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满唐春 作者:炮兵(起点2014-7-29vip完结)-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多玛大幅减少驻军,亦未见其有所行动。”
“啪”的一声,李二猛地一拍案几,愤而怒道:“哼,果然是养不熟的豺狼。”
众人一时间都不敢出言。
“一个小小的吐蕃,竟然如此难缠?”李二不甘心说:“朕派了几十万大军,到现在还在对峙着,众爱卿有可良策,可以迅速拿下这个蛮荑之国。”
秦琼犹豫了一下,摇摇头说:“皇上,我大唐将非不广,士非不勇,主要是吐蕃是高原,用刘远的话来说,哪里有高原反应,就像南方的士兵不善骑、北方的士兵不善渡一般,水土不服,如果想把它拿下,首先要建立一支适合高原作战的雄师,就目前的战况来说,要想建立这一支雄师,最少要三年的时间。”
打仗不是过家家,你士兵都攻不上去,又谈何打逻些城,摧毁别人的政权呢。
“对了,刘远,这个家伙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吗?”听秦琼提起刘远,李二马上大声问道。
有些时间不见刘远了,李二心里也有些挂念,派候君集亲自上前线指挥,还派出多队人去接应,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其的一点音讯,李二也感到有些落莫,他可不希望,这颗大唐的福星就此损落。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都是轻轻地摇摇头,表示暂无信息。
“报,阳关八百里加急快报。”就在李二刚想说些什么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通报声。
阳关?八百里加急?
李二的眉头一挑,眼里出现一丝异样的神采,马上大声说:“传!”
713一锤定音
很快,一个身穿特别驿服的人,恭恭敬敬把八百里加急快报递给李二。
李二接过来,亲自检查了火漆无误后,这才拆开信,观看其内容,在场的重臣看到,李二越看那脸上的笑容越灿烂,隐有激动之色,当看完了,忍不住一拍案几说:“好,干得漂亮。”
尉迟敬德连忙问道:“皇上,有什么好消息?”
“是啊,皇上,有什么这么高兴的,也说出来,让老臣等也高兴一下。”段志玄也忍不住说道。
在场的,都是大唐的重臣,了解大唐的各项机密要事,从阳关送来的八百里急件,而这急件还能让李二看到眉开眼笑的,十有**是刘远一行有了好消息,尉迟敬德的儿子尉迟宝庆、段志玄的女婿关勇,也跟随刘远进吐蕃,与吐蕃有关的情报,二人自然特别上心。
李二也没有隐瞒,一振手里的信件说:“从阳关传来消息,刘远一行已从吐蕃的大雪山进入我大唐的境内,与程怀亮一行与阳关外八十里处会合,稍作休整,便起程回京。”
真回来了,众人闻言一喜,位列末席的户部尚书崔尚,闻言更是喜上眉梢,好像升了官一样高兴。
“终于回来了。”
“是啊,九月出发,现在上元节都已经过了,终于等来了他们的消息。”
“不赖,几十人进吐蕃,还能回来,不知我那侄儿有没有那个运气。”
在御书房里,不像朝堂上那么多规矩,一众大臣闻言都议论纷纷,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大好的消息。在场的人都默认一个说法:刘远是大唐的福星,既然是福星,自然不能随便陨落。
李二看着仍跪在地上的驿使,点点头,然后大声地说:“来人,重重有赏。”
“谢皇上!”那驿使连忙称谢,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大声禀报道:“皇上,这里还有一封是刘将军给皇上亲启的书信。”
哦,人还没回到,这信就到了?
