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大龄剩女 作者:羽外化仙(起点vip2014.3.12完结)-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村长有些吃惊,说:“既然如此,那我们也不必往城里跑一趟了。”

    村长安排了一些人守在院子里,一是看守尸体,二是防着狄仁杰等人离开,而后让院子里的人都散了,等官衙里来了人再看热闹也不迟。

    闹了大半夜,终于是稍稍安静了一些。古闺秀等人在村长的屋子里坐着,倒比在破庙里要舒服一些,所以根本没打算离开。

    狄仁杰突然问村长:“听说村长的女儿也失踪了?”

    村长身子一顿,重重的点了点头,显得十分苍老。

    狄仁杰又问:“她的下落至今不明吗?”

    村长不怎么关心外面那四具尸体,足以说明她的女儿不在里面。

    村长说:“失踪快一年了,找不到了。”

    狄仁杰看着他,目光突然犀利起来,站起来问道:“我又听说……您女儿是跟外面四位死去的姑娘一起去城里玩时被人拐走的,是吗?”

    村长坐在炕上给崴伤的脚踝擦着跌打药,说:“不错,她们五个一起进城的,不知道被谁盯上了,一个个接二连三的全部受害了。”

    狄仁杰在客厅里慢慢走着,说:“你觉得她们五个是被同一个人杀害的吗?我却觉得杀害您女儿的人和杀害后面四个受害者的人,不是同一人,您女儿是在城里丢的,她们四个全是在村子里丢的,她们的尸体都埋在一起,而您女儿至今下落不明……”

    村长低沉的问道:“是吗?你知道凶手是谁了?那赶紧告诉老夫,也好叫老夫知道我的女儿究竟是被谁杀害的!”

    “杀害?她不是失踪吗?您已经确定她死了?”狄仁杰突然反问道。

    古闺秀听他们的对话渐渐听出了点苗头,一般丢失了子女的人家,在看到尸体前,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子女已经死了,狄仁杰说的这些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她看着村长在心里琢磨起来。

    而李德淳则关心的问道:“老人家,你的脚没事吧?上了年纪要是骨折,是非常难得好的,我略懂些跌打损伤的医术,我帮你看看吧。”

    村长警戒的说:“不用,我擦点药就行了。”

    李德淳突然很快的动了起来,手上一推一拉,就捉住了村长的脚,他看了一眼说:“这好像不是崴的,倒像是被石头砸的……”

    瞧他这一套动作十分迅速利落,这才有点习武之人的样子。

    村长突然抬头,瞪着他们说道:“你们想干什么!”

    狄仁杰上前拍了拍李德淳的手,拉着他坐回位子上,说:“李三爷,这天还没亮,衙役还没来,咱们不急,也好叫老人家一个人静心想想明天该怎么对大家解释他的脚伤,以及他手上的勒痕……”

    村长闻言,手中一紧,握成了拳头,身体隐隐有些发抖。

    古闺秀却是好奇不已,狄仁杰和李德淳的言行非常明显,看来他们十分确定的怀疑村长就是凶手了,可她还没看出是怎么一回事!

    她求解的看向狄仁杰,狄仁杰却卖了个关子对她笑而不语,急的古闺秀嘟起嘴。

    李德淳见女儿这么想知道,哪里忍心吊她胃口,当即悄声说:“我发现人影追出去的时候,捡起石头当飞镖打中了那个人的脚,若不是我失足掉进坑里,就捉住那个人了。而且,今天那个惠儿是被人勒死的……你看村长的手和脚,他身上的证据没办法赖了。”

    古闺秀恍然大悟,却又不明白村长为什么要对四个年轻女孩儿下手。她刚刚在外面看得清楚,惠儿的死状很普通,衣服齐整,村长应该不是见色起意,而她们家里并不富裕,村长也不可能是谋财。

    难道是怪她们把自己女儿带进城弄丢了?那也不至于痛下杀手啊。

    突然,古闺秀心里冒出一个念头,一个老人能够痛下杀手连杀四人,足以说明心中恨意难平,难道说村长女儿的失踪,跟这四个女孩儿有关系,所以村长才会杀了她们为女儿报仇?

