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鱼跃农门 作者:风玖蓝(起点vip2012-08-31完结,美食种田文)-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夫人笑了,直言道,“生恩不及养恩大,说到功劳,哪儿有人比得上妹子?再说,他嫡母远在京城,也不见过来,难道要县主在这儿待上三年之后才娶亲不成?”
赵氏很是为难,支支吾吾道,“可是他还有外祖母在,就算嫡母不管,外祖母肯定要管的!不瞒夫人,他林家对我们有不满在里面,最近……”她顿一顿,“最近源清已经很少上我们家来了,我只怕这样下去,他跟我们家就此脱离关系也不一定。”
冯夫人听了大吃一惊,她倒是没有想到林家跟杜家的关系,只想着李源清是杜显夫妇养大的,那么,他们的话在李源清那边也有分量,谁料林家竟然对此有这么大意见,还迫使李源清跟杜家不来往……
说起来,李源清在李家不过是个庶子,又是后来才寻回来的,跟他父亲的感情肯定不太深厚,在家里地位必定也不高,而林家那么大产业,林家的大儿子是武状元出身,以前是位大将军,辞官时听说皇上都多有挽留。
由此看来,将来林家对李源清借助必定很大,那么,他真要选择林家,放弃杜家的养父母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203章 胭脂
这么一番计较,冯夫人心里就有点犹豫,甚至有点后悔了。
林家老太太为了经常能看到李源清,不惜搬家,在县里连买了数个住所,还有好几家店铺,如今想起来,举动确实有些夸张,那么,根据赵氏说的,大概是做给杜家看的,那岂不是两家势不两立?
其实,她是不知道里面那层关系,只以为李源清是杜家在路上捡的,不晓得还有隐瞒林家的情由,当下又觉得奇怪,好歹也是辛辛苦苦帮他们养了十几年的,怎的林家却是这样的态度?
可究竟为什么她也不明白,只发现自己把力气花错了地方,有些气恼。
一开始就应该想到林家的
以前是因为远在南洞村,可都来县里了,怎的就没有往那边去探探呢?林家老太太才是跟李源清有血脉关系的人,赵氏这一点倒是没有说错。
李家那边的嫡母不在乎他的婚事,可林家肯定是要管的。
赵氏看她静默下来,心知刚才的话起了作用。
“林家老太太也是一时想不开,总会明白你们的辛劳的。”可就此放弃杜家,又是白费了之前的力气,冯夫人安慰两句,想了下道,“咱们整个县都晓得你们夫妇俩的品行,林家老太太将来也定然会了解。”
她也不好把话说得太满,如今尚不清楚李源清的意思,若是他真的放弃了杜家,那么这边自然是再没有可用之处,可若不是的话,他还是念着杜家的好,那她要是在中间做个和事老,可不是讨了两家的欢心?
