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于望族-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怡心道从前自己跟庵主与如真师父不熟,不好献殷勤,如今来往多了,手头也有了银子,方才会送些精细之物过去,真是不是因为文慧。庵主送东西给她,多半是因为物伤其类吧?但些时她见文慧哭得那样,也不好实话实说,只能含含糊糊地道:“你既然高兴,方才又为何对我如此无礼?我祖母是你长辈,我弟弟也是你的兄弟,你那话实在是冒犯他们了,叫我如何不生气?!”

文慧忙心擦去泪水,拉着她的手,可怜兮兮地道:“我不知道那些话说错了,你告诉我,我以后再不说就是……”

难道她不知道那些话有什么问题么?!文怡实在是头痛,往外头张望一眼,见祖母还在东暖阁里,知道自己一时半会儿是走不得的,只好折回来道:“姐姐往后说话注意些吧,当心一时不慎,便得罪了人!你哭成这样,还不快擦擦,叫人看见还以为我欺负你了呢!”

文慧破涕为笑:“那我帮你解释就是。”说罢叫了丫头送水盆手巾等物上来侍候她洗脸。文怡认得她身边侍候的两人就是从前的大丫头,一个叫踏雪,一个叫寻梅的,后者还曾经在清莲庵的东小院门口遇见自己经过,便猜想会不会是因为这个,才让文慧误会了。她心下暗叹,默默坐在一旁等候。

文慧洗完了脸,又让丫头们重新上了热茶,方才把人都打发走了,对文怡笑道:“我的性子就是这样,有时候说话是直率了些,但都是好意。你跟我相处久了,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往后也别跟我生份,有了空闲,就来寻我说说话吧。如今祖母病了,小七又闹别扭不肯跟我们回京,我一个人在家实在闲得慌。有了你,好歹能解个闷。”

文怡闻言又是一阵气恼,深吸一口气才勉强笑道:“我在家也有许多事做,要照顾祖母和弟弟,还要料理家务,连学都没空去上了,哪能日日有空闲?”顿了顿,“其实五姐姐一向待你很好,她不去看你,也有她的难处,你何必说话这么难听呢?”

文慧一听,脸色就沉了下来:“你这人莫非是个烂好人?方才她们说得那么难听,你明明都听见了,却还要帮她们说话,你果然是在气我么?!”

文怡皱眉道:“十妹妹一向说话直些,但她年纪还小,许多事她也不知道内情,误会了也是有的。可方才五姐姐一句重话都没说,反倒是六姐姐处处针对她,这事儿倒是你不对呢!她与你同是长房的女儿,本就是一家的姐妹,原该比旁人更亲近的。六姐姐若是能在口舌上厚道些,又怎会吃这么大的亏?!忠言逆耳,你不爱听就算了!”说罢起身就要走。

文慧忙拦住她,又是咬牙,又是跺脚:“你真真是气死我了!看来你们相处的时日要比我更久,所以你才处处为她们说话!你怎的就不为我想想?十丫头那些话难道就不难听么?!为何你只让我谅解她,却不去劝她谅解我?!”

文怡愣了愣,心下倒有几分愧意:“不是我不劝她……她能知道什么呢?不论是她,还是五姐姐,在家里是个什么境况,你不知道么?她们是真的有心无力……不象我,在家倒可做一半的主儿……”

文慧愣了愣,想起文娴文娟两人,一个是有后娘,一个是有嫡母,便有些讪讪的。

房中一阵沉默,文怡有些不自在地扯开了话题:“六姐姐方才说……七哥不愿意回京?是因为什么缘故?”

文慧撇撇嘴:“谁知道呢?问他他也不肯说!不过我看他呀,八成是因为脸上留了疤痕,才不肯回去,生怕叫人笑话!他从小儿就是这样,且慢慢劝吧。”

文怡问:“没有管用的药么?王老太医前些时候隔几日就到你们家来一趟,我不信连他都没法子!”

