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满唐春 作者:炮兵(起点2014-7-29vip完结)-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连望朝那石山望去,果然,只见那石山的半山腰处,白花花扔一片,和外面沾有泥土,显得黑乎乎的有明显的区别,好像被什么咬了一个口子样,虽说口子不大,但已经足以让人感到震惊。

  太子李乾承用力揉了揉眼眼,面色苍白地说:“这,这不是真吧?”

  “咦,魏大夫呢?啊,不好,魏大夫跌倒在地上了。”不知谁叫了一声,众人连忙朝魏黑子望去,只见他跌倒在地上,脸色惨白、眼睛呆滞、嘴巴张得老大,不光牙齿在“打架”,身体都有些颤抖,好像吓着了。

  755李二失态

  “魏大夫,你没事吧?”刘远忍着笑走上去,小心地扶起这个告自己黑状的魏黑子,小心把他扶起来。

  很明显,一点也没有准备的他,被刚才爆炸声给吓倒了,毕竟是老人家嘛,其实不光是他,在场绝大部分的官员,包括李二和李乾承,也吓得面青口唇白,以他们的知识还有世界观来说,对火药这种巨大的破坏力是不能理解的,对他们来说,这是跨时代的产物。

  “没。。。。没有,谢刘。。。。。。刘将军了。”魏黑子还没反应过来,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

  这畏畏缩缩的样子,哪像一个敢冒死直谏的名臣,和刚才指责刘远、声言要弹劾刘远时意气风发相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现在的他,和一个普通的老人家没多大的分别。

  岁月不饶人,毕竟是前朝遗老。

  “来人,赐座,让魏爱卿好好休息一下。”此时李二又显示他皇上的胸襟,毕竟经历过太多的大风大浪,胆量过人的他,很快就回过神,安始关心起臣子的身体了。

  这一次,魏黑子倒没有拒绝,勉强对李二行了一个礼,小声地说:“谢皇上。”,说完,便在侍卫的搀扶下,坐下休息。

  “刘远,你这臭小子,刚才用了什么仙术?快说,快说”程老魔王反应过来,一下子跑过来,捉住刘远的手大声叫道。

  “是啊,小远,这,这太惊人了,你这是你所说火药的威力吗?”

  “怎么做到的?”

  “刘将军,怎么倒一点黑土。用火烧一下,这就把石头给炸开,那些黑色的粉末是什么?”

  “好贤婿,你真是太给老夫长脸了,好,好。”

  “就这么三声惊雷,那开采的石量,目测抵上千民夫一个月的开采量,精彩,太精彩了。难怪敢豪言一旬可削平此石山,刘将军,萧某甘拜下风,服了。”

  “难怪要封锁,还要在长安城内大张锣鼓。原来有此深意,刚才某还说劳民伤财。果真是错了。”

  。。。。。。。

  众人围着刘远七嘴八舌。眼里都出现炙热的光,一时间,刘远都不知回答哪个好了,只好唯唯诺诺地应着。

  “刘卿家”

  “微臣在”一听到李二的声音,刘远一下子得到解放一样,马上推开程大魔王那只手。跑到李二的面前,好在,听到是李二召刘远,一从失态了的文武大臣只好放过刘远。

  李二指着地上的石头。有些激动地说:“这,刚才这些动作,就是你口中所说的火药造成的?”

  “回皇上,的确是火药把石头炸开的。”

  “嗯,朕看了你在吐蕃的战报,说你用火药炸碎吐蕃驻仙石,冒充神灵之名挑起吐蕃之乱,老实说,当时以为你在胡说八道,意在骗取战功,不过派人询问了跟随你的几个人,都是同一口径,这才把你的功劳记录在册,论功行赏,没想到今日亲眼目睹,方知所言非虚,好,好,你果然是朕的福将,哈哈哈。。。。。”

  李二说完,高兴地笑了起来。

  “不敢,这都是托了皇上的福。”刘远加忙谦虚道。

  一旁的李靖突然说道:“如果把这火药应用到攻城,那么坚硬的石头都能炸开,何况那夯土砌成的城墙呢?这可以攻城掠地的利器。”

  一言既出,满座皆惊,文官很少参与打仗,对此可没多深刻的了解,但是武将就不同了,闻言一个个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就是李二,眼里也闪烁着精光,好像得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一般。

  攻城时,城墙是第一关,也是最难打、伤亡最大的一关,那是守方充分利用城墙的优势,居高临下,占尽地势之利,如果,没有城墙又或城墙倒了吗?那坚硬的石头山都能炸开,就别更说石山脆弱得多的城墙,试想一下,当在攻城是,突然间城墙一倒,在猝不及防之际,不光死伤难免,那心里的震撼是难以形容的,进攻的一方,就可以轻松杀人城内,只要用得好,天下间就没攻不破的城池。

  利器啊!