李二不动声地说:“传”
很快。当值的太监就把刘远所修的信呈给李二,而那送信的驿使也让金执吾带下去领赏不提。
打开信,李二当堂就看了起来,只见他的脸色先是惊讶、很快就变得高兴甚至可以说是兴奋,不过看到最后。又有些面色凝重,好像显得有些举棋不定的样子。看完后。整个人有点沉默起来。
“皇上,发生什么事?臣观皇上的脸色,不是很好。”长孙无忌也忍不住发问道。
尉迟敬德沉着脸说:“皇上,有什么消息你直说,臣虽然老了,不过还支持得住。”
话虽说得豪迈。不过脸色都有些变了,一旁的段志玄也没例外。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那是将士的最好归宿,但是立功、升官晋爵,光耀门楣更是所有人的终极愿望。人非草木,岂会无情,哪个不关心自己亲人的安危,刘远率几十人就敢进吐蕃捞人,打探情报,那份胆识可以说大唐无人出其右,能回来就不错了,谁都不会奢侈地希望他们能全身而退,没有听到亲人安全的消息,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情绪难平。
“此次折损得不多,战果也极其辉煌,只是。。。。。”李二把那信递给长孙无忌说:“国舅,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是,皇上。”长孙无忌恭恭敬敬地接过那长达三页的书信。
接过信,长孙无忌马上看了起来,而尉迟敬德、段志玄、萧禹、崔尚等人一个个在他身后露出脑袋仔细看了起来。
这信是对吐蕃之行的一个总结,从淞州见闻到率部一步步适应环境,然后在细作的协作下,桃李代僵,乔装吐蕃护卫进入逻些城、制造纷争引起苯佛两教的互相猜疑、雪夜劫公主、引发逻些城的动乱、奇袭神鸟苑,最后穿过茫茫的格尔木沙漠,绕过大雪山回到大唐的陇右地区等事迹,虽说只是简单的描述,很多事更是一笔带过,很多细节还要等刘远回到长安时才能一一问个清楚,但是一众老臣都看得热血沸腾,犹如读一部传奇一样。
而刘远在信中还说,还有一个重大的好消息,在信中不方便说,回到长安面圣时才说。
天啊,这个太牛了吧,区区几十人,竟然拥有这般破坏力,简直就是将才中的将才,回想去年,刘远还在镇蕃军时,就成功散布谣言,松赞干布战死,从而引起吐蕃的内乱,松赞干布即使攻下一城,也不敢取一分一毫,被迫派人求和,割地赔款求和,没想到这次刘远再次引起吐蕃的内乱,特别是在光天化日下,在吐蕃的京城逻些城行凶作恶,更是扬大唐的军威,看到这里时,就是长孙无忌也忍不住捏紧拳头,大叫了一声好。
看到后面,只见上面写着:“臣从洛桑寺救下的吐蕃公主,在风雪产下女儿,托皇上的洪福,母女平安,那女儿是臣的骨肉,自然不能舍弃,而吐蕃公主赞蒙赛玛噶,经臣的教化,现愿意抛下吐蕃公主的名头,做回一个普通人,跟臣回大唐开始新的生活,为了忘却过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取了一个大唐女子的名字,姓胡,名欣,臣自感欠母女甚多,愿以此行功劳替两女讨一个名分,请皇上成全。”
估计这就是李二犯愁的地方,一个敌方的公主,竟然放弃养尊处优的生活,贸贸然跟一个曾经强暴她的人回异国相夫教子,而这个人,还是大唐非常看重年代一轻将领,这当中,会不会有什么企图呢?
如果赞蒙赛玛噶不是吐蕃公主,刘远也不是大唐新一代将领翘楚,那么此事也就没那么复杂了。
刘远立下奇功,并把吐蕃公主带回大唐的消息,对众大臣来说,问题不大,就是清河崔氏出身、崔梦瑶的大伯崔尚,看到“母女平安”四个字后,也是一脸轻松之色,如果生一个男的,估计自己三弟有得烦恼了,不过只是生个女的,对自己侄女的地位没有影响,自然不会影响到两家的关系。
很快,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也高兴了起来,因为刘远在后面还列出了伤亡名单,折损近半,不过一细说起来,伤亡才二十多,在众将眼里,不值一提,特别是像关勇、候军、尉迟宝庆等人都安全回归,晋升在望,能不高兴吗?
跟刘远,还真是跟对人了。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此事朕应如何处置?”看到一从大臣看完,李二朗声地问道。
萧禹笑呵呵地说:“宁拆一座庙,莫毁一门亲,皇上,君子有成人之美,吐蕃公主能放下己见,深明大义,臣以为,理应成全。”
“臣异议”尉迟敬德截然反驳道:“若是两情相悦,那自然应成全,不过吐蕃乃蛮夷之邦,吐蕃的女子,不服教化,刘将军又是强行与吐蕃公主行房,怕只怕,这是吐蕃人的阴谋。”
“对啊,我大唐地大物傅、人杰地灵,要什么样的美女没有?臣以为,此事需要谨慎。”段志玄一边说,一边对崔尚说:“崔尚书,你说,段某这番话可有道理?”
没想到还是把自己摆上台,眼看着众人都盯着自己,崔尚只好苦笑着说:“此事我也不好说话,如果让我来判,臣以为,应对她观察颜一段时间,观看她的人格品性,再作决定也不迟,至于名分,留作日后再议。”
“不好,不好”秦琼摆摆手说:“敌国公主投诚,这是何等大事,如果我们在此事拖三推四,那么不是寒了那些想投靠我大唐的人的决心吗?无论如何,这是大唐的骄傲,臣以为,不但不应打压,更应用来大作宣传,让友邦睦邻也见识到我大唐的风度。”
“要是那吐蕃公主心怀不轨怎么办?”