    这样一想,她才觉得村长有作案动机,再看向村长的目光,不由得有些悲悯。

    “老人家,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最要紧的是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有些想法差之毫厘,导致的结果却失之千里。天很快就要亮了,衙役想必也快来了,您一会儿有什么想说的,可要思量好,莫叫您女儿在泉下也不得安息。”

    听到古闺秀说这些,村长知道自己行迹败漏,他上了年纪又孤身一人根本没指望逃走,顿时老泪纵横,一手捂着满是沧桑的脸痛哭起来。

    哭了半晌,村长抬起头,目露凶光斩钉截铁的说:“她们都该死!”

正文 第五十六章 雨中情(6)

    “为什么?”古闺秀不明白,再怎么说也是四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夺人性命总是不对。

    村长慢慢回忆道:“去年也是这个时候,要过年了,她们四个邀媛儿一起进城买年货,我不放心她们这些姑娘家出远门,准备让冯保带她们过去,她们却说跟进村卖胭脂的商人说好了,搭他的车去,载不下更多的人。那卖胭脂的小贩隔月就要到我们村里来,与我们十分熟悉,我又想着她们有五个人,就放心的叫她们一块去,谁知道,媛儿就再也没回来。”

    “她们四个回来时哭着说媛儿被卖胭脂的拐走了,她们还被打了,我急忙报官四处寻找,却怎么也没有找到媛儿。直到夏天,我才知道媛儿究竟是怎么被人拐走的!”回忆到这里,村长脸上露出气愤又悲痛的神情,连身体都轻轻抖了起来,“有一天,我去庙里给菩萨上香,求菩萨保佑媛儿能安全找回来,却听到柳柔和柳惠在庙后面的柳林里吵架,话语里依稀说到媛儿,我便趴在土坡后面偷听。柳惠因为柳柔勾搭她弟弟的事跟她在庙后面争吵,警告柳柔不许接近她家人,说柳柔蛇蝎心肠,是最狠毒的女人,她是绝对不会要这样的弟媳。而柳柔冷笑着说媛儿的死大家都有份,让柳惠别以为自己多干净。这一听,却是让我恨不得将这几个贱蹄子千刀万剐!”

    古闺秀听他气愤的讲述着,心也跟着揪了起来。原来媛儿虽然跟那四个姑娘一起玩,却因为性格软绵,从小被那四人欺负惯了,又因为村长心疼媛儿从小没有娘,对她很大方,媛儿常常为了讨好四人,拿了家里的钱给四个“姐姐”买花买糖买胭脂。而那常来柳林屯的胭脂贩子见媛儿手中阔绰,便起了歹意,撺掇了家中有个嗜堵成命的父亲的柳柔,过年买年货时将媛儿绑架了。

    胭脂贩子要柳柔回村“报信”,通知村长拿钱赎人,柳柔却害怕被揭穿,不愿独自回村,便把同行的另三人——柳蔷、柳薇和柳惠一同拉下水,三人得知真相被吓得不行,但媛儿已经被人绑走,且她们一同出来的,想要摆脱干系完全不可能。

    柳柔一番威逼利诱,答应只要村长拿出钱赎回媛儿,她们几个不仅能得到一笔报酬,还能安全接回媛儿,保全好姐妹的名声,不然此事揭穿,媛儿活不了,她们也会被送官,卖做奴婢生生世世抬不起头。

    四人商量好回村“求救”,路上柳惠却反悔,求大家一起想办法把媛儿救出来,不然真成了帮凶一错再错就回不了头了!

    柳蔷和柳薇被柳惠说动,强行拉了柳柔回去,要她假意把胭脂贩子骗走,她们好把媛儿救出来。谁知她们赶回荒郊的屋子时,媛儿已经被胭脂贩子糟蹋了……

    胭脂贩子见事情败露,而这些姑娘又不肯与他合作,便一个人逃了,其余几人没了主意,哭哭啼啼乱做一团,柳柔却说事已至此,媛儿绝对不能留,不然媛儿把事情说出去,她们四个就完了!