  真不愧是战神,有什么事情,都是第一时间应用到战争上去。

  “刘爱卿,你说,用于炸城墙,可以吗?”李二突然紧张地问道。

  刘远点点头说:“炸什么都可以,城墙自然也不例外。”

  “刘卿家,你说的那些火药,到底是哪里来的?本王看那火药,也像水泥那么般黑乎乎的,一点也不起眼,没想到这么厉害,真是神奇。”

  “这。。。。。”

  李二突插口道:“好了,此事回宫再谈,刘远。”

  这火药关系太重大了,李二敏锐的感觉到,因为这火药的出现,有可能在战争中出一种全新的模式,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只要使用得当,绝对能极大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大唐的军队本来就精锐,有此利器,那岂不是有大扫八方、席卷天下之势吗?李二又想刘远给他讲的那个故事,在大唐境外,还有更为广阔的土地、更为富饶的地方、更多的物产、人口和美女,生怕刘远说出,李二马上开口打断。

  也许这一声惊雷,把李二心里那个世界梦惊醒。。。。。。

  “微臣在”

  “朕看到,上次你所带的木桶,足有几百个之多,里面的,全是火药吧?”

  刘远也不隐瞒,点点头说:“是,全是火药,用于削平这座石山之用,皇上你也看,这座石山如此高大,不是炸药几次就能削平,这几百桶肯定还不够,还得继续制造。”

  “好,那继续炸吧,如些震撼的场面,人生难得见回看”李二保充道:“今日就好好看看,这火药的威力,朕还没看够呢。”

  你以为是鞭炮啊,还要看个够,刘远一边嘀咕着,一边应着:“是,皇上,微臣马上让他们继续炸石山。”

  “等等”李二突然叫了一声,转头对身边的贴身侍卫说:“陈锋”

  “末将在。”

  李二突然一脸正色地说:“你现在马上做二件事,第一件,多派一百人保护刘远的研究所,除了扬威将军刘远,任何人都不得进出,第二件是派一队人看着那些奴隶,特别是那些火药的火途,要详细登记好,就是一丁点的火药,也不能泄露出去,遗令者,格杀勿论。”

  这些火药太危险了,既然能炸石山,也有可能被人不轨之人用来炸皇宫之用,那就对皇宫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李二可不想自己连睡觉都睡得不安稳,马上下令对这些威力强大的东西,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

  这里文武大臣这么多,可李二却最信任的贴身侍卫派出去,明显就是出乎安全的考虑。

  “是,皇上,小的马上去办”陈锋应了一声,马上退下,然后飞了似去执行李二的命令。

  吩咐完,李二继续对刘远说:“好了,刘爱卿,现在可以继续了。”

  刘远点点头,把手中的白旗在空中打了一个信号,示意唐金继续放火药炸石山,今日除了向李二展示火药的威力,把石山炸平,自己设计的高带路从这里通过准备,有句话怎么说的,路通财通。

  在刘远的指挥下,唐金等人马不停蹄,继续装填火药,开始对这座阻挡刘远前进的石山进行毁灭式的破坏。

  “轰!”

  “轰!”

  “轰!”“轰!”“轰!

  一阵阵爆破,犹如一声声惊雷,爆炸声起,犹如晴天霹雳、地动山遥,放眼望去,那炸开的石头在空中漫天飞舞,忽然像下石头雨一样落在地上,极为壮观,李二等人一个个看得兴高彩兴烈,不时还响起掌声和欢呼声,那样子就像看放烟花的小屁孩一般,就是害怕魏黑子,在克服心里的恐惧后,也捂着耳朵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

  也不知炸了几次石头,也没人数一共下了多少场“石头雨”,李二率着群臣一直看到夕阳西下,这才依依不舍地打道回府,不过走之前,李二再次下旨,就是扬威军和禁军依旧封锁现场,直至这座山被炸平为止,作为始作俑者的刘远,也被勒令跟着李二的队伍。

  入宫密谈。

  回到宫中,李二饭都没有吃,马上就把刘远叫到御书房问话,这次连酒水糕点都不上了,把宫女侍卫都清出去后,李二就急不及待地问道:“刘远,快说,你这火药有多少存货?有多少人知道火药的用途?又有多少人知道火药的配方?除了吐蕃和这次炸石山,你还拿来做过别的用途没有?”

