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间之丑颜农女 作者:乱莲(潇湘vip2015-05-07完结)-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怕就是那个富户老爷搂着两个小妾寻欢之事,男子风流,无关年纪,都垂垂老矣还惦着梅开二度。
    马车转了一个弯儿,撞上了街道两侧的青砖,突来的颠簸,让于嬷嬷脑袋磕到了车窗旁边,她揉着脑袋,念叨着,“小姐,这辆马车就是不如您原来那辆。”
    于嬷嬷所说的是青璃习惯坐的,因为麦冬要到京都去,就让给了她和外海公主丽莎,想着这一路太远,也能坐着舒服一些,现在这辆马车是后来打造,减震设置不太好。
    “咦,这不是府上的张婆子吗?现在是当值的时间吧,她咋又出来了,还鬼鬼祟祟的?”
    头碰到了车壁,于嬷嬷不经意地看了一眼,立刻看到一个青色袄子的背影,那个张婆子走路很有特点,外八字,才四十多岁,就像个小老太太,也是个矮胖子,平日里新宅下人们总是打趣,说二人像姐妹,于嬷嬷每每听到都会撇嘴,她可是京都高门出来的婆子,能和这种市井中的人一样?就是气质上,她也甩了张婆子几条街,能说出这样话的人,真真是没见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张婆子?不就是二门处那个。”
    新宅的下人不多,多半是老弱病残,这个张婆子是后来进入的,听说府上有人介绍,她死了男人,是个寡妇,又没有人倚靠,过的日子惨兮兮,府上正好缺人,有人帮着牵线,管家也就心软答应了,平日在二门上看门,跑腿送信,也不是重要活计。
    “小姐,要不老奴下去看看吧,总觉得有点啥事呢,这婆子不能是大秦探子吧?”
    因为总是有人说二人像姐妹,于嬷嬷嗤之以鼻,心里就记恨上了,抓紧一切机会上眼药,直接找最狠的地方戳。这人签订的是活契,所以一直在二门当差,青璃对这种人不太信任,不会让人进入到院子里。
    “让车夫停下马车,你跟过去看看。”
    青璃点头,她倒是不认为对方是大秦探子,新宅里也有淳于谙的隐卫,若是有不轨之人,早就被发现了。不过这个张婆子前几天三月三还在请假,说是上香,管家还说呢,最近总找机会出府,有时候回到府上已经过了晚膳的时辰。
    于嬷嬷下马车之后,青璃斜靠在车壁上,闭着眼睛沉思,从陈公子身上偷来的鸡血石印章,还在她身上。研究良久,也没有发现其作用,陈府所有的宅院查找遍了,挖地三尺也没发现宝藏,后来和淳于谙交流过,他认为这并不是开启宝库的钥匙,而是钱庄特殊印鉴。
    大周大秦很有多钱庄,汇通钱庄,四海钱庄等等,从印鉴上来看,并非是一般的玉佩,而是贵重的鸡血石,那么钱财肯定是存在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地方,至少是值得信任的。
    青璃对陈公子了解不算多,想要逼问一些事实,被季悠抢了个先,再也没有给他张口的机会,看来这枚印鉴的作用,还要慢慢调查,只要想到,或许有大笔的钱财没到她手上,青璃就肉疼,放在别人手里,哪有自己拿着安心。
    等候良久,于嬷嬷这才从小胡同里出现,三步并作两步,弄堂里都是泥土路,她的鞋上已经被泥水浸湿,衣裙上也有成片的泥点子,雨滴顺着她的脸颊流下来,把脸上涂抹的白粉儿冲洗下去,露出一张暗淡的脸来。
    “于嬷嬷这是咋了,和丢魂一样,难道说那边有啥猫腻?”
    麦芽顺着车窗对着于嬷嬷招手,让马车靠近几步,停在弄堂口。于嬷嬷一身湿地上了车,抖了抖,麦芽赶紧递上茶水,“于嬷嬷,你说你急什么啊。”
    “先回新宅再说。”
    于嬷嬷咽了咽唾沫,对着车夫喊了一声,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还是滚烫的,她脸色一红,讪讪道,“小姐,这个张婆子怕是不能留着,就是个脑子有问题的!”
