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女庶嫁 作者:奚别离(晋江金推2014.01.02正文完结)-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一边,赵四饮了一杯茶,还不见银子送来,正奇怪侯府今日算账为何如此之慢,便听外面一阵寒暄之声,他抬头向外看去,便见一个穿着体面的老妇人正笑着说些什么,当下心里一阵疑惑,却也没有在意。
    如筝看着韩妈妈心照不宣的眼神知道浣纱必定已经将事情禀明,便笑着行了个半礼:
    “说来也是老太君疼我,才让嬷嬷来帮我把关,说实在的,筝儿还真是不敢自专呢,我这点眼力哪够用呢,不过是母亲疼我便觉得我是个伶俐的罢了……”说笑间,便让人开了库房的门,看到韩妈妈带人进去,她回身看了看许家的,果然在她脸上看到了一丝紧张之色。
    不多时,韩妈妈板着脸出来,身后跟着的小丫头手里抱了一卷细布,韩妈妈向着如筝行礼叹道:“幸亏老太君和小姐有先见之明,这些货物恐怕有问题,此事我先去禀明老太君,就请小姐和夫人随后也来吧。”
    如筝笑着点头应了,又回身对着满脸细汗的许氏笑到:“母亲那里,就请许妈妈去回禀一声,我便带着赵掌柜先去慈园了。”说完,便着人叫出赵四,浩浩荡荡地向着慈园而去。
    许婆子呆愣楞地看着如筝远去,好一会儿才一拍大腿,朝着静园狂奔而去。
    薛氏带人匆匆赶到慈园时,看到的便是赵四躬身在老太君座前陪着不是,如筝在一旁打圆场的景象,心里又恨又怒,脸上却不敢现出,装作惊讶的样子走入室内,对着老太君行了个礼问到:
    “母亲,筝儿托许家的来回了我,我才知些许小事竟然惊动了母亲了,说了也是媳妇的不是!”说着她又转头对如筝到:“筝儿也是的,此等小事何必惊动老太君,直接来回了我不就行了。”
    如筝听了,赶紧装作惶恐的样子深深福下:“母亲所言甚是,但此事并非筝儿看出,说来惭愧,若不是祖母遣了韩嬷嬷来看看,筝儿就疏忽过去了呢!女儿也说要先禀了母亲,但祖母又说让我带了赵掌柜先过来,女儿无奈,只得请许妈妈去回母亲,望母亲恕罪。”
    她一席话说得有理有情,薛氏也不好再怪他,只得笑着扶她起来:“罢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怎的还吓成这样了!”
    老太君一直眯着眼睛倚在榻上养神,此时才睁开眼看着薛氏,薛氏只觉得她平和的目光里,似有利箭隐隐射来,却不敢露出心虚之态,只略带歉疚的笑笑:“说来此事,还是媳妇大意了,本来应该陪着筝儿看看布料的,谁知今日庄子里进了节下要用的干货,媳妇就先去了前面点收……”
    老太君微微一笑到:“无妨,你也是素日里太忙了,又没个帮手才会如此,好在今日之事发现的早,没有落下什么后患……”说着她示意旁边丫鬟拿过细布递给薛氏,又到:
    “这些都是陈年朽布,我已经叫赵掌柜验过了,本来说是退换了细布就好,不过赵掌柜为人谨慎,执意要把锦缎也拉回店里详细查看,我已经同意了,一会儿你就叫人开库房,拿了锦缎布匹,好好送赵掌柜回去吧。” 
        
58变数(三)
    薛氏如何不知定然是老太君暗示了赵四,但事已至此;也只得含笑点头应了;自安排许家的去库房取布。
    待赵四战战兢兢随着许家的下去了;老太君才伸手叫薛氏坐下叹道:“如今这些京城老号也都变得唯利是图,愈发下作了,这样的鬼招数也能使得出来……”
    听了她的话,薛氏心里一凛;知道今日之事是不可能轻轻揭过了;观老太君颜色,又看不出她是否知道云锦轩和自己有关,为求自保只得顺着她的话接到:“的确如此……此番定要叫他们给个说法才是!”
