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女医-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烈陛下想了想道:“不管如何,皇子皇女和皇后的安危为重。朝臣那里,我自有交代。只是宫里也要整治一番才对,这就有劳母后了!”
一向温柔的公孙皇后也听出弦外之音来了,坚定地道:“由三娘带着孩子出宫避痘,我也想看看何人这样大胆!”
公孙皇后少有这样的坚持,李烈陛下和窦太后都无法劝服,最后只能由了她。
李烈陛下对着三娘道:“皇子皇女出宫避痘,坤宁宫的一众奴才由三娘挑选,太医院少不得派上四个太医跟着,时时使人回报病情。避痘之所朕亦会让内务府好生打理,不会亏了三娘。那地方定是清静之所,宫中到底人多事杂啊。只是,皇子皇女就要拜托三娘了。”
三娘暗想,这可是个出宫的好机会。可转念一想,皇子皇女的安危全系在自己身上,宫中有人动手,宫外只怕也不平静吧!
三娘笑道:“陛下有命,三娘自当遵从。只是,宫中尚在陛下眼皮子底下,就有人动了花花肠子,陛下可能肯定,外边一定安全?”
李烈陛下、窦皇后、公孙皇后都向三娘看来,三人眼里充满了不可置信。李烈陛下眯缝了一双狐狸眼睛,道:“三娘的意思是,有人胆大包天。。。。。。”
三娘道。:“大军开拨后,上京的军队最少,若要图谋什么,只怕这是最好的时机。”
窦太后沉吟道:“哪大皇子和小公主不能送出宫了!陛下,我们再合计合计!要不,大皇子和小公主住到慈宁宫来?”
李烈陛下摇头道:“越是这样,越是要把大皇子和小公主送出宫去!”
公孙皇后苦着脸,道:“那怎么办?”
三娘道:“民女有一计,金蝉脱壳!”
李烈陛下笑道:“莫不是你帮大皇子小公主打掩护?”
三娘笑道:“七分真三分假。民女愿意带着大皇子出宫避痘。只是需要皇后和小公主还有奴婢、御医、侍卫作掩护。民女和大皇子只需要两名暗卫即可。先护送道相国寺,转道上京城郊,寻个小县城,做老百姓打扮,大隐隐于市罢了!”
李烈陛下沉吟道:“那皇后和小公主的安危呢?”
三娘笑道:“兵分多路,从宫门一出,往三个方向都派了马车,分别去三个不同的地方,然后再派车,分作多路,往不同的方向进发。让他们拿不准那一辆马车上有人!”
李烈陛下听了,也确实有了被说服的趋势,当下懒懒的摆了摆手示意要静下来仔细思考,她闭目沉思了起来,想了一圈,权衡利弊,终究是同意了三娘的话。
皇后和窦太后也同意了。
只是孙女官并没有留在宫中,而是送去了相国寺西侧的一个小院子里避痘。这本来是原本皇室用来烧香拜佛时小憩的所在,为了给三娘和大皇子打掩护,成了孙女官的避痘之所。
看在孙女官为她打掩护的份上,也本着医者父母心,三娘还是熬了许多绿豆汤给孙女官喝,并用烈酒给孙女官退烧。
三娘和孙女官共处了两天一夜,而大皇子则和瓜果蔬菜共处了半日,抵达相国寺,才被全身消毒过的三娘接了出来。
孙女官如今确实非常难受,不仅仅是浑身高热,呕吐,身上的红色斑疹还隐隐发痒。三娘和她说了抓破斑疹的厉害,孙女官为了日后的容颜着想,只能忍着。
三娘看着她这样辛苦,燃上一根安神香,让孙女官睡了过去。其实孙女官的情形还不算恶劣,疹子发出来极快,加上孙女官向来喜爱骑马射猎,身子极好,待两日的高烧退去,最终还是挺了过去。
三娘不放心大皇子,把他单独关在了相国寺藏经阁,和洛大郎作伴。洛大郎,或者说是宗智大师,本来在全国各地为了写一部茶经而奋斗。三娘得知了他在相国寺暂居,就用二两贡茶大红袍为诱饵,把大皇子托付给了他。
一来,孙女官天花发作,三娘不放心大皇子;二来,洛大郎是个平和的人,也是个有才华的人,三娘请他为大皇子启蒙;三来,洛大郎在相国寺地位极高,藏经阁长期只有他一个人在,能守得住大皇子在此的秘密;四来,李烈陛下为大皇子打点的行李还没到呢!三娘是想走也走不了啊!