文慧道:“那老头子不过是名头响亮,其实没什么真本事!小七吃了他几个月的药,脸上的痛了也没消去。倒是先前柳东宁那个哥哥送过他一匣子药膏,还管用些。只是药已经用完了,那人又在京城忙着考武举,哪里有空为他配?小七这才闹了别扭!”

文怡顿时心跳得飞快:“你说谁?谁考武举了?!”

第一百零二章祖孙探病(三)

“文慧没听出文怡神色才异,浑不在意地答道:“就是他那个哥哥,叫什么柳东行的!上回跟着三姑姑和柳东宁一抉儿来过咱们家的,你怎么忘了?”说罢忽然记起一件事,便抿嘴偷笑:“说来你跟他还差点儿订了亲呢,你连这样的大事都忘了么?”看向文怡的目光中便带了几分打趣。

文抬干笑几声,支晤道:“你忽然捉起,我一时没想起他来……只是他出身恒安柳氏,是书香人家子弟,怎的忽然跑去考武举了?不知是否考中?”她与柳东行早在几个月前便断了联系,竟对此事一无所知,但仔细回想,以他的脾气,倒还真有这么做的可能。

文慧随手拣了块点心,漫不经心地道:“听说是考中了武举人,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法子,竟然得了军中大人物的椎荐,不必回乡,直接就在京里考,柳家上下无一人知逍。

后来中举名单出来了,柳家人才晓得他去考了武举,听说把柳姑父气得不轻呢!三姑母到我家去找母亲说话时,还曾骂了他一顿,说他胡作非为。难怪他们这样生气,柳家从来都是书香传宗的,忽然跑出个舞刀弄枪的武人来,不是叫人笑话么?”

文怡心中冷笑,自然明白柳姑父和三姑母为何要生气,不过是担心柳东行从此脱离了柳家桎梏,声名鹊起,会对他们不利么?她现在倒明白柳东行这么做的用意了,不管是行商还是行医,都没法让柳东行彻底摆脱二房的控制,倒不如结交几位军中将领,获得他们的赏识,然后参加武举,只要得了功名,他在族中行事便少了几分领忌,而柳姑父官位再高,也只是文官,无力插手武事,也没法拦着他在军中出头。

只要他争气,将来无论是夺回柳氏宗长之位,还是分家另立,都有了希望。

文怡暗暗为柳东行这一计叫好,只是想到他不过十八岁年纪,就中了武举,若是日后再中了武进士,便是正牌子武官了,是否要上战场呢?!虽然眼下边疆还算太平,可依据她重生前的记忆,再过大半年,边疆便会有大战了,接下来几年,年年都有些大大小小的乱子,直到新君登基的第二年年末,方才稍稍平定下来。若柳东行参军,想要出人头地,是一定要上战场的。文怡立时又为他担心起来。

文慧没注意到文怡的沉默,犹在那里嘟嚷:“我听说他功课不好,可又听说他在康城书院读了几年书——康城书院不是只收才学出众的学子么?这些传言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呀?!——不过既然人人都说他功课一般,可见他考文举是没有出头机会的了。他还算才把子力气,又会点儿武艺,敢去考武举,倒是个有胆气的,不会死心眼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比他弟弟可强当了!柳东宁除了嘴上功夫利害,会作点诗呀词的,还才什么本事?偏柳姑父与三姑母都只会宠着他,倒说柳东行不好!”

文怡醒过神来,勉强笑了笑,带着几分私心,谨慎地探她口风:“六姐姐这是怎么了?你与柳表哥不是很要好么?记得他在这里做客时,对姐姐可是千依百顺的,那天族人相聚,要处置姐姐,他还曾帮你辩解过呢!”

文慧一听便析眉直竖:“哪个跟他要好了?!我呸!一个绣花枕头,只会说甜言蜜语哄人的,事到临头就不顶事了。原是我有眼无珠,只当他是个有才又待人有礼的,没想到他那般无用!”越想越气,便跟文怡诉起了苦:“九妹妹,你不知道,那日我一时不慎,把小七气跑了,知道他不见后,我急得不行,到处去找他。那柳东宁一再安慰我,说小七断不可能偷跑出去的,又说会帮我找小七回来。结果呢?他做了什么?!我跟小七在外遇险,救我们的可是景诚表哥!”