    老太君抬头看了她一眼;微笑不语;又转向如筝:“筝儿今日也得了个教训;这下也晓得商家瞒天过海之道了吧?”
    如筝装作悔恨又愤怒的样子,嘟着嘴对老太君和薛氏福了福身:“筝儿这次可知道了,这些黑心商人如何可恶!”说完她站起身坐到老太君身边,犹自不解气地说到:
    “我看这家店铺掌柜也是想钱想疯了,居然把主意打到我们林府头上,如此看来,庶民家的店铺果然是眼皮子浅,老太君,母亲,筝儿我斗胆举贤不避亲,我看不如把采买四季衣裳的店铺改成舅舅家的溢彩轩吧,我听大表哥说过,他家店铺的绸缎都是时下最新的样式,就是普通的棉布也是岭北道和剑南道上好的精棉制成,而且也不贵……”说完她笑着看看老太君,又看看薛氏。
    薛氏面色不变,目光却微微敛起,如筝虽然看不到,却知那里面一定满含怨毒和怒气,或许还有不甘,当下心里舒适快意,脸上的笑也加了三分。
    老太君看看她笑到:“你这小丫头,肯定存了私心了!”
    听了老太君的话,如筝心里一凛,脑子也转了三转,才略带讨好地笑着说到::“祖母就是目光犀利,孙女儿我这点小九九怎么也逃不出您的法眼!”说着站起身,做出一副羞涩又憧憬的样子:
    “上次我看到二表姐穿着一件衣服,说是自家店里的新花样子,那衣服真是……”她咕哝着,双手搓着衣襟,不好意思地看看老太君,又看看薛氏。
    老太君被她逗得乐不可支:“哈哈哈,你这小丫头,不过就是假公济私想穿漂亮衣服罢了!”老太君笑着招她回来坐下,又对薛氏到:
    “不过话说回来,崔侯家的铺子也是京师老字号了,世家大族开的店铺,想来信誉货品都比庶民家的不差,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以后府里衣服采办就改成溢彩轩吧,大宗的直接定制成衣亦可,毕竟几个丫头也大了,到了爱俏的时候,针线上的事情少点,采茵你也能少费点心……”
    话已至此,薛氏只能点头称“是”。
    老太君又拉起如筝的手,轻轻拍着:“既然如筝你对新衣服这么上心,溢彩轩又是你舅家店铺,你干脆帮你母亲把赶制秋装的活儿担下来,马上就是八月中秋了,她要忙的也很多,你是长女,也帮帮你母亲吧。”
    如筝赶紧肃然起身,福了福答道:“是,孙女儿谨遵祖母慈命,定然办好此事,也算是将功折罪了……”说着又转向薛氏:“也请母亲信我,筝儿此次再不会出纰漏,徒惹祖母和您费心了!”
    薛氏此时那还有话可说,只得装作欣慰的样子起身扶了她:“这傻孩子,母亲哪有不信你。”
    看着如筝一点都瞧不出破绽的笑容,薛氏暗自憋的心头滴血,却无奈此次自己的计谋被人识破,老太君又这样话里有话,自己也只能先顺着她的意思了。
    如筝险胜一程,却不敢大意,回到沁园马上叫了崔妈妈和浣纱等人商议此事,最后还是决定明日亲自去一趟溢彩轩,便叫夏鱼先去崔府报过此事,带回了崔明轩的亲笔信,如筝看着自家大表哥的手书,哭笑不得,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
    “明日全天恭候大驾,好姑娘!”