得到两家的信任,李源清自然也会感激,那以后还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
听她这么说,赵氏心里松了口气。
自然,刚才的话题便没有再继续下去了。
刘家两位太太是看着冯夫人行事的,见她态度略有转换,心知必定是有什么变了,当下也不再拉着杜小鱼套近乎。
从冯家回来,赵氏就把杜小鱼叫来卧房单独说话。
“那冯夫人竟然是想把她的小女儿嫁给文渊呢,幸好我听你的话这样说了,她后来便没有再提这件事。”
原来还有这个企图,杜小鱼笑道,“这就行了,她肯定不会再来烦咱们了。”有林家老太太在,李源清的婚事哪儿由得了他们做主?要纠缠自是去纠缠林家。
“不过挑明了咱们两家的关系会不会不太好?”赵氏有些担忧,“这话不知道会不会传到外面去。”
“冯夫人是个懂分寸的人,岂会胡乱说话,娘放心好了。”杜小鱼挨着她坐下来,“娘也瞧见爹这两天的苦闷,咱们两家真要这么水火不容,二哥也不好做。我知道娘也是舍不得他的,虽然林氏很讨厌,不过林家老太太为人到底如何,咱们也不晓得,若是冯夫人能在中间起点作用,二哥也做了些事的话……”她顿一顿,“我只希望林家不干涉二哥来咱们家就好了,别的咱们也不求。”
赵氏轻叹口气,“难为你想这么多,都是我当年犯下的错,不然也不至于……”
见她又要自责,杜小鱼道,“怎么会是错呢?看二哥多喜欢咱们家,就算是错,也早就还清了,你把二哥培养的那么好,放在他们李家,未必能如此呢。”
虽然知道是安慰之说,赵氏心里还是轻松了些,这孩子确实一点也没有怨恨他们,即便是知道真想后,也仍然把他们当做亲生父母一般的孝顺。
这已经足够慰怀。
几日后,林庆真跟卢德昌去桐城,赵冬芝最近便在纸马铺帮着黄晓英一起看店,晚上跟黄云住在县里,也就不回来了。
黄立根,黄立荣兄弟两个自然是来杜家吃饭,反正就算以前,他们也经常在杜家的,早就已经习以为常。
而阮信跟黄立根道歉那日之后,两人不打不相识,竟然成了要好的朋友,从私塾回来也常来杜家玩。
天气炎热,杜小鱼取了冰好的寒瓜给他们解渴,阮信连声感谢。
杜小鱼不由好笑,瞧着他道,“你那会儿是故意抢立根的位置罢?这样有礼貌,还真不像会打架的人呢。你看看立根,吃得跟什么似的,我拿东西给他,他从来不谢的,这才是会打架的胚子。”
黄立根听见了,拿眼睛直瞪她。
阮信却愣了愣,答不出来,只低着头啃寒瓜。
寒瓜吃得七七八八时,阮玉拿着个小锦袋来了,见到阮信脸上都是红红的汁水,失笑道,“真是丢脸,好似我们家吃不起寒瓜一样,还给别人添麻烦来了。”又朝杜小鱼笑,“杜姑娘,谢谢你照顾我弟弟,他最近都不愿早回家,果然还是你们家舒服呢。”
“我们家孩子多呗,热闹。”杜小鱼也笑了笑,“你坐,我给你倒碗凉茶来。”
阮玉的家离这里还是要走一会儿的,她虽然撑着油伞挡住了阳光,可脸上还是有汗水显现,可见热得很。
她也不客气,挪步过去坐了下来。
静静等待的样子像朵玉兰花,黄立根忍不住瞅了又瞅,她目光看过来,他的脸嗖的红了。
阮信见状,皱眉道,“你看我姐干什么?”
黄立根恼了,“谁看了?我是在看那边的,那边的树”
阮玉听着他们二人对话,笑起来,冲阮信招招手道,“胡说八道什么呢,快坐下来,今儿夫子教了什么,说给我听听。”
阮信在姐姐面前乖得像只兔子,忙就听话的走过去。
杜小鱼出来的时候,阮信正在背诗,黄立根偷偷看着阮玉,像根呆掉的木头。
真是个大美人儿,黄立根这样晚熟的孩子都能被吸引住,倒是黄立树奇怪的紧,一点也没有反应,难道他还是没有忘掉青兰吗?
“阮姑娘,我上回路过你那些花田,都已经长出枝叶来了呢。”
“是啊,还算长得不错,比我想象的好多了,不过养肥什么的我真不懂,今儿也是想来问问你。”阮玉虚心请教道。
杜小鱼哪儿敢随便说,只道,“我也只能告诉你草药怎么放肥的,至少这些花我可不懂,得要拿捏分量,你可以取一些地先试试,有效果的话再大范围的使用。”
阮玉忙点头。
杜小鱼就把一些自个儿琢磨出来的经验讲了。
“听你一席话真是受教良多。”阮玉把手中的锦袋拿上来,从里面取出几盒胭脂,“我弟弟也常来麻烦你,这胭脂是我亲手调的,这两盒合适你跟黄花姐,这是赵大婶的,这是小婶的,还有……你还有个表姐吧?我想着年纪跟你应该也差不多,这是她的。”
居然一下子送了这么多人,杜小鱼忙推辞道,“这哪儿好意思。”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看我弟弟很喜欢你们家,以后打搅的时候肯定也多呢。”阮玉很诚恳。
杜小鱼只好拿了。
“你瞧瞧喜不喜欢?”阮玉说着往里面看了下,“大婶跟大叔都不在吗?”
