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馥春 作者:大爱非攻(起点大封推vip2014-09-03完结)-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仆人便下去了。老王爷又问起傅春儿的打算,说:“你今日既然过来,想必是已经拿定了主意的,且说来听听。”
傅春儿垂下眼帘,道:“王爷莫要笑我!”跟着她便老实地与老王爷说了她的打算——她打算做私房素宴,说白了就是卖素菜,而且是那种教人根本意想不到的那种素菜。
“那富户们为何非得到水绘阁去吃你的素席,不是去大明寺去吃顿素斋就好了?”老王爷一挑眉,问道。
傅春儿正准备开口说她的打算,却突然住口不言,只盯着远处从后面过来的一位娉娉婷婷的女子,瞪大了眼睛。
对面老王爷见了她这副神情,实在是忍不住,一口茶喷了出来。
对面过来的那女子,大约十七八岁的年纪,眉目如画,梳着坠马髻,鬓边簪着一朵硕大的五色绢花,手中托着一个果盘,果盘之中装着五味点心。那女子纤腰细细,走路时宛若弱柳,随风轻摆。傅春儿原再也不愿相信的,可是眼前的这名妇人,那眉眼盈盈之际,却分明又与适才那人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至此,已经出现了一名僧人,一名下人,再加一名女眷,下回还有什么?
傅春儿低低地惊呼出声。“王爷您家里这些仆下全是一家子出来的么?怎么能全部都长得一模一样?”
老王爷刚才自己笑得喷了一口茶,眼下又呛了一口气,正微微地咳着。那名妇人便开口道:“呀——王爷,我还是将医官请来让他给您看一下吧!”
傅春儿立时便听出端倪,那名妇人说话声娇柔婉转,但仍是稍显低沉了一些,而且——看这位妇人的身量便可大约知道,应该是适才那人所扮的。只是单看那妇人的面容,便真个儿一点破绽也无,真真是一名好女子,而且颜色出众。
傅春儿在心里便暗暗叹服,这真是——五官能长成这样真不容易,扮什么像什么。
果然,片刻功夫,一位穿着青衣的中年大夫,背着药箱,飘然出来,大喇喇地往朱若极身边一坐,左手五指在手上往老王爷右手上一搭,右手便往颌下的长须上一捻。傅春儿赶紧说:“诊脉不都是该按左手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那大夫尖声辩道,仿佛怒气勃发,不仅胡子被他吹了起来,眼睛更是要从眼眶里瞪出来了。傅春儿简直要为他这番急智叫好。
老王爷朱若极终于叹了口气道:“好了啊!你还是现了本来面目吧,我这位小朋友,已经知道你的本事。我敢打包票,她绝对不敢小觑你的啊!”
那大夫依旧演技甚好,临走还朝傅春儿面上狠狠瞪了一眼,傅春儿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朱若极便道:“你千万莫要笑他——回头他恼起你来,你可就要夜夜睡不安稳了。”
“是么?王爷,这人是谁啊?”傅春儿笑着问道。
朱若极口中便吐了一个名字。
“袁时?”傅春儿听了,几乎又要扶着桌子站出来,这个人,这个人,她傅春儿竟也是知道的——那个人,是在广陵府头一个有名的——讼师。
是的,那人是个讼师,曾经以在广陵府大堂上帮人争讼时的“成绩”而出名,传说此人最擅长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捏词狡辩,以渔人之利。曾经有一度广陵府有传说:凡是此人上堂辩护的刑名案子或是民事纠纷,竟从未败过。不过听说那人品格寻常,只要出得起钱,聘他辩护的,便没有“不可脱之罪”。因此既是是广陵府的孩童,都曾经听过此人的大名——
杨氏就曾经哄过傅阳与傅春儿,“你们再不早点睡,赶明儿袁讼师抓你们上大堂——”
此人大名,在广陵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是近几年,他终于消停了一些,听说所有寻上门的案子,都被他一一推了,也有人说他悔过前非,出家了。
想不到竟能在此见到这样一个广陵府数得上号的人物。
少时,袁时果然以“本来面目”出来见了见傅春儿,依旧是一身月白色的僧袍,只是头上多出六个戒疤出来。傅春儿仔细看了看他的年纪,大约在四十岁上下,应该就是那个能将小孩子从梦中吓醒,让大人闻之色变的袁讼师了吧!