文怡心道救你们的不是柳东行么?她分明听人说起,当时救人的应该是柳东行与东平王世子,只不过有两房族人一昧捧高后者,只是文慧作为目击者,理应请楚内情才是,此时此刻听她所言,莫非是忘了这件事?虽然文怡心里有些为柳东行不值,但也暗暗和了口气。

文慧还在那里抱怨:“后来族人来寻晦气,柳东宁要为我说好话,那他就说吧,为何还要把小七把下水?!为了这件事,小七一直在生我的气,直到我去庵里,他都没理我一理。昨儿晚上我回来时,特地去看他,他虽然肯跟我说话了,但也不象往常那般亲近了。这都是柳东宁害的,若不是他走得快,我定要好生教训他一顿!”

文怡垂下眼帘,小心地道:“若他果然是这样的人,那就不值得相交了。六姐姐也不必与他生气,七哥是你亲弟,便是有再大的气,时间长了,也就好了。”

“这话说得是。”文慧笑道,“小七从小脾气就大,但跟我是极要好的。这回若不是我被送去庵里住了几个月,早就跟他和好了!小七最爱吃卤鸭脖子,还讲究什么味正肉香,真真嘴刁!我早叫人去城里买了,回头我亲自收拾了给他送去,他一定会高兴死的!”

文怡有些迟疑:“卤鸭脖子?可我听说身上有疤痕的人,最好不要吃深颜色的食物,特别是用了酱汁的,怕酱色会让疤痕变深……”

文慧脸色一变:“不会吧?那我岂不是白买了?!”悻悻然道:“那算了,要是他知道这事儿,怕是立刻就恼了!”

文怡心下转了几转,才开口笑道:“其实……七哥如今最担心的,应该就是他的疤痕了,不如……六姐姐在这上头想想法子?”

文慧撇嘴道:“我又不是大夫,能有什么法子?!”

“你虽不是大夫,不会用药,但有人会呀?”文怡放低了声音,“七哥既然用了那柳东行给的药,觉得好,那六姐姐不如想法子打听柳家的事,若是能知会柳东行一声,或许能让他配了药送来?”

文慧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我才不要跟柳家人打交道呢!万一那柳东宁以为我……又缠上来怎么办?!”说罢面上便浮现出一个古怪的表情,“九妹妹,你怎会有这个念头?你不知道现在家里正盯我盯得紧么?!”

“文怡暗道不好,忙笑道:“是我一时忘了,还有这么个忌讳个姐姐别生气,我是太担心七哥了……说起来,七哥不愿回京城,也是怕回了京后,叫人知道他脸上有伤,会笑话他。可他若是知道……柳东行在京城,可以为他配药,他也不会再犹豫了吧?记得他先靠与柳东行是极要好的。”

文慧这才笑了:“这倒是,那我就去跟他说好了!再把母亲那里的丫头叫一两个来,她们一定知道柳家的消息!”想了想,又拉文怡的手,“你与我一道去吧,若是我一个人去,他一定爱理不理的!”

文怡正要想法子跟去呢,闻言心下暗喜,只是有些不好意思:“这……不好吧?七哥兴许不想见我。”

“瞎说什么?!”文慧不容分说,拉起她就走,“有你在,他才不好赶我走呢!”

文怡只好摆出一副勉为其难的表情,心下暗喜,又带着几分不安,随她一同出去了。

此时此刻的东暖阁内,于老夫人刚刚擦干净面上的泪水,心情平复下来,看着卢老夫人,有些愧色:“叫弟妹笑话了。”

卢老夫人正侧耳听外头的动静,闻言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孩子们相处得倒不错,六丫头好象带九丫头去瞧她七哥了。”

于老夫人淡淡一笑,心下倒生出几分暖意,低声道:“这几个孩子彼此亲近,倒是好事。我瞧你家九丫头是个稳重的,人也聪慧,若是六丫头能学得她几分,我也就放心了。”

卢老夫人再次转移话题:“二侄媳妇做的那些事,二侄儿就没说什么?”

