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比我们小岞还贫穷的穷乡僻壤当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可若是有了李家的相助,我也有可能被留任京城乃至京郊。”

“且只有起点高了,我才能慢慢的在瞬间万变的官场上站稳脚,日后往上迁升的机会也会多一些,而我站在官场上稳脚了、才能慢慢的改变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不是?”

话说到这里、杨大郎算是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他好不容易才通过三场考试有了当官的资格,他不想因势单力薄而这辈子只能默默无闻的当个小官,他想借李家的时得到最能展现自己才华和本事的机会!

而杨大柱夫妇显然对杨大郎的决定感到十分震惊,只见杨大柱和刘氏看向杨大郎的目光慢慢的起了一些变化,似乎眼前的儿子突然变了个人似的。

但震惊归震惊,杨大柱最终还是彻底的沉下了脸、表示他不赞同杨大郎的决定,随即当着杨大郎的面毫不客气的冷哼了一声表示不屑。而刘氏虽不似杨大柱那般固执保守,但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只目光复杂的看着杨大郎。

但此时的杨大郎已不是去年那个懵懂无知的单纯少年了,他出去一趟后已然变成一个有主见的男人了。因此杨大郎对此事的态度、没有像以往一样因杨大柱不同意而马上改变,而是苦口婆心的继续劝说杨大柱……

“况且这当官并不似我们大家想的那般好,我去东京走了这么一着后很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官场看似风光其实十分险恶,一不小心就会掉了脑袋!既然着为官之路并不好走,那我若是能多了李家这么一个靠山,今后在官场上就不是无依无靠、孤苦无助了,若是出了什么事李家看着我娶了李二娘的份上,也能帮衬我一二不是?

杨大郎最终这番话算是说到了刘氏的软肋、深深的打动了她,毕竟身为人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女能过得平平安安的。

因此刘氏一听杨大郎说官场如此险恶,当下就不再犹豫不决而是坚定的站到了杨大郎这一边:“既然大郎是为了我们这一家人拼了命去当官的,那我们就得替他多寻张保命符,大郎说得对!我先不管李家的二娘子人品如何,这李家能够让我们大郎依靠这一点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这门亲事我同意了!”

刘氏态度的转变马上让事情往杨大郎期望的方向发展,而鱼儿听了刘氏的决定后竟下意识的替杨大郎松了一口气,心想撇开男女双方的感情来说,同李家结亲对杨大郎来说还真不是一件坏事……

坦白说,在杨大郎说出那番劝解杨大柱的话前,鱼儿一直担心性子迂腐刻板的杨大郎真的当了官,没两天就会因不懂变通、或是太不懂随大流而被同僚排挤,甚至会因那耿直的性子而得罪人、被人下绊子给害得丢官丧命。

所以听了杨大郎劝杨大柱的那番话后,鱼儿虽然倍感震惊但却也慢慢的放下了心,一边为杨大郎的成长蜕变而感叹、一边却又觉得杨大郎能够成长蜕变是件好事。因为杨大郎若是想让仕途一帆风顺,那他就必须要成长起来,否则为官对他还说只会是一件万分凶险的坏事!

于是把事情看得十分透彻的鱼儿,很快跟在刘氏后头出声支持杨大郎:“阿爹,我觉得大哥说的很对,若是大哥想借着出仕大展拳脚,那他娶了那李家的小娘子还真是没什么坏处。”

鱼儿话音刚落,一向聪明机灵的杨四郎也马上跟着说道:“我也支持大哥娶那李家的小娘子,反正大哥娶谁都是娶,且娶那李家的小娘子大哥脸上还很有光呢!再怎么说人家父亲是教授、三个哥哥也大小是个官,本身还是打小生长在城里的小娘子,这可比娶我们村子里哪个小娘子都强上好几倍!”