  好家伙,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刘远都不知回答哪个先,李二,已经失态了。

  756皇室家宴

  “皇上,这些火药是微臣从吐蕃归来后才开始大量制造,全部拉来这里了,没有库存、而火药只在吐蕃炸驻仙石时用过一次,此次炸石山是第二次、那配方只有微臣及研究所的人知道,不过他们都是奴隶,微臣不准他们自由出入,不准他们接触外人,每天都在研究所里工作,寸步不离,所以说,火药还是很安全的。”刘远一一回答李二的问题。

  李二背着手,在御书房内心事重重的来回踱步,好像在思量着什么,只见他脚步时疾时缓,脸色也变了几次,过了好半响,好像拿定了主意,这才坐下来,一脸正色地对刘远说:“刘远,依你说,用火药装备军队,那我大唐之雄师,岂不是如虎添翼?”

  御书房内只有自己和刘远二个人,李二说话也不客套,说话直接了当,连“爱卿”两个字也懒得说了,军旅出身的他,虽说当上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为了皇上的威仪,在礼节和举止方面少了几分洒脱,多了几分豪迈,但他身上的豪气并末退减,不过他多是隐藏在心底没有表露而己。

  “是的,皇上”刘远很坚定地说:“如果运用得好,这火药就是无强杀器,在火药面前,人的血肉之躯犹如纸张一般脆弱。”

  李二眼前一亮,马上说道:“那你说说,怎么应用得好?此次大张旗鼓炸毁石山,还特地封锁了现场,朕知道,你不仅仅只是开山修路那么简单,你是用这种方法,把火药推荐给朕,对吧?”

  “的确有这个意思。”刘远也不否认。

  如果只是炸石山。那就直接炸就行了,就是把火药推荐给李二,献上一小包,说明用途即可,可是刘远却是大张旗鼓,就是让李二他们直接见识的火药的威力,让他们一下子就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样他们就越发重视,把它当成战略武器、秘密武器来使用。

  二进吐蕃,虽说都大获全胜。但吐蕃人的凶悍还是给刘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个手下的悲壮战死,也给刘远刘一次次震撼和伤感,大唐虽说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到综合国力全面压倒吐蕃,但在冷武器时间。战场上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有机会。有能力。为什么不把这些变得更简单一些,让胜利来得更容易一些呢?

  “那好,爱卿你说,怎么才能用得好?”李二饶有兴趣地问道,此刻,他的心已经完全被这种跨时代的“神器”给迷住了。

  “作用很多”刘远举例道:“可以炸毁城墙。让军队长躯直入、可以在在敌军的必经之地或某个地方设伏,先把火药埋在地下,等他们经过再偷偷点燃,到时他们就是想跑也跑不了。”

  李二忍不住插话道:“对。对,以往设伏,多是在高地设伏,用石头擂木砸之,有了火药,不再需要倚仗高地,战术也更为灵活多变,不错,不错,好,继续说。”

  “那个,可以制成火统”

  “火统?这是什么来的?”李二忍不住问了出来。

  刘远只好耐着性子,把自己知道一五一十的说了起来,当然,刘远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能说个大概的印象和设想,可是就是这些,也打李二唬得帖帖服服,那神情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

  这话匣子一打开,两人足足说了近一个时辰方结束谈话,临了李二霸道地说:“刘远,那研究室,朕要派人全面监视,所制出来的火药,全部都要登记造册,绝不允许私自流落在外,而在必要的时候,朕会全面接管,即使是你,没有朕的允许,不能私制火药,也不能向外人泄密,嗯,包括府上的女眷,你可明白?”

  这火药的威力李二可是亲眼目睹,一座坚硬的石山,只是一天之间,硬生生炸开小半,李二估计过,如果火药充足、进展顺利,几天就可以削平那座山,刘远说一旬可完成,看得出,这并不天方夜谈,李二强烈地感觉到,这种逆天的神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至于连女眷也不能透露,那是刘远的新纳进来的小妾原为吐蕃公主,李二觉得,还是小心为上。

  至于现在没有接收,那是因为李二知道,这些东西不能离开刘远,没有他在一旁协助,什么都会变得很困难,这火药是刘远弄出来的,自然是他最为熟悉,由他来指导就是最合适不过,再说李二现在对刘远很信任,他知道,如果刘远要隐自己,自己根本不可能知道有这一神器,拿出来后又做手脚,那不是自个找不自在吗。

  刘远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了,闻言也不觉意外,点头同意说:“是,微臣遵命。”

  李二看了刘远一眼,神色有点复杂,心里有些高兴、也有些遗憾:这样的人才,偏偏是世家的人,如果自己能慧眼识珠,早早就打上皇权的印记,那该多好,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刘远的价值,又何止一将?

