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府小妹-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白衣红衫
【】
君不知'前世篇'
东海有贫士,本非希世姿。
独立龙门桐,百尺无旁枝。
中含宫徵音,其外则无奇。
弃置沟渎中,屈辱无不为。
犹然自偃蹇,麒麟安可羁。
-----明·唐时升。
李依桐的思绪停滞在儿时的画面上:
那时的她只能坐在窗前,望着小胡同里的孩子自由自在玩耍,她只是、只能这样安静的看着,羡慕着。
因为她太过渴望,玩耍的孩子们向她走来,想要邀请她一起玩,李依桐欣喜若狂,童真的笑脸格外可人,她竭力的用小手转动轮椅想出去。
而那些孩子看到轮椅后,就像看到怪物一样的看着,不知道谁先喊了一声“不跟残废玩”,接着那群孩子就大笑着跑开。
一声声叫喊,一阵阵嘲笑声,编制成一张网向她袭来,压的她在每个黑夜无法喘息。那个称呼,几乎霸占了李依桐本就卑微贫瘠的人生。
她的生命似乎从未有过彩色,就如她现在所看到的两个并排的黑白遗像。
李依桐一语不发,面对所有的关怀与同情,置若罔闻。
一切来得太突然,来不及悲伤,来不及失去,来不及报答。
一世云烟,都是飘渺的幻觉、可笑的欺骗、绝然的抛弃。
最终,在父母双双离世的5个月以后,她也毫无留恋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死亡的霎那,她第一次笑的那么明媚,如同深秋开的那朵芙蓉花。念着最喜欢的那行诗,笑道气绝:谁怜冷落清秋后,能把柔姿独拒霜。
汽车的鸣笛,轮胎摩擦柏油马路发出刺耳的声音,轮椅的轮子还在旋转着,就像是命运,不曾停止……
第一章 灵魂巧入主,荣华享一世。
玉国,明德年间,王上郭裕掌权。此间天下莫属玉国最为强盛。而当今玉国谁最有权势地位?除了玉王宫那天子王室郭家以外,便是掌控玉国重兵的大将军府还有左右丞相两府。这将军府的主人唤名李清臣,夫人名小宛。将军年过半百,却从不功高自傲,其夫人更是常以德服人,在城中百姓心中威望极高。两位都是王上少年征战时的左膀右臂。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古人云,这人生有三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还有便是老来得子。眼下,李清臣的夫人正在分娩。庭院深深深几许熙熙攘攘,偏厅里李清臣与六个儿子,依长幼之序为:李正烈、李正延、李正泽、李正安、李正秋、李正好极其两位妾侍(二夫人徐玉竹,三夫人何雁卿),还有府上老老少少亦都在偏厅外的院子里静候佳音。
说来甚是有趣,李清臣想要个女儿,却偏偏连生了六个儿子。此刻,焦急的心绪可比百万大军对战还要多上几分。所有人都翘首以待,希望这李夫人能一举得女,也好了了李将军的夙愿。
“老爷老爷!夫人生了生了!”产婆脚步凌乱,赶着头一个给报喜道。
“生了?!夫人可好?孩子是男是女?”此刻李清臣仅是为人父的那份迫不及待,紧张的问道。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母女平安!!”产婆也着实激动的回禀。
“好好好好!太好了!我李清臣终于有女儿了!”李清臣立刻命人打赏了产婆。也不顾及那些老规矩,直径走向里屋。
“小宛,我有女儿了!我们终于有女儿了!小宛!”看着还在红木榻上的妻子,虽不及当年的国色天香,但依然风姿卓越。李清臣情不自禁的的握住了她的手。