    “她们竟然就这么一起把媛儿给杀了,连尸体也不知埋在了哪里!”村长说着愤怒的吼起来,声音突然又低了下来,“所以我把吵完架独自留在庙后面的柳柔杀了,她死前我用香火一点点的烫她,逼着她说出了所有的真相。杀了她剩下三个人也别想活,我要亲手为媛儿报仇!她那么单纯,那么好,把她们当姐姐似的对待,可就是这些人,把她害死了!她怎么能瞑目?”

    古闺秀痛心不已,却为村长不值:“你既然已经知道真相,为何不报官让衙门处置这些不知好歹的丫头,你自己动手却是把自己也葬送进去了!”

    村长无所谓的笑道:“如果不能亲手杀了这些小贱人,我恨意难灭!我孤零零一个人,为媛儿报完仇也就了无牵挂了,还怕什么呢?”

    狄仁杰等人也是连连叹气,对这桩案子不知说什么好。

    姐妹情谊因金钱诱惑而变质,媛儿单纯的信任成了害死自己的毒刃;父女情深因恨意而爆发,村长极端的报复只为女儿泉下瞑目。

    有些事情并没有简单的对与错。

    古闺秀觉得胸口好闷,她想出去透口气,但看到院子里的四具尸体,心情更是沉重,一时焦躁的不行。

    李德淳见她不想留在这里,便说:“我送你回庙里歇歇吧,这里太脏了。”

    古闺秀点点头,狄仁杰要留在这里等官衙的人,便让杨威陪着他们父女去庙里。

    走在田埂的路上,天边开始泛白,黎明来了,疯狂下了整夜的雨也渐渐停了。

    李德淳走在古闺秀身边,突然说:“我很能理解村长的心情,若是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我只怕也会如此。”他顿了一下又说,“不过我绝对不会让人伤害你。”

    古闺秀心中微动,父亲的这种爱护纵然是她不想接受,却也不容她拒绝的温暖着她的心。

    她侧头看他,见他头上的伤口横在那里,便说:“口口声声说要保护我,您却连自己也没保护好。”

    她的语气微有嗔怪,却听得出关怀,李德淳听了高兴的不行。

    回到庙里休息了两个时辰,上午辰时的时候,晋州官衙的人终于赶到了,李德淳作为半个当事人,又被请去了一次,待一切尘埃落定时,已经中午了。

    晋州官衙的人押着村长带着尸体回衙门去了,另留了几个人跟狄仁杰和李德淳一起来到庙里。

    狄仁杰对古闺秀介绍一番,其中有一位姓向的中年人,竟然是晋州的司马。

    昨夜狄仁杰派人去晋州报案,进城时颇费了些周折,亲随果然听从狄仁杰的指点在搬出卫国公的名头后,守城的士兵才放他进去,并带他去衙门报案。

    见他们行事势力,为了让衙门的人行动快一些,狄仁杰的亲随故意把李德淳和狄仁杰吹嘘了一番,又把柳林屯的村民说的很残暴:“我家大人奉旨进京,又奉旨回乡交接职务,明年就要去大理寺述职,若是在路上因那群暴民出了意外,任谁也没办法向皇上交代。而卫国公去年刚刚仙逝,这些乡民就敢诬陷他的子嗣,要知道卫国公可是陪葬在昭陵于太宗同寝的,谁家能有这等荣耀?李三爷万万不能有什么损失……”

    他一番话把那些小吏说的胆战心惊,连夜去敲了判司的府门,又特地请司马大人同来处理,很担心把从京城来的“大人物”给怠慢了。

    晋州司马看了狄仁杰一行人的路引、官印,知道身份不假,刚认清身份又听说凶手已经伏法,不禁对狄仁杰大为赞赏:“狄法曹果然不愧是皇上看重的人,短短半夜时间,就将四条性命的大案给破了,在下佩服佩服!”