☆、第八十一章 鱼香
第八十一章 鱼香
不是李烈陛下不配合,久久不把大皇子的行李送来,实在是三娘的要求太高了。首先,宫外不比宫里,多备些银票和现银。这是实话啊!有钱行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好吧好吧!每年一结,一年三千两银子,够了吧!三娘想想,寻常人家也就够了。估计避不了一年的痘,三千两就三千两吧!后来,三娘为了这个错误的决定悔青了肠子。避痘何止一年啊!
出宫以后难保大皇子不生病吧!虽然三娘我是医生,可也得要有药材啊!寻常的上坡找找,珍贵的呢?好吧!李烈陛下找一找容易携带的珍贵药材和补品。准备一股脑给三娘打包送过去。
可这第三个要求三娘提出来就后悔了。三娘提的要求不离谱,真的不离谱!三娘说了,人家寻常人家可不穿绫罗绸缎的。人家最多穿一穿白棉布衣。好家伙,这话一出口,公孙皇后就说了,为表慈母之心,她要亲自裁衣!关键是,这一裁就裁了四季的。人家还不能大张旗鼓的做。偷偷摸摸做了半个月才做好。
天啊!三娘只能望天长叹。人家李康同学已经在半个月里面学会了三字经了。三娘这才等来了李康同学的行李。
李烈陛下估计也是觉得自己这次做得不怎么地道吧,也派了两个武艺高强的暗卫跟着保护,顺便可以跑跑腿为他们办点小事儿。这两个人还是熟人来着,暗一和十八!!
还好三娘没能把男装的十八认出来,否者,可是冤家路窄啊!
三娘没能把十八认出来,十八倒是认出了三娘。怀着一份愧疚的心情,十八瞒下了三娘怀孕的事情。毕竟,李烈陛下要他们密切关注的是两人的安危,怀孕不威胁两人的安危吧!
买房一事还是十八去操办的。十八并不知道三娘怀孕了,房子就买在了三娘曾经路过的地方--大家还记得那一场全鱼宴么?
天湖边的鱼香,京郊,小县城,水路两个时辰到上京。
那可真是符合条件得紧啊!
只是苦了三娘,怀孕三个月,日日闻着空气里面的鱼味儿,从早吐到晚,就没停过,吃药什么的全然无用,直到入了四个半月,这才好了。
李烈陛下也没寒碜着三娘,这十八所购置的是一所三进的院落,雕梁画栋,轩敞雅静。院内花木扶疏,颇为宜人,收拾得极好。
除了这个地,主要是这个鱼味,三娘倒是挺满意的。
三娘吐得厉害,肚子也渐渐大了起来,暗一和十八不是小孩子,哪有不知道的,就是李康,三娘也没打算瞒着他,实话实说,除了孩子他爹是谁,一五一十都交代了。
可是暗一和十八哪有不知道的,事情还是他们办的呢!