  半响,李二看着刘远,淡淡地笑着说:“刘远,这一次你为大唐研究新的神器,又立了一大功,你说说,你想朕赏你什么?”

  又是这句,刘远不记得,这是李二第三次还是第四次对自己说这样的话了,这话说得可以予取予求一般,可是千万不要当真,当权者这样问的意思,只是表示了一种关心和尊重,并不代表他会尽他所能满足你所有的愿望,做人要适可而止,即是皇帝,他心时也有杆称。

  刘远犹豫了一下,最后摇了摇头说:“回皇上,微臣还没想好。”

  “不错,你很聪明”李二轻轻拍了拍刘远的肩膀说:“那就慢慢想,什么时候想好了,再来告诉朕。”

  火药一事,自然要保密,也就是封官一事不太可能,再说刘远刚刚封赏完不久。再封的机率也不大,以刘远的年龄和资历来说,这四品高官,可以说己经做到了极致,再升有些勉强、升官不实际,就是升也不在这个时候升、赏银也不现实,现在国库空虚,刘远不仅刚刚捐了十多万两,还联合几个合伙人借调了三十万两给国库周转,就是李二有心打赏。只怕也赏不了多少,还不如不要、美女刘远也不缺,细想起来,现在暂时还没有让刘远心动的奖赏。

  就让李二承一个情好了,反正他是皇帝。大唐是李氏的天下,总有要求他的一天。

  很明显。李二也明白到这个情况。所以赞刘远精明。

  两人都是聪明人,也不用解释那么多。

  “是,谢皇上恩典。”

  说完,两人相付一笑,颇有一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咕。。。咕”突然二声奇怪的声音打破了这份默契,李二突然面色一冷。厉声喝道:“谁?”

  “皇上”刘远有些不好意思地指着自己的肚子说:“是微臣的肚子饿了,若是没有别的吩咐,微臣先行告退。”

  炸石山是一个大工程,有时用旗号指挥。有又还要上前指挥,忙得团团转,别人可以坐在临时搭建的凉棚里一边吃喝一边观看,可是刘远却不能离开岗位,这一炸,一直炸到日落西山才收工,别的官员可以走,刘远却勒令跟李二回去,然后就御书房内,没酒水没糕点,一口气聊了近一个时辰,年轻人消化得快,不饿就怪了。

  李二大方地说:“都是朕粗心,情急之下忘了,别回去了,朕亦未用膳,就陪朕一起用过饭,再行回府,朕还想听你说大唐以外的故事呢。”

  “谢皇上。”邀请的话一出现在皇帝之口,那已经是命令了。

  进入御书房时,夕阳西下,残阳如血,当推门而出时,只见月朗星稀,灯笼高挂,早已是入夜时分。

  “儿臣参见父皇”一看到二人出来,在外面守候的李乾承加忙李二行礼。

  “起来吧,乾承,你怎么在这里的?”李二好奇地问道。

  “回父皇的话,母后知道父皇与刘将军在御书房密议,特地吩咐御厨准备了酒菜,怕父皇只顾公务而忘了用膳,让儿臣在此等候,顺便也请刘将军一起用膳。”

  李二点点头说:“好,一起去吧,观音婢怎么不先用,她身子不好,把她饿着就不好了。”

  “是,父皇。”

  刘远也跟着说:“谢皇上。”

  于是,太监引路,侍卫尾随,李二走在前面,而刘远和李乾承跟在后面,刚才李二父子在说话,刘远不好掺和,现在有机会了,刘远给李乾承行个礼说:“刘远见过太子殿下。”

  李乾承连忙扶起刘远说:“刘将这军不必客气,你是大唐的英才,今日真是太精彩了,本王对刘将军不得不刮目相看。”

  下午那一幕,可以说李承乾终生难忘,不夸张地说,他把刘远当成偶像了。

  “不敢,只是雕虫小技了。”

  “刘将军真是谦虑,本王想问一下,为什么只是一些小小的粉末,竟然产生如此大的威力?”

