肉类中多了高汤的精华,还有酱料提味,更是别一番风味。
“这个法子倒是新鲜”李二笑骂道:“难怪最近没什么长进。净把心思花在这上面了。”
当然。骂也看人的,对李二来说,这笑骂己是亲近的意思,刘远自然很识趣地连忙告罪,当然,这不算是拍马屁,两人的身份地位就在哪里摆着,他是皇帝,所以他说什么刘远都得敬着,而李世民也算是果敢勇伐的人。虽说自玄武门之变后,为了一改他杀兄戮弟的形象,处处标榜自己,甚至允许魏黑子对自己指手画腿,把屠刀深埋在心底。
但是,像他这样的人,从战场学会的生存法则,阿谀奉承的招数对李二没用,曾经有一个太监。拍马屁哄得李二很是高兴,过了一段时间,反应觉得不对。马上就把他远远调开,他坚信的,是远小人,亲君子原则。
在大冬天时打火锅,绝对是一件很舒服、很爽的一件事情,皇子、公主们,一个个吃得不亦乐乎,真是又好吃又热闹:
“父皇。这鱼肉好了,你品尝一下。”
“太子哥哥,帮我把把蒜蓉递一下。”
“快,给我吃羊肉,快点放进锅内。”
“呼,呼,有点烫,这滋味真是太美味了。”
很快,一大家子就开吃起来,大人小孩一个个都吃个亦乐乎,连一向对饮食很有节制的长孙皇后,也胃口大开,吃了不少,李二也尽显一个好丈夫的职责,亲自给长孙皇后喜欢的菜烫好,放在她的小银碗里,长孙皇后也频频给李二倒酒挟菜,显得琴瑟和鸣,乐也融融。
刘远在一旁看得也有一点羡慕,一个人,能和自己喜欢的人慢慢变老,的确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再看看一旁的皇子公主,一个个穿得衣饰华丽,贵不可言,就是同一个锅里吃火锅,也有不同,吃着吃着,他们都有专门的宫女替他们烫,只顾着吃就行了,而刘远只有自己烫自己吃,本想叫黛丽丝帮自己烫一下,又不太好意思。
自己一个六品的小校尉,总不能和皇子、公主一个待遇吧?
做男人,做到像李二那样,还真是人生无憾,有皇帝做,有相濡以沫的好妻子、有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妻妾成群,儿女满堂,他们李氏一族,享尽荣华富贵,但是,凡事都不会完美的,例如。。。。。
“咳”“咳咳咳”突然间,长孙皇后突然咳了起来,一边咳一边喘着大气,一手捂着胸口,紧皱着眉头,很辛苦的样子,连脸色都涨红了。
“母后,母后,你怎么啦?”
“皇后娘娘,你的脸好红,快,皇后娘娘不舒服了”
“快拿水,皇后娘娘凤体欠安”
一个个宫女、皇子、公主看到长孙皇后这个样子,都吓得有点六神无主,连忙走到长孙皇后身边嘘寒问暖,而李二也面色大变,一边抚着长孙皇后的背部,一边焦急地说:“观音婢,你没事吗?莫要吓朕。”
一时间,席间乱成一片。
幸好,长孙皇后这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宫女又是揉又是按,还给长孙皇后喝了一杯温水后,长孙皇后这才慢慢平复。
“臣妾没事,有劳皇上挂心。”长孙皇后向李二行了一礼,一脸谦意地说。
李二松了一口气:“没事就好,真是把朕给吓坏了”接着勃然大怒道:“那群庸师,简直就是浪费朝廷俸禄,一个小病,竟然这么久还治不好,一个个都应推出午门斩首。”
“正是”太子李承乾也附和道:“不仅没有治愈,好像还有加重的迹象,以前是一月两发,这次己是母后这个月的第三次复发了,一个小小的咳嗽,竟然这么久还没治好,简直就是居心叵测。”
“父皇,杀一儆百才行。”魏王李泰也一脸愤怒地说。
“咳”长孙皇后又咳了一声,连忙说道:“不可,本宫这病,恐是医石无效,也就是吃了御医的药,才好过一些,皇上,有些事,天注定的,臣妾己经很满足了,又何必为了这些小事伤害无辜,有损皇上的圣名呢?”
