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21、 天下 作者:高月(起点vip高积分2011.11.28完结)-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呼地一下吹灭了灯,“出发”

    近百黑衣人冲出了小庙,俨如一群黑野猫,他们的身影迅速消失在黑沉沉的蒙蒙细雨中。


    第四百六十六章 贵妃失踪

    黑夜中,一个身材矫健的灰衣人站在一株大树上,锐利的目光注视着十里外的土地小庙,尽管有十里之遥,但这个灰衣人的眼力异于常人,他还是看到了土地庙中那一点点昏暗的灯光。

    树下一块大石上,胡云沛扶刀而立,脸上充满了嘲讽的冷笑,他不明白这些黑衣人怎敢再来第二次,难道他们不知道,华清宫周围部署了一千名安西军最精悍的军人,有目力最好的斥候,有箭法最准的弓手,还有身经百战的铁骑兵,这些人怎么敢来送死

    一座山神小庙,这么明显的目标,他们居然还敢在里面聚集,这究竟是他们无知,还是他压根就轻视安西斥候?

    “胡将军,他们的灯灭了”树上的斥候发出了信号。

    胡云沛点点头,立刻下令道:“按照原计划行动”

    他一声令下,潜伏周围的士兵纷纷向华清宫奔去,胡云沛拔出剑,也转身奔进了树林。

    ........

    十里路程对于武艺高强的黑衣人而言瞬间即到,刘骆谷在半路上又改变了主意,如果进攻西北角被发现,很可能贵妃会被转移,只有从东南角进去,或许还有机会。

    他们很幸运,在茂密的树林中他们没有遇到上次的麻烦,没有冷箭,也没有陷阱猎杀,百名黑衣人从树上和地面慢慢向华清宫推进,雨雾朦胧,难以察觉周围的情况。

    在离华清宫还有一里时,他们停了下来,刘骆谷手握钢刀,紧张地等待着探子的消息,片刻,一名黑衣探子窜身而至,对刘骆谷禀报道:“刘将军,西北角发现有埋伏”

    “好”

    刘骆谷一颗心放下了,只要还有埋伏,他就不担心了,他立刻低声对众人道:“我们动作一定要快,即使被发现也不要管,翻过向北走一百二十步就是道观,抓住人就退回,记住要活人。”

    刘骆谷见时机已到,便一挥手令道:“发动”

    近百黑衣人仿佛觅食的猎豹,奔跑中带着风声,撞击着树叶和灌木,沙沙作响,心中怀着对天下第一美人和一万贯钱的向往,不顾一切地向华清宫高墙奔去。

    美人和钱财,这是人类永远的弱点,强大得足以让人暂时忘记身边的一切危险,强大得足以令他们拎着人头向前冲锋。

    ........

    房间里,身着一袭素白裙的杨玉环有些忧伤坐在桌前,尽管她不施粉黛,可依然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冰肌玉肤,粉光若腻,让任何一个女人都会为之黯然自愧,。

    此时,在昏暗的灯光中,她显得十分形单影孤,雨丝沙沙地敲打着窗外的蕉叶,颇有一点‘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的忧愁滋味,

    在桌上放着两块牌子,牌子上都写着她的名字,不同的是,一块是金牌,一块是木牌,这是李庆安给她的一个选择。

    杨玉环明白李庆安的意思,选择金牌,不管她住在哪里?是什么身份,但她依然是从前的杨贵妃,受世人瞩目,受民众膜拜。

    而选择木牌,则就意味着杨贵妃已死,事实上,在杨玉环心中,杨贵妃早已死去,消逝在霓裳羽衣的乐舞中,消逝在繁华云烟的尘世中,但那只是她自己的消失,长安朝廷的卷册和档案里,她并没有消失,她还住在华清宫里,还是人们记忆中的杨贵妃。

    李庆安的木牌就是要让卷册档案中的她也一起消失,她心中很清楚,可这一刻她心中却又有一丝怅然若失。

    真的要离去吗?杨玉环有些恍惚,她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下午,那时她还是在洛阳,是一个娇憨年少的小娘,那一天她带着从老家来看望她的三姐来到城郊游玩,姐妹俩俨如两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在一条小溪边,溪水清澈。

    “玉环,你怎么不下来玩?水可清凉啦”

    那时的杨花花和现在一样的大胆不羁,梳着双环髻,光着脚丫在水中捉虾,而她坐在溪边的大石上,托着腮出神地凝望着天边的彩霞。

    “玉环,你在想什么?”