“是啊,是女儿啊。”董小宛看着丈夫欣喜若狂的样子,满是欣慰。这一胎,可比前两胎都折磨苦了她,整整十个月才临盆。她知道自己的夫君是多渴望有个女儿。
“老爷,这就是我们家七小姐。”李家老妈子刘嬷嬷将襁褓中的灵儿抱到二人跟前。
“来来来,让为父好好的看看我家小七。”李清臣将孩子抱在怀里,顿时老泪纵横。还没睁开眼睛的孩子也许是感受到自己父亲的眼光,还努力地睁了睁眼睛,李清臣更是一阵惊喜和疼爱。
“老爷,俗话说,女儿像爹。您看,她多像您呐。”随后而至的二夫人徐玉竹凑上来逗逗这李家难得的女儿,一脸慈爱道。
二夫人原是李清臣的结发,比李清臣还长三岁。为李清臣生了三个儿子李正烈、李正延、李正安。却因庶出而不能做主母,二夫人倒是个好脾气,也不在乎这些名分。加之董小宛过门后待自己三个儿子也是视如己出,两姐妹相处和睦。如今二夫人的三个儿子均已经成家立室,二夫人便过着长期礼佛的日子,府中大小事务皆有董小宛主持。
“是啊,不过这脸型和嘴巴还是像姐姐些。”三夫人何雁卿看着孩子打量一番。
三夫人何雁卿,生得一副好皮囊,又是个聪明伶俐角儿。是李清臣西征途中获救的女子,本要将她送回灵渊城的老家,但何雁卿却执意,只愿留在将军身边报恩。跟着出征的队伍足足行军一月有余,李清臣实在不忍一个女子如此,便将她带回了将军府。
当时,还在世的李清臣之母亲正变着法子的想给李清臣再纳一房。董小宛知道李清臣对自己情深意切,打从自己过门后李清臣并无再纳妾的心思。事逢董小宛生下第一个儿子李正泽,她在婆婆的吩咐下,斟酌再三。当下便开口向李清臣提议收了这何雁卿为妾。这个年代,男子三妻四妾乃是平常之事。李清臣亦是经不住自己母亲和妻子的软磨硬泡,最终还是答应了。三夫人两年后生下了李家第五子李正秋。
“我要看妹妹。”
“我也要。”
是那六位被拦在卷帘外的李家公子,各个争先恐后的想要入这里屋。若不是这李家门够宽够结实,恐怕这门框也就这样废了。
“各位公子!老爷说了,夫人才生产完需要好生休息,不可叨扰。”刘妈转身将门口挤做一团的公子们统统赶到了门庭外。
“刘妈说的正是。你们且下去,改天再来看你们妹妹也成啊。”三夫人看着不情愿的六位公子再次催促道。
“姨娘,让我看一眼妹妹,我就走。”说话的正是李家第六子李正好,也是这个刚刚临世的将府七小姐的同胞亲二哥。年龄最小,也最能撒娇。
“正好,还是听姨娘的。这生产的屋子,你们男子进不得。”三夫人看着府上最滑头的小公子道。“爹爹不是进去了嘛!爹爹也是男子。”李正好不买账道。“你。”何雁卿面有难色,心中亦是不悦。
“三姨娘,这妹妹还有我一半功劳呢,要不是我这名儿有个好字,怎么把这妹妹盼来。”六岁的李正好撅着嘴,骄傲的说道。
“这话,从何而来?”何雁卿疑惑的问。
“刘嬷嬷不是说了嘛,好便是女和子的合体。我的名字就有好,有了我才有妹妹啊!”李正好一本正经的解释。却让旁人听了一阵嬉笑。
“真的嘛!刘嬷嬷你说是不是!”李正好跑道刘嬷嬷身边求援道。
“是啦,是啦,都是小公子的功劳好了吧!”刘嬷嬷是董小宛的陪嫁丫鬟,也是从小带大李正泽、李正好的嬷嬷。
“好了,我们暂且先回去,明日再来也罢。”李正烈作为长子,示意众弟弟,随后与其他几位年长些的公子先行离开了偏厅。
秋尽连山红,时光似木流。厢房内,孩提沉睡,父慈母祥。香案上炉烟袅袅,此时将府的这位七小姐已经过了满月。
“老爷,给孩子取个名字吧,小七小七的叫也不是个事儿。”董小宛提醒还沉溺着的李清臣。
