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于望族-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顾氏被她这话噎住,瞪着她道:“怎么?我管教自个儿屋里的丫头,你也要插手么?”

文怡笑说:“侄儿媳妇不敢,只是怕二婶娘气坏了身子。这个家还要靠二婶娘来当呢,若是您的身子有个好歹,那可怎么办呢?”

柳顾氏深吸一口气,闭了闭眼:“我还没那么容易死呢你就放心吧”然后张开眼狠狠瞪了她一下。

文怡仍旧笑靥如花:“是,侄儿媳妇放心着呢,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又上前从桌上执起茶壶,一手翻开另一个茶盏,倒了大半杯茶,奉到柳顾氏面前,“您消消气,您老人家如今高居二品诰命夫人,子女双全,二弟不久也要娶媳妇了,不出两年,就要抱孙子,正是要享福的时候,可不能耽误了自个儿的身子,不然,那大好的福气,这家里还有谁能去受呢?”

柳顾氏心里却忍不住想歪了,若是自己享不了这大福气,难道要便宜了白氏不成?想着想着,不知不觉间,就把那茶喝了下去。文怡见状,嘴角微微一翘,慢慢退回到柳东行身边。柳东行嘴角含笑,袖下暗暗伸出手来,握住了她的。她僵了一僵,脸上的微笑几乎维持不住,暗中嗔他一眼,方才挣脱出来,摆出一副贤良小媳妇的模样。柳东行忍住笑意,冷眼瞥向柳顾氏,心中冷笑。

等柳顾氏从思绪中清醒,她也反应过来了,瞪着手里的茶盏,没好气地重重放在桌上,斜睨文怡,露出微微地嘲笑:“行哥儿媳妇,小聪明不是用在这种时候的,连在长辈跟前见礼,你都这般不恭不敬的,传出去也不怕叫人笑话你的家教”

文怡面色一肃,正色道:“二婶娘,侄儿媳妇的娘家,与二婶娘的娘家是一样的,您怎能这般说自己娘家呢?顾家的家教自是没有问题,不然也不会教出二婶娘您这样知礼的人了”

柳顾氏着恼:“你跟我可不是一个房头的你的规矩也不是我娘家教的别把我跟你们六房扯上关系”

文怡微微皱眉:“二婶娘,顾家长房与六房虽不是一个房头,却是一个祖宗,守的也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您怎能认为自己与六房没有关系呢?侄儿媳妇虽是晚辈,这话却是不能忍的,今日侄儿媳妇只当二婶娘是一时糊涂说错了话,若是您再这样说,侄儿媳妇就要回去问顾氏族长了顾氏长房所生的女儿,怎么可以不认祖宗?”

柳顾氏气得脸都白了,她明示暗示了半日,都没有好话,这九丫头怎么就能这般避重就轻,硬是把她的话歪到别的意思上去了呢?还往她头上泼了好大一盆污水,若是她就此忍了,日后岂不是要被九丫头欺到头上来?

她正要发作,却听得丫头们在屋外禀报:“夫人,老爷过来了。”脸色顿时一变,暗暗咬了咬牙,才起身迎了上去,听见方才跑出去的那丫头掀起了帘子,柳复便走了进来。柳顾氏顿时瞪了那丫头一眼,心中怀疑是这丫头特地去告的状。

那丫头却是满面苍白——她只是正巧在门外,见老爷过来,才打的帘子,夫人那眼神是什么意思?

柳复进了正堂坐下,扫了柳东行与文怡一眼,见小两口都一派恭顺之色——柳东行经过妻子的“示范”,也领会了她的用意,同样装出这副样子来——便不满地转头看向柳顾氏,质问她:“我不是说了,正等着行哥儿去书房说话么?你怎么拖拖拉拉的?行个礼敬个茶,要费多少功夫?”