这杨七娘虽然一向没什么主见,但她却单纯的认为杨大郎能娶到城里的小娘子当媳妇、是件天大的好事,加上杨七娘见鱼儿和刘氏都站在杨大郎这边,于是她很快就跟着表了态,呐呐的说了句:“我也觉得大哥娶李家的小娘子不错。”

于是眼下在场的一家七口人当中、有五口人都同意杨家和李家结亲,剩下的杨三郎则是有些为难的看着意见不同的两派人,因不想大家伤了和气所以一直都没有表态。

但这刘氏的意见在杨家本就占很大的分量,所以杨大柱就是心里再不愿意也必须正视起他们的意见来。于是杨大柱很快就把手里的烟杆子含在嘴里,使劲的吸着、将烟杆子抽得“吧嗒吧嗒”的直响,看样子内心正在做着激烈的挣扎。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后杨大柱终于想清楚了,不过他倒不是认同了杨大郎等人的想法,而是觉得杨大柱既然已经长大了、且走上一条和他这个当爹的截然不同的道路,那面对人生大事时他就有自己性子和做主的权利了。

于是杨大柱最终只对杨大郎说了句:“男子汉大丈夫,自己做的决定今后就要自己一路扛到底,事到如今你想要走什么样的路阿爹也不再干涉了———当小官还是当大官、是默默无名还是大展拳脚,你想清楚后自个儿做选择吧!”

杨大柱虽然说这番话时语气还是有些生硬,但他这变相的妥协还是让杨大郎十分感动,有些哽咽的说了句:“阿爹你放心,无论我做了什么样的选择、日后当了什么样的官,我都不会做那些对不起天地良心的事!”

杨大郎的话让杨大柱面色复杂、心头五味俱全,良久之后才是半感慨半是欣慰的说了句:“大郎,你长大了。”

鱼儿听了杨大柱这话心头也是五味俱全,过往的种种回忆瞬间涌上心头———一会儿是杨大郎抱着她在沙滩上读书识字的画面;一会儿是杨大郎板着脸像个小老头般教训杨四郎的画面;还有杨大郎苦口婆心劝鱼儿一定要打小就当一个斯文小娘子的画面,总之这个时刻鱼儿突然记起了过往的种种……

这些画面一一的从鱼儿的眼前晃过,让鱼儿突然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待她收住纷乱的思绪定定的看向杨大郎,却再也无法将眼前的大哥同记忆里的那个古迂腐的板少年联系在一起。

是啊,照顾父母、教养弟妹的重担一直都压在杨大郎身上,让他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的变成熟,让他迂腐刻板的性子悄悄的改变了……

而经过了最初的一点不愉快后,杨大郎的亲事最终还是按照他自己的意思定了下来,这事情一定下来、杨大郎第二天就和杨大柱一起赶去了州学,寻到杨先生把家人商量后的意思告诉了他。

杨先生见杨家如此识时务心里自是十分满意,于是随后就带着杨大郎父子上李先生家拜访。这杨家人早就相中了杨大郎,因此见杨家也乐意结亲自是十分高兴,于是双方很快就将亲事初步商量妥当,杨家更是说好会尽快请媒人前来李家提亲。

于是辞别两位先生后,杨大郎和杨大柱先在城里寻了一位捉刀人,请他执笔代目不识丁的杨大柱写了一封“求婚启”。这捉刀人本就是专门干这替人代笔写各类文书的营生,因此不到一刻钟、他就替杨大柱写好了一封文辞漂亮的“求婚启”。

这“求婚启”写好后,杨大郎和杨大柱又在城里请了位姓王的媒婆,把事情同王媒婆交代清楚后、就让王媒婆把这封“求婚启”送去了李家,并叮嘱王媒婆事儿一办成就到小岞村来找他们。

这王媒婆接了生意后自是马上就忙了起来,打扮一新后很快就把“求婚启”送到了李家。

一到李家,接见王媒婆的乃是李先生的夫人、钱夫人,这门亲事是李先生、钱夫人以及李二娘三人一起挑中的,因此王媒婆去了后也不必再费什么口舌游说钱夫人答应这门亲事,钱夫人看完王媒婆送来的“求婚启”后、就直接同她讨了草贴去填写。

这钱夫人先是亲自在草贴上填上了李二娘的生辰八字、姓名、在李家的排行、以及名份(大户人家这里多填嫡庶)等,随后再填了李二娘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曾任或现任的官职,最后才填上了李二娘随嫁的田产妆奁等。