    “三姐,有个算命瞎子说我会成为天下最美的女子,你信吗?”

    “傻丫头,为什么要成为天下最有美的女子,漂亮能当饭吃吗?要成为天下最有钱最富贵的女人才行,人长得漂亮了,可就没有自由了,你看这天多蓝,这水多清,我有钱就可以全部买下来,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做什么,而漂亮就像一只笼子,把你关了起来。”

    “自由”

    杨玉环轻轻叹了口气,不知为什么,这件往事虽然过去了二十年,但她却记忆犹新,杨玉环的目光中露出了一丝对二十年前的怀念,一转眼,她青春将逝,她的目光再一次落在了桌上的两块牌子上,在决定她命运的时刻,她该何去何从?

    .........

    这时,近百名黑衣人已经逼近了道观,道观外十分安静,他在竹林中慢慢向前移动,一扇窗前隐隐有着昏暗的灯光,窗子关着,透过雨雾,依稀可见窗上有人影在晃动,看那身影,分明是一个窈窕女子。

    刘骆谷大喜,他给身旁手下使了个眼色,两名手下迅疾无比地向前滚出,一个鱼跃扑向窗子,‘咔嚓’一声轻响,黑衣人扑进了房内,窗户被撞开了,从敞开的窗户可惜清晰地看见房内的情形。

    一盏半明半暗的灯,房内没有一个人,只见在房屋正中吊着一件白色的长裙,扑进的风使长裙左右摇摆,显得诡异异常。

    “不好,中计了”

    刘骆谷俨如一脚踏空,坠进了万丈深渊,心都要停止跳动了,他转身便大喊:“快撤,撤出华清宫。”

    已经晚了,只听一声梆子响,强劲的箭矢从四面八方射来,竹林中的黑衣人群响起一片惨叫声,黑衣人被吓得魂飞魄散,调头便拼命向华清宫外逃去,而他们的后路也被拦截了,三百余名安西军士兵手执军弩,迎面就是一阵猛射,二十几名冲在最前面的黑衣人惨叫着被射翻。

    就在这时,埋伏在四周的千余名安西军士兵一起杀出,将没有中箭的四十余名黑衣人团团围住,毫不留情地痛下杀手,无论黑衣人怎么求饶都没有用,横刀斩断脖子,长矛刺穿胸膛,人头滚滚,血水四溅,华清宫内充满了临死前的哀嚎。

    胡云沛从一开始便盯住了刘骆谷,他和别人打扮不同,虽然穿着同样的黑衣,但他的左胳膊上却绑着一条白丝带,显示他的与众不同,胡云沛立刻便判断出,这个人必定是他们的首领。

    胡云沛自有他的考虑,他已经知道这支企图劫持杨贵妃的黑衣人是安禄山的手下,极可能就是安禄山藏在京中的情报机构,这是一次机会,可以趁机将其一并铲除。

    刘骆谷并没有从原路线逃跑,而是带着两名手下从西面突围,他知道西面有一条河流,如果能逃进河中,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但西面同样也遭遇到了近百人的拦截,刘骆谷拼死杀出了一条血路,他的两名手下已经被杀死,只剩下他一人落荒而逃,跑出不到百步,前方明晃晃的河水已经清晰可见,可就在这时,一支箭从后面闪电般射来,正中刘骆谷的右腿,他一声闷哼,一头栽倒在地。

    他正要翻身爬起,数十柄刀已经从前后左右将他顶得严严实实,稍一动,刀尖便刺入身体,刘骆谷一声长叹,刀‘当啷!’落地,他举起手,不再反抗,胡云沛在十几支火把的簇拥下,慢慢走近了刘骆谷,他用剑挑去了刘骆谷脸上的蒙面布,不由哑然失笑道:“原来是你,刘将军,我们当真正是冤家路窄。”

    ........