柳顾氏面露委屈之色:“两个小辈不肯磕头,连敬茶也是不恭不敬的,若是就这样放他们走了,我们做长辈的,哪里还有脸面?”说罢又瞪了柳东行与文怡一眼。

柳复却是半信半疑,他知道自己妻子是什么性子,看向柳东行,见他露出讶异不解之色,再看文怡,仍旧是那副柔顺的模样,又看向桌面,上头还有喝了一半的茶盏,而侍立一旁的丫头,还抱着用旧了的蒲团,分明是已经行过礼、敬过茶的架势。他立时便不耐烦了:“这不是都见过礼了么?你还要闹什么?我还有事要跟行哥儿商议呢,你给我消停些吧”

柳顾氏气得几乎要晕过去,几十年夫妻,丈夫难道连这点脸面都不给她了么?当着丫头与晚辈的面,就这样给她没脸,她顿时便红了眼圈,眼中泪光点点。

柳复闭了闭眼,咬牙道:“行哥儿大好的日子,你倒也不嫌晦气难道宁哥儿娶媳妇时,你也是这么着?做长辈的,要有长辈的样子,别给小辈们看了笑话”

柳东行微笑着劝他:“二叔,您消消气,二婶想必是因为宁弟还病着,心里担忧,才会心情不好的。我们做小辈的,受点气也没什么,您可千万不能气坏了身子。”

柳复讶异地看向柳东行,见他一脸诚恳的模样,拿不准他这是装的,还是果真长进了?慢慢地道:“看来你成了家,也比从前懂事了,知道体谅长辈了。这样很好,以后也要这样行事。”柳东行笑着低下了头。

柳顾氏却猛地抬起头,冷笑道:“我倒看不出他哪里有半点懂事的模样?我在家里等了他一早上了,他两口子到这会儿才来,不知道的人,还当他们没规没矩,才新婚第二日,便睡到日上三竿呢对叔叔婶婶这般怠慢,连点孝心都没有”

文怡细声细气地辩解道:“二婶娘误会了,相公与我早起便去拜过公公婆婆的灵位,上了香,磕过头了。”

柳顾氏更加生气:“你这是在反驳我,说叔婆婆不如你正经婆婆尊贵么?”

文怡大讶:“二婶娘这是怎么了?古往今来,论孝顺,自然是以父母为先的。”

柳顾氏还要再说,柳复瞪了她一眼:“你又在发什么疯?”她咬牙道:“不是我发疯,只是看不下去了,这侄儿媳妇没规矩,也不知道是谁教出来的?”

文怡淡淡地说:“二婶娘怎么忘了?侄儿媳妇既是顾家女儿,自然是在顾家闺学教出来的。顾家女儿,但凡是在族里长大的,都要上闺学,您不也一样么?”

柳顾氏冷笑:“如今还懂得推到闺学头上了?好,我倒要问问,是哪个先生这般糊涂”

文怡抬眼看向她,眼神不卑不亢:“闺学的先生,皆是名门之女,才德双全,不然大伯祖母也不会命顾家二婶娘亲自请了来了。”

柳顾氏顿时一窒,柳复忙制住她:“行了少说两句吧”文怡却立时向他拜倒:“还请二叔恕罪,侄儿媳妇只是见二婶娘话中辱及娘家的大伯祖母,心中着急,才忍不住辩解了两句。”

柳顾氏气得直发抖,一口气上不来,什么话也都不出来了。

第二百五十章 夫妻交心

当文怡与柳东行坐上马车,离开尚书府的时候,凡是日落西山时分了。

柳东行一上车,便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文怡却担心尚书府的下人听见了会有闲话,忙忙命王小二驾车离开,又小声提醒柳东行。

柳东行却满不在乎地道:“怕什么?我从来就与他们家不对付,都差点儿撕破脸了,我不笑,他们也不会说我一句好话,我何苦委屈自己?”