  “哦,这些关于能量与空间的原理。。。。。。”

  刘远一边走,小边小声向李乾承解释,李乾承很仔细地听着,不时还就不明白的询问刘远,两人有说有笑的,而走在前面的李二闻言也不阻止,嘴角反而带着笑容,好像很乐意看到这一幕一样,那脚步还下意识放慢了一些,以便让二人多说一会。

  不知不觉,立政殿到了。

  按功能来分,甘露殿是李二起居办公、宠幸妃嫔地方,立政殿则是长孙皇后起居饭食之处,不过李二与长孙皇后感情深厚,一年到头,大多都是在立政殿渡过,一来可以处理公务,二来顺便还可以看看自己的儿女,有什么烦心的事也会向长孙皇后倾诉,对李二来说,长孙皇后是一个最好的倾听者。

  估计后宫的那些妃嫔没少独守空房,心生幽怨。

  看到长孙皇后,众人一番礼仪过后,刘远被获缴陪坐在末席。

  “刘卿家,这天辛苦你了,这只是家常便饭,请慢用。”长孙皇后笑着地刘远说。

  刘远一看,楞了一下,有些震惊地说:“皇上,皇后,这也太节俭了。”

  长孙皇后不是客套,可能是刘远来的缘故,那些小王子、小公主都不在,应是安排在别处用饭,李二夫妇、李乾承还有刘远,一共四个人,可是桌面上只有八菜一汤,而那八个菜中,素菜就占了三个,差不多占了一半,而那八个菜,都是简单的菜,银耳素烩、板栗闷宫廷鸡、蜜汁葫芦、脆皮香菇、抓炒里脊、香爆羊肉等,并没什么特别珍贵的菜色,不过那汤不错,人参炖鸡汤,参味浓郁、汤水清澈,也就这个像话一点。

  对普通人来说很不错了,不过对皇帝和皇来说,太简陋了。

  这是家宴,并不是什么盛宴,不客气地说,吃得比刘远还要差,口袋有银子,刘远身来不亏待自己,好吃的、好喝的应有尽有,李丽质说长孙皇后大幅削减宫中的开销,看来所言非虚。

  皇上和皇上吃得这么简单,就更别说那些妃嫔、公主、王子他们了。

  李乾承也在一旁说道:“是啊,乾承也劝母后不要太节俭,可她就是不听。”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柔声地说:“这样的饭菜,已足够,无须铺张浪费,即是这样简单的菜色,天下间,还有很多百姓吃不起呢。”

  那语气是那样柔和,那神色是那样自然,没有丝毫做作之感,在这一瞬间,她好像不是母仪天下、高高在上的皇后,而是一个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好妻子一样。

  当然,她打理的这个“家”可不小。

  刘远终于明白,为什么长孙皇后被后人奉为“千古一后”,所谓千古一后,并是态度好,有时替忠臣说几句好话就行了,要做到受人尊敬的皇后,除了母仪天下,当国家有难之时,还要身先士卒,作天下人的楷模。

  “刘爱卿,吃吧,刚才你不是说饿了吗?在这里不必拘礼。”李二用银汤匙勺起汤,小心吹了吹,然后放到嘴里品尝,然后点点头说:“嗯,这汤不错,多喝点。”

  “谢皇上。”刘远有点心情复杂地应道。

  757拜访魏征(上)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良禽择木而栖,说得好听是一个人能识时势,选择明主而投,获得更大的利益或更大的施展舞台,说得不好听,那就是叛徒。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李二最后对魏黑子评价,也就是这种评价,把魏黑子推到了历史有名的贤臣行列,很多人只知道魏黑子有才能,善谏,但是很少人知道,魏黑子是头号“识时务”之人,在其一生中,阅历可谓极为丰富,曾五易其主:先是起兵响应李密,李密兵败,转投李唐,窦建德攻陷黎阳,魏黑子遭擒,又被窦建德收入帐下,窦建德失败以后,魏黑子和裴矩一起入关二次投唐,当时李建成欣赏他才能,引荐他为太子冼马,在玄武门事件后,李二并没有追究的他的过失,一直收归帐下重用。

  也许,在他心目中,忠诚与节气无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才是他的至理名言,反正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生存之道、也许,几易其主,他觉得他应死很多次,但他没有,那命是捡来的,人生早就赚了,于是,他敢于直谏,敢于抗争,也许,那是他吸引李二注意,得至他重用的一种手段。

  年轻时魏黑子颇多争议,但现在不重要了,因为他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而这人老人,还病倒了。