李清臣捉摸了好一会儿,提笔又放下,蹒跚踱步几许实在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讨教了被誉为玉王朝第一夫人,人称女诸葛的自家妻子。董小宛看着女儿,“就叫出尘吧。出水芙蓉、纤尘不染。”
“好,甚好!出尘,李出尘!”李清臣开怀的笑。
重云烟雨日冥冥,柱础流津意未晴。赖得谿风送云出,放开山月照人明。纷纭世态长松影,荏苒时光流水声。坐久萧然转琴轴,为君更作九臯鸣。
转眼,到了李出尘百日宴。这小丫头身在襁褓却惊动了鸣啸城全城百姓,也让玉王城向阳殿的圣驾屈尊来到了将军府。
郭裕身为帝王,其人心思敏捷、宅心仁厚。当年,先王有意传位于他,便早早的将这位长子立为了太子。不曾想引来一场腥风血雨。那时还是李老将军当家将军府,也就是李清臣的父亲。李老将军为新王浴血奋战,力保郭裕即位。王上和李清臣年龄相近,在无数战场中同生共死,因此两人感情颇深。换而言之,王上如今坐拥的江山过半是李家人帮着打下来的。风花雪月织流年,三十而立论英雄。天下未定,王上和李清臣同时喜欢了一名女子。这女子便是李出尘的母亲,董小宛。两人互相坦言,为博美人,公平竞争。
董小宛算是玉王朝家喻户晓的女军师。董李两家又是世交,董小宛足智多谋,又生的倾国倾城。这让王上和李清臣都在行军途中滋生了爱慕之心,最终美人儿选了青梅竹马的李清臣。这王上虽是不舍,但绅士的尊重董小宛的选择,并没有横加干涉。李清臣和董小宛感激君王的成全,便承诺,此生誓死效忠国家与王室。
王上亲临将军府,众人起身行跪拜大礼。席间,君王钦赐世间珍宝凝脂白玉于这位孩子,并亲自给孩子佩戴上。目视这枚通灵的凝脂白玉在接触到孩子身体时,闪出了淡紫色华彩。郭裕心中不免一惊,难不成这孩子还真有什么天赋异禀?!郭裕虽然面不改色,但这心思却是百转千回。
第二章 幼女别离意,药谷入师门。
随着圣驾而来的还有懿贵妃、太子郭淳耀、六王子郭淳轩。不得不提及的是这懿贵妃。早年,懿贵妃娘家家道中落,承蒙李老将军照料,才得以解救在流放途中被盗贼掳去的懿贵妃。贵妃娘娘也是知恩图报之人,如今飞上枝头成了凤凰,也没忘昔日的李家恩情。入宫十多年来一直与李家走的亲近。此刻随圣驾而来亦是情理之中。此刻,她领着先王后的儿子郭淳耀和自己的儿子郭淳轩落座于君王身侧。遥看贵妃娘娘与王上也是一对璧人佳偶,般配的很。这一年,郭淳耀十岁和小主人公郭淳轩八岁。
正是这一天,当王上抱着酣睡的李出尘语出惊人的说道:“清臣武艺超群,小宛谋略过人。依寡人看来,将来这孩子也必定是个冰雪聪明的佳人。以后啊,寡人的王子们随便她挑都可。君无戏言。”看着她,郭裕(王上)总觉得是个好苗子。继而毫不吝啬的又补充道:“不管她嫁给寡人的哪个王子,寡人都将金翎当聘礼。”此言一出,示下无不唏嘘。众所周知,这金翎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凭它可以差遣任何官员,调度国库和军队,甚至可以斩立新王。一席话让本就受人瞩目的李出尘更增添了话题色彩。待到郭裕说完话,李出尘便被抱到了席间。
小太子郭淳耀看着李出尘认真说道:“哼,你只是个将军家的小姐。父王这么说也是为了安抚你们家,到时候金翎还是我的。”
而六王子郭淳轩只是握着肥嘟嘟的小手望着出尘,没有说话。眼睛时不时的看向那块脖子里的凝脂白玉。
这是他曾向父王讨要的物件,是母妃珍爱的东西。而今父王却给了这个小不点,想到此,小家伙不禁皱眉。
“王上,这礼实在太重了。”眼下,李清臣和董小宛与王上在室内密谈。
“寡人都说了,没人的时候,你们就不要喊寡人王上了。”王上淡淡叹道。