第四十四章     筹办亲事

这王媒婆接过钱氏亲笔填写的草帖后,这门亲事就算是成了一半了。而这王媒婆急着赶到杨家讨喜钱,于是把草帖往怀里一揣就急急忙忙的起身同钱夫人告辞,出了李家后更是马不停蹄的往小岞村赶去。

这王媒婆赶到小岞村寻到杨家后,一见到杨大柱和刘氏就把兜在怀里那副五男二女花笺子取了出来,边讪笑着递到刘氏手里边说道:“我已把李家夫人亲笔填写的草帖带来了,带你们家合过婚一切顺利后、我再把你们家少爷的草帖送去李家。”

这闽南一带合婚通常都要三日,所以王媒婆说完这些话得了些赏钱后便先行离去,临走前同刘氏说好三日后她会再上门前来问合婚的结果。

而鱼儿对“合婚”这个词感到有些陌生,寻了机会问过刘氏后鱼儿才知道原来闽南一带所说的“合婚”、其实就是三书六礼中的“纳吉”,也被称作“问吉”,是男女双方成亲前的一个必要仪式。

这问吉的具体仪式是,男方收到女方的庚帖(草帖)后置于神明、祖先案上卜卦,卜完将女方的庚帖在供桌的香炉下放置三天。在此期间若是人畜平安,无吵架、生病或摔破碗碟之类情事发生,就可以说是“三日圆”或“三日好”。

而顺利的过完三天后男方会再请算命先生“合婚”,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测断两人是否适合结为夫妻。若双方命理相配,男方就会把自己的庚帖并备好礼饼、红包等物事一起送到女方家。

虽然鱼儿对古代婚嫁这些迷信的习俗有些不以为然,但小岞村的人都十分迷信,因此该遵循的规矩刘氏都一一遵循照办了。直到李二娘的草帖在神明、祖先案上放置的三天内,杨家没什么不好和不吉利的事发生,刘氏才如释重负的将李二娘的草帖从案上取了下来。

李二娘的草帖一取下来,刘氏就带着草贴和杨大郎的生辰八字,寻了村里一位长年替新人合婚的算命先生、帮着看看杨大郎和李二娘的命理合不合。一直到算命先生说杨大郎和李二娘是天作之合,刘氏才放下这几日的小心谨慎、露出了三天来的第一个笑容。

既然算命先生说杨大郎和李二娘是天作之合,那这门亲事十有八九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刘氏很快就请人写了杨大郎的草帖,再准备了礼饼、红包等物,将这些物事装在两只上了红漆的竹篮里,由杨二柱这个叔叔挑着赶到了城里李家。

这杨二柱挑着装礼饼和红包的红漆竹篮到李家后,从大门直上厅堂、一直将那红竹篮摆到李家供奉祖先的桌上才歇下,以这样的方式告知李家祖先有人向其待字闺中的后代求婚。而李先生和钱夫人一起祭拜了祖宗后、才会将杨大郎的草帖拆阅,同样他们也要请算命先生再替杨大郎和李二娘合一次婚,合婚的结果同样也是好的……

而这杨大郎和李二娘的草帖顺利交换完后,接下来便是要交换定帖了。这定帖的交换顺序恰好与草帖相反,需由男方先出具。这男方的定帖上要清楚的写上杨大郎的生辰八字、父母官职封号以及详列聘礼数目等。

这杨家的家境李家事先都已知晓,因此早前两家商议结亲时李家就已把话给说开了,隐晦的暗示杨家、他们李家并不在意杨大郎的身家多少,在意的是杨大郎这个人的品行以及日后的前程。

因此杨家填写定帖时倒也没什么为难的,把家里有多少间屋、多少亩地和多少艘船一并具实填了上去,随后再把家里一早备下给杨大郎娶妻的银子填在了聘礼一栏。因李家家世远比杨家好、为了不让杨大郎太过难堪,刘氏把家里剩下的银子凑一凑,在给李家的聘礼里多添了一些银子。