    青璃很好奇,于嬷嬷满脸不可置信,似乎看到听到了什么,但是她不说,青璃虽好奇也没有追问。
    马车很快到了新宅,在二进门,留守的是另一个婆子,据这个婆子说,张婆子总是找借口说自己不舒服,有点女子隐秘的病症,想要出府去看,让她帮忙顶班,当然是有偿的,会给她一部分银钱,同是女子,得了隐秘病症,这也说不出口,婆子就答应下来。
    到了小院,青璃叫了水,她自己洗漱一番,让于嬷嬷和麦芽整顿,等她洗漱妥当之后,于嬷嬷麦芽也换了一身新袄子过来服侍,用干布巾帮着她绞干头发。
    出去折腾一趟,青璃有些疲惫,她坐在沙发上,手里抱着爆米花桶,一边吃一边抬眼看于嬷嬷,“怎么,这个张婆子为啥不能留?”
    “这,您是个未出嫁的姑娘家,让老奴可咋说呢。”
    于嬷嬷耷拉着脑袋,组织语言,这件事既然知晓,就要揭穿,不然少将军得知她隐瞒什么事实,肯定要被重重惩罚,季盼随手就变拍飞的情形历历在目。
    于嬷嬷觉得张婆子鬼祟,觉得其中肯定有事,大秦探子是随口胡编的,就这么蠢笨一个婆子,如何能做探子?不是死契,得不到重用,能得到的无非是自家小姐什么时候离府,回府的消息。
    张婆子打扮还不错,一身提花的袄子,打着一般油纸伞,扭来扭曲,于嬷嬷怀疑她是去偷汉子的,就跟着她的背影,进入到一家宅院。
    说来也巧,那家没有关大门,等进去一看,不只张婆子一人,有很多男男女女,年纪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每个人都打扮整齐。
    于嬷嬷疑惑,就在门口看了一会儿,这时,隔壁院子有人探头,正好把她抓了一个正着,鄙夷地看着她。于嬷嬷不明所以,所以给了对方一个打赏的荷包,就说自家有个妹子,总是找借口来这边,她觉得有情况,这才跟过来看看。
    那家妇人见她不像说谎,这才如实道来,隔壁人家的宅院,是被出租出去的。因为在弄堂口最后一家,位置比较隐蔽,就被用来做民间的一个组织。
    妇人家挨着,多少知道一些内情,这组织宣传一种思想,开办人好像是哪个寺庙的一个和尚,说自己可以发功,有特异功能,呼风唤雨,可以预知未来云云,蛊惑人心,自我神化。
    这个和尚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帮助一个妇人医治好了一些毛病,从这之后,便多了不少信徒,有男有女,隔一段时间都要在此地聚会,学习功法,主张什么阴阳调和论,说白了就是在此地乱搞男女关系。
    这和尚每次发功之后,都会挑选一名虔诚的信徒,今日正好挑选的是张婆子,于嬷嬷在隔壁这边,都能听到呻吟声,比花楼还开放。
    虽然听上去有些可笑,却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进来,妇人因为讽刺一句,就被这些人攻击,说她死后下地狱,而这些人都会到天堂上,因为和尚是神明,他们都是伺候神明的人。
    简直就是狗放屁,说白了还不是要交一大笔银钱,妇人什么都不信,也不信鬼神之说,都说有鬼,谁见到了?
    于嬷嬷说完之后,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喝了一大杯茶水,心里也觉得不可思议,要不要智商这么低啊,和尚说自己是神,她还说自己是王母娘娘下凡呢!