“王上,此乃君臣之礼。不可不遵。”董小宛提醒着。
“小宛,寡人可是明着把你女儿当我媳妇看了。亲家之间就不要客气啦。”王上真切的望向李家夫妇。
“王上,孩子还小,这未免太早了吧。”董小宛面有难解之色道。
“这好的苗儿就要下手的早。晚了被人抢去了,寡人就失了个好媳妇了。”王上打趣着说。
“孩子的缘是他们自己的事了。小女又岂能高攀了王子王孙呢。”董小宛想到女儿叹笑道。
“小宛和清臣的女儿,寡人认定了。就像你们俩一样。绝不会辜负寡人的一片丹心。”“王上请放心,臣对王上和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清臣又是一阵热血盟誓道。
三人语毕回到席间,正瞧见懿贵妃抱着小出尘。而另郭裕略感惊讶的是,自己这六王儿素来孤僻,甚少愿意与人亲近。此刻,郭淳轩却拉着李出尘的小手。
“哈哈哈,你看。这出尘是小,却能让淳轩倾心。好啊!”王上甚是大喜。
王上郭裕如今膝下儿子只剩下三位,太子郭淳耀,三子郭瀚霖,六子郭淳轩。其中郭裕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个小儿子。郭淳轩像及了他母亲懿贵妃,总是沉默寡言,冷若冰霜。所以王上才不得已将郭淳轩同郭淳耀放在一起吃住。最后还一起送去太后那里抚养,也好让自己的小儿子少了一份清冷,多一份热络。如此看来,还是有些作用的。
明德三十年,将军府七小姐出尘已经五岁。李家六子中李正泽和李正安都二十五岁,而李正安已娶妻。董小宛看着自己五岁的女儿不经愁眉不展。按理说出尘应该早过了会走路的年龄,可如今连站都不稳。纵使李清臣请了宫里的御医来看,却也找不出原因所在。
“娘,花花。”出尘拿着刘妈给的荷花呓语。
“恩,出尘乖。”董小宛摸着自己的孩子。
难道,出尘以后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吗?不,绝对不可以。想到此处,董小宛命人去请李清臣来后院。恰巧李清臣也为此事来找董小宛。
“小宛,我想把出尘送去端木广陵那。他的医术,望天下无人敢与之比。”
“可是,老爷,出尘还那么小。”
“治病要治早。晚了也许更耽误出尘这病。”
“不要不要不要,我要和娘亲在一起。”出尘看着神色凝重的爹,害怕的躲进自己娘亲的怀里。
“刘嬷嬷,将小姐带走。”李清臣命令道。
“不要不要。”李出尘反抗却还是被刘嬷嬷抱去了。
两人正要说什么,小厮来传张天师求见。闻讯二人一同来到堂前。这张天师是有名的星象卦师,此番前来却不知为了何事。
“不知张天师前来有何要事?”李清臣恭敬的问。
“老夫夜观星象,看着卦象有异动,方位正好所指将军府,特此前来看看。”张天师,用俗话来说就是算卦的。但一出手算的奇准,王上特命此人留在宫中用以卜算吉凶。
“张天师,不瞒您说,正是我家小女。已满五岁,却还不会下地行走。”说道此处李清臣一脸倦色和无奈。
“将军可否将小姐的生辰八字交予老夫,且待老夫算一卦。”张天师向来敬重李将军的刚正不阿与精忠报国,在朝堂上两人便有着较好交情。此刻,董小宛便将李出尘的八字交到了张天师手中。
看着命盘与八字,张天师细细道:
秋泠西风生芙蓉,纤细灵动不骄纵。
天降红鸾阙下过,江南并蒂殿前雨。
名利斑驳事端多,一心向善得祈佑。
天子治国辅升平,龙凤呈祥助圣明。
董小宛仔细解读此诗,这话若是王上听了兴许能高兴几分。出尘难道非与王室纠缠吗?一入宫门深似海,自己躲过了女儿却要踏进去。董小宛一时心乱如麻。
李清臣虽有点墨却无法知晓其中深意。
“张天师,这何解啊?”