    夸了狄仁杰的同时,向司马还不忘吹捧李德淳:“李家家风高义,李三爷竟然肯放过那些动粗手的草民,应该要他们晓得诬陷官家也是有罪的!如此大仁大义,不愧是李家后人!”

    狄仁杰虽然有些疲惫,但碍于在别人的地盘上,少不得要虚与委蛇的应付一番,好不容易熬到结案,跟古闺秀汇合,他便说:“此间事情既然处理完了,我们不如尽快赶路去晋州,不然时辰晚了,今天又赶不进城了。”

    他们一行人从昨天开始就没有吃好睡好,亟需进城修整。

    向司马笑道:“是是,我已让人提早回城准备酒席,到时候为你们接风洗尘!”

正文 第五十七章 雨中情(7)

    众人收拾了行装抓紧上路,华灯初上时刚好赶到晋州,谁也没想到的是,晋州刺史袁大人竟然亲自款待他们。

    狄仁杰就算升迁进京,也只是六品小官,李德淳刚刚还俗,无任何官职在身,正三品的晋州刺史出马,他们多少有些意外。

    但李德淳早年出入皇城,又在勋贵圈中长大,寻常外臣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人物,他倒受得起这等礼遇,大大方方的带着狄仁杰和古闺秀吃了这顿饭。

    饭后,众人在客栈安歇,很快就入睡了,这两天他们太奔波了。

    而晋州刺史带着向司马回府在书房议事,很晚都没有歇下。

    袁刺史叮嘱道:“他们在晋州休整的这几天,你派人好生服侍,务必要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不可怠慢。”

    向司马口中应着,却疑惑的问道:“那狄大人虽然能干,却也只是个小六品,李三爷更是身无半职,大人何必花这么大的心思?”

    袁刺史气他没点眼力,语气不太好的说:“柳林屯的失踪案我们一年都没破掉,却叫那狄法曹一夜之间破了案,他们官职虽小,却都是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的,他日他们若是随便说起这个案子,让皇上以为我们玩忽职守、办案不力,你我的乌纱帽还要不要了?”

    向司马这才明白袁刺史款待他们的用意,连连称是,不敢再有任何疑问。接下来的几天,向司马几乎成了狄仁杰众人的跟班,车队补给、看病抓药等事,都不用他们操心。

    古闺秀对他这般的殷勤有些疑惑,狄仁杰也有些忐忑,还是李德淳老道一些,虽说入寺修行多年,但因从小长在公爵府中,看到学到的东西与狄仁杰和古闺秀不一样,一眼就看穿了晋州官员的心思,便直截了当的说给两个年轻人听。

    狄仁杰听完不由得愤慨:“花这些心思在人际上,还不如勤勉的查案为百姓做些实事。当初他们如果能查出柳媛失踪的真相,柳村长又何至于杀人?”

    李德淳赞赏的说:“你有这份心思很好,可这天下之大,我们又如何能管得住所有人的想法?唯有从自己做起。这晋州刺史虽然有不足,但我看晋州百姓安居乐业,他倒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有些事,你必须学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然水至清则无鱼,你自身不合众,又怎么能去为百姓做事?会做官和能做事,同样都很重要。”

    狄仁杰听着不由得想了很多,古闺秀在旁看着他,想到了那个载入史册的名相,最后狄仁杰果然是很会做官,又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算得上十分不易了。

    过了柳林屯这个劫难,古闺秀余下回乡的路便显得十分顺畅,又走了五天,他们终于回到了并州。

    看到熟悉的人和物,古闺秀心中十分舒畅,热络的和前来接她的胡掌柜、洪筝等人说话。

    早在他们抵达之前,古爹爹就从京城送了书信给胡掌柜,告知他们关于李德淳和古闺秀的身世,要他们妥善接待李德淳。

    胡掌柜和洪筝等人都是在古家做了多年事的人,最初接到古爹爹的书信时,对古闺秀不是古爹爹女儿一事感到很震惊,但想了几日,两人便觉得就算不是亲生的又如何,单看古闺秀没有跟着他的富贵爹爹认祖归宗,就知道古闺秀对古爹爹这个养父更是情深意重。更不要说古闺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爹爹的少主人,他们这些为古家做事的人,更要好好照顾好闺秀了。