幸好先前刘氏托人给杨大郎送去当路费的两百多两银子,杨大郎一直都舍不得乱花、时时将一个铜板儿掰成两个来花,因此杨大郎高中归乡后那些银子还剩了一大半……

这些银子杨大郎自是全都交还给了刘氏,而多了这些杨大郎省下来的银子后、刘氏操办起亲事来手头也就宽裕多了,加上家里先前的一些积蓄、这亲事倒也不至于操办得太难看。

而事情到了双方交换定帖这一步,就算是两家都已经开始办喜事了。因此自此时起直到成亲后的一段时间内,杨家和李家及双方的亲属都不得参与丧事,以免“红白相克”给两家带来晦气。

这定帖填好后,刘氏在王媒婆的陪同下,在择定的吉日将定帖和作为聘礼的各样物事一并送到了李家去。这聘礼除了银子外还包括布料、香烛、冰糖、面线、橘饼、莲子、猪肉、礼饼、花生糖、酒等等,这些物事按照闽南婚嫁风俗、一共要凑成十二样才能图个吉利。

而刘氏和王媒婆一把定帖和各项物事送到李家,李二娘便亲自端了冰糖茶和糖糯米粥来招待未来的婆母。刘氏受下李二娘奉的甜茶时,笑眯眯的按照规矩送了封红包给李二娘做“压茶瓯”礼,李二娘收下红包则先给刘氏磕了一个头。

而刘氏送完聘礼离开时,李家应回赠给杨家两条连在一起的帕子,这也是闽南的婚嫁习俗。以此同时,杨家和李家都要向亲友四邻分送礼饼、喜糖等,告诉大家伙儿这门婚事已经确定下来、择日便会宴请大家。

而刘氏送完杨大郎的定帖和聘礼后没几日,李家的定帖也托王媒婆送到了杨家,随后杨家便开始筹备成亲的大小事宜,很快就把三书六礼余下的几项都走了遍。而李家那边自然也是开始积极的替李二娘备嫁、等着杨家筹备好前来迎亲了。

而杨家正好刚刚搬了到大屋子里没多久,杨大郎屋里的家具因他先前人不在而没添置,眼下正好可以趁着他大婚一并给添置了。在小岞村男子娶妻成家,一般会请木匠师傅打一些应景儿的崭新家具、最主要是一定要打一张新床。当然,若是住在船上的人家自是省去了打新床这一项。

因李二娘是城里嫁进来的小娘子,所以刘氏特意和已出过门、见过世面的杨大郎商量了一番,定下新打的床和家具的样式后,才请了村里一位手艺十分了得的木匠师傅,请他按照杨家提供的样式、替杨大郎那屋里打新床、桌椅和妆台等家具。

这刘氏初始还担心杨大郎定下的样式,小岞村里的师傅眼皮子浅没见过可能打不出来,哪知刘氏把木匠师傅叫到家里后、才拿出画了样式的图纸给他一看,那木匠师傅就拍着胸脯打包票、说一定会打出和图纸上一模一样的家具来。

刘氏听了后自是当场拍板决定就用这个木匠师傅,随后同那木匠师傅谈好了价钱后,刘氏就让他第二天就上门来干活,并许诺除了工钱外还包那木匠两餐,但前提是他必须干活干到戌时才能回去,因为杨大郎急着赴京领差这亲事得赶紧些办了才是。

这刘氏请的木匠师傅姓陈,眼下正好手头也没接别的什么活计,且刘氏开的价钱十分公道,于是那陈师傅不但答应了刘氏开的条件、还主动提出他晚上可以干活干到亥时,争取早一些将杨家需要的新家具打出来。

刘氏一听这话心里自是十分欣喜,也因陈师傅主动提出赶工而觉得他是个实诚的人,更加放心把杨大郎成亲用的新家具都交给陈师傅打了。

这陈师傅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工具上杨家来了,而用来打新家具的木材是杨大柱早几天就去城里买了拉回来的,因此这陈师傅一上门马上就可以开始干活了。

而刘氏因还要忙杨大郎成亲一日还未办妥的大小琐事,因此这陈师傅干活中途吃饭、喝水等事她便都交给了杨七娘负责,并叮嘱杨七娘送饭时分量一定要足,毕竟这陈师傅要一直干活干到戌时,若是饭菜的分量不足他很快就会饿了。