“那还是没影的事,再说心怀不轨也得有那个能力啊,一个弱女子,能干什么?再说了,我大唐的情报部门也不是吃素的。”
众人吵吵闹闹,就为应不应接纳这名吐蕃公主、应不应给她封赏等问题争了起来,众人越说越来劲,越说越大声,当堂还争了起来,而李二则习惯地作壁上观,不急于表态。
“国舅,你有何意见?”李二看到几个心腹大臣争不可开交,可是长孙无忌正是静静坐在哪里喝酒、吃点心,那悠然自得的样子,敢情在看戏一般呢,李二知道他心中肯定有了主意,径直开口问道。
长孙无忌淡淡地说:“皇上胸襟万丈,为大唐臣民敬仰,就是异邦外族,也深为折服,从他们尊皇上为天可汗,就可得知,既然皇上能容下一邦一族,更何况这区区小女子呢,而那刘将军,更是百年一遇的英才,他自会妥善安置。”
“再说,刘将军是以战功请求,他们一行,不足百人,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可以说劳苦功高,一个弱女子,也翻不起大浪,皇上,可别寒了有功将士的心啊。”长孙无忌一脸诚恳地说。
这番话,一下也打动了李二的内心:是啊,一邦一族,自己尚能容纳,就不能容纳一个弱女子?再说到了大唐,那就是自己的地盘,一个弱女子,又能翻得起多少风浪,难道,自己的还怕一个吐蕃女子不成?
李二一锤定音地说:“好,诸位爱卿,我们商议一下,应该给她们什么样的封赏。”
714十里长亭
人定胜天。
这是一句无比励志的话,在两关,刘远感受这句话的壮志,也感受到为这句话所需付出的代价。
如果繁荣富饶的中原地区说成天堂,那么在黄沙满天、道路崎岖的陇右地区,则可以用炼狱来形容,就拿那闻名古今的“阳关”和“玉门关”来说,这里常年刮着大风,黄沙满天,根本种植不了植物,所需的一应之物,最近也要从肃州运来,那两座在风沙中修筑起的城池,那得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
刘远从那些守关将士口中得知,这里的水经常要用骆驼或马匹到远处运送,粮草完全靠补给,看着那条破破烂烂、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官路,刘远这才明白,为了控制陇右地区、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安全和顺畅,大唐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幸好,华夏的帝王,自古以来,都是睿智的,华夏的国土虽大,但没一寸是多余的,无论哪个朝代、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些领土一直都掌握在华夏人的手里,留下给子孙后代。
在阳关休整了一晚后,刘远一行在程怀亮的护送下,开始向长安进发,与逃亡时的狼狈不同,死里逃生再加上立了大功,一行人自然不吝财货,吃好的、住好的,一路有说有笑地往长安的向赶去。
刘远见识了阳关的奇伟、体验了玉门关的悲壮,一路向东行,等过了肃州,还没到甘州时,终于迎来了李二的圣旨:圣旨对一众人表示了嘉奖,肯定了众人的功绩,说回到长安再论功行赏,对刘远要求给胡欣母女名份的事。一句也没提,不过圣旨中,还有一个比较人性化的措施,那就是刘远一行回长安,沿途的官府负责好生接待。
有了李二的圣旨,刘远一行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像刘远、关勇、候军、程怀亮这些权贵子弟,就是没有圣旨,又有哪个官员敢怠慢。平时想巴结还没机会呢,有了圣旨,一路上照顾得更是极为周到,一路上各式的地方美食,刘远差点给吃撑了。
心情好。再加上照顾周到,刘远一行边吃、边玩、边赶路。碰上名胜古迹。还会盘桓一二天,就当是“公费旅游”吧,难得抠抠索索的李二这么大方,刘远自然不会和他客气。
这些可真是玩命换来的。