于老夫人神色一黯:“他如今还在记恨我这个做母亲的,三言两语便弃了长房的族长之位,丢了他的脸面,哪里肯听我一句半句?再说,老二家的惯会做表面功夫,我往日竟没瞧出她的本性来,老二那样的老实人,又怎能看出来?!”

卢老夫人叹道:“别说你没看出来,我也没看出来,族里怕是没几个能看出来的!这几个月,虽听到些风声,但她向来有贤名,在族里也颇得好评,便是有些闲言碎语,我们也当是别人故意中伤的。我倒还好,年纪大些,经的事也当些,略察觉到几分,可族里那些孩子,有几个是心思明白的?只怕听了她的话,还当她是奉了你的命会去做的,偏这几个月里,你又少见族眷,别人越发将她的话当真了!”

于老夫人也叹了口气:“是我一时不察,叫她得了家中大权想起大儿媳蒋氏,又是一叹:“老大家的倒还罢了,跟她暗地里斗了几回,可我看也不是她的对手,不过是仗着老大是官,手头又有银子罢了。况我觉得老大夫妻心思都不在族中,一心瞧着外头……”

卢老夫人伸出手替她掖了掖被角,漫不经心地道:“他们到底见过世面,看不上这顾庄的一亩三分地,也是有的。照我说,你不如随你大儿媳妇进京享福好了,省得留在这里瞧小儿媳妇脸色。”

于老夫人似乎被唬住了:“这……这怎么行?!”

卢老夫人晒道:“不过是让你进京享几年福罢了,趁如今身依还能动,当往外头走走,过几年乏了,再回来就是了。你不在,二侄媳妇就没法仗你老封君的势了,她要在庄上做什么,人家也不会当是你让做的。更何况……”她垂下眼帘,“如今庄上有些闲言,我也不记得是听谁说的了,好象春天时,大侄儿曾写过信回来,要将族长之位暂时交给四侄儿代管,似乎是因为京里有什么不太平……当时是三姑太太拦下了,不让二侄媳妇把信中内容告诉你吧?”

于老夫人微微皱了眉头:“怎么连这事儿也传出去了?”长子有信回来,这不是秘密,问题是连女儿阻止二媳妇将事情告知自己的事都叫外人知道了,这怎么得了?!难道长房的规矩如今竟疏忽到这个地步了吗?!

卢老夫人只装作没察觉到她的忧虑亡处,继续道:“如今想来,若当时你及时得知此事,吩咐侄儿们照办了,如今又怎会丢了族长之位?”

于老夫人立时便明白了她的意思。如果当时族长之位落到了二房头上,那在匪劫之后,要负起责任的,就是二房了,长房今日也不会又失脸面又失大权。偏偏当日女儿糊徐,拦下了段氏,而段氏又有私心,拖了好些时日,方才告诉自己,又是避重就轻地,让自己误以为问题不大,还打算要让次子暂代族长之职呢,只不过当时事当,匪劫又来得太快,打得她措手不及罢了。

一想到这点,她便沉下脸来,也不说话。

卢老夫人暗忖火候不可太过,便道:“其实,三姑太太也是担心嫂子看了大侄儿的信,会担心罢了。若嫂子在京里,凭你大半辈子的阅历,再加上跟各家贵眷的交情,大侄儿又能有什么凶险?”

于老夫人沉默了一会儿,终究还是叹了口气:“奈何故土难离……我离开京城也有将近二十年了……”

卢老夫人轻声劝她:“就当是为了儿孙们吧。咱们这样的年纪,什么事没经过?心下牵挂的,就只有几个孩子了。你难道没听见大侄媳妇说的话么?大侄儿家里也不太平,三姑太太在婆家也不大如意,若你去了,还能弹压一下。再说……哪怕是为了孙子、孙女们的亲事,你也不能放任大侄儿胡来呀?!”