三娘和大皇子李康倒是相处的不错。大皇子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少年聪慧,从半个月就学会三字经可以看出来。大皇子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是父母不要他了,而是为了保护她,而送他离开上京。
临行前,公孙皇后交代了李康,说是让李康要把落shen医当做母亲一般的看待。只是,才一出宫,洛三娘就把李康交给了宗智大师,白天把他关在藏书阁里,让大师给李康启蒙,只是照三餐给李康送饭食,为了照顾洛大郎的口味,还大多数是斋菜。只有晚上陪李康睡觉而已。
那时候,李康甚至觉得洛三娘不会喜欢自己。
可是,离开相国寺后,和洛三娘相处久了之后,李康才看到一个不同于母后的女人。她从来像母后一样,要求自己的礼仪;也不像宗智大师一样,要求自己学习什么。
她会教自己习字,并不要求如何横平竖直,而是能认识、能写出就好;她从不教自己四书五经,而是不停的给自己讲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深刻的意义,然而她也从不给自己讲故事的意义,而是让自己领会。她从来不帮自己拿主意,而是事事询问自己的意思,却并不像宫中的麽麽一样,带着讨好,而是平等的让自己选择。
她的声音并不柔美,说话也并不修饰,可让人听着舒服;她的礼仪并不很好,动作也略显粗鲁,可并不失礼,只是随性罢了!这个落shen医和宫里的那个不太一样,也和宫里人的不太一样。
两个人相互磨合着,渐渐习惯了。三娘给李康安排了课程,早上和暗一、十八习武,下午和三娘习字。三娘把培养李康同学往文武双全的路子上赶,可并不激进,并且在暗一和十八为李康增加训练量的时候暗中劝阻。毕竟,李康习武并不是为了对抗什么,他年纪还小,习武只是为了强身而已。
然而,李康是勤奋的,不管是习武还是练字读书,李康同学都是做双份的量,务必做到最好。只因他知道,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要负担整个江山社稷。
你看,李烈陛下的洗脑多成功,一个三岁半的孩子,居然也把江山社稷挂在嘴边。
不管其他人怎么看,三娘是真的心疼这个把什么都理所当然化,把重担往自己身上压的孩子。她把李康当做弟弟看待,虽然她即将成为一个母亲。但是,李康的懂事和早熟,让她打心底的疼惜,把他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
三娘经常带着李康四处走走,唤他康儿,并不当他是大皇子,一个国家的继承人,而是一个孩子,一个早熟的孩子。
暗一和十八不止一次的疑惑,并劝阻。
三娘只是微微一笑,道:“这里不是上京,这里没有大皇子。”
暗一和十八在和李康的相处中,也慢慢同情这个早熟的孩子,看出去几次都没有危险,也就随便三娘去了。
还好李康是个懂事的娃,并不吵着闹着要出门,也只有很是照顾三娘这个孕妇。就这样,鱼香周边还是被他们玩儿了个遍。
三娘带着李康看过秋天的枫叶,在冬天堆过雪人,在早春采过荠菜,包过荠菜馅的饺子,直到第二年的夏天,三娘的孩子快要出生了。两人才停止了四处乱疯。
☆、第八十二章 双生子
第八十二章 双生子
五月初五,三娘带着李康去了鱼香居,吃名满天下的全鱼宴,顺便看看赛龙舟,也给李康长长见识。
可李康不但长了端午节的见识,也长了妇人生子的见识。
看完赛龙舟,吃罢午饭,三娘就发作了。三娘稳定沉着的说:“十八,陛下要你保护我和康儿的安全是吧!”
十八答道:“是!”
三娘苦笑道:“如今我性命攸关了!”
十八张大了眼睛,等着三娘解释。
三娘道:“我要生了,你先去马车行叫一辆车拉我回去,再去街头王稳婆那里叫人来家里接生。回家后马上烧水,我想我需要的就是这些。”
十八虽然有些慌乱,但还是照着三娘的话去做了。李康拉着三娘的手道:“我该怎么办?”
三娘笑着安慰李康道:“你牵着我到饭馆门口等着。别走丢了就好!”
李康定了定神。觉得自己是个小男子汉,领了差事,马上行动起来,牵着三娘缓缓朝饭馆门口走去。
马车来得很快,毕竟鱼香城不大。三娘下了楼就看到马车在门口等着了。十八等三娘上了车,便径直去请稳婆去了。
三娘知道两个男人和一个小孩什么都不懂,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只是家中情况特殊,并没有请女仆。如今王稳婆来接生,打下手的不能是暗一或者十八吧。
人家十八也不是笨的,请王稳婆的同时,把王稳婆的媳妇也带过来帮忙了。
三娘生产得很顺利,不过一个半时辰,孩子就生了下来。不过,门口的两个男人和一个小男孩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三娘在房里又痛呼起来,事后三人才知道,三娘一次生了一对双胞胎,都是男孩。
王稳婆抱了双胞胎出来,笑着道贺道:“恭喜恭喜!是对双胞胎,两位小少爷呢!”