“嗯,去田里了,雇工家里有点事,他们便去田里看看。”那一对夫妻的孩子病了,他们要留在家里照顾,请了几日假。
阮玉露出一些失望之色,但是一闪而过,笑起来道,“那胭脂是很合适年纪的,都不一样呢。”
就连胭脂盒都不同寻常,十分精致,巴掌大小,表面是磨光的铜面,她这盒雕刻着梅花花样,其他的有荷花图,也有鸳鸯游水,海棠满堂。
她打开一看,浅香扑鼻,那胭脂是淡粉色的,略略有珠光色彩,抹一点在指尖,又极为细腻,当真是极好的胭脂,比她以前见过的任何胭脂都要来得精细。
再好一点的话,就能及得上后世那些了。
“这胭脂做的真好”她发自内心的赞叹道,“阮姑娘你为何不留在京城发展,却要来这里呢?”
出于商人的本能反应,脱口而出就问了这个问题。这胭脂铺若是开在京城,只怕银子都要赚翻了呢
阮玉嘴角微微一动,苦笑了两下,“师父就在京城开了很多胭脂铺。”
很多胭脂铺……
杜小鱼心里一动,忽地想起冯夫人说过的话,有位姓华的女子,因为家道中落,差点被卖入烟花之地,后来白手起家,在京城开了数十家胭脂铺,胭脂比宫里做得还要好,又拿赚来的家财做善事,前阵子被皇后召见,说她乃是女子的楷模。
而阮玉好像说过她是有师父的,又是从京城而来,她惊讶的看着阮玉,“你的师父可是姓华?”
阮玉愣住了,“你如何知道?”
还真是那人的弟子,杜小鱼笑道,“我也是听冯夫人说的,你师父很了不起,做善事被皇后娘娘都召见了。”
阮玉脸色立时变得极为敬重,“我师父是世上少见的女子,也是我最崇敬的人。”
既然如此,那为何要离开这样的师父来飞仙县呢?杜小鱼不禁又有了疑问,听说他们是古定县的人,若是为了寻根定居,那也应该去那里才对。
可到底是别人的私事,她也不好问出来。
正文 第204章 妥协
第204章 妥协
阮玉自不会说里面的缘故,而是教她如何用胭脂,说添了珍珠粉末,年轻姑娘抹在脸上,更是多了份亮色,光彩照人。
给赵氏姐妹俩的又是不同了,颜色稍稍淡些,上了年纪的,不用那样艳,只是遮掩掉皱纹,显得皮肤白皙,像是找回了青春一样。
杜小鱼送到赵冬芝手里时,她爱不释手,赞叹道,“真真是好手艺,难怪别的胭脂铺都开不下去了。”
黄晓英也笑道,“我也是头一回见到这么好的胭脂,这阮姑娘什么样,娘喜欢的整天跟我唠叨,小鱼你倒是说来给我听听呢。”
杜小鱼也是好久没有见到黄晓英了,趁着林庆真不在,就顺便过来陪两天,姐妹俩说说话。
“长得像天上的仙女,等你看到就晓得了。至于手艺么,原来她是拜了京城那个姓华的女子做师父的,小姨肯定知道,就是冯夫人说的那个,被皇后娘娘召见的。”
赵冬芝想了会儿才想起来,大为惊讶。
黄晓英却是跟杜小鱼一样的疑惑,“她有个这样的师父,却为何不留在京城?”