“丫头,你都还没有说,为啥我要上你家去吃素斋,而不是去平山堂大明寺去扰那里的和尚呢?”老王爷又绕回到了刚才的问题。
“您也还都没回答我,为何广陵的盐商,竟然如此富裕优渥,又有钱,又有闲。”傅春儿也带着几分认真地说着。
袁讼师与老王爷互相看了一眼,“为什么你如今对盐商如此这般地关心呢?”
“因为我想知道,他们所赚的钱,是不是不义之财啊!如果是不义的银子,赚来又容易的紧,那我自然天天想着好好敲他们一笔啊!”傅春儿笑得极其天真无害,老王爷听了也不禁失笑,而那袁讼师则伸手在光光的脑门上一拍。
朱若极便三言两语,将盐商贩盐的基本规则,尤其是窝商坐收渔利的法子,告诉了傅春儿。
傅春儿咋舌,忍不住问道:“那黄家……?”
“黄家也是一样。只是黄至筠做上总商之位了以后,就立刻收手,将自家’盐’上头的所有生意都转了开去,将钱拢了去别的产业上,好歹还算是有点儒商的样子。”朱若极与黄家交情甚笃,这时好歹给了黄家一句正面评价。
傅春儿点头,她算是明白了,接着便把她在“水绘阁”那头的打算一一说了。朱若极与袁时都是听得大感兴味,袁时笑着道:“小姑娘,我看你一时半刻,应该是找不到这样机敏的人物,来帮你打理那头的生意吧!”
傅春儿故作神秘地道:“若是偏巧就是找到了一位呢!”
“哦?”袁时来了兴趣,道:“是谁?”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傅春儿激动得俏脸有点发红,若论口舌之便利,待人接物的急智,只怕是再也没有人比袁时更合适这个岗位了。而且,从眼下朱若极与这袁时的交情来看,这袁时,绝不会真的如传言中所说的,善恶不分。再说了,她相信老王爷绝对会站在她这头。
然而袁时重重地咳了一声,道:“某绝对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朱若极便瞅了他一眼。
“呀,何止五斗米啊,若是真从盐商大户身上赚到银两,这些银两我们铺子这头愿意与袁先生五五分成——五成与先生,五成交予大德生堂扶助广陵府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乡亲。”傅春儿故意曲解袁时的话,借此表明她这番“劫富济贫”的用途,跟着一双大眼睛眨啊眨地望着袁时,表现出无限期盼袁时的答复。
袁时瞪起眼,也不答话,两人便这么对视着,大有僵持下去的意思。
“小丫头,这事情包在我身上,回头我再帮你劝劝此人。”朱若极,看着有点头疼,便突然插口,“对了,你可知道,来年九月,皇家会派人往全国各地,重选贡物和进贡的皇商。我记得你家,应该是做香粉妆品生意的吧!”
这回轮到傅春儿惊讶了,她似乎并不曾向眼前这位老先生透露过自己家的生意,这位老王爷,怎会知道得这样清楚?
不过,这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消息,需要告诉父亲和哥哥。
“另外,小丫头,你铺子之中,昨日那位大夫,给我配的那剂药茶,倒是教我服用之后,身子松快了不少,回头你可以愿让那位大夫上我门来,我想再请他为我诊脉。”
“这时当然!”傅春儿当场爽快地应下了。
“还有,我昨日所说的恐怕有点偏颇,你若将这么大一间铺面,都用来应付那些个不着调的盐商,恐怕也有些将你这件铺子的长处给抹杀了。丫头,放开手脚去做吧!回头我去给你捧场!”老王爷谆谆地道,不自觉地流露着对傅春儿的关心。傅春儿哪有听不出来的,连忙给老王爷行了礼,这才告辞。
临走她还向那袁时抛了一句,“等着袁先生的好消息!”