    李德淳被安排在古家的客房住下,古闺秀原本是不愿让他住家里的,但经过了柳林屯的事,她的心里有些动摇,所以在胡掌柜替她待客安置李德淳时,她也就没阻拦。

    狄仁杰那边同样有很多人迎接他回乡,他被钦点晋升的旨意早就传了回来,狄家的人自不必说,兴高采烈的盼着他回来,就是并州衙门里的人,也来了不少人迎接他。

    冬季寒冷却又热烈,家里忙着准备年货,铺子里忙着清算,一派热火朝天的样子。

    古闺秀仿佛回到了以前的平静生活,家中和质库两边跑,跟胡掌柜写账簿,跟洪筝看古玩,自在又舒适。

    李德淳安静的观察着古闺秀的生活环境,他有时也会跟着古闺秀四处走动,发现她真的跟其他女孩子不一样,她会做生意,能够当家主事,一点也不比那些需要继承家业的儿子差。

    李德淳有时候也会出去做客,狄家以及并州的宋都督都曾下帖邀请他。他和古闺秀的关系并没有对外公布,对外只说古闺秀的母亲是卫国公府的远亲,这次古闺秀进京跟李家认了舅表亲,李三爷是专程送古闺秀回乡的。

    并州众人对古家突然有了卫国公府这样一门显耀的亲戚十分的惊讶,议论纷纷,多是羡慕嫉妒的,也有不少人打起古闺秀这个“老姑娘”的主意。类似提亲、探口气的事,古闺秀全都让人以古老爷没回京为由拒绝了。

    李德淳更是看不上这些小户人家,恨不得亲自出面拒绝。

    古闺秀这边的状况还好说,狄仁杰家里却有些麻烦。

    他家突然接到他年后要调进京的消息,觉得太过仓促,什么都没有准备好,而其中最需要准备的,便是狄仁杰的婚事。

    虽然他曾经说过要功成名就之后才娶亲,但这个话家人并没有当真,只是没有给他挑到合适的,就没有提。

    如今他要进京当差,按照官宦世家的传统,他早就该娶个媳妇并一个小妾,媳妇在家替他侍奉双亲,小妾随他进京伺候起居。

    这样的安排,狄仁杰完全无法接受,狄母和他三婶郭夫人急的天天凑在一起商量。

    狄母身体不好,如今深冬,她头上围着抹额坐在热炕上跟妯娌说话:“如今怀英受皇上器重,身边的人一定要挑一个稳重大方知晓轻重的。我不要媳妇留在家里伺候我,跟着怀英上京照顾好他就行。京城可不比在并州,说话做事都有讲究的,这一时着急,我还真找不出这样的姑娘。”

    郭夫人感慨说:“谁要是做了大嫂的儿媳,那真是修了几辈子的福,这么好的婆婆,不要媳妇立规矩,哪里去找?如今怀英升迁的消息整个并州都知道了,好多人家主动来问,大嫂慢慢挑,不要着急。”

    狄母点头,让丫头去拿了最近的拜帖过来,一张张的翻,说:“读书人家的姑娘好,你们不喜欢姑娘家读书,我却喜欢,明理。他三婶,你看阳曲王家的姑娘怎么样?王家书香门第,虽然近些年没落了,可每一辈都有人考上进士。”

    郭夫人摇头道:“这王姑娘的才学的确好,外面早有传闻,可也说她很清高,放这样一个人在屋里,不知冷暖的,不好。”

    狄母失望的放下这张拜帖,又说:“江大人的孙女呢?江大人跟太爷是同科……”

    郭夫人又连连摇头说:“江小姐只有四尺三寸高……”

    “啊,这真是……”