“我也不明白呢,大概人各有志罢。”
赵冬芝见自己女儿有人陪,就说要去馆子看看,她前脚刚走,杜小鱼就笑起来,“你信不信,她肯定又去找阮姑娘的伯母了。”
黄晓英很有自知之明,摇头道,“阮姑娘那么优秀,怎么看得上立树?他这个愣头小子,我看是不成的。”
“我也这样说呢,不过我娘说也许阮姑娘的大伯母会操办她的终身大事,小姨也就老往那边想。其实这阮姑娘我相处下来,看着是个有主见的,听说这胭脂铺都是她一手促成,你也是管着纸马铺的,肯定知道各种事情都马虎不得,可见她是个想得很周全的人。”
黄晓英点点头,又叹口气,“我娘是一根筋的,我也不好劝她,等撞到墙总会知道。”
两人相视一笑,杜小鱼在铺子里闲走几步,只见几处柜子果然空了好些,原是存货都要卖完了,才大热天的急着去桐城。
“你们前段时间生意很好?”
“有三个富商家里都做丧事,买了不少东西去,直烧到五七,满一百天又是烧了好些,都用到了存货。”黄晓英答道,“本想过了鬼节再去桐城的,现在却是不得不提前了,”她拧起眉,“这天瞧着也凉不下来,也不知道路上会不会热着……”
她脸上写满了担心,杜小鱼眨了下眼睛,“可是想表姐夫了?”
黄晓英一怔,脸慢慢红了,“什么想不想的。”
怕她羞窘,杜小鱼便没再说,又问,“美真姐呢?”
“在家里呢,大概一会儿也要来了。”她笑道,“相公跟妹夫一走,娘跟吴大娘就来了,我跟美真一点也不忙。”
“那是你们俩的福气好。”一个有疼自个儿的娘,一个有超级好婆婆,别人羡慕也羡慕不来。
杜小鱼在那里住了三天才回来的,昨晚上下了场极大的暴雨,天气便开始转阴,有凉下来的趋势了。
却说李源清最近一次都没有来杜家,只要有空就去陪林家老太太,把她哄得高兴的不得了,直夸外孙孝顺。
这日李源清又专门请了玉衣班来给老太太唱堂会,自己也陪着一起听。
那玉衣班共演了两场大戏,用了足足一下午,老太太听得津津有味,有出戏恰巧是讲知县的义举的,那知县刚正不阿,聪明绝顶,与贪官周旋,最终替民申冤,赢得民心,得到圣上嘉奖的故事。
老太太笑眯眯的看着李源清,仿佛戏里说的就是他一般。
林氏见状就笑起来,“将来源清肯定也能有这大好前程的。”
“这是当然,我孙儿如此优秀,比戏里的知县还早一年中了进士呢又进过翰林院学习,有几人能比得上?”
李源清不禁笑道,“也是祖母教导的好。”
“我何时教导过你,是你天资聪慧,才能有这样好的机缘的”
李源清微微摇头,“倒也难说,要是我当年在京城长大,嫡母……”他苦笑两下,“祖母也知道,她跟我母亲水火不容,又岂会容我越过两个哥哥?”
老太太眉头一皱,她是何等聪明的人,林家老爷前几年去世后,这么大家业都在她掌控之下,处理的井井有条,什么样的话会有听不明白的?