    伏击已经结束了,包括等在宫外的十几名接应者在内,刘骆谷率领来的九十七名手下全军覆没,一个人都没有逃掉,生擒二十人,七十七人被杀,胡云沛没有参与清扫战场,而是来到了华清宫内一间偏僻的屋子前,问道:“请问娘娘有没有做出最后的选择?”

    屋子里,杨玉环低低叹了一声,问道:“如果我离开华清宫,你们怎么掩盖我的失踪?”

    “我们自会有安排,娘娘只管选择。”

    屋子里,杨玉环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只木牌之上,她拾起了木牌。

    “我决定了,我选择木牌。”

    胡云沛也暗暗叹息一声,闻名天下的杨贵妃从此将不复存在了。

    “那请杨夫人收拾一下,马车会立刻来迎接,我家大将军已经给夫人安排好了去处。”

    杨玉环拾起木牌,再也不看一眼那支同样刻着她名字的金牌,起身对侍女雪娘道:“去拿东西吧我们这就离开。”

    一刻钟后,一辆马车在蒙蒙细雨中离开了华清宫,杨玉环目光复杂地望着这座改变了她命运的宫殿,宫殿在她视野中渐渐远去,这时,一团大火在华清宫上腾空而起,熊熊火光照亮了昏黑的夜色。

    贞治元年八月初五之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半个华清宫,包括杨玉环静修的道观在内,全部被大火烧成了白地,两天后,朝廷接到了华清宫守卫的报告,在华清宫修道的贵妃娘娘在大火中失踪,极可能已经葬身火海,有人说她去了日本国,也有人说她在火中化作了凤凰,随着时间的消逝,杨贵妃这个让无数长安人倾慕的天下第一美人便渐渐被人淡忘了。

    ........

    时间已经到了初秋,草原上的风开始变得强劲了,牧草也不再细嫩,但一匹匹战马却养得膘肥体壮,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奔驰,天空蔚蓝得像水洗过一样,大朵大朵被阳光照得刺眼的白云在低空飞掠,和同样白得刺眼的羊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群群肥羊在河边悠闲地吃草,就仿佛是一朵朵静止的白云。

    这里是乌德鞬山以北的娑陵水中段,也是漠北大草原最肥沃的一片土地之一,经过安西三胡部落几年的围剿和打击,回纥人被迫离开了他们的都城翰耳朵八里,北迁到了娑陵水流域,生活在娑陵水至小海一带的广袤草原上,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叫做富贵城,回纥可汗的牙帐便在富贵城中。

    这天下午,一支远道而来的队伍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他们离富贵城不到三十里了。

    这是一支约百人组成的队伍,带着数百匹马,马上驮满了粮食和准备献给回纥可汗的礼物,这些人个个皮肤黝黑,看打扮像是羌胡商人,但他们那一张张晒得发红的脸庞,格外地粗糙,却似乎是生活在紫外线强烈的高原之上的人。

    他们确实是高原人,来自吐蕃的都城逻些,为首是一名中年男子,身材壮实,一双明亮的眼睛里总流露着一种吐蕃人特有的坚忍不拔,他叫吉桑嘉贡,是吐蕃大论之一,也是吐蕃年轻赞普赤松德赞最信任的大臣,这次他奉赞普之命出使回纥,一路艰难跋涉,化装成羌胡商人,穿越了河西走廊,走居延海,跋涉了数月时间,终于抵达了回纥人的牙帐所在地。

    吉桑嘉贡打量着这里的草原,他发现这里的羊群比其他地方更多,回纥人的帐篷也随处可见,凭他的经验,他已经意识到,这里应该就是回纥人的统治核心之地了。

    他便回头对手下喊道:“大家跟紧了,这里可能会有军队,不要擅自离队。”

    话音刚落,只听远处传来激烈的马蹄声,一支百余人的骑兵从一座帐篷后出现了,他们是回纥人的巡哨,正好在这里休息,便看见了来人,他们骑马飞驰而至,拔出了腰间的长刀,警惕地望着这群不速之客,为首百夫长见他们不像是汉人,便大喝一声道:“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做什么?”