“恕我直言,小姐虽生在富贵,已免去一些困苦,但这身体磨难不可避啊。”
“张天师,这如何是好啊!”李清臣的神色更加紧张。
“小姐命格少见,大吉大凶相融。若是男子阳气盛些,功名利禄唤之则来。但即为女子,却显锋芒过露。将军和夫人应该避免小姐太过招摇,深养闺中为上策。小姐命中还有三劫,若能度过了便是一生荣华富贵。”
“多谢张天师。”董小宛向天师福身行礼道。恭送了张天师出府,李家夫妇眉头紧锁。
“小宛,我看当下便是出尘的第一节劫。还是早点将出尘送去药谷才好。”李清臣听完之后更是打定主意要将宝贝女儿送去药谷。
纵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愿。董小宛还是同意了李清臣的决定,将李出尘送往药谷救治。董小宛心想,去那也是个好办法,一来治病,而来避世。
异彩琉光照蓬莱,恩怨飘渺太虚观。血脉相承东西别,真情人道假糊涂。慈母心切子不知,子归正位亦有时。千里姻缘一线牵,只等他日重聚首。
在玉国之西,有一个比丘之国名曰离国,诚远王帝在位,年号宣和。国土狭小,人烟稀少。而这离国王宫亦是比不得玉国的宏伟壮阔,一切从简,古朴却也别致。离国君王诚远帝自即位以来,一向奉行以仁治国,以德服民。所以,十多年来,在百姓和周边小国中威望颇高。加之,诚远帝还算的上是玉国国君的远方亲戚,基于玉国的强大,即使是在烽火的乱世,离国依然太平无事。
宣和八年,由玉国驶来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悄的进入了离国王宫。隔日,诚远帝的宠妃佟贵人诞下灵儿,取名莫言。这也是离国的第二位小王子。
“代王,您可想清楚了吗?真要将王位传给一个好不相干的毛孩吗?”
正中的金銮殿内,俯首的臣子屏息凝神,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到了上座的君王身上。
“公孙先生,孤既然答应了她便要保护这孩子。只有这样做,孤才无愧于她。”君王座上,龙袍加身的一国之主有些落寞和惆怅,但眼眸中却闪烁着如磐石般的坚定。
行行重行行,与依生别意。
相去万里路,难聚天涯处;
道路阻又长,不见安可知?
宣马驾东风,子燕巢捡枝。
淑女令君老,岁月忽已晚。“唉。”被称之为公孙先生的人一声长叹,随即心领神会,退到一旁案几上开始拟旨。宣和十六年(明德三十五年),离国君王诚远帝昭告天下,将已故佟贵人之子莫言立为储君。此时,离莫言与郭淳轩同样是十三岁。
第三章 师徒情谊深,病魔来扰人。
这年秋,过完出尘的生辰,李清臣便带着女儿和部下前往纤云山的药谷。端木广陵被人誉为药仙医圣。但性格冷僻,看病不管身份贵贱,只论入不入自己的眼。而李清臣此前又与端木广陵亦有过纠葛。端木一见来人便直言拒绝救治李出尘。李清臣放下身段,恳求这位医术高超的鬼才三天三夜。最终,端木广陵不愿与其纠缠便故意羞辱与刁难道:磕下“三个响头”便愿意救治。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在战场,李清臣宁死不屈。而现下,他毫不犹豫的给端木广陵跪下。身后所带五百名部下一时都齐刷刷的跪下行礼。端木广陵一怔,随后敬重这位铁铮铮的男子汉,为了女儿如此良苦用心、委曲求全,当下倒是同意收治李出尘。
在李出尘进入药谷之前端木广陵订下了规定:在没有获得他的允许之下,李家任何人不得踏入药谷。什么时候他死了,或者出尘可以行动自如的走出药谷的时候,便是她回将军府之期。如若中途有谁违背,他便不再出手救治李出尘。端木广陵还在李清臣身前郑重的告知,这医治如若中断,李出尘的性命也有可能难保。
“如此,小女的性命便交由端木先生了。”说着,李清臣单膝跪下,抱拳恳切的说道。
“李将军,既然如此,你便请回吧。”说着命人抱过李出尘,正欲负离开却被李清臣一个箭步拦阻。