刘远的计划是这样的,从阳关出发,到玉门关。途经肃州、甘州、凉州、兰州、秦州、岐州,最后到达京城长安,路程比从积石山回长安相比,足足多了近二三倍的路程。这就是借道的麻烦之处,不过这样也好,一路可以见识到不同景观和风土人情,品尝最正宗的各地美食,倒是一个不错的行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刘远在途中,已经就向麾下的将士提出在长安搞特色美食一条街的想法,得到麾下将士的热烈支持,一众将士都说要把这次的封赏投入到这条美食街,跟着刘远沾点光,一起发财。
对于刘远的赚钱能力,一众早目染目闻,看到将军乐于提携自己,岂有不乐意之理。
刘远一行在赶路回长安,从肃州出发时,已是初春二月,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豆蔻枝头二月初,杜牧用二月初的豆蔻形容少女的美丽,反过来,也可以体现那枝头新芽的可爱,那枝头嫩嫩的“春意”,让人感受到春天勃勃生机和强恝的生命力,越往长安,春意越是盎然。
看着处处红红绿绿、听着鸟语、闻着花香、吹着怡人的春风,细雨弄温那一张张意气风发的脸庞、马蹄溅起泥土的清香,刘远和麾下的将士,都是风华正华的少年,以至很多从陇右往来长安的人发现,官道上经有一队鲜衣怒甲、意气风发的军队,不是唱起整齐雄壮的军歌,骑着高头大马,驰骋在风中。。。。。。
好一伙追风的少年。
。。。。。。
长亭,由秦汉以来,就已在存在,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当然,长亭可以是送人之地,也可以是等人之所。
例如,经常在长安城外走动的人发现,距离长安最近也是最大的容华亭,最近几天被一伙女人占据,不是占据其中一二把长椅,而是把整个亭都占了,不在亭里吃着小食,打着牌,有时还赏着雨丝、吟风弄月,好不逍遥。
这伙女人一个个姿色绝美,举止优雅,不知引来多少人侧目,又引起多少公子才子爱慕,不过他们一个个只敢远远看看,因为只要这些女子一出现,就会有大批的护卫,有的赫然是宫中的带刀侍卫,一看那阵势就知是大人物家的女子在这里,硬起头皮想结识的才子,运气好的被警告几声,连忙退下,要是运气不好,那侍卫大哥踢你几腿、打你几拳,也只能自认倒霉。
据说刚开始没那么大阵仗,只携了几个贴身丫环,有个外地官进京时经过想休息一下,没想到避风挡雨诉长亭被占了,心里本来就有气,自己是官,那些女子是民,那有官要让民的道理,走近点一看,一下子眼都直了,一个个貌如天仙,一时淫心大起,拿出一锭银子就想调戏那些姑娘,在他心中,想的京城就是京城,那服务果然周到,那青楼的女子不仅青靓白净,还早早在这里招揽生意。
没想到,招倒招,不过不是招揽生意,那是招魂,好家伙,还没走近,从旁边冲出一大伙虎背龙腰的大汉,二话不说,先是一顿胖揍,然后“卡嚓”的一声,戴上一副木枷,罪名是“袭击公主”,当场吓得尿都出来了,后来听说他老父差不多败了家,这才把他捞出来,简直就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他没想到,公主竟然喜欢在长亭处弹唱的。
不过,为了防止再有这样的事出现,那些侍卫穿上铠甲,携上武器,不再穿便衣了,那些好色之徒不敢近了,而那几个女子也有安宁,不怕别人打扰。
此行人,正是李丽质、崔梦瑶、小娘、杜三娘她们几个,有时清河公主李敬等几位公主也一起前来玩耍。
当然,玩是一个其次,主要是等刘远。
八百里快件,除了给李二的急件,刘远给李二的信,刘远也托送件的人给自己带回一封家书,一封家书值万金,对崔梦瑶等人来说,就是那薄薄一封家书,简直比万金还要贵重,得知刘远安然无恙回到大唐的,一众女子都激动得哭了,然后烧香的烧香,还神的还神,以感谢神灵保佑刘远早日回来,其实从刘远出发的那时起,几个女子已经天天烧香供奉,祈求刘远平安归来。
几个月没见刘远,一众女子都想疯了,天天算刘远回长安的日子,等到时间差不多了,就隔三差五派人到城门口等,后来等急了,几个女的反正闲得无聊,干脆直接到十里长亭去等,小娘她们几个一去,作为最好牌友的李丽质,也有些坐不住,在“麻雀瘾”的驱使下,也跟着去了,几个女的一边打牌,一边等刘远回来。