    如筝笑着收起字条,晚间早早便睡下,预备明日一早便到舅家溢彩轩商议成衣的事情,也省的自家哥哥真的“恭候”全天……
    第二天一早,如筝便早早梳洗完毕,先到慈园请了安,回了老太君今日要到溢彩轩之事,得了老太君应允,便又到静园去回薛氏。
    薛氏心中虽然气愤,却也无奈应允,如筝又问如婳要不要同往,如婳唇角微扬:“姐姐是奉老太君和娘亲命去办差事的,妹妹就不去给姐姐添烦了。”说着略一福身便转到内室去了。
    得了她一个软钉子,如筝也不恼,恭敬地向薛氏拜别,便出了静园。
    她刚走,如婳便摔帘子进来,冲着门口怒道:“看她那副嘴脸,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不过是仗着老太君……”
    薛氏一拍桌子怒道:“住口,她是你的长姊!”说着看看左右,丫鬟们识相地退下带上了房门。
    如婳气鼓鼓地坐在薛氏身旁,闭口不言,薛氏看着她长叹一声:“如今看来,你这姐姐还真是翅膀硬了,若再不加修剪,恐怕哪天真要飞出咱们掌控了。”
    听她这么说,如婳眼睛发亮地抬起头:“娘亲,您要整治她了么?”
    薛氏摇摇头:“她胜了这次,你祖母起了疑心,暂时不能动她……”眼见如婳又要起急,她按住她的手笑到:“不过,动不了她,却可以从她身边之人下手。”她抬头,看着门口:
    “她如此嚣张,不过是仗着自己嫡出的身份,更多的是仗着自己有个嫡出长子身份的弟弟罢了。”
    听了她的话,如婳心里一凛,又一喜:“娘亲的意思是……”
    薛氏回头看着她笑到:“若是让她失了这个依仗,不但她在府中的地位会一落千丈,你亲事的事情也要好办的多,先不说苏百川怎么想,国公府世子想要的不过是和侯府世子关系最亲近的小姐作儿媳……并不一定是要她林如筝……”
    看着自家娘亲胜券在握的样子,如婳心头暗喜,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顺心遂意的将来。
    一进入舅家的绸缎铺子溢彩轩,如筝马上明白了“眼花缭乱”这个词的含义,从柜台到房顶的货架上,满满摆着的都是各色绸缎布匹,颜色鲜亮,式样精美,如筝顾不得和表哥寒暄,先环视了一遍,看饱了才回身对着崔明轩笑到:“早知咱家店里这么多好布料,我早就该把这活计揽过来才是!”
    崔明轩笑着把她让道后堂坐下,才到:“昨儿你的丫头过来把事情一说,父亲和母亲先是乐了一通,又把你好一番夸奖,眼见咱们的小筝儿,也懂得照顾自家生意了,不错不错!”他摇头晃脑的说着,逗得如筝也是一阵笑:
    “行了表哥,我这次不过是将计就计,后面的事情,还要表哥替我周全才好,今后日子还长,侯府年年都要置办新衣呢!”
    崔明轩也止住笑,说到:“正是如此,父亲才让我亲自来和你详谈啊,筝儿放心,表哥必定让你这趟差事办的漂漂亮亮,也让你府里众人心服口服!”
    看着自家表哥成竹在胸的样子,如筝不禁想到京城世家圈子里对崔明轩亲自料理侯府店面的种种议论,本朝商人地位虽然较前朝有了些许提高,却仍然常常为人诟病,像崔府这样的世家大族,多半是聘用掌柜来管理自家店面,至多不过是从家生奴才里选些精明的管着,崔明轩却为了早日补上侯府亏空,替崔侯分忧,而以侯府世子的身份亲自管理十几家店铺,辛苦不说,还为一些士族公子背地里讥笑,如筝也常常暗自为他鸣不平。
    但如今看他这样自豪的说起自家生意,如筝却对他心生佩服,看着他自信的笑容,如筝也笑了,觉得今生能和舅舅一家亲近,真是不枉重生一场。
    崔明轩看她笑得奇怪,低头看看自己身上:“小筝儿,怎么了,笑得我瘮得慌……”
    如筝看了他一眼,鬼使神差地说道:“表哥,我觉得你好厉害,将来必然能创一番功业的!”话一出口,她又马上觉得不对,生怕自己戳了崔明轩的伤心处,忙偷眼看他。
    崔明轩听了她的话,先是一愣,脸上豪迈的笑容便敛起了几分,化作一个温柔的微笑,他起身,把手放在如筝头上,手掌上传来的温度让如筝心头一暖:
    “小筝儿,承你吉言……”他揉了揉她发髻,声音变得低沉,却说不出的坚定:“你放心,你表哥我可不是自甘平凡的人呐……”
    如筝抬头,看着他灼灼的目光,心里突然感到万分踏实,以前他一直以为表哥像舅母,跳脱随意,如今看他,却和自家舅舅是那么相似,让人心里充满了力量和安心的感觉。
    如筝对着他扬起一个大大的笑容:“好,我以后就倚定表哥这棵大树好乘凉了!”
