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相公,造反吧! 作者:蓝艾草(晋江金推vip2013.09.26完结)-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就一套茶具,倒心疼的似我剜了你的心肝肉似的,瞧你这点子出息!”温二老爷子轻讽。
司马瑜却是个认真的孩子,出言道:“这套茶具出自宫里。”
藩王府邸,这种赏赐之物不断,他一眼便分辨的出来。
温二老爷子眼神一变,到底又寻出一句话来讽刺:“别是你偷的吧?没被内廷侍卫打个半死?”
薛寒云见得三老爷子全无招架之力,好心道:“晚辈就是羽林郎,其实……当官的在宫里偷东西,有点难。”
这类茶具,都有专门收放的地方,哪里能被当官的偷了去。
二老爷子气的脸都红了,呼的一声站了起来,便要往外走:“再坐会儿,我定然要被气死!”明明三老爷子并未还击,他却更加气闷。
三老爷子眼看着二老爷子起身,一句话想也未想便顺口而出:“二哥不留着吃顿饭再回去?”
二老爷子脚下一滞,转头道:“你这般抠,府上哪里会有好厨子?”说着这话却转头又回来坐下了,朝着旁边看傻的仆人喝道:“这么没眼色的东西,还不给老爷添茶?”
“你这贪官,老百姓的血汗你也吃的下去?”温三老爷子终于挤出了一句话,只是音量明显偏低不少。
薛寒云与司马瑜对视一眼,都不知道这两老头在闹什么别扭。
☆、44状况
温毓欣跟着母兄去了云乡;外祖父家的孙女儿便只有温毓琼一个陪着柳明月了。但温毓琼性子文静,规行步距;极不合柳明月的脾性,她又是个坐不住的,没两日便偷溜进外祖父的书房里消遣。
温老爷子偶然撞上前来“偷书”的外孙女儿;一张黑脸简直不知道是应该板着还是笑出来。
说起来;家中子孙辈鲜少有人不怕他的;逢他板脸,旁的子孙皆退避三舍。只除了小温氏,即柳明月的亲娘;还有那位不听话的孙子温友昌;最近又新添了小外孙女儿柳明月。
这丫头最不怵人;初次被抓;瞪着一双清澈明亮之极的眼睛,委屈的告状:“外翁,外婆跟大舅母要我与小表妹做针线……”
温老爷子费解:“你不愿意做针线?”
柳明月点头如小鸡啄米:“嗯嗯。”又诚恳解释:“我在京中这些都学过了,现在改学武艺了!”
……柳厚这是什么家教?好好一个女儿家去舞刀弄棒?!
温老爷子板起黑脸来训小外孙女:“女孩子家家,针指女红乃是基本,你不好生做,小心将来嫁找不到婆家!”
老爷子思虑着,是不是给女婿写封信,就小外孙女的教育问题探讨一二。
小外孙女一脸满不在乎:“外翁,我已经订亲了……”不愁嫁不出去了!寒云哥哥要是胆敢不娶……她露出个堪称为凶神恶煞的表情来……
温老爷子十分无语。只因她肖似其母,大胆聪慧更似,就算他板着脸,小姑娘也不怕,这会笑嘻嘻缠上来,挽着他的胳膊,就跟没瞧见他的黑脸似的,讨好的蹭上来:“外翁要不信我改天给外翁做个荷包来……”
改天荷包倒是真做好了,绣的山石嶙峋,石上小虫根须分明,不过……荷包里却装着松子糖。
“外翁吃了我的糖,便不许再瞪我,不许再训我……我来找书看,外翁也不许阻拦……”
一个绣功精致的荷包,一包香甜的松子糖,外带一大堆附加条件。
温老爷子举着荷包的神情温柔,许多年以前,他的小女儿也这般跑来讨好她,笑靥如花。
温老夫人接过荷包不由夸赞:“想不到这小丫头针线活倒不错。”又心头不平:“怎的就只给你做了荷包?敢是你吓唬小丫头了?”明明她对小丫头更和蔼。
两老相视一眼,不约而同想起了早逝的小女儿,皆叹了一口气,面色转黯……
柳明月不知两老心中所思,隔天在老爷子书房里搜书的时候居然教她碰到了另外一个胆儿大的:温友昌。
这位二表兄现年已经二十四岁了,还未成亲,按着大启风俗,已是异数。不过全家上下拿他没有办法,说的狠了,他便跑的不知所踪,一两年不回来都是轻的。
这次回来,自司马瑜缠上了薛寒云,他便松了一口气,有时候闭门不出,有时候去外面会友三五日不归,偶尔偷进老爷子书房找找书……行动小心,比柳明月的行为猥琐不少,贼头贼脑,猫着腰,生怕被老爷子发现了——万一被砸一砚台,可就得不偿失了。
他第一次与柳明月在书房撞上,就因为这种猥琐的步子,被柳明月当头砸了一书,小姑娘扑上去,赏了他一顿拳脚,只捧的温友昌嗷嗷惨叫。
——老爷子下手都没这么狠的!