杨七娘得了刘氏的叮嘱后对此事十分上心,一见陈师傅放在手边的大碗里水空了就赶忙给添上,一到吃饭的点就赶紧把饭菜盛好给送来,且分量也按照刘氏吩咐的装得很足。

这陈师傅也是个老实人,每每杨七娘给他添水送饭时、他便会停下手中的活计一个劲的冲她道谢,吃了杨七娘做的饭菜也会真心实意的夸她手艺好。有时见杨家的男丁都没在、杨七娘必须独自一人提重物时,陈师傅还会二话不说的放下手中的活计上前相帮。

这一来二去的,杨七娘同那陈师傅倒也渐渐的熟了起来,杨七娘得闲的时候会过来看陈师傅做活,而陈师傅则会边干活边同杨七娘闲聊,会同她讲一些他在不同人家里干活遇到的有趣事物,两个老实人倒还真能寻到共同话题聊到一块去。

…………………………………………………………………………………………

最近大家咋都不留言了,是不是最近情节不好?呜呜呜~可怜兮兮的求大家发表评论、提意见~

第四十五章     客串红娘

这一日鱼儿是鱼儿到瘸腿婆婆那儿学影画的日子,鱼儿一大早就去了,后因提早把瘸腿婆婆让她练习的活儿做完了,于是鱼儿便比平日早了一些回家,想着这几日刘氏因杨大郎的浑身忙得团团转、早点回去给刘氏打个下手什么的。

没想到鱼儿一进家门还没往里走,远远的就看到杨七娘正坐在晒谷子的地坝上,圆圆的脸蛋儿被太阳晒的红扑扑的,眉眼带着一丝明媚的笑容、看起来心情似乎不错。

鱼儿边往里走边打算出声喊杨七娘一声,但鱼儿很快就猛然收住脚步往一旁闪去,因为她走近了几步才发现杨七娘并不是一个人呆在地坝,她的身侧还站着一个袖子挽得高高的、满头大汗刨着木头的少年。

这杨七娘性子既腼腆又老实、鱼儿还没见她敢和哪个同龄异性说过话呢,当然杨大郎几人除外。鱼儿虽然没见过那个少年,但很快就猜出他是刘氏请回来打家什的陈师傅,于是鱼儿马上就放轻脚步再往暗处躲了躲,偷偷的观察起地坝的二人来。

只见杨七娘脸上带着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小嘴正一张一合的同陈师傅说着些什么,那陈师傅虽然手上的动作没停、但脸上的表情却很专注,让人一看就知道他其实更多心思放在同杨七娘交谈上,手上的活计完全是靠着长久积累下来的熟练劲儿。

最让鱼儿感到意外的是,不仅杨七娘脸上有着少见的欢愉神彩,就连那陈师傅脸上也有着淡淡的欣喜和一丝微不可见的红晕,且鱼儿一看两人聊天时一点都不拘谨、就猜到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聊天……

这样的发现让鱼儿越发对地坝里的俩人感兴趣,好奇心让她干脆也坐了下来,打算多花点功夫再仔细的观察下地坝里的两个人,重点是观察前几天一直没注意观察过的陈师傅,并暗暗下定决心怎么着也要把陈师傅给看透。

于是鱼儿很快就把那陈师傅当成重点观察对象,也很快就发现那陈师傅虽然把头埋得低低的,但每当一旁的杨七娘给他手边的碗里倒水时、他都能在第一时间把碗扶住,接过倒满水的碗后还会有些不好意思的冲杨七娘一笑。

按理说这陈师傅肯定是要做活做累、做渴了再喝水,但鱼儿却发现杨七娘这边才把水倒满、陈师傅那边没一会儿就把那碗水喝完了。这碗里的水见底儿了、杨七娘自是要起身再添了,而杨七娘给陈师傅添水时、陈师傅才敢抬起头飞快的看杨七娘一眼。