可是暗一和十八对望一眼,都没敢接孩子。这孩子的身份特殊,接过来,丢了可怎么是好!
一院子里的人大眼望小眼的你望我我望你,王稳婆都懵了。这一家子是怎么的啊!生了一对男孩还这般模样,没人接孩子,那个是孩子他爹啊!自己莫不是卷进人家的阴私里边了吧!
三娘在房里缓过了劲,小声道:“孩子抱进来吧!阿一,十八,看赏,老爷打仗去了,留下你俩,就这样办事的?”
暗一缓过神来,道:“夫人这是哪儿的话啊!俺不是高兴傻了,忘记这茬事情了么?夫人,你看,咱们家是不是该填个人了。我和十八大老爷们,这伺候夫人的活儿,咱们干不合适啊!”
三娘嗯了一声,转身看了看两个孩子。刚才听哭声,倒是挺健康的。还没来得及看孩子一眼呢!孩子就被抱了出去。如今可要好好看看。
王稳婆的媳妇姓商,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媳妇。商氏笑道:“夫人要找个什么样的。若是伺候月子,看着我可还合适?”
三娘惊讶的看了看商氏。这个女人当着婆婆的面找伺候人的活儿,王稳婆也不说什么?
王稳婆看了看商氏,张了张嘴,道:“也不知道夫人要招长工,还是短工?”
三娘笑道:“长工如何?短工如何?”
王稳婆道:“我那儿子,出去贩货去了,说是三月回来,可到现在也还没回来。若是夫人找个人伺候月子,我那媳妇还合适。只是若是找个长工,我那儿子回来了,必是要反对的。”
三娘眯缝了眼睛,盘算了起来。找个人伺候月子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可找这商氏,只怕不是很合适。这王稳婆的话。。。。。。
三娘笑道:“我却是要寻一个烧饭的婆子,一个打扫的丫头。这婆子照顾月子即可,可这打扫的丫头须得签了卖身契的。不知道王稳婆可有相熟的牙婆,荐一个与我,买个小丫头做那打扫的活儿。”
王稳婆笑道:“一事不劳二主,老身也做那牙婆的事儿。明日必定带了人来与夫人相看。”
三娘笑道:“若是王稳婆不介意,我与你二两银子,请你婆媳二人帮我收拾收拾,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这二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王稳婆笑得眉开眼笑,忙点头答应了。帮三娘收拾妥当,带了不情不愿的商氏回家去了。
三娘和王氏婆媳的话,一字不漏的听进了暗一的耳朵。
王氏婆媳前脚一走,暗一就示意十八跟了上去。
十八跟着去了王稳婆家,王稳婆一进屋子就牵了商氏的耳朵,骂道:“我儿不过出门半年,你就耐不住了,看了人家两个汉子,就巴巴的送上门去做奴婢!”
商氏夺过自己的耳朵,揉了揉道:“老虔婆,你是没看到那夫人的出手,这样大方的人家,这鱼香寻也寻不着。何况,这两个汉子下盘稳着呢!怕是练家子。这个夫人怕也不是个易于的。”
王稳婆道:“那夫人不是说他们家老爷出战去了么?这家里留下两个会武的,值当什么?”
商氏冷笑道:“老爷出征了,值得跑来咱们这个小地方买个宅子,躲起来生孩子么?一个丫鬟也没有?”
王稳婆忙道:“你的意思是。。。。。。。。。?”
商氏徐徐道:“要么是养的外室,怕被当家主母发现了。要么就是私通逃出来的富家千金!”
王稳婆一屁股坐在凳子上,道:“这和你去当人家下人有何相关?”