袁时这时便深深地朝傅春儿躬下身,光光的头顶便对着傅春儿,露着头上的几个戒疤。傅春儿只道他是客气,哪晓得他突然用手在头顶一摸,那六个戒疤就马上消失了,颇有点像是变脸的那种技术。
傅春儿这时候对袁时这手神技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禁凭空对此人多了几分信心。她朝两人都是屈膝一礼,这才告辞。
待傅春儿出门,老王爷这才看向袁时,问道:“你怎样想?”
二百三十一章 不简单的讼棍
“老头子,那姑娘您是怎么认得的?小小一个姑娘,怎地懂得这许多,不仅如此,还与黄家颇为相熟——”袁时这时候斜倚在“半壁书屋”的一角,将双手在脑后合抱,双目凝望着片石山房的水面。他此刻已经没有适才扮作僧侣时那等云淡风轻的神情,眼中透着几分阴鸷,而脸上则现出痞气来。
“袁讼棍,你莫要想着打黄家的主意。广陵的盐商们,眼下都由黄家压着。黄至筠总算是个读过圣贤书的,不会由着人乱来,因此黄家在盐业总商这个位置上能多做几年,两淮盐业,便能安分几年。若是没了黄家,或是黄家财力家声弱了,控制不住那些小的,两淮便可能大乱。”朱若极告诫袁时。
袁时挠了挠光头,“哦”了一声,道:“黄家那个小的,是行五的那个吧!我瞧着却是个软和的,不像是有魄力能够搅动两淮盐业的样子。”
“搅动?搅动作甚?你又在想着什么?”朱若极有点警惕,“两淮盐业若是变局,整个东南都要乱。”
“我知道你因少年时那一场祸事,改变了心性,”朱若极苦口婆心地劝道,“可是你一身才学,若不能为百姓做点事情,那岂不是愧对了此生的抱负,也辜负了那人对你的期望——你难道就想一辈子就让人称呼你袁讼棍?”
袁时“砰”地站起来,极为焦躁地在园中走了一圈,再转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满脸的肃穆,道:“我几月前,曾经往淮北一趟,那里盐价奇高,百姓已然’淡食’,年节之时方能食些盐,您想想,这日子还过不过得了。百姓厨下无盐。如何能下田劳作?”
“老爷子,两淮票盐弊端,是导致盐商直接垄断盐业,虚抬盐价的原因,此法一定要改!如不能改,只能苦了天下百姓。”
“两淮盐税,几乎占了全国盐税的七八成,若是因为改票盐法,影响了这部分税赋,万一要对西北用兵。或是东南海事不平。真要用钱的时候。全国上下,大眼瞪小眼,怎么办?”老王爷显是不赞同袁时的想法。
“如果不改票盐之法,就只能来一场大案。逼那些盐商将已经吞下去的,都给通通吐出来。”袁时咬着牙说,“到时候王爷您看我这个讼棍,怎么回报广陵府的百姓的。”
朱若极明显不同意袁时的想法,便道:“不行,好些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你眼下想得这样简单的。总之,黄家我一定会保全。至少也会保他家人口平安。”
“听说黄家还有一位嫡小姐待字闺中,是也不是?”袁时抬头,“如果黄家得一门有力的姻亲,出了什么事情,保起来岂不就名正言顺了?”他面上透着坏笑。
“你——”老王爷几乎要被人此人噎回去。几乎怒道,“下回再也不请你过来片石山房——动不动就说这些不着调的事情,真是坏兴致。”
袁时哈哈大笑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若是东南乱了起来,王爷您觉得还能在这半壁书屋之中,安安心心地品茗下棋么?”
“袁讼棍,你想如何?”