什么时候,老爷子的书房里竟然留了个会武的丫头守着?
二人打了个照面,柳明月强抑住惊讶及腹中几乎要喷薄而出的笑意,满面愧疚:“二表哥……你这是做什么?难道老爷子书房里藏着什么宝贝不成?你做这种贼子行径!”
温友昌咬牙:“你就是阿翁的宝贝!”居然能这样光明正大在老爷子书房里消磨时间……家中子孙辈哪个有这种待遇?
过后柳明月一脸愧疚跟着温友昌回他的院子,身后跟着两名丫环,温友昌一再提醒她:“表妹,你跟着我不合礼数!”
江北比之京城,男女之防要重上许多,各家亲戚家的小姐们来了,也多是在后院陪着老夫人或者太太奶奶,哪能与表兄弟们厮混在一处?
不过柳明月是特例,温老爷子与温老夫人皆不想拘着她,她又一副“我自己便是我的规矩”的模样,连林氏及颜氏都不能迫着她,只随她在宅内走动。
温友政的两子已经康复,天天去温老夫人处请安,颜氏为人和气,很容易亲近,只是她身后亦步亦趋跟着温友政的侍妾,柳明月对这种场景甚为不适,只除了初次见面,给两个小外甥各送了一对金项圈与两对小金锞子,闲暇时逗一逗他们,余者不多理会。
这些亲戚间的来往打点,全是夏惠在打理。手头但有缺的物件,便会开了单子给连生,要他去外面采购。柳厚疼女儿,临出门给的银子倒很是丰足。
柳明月自跟着温友昌去过一回他的院子之后,在枯燥的温府又发现了一处风水宝地。
温友昌四处游历,书房里到处摆着很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柳明月初次进去便被迷了眼,挨个把玩,都不舍得放手。
东西固不值多少钱,但是胜在新奇有趣。
此后又发现,温友昌书房里的藏书量比之温老爷子亦不逊色,且比起温老爷子的书房,要有趣的多。温老爷子多是读收人惯常收藏的典籍外加各地风物民俗志,或者农事记载。听说他老人家当御史大夫之前,也曾任过地方官,关注农田水利,造福一方,政绩斐然。
不然,他后来当了京官,弹劾起朝中百官来,何来那么大底气?