    她一句话逗得崔明轩朗声大笑,兄妹俩又细细地看了锦缎布匹的样子,对照如筝拿的侯府众人的尺寸和喜好搭配好了成衣套数和布料匹数,都忙完,天已近午,如筝便起身告辞。 
        
59变数(四)
    明轩刚刚把她送到门口,却见门外走入一人;看到如筝马上笑逐颜开地上前行礼:
    “给东家请安。”
    如筝一愣;定睛看了他几眼;才认出面前这个身着豆青色细布行衣,头戴皂色头巾的青年;正是和自己只有一面之缘的自家店铺掌柜李钱根;当下笑到:“李掌柜不必多礼;请起吧。”
    李钱根起身笑到:“本来还想让崔东家替我把本月的账册带给东家过目,没想到却在这里遇到了东家。”
    如筝见他送了账册;索性便和崔明轩一起带着他又入了内堂,待如筝二人坐定;李钱根便笑着递上账册;如筝粗略地翻了翻,看到本月盈余颇丰,不由得喜道:
    “看来李掌柜果然是善于经营,没想到小小一家店子,竟让你整出这许多动静来。”
    李钱根略带羞涩地笑笑:“这也是东家进的货品好,又加上崔东家给的龙涎香生意,账目才能这么好看呢,说到底还是我捡了大便宜……”
    如筝看他说的诚恳,心里暗暗欢喜自己没有看错人,当下着赞了几句,李钱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又转向崔明轩到:“今次来,除了送账本,还要谢谢崔东家此次进货时派来的伙计,不然那么多东夷货物,我这里人手是真搬不回来啊!”
    如筝这才知道原来崔明轩已经把第二批的东夷货物都运来了,赶紧福身谢他帮忙,又叮嘱了李钱根几句,这才放他回店。
    崔明轩二次里把如筝送到门口,笑着让伙计去牵自己的马,要送如筝回家,正说着,却见旁边一匹白马踢踏着跑到溢彩轩门口,从马上翻身跳下一个劲装女子,把缰绳往旁边伙计手里一扔,几步走入店内斜睨着崔明轩冷笑到:
    “崔大少,怎的,看到本姑娘来算账,这就要跑么?!”
    听到这个声音,如筝从崔明轩身后探出头来,惊喜地叫了一声:“霜璟表姐!”
    凌霜璟这才看到后面还有个如筝,马上笑眯眯地走过去:“原来筝儿也在,也好,你来给我们做个见证!”
    如筝听她说的不明不白,失笑道:“凌表姐,什么见证,你和我表哥打了赌?”
    凌霜璟恨恨地看着崔明轩,咬牙说到:“你这好表哥看不起我的剑术,今日我来就是来找他比剑的,筝儿你给我们做个见证!看看到底是我剑法好,还是他崔大少剑术高超!”周边买东西的人一看来了上门打架的,都吓得退出了店铺,两面的伙计也惊得不知如何是好。
    崔明轩见她这样堵着门口,不由得满头冷汗,连连拱手:“凌小姐,凌女侠,前次是在下喝多了酒,胡言乱语,还请小姐恕罪,在下武艺粗疏,实在不是小姐的对手……比剑就不必了!”他转头看看如筝,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你看,在下还要送表妹回府,改日再登门道歉!”
    谁知凌霜璟却不依不饶,冷笑到:“怎的?怕了?还是不屑于和我比啊?崔明轩我告诉你,今日你要不和我比一次,我以后天天到这儿来堵你,你还能不来自家铺子?!”