    青璃听后满脸黑线,这古代也是奇葩遍地啊,她擦擦额角的汗珠,不知道怎么回应,脑海里只有两个字“邪教”,光靠着阴阳双修,就可以上天堂了?戏班子唱戏都没有这么奇妙的事。
    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听说这个什么组织刚成立不久,一片区域的百姓们已经沦陷了。若是长久开展,败坏民风不说,还能对百姓们施行精神控制,这些愚民最好利用,不是让干什么都行了。
    在古代,不说提倡民主科学,可也不要这么没定力,青璃揉揉额角,有些无语,这样的事情应该交给赵知府处理,她无能为力。
    “小姐,您说外海传教士在京都挺多的,也没见谁信了,出来个和尚,捧得自己成了神,就有人跟风,听说那个夫人,就是姓陈的大婚之日,那个黑胖的,您知晓的那个,也加入了组织。”
    黑胖的?那不就是那个比较讨厌的,冬梅夫君的嫡母,和陈公子家里是邻居。青璃抽抽嘴角,那个妇人恐怕不是信神,是单纯找乐子去了吧?
    “小姐,奴婢长这么大,头一次听说这种事。”
    麦芽红着脸,快要把头垂到胸口处了,仔细一看,耳根子都红了,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她一个做丫鬟的都想不通。
    天下之事,无奇不有,这么一想,也没有什么可惊讶的。青璃小憩了一会儿,外面的雨还在下,她听着雨水敲击在屋檐的声音,迷迷糊糊睡了一觉,又发了汗。
    这种天气,定是给城北大营的士兵们带来不便,青璃看过士兵们的营帐,比较简陋,帐篷里连个床板都没有,睡的地方也是用稻草铺起来的。
    下雪天还好,下雨天,雨水会从泥土里渗透进去,营帐发潮,士兵们睡着潮湿的稻草,很容易生病,所以即便是晚上不用点炭盆也能入睡,青璃依旧提供着,把稻草烘干一些,这样睡得舒服。
    醒来之后,已经到了掌灯时分。青璃伸伸胳膊,到偏厅中,麦芽正在沏茶,回身见自家小姐起来了,道,“小姐,您这一觉睡得够久的。”
    “是啊,这几天事太多,又没来得及歇晌,有些疲惫。”
    青璃坐下身,接过麦芽的茶杯,轻轻地对着杯子里滚烫的茶水吹气,四处环视一下,问道,“于嬷嬷呢?”
    “估摸小姐您也快醒了,于嬷嬷去端饭了。”
    麦芽把桌子拾掇一下,果盘等端到小几上,也就是一炷香的工夫,于嬷嬷拎着食盒进门,“这鬼天气,刚才又变成雪了。”
    傍晚时分,比天明时多了寒意,于嬷嬷撩着门帘进来,偏厅立刻钻进来一股冷风,泥土的腥气和落雪的清新,杂糅在一起,青璃立刻精神一震。
    晚膳还是简单朴素的几个小菜,有青璃想吃的香酥鸡,葱爆海参,炸春卷和素炒豆芽菜,一个嫩嫩的菠菜丸子汤。最近都是于嬷嬷和麦芽陪着她一起用膳,三人有说有笑,边吃边聊,京都时候的规矩,早就被忘在脑后,在北地,怎么肆意怎么来。
    “小姐,老奴去厨房的时候,看到了张婆子,她还有脸打招呼。”
    于嬷嬷气鼓鼓地,发现了这等事,这婆子肯定要赶出去的,但是话也不能明说,已经通知好了管家,找一个妥当的借口,把人弄出去,省的以后破事被揭发出来,带累自家小姐,真是不省心的。
    “恩,这种事也不好明说。”
    青璃夹了一个炸春卷,放在嘴里,味道很不错,里面是细腻的豆沙馅,外皮酥脆,是赵知府送过来的厨娘做的,那人最拿手的就是这类吃食。
    吃饭期间,这件事情就不要再提,青璃打算等明天让家里的管家想个法子通知官差。就是不知道这算不算民间非法组织,赵知府会不会管闲事。
    父母官真不好做,挂着官衔在身,管的都是鸡毛蒜皮,难怪这些官员都削尖了脑袋做京官呢,在京都,进入六部任职就好的多,官职大些的,除了要按时早朝之外,绝对没有这方面的烦恼,要操心的也就是人情往来,只要能抱上大腿,未来可谓是平步青云。
    四叔莫如海官拜二品辅国将军,虽说和他自身军功有关系,但是不可否认,四叔有从龙之功,从开始就是新皇耶律楚阳这边一派,早早站队,没有做墙头草,现在新皇登基,自然得到重用。
    今天是三月初八,也是大哥第二场科考的开始吧,也不知道京都有没有下雨,一考就是三天,若是下雨阴天,晚上受了寒气可怎生是好,现在正是京都的雨季,但愿老天能赏脸。
    “小姐,您可不用担心大少爷,大少爷才高八斗,皇后娘娘信上不是说了,皇上都看好呢!”