“朕坐拥万里河山,享尽荣华富贵,为什么,就不能治好观音婢的病呢,若是谁治好了此病,朕一定重重有赏。”李二一脸动情地说。
长孙皇后拉着李二的手,感激地说:“皇上有此心,臣妾就是死,亦无憾矣。”
豫章公主虽说不是长孙皇后亲生,但自小被长孙皇后收养,慈爱逾于所生,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也是极深,只见她两眼汪汪的拉住长孙皇后的手,一脸认真地对李二说:“父皇,上次贴皇榜,招纳天下奇士替母后看病,不过没有成效,一定是那些奇人异士还没有看到,儿臣恳请父皇再次张贴皇榜,一定要找到高人替母后把病看好。”
“皇上,此事不可,上一次己是劳民伤财,再张榜一次,估计也是没有效果,这些老毛病了,多吃几剂药,慢慢就会好的。”
连杨妃出言道:“皇上,要不派人微服出宫,到处寻访有真本事的奇人异士,下旨召他进宫替姐姐看病,或许也是一个方法。”
。。。。。。。。。。
一大家子在顾及长孙皇后的病情,而一旁的刘远,脸色一下子复杂起来。
根据历史的记载,长孙皇后有呼吸道的疾病,一直都没有治好,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埋伏在身体内,随时爆发,如果自己听广播隋唐故事时没听错的话,就在公元634年,也就是明年,在宫中惊闻有人叛变,李二披甲出去观看敌情,长孙皇后内心惊恐万状,不过还是勇敢当在李二面前,防止有人暗算,虽说只是虚惊一场,不过长孙皇后却病情加重,一病不起,贞观十年,崩。
也就是说,眼前这个风姿态绰约,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也只有二三年寿命了。
史传是呼吸一类的疾病,但是现在刘远可以确认,长孙皇后患的,就是后世也颇为麻烦的病: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刘远之所以那么肯定的原因,就是长孙皇后的病症,和前世把房子租给刘远的那个得了哮喘病的房东发病时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母仪天下、高高在上皇后,而一个是普普通通,靠收租过日子的中年妇女。
一想到这层,刘远看看桌上的食材,不由缩了一下脖子:哮喘这病很怪,有的闻花粉、宠物的气味、毛发等都能引起病发,而像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也不能食用,这里又是花生酱又是鱼什么的,很有可能就是长孙皇后食用了这些,然后引起病变。
尼玛,幸好这年代没人知道这个病,要不然,这就是谋害皇后,那可要抄家灭族的。
“皇后娘娘,你这病发作时,是不是有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有时还感到有胸痛的感觉,很难受,呼吸也不太顺畅?”刘远突然开腔问道。
长孙皇后楞了一下,看着刘远吃惊地问道:“刘爱卿,你说得一点也没错,你是怎么知道的?”
众人一下全都吃惊地看着刘远,这个小校尉,怎么对皇后娘娘的病情如此了解的?好像他也没见过几次皇后娘娘啊。
李二对长孙皇后的病情最为焦急,闻言连忙问道:“刘爱卿,你认识此疾?”
刘远点点头说:“皇上,如果微臣没有看错,皇后娘娘的病,叫哮喘。”
247引狼入室
“哮喘?刘爱卿,你能治这病?”李二闻言,一下子激动得他坐了起来。
刘远不会怀疑李二的诚意和真实感情,历史记载,在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二还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昭陵,而长孙皇后死后,那皇后之位一直悬空着,再无第二个妃子能扶正,包括后来叱咤风云的武某人也未能如愿。
“这个病比较难治”刘远实话实说道:“要彻底治愈,并无把握,不过微臣有几点建议,相信对皇后的病情有所帮助。”
李二听说刘远说出这种病的时候,激动万分,以为找到了医治的方法,没想到刘远只是老实说并没有什么把握,这让李二非常失望,不过他还是笑着说:“有帮助,也是好的,要是观音婢的病治愈,朕当记刘卿家一大功。”
这些年,御医可是费尽了心思也束手无策,宫外所谓的名医也不知找了多少,最后还是徒劳无功,以刘远的身份地位,没说能治好,只说有帮助,李二反而觉得他很实诚,没有说谎话。
长乐公主盯着刘远,一脸焦急地说:“刘校尉,有什么方法你直说,切勿隐瞒。”
“不敢”刘远认真地说:“微臣说的有帮助,这是无意中得来的一个偏方,取鸭梨一个,精糖一小汤匙,将鸭梨去心,加入糖糖上锅蒸熟,如有条件可再加燕窝少许同蒸,每天一剂,可治哮喘,另外,取大蒜二瓣,洗干净后捣成泥状。装入小瓶内备用。用时把鼻子凑到瓶口闻蒜味,每月三次,多闻也无妨。大蒜要每日一换,对治疗哮喘效果很好。”
看到李二想要说话,刘远马上把话说完:“除此之外,皇后娘娘也要戒口,如牛奶、鹿奶、鱼鲜海鲜、坚果、花生不能食用,对了,少闻一些花香、远离宠物。对身体也有好处。”
“难怪母后今天还是好好的。一到你这里就不舒服,又给我母后吃鱼、又给她吃花生酱,哼,我看你是故意的。”有一个一直很活泼的公主反应很快,马上指着刘远骂道。
刘远正努力回忆这位公主的封号时,长孙皇后出面替刘远开解道:“高阳,不得无礼,刘卿家也不知本宫有恙,不知者不罪,再说我等不请自来。本己是无礼,怎么能怪罪给别人呢?”