于老夫人心下一颤,想起了文慧的亲事,便不由得鼻子发酸,连连拍老妯娌的手:“还是你捉醒我了!我只想着小儿子,却忘了……大儿子那边,也不能轻忽了!”想起小儿子的所作为所,她也有些心灰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就让老二自在几年吧。”

卢老夫人暗暗松了口气,面上却露出了淡谈的微笑。

只要这位老封君不在顾庄坐镇,顾家长房便势力大减,从此再无人能对六房家事指手划脚了。

第一百零三回:祖孙探病(四)

文怡跟在文慧身后到了文安所住的葵院,还未进门,便心下一动,稍稍落后了两步,让文慧打了先。文慧还浑然未觉,一进门见了廊下坐着的一个十五六岁的丫头,便嚷:“芍药,七少爷今儿可好?”

那大丫头穿着白绫子袄儿,银红绣花比甲,系了条水红百褶裙,头上戴了几样金珠钗坏,倒也华丽,一看便是大丫头一等的人物。她听到文慧的话,抬头看来,先是一怔,继而端起个淡淡的笑脸,起身答道:“六小姐,七少爷今日还好。”这便住了口。

文慧却只是继续嚷着:“他如今在哪儿呢?九小姐过来探病,特地来瞧他的,快让他出来!”

那芍药丫头眼珠子一转,盯在落在后头的文怡身上,有些迟疑。

文怡只觉得她十分眼生,想起曾有流言说大伯母蒋氏将小儿子身边的丫头全都换了,便猜这丫头大概是从京里跟过来的。她微微朝对方一笑,道:“来得突然,恕我冒昧了。”那芍药微微低了头,却不象长房其他丫头那般恭敬,只是不咸不淡地说了句:“九小姐客气了,奴婢不敢当口。”

门帘乎一掀,从正屋里走出另一个丫头来,却是个穿豆青比甲,系着湖色百褶裙的,打扮比芍药要稍朴素些,年纪瞧着也大一两岁,模样倒是次了一等。她未开口便先笑了:“原来是六小姐与九小姐到了。

七少爷就在屋里,正闷得慌,两位小姐快请进屋坐!”

文慧立时便就着她掀的帘子进了屋,文怡落在后头,向她笑着点点头,方才走进去,忽地闻见一股浓郁的百合香,却又有些怪异之处,似乎夹杂了几种别的香气,倒叫人闻了心头闷闷的。文怡略皱了皱眉,便露出了微笑,朝着文慧说话的声音走去。

文安正躺在西边小书房窗下的黄花梨躺椅上看书,翘起一只二郎腿,悠悠闲闲的模样,文慧站在他身边跟他说话,他有些爱理不理的,只是随意“晤晤”几声,眼晴只是盯着那书瞧。

文慧说了几句,见他这样,倒有些恼了,一把夺下那书,扫了一眼,便跺脚道:“我正与你说话呢,你只顾着瞧这些前人杂记做什么?!不过是些读了几年书的穷酸,胡编乱造些耸人听闻的所谓秘闻,骗几个吃饭钱罢了!你一瞧就知逍有多荒唐,偏还把它当宝似的!有这个闲情,还不如出门逛去呢!”

文安冷笑一声,翻身而起:“我倒想出门逛呢,只可惜顶了这么一张脸,生怕别人以为是大白天的见了鬼呢!”

他一起身,文抬才与他对了个正脸。原来他面上右颊靠下的一片肌肤,就仿佛一片光滑的土地被犁出几道深坑似的,明显地凹凸不平,而且凸起的伤痕一直蔓延到右耳下方,远远望去,倒象是被什么东西糊住了小半边脸,有些发白。文怡暗暗大吃一惊,她只听说文安脸上受着了,留了疤痕,却不知道有这么严重。

不过文安一向看重自己的容貌,连家门都不肯出,肯定讨厌别人对他脸上的伤大惊小怪吧?文怡在袖下握了握拳,面上却半分异色也没有,只是微笑着行礼:“见过七哥哥,先前听说七哥哥在养病,妹妹也不敢来打搅,如今可算大安了,因此特地来看塑,还请七哥哥莫怪妹妹唐突。”

文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面上却是淡淡的:“九妹妹有心了,今儿怎么有空特地过来?”