他是在为杜家说话呢原来这场戏只是在为这一刻做铺垫而已
她又想起来,前几日冯夫人也来过一回,说起杜家,都是夸赞他们夫妇老实可靠,被家里赶出来时又是如何艰难。
可是事实上,李源清养得那么好,一点也看不出来是从农家出来的孩子,可见是从小就没有吃过多少苦的。
这些安排,肯定都是这个外孙一手促成,在他心里,杜家的地位牢不可破但他从未明说,而是顺着她的意思,抽时间陪她这个外祖母,样样都满足她,他确实是在花心思讨她的好的。
老太太心里五味纷杂,看着眼前面目俊朗,眼含诚恳甚至带了些请求之意的李源清,终于重重叹了口气出来。
她到底还是不想跟他有什么矛盾。
正如自己所得意自豪的,这个外孙太聪明,聪明到就算不依靠他们林家的力量,他也能精彩的活下去,而她这个外祖母,跟他不过就三年多的情谊,能有多深厚?若是不好好维系,只怕也有一扯就断的危险。
而她此时若是做出体恤的姿态,他却会感激她,对他们的亲情也是好的,至于杜家,若真是那样贪得无厌,总有一日会露出他们的真面目现在还没有实质的证据,倒也只能暂时容忍着了。
“你得空是该去看看他们,到底也有十几年的情分,里面虽有些错事,但我们林家向来是大度的,过去的就过去了罢。”她缓缓开了口。
林氏大惊,心道母亲怎的突然说出这种话来?正要出声,就被老太太盯了一眼,便又闭上了嘴。
“谢谢祖母的体谅,孙儿必会铭记在心。”李源清松了口气。
堂会散场,林氏急不可耐的跟在老太太身后,追着进了卧房,“娘,你怎么又允许他去见那家人了?”
“我什么时候明说过不允许的?”老太太哼了声,“东西是你去送的,办事不利,你还好意思说?”
林氏委屈道,“明明是娘叫我去的”
“这事不要再提了,怪只怪我们找到他太晚,他翅膀已经长出来,不是我们说什么他就会做什么。哎,说起来,这性子跟湘儿倒是像,她那会儿死命想嫁给那臭小子,却是不闹,只成日的讨好我,可是我却找不到对症,一味的不答应,后来她就做出这样激烈的事要是这回我不应了源清,只怕他也是……”
老太太闭了下眼睛,又慢慢睁开来,“也罢了,他如此顾念旧情,可见是不忘恩义的人,杜家不过是个农户,也妨碍不了我们林家什么。”
林氏很是不满,她上回被杜小鱼顶嘴,气得牙痒痒,后来看到李源清真不去杜家还当奏效,原来却不是这么回事。
“妙容呢?我好久不见她,怪想念她做菜的手艺的。”
听到这句,林氏立刻又眉开眼笑起来,“你要想她,我明儿就叫人去接过来。”
老太太点点头,“源清他那儿的大厨不怎么样,也不知道会不会喜欢妙容烧的饭菜,只她到底也是陈家的小姐……”
“无妨,无妨,反正有下手,她就光炒个菜算什么?”林氏忙道,陈妙容真的能嫁给李源清就好了,到时候他们两家才算真正的联系在一起。因为看得出来,老太太是真的很喜欢这个外孙,不像她,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算能经常回来住住,可林家的家业她是一点也碰不到的。
老太太就不说话了。
却说李源清刚想回府里休息,铺头就急匆匆的找上门来。
“大人,三里村那边发生了命案,死了好些人”
飞仙县底下共有六个村,三里村也在其统辖范围之内,离县里距离不太远,李源清忙问缘由。
“是一家镖局押镖路过三里村,被雁山上的土匪盯上,趁着半夜偷袭,结果两边打起来,死伤不少人,还牵连到客栈里的住客。”
“现在那边情况如何?”