文怡道:“我并不是让你委屈自己,只是让你慢点儿笑,等回到咱们家里再说。你待他们礼敏周全,他们虽不会说你一句好话,但尚书府的下人,与外头的人者见了,就会觉得你是个好的。只要把大义名分占了,无论他们家如何诋毁你,别人也不会信的。”

柳东行若有所思,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笑着说:“娘子,以前我还真小瞧了你,原来娘乎也有这般大智慧,几句话,便堵得二婶话都说不出来,气得浑身发抖,却无言可对。

我本来还担心,出征后你一个人守着家里,会叫她寻借口欺负了去,如个倒是放心许多了。”

文怡心中暗叹,她自然知道柳东行担心这件事,不然也不会在进门第二天便锋芒毕露,好让柳东行知道她并不是个任人拿捏的面团人儿,应对二婶娘柳顾氏,并非全无办法。他都要上战场了,她又怎能让他走得不安心呢?只是,她还没忘记自己的初衷:“相公,这种事说不上大智慧,只能说是小聪明。二婶娘的话虽不中听但并不是全无道理。当时还好没者外人在场不然栽这样做,定要受人非议的。我原来也不想用这样的法子,只是二婶娘欺人太甚,这头一回见礼,我若退了一步,将来就要被她彻底压住了 连尚书府的下人也要看轻我几分。此事关系到相公的体面,我怎能容忍?”她的夫婿,可不是一个只知道忍气吞声的人。

柳东行这才明白,心下颇有几分感动。观妻子今日行事确卖与她平日的温婉瑞庄大不一样,他还道是自己对她了解不够,没想到,她是为了自己。

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文怡的手。

文怡心下暖暖的,轻轻挨上他的肩赞,轻声道:“相公别瞧今日我将二婶娘气得无言可驳,连二叔也不相信她 看似好好出了一口恶气,但这样的小聪明,偶偶使一使无伤大雅,却终归不是正道。要想截断二房恶言中份之路,咱们就要在外人面前把礼敏做周全了,还要表现得大仁大义,忠孝两全,这样一来,无论他们家的人怎么说我们的坏话外人都不会相信了。二叔在朝为官多年,官声还过得去,因为二婶娘行事不当他也受了连累,但别人只会说他治家不严谨,没能约束好委子甚至是运气不好娶了个恶妻,却不会疑心他自己就是个德行有亏之人可见这名声有多重要。相公初入朝中,名不见经传,便是有人知道你受了委屈,也不会为了你,去指责当朝尚书,便是有人这么做了,也多半不是为了给相公出头的。但若是二叔指责相公有失礼之处,便总会有人相信,从此看轻相公,那岂不是误了你的前程?因此相公行事还当谨慎,尤其是有外人在场的时候,万万不要让二房拿住了把柄,若当真不慎,叫他们寻到了空子,也要想出理由解释“住大义名分。”

柳东行听得心下信服,想起自己多年以来吃过的亏,便忍不住暗惧。他之所以会失去嫡长之位,被外人视为柳家旁支子弟,甚至成为一些人眼中名不正、言不顺的奸生子,不正是因为二叔柳复位高权重,在族中也少有人能与其作对的缘故么?若非放里还有几位老人心舍昔日祖母的义举,坚守嫡庶长幼之别,不许二叔动族谱,只怕他如今的处境还要更不堪呢。而他原本以为,得了通政司的助力,又中了武进士、得报官职之后,便能扬眉吐气了。结果,他请封父祖诰命的文书递上去后,礼部把诰书与冠服一并赐下了,也没人对他的身世吭一声,连御史台也没人出头,真叫他失望不己。更过分的是,若非文怡向娘家长房求助,他这份诰命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颁下来呢。

权利,地位,还有名声,原来是那么的重要。身居高位者,即便犯下违礼之事,别人也会当作没看见。

文怡见他沉默无言,有些不安,抬头望句他,见他目中隐有怨惧之色,心下不由得一惊,忙唤他:“相公,你怎么了?”