柳明月再无聊了,便窜进温友昌的书房里搜罗。
温友昌书房里大部分是游记,话本,各种闲杂书,便是农事兵法算学医书,都能搜罗出几本来。柳明月更在他的书房里搜出他自己写的各地见闻游记,虽然还未完成,不过略翻一翻,居然也将大启大半河山走完。
每行一地,游记后面必画着当地地形图。
柳明月恨不得当时便据为己有,被温友昌严词拒绝,她又软磨硬缠,最终磨的温友昌答应再抄一本给她,她这才心满意足的揣着原本去读。
薛寒云这些日子与司马瑜切磋,原来柳明月还会偶尔过来,见到他们或比武,或赛诗,深感无趣,便扭身去了。不防过了半月都不见人影,他始觉出不好来,遣了连生去二门处寻夏惠问问柳明月这些日子的行踪,连生转来回复:小姐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偶尔被长房的几位表姐请去喝茶小聚,玩一玩就回来了。
但柳明月不来寻他,起先他只觉正常,半月都未曾来,便极不正常。
再遣连生去问,连生再回又多添了一句:“夏惠姐姐说,小姐这些日子往二表少爷院里去的勤了些……”
薛寒云便有些坐不住了。
他借着向温老夫人请安的机会,伸长脖子在温家后院瞧了一回……只因行为怪异,引得来往的婆子丫环皆有探询之意,偏不曾瞧见柳明月的影子,明明让连生提早传了信给夏惠,结果却连个影子都未曾瞧见,只得怏怏而回。
司马瑜见他神色不对,连连追问,小世子的好奇心很是旺盛,居然也磨的薛寒云开了金口。
听得是小未婚妻可能受到了冷落,数日不曾来寻他,司马瑜暗地里高兴,男儿俱是要建功立业的,天天有个女人在身后牵着挂着,实在有些施展不开手脚,嘴里却大包大揽:“这种事情有什么好犯难的?女人嘛,买些吃的玩的送进去,定然就哄转了过来。不如我们今儿去外面书肆的时候,薛兄顺便去首饰铺子里买些首饰送进去?”
司马瑜身边的贴身小厮咸富转身偷笑:世子何尝在女子身上费过心思?
他如今才不过十三岁,蜀王妃只生了这一个儿子,生怕被丫环们教唆坏了,早知人事伤了身子骨,看的贼紧,院里一律是小厮护卫,极早便被挪到了外院,至今也未沾过女子,哪里懂女儿家的心事?
纸上谈兵可不说的就是他吗?
还是连生看不下去了,背着司马瑜偷偷与薛寒云道:“少爷别乱想,我瞧着小姐不是那种爱耍小心思生闷气的。她要生气了,直接杀过来算帐倒有可能,自己埋头生闷气……有点难……”
薛寒云想想,也是。
小丫头何时在他面前憋屈过?
“不过……”连生期期艾艾:“听得夏惠姐姐说,二表少爷房里有许多小玩意儿,还与的什么书,勾的小姐成天往他院里跑……”
这情形,有点耳熟啊。
薛寒云乍一听便感觉不太妙,细一想:这不是往常他与小丫头的相处模式吗?
柳明月向来是个不定性的,又最喜欢新奇有趣的小玩意儿,联想到温友昌的谈吐……山南海北的游历回来,藏着一肚子的见闻……柳明月最喜听这个!
就算文定之后的那个人,如果不定期投喂,还是容易出现状况……薛寒云有些忧虑了!
他与柳明月来到江北的初衷乃是为了让温家老爷子太夫人接纳他,结果如今两位老人待他倒好,神色一日缓似一日,却在最要紧的关节……忽略了小丫头……
☆、45庆幸
薛寒云与温友思温友年兄弟俩交情颇深,但与温友昌却只是点头之交。
温友昌从来不是个好应酬的人;哪怕家中来客是他招来的;比如司马瑜,如今也被他丢给了薛寒云应付;除了要忍受世子殿下偶尔会把他的书房弄成狗窝这点不太愉快的事情之外,旁的尚在他忍受范围之内。
温时深恨次子这一点,逮着他在家的某一日,将他堵在书房里好一顿臭骂;温友昌在其父滔滔不绝的一个时辰训斥之后;斟了杯茶给温大爷,“世子殿下不是有表妹夫招待吗?”
温时额头青筋用力跳动,咬牙苦忍才没当场动手揍他:“……老爷子都没吐口;哪里来的表妹夫?尚在考察……”后知后觉想起来;薛寒云也算是客。
这门亲事做准,他还是娇客!