    如筝看着他俩,哭笑不得地想着:真没想到自家表哥和凌霜璟的姻缘居然是因此而起,这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么?想到这儿,她强忍住笑,走到霜璟面前,福身说到:
    “凌表姐,我家大表哥为人爽直,若是言语上冒犯了表姐,筝儿先替他赔罪了……”
    凌霜璟微笑着摆摆手:“筝儿不必如此,得罪我的是他,和你有什么相干,你来做见证就是。”
    如筝笑着摇摇头,走到崔明轩身前:“表哥,看来今日不比一场,霜璟表姐是不会罢休的,筝儿不通武艺,这个见证就不做了,先告辞!”说完便强忍住笑意几步走出溢彩轩,空留□后崔明轩“表妹,小筝儿!”的叫嚷和凌霜璟响亮的一句:“少废话,快来比剑!”
    坐上自家马车,如筝才放下世家小姐的架子,笑的跌进浣纱怀里:“快,回府,让他们自己打去!”
    马车踢踢踏踏地行在路上,如筝开心地想着自家表哥的姻缘,和浣纱说说笑笑地朝自家府邸而去。
    行至靠近乌衣巷的地方,车突然停住了,如筝楞了一下,浣纱赶紧撩起帘子问了一句,车夫便回道:“二小姐,前面巷子里有一辆车断了车轴,咱们要掉头回去呢。”
    如筝听不是什么大事,“嗯”了一声重新坐好,谁知车没动几下,又停下,便听外面有脚步声渐渐走进,一个略微浑厚地声音问到:“这位老兄,我家夫人车轴断裂,一时无法前行,这街道上人来人往,不方便抛头露面,刚刚我家主子看贵府马车似乎也是向着乌衣巷方向,便遣在下冒昧问一句,可否带上我家夫人同行?”
    车夫回头问如筝,如筝在车里听得清楚,心想乌衣巷上住的多是京师权贵,这样家庭的夫人出行若是抛头露面的确不合礼数,心说帮人一帮也算积德,开口说到:“大家毗邻而居,这是应该的,承蒙贵府夫人不嫌弃小女子车辆简陋,便请移步同行吧。”
    车外那人谢了一声,如筝便令车夫将车子赶到那家车辆左近,不一会儿一位身着华服头戴帷帽的妇人便登上了车,向如筝道了谢坐下。
    车子开动,如筝虽然奇怪那夫人为何不除去帷帽,却也没有多想,只是笑到:“不知夫人贵府何处,小女子也好择路相送。”
    那夫人微微颔首,青绫纱微微晃动,看不清她的容颜:“不敢劳烦小姐相送,小姐只需将我们送到乌衣巷口即可。”她声音温婉低回,引人遐思,却让如筝感到有丝熟悉的感觉,仔细想却又想不到是在哪里听过了……
    她收回思绪,点头笑了笑,耳边突然听到车窗旁一阵马蹄声,禁不住从窗帘缝隙里看了一眼,却见旁边一个头戴金冠,身着华服的男子正骑着马和车并排而行,缝隙里看不清容貌,却无端让人觉得他威仪天成,气势压人。
    如筝不敢多看,收回目光,旁边浣纱察言观色,赶紧拉严了帘子。
    那女子轻笑一声,言到:“小姐莫怪,外面是我夫君,今日是陪我归宁返家,探望父母的。”
    如筝赶忙点头微笑,不再多言。
    那女子又笑到:“不知小姐是哪家芳闺,来日我夫妻也好相报。”
    如筝愣了一下,笑着摇摇头:“些许小事,夫人客气了。”
    那女子见她不愿说,也不强求,车厢里一时沉寂下来。
    车行渐稳,如筝知道大概是已经上了乌衣巷了,余光看到那女子抚了抚衣角,知道她是要准备下车,便抬头笑着,预备外面的人一开口,自己就叫车夫停车。
    就在此时,一阵大风刮过,车帘随风扬起,如筝无意中看了看车外,却正对上一双炯炯有神的鹞眼,没来由的心里一惊,只一瞬,车帘又落下,那女子整了整衣服,道谢下了车。
    如筝愣了愣,才吩咐车夫回府,眼前却一直闪现着刚刚那双眼睛,心里涌起一阵慌张,甚至还有两三分恐惧,又笑着压下:不过是萍水相逢一场,何必如此在意……
    她这样想着,重又打算起赶制秋装的事情来。
    不远处乌衣巷东,男子看着妇人进入黑漆大门,将手中缰绳往旁边一甩:“季忠,去探探刚刚那车上女子,是哪家的。”
    那名为季忠的男人,正是刚刚来问询同车之事的那人,低眉顺眼地答道:“是,主子。”
    如筝回到林府,先向老太君汇报了此次到溢彩轩定下的各项货物,又陪老太君用了午膳,下午回到沁园美美地睡了一觉,才刚刚起身,便见浣纱慌慌张张地走进来,急急说道:
    “小姐,老太君和侯爷叫您赶紧去二门上,宫里赏赐下来东西了呢!”