“没什么。”柳东行搂过她,将下巴轻轻抵在她头上,淡淡地道,“我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他是一部尚书又如何?他巳经老了,总有一天会退下来,而我,还有大把好前程!总有一日,我要叫他 ……

文怡却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这话与她的本意似乎大不相同。她忙直起身子,看着他正色道:“相公,不可被心中怨惧左右了自己。我不求你日后大富大贵,只愿你一生平安,与我白头偕老。至于二房如何,你不是早己有了决断么?咱们又不必与他争夺那家长之位,只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太婆婆、公公与婆婆在天之灵,也就能安心了。”

柳东行微微笑了笑:“放心,我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但文怡却不能放心,她绝不会忘记前世里,柳顾氏回顾庄为柳东行提亲时的情形,当时柳东行从北疆战场回来,军功有了,官爵有了,连柳家二房都要提防警惕,但他却受了一身的伤,甚至还有残疾……文怡打了个冷战,无法容忍这样的遭遇再次降临到他的身上,还是在自己明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的恃况下。

她再也顾不得羞涩,张开双臂紧紧抱住了柳东行,将头埋进他杯中。柳东行一愣 表情惊讶 但很快便露出了温柔的种色:“怎么了?别怕,我知道分寸的。”

“你一定要保重自己。”文怡闷声道,“请相公不要忘记,昨日新婚之夜,你曾对我许下了什么诺言。官位前程,或许真的十分重要

但是 …官位前程与自己的平安喜乐,哪一个更重要,相公一定要想清楚才好!万万不可……为了争一个好前程,把二房斗下来 便牺牲了自己的平安康泰,也许当时……相公不会觉得有什么,但当你真的失去了以后,想要后悔,就来不及了……我相信,无论是太婆婆、公公还是婆婆,都不会愿意看到相公落得那样一个结果的……”

柳东行讶然,先是愣了愣 接着感觉到有几分异状,忙伸手将她的脸轻轻抬起,面对自己,见她不知几时,已流出两行清泪,心下不由得又痛又愧,搂住她道:“是我错了,好娘子,我不该让你不安的。你放心……他目光一凛,”为了报复那些**,便要葬送自己的大好日子,我才没那么糊涂呢!”

文怡伏在他杯中,听着他惭惭平复的心跳声,总算私了口气。

当天夜里,夫妻二人梳洗过,正准备就寝时,柳东行不知从哪里取来了一个果底红花织锦面的匣子,递到文怡面前。

文怡接过来,觉得有些重,又见上头桂着一把小锁,不由得有些好奇:”这是什么?”

柳东行直接从贴身的小锦袋里取出一把钥匙来放到她手心:“打开看看?”

文怡歪歪头,忽然有了几分了悟,便用钥匙打开了匣子,见里面原来是两大串钥匙,加起来少说也有十来把,便笑道:”这难道都是家里的钥匙?都放在匣子里做什么?要用的时候,还要特地开匣子来取么?未免太不方便了些。”

柳东行笑道:”你明明猜到这是什么东西,偏要装出个笨样子来,别是你祖母教你的吧?记得小时候,我带见我母亲明明知道父亲有何为难之处,也想出了应对之法,却要故意装作不知道,想方没法让父亲自己想出法子来,然后便夸他聪明。父亲每每高兴不巳,但事后却总能发现母亲做的手脚,面上装作不知道,私底下却跟我说,有妻如此,便该惜福才是。只是我不大喜欢这样,妻子聪明,才是丈夫的福气,何必非要妻子装笨蛋呢?”

文怡还是头一回听到公公婆婆生前的秩事,倒有几分欢喜,只是嘴上还要表一表谦虚:”我是当真不知道,只是猜到兴许是家里库房的钥匙,但瞧这数量,又好象不对,因此才问你。这事儿跟公公婆婆可不一样,凭我再聪明,也不能一瞧这些钥匙,便猜到它们的用处吧?你就别多心了,快告诉我吧。”

柳东行笑了一笑,便坐到床头,搂过她的肩,与她细细分说。

这些钥匙里头,确卖有库房的,但也有正房那几个大箱柜的。哪里装了大件的值钱的具,哪里装了接件、古董、宇画,哪里装了金银铜钱,哪里装了银票,哪里装了田契、屋契,哪里装了下人的奴婢文书……林林总总,都分说明白。柳东行还亲自拉着她,披了外衣,来到东暖阁,打开炕上一个矮柜的门锁,拿出里面的四个黑漆匣子来,给她看里头的金银首饰与零散珠宝,道:“这原是我平日牧拢了来,想着以后给你打首饰的,如今一并交给你了,你爱打什么式样,就尽管叫人打去。”