    吉桑嘉贡催马上前,将手放在胸前,恭敬地行了一礼,用突厥语道:“我们是从吐蕃而来,我是吐蕃赞普特使,跋涉万里,来见你们的可汗。”

    此时回纥还没有和吐蕃交恶,但也没有什么联系,百夫长听说他是吐蕃特使,倒也不敢轻视,而且他们人数不多,也没有什么威胁,便点点头道:“你们随我走,这里是我们回纥牙帐所在,你们不得随意闯入。”

    回纥巡哨前前后后地监视着他们,向富贵城而去。

    大约走了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了一座黑黝黝的城池,就修建在娑陵水畔,走了一段路,回纥巡哨和吐蕃人的关系也稍微融洽了一点,这时,百夫长一指远方的城池,有些得意地笑道:“你看,那就是我们的新都城。”

    吉桑嘉贡用手遮住刺眼的阳光,向城池望去,心中不由微微一愣,他是有点吃惊这座城池的简陋,城池很小,还没有河西的一座县城大,城墙高不足两丈,用石块和泥土混合砌成,石块没有经过细致的打磨,也不平整,就这么粗糙地堆砌在一起,缝隙就有泥土胡乱充填,不说和唐朝的城池相比,连吐蕃的城池都比不上,这还是他们的都城,居然取了一个富贵城的名字。

    吉桑嘉贡心中暗暗鄙视,嘴上却笑着恭维道:“不错,很有气势,远远望去,我还以为是一座山。”

    这座小城和山相比可差得远了,但自信的百夫长却听得格外舒服,便哈哈大笑道:“你很有眼光,我们回纥人的财富都在这座城中,所以叫做富贵城,听说城内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可以把你们吐蕃买下来。”

    吉桑嘉贡更关心回纥人的可汗是否在城内,便问道:“你们可汗在吗?”

    “在你们的运气很好,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去西方围猎,那时你就找不到我们了。”

    “你们有多少军队?”

    “我们还有十万大军,我们酋长说,过两年我们就会南下,再去抢大唐,为我们这些年死去的亲人报仇。”

    吉桑嘉贡暗暗点头,回纥人果然对大唐不死心,这时,他们来到了城门处,正好遇到了回纥右杀大将贺莫达干,百夫长上前去禀报,指了指这些吐蕃人。

    贺莫达干便上前对他们道:“你们可以文书在身?”

    吉桑嘉贡见此人明显是回纥人高官,便取出了赞普的亲笔信,恭敬地交给他道:“这是我们赞普写给你们可汗的亲笔信,里面有突厥译文,请转交给可汗。”

    “你随我来”

    贺莫达干领着一班吐蕃人进了城,城内更加凌乱,一栋栋简陋低矮的平房,用乱石砌成,中间还夹杂着一顶顶帐篷,地上依然长满了青草,还看得出从前的草原本色,一只只散养的羊在路中间吃草,路上到处是牛屎马粪,臭气熏天。

    吉桑嘉贡被领到了一座两层楼的宫殿前,这座宫殿稍微好一点,至少石块还比较平整,用石灰刷成了白色,最有趣是屋顶上有一座金顶大帐,外面站满了侍卫,似乎他们可汗并不是住在宫殿内,还在住在帐篷里。

    果然,吉桑嘉贡顺着台阶走到了帐篷前,贺莫达干进去禀报了,片刻,出来道:“请进吧我们可汗有请。”