“我?”袁时笑道,“我自然打算洗心革面,好好做人,从做做盐商的吃食生意开始——”
*——*——*——*
傅春儿回家的一路上,也在想着袁时其人,想不到当年叱咤风云,令人闻之色变的大讼师,竟然是这副模样的。她也说不清对这人感觉如何,但是直觉告诉她,若是此人能到“水绘阁”铺子来帮忙,她哪怕是卖烤红薯,怕是都能卖出烤金蛋的价格来。
只是,看着这人的眼光,她怎么觉得莫名地心里便生出一股寒意来呢?最好还是能够叫纪小七或者黄五两个,见见袁时,把把关,生意虽然要紧,风险最好还是小点来得好。
这等念头在傅春儿脑中一闪而过,她脚步轻快,着急想把从老王爷那里得到的关于重选皇商的消息,都告诉家人。
然而傅老实与傅阳听说了次年重选贡商的事情,却没有傅春儿那样欣喜。
傅老实瞥了一眼坐在那里沉默着的傅阳,转脸对傅春儿道:“戴家那头,就是贡商,与亲家相争,阳儿与戴家小姐那头,都不太好吧!”
“再说了——”傅老实想了半天,又冒出来一句,“戴家的香粉,那确实是广陵一绝,咱家跟戴家争,没争头啊!”
“爹,话不能这样说。”傅春儿道,“生意是生意,人情是人情。再说了,就算是咱家不去掺合这重选皇商的事儿,难道薛家那头就不去了?戴家怎么应对薛家,会不会联手咱家,如果戴家向咱家提出来了,咱家打算怎么应对呢?”
“还有,就算是不与戴家争那香粉,咱家还可以再想想,咱家出的冰麝油,那可是广陵独一份的,还有棒香,眼下都是极受欢迎的产品,这些物件儿,即使是戴家的出产,也不是贡品啊!咱家能不能通过这次机会,能让咱家的这些妆品,也被皇家选中呢?”
果然,傅阳听了这话,眼前一亮,那冰麝油与棒香,都是傅阳的心血,试制了无数次,才得到了今天这样的成就,如果自家的这些产品,也有幸能跻身皇家贡物之列,那对他此前的努力,是莫大的肯定。
“哥哥,这消息在广陵城中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不妨你找个机会,给戴家爷爷暗暗透个消息,也看看爷爷那边是个什么章程。这件事情,两家一起,同进同退,总比各自准备各自的,要来的好。”
傅阳就点点头,说:“好,就这样办。到明年九月,还有大半年的时间,我得好好想想,能不能在眼下冰麝油和棒香的配方上再加以改进的。戴家那头,我也想办法去打个招呼去。”
他一时又想起傅家此前买的花田来,便对傅春儿说:“明日要是有空,我想亲自去郊外新买的那片花田去看看。好些花枝都该修剪越冬了。”
“嗯,是——”傅春儿知道花田里那些月季玫瑰的老枝,只有此时好好打理了,来年才能开得兴旺。于是她问:“哥哥,要我陪你一块儿去么?”
“不用,”傅阳诡笑道,“你将那头的生意打理好就成。”
傅春儿面上腾地就红了,转过身走开,干脆不理傅阳了。不过她还是去安排了玉簪第二日与阿康两人陪着傅阳一起去花田那头看看,顺便还包了一些礼物给玉簪家里人捎去。
玉簪可高兴坏了,一整个晚上都围绕在傅春儿身边转啊转的。傅春儿实在忍不住笑,便道:“你消停点吧!在我眼前转得头都晕了。”
然而素馨在旁边,只板着一张脸默默帮玉簪收拾着,玉簪这才省过来,晓得素馨没有家人在,自己此举怕实在是刺心,连忙讪讪地跟素馨道歉。
素馨将脸绷了半天,见玉簪这副惶惶的样子,终于摒不住笑了,道:“你回家,将平日里跟我们说的那些冰霜玫瑰条儿啦,江米糕啦,什么的,每样都给我们捎带上一点过来,就不怪你。”
玉簪大喜,将小脑袋点了个不住。傅春儿则细细吩咐她说,若是家里还有那些从夏日里储存下来的荷叶,就多带一点回来。她盘算着日后水绘阁那边的生意要用。
第二日傅阳从郊外的花田回来,便直夸玉簪的父母实诚,又肯劳作。傅春儿听说玉簪家里都顾不上自家田里的活儿,一门心思全扑在傅家的花田上,也觉得挺放心的。她便对哥哥说:“你想到有什么人能帮着咱家将那荒山也打理打理么?”