    于嬷嬷舀了一口汤,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早就被忘记在脑后,她发现这样也不错,要么冷清的偏厅,三人只顾着用膳,一点也不热闹。平日里她话多,要是没人理,那还真有点不自在。
    “是啊,子归少爷必定能考上进士,没准殿试还能当状元呢!”
    麦芽点点头,眼神里带着无辜,她可不会说谎的,那么多人都看好子归少爷,肯定没问题,自家小姐要担心,就担心少爷的亲事吧,貌似这是老爷夫人重点关注的问题。
    “这个就看大哥的意思。”
    青璃觉得,即便大哥暗地里有很高的身份,现实中还差了一些。离开京都之前,大哥对她说过,要让她得到最好的,哪怕是皇家公主也未必可以得到的东西。
    那么,要有这个地位,必定会需要权势,不仅仅是鬼罗刹首领,还有明面可以遮掩身份的,有此可见,大哥若是考上了进士,去外地做官的可能性不大,朝廷现在正是用人之际,留在京都才能更好的表现自己,早日升迁。
    晚膳在主仆几个人的热闹闲聊中结束,青璃用淡茶漱口,撩开帘子站在游廊上,外面飘着小雪花,地上已经落了薄薄的一层,特别是对面挂着的灯笼下,雪花飘洒的轨迹都看得清晰。
    没过多久,管家过来回事,张婆子晚膳之前找过他,坦言身子上出点问题,不想在府上做活了,管家应允,得到消息之后,立刻进来回禀。
    “那可正好,她这种人……”
    于嬷嬷后半截话咽进了喉咙里,多亏这人还有点廉耻心,没在府上大肆宣扬那个神,不然满府的人都去练功,以后传出去,太影响小姐的名声。
    青璃只是点头,让管家该给的银钱都结算清楚,没有说别的,但是她现在决定,以后府里只要死契下人,万一有什么事,直接打杀,也不会有什么顾忌。
    管家下去之后,于嬷嬷还想说什么,最后化成一声叹息,这件事是她发现的,小姐一个未成亲的姑娘家,还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好,以后事发也能推个干净。
    主仆三人在一起闲聊了一会儿,这次的话题是围绕离开的麦冬,还有外海公主丽莎,也不晓得一路是不是平顺,最近几天暂时没有京都来信。
    夜色正浓,青璃打发于嬷嬷和麦芽回去,她自己锁好房门,进到空间里。粮食已经收获了一茬,又要继续补种,行军打仗,还是以面食为主,做馒头好携带,比米饭方便一些,所以这次自家粮种也是以水稻为主。
    上次凤阳花灯节,族人来参观,也有那媳妇子曾经问过她,可不可以拉着娘家一起种植,当时青璃只说想想,没给具体的答案。
    要她来看,有人愿意跟着一起试验不错,但是既然是试验田,就有风险存在,如果对方没有按照正常程序来,或者有什么天灾的话,这新粮种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族里的媳妇没准落埋怨。
    不过族人开明,若只有天灾,肯定不是莫家村的事,那是凤阳,北地乃至于大周的事,所以说,还要放手一搏,能提出这个请求的,家里也都是大胆的人家,知道跟着莫家族走肯定不会错。
    青璃想一下,觉得也可行,粮种她有的是,不过也不能白给,银钱,她就暂时不要了,算出正常的出产,剩下的一部分,用今年的粮价回收。
    空间里种出的粮种,产量高不说,质量也比正常粮种要好,那米粒颗颗晶莹,带着稻香,而面粉特别细白,一看就是上等,她必须用最低廉的价钱回收。