文怡微笑着合上匣子,放回原处,锁上了门,方才对他道:”相公说得明白,我对家里的银钱都有数了,今后必会把这个家管好,你去了北疆,也不必为家中担心。”

柳东行叹了口气,搂着她慢慢回房,继使说:”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事……家里的下人,有不少都是尚书府过来的,你也清楚,里头必有信不过的人。比如那马有财两口子,他们的儿女倒还罢了,但这夫妻俩却是二婶的人。我原本不知,直到前些日子,二婶上门拿了舒伯去,我回来后查过,才知道是他们暗中回尚书府告的密,不然二婶也不会知道那些古董都由舒伯与嬷嬷管着。可惜没有证据,不然我早把人撵了。

你且留心着,一抓到他们的把柄,就把清出去,省得麻烦。还有,外院有个叫谷旺的小厮,虽然是外头买的,但行事总有些不妥,我托罗大哥查过,他与尚书府并不是一路人,但一心想要出头,因此深羡尚书府富贵,又有意攀附罗家,难保将来不会为利卖主,你也要小心提防。再来,便是府中的丫头,那几个老实的倒也罢了,其他人也不知道有没有见不得人的小心思,便是你自己的陪嫁,也不能掉以轻心……”

文怡轻笑出声,打起道:“原来相公管家也有一手,可比我能干多了。”

柳东行无奈地看着她:“别不耐烦,栽心里卖在不放心,一想到我走了以后,你便要一个人面对这么多烦心事……”

文怡打断了他的话:“从前我顾家六房式微时,何曾没遇过烦心事?一点一点地,也都理顺了。如今虽是到了新家,但咱们独立门户,二房没有名义事事插手,我又是当家主母,再无人能盖过我去了,对付几个不安份的下人,难道还不知道怎么做么?我也不去跟他们一般见识,觉得不好了,尚可容忍的,就贬去外院,再不知错,就送到庄子上晾他几年,实在不堪使用的,便卖给人伢子。我治家手法虽说还算厚道,但也不是任人欺负的。”

柳东行仍旧不放心:”你不知道有些刁奴有多厉害……”

“你当我真没见过世面么?”文怡觉得有些好笑,她活了两辈子,亲自动手或许没有过,但大宅门里的阴私却没少听,若真要娘下心来,有什么做不到?她柔声安抚柳东行:”不要担心,方才我也说过了,要争一个仁义的名声,等外人都赞叹的时候,不管怎么处置下人他们又如何在外头中伤我们,外人都不会信的。”说到这里,她倒想起了一件小事,便促狭地眨了眨眼:”我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今儿在尚书府,二婶屋里那个打帘子的丫头,瞧着似乎有些不对呀?莫非……她对你有什么怨惧不成?”

柳东行清了清嗓子:”那个呀“二婶曾想叫我把她收房,我不肯,她自然是不待见我们的。不过是一介楼蚁,你不必放在心上。”

“哦……”文怡眼珠子一转,”那咱们家里……不知相公可看上了哪一个呢?我也不是什么霸道的人物 ……眼中闪过一丝凶光。

柳东行无言地望了望天,索牲一把抱起她,便往床上压去:“我看上的就只有你了,请娘子霸道一点吧!其实我更喜欢那样…”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朝回门

次日起来,因是三朝回门的日子,文怡忍住身上的疲累,一大早全忙活开了。羊肝儿胡同的柳家宅子并没有长辈,舒嬷嬷也不能代行主事,因此许多礼数上的事务都要文怡亲自操持。

柳东行见她忙里忙外,眉间隐有几分倦意,不由得有些懊恼,但他倒是没后悔昨儿夜里与妻子亲热,要知道,他明日就要辞别娇妻,离家回京南大营报到了,夫妻相聚的难得时光,哪怕只有一弹指,对他而言都是珍贵无比的。

为了赔礼,他命丫头们将早饭摆到正堂炕案上,亲手将一碗热粥端到文怡面前,道:“娘子,且不忙那些,先把早饭吃了吧。都不是外人,今儿回门,即便晚上几刻钟,祖母也不会见怪的。”