    两个长辈急的上火,狄仁杰也急的上火,多次在父亲面前旁敲侧击,说些如今难得机遇,他一定要当好差,不想这么快成亲,免得分心。

    狄老爷却说:“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你身边有个人照顾,在衙门里做事也安心,何况同僚之间走动,你有些话不好说,妇人家却可以说,娶个好媳妇,就是你的贤内助。”

    “一时之间,哪里去找这样合适的女子?”狄仁杰话一出口,脑海里却想到古闺秀,她聪慧懂事,屡次在查案的事情上帮助他,在京城时还照顾他的吃住,的确像个贤内助。

正文 第五十八章 雨中情(8)

    狄老爷见儿子面色突然泛红,便问道:“你可是看中谁家姑娘了?”

    狄仁杰没有否认,却也没有说话。

    狄老爷也是个聪明人,他的儿子他最了解,在并州时,他天天钻在案宗里查案,哪里有机会认识女子?难道是在京城或是进京路上认识的?

    这样一想,狄老爷突然想到了古闺秀,儿子和古家的姑娘一起上京,又一起回来,来回三四个月,肯定接触很多,是不是生出感情了?

    可儿子不开腔……

    他曾宴请李德淳到家中做客,话语中偶有聊到古闺秀,李德淳对这个“侄女”十分看重,让狄老爷情不自禁的试探问道:“你觉得古家的姑娘怎么样?听外面人说她十分能干,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嫁不出去。这次她进京面圣回来,多了一门卫国公府的亲戚,家里登门提亲的顿时多了许多,可我觉得她的情况有些奇怪。你跟她接触数月,你觉得她如何?”

    狄仁杰心中慌乱直跳,低着头说:“她很好,可是……”

    可是她的身世复杂,卫国公府和燕太妃那样重视她这个遗珠,等她认祖归宗后,必定会把她嫁给王公贵族,如何是他这样的官宦人家可以觊觎的?

    他也有他的自尊,这样的话他说不出口,唯有埋在心里。

    狄老爷以为他顾忌古家是商家,板着脸说:“你这些年读的书都读哪里去了?人贵有品,怎么能因为古家是商人就看不起?卫国公府那样的勋贵尚没有嫌弃古家,你不过做了六品小官就能看不起人。那古小姐若真的是很好,如何配不得你?”

    见父亲想歪了,狄仁杰大急,忙说:“不是的,是我配不上她!”

    狄老爷又诧异了。

    他有这样一个儿子,一直是他引以为傲的事,狄仁杰绝不是自卑的人,可从他口里却说出他配不上别人姑娘家的话,这叫他不能理解。

    “古家虽然有了卫国公府这门亲戚,可古小姐毕竟不是卫国公府的嫡女,我们狄家数代为官,你有是青年俊杰,怎么就配不上了?”这回换狄老爷不愿意了。

    狄仁杰有些失落的说:“她就是。”

    狄老爷不解的问道:“就是什么?”

    古闺秀的身世迟早是要大白于天下的,也算不得是什么秘密,狄仁杰便对父亲说:“他就是卫国公府的嫡女,是李德淳李三爷和汝南公主的亲生女儿。”

    狄老爷做了半辈子的官,也算是见过风浪,他表情惊讶的想了半天,知道这绝不是儿子开玩笑的话,不由得背着手开始踱步。

    从儿子的话中,他知道儿子只怕是真的对古小姐动情了,可又因为古小姐的身世剧变,让他无所适从:“为父知道了,你且退下,你母亲那边我会让她缓一缓,不要急着催你成婚,容我想想。”

    狄仁杰又惊又喜,惊的是父亲同意为他出面干涉婚事,喜的是父亲的话听起来竟然像是对和古家结亲很有想法。

    狄仁杰高高兴兴的退出书房,忍耐不住上街买了盒福饼去古家串门。

    古闺秀正在家选布料赶制过年穿的新衣,听说狄仁杰来看他,直接让琬碧将他请到了房里说话。

    “你先坐一下,我这边忙做一团,布匹堆的到处都是,你别介意啊。”古闺秀从一堆繁锦后探出头来同他说话,随性又不见外的感觉让狄仁杰很开心。

    “你先忙着,我没什么事,想着有些日子没来看你,就过来瞧瞧你过年准备的怎么样了。”