商氏道:“知道了她是那一家的,把消息卖了出去,只怕够咱们家用上半年的了。要是寻了铺子做个营生,也免得你儿子一天到晚四处跑。”
婆媳两人就在那里盘算了起来。
十八看着再也听不出有用的消息,潜了回来。十八把听到的消息和暗一还有三娘一说。
三娘笑道:“不是有个侧门么?那商氏要是来了,让她从侧门进出。他越是想知道,越是不能让她知道,随她猜去。那王稳婆带了人来,你们只管寻老实听话的,留下两个,日常使唤够用就好。万万不可要奸猾的。要是有那哑了的更好。”
暗一点点头。
三娘继续道:“从今日起,暗一就是我们府上管家,十八是护卫。咱们不为婆母所容,老爷出征,婆母打骂,咱们只能躲到这个地儿来。”
从此,鱼香城里多了个不被婆母所容,丈夫又出征去了的官家夫人,带着三个孩子过日子。
☆、第八十三章 查
第八十三章 查
第二日,王稳婆带了人来,暗一留下三个半大的女孩儿签了死契做丫头,又留了一个寡妇做了灶上,倒是没了商氏什么事情。
三娘坐着月子,还要带着孩子,虽然不容易。可好歹以前带过六郎,又有三个丫鬟帮忙,也算忙得过来。
外面的事情全由暗一做主,三个丫鬟只用忙三娘房里和两个孩子的事情,活计不算多。三个女孩儿可谓是落到福窝里了。
三娘这里平静快乐,上京可不平静,尤其是公孙皇后那儿,更是不平静。
李烈陛下不是个笨的,做戏就要做全套。李烈陛下找了十个三到四岁的男孩和五个半岁的女孩儿,做一样的打扮,混养在李烈陛下给公孙皇后找的避痘的住处。
事实让李烈陛下震惊,短短一个月,这里就发生了四起刺杀,八起投毒和一起火灾。当然不是宅子里面有人玩火了。而是宅子四周撒上了了桐油,也要是一点火,整个宅子就成了火海,想逃出来,那是比登天还难。幸好侍卫闻着味道不对,发现的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
事情一出,李烈陛下马上给公孙皇后换了宅子。可这一帮人的胆大妄为,还是给李烈陛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胆战心惊啊!这一起子人也太胆大妄为了吧!真当他是死人呢!
李烈陛下下令暗卫--查!狠狠查,彻底的查!先从宫里一步一步的查个清楚,查个透彻。
事情极其的简单,也极其的复杂。
简单的是阴谋,复杂的是人心和其中的弯弯绕绕。
九月里,悦心殿里有一位宫女因不堪悦嫔打骂,投井自尽了。可据说,这位宫女生前有风寒症状。
这位宫女和孙女官乃是老乡,曾经在御花园里遇到过,还说了几句话。据说,孙女官还从哪位宫女那里得了一个十分漂亮的荷包。
然而,这位宫女的父亲却是容嫔父亲的属下。然而,这位宫女从入宫到出事却从没跟容嫔的人接触过,倒是出事前两天见过馨贵人。
这一圈绕下来,还牵扯了云贵人和萍贵人。
顺着理了过去,却发现,厉害的是李烈陛下的馨贵人,人家的后台可不是工部郎中郭俊彦,而是他的好大哥李忠。
这调查才摆到案头,那厢李忠像是察觉了什么,马上携了唐氏和儿子女儿到慈宁宫来尽孝。
他不来,窦太后还没察觉什么。李忠这一场戏做下来,窦太后马上意识到了不对劲。待李忠带了妻儿出了宫,窦太后就把李烈找来了。
窦太后开门见山的问道:“你那大哥又做了什么混账事?”
李烈沉默了片刻,叫来高德宝,把案几上的调查报告递给了窦太后。窦太后看了看,叹了口气道:“你们只有这么两兄弟,能保他一命就保他一命吧!”
说话间,窦太后像老了十岁,失去了平日里的锋芒。无论窦太后平时如何聪明能干,这个时候,她也只是个母亲。
李烈陛下点了点头,出了慈宁宫。李烈陛下漫步走进太和殿,站在下面,望着那把龙椅,笑了。多少人妄想坐上那把龙椅啊!可真坐上了,才知道坐着多不容易。他有多久没有开心大笑了。
李烈陛下摸摸自己眉心的皱纹,那是愁出来的啊!