文怡嗔了他一眼,看着面前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米粥,也觉得腹中饥饿了,便接了过来吃。柳东行见状,又亲自执筷给她挟点心,直送到她嘴边。一旁侍候的丫头们,从顾家陪嫁过来的秋果与荷香暗暗抿嘴偷笑,而柳家的紫金与冰蓝却有些瞠目结舌,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位就是自己侍候多年的严厉主人。

文怡脸微微热了,看着递到眼前的点心,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柳东行还一个劲儿地劝她:“快吃呀?这么小的一碗粥,怎么能吃饱?今儿还要走很多路呢,好歹吃些面食下去,才能有力气。我家灶上的人手,于这些小食上倒还有些本事的,你尝尝?”

文怡无奈,只得低头咬了,便立刻直起身从他手里夺下筷子,重新坐回原位,方才低头道:“你安心坐着吧,我自己能吃。”

柳东行却不以为意,伸手拿过另一双筷子,挟起另一样点心:“娘子固然是能自己吃,但我乐意侍候娘子,又有何不可?”他嘴角一弯,“咱们夫妻之间亲热一些,也是天经地义的,娘子就看在我做得高兴的份上,生受了吧?”

文怡脸上更红了,但听了他的话,又忍不住心软,只得由得他行事,无论他挟什么东西给她,都一一吃了,直到实在撑不住,方才讨饶,柳东行也不再继续,命丫头将东西撤下去,便跑到文怡那边炕上,替她揉揉肩膀,又拉她出去散步消食。文怡露出一丁点犹豫的意思,他必有一番道理辩说,于是她只好让步,夫妻俩你侬我侬的模样,看得丫环们都面红耳赤。

文怡只觉得自己羞得不敢见人,但回头细想,也承认心中以甜蜜居多,犹豫之下,还是厚着脸皮打消了劝说柳东行的想法。他不日就要出征,到时候,她就要靠着这短短几日的回忆,支撑着自己,等候他凯旋归来了,规矩什么的,略放一放也不要紧。况且两人又是新婚,夫妻之间亲近一些,也是人之常情。她若表现得太过重规矩,他难免会心有遗憾的,以他素日对她的看重,多半会让步,但这岂不是太过委屈他了?

文怡不想让柳东行受委屈,因此便抛开了心中的那一份羞涩。

小两口磨蹭了好一会儿,眼见着太阳越升越高了,舒伯在外院早已备好了车马与回门礼,却不见主人出来,只得派了人来催,舒嬷嬷更是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了老半天,第三次走到正院廊下,请大爷与大*奶动身,文怡方才一把推开柳东行,红着脸站起身,整了整衣裳,又对着镜子理了理发鬓,方才叫了丫头进门:“早上预备下的那些糕点可都装好盒了?小心捧着,路上别颠碎了。”

荷香笑着应声:“小姐放心,奴婢抱在怀里呢,便是颠着了自个儿,也不会颠坏了它的。”

秋果白了她一眼:“就你机灵”然后走到文怡身边搀扶,低声道:“舒嬷嬷过来三回了,小姐,还是快动身吧。老夫人在家想必等急了。”

文怡又羞又愧,回头嗔了柳东行一眼:“还不快走?都是你”柳东行嘻嘻笑着,大踏步走在头里,文怡也跟了上去。

两口子就在舒伯会意的微笑与舒嬷嬷的啰嗦中上了马车,带着一众仆人,往顾家小院去了,到达的时候,已是日上三竿。赵嬷嬷正立在门前,扶着一个小丫头,伸长了脖子看向巷口,见了马车停下,认得驾车的是柳家的仆人,喜得立时颠颠脚跑回门里去嚷嚷:“回来了回来了”