这样的情形让鱼儿很快就嗅到了一丝“奸*情”的味道,心里也下意识的觉得这杨七娘和陈师傅肯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彼此产生了好感,否则刘氏眼下可是正忙得团团转,以往总会跟着刘氏身边打下手的杨七娘怎会不在她身边帮忙、反倒在这里同陈师傅闲聊起来?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鱼儿马上就兴奋起来了,心里更是生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如果这个陈师傅的人品可靠,那她就想办法把杨七娘和他凑成一对!这总比今后杨七娘再随随便便的嫁个见都没见过的人强!鱼儿自始至终都认为,杨七娘还是要嫁给见过并有一定了解的人才可能幸福一辈子。

有了把杨七娘和陈师傅凑对的念头后,鱼儿自是用心再观察了陈师傅一会儿,而过了一会儿杨七娘似乎记起了什么事儿、笑着同陈师傅说了几句话后便往厨房那边去了,看样子是要在厨房忙上好一会儿了。

这杨七娘一走、陈师傅身边也就没什么人了,这让鱼儿觉得逮到了一个真正观察陈师傅的机会,毕竟人在独处的时候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本性来。

而那陈师傅一目送走杨七娘,当下就赶紧把有些飘飘然的心思都收了回来,杨七娘不在了他也不喝水了,只顾着卯足了劲的干着手中的活计、似乎想把先前分心时落下的活计补回来……

鱼儿依旧躲在暗处观察陈师傅,但哪怕身边没人陈师傅也一直都没偷懒,手里更是忙得不停,很快鱼儿就见他动作利索的打好了一把精致的靠椅。那陈师傅今天给自己定下的任务似乎就是这把靠椅,因此打完靠椅后他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端起一旁的大碗大口大口的灌了几口水。

鱼儿见那陈师傅灌完水后下意识的往厨房的方向看了看,没见到杨七娘的身影脸上有着一丝淡淡的失望。而鱼儿以为这陈师傅打完了一把椅子,会趁着歇息的这一小会功夫寻个借口、上厨房找杨七娘搭讪,哪知那陈师傅只往厨房看了几眼,喝完水后就又开始埋头干起活来了。

让躲在暗处的鱼儿感到好奇的是,这一次陈师傅倒是没拿新的木材打新的物什,而是把先前打椅子剩下的边角料拣到了一块,随后从中挑了块大的出来、拿在手上忙活起来……

鱼儿见了心里不由越加好奇、很想知道那陈师傅拿着剩下的边角料做什么,于是鱼儿想了想慢慢的从角落里走了出来,做出一副刚刚从外头回来的样子往里走,走到地坝时故意放慢脚步、并把动静弄大引起陈师傅的注意。

而那陈师傅见到鱼儿马上带着憨厚的笑容打招呼道:“八娘子回来了。”

这陈师傅一同鱼儿打招呼、鱼儿马上就借机往他那边走去,笑着说道:“这位是帮我们打新家什的陈师傅吧?”

陈师傅闻言赶忙点了点头、并冲鱼儿举了举手中的工具,鱼儿见状则趁机问出了心里的疑问:“如果我没猜错,这些是陈师傅打好那把椅子剩下的边角料吧?这些边角料应该是打不成别的什么家什了,陈师傅你拿着它在忙活些什么?”

陈师傅闻言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指着手中的那块边角料解释道:“我以前跟着师傅学木匠手艺时,师傅不但教了我如何打各式各样的家什,还把他的独门绝技木雕也一并交给了我。这木雕和打家什不同、在什么样的木头上都能雕刻,也不限木头的大小……”

陈师傅说着顿了顿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犹豫了一会儿才接着说道:“我看这打椅子剩下来的边角料还有不少,又都是上好的楠木扔了有些可惜,于是就想拣些能用的来雕些小玩意。这些小玩意将来可以摆在新房里、添几分趣味,也可以给八娘子和七娘子你们姐妹俩拿着玩耍。”

这陈师傅话说到最后声音已比先前小了许多,脸也突然滚烫起来,很快他就有些不自在的把头低埋不敢再同鱼儿对视,看起来就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般……

而鱼儿骨子里不是那未经世事的小姑娘,因此她很快就明白了陈师傅拣边角料来雕刻小玩意的真正用意———给杨大郎的新屋里添点摆设是其次,雕些好玩的物事送给杨七娘才是主要目的。

不过看在陈师傅能想到废物利用的份上,鱼儿也就没出言揭穿他这小小的心思,只笑眯眯的谢了他一句,随即故作好奇的问道:“陈师傅眼下手中正在雕的是什么物事?”