温时砸了儿子斟过来的茶盏,拂袖而去。
他不曾出仕,下面两个儿子,温友政小时启蒙倒不错,可是大一些了,宁可去田间地头与佃户交流,或者在三房各商铺转悠,也不喜在书房苦读。次子当初连老爷子也赞才思敏捷,原以为是一众兄弟里面最出众的一个,也的确,温友昌记忆力极佳,过目成诵,但越大心越野,四处游历不着家,两三年回趟家来,要么闭门不出,要么三五天不见人影,都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这样两个儿子,如今推出去应酬,没一个能与薛寒云司马瑜谈到一起的。
反观温昀二子,不但是读书的料,在应酬上面亦不落人后,早早同薛寒云打好了关系,同为表兄,如今瞧着也有亲疏远近之分。
温时内心暗暗焦急,回内宅便叮嘱林氏,多多照顾柳明月。
林氏照顾柳明月的方法便是,带着她与温毓琼学习针指女红,怜她幼失母恃,每每抓着她便是耳提面命一通规矩教诲,比不得万氏的教导,多是以趣闻故事在不觉间影响她。林氏是板正妇人,原是出自一片慈心,偏柳明月自小被柳厚宠的任性,最听不得这些刻板教诲,到了后来,小丫头远远瞧着大舅母的身影,早撒丫子开溜。
她惯常出入前院老爷子书房或者温友昌书房,林氏又不能去老爷子书房揪她出来,有负温时重托,内心压力巨大。
反倒是温老夫人见小外孙女惯熟了以后,露出活泼本性,内心很是欣慰。柳明月自给温老爷子送完荷包没几日,便送了一个亲手做的抹额给她,老夫人笑的合不拢嘴,又嘱咐林氏:“想来平日在相府她也是这般在宅子里行走,且先把咱们家的那些规矩放一放,由得她去顽罢。没得千里路上来了,还要拘着孩子不得开心……”
林氏哪里还敢管着柳明月?
温毓琼虽每日跟在嫡母身边学规矩,但对这位表姐,却是十二万分的羡慕。
柳明月不知因着她,将温家三房后院里的规矩全部推翻,如今看温友昌写的游记又正在兴头上,每看到不解之处或者欣悦之时,必要跑去追着温友昌详细询问。
亏得温友昌记忆力比之旁人强上许多,在她挖空心思的追问之下,居然答的游刃有余。
由是柳明月觉得这位二表兄有大才!
被薛寒云堵在温老爷子书房门外,她的第一反应便是兴冲冲扑上去炫耀:“寒云哥哥,二表兄太厉害了!”就跟小孩子寻到了心爱的玩具,必要与亲近的人分享一番喜悦之意。
薛寒云内心陡然到了警戒边缘,勉强露出个笑容,温声道:“不知道二表兄哪里让月儿这般赞赏了?”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柳明月将温友昌写的游记小心递上去,双目亮晶晶,带着试探之意:“寒云哥哥,我们……可以去这些地方玩吧?”
薛寒云接过来,起先不过是略翻一翻,可是翻过两页之后神色便凝重了起来。
温友昌只是个寻常学子,甚直他对考功名都不感兴趣,只对四处游历及各种杂学感兴趣。但薛寒云出自军人世家,深知详细的地形图及风俗人文天气变化对一场战争的胜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薛寒云心内震憾:温友昌到底知不知道他这份游记的性?
温友昌的游记以自己亲身所历所感,及与当地百姓询问两者相结合,每至一处,也有详细的地形图,及各地风貌习俗天气变化外加饮食传统,又或后缀有趣的俚语或传说,读来颇有意趣,恨不得引人亲历。
对这位二表兄,薛寒云此刻已经不止是警惕了。
他不答反问:“月儿想去四处游历?”
柳明月兴奋点头:“本来也没想过那么多,可是看过二表兄的游记以后,恨不得现在就出发,也去看看大启万里江山……”
薛寒云安抚性的摸摸她的脑袋:“将来……”将来有没有机会去四下游历,他也不知道。
面对这样天真无邪的笑颜,他忽觉心内踌躇,说不出的沉重。
从城破家亡的那一刻开始,他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活下去一个目标,还有将来重回边疆,守护一方安宁的信念。但是,如今面对着这样笑如春花的脸孔,他忽然说不出任何话了。
除了这个信念,他还想贪心的想要与她长相厮守。
可是,她是相国府的独女,自小金尊玉贵长大,何尝受得了那份苦?