    第一年粮种试验,也并非越广泛越好,青璃打算在外婆的村子推广一下,那里毕竟是娘,大伯娘和大堂嫂娘家的村子,剩下的就靠族人媳妇们联络,不认识的一概不理会,等自家试验几年,赚够银钱之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把收获的粮草堆入到库房里,青璃去了小山上摘下一颗蟠桃,在灵泉洗一下,桃毛都没有,直接放在嘴里啃咬,一股香甜的汁水,带着果香,充斥在唇齿间,极乐山庄果然没白去,得到蟠桃的种子,以后开一家蔬果店,花费的银两也能赚回来。
    灵泉池子里,海产越来越多,那些海参都被青璃打捞出来,放在加速库房变成了干海参,这种现代已经卖疯了高大上的补品,在这个时代一文不值,就算买回去拌凉菜吃,百姓们也不会认可,真真的暴殄天物。
    青璃也曾经想过,推广出来,无奈这种东西不是立竿见影,需要长期的食疗,谁愿意花几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等待?除非前期免费,找人做试验积攒口碑,可海参也不是灵丹妙药,没有那么神奇。所以这些东西青璃没有推广,放在空间里,给家里人食用,偶尔分给族人,算是一项福利。
    螃蟹,海鱼,已经挤满了灵泉池子,青璃打捞了一些海螺等,煮熟了之后,把放在空间的库房,还有一些大虾,也做成了虾仁,实在太多了,新鲜的海产又拿不出去,没人分享,还挺遗憾的。
    鱿鱼和海鱼,她做成烤鱼片和鱿鱼丝,这些留一部分掺合在铺子里卖,剩下的送给城北大军的士兵们尝鲜,也要给淳于魔头留下一部分,开个小灶,这魔头以前极其挑剔,现在在大营里,真是比猪都好喂,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
    ------题外话------
    大年初二,习俗是回娘家,小莲就在娘家,因为木有嫁出去,哈哈
    大家初二快乐,抱抱

  ☆、第006章 家财何在

进入到农历三月以来,平阳城的气候稍微有点反常,隔上两三天就下场一场雪,或者说应该是雨,落在地面上,就变成了水,加上冬日里的积雪融化,不是青砖的小土路,到处都是泥,百姓们出行,走上几步,裤脚上,鞋面上都是脏兮兮的泥印子。
    这种天气阴冷阴冷的,青璃不想出门,窝在偏厅的沙发上,和于嬷嬷麦芽一起闲聊。于嬷嬷擅长传播小道消息,经常和家里出门的丫鬟婆子闲聊,听到风声,在汇报到她这里。
    “小姐,您说对了,赵知府还真的管了这档子事,派官差上门抓人。”
    于嬷嬷每次说起八卦,就和打了鸡血一样,眼里带着神采,她从椅子上站起身,背着手在偏厅转了一圈,见自家小姐和麦芽正在等后文,她轻轻咳嗽两声清嗓子,这才道,“小姐,您猜怎么了?”
    “于嬷嬷,你倒是说啊,这时候还卖关子。”
    麦芽是个急性子,立刻表示不满,到底怎么样谁知道,无非就是抓到人或者没抓到人。那种民间组织发展的很快,听说这也才没建立多久,周围的一片百姓已经沦陷,称呼那个和尚为神子。
    “当然要抓起来,和尚是神,那皇上是什么?在神明之下?”
    青璃抓了一把空间里新炒出来的南瓜子,看了于嬷嬷一眼,赵知府肯定会派官差捉人,不然以后发展广发了,他罪责难逃。皇权社会,皇上才是万民的主宰,这个和尚说自己是个神,那不是比皇上还高了?坑蒙拐骗也要想点好借口,不然不小心就丢了脑袋。
    “小姐英明啊!”