    古闺秀便跳出来说:“你可不知道,我一回来就忙着整理质库的账簿,等忙完了才发现我忘了做过年的新衣服,如今才开始选布,我眼睛都要挑花了,真不知道选什么好。”

    说话间,李德淳又让人抬了十几匹上等布料进来,真的是堆了满屋。

    狄仁杰忙与他打招呼:“我过来看看,刚刚听下人说李三爷不在家,我就到闺秀这里坐坐。”

    李德淳指着一地的布说:“我去给闺秀挑布了,这些勉强还不错,闺秀你看你喜欢哪个?今年过年勉强穿了,等回头回京,我让人拿云锦和蜀锦来给你做衣服,那才叫真的好看。”

    古闺秀挑着布,不忘反驳:“我又没答应回京。”

    李德淳呵呵一笑,不强行要她答应,他现在很享受处处照顾女儿的感觉,虽然古闺秀并不是什么都接受,但是这样的程度他很满意了。

    古闺秀拿起一匹桃色缠枝花的绸缎问道:“这个好不好看?”

    两个男人都点头说好,古闺秀却说:“好像那匹藕荷色的百鸟纹更好看。”

    她跳来跳去,狄仁杰和李德淳不时给点意见,李德淳见她选择如此困难,最后替她做主,找裁缝将她决定不下的布匹都做了衣服,一共八套。

    古闺秀犹豫道:“一口气做这么多衣服,哪里穿得完?太浪费钱了!”

    李德淳说:“这些都算我替你做的,不必心疼。”

    李德淳早年从伍拿的军中俸禄,又因打仗得了不少赏赐,后来他虽然出家,但卫国公府给他的例银从不曾停过,他在庙里没有开销,十三年的银子全都由府里的管事给他存起来。加上卫国公去世分给他的田产,他也算是相当有钱的一个主。

    古闺秀本身也不差钱,只是不习惯奢侈罢了。

    挑完衣服,古闺秀泡茶坐下与狄仁杰说话:“你衙门里的事都交代好了吗?打算什么时候上京?”

    狄仁杰说:“都交接完了,我打算正月初三就出发,元宵节前赶到京城。”

    古闺秀惊讶道:“啊,这么早?听说衙门里正月二十才开印,你述职的话,还得晚几天吧。”

    狄仁杰解释道:“这次是要去京城常住,带的人和东西比较多,所以要提前做安排,虽然已经托二叔帮我找住处,但也得我亲自去整理,过年期间,怎好处处劳烦别人。”

    古闺秀听着连连点头:“你这一去,咱们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说着,声音有些低落。

    狄仁杰心中不舍,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德淳适时的说道:“怎么会见不到?闺秀你只要愿意进京,卫国公府就是你家。”

    古闺秀望着他,在这类问题上,她一直不做正面回应。

    说了会儿话,狄仁杰见天色不早告辞回家,李德淳同他一起出来,悄悄与他说:“你帮我劝劝闺秀,虽然她现在愿意同我说话,却始终不愿认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狄仁杰忙说:“三爷莫急,现在的情景比离京那会儿已经好了许多,相信假以时日,她就会想通了。”

    李德淳说:“虽是这样说,我却不想被动的等着,我想等过完年带她回京,若她肯跟我一起住到卫国公府中,相信就已经代表她接受这个事,她一直留在并州,就说明她还是在逃避。”

    狄仁杰打心底里希望古闺秀也能进京,这样他们就不用分隔数百里,便将这个事记在了心里。

正文 第五十九章 雨中情(9)

    眨眼春节已至,大雪都落了好几场,并州城内白皑皑的一片,但街上到处都是人,有的忙着清理门前积雪,有的洒扫屋子贴着对子,有的提着年货往家赶,互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