卢老夫人本来还在屋里坐着,听了这话,也顾不得别的,扶了石楠与水荭的手,便急急走出来,才下了台阶,便看见文怡跟在柳东行身后迎面走来,见了她,眼圈先是一红,就冲过来拜下了。她忙一把扶住,细细看孙女的气色,见文怡眉间虽有羞意,但双颊带着红晕,精神极好,又看到柳东行一脸焕发,还伸了手过来扶住文怡的臂弯,便知道小两口过得不错,不由得老怀安慰,连连点头:“好,好,你们夫妻和睦,相互关心,我老婆子便安心了。”又嘱咐文怡:“夫妻俩新婚,总会有些不习惯的地方,要互相忍让,你女婿是个会心疼人的,你也要多体谅他。”

文怡甜蜜地羞涩一笑,点了点头。柳东行笑道:“祖母放心,娘子待我可好了,我只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应该更心疼她才是。”文怡羞红了脸,小声嘀咕:“你在祖母跟前说什么呀?”柳东行却不以为意:“自然是说得心里话。”文怡更不好意思了,卢老夫人却只有高兴的,赵嬷嬷在旁也笑得合不拢嘴,劝他们:“赶紧进屋去吧,看外头大太阳晒的。”文怡与柳东行闻言,便接过了丫头的工作,一边一个,扶着卢老夫人进了屋。荷香十分有眼色的搀住了赵嬷嬷,得了她一个赞许的微笑。

进了正屋坐下,丫头取了蒲团来,文怡与柳东行便正式磕了头,行了礼,再依礼数送上回门的点心、酒食,卢老夫人笑道:“都是客居,你们又年轻,家里没个长辈,规矩松些也不打紧。这就行了,别的繁文缛节且不管他。文怡二哥早上等了半个时辰,附近一个朋友请他过去坐坐,他见你们还未到,便先去了,一会儿就回来,到时候让他陪东行好好喝一杯。”又问:“这两日在家过得如何?昨儿可去过尚书府磕头了?”

文怡想了想,便把昨日的经历一一说了,只是说话缓和了些,倒没什么隐瞒之处。卢老夫人便问柳东行:“你二叔找你商议什么事来着?我瞧他待你们倒还过得去,与从前大不相同。“

柳东行道:“也没什么,只是我如今在京里也认得几个朋友,其中有一两位消息灵通的,曾提醒过我一些事,事关二叔,我便告诉了他。他因此早作打算,避过了一件不好的事,又跟一个品行不好的官员断了联系,如今那个官将此事翻出来了,要寻二叔的晦气,朝中也有人替他撑腰。二叔便与我商议,让我再找先前的朋友,去打听打听,看要如何应对。我哪里懂得这些?况且又将要离京,更是没有空闲,只能虚应着,说些好话安二叔的心罢了。”

他这话说得含含糊糊,文怡没听明白,只大约知道柳复之所以转变了对东行的态度,并为他斥责妻子,应该就是为了这件事。但卢老夫人早年间却是经过事的,隐隐察觉到什么,便说:“这是朝廷大事,论理我们妇人家不该议论。只是我做长辈的,总要提醒小辈们一声。你若觉得有道理,便好好想想,若觉得我说的不通,听过就算了。”

柳东行忙肃正了神色,起身恭立:“请祖母教导。”文怡见他郑重,也跟着站起身来恭听。

卢老夫人淡淡地道:“你是武官,自古文武分治,在本朝,更是如此。文官们相互之间有了不和之处,吵吵嚷嚷是难免的,有些人下场不好,有些人却从此扶摇直上。这些事,与你一个武官通通不相干,你身为侄儿,只要尽侄儿的本分就好,但在政事上,还是不要涉足为佳。需知带兵的武将,首要便是一个‘忠’字,只要让圣上知道你是个忠臣,即便有再多的毛病,都能立于不败之地,但若圣上觉得你不够忠心,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都不中用了。”

柳东行正色应了“是”,顿了顿,又微笑说:“孙女婿家里没个知事的长辈提点,于人情世故上,总有些不大通。有些道理,是必要见过大世面的老人,方能明白的。还请祖母看在孙女婿尚算孝顺的份上,教导一二。”

卢老夫人闻言笑了:“说得怪可怜的,我瞧你素来聪明,许多道理,不用我教,你也懂了,何必从我这里问计?我一个老婆子,也没当过几年官太太,能见过什么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