“端木先生,内人来时便对尘儿难舍难分,如若先生同意,可否每年画一幅尘儿的画像给内人?都说女儿是母亲心头一块肉,不能时时刻刻陪着孩子这叫她如何是好啊!”说道情深处,李清臣哽咽起来。
“每年孩子生日那天,便叫你的部下来此取吧。”说完,端木广陵便负手远去。
李清臣一步三回头的看着被抱走的女儿。出尘稚那嫩的声音还在不断的喊着爹爹,爹爹···直至这一切被谷中云雾隔断,挡住那小小人儿的身影。
这一年,将军府送走了出尘,而朝堂上也是多事之秋。李清臣不日领命去了玉王朝最北的雪鸢城平定前来犯境的敌军。随后郭裕又封左相沈玉衡的女儿婉贵妃为王后,赐封号孝敏王后。不久,六王子的生母懿贵妃病薨。太后因自己娘家仅剩的侄女也香消玉殒,着实受了打击,就此一病卧床不起。借此机会新王后完完全全获得了这三宫六院打理的权利。
异彩琉光照蓬莱,恩怨飘渺太虚观。
血脉相承东西别,真情人道假糊涂。
慈母心切子不知,子归正位亦有时。
千里姻缘一线牵,只等他日重聚首。
“父王,这真的是母后留给我的吗?”一个天真的孩童托着腮帮子问诚远君道。估摸着年龄倒是与郭淳轩相仿。
“嗯,莫言你要记住,好好保管着这白玉环,以后要是有机会,找到这白玉环中的鸳鸯二玉便可组成凤舞九天,亦是你母亲一族誓死守护的灵玉。所以,一定要回去。”诚远君说着,眼光望向那旭日东升的地方。
是啊,这个仇,一定要报。
诚远君,是离国的国君,而离国位于玉国之西,虽是比丘之国,但亦是主权和领土独立的国家。如今正是这诚远君在位,年号宣和。相较之下,离国国土狭小,人烟稀少。而这离国王宫亦是比不得玉王宫的宏伟壮阔,一切从简,古朴却也别致。
诚远君自即位以来,一向奉行以仁治国,以德服民。所以,十多年来,在百姓和周边小国中威望颇高。加之,诚远君还算的上是玉国国君的远方亲戚,基于玉国的强大,即使是在烽火的乱世,离国不仅太平无事,更甚至发展迅猛。
行行重行行,与依生别意。
相去万里路,难聚天涯处;
道路阻又长,不见安可知?
宣马驾东风,子燕巢捡枝。
淑女令君老,岁月忽已晚。
“代王,您可想清楚了吗?真要将王位传给一个好不相干的毛孩吗?”
正中的金銮殿内,俯首的臣子屏息凝神,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到了上座的君王身上。
“公孙先生,孤既然答应了她便要保护这孩子。只有这样做,孤才无愧于她。”君王座上,龙袍加身的一国之主有些落寞和惆怅,但眼眸中却闪烁着如磐石般的坚定。
“唉。”被称之为公孙先生的人一声长叹,随即心领神会,退到一旁案几上开始拟旨。宣和十六年,离国君王诚远正式昭告天下,将已故佟妃之子莫言立为储君。并时常让其参与政事与民生,这十岁被立为储君的小太子倒也是个聪明过人,将父王所指派之事完成的尽善尽美。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明德三十五年,李出尘十岁,生活在药谷。李依桐的灵魂飘荡了许久,当她再次醒来,她便重生在这个女孩身上。她模糊的记得,在她沉睡时有一个女人,像母亲那般温柔的唤着她。她迫切的想要醒过来看看,是谁还记得她,是谁没有嫌弃她。当依桐完全清醒,看到身边一切的物换星移。她这是穿越?是灵魂附体?还是重生?为什么自己落在了这孩子的身体里?为什么还有之前的记忆?这里又是哪朝那代?无数的困惑迎面而来。
李依桐绞尽脑汁也不得其解。既然心有千千结,那就一步步来求果。
花了些时候,她从这药谷仆人中得知了自己现在的身份,也知道了如今所在的地点和朝代。这个身体的主人名为李出尘,当今玉王朝一品大将军李清臣的第七个孩子,也是李将军唯一的女儿。她有个世人羡慕的身份:叱咤战场的父亲,足智多谋的母亲,还有一群骁勇善战的哥哥们。然,被送来药谷是因为与自己的一样,双腿残疾而被送到这此救治。
是不是这个共同点才让自己变成了李出尘呢?!李依桐疑惑着,如今这身子已经完全康复,那么又意味着什么?!既来之,则安之。死过一次的人害怕什么!