“是,母后,儿臣知错了。”长孙皇后作为后宫之主,对儿女管理甚严,高阳公主一听长孙皇后训话,马上就低头认错。
当然,以她贵为公主,自然不会向刘远认错。
细心束起的长发。大红衣裳,衣领开得有点低,大眼晴、瓜子脸。头上、颈上还有手上都带着首饰,而嘴唇鲜红欲滴,虽说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可己一个美人胚子,经给人一种妩媚、惊艳的感觉,刘远一时间心里天雷滚滚:尼玛,这个小丫头以后可不得了,风骚入骨。给房遗爱戴了一顶又一顶的绿帽,那“千古绿帽王”的名气,与他老爹,房媒杜断中的“房媒”房玄龄都有得一拼了,全是拜她所赐。
小小年纪就这般狐媚,难怪长大后那样风骚,真是三岁定八十。
“皇上,微臣这方法不能保证治愈,不过微臣想推荐一个人,只要有他在,我想皇后娘娘的病定能药到病除。”看着李二略带失望的样子,刘远忍不住补充道。
李二高兴地说:“什么人?快快道来。”
“孙思邈”
“孙真人?”李二楞了一下,马上一拍大腿道:“对,对,对,是他,只要能请到孙真人,观音婢的小恙肯定能药到病除,只是,听说他游山玩水,隐名埋姓,朕几次想招他做官,屡召不至,近年都没听过他的踪迹了。”
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也一说是542年,他自幼多病,后来学得一身好医术,二十岁左右就在长安替人看病,因为医术高超,很多达官贵人都愿意找他,年少成名,隋文帝、唐高宗、唐太宗多次召他做官,都辞而不就,后来厌倦长安的尔虞我诈,就到终南山隐居了几十年。
隐居其间,一边尝试百草,一边用于临床试验,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从而被华夏铭记。、
刘远看着那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想了想,凭着记忆说道:“皇上,听说孙真人最喜欢就是看那些名山大川,何不派人到天下名山碰碰运气呢?”
“好,朕马上派人去寻找,若是找到孙真人治好观音婢的病,刘远,朕给你记大功一件。”李二盯了刘远一眼,马上应了下来。
“谢皇上”有好处,刘远自然连忙应下,然后又殷勤地说:“皇后娘娘不宜吃鱼和花生酱,微臣再去准备一口新锅供皇后娘娘享用。”
李二没应,扭头看看长孙皇后的意思。
长孙皇后笑着说:“今晚都吃得差不多了,就到此为止吧,兕子睡醒不见本宫,又要哭闹了,皇上,今晚有劳刘卿家了,你可好好赏赐他。”
兕子就是晋阳公主,长孙皇后和李二的小女儿,两人对她极为宠爱,这次外出,因为寒冷,并没有把她带在身边,长孙皇后早就掂记着她了,只是看到李二还有儿女们兴致都很高,也就没有开口,现在吃得差不多了,也该回去了。
一说起小女儿,李二也有点挂念了,点了点头说:“这赏赐自然不能少的,来人,赏。”
然后大声地说:“回宫。”
“起驾,回宫”李二一声令下,太监马上亮出那尖嗓子,大声地叫道。
“恭送皇上、皇后、杨妃娘娘、太子殿下、皇子殿下、公主殿下。”终于要走了,刘远心里松了一口气,不过门面功夫还要做足,把这一伙大神恭恭敬敬地送出去。
低着头的刘远没看到。走在后面的蜀王李愔,临走时意味深长看了跟在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