“奇怪了,算算日子,师兄也该回到了,如果脚快一点,说不定前二天就该回了,怎么现在还不回的?”小娘手在摸牌,眼睛向瞟向人来人往的官道,期待可以找到刘远背影。
“是啊,这个刘远,不会在路上拈花惹草了吧?”杜三娘有些担心地说。
崔梦瑶嘟起小嘴说:“哼,他带了吐蕃那个小妖精,还有一个女儿,他才不急着赶路呢,说不定一路恩爱着呢。”
一想至刘远和吐蕃公主还有那个小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三女心时就有说不出的难受。
三个女的,虽说表面和平共处,其实当中都有一些小手段,也没少“压榨”刘远,都想先拨头筹,替刘远生个一男半女,到时母凭子贵什么的,没想到,斗来斗去,却都输给了一个从没见过的女人,还是一个吐蕃的公主,虽说第一次见面,不过人家连女儿都带来了。
**裸的示威啊,三女心里都不滋味。
李丽质看着崔梦瑶三个嘟着嘴的样子,不由苑尔一笑,笑呵呵地说:“看你们的样子,小小年纪,好像一个个都成了怨妇了,不就是女儿吗?又不是儿子,女儿又不是接班人,你们有的是机会,怕什么,来,打牌。”
三女一想,也是这个理,于是一个个又是笑逐颜开了。
“东风”崔梦瑶一边打,一边有些郁闷地说:“听说吐蕃的女子,都有一股羊膻子味,不知刘远怎么看得上?对了,听我爹说,还准备把这次的功劳,让皇上给她们母女封赏呢。”
小娘则是一脸无所谓地说:“那没什么啊,我倒觉得,那个公主,放着公主不做,跟着师兄做一个普通人,是要补偿一下。”
杜三娘瞄了小娘一眼,无奈地说:“你这妮子,没救了,什么时候都向着你师兄。”
715四女初见
李丽质笑着说:“你们别急,父皇有令,扬威军是有功之臣,在吐蕃再次立下不世奇功,命沿途官府加以接待,那些官员肯定会设宴款待什么的,这样走走停停,回得慢一点,也在情理当中。”
杜三娘闻言一亮,连忙问道:“公主,刘远又立功了,你说不世奇功,是不是皇上又得厚赏他?”
“这个,这些事父皇没说,本宫也不曾得知,不过既然立了功,肯定得赏,这个不会有错,你们就放心好了。”
小娘一脸憧憬地说:“要是师兄像上次一样,再在长安上巡游,那就太脸面了。”
一想起刘远上次穿着鲜衣怒甲、骑着高头大马,在士兵的簇拥下,信马在长安城游行,那是何等风光、何等威武,小娘一想起两眼就冒着小星星,对她来说,看到刘远风光,她就心满意足。
李丽质摇了摇头说:“这些是父皇他们商议的,本宫没有这个权力,到时看就知道了,对了,刘远这次去吐蕃,还带回一大一小,你们准备怎么办?”
“能怎么办,木己成舟,米己成炊,再说还向皇上讨封了,我们这些能干什么。”杜三娘有些同情地说:“刘远也是的,我觉得有功,应给小娘讨个封赏,毕竟崔姐姐有了诰命夫人,也用功劳替奴家脱了籍,就差小娘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没想到这次给那吐蕃的女子请赏,真是过份,只是替小娘不值。”
小娘连忙摆摆手说:“不用,不用,我现在挺好的,给什么赏的。我什么都不会,更出不了什么大场合,免得给师兄丢脸。”
“梦瑶,你呢,准备怎么办?”李丽质饶有兴趣问一旁的崔梦瑶道。
“公主,你怎么对这事特别感兴趣的?”崔梦瑶有点好奇地问道。
这个李丽质,搬出宫后,府第就紧挨着刘府,平日没把自己的当外人,有什么好吃的、新奇的玩儿。都差人送来,与崔梦瑶等一起享用,现在她来刘府,熟悉得,那下人都不用禀报了。俨然刘府的另一号女主人一般,崔梦瑶一行在十里长亭等刘远。李丽质也一天不落地全程陪同。那热乎劲,让崔梦瑶都有点好奇了。
李丽质微笑着说:“那有什么啊,本宫和你们最合得来,我等情如姐妹,自然关心一下,如是那吐蕃女子持纵生骄。本宫也会替你出气啊,你,你快说,你会怎么做。”
“有人替刘家开枝散叶。这是好事,奴家自然没有意见,再说刘远此行,也是为了迎娶她的,虽说过程有些波折,不过结果还是一样的。”崔梦瑶淡淡地说道。
杜三娘在一旁小声说道:“到是我们联合起来,就不怕那个吐蕃女子能翻天。”