傅阳皱起眉头,道:“眼下暂时是没什么合适的人,不过我已经请玉簪父母帮忙看着,等山上野桃林的桃花都开了,我们这头就干脆整个作坊的工人都出动,一两日之间,就能将花瓣全收了。”
傅春儿笑道:“这个主意正。这虽然好像是干活,但是其实也是家中的男女老幼,都能到郊外去玩耍一次,就如春游一般,是个雅事呢!”
傅阳习惯性地伸手,而傅春儿则一如既往地抱头。“就想着玩儿!”傅阳嗔她,“我就想着,要是在买的那花田附近,能够修一间别院,那倒是挺好的,不比广陵城里,咱们家,若是再想扩宅子,都已经扩不出去了。”
“不过这等过一段时间,咱家手头的余钱多了,再说吧!”傅阳最近开始全盘过问自家的账目,因此傅家眼下有多少闲钱在手里,他很清楚。
傅家这一年来,生意打理的不错,做了好几个大单,眼下不仅宝通那头的款子早就还清,而赚了不少钱,不过眼下大部分都压在货上,要等腊月时候,各地的行商将货款拢回来,手头上现银就富裕了。不过,傅阳心头早已经有了打算。去年腊月里,自家与寿家那笔生意,收益颇为可观。今年腊月里,他已经与老曹那头打过了招呼,若是有合适的生意,他觉得不妨再做上一笔。
二百三十二章 护手脂膏
几日之后,问月桥畔的铺子便极为低调地开业了。
出奇的是,这家铺子分成了两爿,外头一间叫做“水绘阁”,里头沿着“香影廊”进去,有一间叫做“香影阁”的,却每天只营业两个时辰,只得一桌席面,最多不超过六人,而且必须预定。广陵府人人传说,这间叫做“香影阁”的,每日的席面,抛费不下千金之数,但是据说广陵府的盐商,全都趋之若鹜。
不少人都猜测,是不是广陵府又出了什么“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人儿,众人为得美人一回青睐,因此不惜千金。当然了,即便是千金之数,在广陵这些可以吹金箔过江的盐商面前,都只是毛毛雨而已。
然而曾经进过“香影阁”的盐商又都放话出来,绝不是那么回事儿。所有见识过这道席面的人物,往往便都会神魂颠倒一阵,最后都只道一个字——“雅”!或者两个字——“大雅”!
——再没有比“香影阁”的席面更高雅的了,所有曾经有过这番经历的盐商都这样说。甚至有人一回家就拆房子,取来稻草原木,想仿造出“香影阁”的那般“心境”与“意境”出来。
待到广陵府所有的人物都被吊起胃口的时候,这家“香影阁”却挂出告示,说是进腊月就不营业了——原因无他,已经赚够了。
这生意做得这般红火,都是因为袁时一个人。
在“香影阁”开业之前,傅春儿请朱若极出面,将袁时引荐给黄以安和纪燮认识。三人“算是”相谈甚欢。据说见面时,黄以安与那袁时口若悬河地聊了一个时辰,而纪燮只说了一句话,而那袁时也答了一句。
“香影阁”的生意便谈妥了,三人商定,日后“香影阁”每年只做两季生意,而且每季都是赚够了供大德生堂周转的银两就关门歇业。纪燮最后起身向袁时致谢,道:“只希望先生能够体谅到大德生堂是为了广陵府的百姓都能够延医问药。才会想出这等主意。”
而那袁时只答道:“在商言商,收益五五分成已经讲定,又炎兄不必客气。”
到底袁时是怎么做这生意的,傅春儿也不去管,只是每天交过来的银子,会由李掌柜记在账上。但是即便如此,这“香影阁”一个月里,做出了八百两银子的净利,而且还是与袁时五五分成之后的,也实在出乎了傅春儿的意料。
看来这些广陵城中的盐商。购买力与品位确实都极为出人意表啊!