“端木先生,您怎么出来了?”李出尘习惯的发着呆,回神的时候端木广陵就坐在了对面。
“既然你已经痊愈,就应该是你回将军府之时了,咳咳咳!”说着又咳嗽起来。
“端木先生,我能多留在药谷一段时间吗?”李出尘试探的问。
“为何?你难道不想你的双亲吗?”端木广陵讶异的看向李出尘。“···我只是觉得您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好。”李出尘小心的回答道。
“难为你还惦记小老儿的病。也罢,你自己做主吧。”端木广陵点头说道。
药谷的日子,平淡、安详。所有人都简简单单,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重生的李依桐在这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这从未接触、见识过的异时空。不知不觉,她迷上了端木先生那些医学手札,还有各种药材方子。这个时代,居然可以将天生残疾治愈,太神奇了!李依桐决心一定要好好研读其中精髓知识。
明德三十六年,春天。碧空如洗,春意盎然。
“端木先生,这是青粱米,味甘,性寒,无毒。主治胃痹,热中消渴。有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有使人年轻长寿的作用。”李出尘看着眼前磨成粉末的小包药引说道。
“恩,不错。多饮则对人体有害。”端木广陵摸着小胡茬补充道。
“先生,为何您总让我辨识这些粉末?”李出尘,也就是李依桐,有些费解这个小老头的心思。为何总是要让她辨识磨碎的草药。
“如果,这些药材在面目全非之下,你都能认出来。那才叫本事!小佬头一生已过大半,也没收得半徒。你虽然是李清臣的女儿,但跟了我六年,也实属不易。小老头堪忧这几十年的医术后继无人啊。出尘,你是个勤勉的孩子,又有天资学得医术。若愿意就正式入小佬儿门下如何?”端木广陵如今身体每况愈下,说的又字字恳切。
李出尘心想,自己的命是他给救的,这六年也全是他养育照料的自己。全当是了了老人家的心愿也是应该的。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说着出尘便朝端木广陵三叩首。
“好,我的好徒儿。为师看你对着医术甚为用心,以后必将倾其所有传授于你。”端木广陵畅快道。
“多谢师傅栽培。”李出尘笑容可掬。之后,除了两人称谓改变,端木广陵只是更加集中和细致的将自己医学药学的见解和秘技教授于李出尘。李出尘也不负教诲,孜孜不倦的研读医术与药理。最大限度的继承端木广陵的衣钵。加之二十一世纪时,自己久病成医而所翻阅学习的医学药理书籍,许多时候,李出尘举一反三说出的解释让端木广陵都大开眼界。
“白芍,你又去哪了?”李出尘看着躲闪的白芍质问。白芍是李出尘两年前从药谷连通外面的河道里救上来的小丫头,比出尘还大三岁。“嘘!恩人小声点。我这不是为了你嘛。”白芍说着从怀里抱出一只白绒绒的小兔子。
“你又去抓兔子了。”李出尘赶紧拉着白芍进了自己屋子。
“是啊,我看上次那只兔子已经快不行了。所以才想着去抓的嘛。”
“要是师傅瞧见你偷偷出谷,定饶不了你。”
“那我就说是兔子自己跑进谷的。”
“你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