    大帐内金碧辉煌,地上铺着用金线制成的地毯,大帐四周挂着一幅幅色彩艳丽的蜀锦,随处可见用黄金打造的柜子、长壶等等日常用品,上面还镶嵌着各种璀璨的宝石。

    回纥葛勒可汗此时就坐在大帐中央,这两年的不断失利和安西三胡的一步步逼迫,使他明显变老了,他才三十余岁,可看起来就像五十几岁的人,一脸大胡子,皮肤异常粗糙,眼角长满皱纹。

    自从他们去年北迁后,局势便稍微平静下来,葛勒可汗便利用这个时机重新整合各个部落,从西方的可萨王国购买武器,武装青壮男子,经过近一年的重整,他们的实力又有所增强,现在已有十万大军,平时放牧,战时为兵,等待着复仇的机会。

    葛勒可汗没想到吐蕃人居然会来找自己,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便上下打量一下这个壮实的吐蕃特使,历史上,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了安西,回纥也出兵北庭,双方为争夺安西打了几场大战,最后以回纥的失败而告终,而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什么联系。

    “吐蕃人找我有何事?”葛勒可汗不露声色地问道。

    吉桑嘉贡快步走上前,恭恭敬敬施了一礼,将赞普的亲笔信举过头顶,极为诚恳地说道:“吐蕃希望能和回纥结盟,共同对抗唐王朝”

    

    第四百六十七章 崔氏之病

    长安,一场靡靡细雨已经连续下了七天,暑气完全消失,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一丝初秋的寒意之中,入夜,大街上行人稀少,偶然可见的人都行迹匆匆,在这寒冷的夜里,家才是最温暖的地方。

    在万年县永宁坊的西北角,有一座占地数十亩的大宅,这里便是被罢黜的相国崔涣的府第,一辆马车飞速驶来,停在了崔涣的府门前,一名侍卫下了马车,快步走上台阶,和门房说了两句,门房立刻回去禀报,王珙从马车上下来,背着手在台阶下等候,一名侍卫在身后给他撑着伞。

    片刻,崔府的侧门开了,崔涣长子崔俊快步迎了出来,老远便拱手道:“王相国光临寒舍,有失远迎,请王相国恕罪”

    崔俊约三十岁出头,现任河东道晋州长史,精明能干,将晋州治理的不错,在民众中颇有声望,他听说父亲出事,急忙赶回来,今天上午才抵达长安。

    王珙回了一礼,笑道:“是我没有事先打招呼,抱歉地应该是我?”

    他上前一步,又低声问道:“贤侄,你父亲病势好一点没有?”

    经过双方的妥协,崔涣已经从大理寺监狱放出,韦见素也回了家但崔涣出家后便病倒了,病势十分沉重,王珙便受李亨的委托,前来崔家探望病情。

    崔俊叹息一声道:“监狱中条件恶劣,父亲这次又深受打击,宿疾发作,便病倒了,这次病势很沉重,医师说父亲至少要将养半年到一年,身体才会慢慢好转。”

    “哎这次是连累你父亲了,监国殿下命我来探望一下你父亲,先去看看病情吧”

    崔俊点点头,道:“王相国请跟我来。”

    崔俊带着王珙来到内宅一处小院中,王珙的病房就在这里,还没见病房,王珙便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药味,他眉头不由一皱,崔涣的身体一向很好,怎么一病倒就如此严重。

    走到门口,崔俊低声禀报道:“父亲,王相国来看你了。”

    屋内传来一阵激烈的咳嗽,咳得声嘶力竭,只听崔涣气喘吁吁道:“请...请王相国...进来”

    “王相国,我父亲请你进去。”

    王珙叹了口气,走进了病房,病房内的药味更加浓烈了,隐隐还夹杂着一种腐臭之气,令人闻之欲呕,王珙克制住反胃,走上前,只见崔涣躺在病榻上,脸色蜡黄,头发蓬乱,不停地咳嗽,那种腐臭之气就是从他身上传来,靠近了更加难以忍受,倒是两名侍妾或许习惯了,一左一右,服侍着崔涣喝药。

    王珙实在无法靠近,便远远地行一礼道:“崔兄的病体可感觉好一点?”