柳明月不知薛寒云所思所想,见得他整个人忽然之间神色怔忡,似有诸多犹疑,也想到她们是前来拜访外祖一家,这样贸然远游,恐怕外祖在阿爹那里也不好交待,便安慰的扯了扯薛寒云的袖子:“寒云哥哥,我只是说说,此时不能去玩,以后……总有机会的罢?”
薛寒云眼前一亮:此生……总有机会的吧?
多年之后回首,薛寒云深深的庆幸他这趟江北之行。
彼时他也只是郑重向柳明月承诺:“以后有了机会,我便带你去各处看看……”
柳明月见得他答应,便极为高兴,又想到这些日子被圈在宅子里不曾出去,偶尔被长房的表姐妹们邀请去玩,也无甚趣味,好不容易见得薛寒云有空理她,便揪着他不放,转头图个近便,将温友昌写的游记暂且存放在温老爷子书房的书架上,拉着薛寒云要去外面玩,又遣了夏惠去向温老夫人告诉一声。
薛寒云思及这些日子冷落了她,内心抱愧,索性答应了她。哪知临出门前却遇上了从外面回来的司马瑜。
司马瑜见得他们要出游,哪肯不来凑这热闹?
柳明月虽知这位乃是蜀王世子,但对他整日霸着薛寒云还是颇有微词,若非对方是男子,她早有一箩筐话要砸过去。瞧在他是男子的份上,便忍着。听得他也要去,从薛寒云一侧探头过去,瞪了他一眼:“世子殿下缺什么,我与寒云哥哥来的时候给你捎回来。”
司马瑜也是个霸道的性子,男女之情尚未开窍,旁人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来做。初与温友昌相识,死缠着他,温友昌拗不过,问起姓名,温友昌随口胡谄:“在下陆叁。”他便随口叫人家“阿三”,哪怕进了温宅至今不肯改。
此后几十年间,只要听到他叫“阿三”,想都不用想,那必是叫温友昌。
温友昌为此后悔了几十年,当初就不该胡诌个名字给他。
从某方面来说,司马瑜是天生固执的人,他认定了薛寒云与他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恨不得日夜切磋,哪里懂得看人脸色,留出来些时间让柳明月与薛寒云独处?
司马瑜面不改色:“我就是随便出去转转。”
柳明月眉毛倒竖,已有了怒意:“你不是才从外面转回来吗?”这人太不会察颜观色了些……浑然忘了自己也有类似的毛病,虽然如今已有了改进。
大约……被家人捧在心口长大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毛病,不太会看人脸色行事。
“顺便与薛兄去外面书肆淘些书回来。”
司马瑜自觉这理由正当无比,且前两日薛寒云还答应过他的。
薛寒云:“……”
身侧一边一个,两人都是恼起来完全不顾忌旁人所想的主儿,一边一个拉着薛寒云的胳膊便往外拉,引的三人贴身侍候的丫环小厮们面面相窥,不知如何是好。
好在,林氏听得他们要出门,便遣了丫环来问,是要坐车还是坐船,正好替薛寒云解了围。
“坐船!”
“坐车!”
哪知道听完丫环问话,司马瑜与柳明月又在出行工具上争执了起来。最后还是薛寒云安抚的摸了摸柳明月的脑袋,回过身来顺手在司马瑜脑袋上摸了一把,劝道:“不如坐船吧?”就像劝慰两个不懂事的孩子。
京中鲜少能有坐船出游的机会,即使有,也不及江北这般便宜,柳明月即执意要坐船,薛寒云自然偏向着她。
哪知道薛寒云顺手一摸之下,却将蜀王世子摸炸了毛。
司马瑜从不将自己当小孩儿看待,这些日子以来一直以薛寒云的对手而自居,如今受到这般对待,只觉尊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眉毛拧的死紧,当场便下挑战书。
薛寒云听得他一本正经的下挑战书,头疼的恨不得当场剁了自己那只爪子……这就是胡乱摸的下场啊!