里间“香影阁”这生意做得神神秘秘的。而外间“水绘阁”的生意却做得红红火火。傅春儿觉得有袁时坐镇。来应付这些盐商大户,她自己便乐得按自己原来的思路,去经营“水绘阁”的生意,换句话说。就还是做小康之家的生意。
易大夫自从见过老王爷之后,便每旬一次,上门去给靖江王诊脉,除此之外的时间,便都在“水绘阁”与大德生堂两头跑。傅春儿与他细细商议过之后,决定将“水绘阁”这头发售的汤羹茶品之中的药物都减去,一概选用常见的食材,例如萝卜、白菜、豆腐,甚至鲫鱼等等。即使是配上药物,也在药材君臣搭配之际,非常小心,而且在主顾食用或是购买的时候,反复说清楚功效与禁忌之症。
可能是广陵府这头时兴一入冬便要进补的。好些人家听说是大德生堂的大夫专门指点的配方,又将适用症与禁忌症说得清楚,不少人觉得买这些进补的羹汤甚是放心,那些事先包好的“煲汤料”也销路甚好。
这生意做的,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大德生堂那头的生意,竟然也好起来。李掌柜有时候回大德生堂看账,看着看着便乐得笑了出来。
然而傅春儿这头,进了腊月,却越发地忙碌起来。
这一年,傅家作坊与铺子的收获颇丰,到了年底,给姚十力等人的分红银两,是一定要兑现的。除此之外,因为哥哥傅阳定了亲事,需要走动的“亲戚”一下子就多出来,节礼上头,又是一大笔开销,跟着过了年,黄以安要成亲。无论黄家与傅家这头,以往有什么纠葛,黄以安成亲,总是要道贺一番的。
傅春儿一想起此事,突然想起黄家园子里“冬景”处墙上的风洞里,不知道那里是否依旧有书写着自家名号的风哨。
她想到这里,便停下手中的笔,看着坐在门口一张小板凳上做着女红的素馨,发了一回呆。
突然傅春儿问:“素馨,你手上怎地这样重的冻疮?”说着,她便走过去看。素馨手上确实是有些冻疮,可是除了冻疮之外,大约也是她常常下冷水的缘故,手上开了一道道的小口,红红的,看上去骇人得很。
素馨只道:“姑娘,没事的,我这冻疮,每年生惯了的。再说了,哪有这样娇气,我们做下人的,生点冻疮,算个啥?”她一旦去了对纪燮的心思,对傅春儿的态度便软和了不少,开始也确实当傅春儿的关怀当回事了。
傅春儿一拍脑袋,先是拉了素馨去厨下,给她切了生姜来擦手。接着她就出去寻傅老实,想问他当年那放在灶台上的护手油的事情。她想过,若是能将这护手油也生产出来,岂不是造福广陵府的百姓?这边北不北南不南,冬天不算太冷,所以好些人家连炭都是不烧的,洗涮什么的,总是用井水。虽然那井水冬暖夏凉,但是弄湿的手,暴露在冷冷的空气之中,容易冻疮不说,冻裂了又没有什么油啊脂啊膏啊的来润手,最是难受了。
傅老实听说,便呵呵笑着,去厨下,指着一只里面盛着些脂膏之类的河蚌壳子,说:“今年制的都在这里了。我原就是放在厨下的,不过忘记告诉所有人,这个是大家可以用来随意取用的。”
“爹,你说咱家今年能多制一点么?”傅春儿将那河蚌壳子凑到鼻端闻闻,道:“这些脂膏里,能再加上些香花什么的,增加些香味么?”