    于嬷嬷砸砸嘴,脸色谄媚地拍着马屁,继续道,“可不是咋的,赵知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派了几十个官差捉拿人,问题就在这些官差身上。”
    其中有一个官差,最近倒霉透顶,先是把守大牢的时候,被同行骗了,看管的犯人季盼被放走,他吃了个挂落,被罚俸三个月,差点丢了差使,媳妇子和他闹了一场,他整日在衙门哀声叹气。
    这次赵知府有命令,这位官差是削尖了脑袋想表现自己,众人埋伏在外面,他是第一个冲进去的,和尚会点武功,也是他制服,按理说任务完成圆满,不过他却更忧愁了。
    进门之后,和尚刚刚传功,挑选了一个美貌的媳妇阴阳调和,那人恰恰就是他的媳妇,他冲进去之后,正好亲眼目睹,现在几乎整个衙门的人都知道他绿帽罩顶。
    “您说,这和尚多坑人吧,唉!”
    不仅仅是官差一家,周围被发现的人家,妻离子散的多的是,这些信徒们被洗脑,坚决不认罪,认为和尚就是神,他们遵循的是神的旨意,宁可被砍脑袋。
    不得不说,人有了信仰之后,就会变得格外的顽强,不说信徒们多么坚定,为首的和尚是第一个认罪伏法的,在大堂上痛哭流涕,原本他是玉塔寺一名扫地僧,因为调戏上香的女眷,被师父发现,赶下山,他人又懒,也没什么本事,只好自己想了一个赚钱路子,先是在周围人家找了一个姘头,由姘头出门帮助散播,招揽信徒。
    青璃摇摇头,没有言语,慵懒地斜靠在沙发上,这几天没听说关外有什么大规模的对战,不过气候恶劣,很多士兵们伤口有发炎的迹象,储存那些药材用量很快,军需上,马上又会出现一个缺口。
    烦恼总是这样,走了一个,又来新的。在平阳近郊,青璃看上了一块薄田,那边土地比较贫瘠,若是种粮食,没有什么产出,用来搞养殖倒是不错,她已经买下,在衙门上了档子,最近正在找人盖养猪的棚子。
    若是在那边建立养殖基地,就要盖一些屋舍,方便伤兵居住,以后有作坊,再慢慢加入进来,这需要一点一点打算,前几天,青璃觉得酿酒是个好点子,但是她对这方面不了解。
    这个时代,酿酒,做豆腐等都是家传的手艺,不外露,就算用银子买了配方,人家也不会出售,这点上,还需要她从长计议。
    “青璃,我来了!这该死的天儿!”
    门外,念苹收了油纸伞,抖了抖身上的水渍,喊了一嗓子。新宅她很熟悉,进门根本不需要下人通报,一路横冲直撞,就到了青璃的院子里。
    “念苹小姐,就您自己啊?”
    听见声音,于嬷嬷麻利地撩开帘子,见念苹的额头上有点水渍,裙角也湿了,赶紧找了一套新衣裳,让她更换,这种天淋雨不是闹着玩的,府上最近不少下人都中招,染上了风寒。
    “恩,就我,但是我和我爹娘说了,今儿在这边住一宿。”
    于嬷嬷伺候念苹洗漱,换了一身新衣裙,念苹这才欢呼一声,一屁股坐到沙发上,一点也不见外。她一笑,脸颊两边露出深深的梨涡,看起来很是甜美。
    “怎么没带念香过来?你独自出门,总要带个丫鬟吧?”
    青璃转过头,从小几下层提上来一个匣子,打开,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糕饼,都是厨上做出来的,味道不错,孙家人很喜欢,平日里,两家离得近,府上人经常过去送点心。
    “我就一个丫鬟,让她在院子里看家了。”
    念苹喝了一口茶水,拈了一块枣泥糕饼,边吃边道,“念香昨日晚上蹬被子,今日有点受寒,在家睡大觉,我就没带她过来。”
    孙家有了新宅院,家里也配备了不少家丁,家丁是退下来的伤兵,婆子媳妇都是伤兵的家人,平日干活挺麻利的,孙家人厚道,对待下人也不错,吃食上仿照青璃这边,做什么吃什么,主子和下人吃一样的菜色,这样也可以避免浪费。
    “爹娘忙活着家里铺子,就我一个闲人,所以我来找你商量下,想着能不能做点什么。”
    念苹整天无聊,以前在南边被拘着,出不得门,在北地,风气要开放一些,这边的铺子有女伙计,女子出来做活一点都不新奇,抛头露脸也不会遭人诟病,她心里就存了点小心思。
    青璃在北地做生意风声水起,自然是不缺银子的,念苹也想靠自己赚得银钱,等将来出嫁,就作为自己的嫁妆,她还有一个年岁尚幼的弟弟,以后继承家产,她的那份,就靠自己打拼。
    “真没看出来,你有这等想法。”
    二人并排坐着,青璃眨眨眼,掩饰心里那点讶异,没想到念苹大大咧咧的性子,骨子里还挺独立,是个女强人,这种思想的女子实在不多。
    要说赚钱的路子,有很多,但是北地这个情况,未必合适,青璃也没特别的想好要开什么铺子,目前几个铺子都算是大生意,尤其玉器铺子,她准备在凤阳和周边几个城池开设分店,能垄断北地最好,这对她来说,不用操心,成本小,空间灵泉池子就能解决。
    “青璃,你要开养殖场吗?养那些鸡鸭猪?”