他没有亲弟,师门几名师弟都不及这位蜀王世子执著可爱,那几位都是见风转舵的主儿,一见他抡起拳头,抵挡不住便会凄厉呼救,好似他要行凶一般,这位蜀王世子却极为坚强,拿来当人形沙袋来练武,最是扛打,一声不吭,还会想法子挽回败局。
薛寒云好说歹说,无奈司马瑜认死理,非要以比武来洗刷薛寒云对他的轻视。最后被柳明月一句话给打消了念头:“世子殿下难道是小孩子,不分时节场合便要拉着人打架?”
司马瑜最恨人家说他小,最后臭着张脸与薛柳二人上了温家后门小码头上停靠的小船。
☆、46、试探
正是七月盛夏,虽天气炎热;但靠水之地;总有几分凉爽之意。
撑着舟子的乃是温家身强体壮的婆子;船行平稳;柳明月与薛寒云并肩,对面坐着司马瑜,三人侍候的丫环小厮皆在舱内侍立;鸦雀无声。
司马瑜上了船之后,板着脸半日不吭声,柳明月见得他这副情状,心头暗喜;拉着薛寒云指点沿途岸上行人风景贪看;待得船行一刻钟后;便到了慈安镇最繁体的街市码头。
慈安镇水道密布似蛛网,水道内小舟画舫不知凡几,更有摇撸者靠渡资生活,养家糊口。柳明月他们坐的船乃是温家自己家置办,内里布置简洁雅致,更有两名随船的丫环烧水沏茶,招待客人。
待得靠了岸,三人带着随从丫环小厮沿着长街一路逛过去。沿途商贩云集,店铺林立,一家挨着一家。
柳明月来了此间,虽有长房的几位表姐时常相邀,但多是女子间集诗结社,又或者有幽静园林可赏,又或者家中摆几桌小宴,喝些果子酒,有十二三岁的小丫头朱唇轻启,唱几支曲子助兴,全然不曾在街上闲逛,感受一番江北水乡的烟火气息。
她一路走来,边行边看,或胭脂铺子,或首饰铺子,虽招来司马瑜一顿猛烈抨击,什么“女子在这世上,从来只会两样,一样是涂脂抹粉,一样是穿衣打扮,旁的全然不曾考虑过……”之语,依旧逛的兴致盎然。
柳明月拿着玫瑰胭脂膏子往手背上去试色泽润度,边漫不经心的还击:“难道要女儿家舞刀弄枪,保家卫国,思考历史兴衰,以史为鉴,忧虑社会弊端,才算正途?”
“老板,这盒胭脂包起来!”又转头微笑,做最后一击:“那要你们男人干嘛?”
司马瑜:“……”好伶俐的口齿!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薛寒云,寻找性别上的同盟军。
薛寒云处于这种立场,连忙表态:保家卫国赚钱养家所有辛苦的事情都由他来做,至于月儿,你只需要负责穿衣打扮,吃喝到老!
还有句心里话未曾说出口:绵延子嗣!
司马瑜大败!
又见得他堂堂男儿,事事以柳明月为先,巴巴陪着她在成衣胭脂首饰铺子里打转,还“谄媚赞扬”那牙尖嘴利的丫头穿什么戴什么都好看,又将她看中的全部买下,顿觉羞与他为伍,直恨不得在街上与他们二人拉开五尺远的距离。
柳明月原本并非是要采买衣物首饰,她临行前,将这些随身用的东西带了许多,瞧见司马瑜嫌恶的表情,想将他甩开,索性只在这些铺子里消磨时间,瞧来瞧去,又拉着薛寒云兴致勃勃的讨论她戴哪一件首饰好看。
司马瑜身边的小厮咸富颇识得些眉眼高低,拉着司马瑜一阵嘀咕,未几,司马瑜便换了一副笑脸,极有耐性在首饰胭脂铺子里不肯走,直令店家将铺中上等货皆拿来他瞧上一瞧,道是家中妹妹众多,出来一趟,总要捎些脂粉回去。
其实蜀王府倒真有几位小郡主,只是……最大的今年不过八岁,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
柳明月见得他比自己还磨蹭,一个男儿家,对着胭脂首饰爱不释手,又拉了薛寒云去讨论,反受不了这副场景,率先出了铺子,独留下司马瑜与薛寒云面面相窥。
司马瑜放下手中胭脂,老气横秋的指点薛寒云:“薛兄啊,女子都不可惯,惯了必要上头抓脸的!”