傅老实听说要多制,搓着手道:“这个,不知道今年材料够不够啊!爹这就去打听一下。”
傅阳听说妹妹提出想多制一些护手的脂膏,也十分好奇,与傅春儿两人一起,在厨下盯着那河蚌壳子里的脂膏,商量了半晌。这时候,傅老实回来,道:“找相熟的商人问过了,只得小半斗,再也不得多了的。”
原来,制这脂膏的材料竟是马油。广陵府地处两淮,离那些水草丰美,养马养羊的塞外之地距离很远。这马油在广陵城中也能寻着,但是数量稀少,价格昂贵。虽然眼下傅家并不把半斗马油的价钱放在心上,但是如果想把这些都制成妆品,放在铺子里发售,这些便都不能不考虑。
于是傅阳打算盘,傅春儿记账,兄妹两人将成本都算了一遍,对视一眼。傅阳便笑起来,说:“慢慢来吧,先搭上能够长期供这马油的客商再说。”
傅春儿却转转眼珠,道:“不如这样,爹说的那半斗马油,咱们先盘下来,看看能做出多少护手的脂膏来。这一批脂膏,先不要加香料什么的,咱们就只先把护手防冻防裂的成分先坐进去了。然后做好的脂膏都盛在爹用的那种河蚌壳子里,分送给广陵府里,做那些辛苦活儿的妇人们,在他们当中,先造个口碑出来,也给咱们’馥春’铺子,打打名号。”
二百三十三章 惊心小年夜
傅阳得了那半斗马油,便如往常一样,开始研究起这护手脂膏的配方来。他一旦开始这样的工作,便废寝忘食地,成日里在作坊里忙着,连饭都是在作坊里与姚十力他们一起吃的。姚十力等都笑道:“欢迎欢迎!一旦阳少爷在作坊里忙上,咱们这头的伙食便会好起来。自然是一千一万个欢迎!”
前去给大家伙儿送饭食的玉簪便啐他,跟着也娇憨地笑起来。
傅阳在傅老实的指点下,毫不费力,便将自家以往冬日常用的护手脂膏做了出来。玉簪与素馨等做惯伙计的,用了都说好。然而傅春儿用了,却觉得有点腻,她这段时间忙着结账与准备节礼的事情,一向都是与笔墨打交道的,觉得刚刚用完那护手脂膏之后,手上吸收没有那么快,有时去拿宣纸等物,还会留下浅浅的油脂指印。
傅春儿与傅阳提了之后,傅阳便想着改进这脂膏的配方,往里面调了些杏仁油进去,到后来,又往里加了蜂蜜之类,叫傅春儿再试,果然好多了,更容易吸收,不会让人觉得太油。傅春儿看着这种新型的护手膏,低头闻了闻,能隐约闻到一股杏仁的香味。她对哥哥说:“哥哥,我觉得这个真不错,咱们再试试将一些能防冻疮的药材加进去,是不是会更好呢?”
妹妹说的话,傅阳没有不允的,他也凑上去闻一闻,突然问傅春儿:“妹妹,我想到了——这样子的材料,既可以做护手的油膏,还可以想想怎样将面脂做出来。冬春之际,面上肌肤容易干涩,有时上粉都不易润泽。有了面脂,便好多了。”
傅春儿拍手叫好。兄妹两个合计了一阵,确定了傅家铺子打算开发的新品,从最便宜的纯马油护手膏。到有一定疗效的冻疮膏,再到更为昂贵一些的杏仁护手膏。最后到最为轻薄细腻的面脂。当然眼下这个腊月里,傅家只打算用够用的材料,做一些马油护手膏和冻疮膏,送给街坊邻里的女眷们使用。
腊月里广陵府并不算太冷,也还没有落雪,只是这里没有“炕”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