水灾、战乱、旱灾、蝗灾,这片土地上如此多灾多难,而自己如此辛苦操劳,为了什么?而自己堂堂的帝王之尊,保护不了妻儿。不能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要在这华丽的牢笼里,过着尔虞我诈,提心吊胆的生活。这又是为了什么?
高德宝看着李烈陛下的情绪不对,忙小声道:“陛下,暗一传来了大皇子的消息。说是大皇子已经学会了千字文。”
李烈陛下回过神。是啊!虽然如此,我还有贤妻佳儿。这江山虽是千钧重担,然苦过之后,也有回甜。江山平稳,父母妻儿才有安稳的日子。天下人的父母妻儿才能安居乐业。就算为此,自己也该勇挑重担。
就在这时,暗卫的另一份调查报告也递了过来。那一场火灾,幕后主使不是别人,正是兵部尚书曹璋。
李烈陛下笑了,眼泪都快笑出来了。他还在想怎么把自己的大哥摘出来呢!这现成的人选不就出来了么?
曹璋,曹可儿,我的悦嫔。
李烈陛下最先处置的是悦嫔。因悦嫔指使宫女,把带天花之荷包送与坤宁宫女官,居心叵测,着令革去嫔妃之位,打入冷宫。兵部尚书曹璋,教女不严,革去官职,贬为庶人。
就在宫里以为这天花之事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过去了,馨贵人也把心放下之时,李烈陛下训斥了吏部尚书佟宝贵宠妾灭妻,革职查办。
吏部尚书佟宝贵一出事,陛下也马上冷落的为父求情的容嫔,一句妾之女,身份卑微,不足为嫔,就把容嫔的嫔妃之位去了。
这一回,被踩到泥里面的是容嫔。
宫里最不缺的就是落井下石之辈,容嫔一落马,连平时和她最亲近的馨贵人也躲着她,虽然她没有去冷宫,可日子过得比冷宫还不如。
萍贵人之父,雍州知州方海因贪腐案落马。据说,贪污数额过大,即将面对的是死刑。萍贵人因为有了容嫔的教训,大义灭亲,并未向李烈陛下求情,李烈陛下放过萍贵人一马,只是萍贵人老死宫中也没有再得李烈陛下的宠幸。
宫里一下子落马了三位贵人,李烈陛下的脸色也一日难看过一日。
李忠到底还是收敛了一些,只是曹璋疯狂的反扑了。腊八之日,就在公孙皇后搬回坤宁宫的途中,曹璋的人马劫持了公孙皇后的马车队伍,侍卫拼死搏杀,护得公孙皇后和小公主的安全,大皇子被劫持走了。虽然谁也不知道那十位童子中,谁是大皇子。
然而,曹璋失望了,他并没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李烈陛下毫不畏惧,禁卫军集体出动,灭了曹璋及部下,顺便灭了曹璋的外家--三皇女一支。
公孙皇后和大皇子、小公主并未回宫。李烈陛下公布了官方说法:公孙皇后受了惊吓,没能回宫,去了幽州祖宅疗养。
不过几个字就描写了人的一生,这是一种悲哀。虽然短短几个字,耗时却是长久的。
李烈陛下的一番动作耗时大半年。然而,无论宫里宫外,依然暗潮汹涌,并未平静。这也是公孙皇后“疗养”的目的。--确保她们母女的安全。
☆、第八十四章 移民
第八十四章 移民
当然,公孙皇后并不在幽州。在上京过了新年,公孙皇后就和小公主秘密去了岭南,住在洛谦夫妇那里。
四郎领兵攻打万安,六郎也随军出征,三娘并未回家,洛谦夫妻很是寂寥。公孙皇后的到来,尤其是小公主的到来,得到了阿幼和两个孩子的欢迎,洛谦夫妇也很是宽慰。--孩子多了也热闹热闹。
本来,四郎和六郎出征后,大家都很担心,家里没了平时的欢声笑语,两个孩子看看大人的脸色,也自觉的收敛了起来。
公孙皇后母女的到来,小公主的童言无忌,让一家人终于有了笑声。
裴大郎和洛四郎的队伍在十月底汇合,待拟定了作战计划,已经是十一月了。战事进行得还算顺利。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天启五年一月,裴大郎和洛四郎的队伍拿下了通州。
等到裴大郎和洛四郎带兵围攻通州。两人架上火炮,只一发炮弹,还没有把城墙轰开,通州的守军就打开城门。
只见一员大将出现在阵前,此人身高八尺,虎背熊腰,征袍穿蜀锦,铠甲露银花。金盔凤翅披肩,抹绿云靴护腿,马蹄荡起红尘,刀面平铺秋水。
此人乃是通州的守将左友庚。左友庚乃是通州人士,受惠于通州居民,是故通州城的三分之一饥民逃亡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约束。于万安拿人肉做肉脯,充作军粮,左友庚很是不满。虽然这些人肉也是饿死之人身上剐下来的,可人肉脯做军粮,那些同胞的肉,左友庚真的是吃不下去。可不吃又能怎样?饿死?