蜀王严谨古板,府中姬妾不少,皆十分规矩,在蜀王面前连大气也不敢出,哪有妇人在男子面前这般随意的?
哪晓得薛寒云这般文武皆通的性子,偏对上未婚小妻子,居然是个软脚虾!
掌柜的见这位小爷指挥他瞧了半日,一件未买,欲哭无泪的唤了小二来收拾被翻乱的货物。
薛寒云笑的自得:“没办法,从小惯到大,我也习惯了!”完全是一副其乐无趣的样子。
咸富暗道:世子哪晓得两情相悦,说穿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再多的规矩教条,架不住人家俩人你情我愿啊!
柳明月出去之后不见薛寒云跟上来,返身回来拉他,恰听到这句话,抿嘴朝司马瑜得意一笑,“殿下小孩子家家,哪里懂这些?!”拉了薛寒云便走,只气得司马瑜在后面跳脚。
她如今在司马瑜面前,油然而生一种过来人情商上的优越感,对这未曾开窍的世子殿下,极尽嘲讽打击之能事,见得他气到跳脚,便觉开怀。
三个人逛了一路,满载而归,依旧坐船回去,从后门进了后院,恰碰上何秀莲带着丫环小芬,还有温毓珠的贴身丫环琉璃款款行来,看那样子,是才从温老夫人院子里出来。
温老夫人身边的丫环瞧见她回转,立时上前陪笑道:“珠姐儿与何姑娘来了一会子,珠姐儿等不到表姑娘回来,有事先回去了。何姑娘一直在等姑娘,这会子才要走姑娘就回来了。”
柳明月瞧一眼薛寒云,不动声色道:“何姐姐既然来了,便去我房里坐坐吧?”又回头指使薛寒云:“寒云哥哥帮我把这些书拎回房嘛?”
三人最后还是逛到了书肆,不止是跟着的小厮连生咸富,便是柳明月薛寒云,及司马瑜手里,都抱着书。夏惠则拎着柳明月买的胭脂水粉首饰等物。
何秀莲听得此言,眼前不禁一亮。
司马瑜带着自家小厮往温友昌的院里去了,薛寒云便随着柳明月回转。何秀莲羞怯怯与柳明月并肩而行,目光时不时偷偷打量一番薛寒云。
柳明月只作不见。
何秀莲这些日子虽然与柳明月偶尔有见,但都是柳明月被温毓珠请到长房,不曾来三房。眼瞧着再过小半年,温毓珠便要出嫁,那日早起她去给何氏请安,在房门外听得何氏与陪房妈妈商议,等温毓珠出嫁了,便要将她送回自己家待嫁。
虽何氏也道她家贫困,定要替她置办一份体面些的嫁妆,但她想到未来等待着自己要嫁的男子,不是家贫便是辛苦的小手艺人,哪里有家境富裕又斯文俊俏的公子哥儿?不由一阵心灰绝望。
何氏与何秀莲的父亲,认真说起来,已是隔房。只是何家人丁稀少了些,一向走的近。何秀莲十岁那年,家中境况不好,其父母在考虑投亲靠友还是索性将何秀莲卖身为奴这两条路上思索良久,恰遇何氏回娘家,便去求何氏收留这隔房内侄女,只当她是洒扫的粗使丫环,赏一口饭吃。
何氏厚道,动了恻隐之心,既不曾拿她当粗使丫环,也不曾苛待她,对外只道娘家内侄女要来温府作客,又暗中资助何秀莲父母银子,将何秀莲打扮体面些,送到温府来。
便是何秀莲身边那个使唤丫头小芬,也还是何氏资助何秀莲父母的银子,她父母想到女儿在温府没有心腹之人,这才买了个小丫环,一起被何母送进了温府。
这些年,何秀莲家在何氏的资助之下,日子渐渐过的像模像样。何氏更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