“属下刚才派人去探查消息回来,说押送的大批黄金货物已经被那帮土匪抢走,镖局的人死了一半,还有几个追了过去,生死不明。至于住客……晚上了起了火,有几个烧得无法辨认,听其他几个受伤的住客说,是咱们县里的人。”
李源清沉吟片刻,“既然是有计划的来抢镖,应是定了后路,三里村背靠雁山,南边是水路,”他顿一顿道,“保不定早就停了船,你速去联系速水河码头的船夫,问是否看到有可疑的船只。”他说着坐到书案前,挥笔写了几行字,拿章盖了,“送去齐东县,那批土匪极为可能从水路去齐东,请张大人多派衙役巡查。”
铺头接过来,应一声忙忙的出门去了。
正文 第205章 虚惊一场
第205章 虚惊一场
飞仙县衙门到傍晚出动了所有的衙役,有好事者便打听出其中的缘由,这劫镖的事情就慢慢在县里传开来,各家各户有出门在外的家人,听说三里村那家客栈死了好几个住客,立时都焦急万分,生怕是自己家的人,最后都聚集在县衙门口探听情况。
里面也包括黄晓英跟林美真。
飞仙县去桐城是必经三里村的,算算时间,也确实是他们归家的时候,所以当赵冬芝一脸惨白得跑来杜家时,每个人心里都是咯噔一声。
“你不要乱想,也未必是的。”赵氏忙安慰赵冬芝,“衙门那边不是还没确认是谁么?”
赵冬芝急得声音都抖了,“可是听说就是我们县里的人,还是年纪轻的,这要万一真是女婿跟德昌,你叫晓英跟美真怎么活啊”
怎么会有这种事?杜小鱼心里也沉得好像放了一块铁似的,早不早晚不晚的居然是这时候发生了,叫人不担心都难
“二哥不在衙门吗?”她问道,这事的细枝末节只有李源清最清楚,若是问他想必会晓得死掉的人的身份。
赵冬芝叹息道,“就是不在才急,他亲自带衙役去涑水河了,要问个人都问不到,留下来的衙役又是不太清楚情况的。哎,我这心啊蹦蹦直跳,难受的很,我家晓英肯定比我还难过……”
赵氏按着她坐下来,“所以才叫你别慌,说不定是虚惊一场呢”
“我去县里陪陪表姐罢。”杜小鱼道,她也实在找不到话来安慰赵冬芝,若没有实质的证据证明他们没有死,那是无法说服的。
“也好,你去看看她们。”赵氏也道,“若等不到文渊回来,就住在那里罢。”她也知道问不清楚的话,心里是难以安心的。
杜小鱼应一声就出门去了。
到了县衙门口,果然见好多人围着,个个的表情都很沉重与愁苦,黄晓英跟林美真两个人站在东边角落里,脸色都很差。
吴大娘也来了,手里拎着饭盒,在劝她们两个吃点东西,可她们只是不停的摇头。
杜小鱼走过去,叫道,“吴大娘,表姐,美真姐。”
黄晓英看到她来,眼睛便是红了一红。
“小鱼你来了就好,快帮我劝劝她们,这两个傻孩子饭都不吃,这怎么行呢?”吴大娘连声叹气,卢德昌是他儿子,说到担心,有谁比得上她呢?那心里真像被一根针扎着似的,可是她不相信儿子会遇到这种事。
“表姐,美真姐,吴大娘在这种情况下还给你们亲手做饭,你们怎么能浪费她一番苦心?”杜小鱼也不客气,直接就点出了重点所在。
那两个人都是一怔,才想到吴大娘的身份,是啊,她是卢德昌的母亲,孩子可是身上掉下来的肉她们都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与焦急中,居然忘了去安慰本最应该得到安慰的人。
其实原也怪不得她们,当消息一传出来,吴大娘就先安慰起她们两个来,反而让人忽视了她自个儿的感受。
“娘,是媳妇的错。”林美真满脸羞愧。
“什么错不错的,真要知道错了,就给我好好吃饭。”吴大娘道。
“你们还是回去休息休息,坐下来好好吃顿饭罢。”杜小鱼道,“我在这儿等消息就是。”她们已经站了大半天了,身体也吃不消。
“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小鱼是你们的亲人,就听她的话,你们都跟我回去,一会儿休息好了再来替换小鱼就是了。”吴大娘伸手拉着两个人,“小鱼,你听到消息就来晓英那院子。”说罢就走了。
吴大娘果真是比一般人要坚强得多,杜小鱼十分佩服她。
天空灰蒙蒙的,像等待的人群中,每个人的心情。
听说李源清是前天傍晚带着人离开飞仙县的,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两天的时间,也不知道能不能抓到嫌犯?那帮土匪居然敢杀人放火,可见是穷凶极恶的,那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呢?