  没错,在炸石山的第二天,一直勤勤勉勉、才华横溢、敢于直谏的魏黑子告了病假,这在朝中可以说一件大事,不少官员纷纷议论魏大夫的身体,又是怎么病倒云云。不过像长孙无忌、程老魔王等朝中重臣却兴趣不大,因为他们知道原因:受了惊。

  算起来,魏黑子也算是五十多岁的老人,前半生太动荡,等他稳定下来时,身体却变得差了起来,昨天被炸石的巨响一吓,硬生生是吓出病来,以至被迫请了病假。

  刘远坐着马车,转了很久。终于家仁坊一座不起眼、有些破败的房子前停了下来。

  得知自己被魏黑子告了黑状,刘远那是老大的不爽,昨天还故意让他去爬山凿石,算是小小的报复一下,不过这个梁子还没有解开。再说此事也是刘远而起,于公于私。刘远都应来看望一下。顺便把这梁子给结了,免得魏黑子看自己哪里不顺眼,又得告自己状。

  有些事就是这样,虽说知情者很多,只要不曝光,不摆上台面。那就没关系,可是一有人捅出来,没事也变得有事了。

  “少爷,到了。”刘全在前面小声地说。

  刘远下马一看。皱着眉头说:“不会弄错了吧,这就是一幢破房子啊。”魏征是左光禄大夫,正二品大员啊,那俸禄比刘远的优厚多了,虽说他数次拒李二的封赏,堂堂二品大员,不会沦落到住这种普通的房子吧?

  “没事,少爷,小头问过了,这的确是魏大夫的府上,不会有错的。”管家刘全很肯定地说。

  看到刘全这么肯定,刘远知道不会有错,于是上前轻轻拍了拍那扇有些破旧的大门。

  “咚”“咚咚”“咚咚咚”刘远轻轻地、有节奏地拍着那门。

  华夏是礼仪之邦,处处都透着讲究,特别是有地位的人,更是注重礼仪,像如拍门,要有礼貌轻轻地、有节奏地拍着,如果一通乱拍急拍,不是认为是来报丧就是追债,很讨在生厌的,碰上强势的人家,没把你扔出去,算是给你脸面了。

  “咯吱”的一声,那扇有些破旧的木门打开,露出一个白发苍苍老头,看了刘远一眼,便小声问道:“公子,你找何人?”

  刘远行了一礼,笑着说:“这可是魏大夫府上吗?”

  “你找有我家老爷?请问公子贵姓,找我家老爷有何事商量?”那老头把门打开了一点,不过还是没有打开门意思。

  果然没有错,这还是魏黑子的府第,这也太低调了吧,先不说房子破旧,就是一个“魏府”的牌匾也没有挂,就是一个看门的门房,也是用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头来充当,简朴得有点寒碜了。

  “扬威将军刘远,听闻魏大夫身体欠恙,特来看望,还请老人家禀告一声。”刘远一边说,一边往他手里塞银子。

  刘远曾在长安巡游,长安城不认识刘远的,还真不多,换作别的府第,可能老远就认出来了,可是这个老头现在还不认识,说明二个问题:一是这个老头平时很少出门,认识的人不多,二来就是魏黑子这府上,平时也没多少人来拜访,从那门房奇怪的目光就知道了。

  那老头一见银子,马上退后二步,一脸正色地说:“原来你就是扬威将军,没想到比听说的还要年轻,不过请你快把银子收起,在魏府这一套没用,若不是听你说是刘将军,老奴可要翻脸不认人了。”‘

  赏点银子给门房,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刘远就是去清河崔氏都不例外,无论去哪时,那门房都是高高兴地收下的,没想到来到魏黑子的府上,这如好像不管用了。

  “刘某不和贵府规矩,倒是让这老丈见笑了。”刘远也不和他计较,反而笑着说。

  那老者听到刘远这番谦语,暗暗吃了一惊,他没想到刘远身为四品高官,竟然这样跟一个看门的老头这样客气,脸色顿时缓和多了,对刘远点点头说:“刘将军,请稍候,小老马上禀告我家老爷去。”

  说完,“吱”的一声,那两扇门竟然关上,接着就听到有脚步声由近及远。

  “少爷,此人还真是没规矩,一个小小门房,竟然让少吃闭门羹。”那老头一走,刘全就有些愤愤不平地说。

  魏黑子虽说是正二品,不过那是虚职来的,并没实权,左光禄大夫,正二品,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