李丽质笑而不语,心里暗暗点头,这三个人的说话间,把自己的性格品性表露无遗:崔梦瑶大方得体,顾全大局、小娘单纯可爱,一心为刘远,就是杜三娘有些小聪明,从她说封赏的事,就想挑起小娘与那吐蕃公主的矛盾,拉拢小娘和自己同一阵线争宠一事就可以得知,从而也看出她对自己的不自信,需要拉拢帮手,有点上不了台面。
“好了,好了,专心打牌吧,小娘,你也别老朝那官路看了,也不怕那脖子酸啊,我们派了几个人盯着官路,不会看漏的,专心打牌吧,嗯,轮到我摸了,没用,看,一索。”一看到起手那个牌没有,李丽质随手打了出去。
“杠”崔梦瑶喜滋滋地拿起李丽质刚打出的那个一索,高兴地说:“公主,你放炮了,谢了啊。”
“啊,其实我有一、二、三、四索,四索小娘打过的了,哎呀,我怎么有四索不打,干嘛要打一索啊,刚才就是说话没留神。”李丽质有些懊恼地说。
崔梦瑶笑嘻地:“也就是那点银子,公主你有俸银还有分成,有的是银子,就别心痛这三瓜二枣的,对你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本公主可比不上你们,你们有刘远替你们挣钱,衣食无忧,只管花银子就行。”李丽质有些妒忌地地说。
在李丽质心目中,刘府的女人,无疑是最幸福的,上无长亲压着,下无幼儿牵着,刘府了没那么多规矩,每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就行,那刘远又是挣钱好手,几个女的月钱,比公主还要多,这还不算,刘远还经常弄出一些新奇玩意、美食什么的,自己就是做公主,还要妒忌她们几个呢。
众女嘻嘻哈哈,一边打牌,一边等人,还一边相互取笑。
快乐不知时日过,不知不觉,日薄西山,斜阳芳草外,崔梦瑶伸了一下懒腰,看来今天又是白等,因为没等着刘远,明儿继续。
就在众人准备收拾的时候,一个下人急急脚走来,一边走一边大声叫道:“夫人,夫人,少爷,少爷回来了。”
“什么?刘远回来了?”崔梦瑶手里的牌子一下子掉了下来,吃惊地叫起来。
小娘、崔梦瑶一下子也放停了动作,好像一下子不会动了一样。
“是,是,夫人,少爷回来了。”
崔梦瑶等人一下子忍不住了,不顾矜持,把牌子扔下,几个女的在婢女的搀扶下,连忙往官道上走,想第一时间看到刘远。
此时,早早看到长安城的刘远,正率扬鞭策马,准备早点回家,回到自己那个温暧的家,离家那么久,刘远有些怀念小娘她们几个了,俗话说,龙床不如狗窝,这就是家的魅力,别的地方再舒服,也不是自个的,哪有自个的家舒坦?再说崔梦瑶持家有道,几个女不仅貌美女花,对自己也百依百顺,对刘远来说,给龙床也不换呢。
刘远正准备再扬鞭,突然发现刚才在路边看着的人,突然跑到官道中间,连连摆手,示意刘远停下。、
“吁”刘远连忙把马勒住,刚想训斥几句,突然一看到路边那几个熟悉的身影,连忙翻身下马,走到崔梦瑶、小娘、杜三娘、黛绮丝面前,看着神情激动的几个女子,一瞬间,好像有千言万语,可是一张嘴,可是一下子又不知说些什么,嘴巴动了两下,最后只是笑着说:“我回来了,大家还好吧。”
“刘远,你终于回来了。”崔梦瑶看着刘远,眼里露出丝丝情意。
“刘远。”杜三娘的眼睛也有些红了。
小娘更是忍不住,一头扎进刘远的怀里,语带哭腔地说:“师兄,师兄,你终于回来了。”
刘远拍拍小娘柔弱的香肩,然后把崔梦瑶还有杜三娘,都搂在怀中,小声安抚她们说:“好了,好了,没事了,万事有我,有什么事我来扛着。”
小娘、崔梦瑶、杜三娘三女连点头,都幸福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几个月的相思,思念都浓得化成水了,三女不知有多少情话要对刘远说,向刘远倾诉,可是真见了面,反而一句也说不出来,可谓相见泪眼,默默无言、无语梗咽,这一搂,无声胜有声。
半响,崔梦瑶这才想起,这是在官道旁,不知多少过往的行夫走卒看着,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多人看着,不由俏脸一红,小声地说:“刘远,放开,这里这么多人,太难看了。”
刘远抱得更紧一些,毫不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