陈师傅有些拘谨的答道:“正打算雕一只兔子。”

鱼儿听了脑筋一转,随后故意坏坏的给陈师傅下了一个套:“兔子?这可真是赶巧了,我阿姐最喜欢的小动物便是兔子了,若是陈师傅把雕好的小兔子送给她、她一定会很开心。”

而这陈师傅也是个没什么心眼的老实人,一听鱼儿这话马上就钻进了她的圈套里,原本有些紧张的脸色很快就多了一分欢喜,更是下意识的追问了句:“她真的喜欢兔子?”

鱼儿早将陈师傅脸上表情的变化都一一看在了眼底,眼下再一听他想都没想脱口说出来的话,当下就断定这陈师傅早就对杨七娘存有好感,而一方有了好感好事也就算是成了一半了……

而这陈师傅被鱼儿套了话却是浑然不觉,见鱼儿突然不回答自己、以为鱼儿是不高兴自己没问她喜欢什么,于是赶忙再添了一句:“那八娘子你喜欢什么?你尽管跟我说,说出来我马上就给你雕。”

陈师傅这老实样儿让鱼儿越看越觉得顺眼,于是她十分善解人意的答了句:“我也喜欢兔子,陈师傅你一并雕了便是,若是雕好了一个就先给我阿姐玩,我不急着玩你可以慢慢雕。”

鱼儿这话正合陈师傅的心意,因此他自是乐呵呵的应了下来,而鱼儿则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和陈师傅闲聊,开始新一轮的套话行动:“陈师傅,我听我阿母说你每天都在我们家干活干到戌时,你这么晚回去家人不会着急吗?”

鱼儿的话让陈师傅脸上的笑容突然都褪了下去、眼底也多了一丝黯淡,只见他沉默了一小会儿才开口答道:“我家里一个亲人都没了,我阿爹、阿母和唯一的哥哥早在几年前就都去世了,家里现在就只有我一人。”

………………………………………………………………………

小云觉得心底善良的七娘,应该嫁给同样善良老实、又真心喜欢她的人,不老实又滑头的丈夫七娘管不住他的~~不知道大家赞同不?大家多多留言哦~

PS:谢谢“巧克力控”亲亲的打赏捧场~~

第四十六章     又一桩好事(一)

陈师傅的话让鱼儿一时不知该怎么接,只能赶紧寻了些话将话题岔开:“那陈师傅你眼下是住在村子里还是船上?”

陈师傅老实答道:“我就住在村口爹娘留下来的几间屋子里。”

鱼儿听完陈师傅的话双眼下意识的一亮,心想这陈师傅虽然是个木匠师傅,可却在陆地上有着几间屋子,家里条件和没得到那笔意外之财的杨家相比、可以说是好上许多,只是不知他家还有没有田产……

要是这陈师傅家里不但有屋、还有田产和渔船,加上他样貌生得也还算是周正、也有一门养家的手艺,那在小岞村可就是个许多小娘子都想嫁的“钻石王老五了”!

一想到这儿,鱼儿就转到了陈师傅新打的那把椅子边上,边打量椅子的工艺边状似随意的说了句:“陈师傅的手艺这般好,平日里靠这门手艺吃饭就够了吧?应该不会像我阿爹、阿母那样又是种田又是打渔,幸苦了一整年也勉强只够维持一大家子的温饱。”

这陈师傅脑筋很直,一听鱼儿这话就老老实实的把家底全交了出来:“手艺好也不是天天都揽得到活干,这家什不能和平日里用的小玩意比,也没哪户人家天天都打新家什不是?所以这平日里没活干时我也会下田种地,不让家里的几亩薄田荒废了……”

陈师傅说着顿了顿,才一脸羡慕的说道:“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