不等文怡回答,文慧便飞快地插嘴道:“九妹妹听说你从那柳东行处得的药没了,又没处找药去,便提议让你随我们回京,请柳东行再给你配药呢!”

文安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冷笑道:“我可不帮你跟柳家人通消息!”然后又躺回躺椅上,拿起书继续看着1嘴里漫不经心地说:“我病后懒怠,礼数上不周全,九妹妹别见怪!”

文慧顿时红了眼圈,深吸两口气,木木地喊他:“给我起来!”

文安只是翻了个身。

文慧的眼眶都湿了,一甩袖就跑出了门。站在角落里的青衣丫头飞快地喊:“芍药,快送送六小姐!”又回头朝文怡笑笑:“七少爷心情不好,怠慢九小姐了,真不好意思。”

若是平日,文怡这会儿就会走人了,只是她是打着探听消息的主意来的,哪能轻易放弄?想了想,便微笑着走到躺椅边上,柔声道:“七哥哥,你别生气。六姐姐早就跟柳家表哥翻脸了,若不是为了你的药,她也不会想到找柳家人。方才我跟她无意说起时,她还说不想跟姓柳的打交道呢,还骂了柳家表哥一大通话。若不是我劝她,七哥哥的伤要紧,她是万万不会跟你提这件事的。”

文安眉角动了动,眼珠子转了过来,似笑非笑:“这话当真?可好好的,你又怎会提起行哥儿的药?是她先告诉你的吧?”

文怡笑道:“七哥哥忘了?那回去江对岸游玩,你和柳大公子是与我坐一条船的,他当时就提起一个极好的去疤的方子。因此我听到六姐姐为你的伤烦心,便想起了这件事,提了一提。没想到柳文公子已经送过药来了,只是用完了,却没处找他配去。”

文安的神色缓和了许多,有些黯然地道:“其实他是给过我方子的,但照那方子配出来的药,初时还管用,却只能治到现如今这个地步。再配又有什么用呢?横竖我不出门吓人就行了!”

“话不能这么说。”文怡仍旧笑着:“他知道这个方子,兴许还知道更好的方子呢?我听说他有个极好的朋友,是归海的大商家子弟,最是见多识广的。便是他不知道,兴许他那朋友知道呢?便是什么法子都没有,问一声也是好的。柳大公子与七哥哥不是好友么?他要是知道你如今这个境况,一定会出手相助的!”

文安闷闷地坐起身来,道:“他就算知道了,也未必肯帮呢!自打他离了这里,我也曾写过信去,只是一直没回信。我哪里还敢有奢望?!从前那些朋去,只怕现下都把我当成是鬼怪了!”

文怡掩口轻笑:“七哥哥,这话你要是说别人,我还会信,但要说柳大公子,那万万不可能!当初他救你回来时,你的伤比如今重了何止十倍?!他那时候都不曾怕过,如今自然更不可能怕了!至于不回信嘛……我听六姐姐说,他先前得了军中大人物的赏识,得了荐书,考武举去了!可他家里人先是一无所知,事后却大为光火。想来这里送过去的信,他未必能收到。

文安立时大吃一惊,猛然站起身来:“他考了武举?!他真考了?”说罢又十分艳羡,“我早知道他定会做几件大事的!他怎么也不跟我打声招呼……”接着又冷笑,“三姑姑三姑父当然要光火了,他们只盼着他一辈子没出息呢,最好就是在乡下地方窝一辈子,听他们的话,要个乡下姑妹做老婆,生几个没出息的儿女,没找花了就求他们施舍几两银子,然后千恩万谢、三拜九叩地,回头还在族里宣扬他们大妻的仁爱美名,最好宣扬得满大下的人都知道……好响的算盘!”

文怡努力忍住笑意,只觉得心中十分痛快,把往日对文安的几分怨气都一概销了,神色间还亲近了许多:“七哥哥既晓得他的难处,想必也能体谅了,他并不是有心与你疏远,多半是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文安哼哼两声,又忽然盯着文怡瞧:“你怎的忽然帮他说起话来?你与他很熟?”