通州百姓早就没有粮吃,于是吃草籽、草根,草根吃完吃树皮,树皮吃完乃吃山上的石头,大该就是观音土了,但吃石观音泥后不几天会腹胀而死,乃至后来不忍心看到小儿饥啼,扔到城外,而小孩在地上爬着哭,喊父母,或者食取自己的粪便,而可怕的是到第二天那些小孩就不见了——让灾民吃掉了!但是城里缺粮,于是又有小孩被扔出城外,哭,到第二天那些小孩又不见了——可想而知!再有孤身行路的人——也就是七尺汉子也会神秘失踪,说明城外的灾民不是一个个来偷了,而是一个个来擒拿围捕了。真正的人间惨闻!
只是吃人肉毕竟不是吃猪肉,吃人肉者不过几天也会像吃石头的人的症状一样:脸胀得红通通的,口干舌燥,不几天也死掉了,再由其他获得者吃掉,于是,死者相藉,大疫流行,不得以挖大坑掩埋,一个大坑里埋数百人——掩埋者可是有得肉吃了,到处都是肉——吃完也就该自己死了!
为什么食人肉会如此呢?
他们是明明知道自己吃的是人肉,一闭眼就会想到刚才那血淋淋的场面,哪能安坐如平居呢?——他们之所以在吃的当时能吃下去,只是因为饥饿——人不吃饭,三天之后就会出现一种幻觉,会丧失所有的羞耻感,会公然地抢粮店,围攻大户,会不怕肮脏,什么东西似乎都可以吃下去。但是食用过后,短暂的时间内恢复了体力和正常的思维,又会悲观地解剖自己的灵魂,虽然不是科学的方法,但是千百年来佛教的轮回观念、城隍庙里的十殿阎君的画像、政府官员所依仗的儒家理念、家族祠长的耳提面命等等,无不让他们又回到了“从前”,用从前的思想来印证自己现在的处境——我吃过人肉了?!!!这样的巨大压力下,没有人会顶得住。
但正如战士上阵歼敌,第一次面对血腥,比如看到和自己同样年轻的小敌人倒在自己的枪口下抽搐,或者是听到中弹的战友那鬼哭狼嚎的呻吟,地面到处是缺胳膊少腿的尸体或伤员,如何能够不恐惧莫名呢?但是,经历多了,也就不会再呕吐了。初次执行死刑任务的武警和初次面对大面积伤口的小护士也是这个心态吧。吃人肉的人,第一次食用过后,没有挺过自己的良心关的,就如上文,也死掉了;挺过来的,就成了亡命之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
左友庚看到洛四郎治下并无饥民,更是收容父老乡亲无数,左友庚本有投靠之心,无奈自己本是罪臣,天启可会收容。左友庚左思右想,难以抉择。
待到两军对阵,左友庚看看周围面色蜡黄的将士,举目四看,饿殍满地。左友庚下定了决心。
左友庚命人打开的城门,持了朴刀站在阵前,朗声道:“我乃通州守将左友庚,本乃罪人,受家乡父老恩惠,实是无颜因我再起祸端,引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