    念苹眼睛转了转,带着好奇,那些东西虽然做熟了好吃,但是也太臭了吧,以前家里就养过几只鸡,鸡屎到处都是,还有种怪怪的味道,听说鸡鸭也会生病的,一次生病传染就能死一片,那可亏大了。
    “这我知道,可是不靠自己养殖,城北大军吃什么?要是采买,中间的银子都被赚走了,还不如自己搞养殖。”
    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主要目的是安置伤兵,就算太平年间,这些军营里的士兵也要吃上肉的,总不能一直靠采买,自产自销才是最好的模式。
    念苹只是问了几句,对这些不敢兴趣,二人在一起聊天,很快就到了晌午,青璃让丫鬟把她送到原来的小院里歇晌。
    和淳于谙分开很多天,空间里的烤鱼片,鱿鱼丝等都已经做好了,她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出关,淳于谙也没回来,隔壁院子每天都会有伤兵被送进来,也有那休养好的,被送出去。
    下晌的时候,新宅来了一位意外来客,也是青璃的老朋友,云家少主云隆丰。自从上次在极乐山庄一别之后,两个人有派下人传信,却始终没有见面,陈公子已死,也不见他有什么反应。
    “老云,快请进,真没想到你能来看我。”
    云隆丰走进偏厅,小厮跟着把礼盒递给于嬷嬷,他对着青璃清雅一笑,让一旁的麦芽脸色通红,眼神发直,京都第一美男的魅力,这次又近距离,她心里激动,云少主可就在她的不远处站着,似乎心情不错,这要传扬出去,京都那些痴傻等待的小姐们,心定会碎成一片一片的。
    “麦芽,傻愣着干什么,还不上最好的茶。”
    青璃嗔了麦芽一眼,这丫头,关键时刻丢人,还是她自己定力足些,或许是心里有了淳于魔头,对云少主这类的美男子少了兴趣,但是她必须承认,云隆丰的确是个绝色。
    窗外下着小雨,路上一地的水渍,此刻的他,衣衫是上好的冰蓝丝绸,绣着雅致的竹叶花纹和雪白的滚边,纤尘不染。烛火的光在云隆丰的身上投下一个暗影,他的头发墨黑,衬托他发髻下珍珠白色脖颈上的诗意光泽。
    “老云,最近你都没有消息,可是因为陈公子的事恼了我?”
    青璃半开玩笑,半认真,上次在极乐山庄之事,二人很少提起,但是她总觉得那天云隆丰已经认出她来,毕竟二人熟悉一些,看身形,总会觉得眼熟,回去仔细一想,除了她也不会有别人。
    淳于谙曾经说过,云家不可能是大秦的奸细,不但不可能,云家还是大周最忠实的拥护者,这中间不是没有故事,自然是有一段不传之秘,总归就是祖辈那点恩怨,云家组训,禁止与大秦女子通婚。
    青璃记得,在四年多以前,京都地龙翻身之前,宇文鲲曾经带着其妹,大秦第一美人宇文紫幽出使大周,那会两国好像有通婚的意思,内定人选并不是传说的皇子耶律楚仁和耶律楚阳,而是云家少主。
    可惜大秦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