文怡忙收敛了神色,干笑两声:“七哥哥糊涤了?方才咱们不是才说到他那个去疤的方子么?既然他并未与七哥哥疏远,那你就写封信,叫个可靠的人带进京去,也不必托柳家的人转交,只需打听参加武举的人会在什么地方聚集,然后寻机直接找到他,也就省事了。”

文安笑道:“方才六姐姐不是说,你要劝我随她们回京么?”

文怡抿嘴一笑:“若是七哥哥回了京城,找人倒是更方便些。他既考了武举,明年一定要参考会试,不怕他不在京中。”

文安想了想,觉得果然有道理,就算柳东行不知道,但有个不会对他脸上的伤疤侧目的朋友,他也不用整天闷在屋里了。只是他还有几分迟疑:“若是我回了京……亲朋好友们一定要来问……”

文怡却道:“便是来问又如何?男子汉大丈大,何必为了容貌患得患失?况且七哥哥本来长得俊秀,不过是添了几道疤而已,离得远了,也不大看得出来。脸上有疤的人多了去了,柳大公子也有疤,可他还能考武举呢!等到七哥哥将来做下一番事业,还有谁拿你脸上的几条小伤疤说事?!”

文安听了觉得十分顺耳:“这话说得没错!春天的时候,行哥儿论骑射还不如我呢!他离开前我听他说会苦练武艺,这才几个月的功夫?他就中了武举人!赶明儿我也用起功来,日后考个武状元回来,有谁敢嘲笑我破了相的,我就把他扔下淮江去!”

淮江是京城边上流过的一条大河,据说水深达数十丈,要是把人扔下去,就真真是狠话了。文怡干笑几声,心里念了几句佛,才道:“大伯母从京里回来,想必对柳家如今的情形知道多些,七哥哥不如叫两个丫头来问问,看柳大公子现下是否住在京城柳府?”

文安立时便转头叫人:“青葙,你知道么?!”叫的正是那青衣丫环。

青葙笑着回道:“倒是听说过一点风声。三姑太太曾经过府向我们太太哭诉呢,说那位柳大少爷自打回了京,不知怎的就认识了几位将军,整日不着家,只在外头厮混,有时喝得醉醺醺地回来,有时身上还带了血,这里肿了,那里青了,都是家常便饭!身上无一日是完好的。

家里骂了好几回,都不管用,直到他中了武举人,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姑老爷本想教训他,不过是说些狠话,赶他出来,想着不过一两天功夫,他就知道错了,回府求饶去,从此再不敢胡闹。

没想到他居然就在外头赁了房屋居住,连中秋也没在家里过呢!”,文安大笑合掌:“原来如此!他倒是逍遥得很!等我回了京,一定要上门闹他去!”

文怡心里暗暗为柳东行心疼,也不知道他身上的伤是不是重,现下是不是已经痊惫了,又担心他搬出去住,身边也不知道有没有人侍候,想来他明年还要参加会武呢,万一日常起居无人照料,他又天天拼命练习,身子会不会有不妥?

她心里乱糟糟的,却在听到青葙在介招完柳顾氏哭诉的内容后,忽然冒出一句:“柳大少爷颇得几位将军公子的赏识,还有人来问他是否婚配,想来是要给他说亲呢。太太起程时,柳姑老爷已经有松口的意思了,只不过还未完全消气,想来到了年下,柳大公子总要回府去祭祀祖先的。到时候说几句好话,柳姑老爷就会让他回去了。怎么说也是一家人,柳姑老爷又是他长辈,总不能就这么放着他一个人住在外头吧?”

文怡心下大震,也没听请楚文安在旁说了些什么,只在袖下将那帕子紧了又紧,听着文安说完:“……什么好人家!若是三姑姑给他寻个丑八怪或是女老虎,我一定要回去替他撑腰!”便勉强笑了笑,看着青葙脸她有些为难的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