    崔涣今年刚刚过五十,正是一个男人事业中最黄金的时刻,天宝年间,他一直在蜀中为官,官至梓州太守,去年工部尚书杨慎矜跟随张筠一同辞职后,他被调回长安,出任工部尚书,由于他是崔氏的核心人物,李亨便升他进了政事堂,可惜他出任相国还不到一个月,便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他喝了一口药,吃力道:“胸闷,喘不过气....”

    说到这,他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半晌才憋出一句道:“我不行了,让相国和监国殿下失望了。”

    “话不能这样说,崔兄正当壮年,病愈后还有出仕机会,监国殿下让崔兄好好将养,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

    “多谢监国殿下,我....我没有...什么需要。”

    王珙见崔涣说话艰难,又难以若忍受他身上的臭味,便点点头,将一支上好的百年人参放在桌上,拱手道:“那我就不打扰崔兄休息了,下次再来探望。”

    “俊儿,替为父送相国。”

    王珙走了,崔涣一直听王珙的脚步声走远,他眼睛忽然一睁,刚才的浑浊昏沉的目光顿时看不见了,变得目光炯炯,他一翻身坐了起来,对两名侍妾道:“给我打水来”

    一名侍妾连忙出去打水,崔涣又对另一人道:“待俊儿回来,让他来书房见我。”

    他捏了捏鼻子,似乎也难忍受房子的臭气......

    雨雾中,崔俊将王珙送了出来,“多谢王相国来探望父亲,请王相国慢走。”

    “好好照顾你父亲,我准你一个月的假,吏部那边我会去打招呼,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王珙交代了几句,便登上马车走了,崔俊一直望他走远,这才回头吩咐下人道:“把大门关好了,再有人来拜访,就说老爷休息了,向我禀报。”

    他走进府内,一名家人上前,对他低声说了一句,崔俊点点头,便快步向内宅的书房走去。

    此刻,崔涣的书房中光线明亮,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

    崔涣已经将脸上涂的蜡黄之色洗掉,又换了一身宽大的禅衣,坐在书房里写着什么,这时,门外传来了儿子崔俊的声音。

    “父亲,孩儿来了。”

    “进来吧”

    门开了,崔俊走了进来,崔涣放下笔,指了指旁边的坐垫道:“坐吧”

    崔俊坐下便道:“父亲,王相国已经走了。”

    “我知道他走了,他不走,我也不会坐到这里来,唉装病不好受啊”

    沉默了一下,崔俊道:“孩儿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对王相国和监国殿下装病?”

    崔涣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微微一笑道:“你回来已经一天了,应该也知道我为什么被免职,说说你的想法?为父很想知道。”

    崔俊沉思了片刻,道:“父亲,这件事我越想越蹊跷,父亲明明没有给李隆基写给什么信,他怎么会回那样的信给父亲?而且还落在了李庆安的手上,这里面有问题啊”

    崔俊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凭着直觉他认为父亲是遭到了陷害,为此,他忿忿不平道:“父亲,我觉得这是李庆安一手策划的阴谋,事情绝不可能那么巧,他需要证据的时刻,证据就来了,这怎么可能?”

    崔涣赞许地看了儿子一眼,儿子能看出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着实令崔涣感到欣慰,他点点头笑道:“别人都以为我私通成都,只有我自己清楚,这当然是李庆安的手腕,至于他是怎么做的,我认为倒不重要了,现在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一件事,他为什么要选择我崔家下手?”