两层担忧压在心头,时间变得越来越难熬。
一直过了半个时辰,终于有动静了,有人在远处叫道,“县主回来了,回来了,犯人抓到了”
人群骚动起来,杜小鱼也四处张望。
果然看到十数个衙役慢慢走过来,押着五六个土匪,李源清走在最前方,他脸色显得有些白,左手腕缠着绷带。
那些人蜂拥而来,七嘴八舌得问各自想知道的信息。
李源清对身后一个衙役吩咐了几句话,抬起头来的时候看到了杜小鱼,她站在那里,也在看着他,他微微一笑,又低头对衙役吩咐一些话就先进了衙门。
那衙役站在门口,手握着腰刀,高声喝道,“刚才县主吩咐了,一个个来,都给我站好,不要挤扰乱秩序的,打十个板子”
听到要打板子,全都安静下来,乖乖的排好队。
又有别的衙役上来一个个问情况,领着进去衙门,自有主薄拿纸笔记下来他们说的话,好对照那些烧死的是不是他们家人。
杜小鱼站了会儿,很快就有人过来道,“大人在等你,姑娘请随我来。”
她就跟着去了,一边问道,“县主受伤了?”
那衙役点点头,崇敬道,“大人身先士卒,全靠了大人,才抓到那些土匪。”
李源清正坐在大椅上,看起来很疲惫,听到她来,才睁开了眼睛。
“叫大夫看过了?”她关切的道,很自然的走到他身边,审视着绷带,看起来包扎的很好。
“三里村有大夫,在那边看的。”他问,“你怎么会来衙门?莫不是担心我?”说到最后面一句的时候,他嘴角扬起笑意。
那目光闪动着什么,像是期盼,杜小鱼笑了,“我自然担心你。”
他笑意加深,像她伸出手,“大夫说一个时辰换下药,你给我换。”
她一怔,旋即就点了下头,“好,不过我是来问你一件事的。”
李源清从怀里把大夫配得伤药递给她,“什么事?”
“表姐夫跟卢大哥去了桐城,算起来,正是回来的时候,表姐跟美真姐急得不行,生怕客栈死掉的人是他们呢”
李源清的心陡然沉下来,“他们去桐城做什么?身边可带了什么特殊的物件?”
“是去给纸马铺进货的,要说东西,应该就是黄纸,金粉纸,桃木,麻衣这种,那客栈里有没有留下什么迹象?”
他听完松了口气,“客栈的伙计并没有提到这件事,他们若进了这些东西,都是不吉利的,那伙计肯定记得。你放心,他们应该没事的。”
“那就好了。”杜小鱼终于露出笑来,“我得去告诉表姐她们一声。”说着就要往外跑。
李源清一把拉住她,“她们在哪儿?我让人去通知,你还要给我换药呢。”
“在表姐家里。”
李源清也知道黄晓英住的地方,就把外面的衙役叫进来,吩咐了几句,那衙役便又出去了。
杜小鱼心里石头落了地,表情也轻松了,凑过去给他解开手腕上缠绕的白布,打开一看,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那伤口很深,都要露出骨头来,虽然血已经止住了,可看起来狰狞可怕,触目惊心。
她手指微抖,拿伤药小心抹在上面,皱眉道,“你又不是在沙场上打战的将军,要不要这样搏命呀?”
那心疼是看得见的,他的疼痛减轻了一大半,眉尖轻挑了下道,“是我大意,没料到那首领武艺不弱。”
杜小鱼抽了下嘴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