    崔俊没有听懂父亲的话,他急道:“怎么能就这样算了?让父亲含不白之冤,不如写信到成都,让二叔查一查原委,这件事肯定会水落石出。”

    崔俊指的二叔是南唐相国崔圆,崔涣见儿子在最关键的问题上还是有点糊涂,不由摇了摇头道:“你没有听懂我的意思,我的罪名不重要,我以前就效忠老皇帝,就算现在再效忠他,又何罪之有?问题不在这里,问题是李庆安为什么要选择我崔家下手?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其实崔涣可以一句话把问题讲透,但那样对儿子不利,他想要让儿子自己悟透其中的关键,这样儿子才能逐渐成熟,才能真正懂权力斗争的玄妙,才能在将来接自己的位子。

    崔俊毕竟还是为政多年,有一定的政治斗争经验,经父亲一点拨,他一下子便明白过来了,道:“父亲的意思是说,李庆安是想踩着我们崔家,用我们崔家的倒台去笼络别的世家,是这样吗?”

    崔涣见儿子终于明白,不由笑道:“你能看出这一点,说明你的进步很大,那我再问问你,崔家受挫,那对谁最有利?”

    ‘对谁最有利?’如果父亲不刻意问这句话,崔俊当然会想到是李庆安,这件事当然对李庆安最有利,各大世家都对他刮目相看,其次是韦家,韦滔竟然入了相,预示着韦家将重获出头之日。

    但父亲这样刻意一问,崔俊便意识道答案或许不是那么简单,他沉思了片刻,便犹豫着道:“父亲莫非是指裴家?”

    崔涣抚掌大笑,“不错我儿能看出这一点,不愧是我的儿子,我后继有人了。”

    崔俊红着脸连忙道:“父亲,我只是一种感觉,让我说具体理由,我却说不出来。”

    “那好,让我告诉你。”

    崔涣注视着儿子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因为李庆安有登基的可能”

    “父亲,这会是真的吗?”崔俊不可思议地问道。

    “难道你不知道此事?”

    “孩儿知道一点,大家平时也说起过,只是孩儿在河东,了解不多,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

    “这是真的,而且可能性越来越大。”

    崔涣眼中露出了一丝担忧,“他这次打压我们崔家,其实就是为了彻底拉拢裴家和韦家,他是在向裴家展示他的实力,以让裴家对他死心塌地,同时也让韦家对他感激涕零,愿成为他的马前卒,事实上他成功了,我听过裴家决定将裴遵庆的孙女婉儿许配给他,以作为他们正式结盟的标志,韦滔也将他的儿子韦靖远和侄子韦应物送去安西从军,这也算是韦家对他效忠的标志,听说王维为尚书右丞,也是卢家的面子,现在长安各大名门世家中,独孤、长孙、裴、韦、卢、张等大世家都在支持他,他的形势越来越好。”

    崔俊听完父亲的分析,这才若有所悟,原来是父亲装病,就是想和监国党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崔家脱离监国党,原来如此啊

    想到这,他精神一振道:“父亲,那依你之意思,难道我们崔家和李庆安还有和解的余地?”

    崔涣眯着眼笑了,“我们崔家是天下第一世家,如果我们也支持他,你说他愿不愿意与我们和解?”

    “父亲,我想他一定愿意,否则他就不会拉拢裴家了,他也知道,不能只依赖独孤一家,裴婉儿是裴家嫡女,他要娶裴婉儿,就是不想让独孤家一家坐大,既然他有登基的野心,那孩儿以为他一定也有接纳我们崔家的心胸。”

    “我儿说得非常不错,但不能急,得慢慢来,太急了就会得罪李亨,这对我们崔家更不利,我准备再病上半年,暂时在野,等时机到了,我们崔家在改换门庭。”

    崔俊又有点担忧道:“可如果时间拖得太久,李庆安会不会继续清洗崔家其他子弟?”

    “这一点绝不会”

    崔涣淡淡一笑道:“其实李庆安已经为我们崔家留下了后路,否则,崔平和崔光远怎么会被调离长安?”

    

    第四百六十八章 关中内讧

    次日天还没亮,开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