    她一句话,说的如筝一头雾水:
    “宫中赏赐?给父亲的?”
    浣纱一边帮她穿好外衣,一边摇头说道:“不是,是给小姐的。”
    如筝一时以为自己是听错了:“什么?!”
    当她忐忑地跪在地上听传旨太监略带假笑的声音宣读出宫里的旨意时,才明白今日和自己同车返回的人究竟是谁,也才猛然醒悟自己为何对那位头戴帏帽的女子感到熟悉,那正是刚刚升为太子良娣的定国公府嫡长女,苏百川的亲姐姐苏采薇!
    太监谄笑着奉上圣旨和赏赐,林承恩赶紧递上一个大大的红封,太监千恩万谢地走了,林承恩才转身对如筝笑到:“筝儿此举,也算是替咱们侯府添彩了,只是你回府就该禀了我的,对太子爷和苏良娣施以援手,这样的大事……”
    如筝看着自家父亲难得的笑容,机械地回应着,心里却万分忐忑,不由得回头看了看主位上的老太君,只见她也是满脸沉思之色,如筝心里那股寒意不由得又涌了上来。
    桌上摆着的,是一套内造的赤金首饰,虽然不是头面,也足以让如筝看的惊心,此次所为,是不是错了?自己一时好心结下的,究竟是福缘,还是……
    晚间,静园内,如婳疑惑地看着满脸含笑的薛氏,忍不住凑过去摇了摇她手:
    “娘亲,这次如筝又给侯府挣了脸面,连父亲都夸奖了她,真是气死人了!”又转头咕哝着:“苏家大姐也真是的,是不是刚刚升了良娣高兴昏了头了,居然抬举她……娘亲!怎么好像您一点都不生气?”
    薛氏抬头看看如婳,笑到:“娘亲当然不生气,此次她虽然得了两分脸面,却未必是好事……”她拍拍如婳的手:“你看那送来的赏赐,若太子爷真的只是感激如筝援手,应当先给你父亲赏赐,再赐给如筝一些珠宝绸缎之类,可这次赏赐下来的东西,却是首饰……”
    看如婳还是似懂非懂,薛氏索性压低声音到:“虽不是头面,却也足可以说明太子是在试探,太子爷恐怕是对如筝……上心了呢……”
    如婳心里一惊,刚要愤愤如筝的好运气,转念又想到自己的婚事,想到侯府如今尴尬的地位,想到东宫那位素日的风闻,马上明白了自家娘亲的意思,当下喜道:“那此事,母亲可要一力周全啊!”
    薛氏看自家女儿终于开了窍,欣慰地笑着:“不急,咱们静观其变,适时推上一把就好,那位爷看上的女子,还没有搞不到手的,即使是男子,也一样……”
    月移花影上窗棂,初秋的凉风吹动,日间美丽的花朵,此时却化作狰狞的鬼爪,瑟瑟抖动……
    作者有话要说:多谢各位殿下的支持,虽然点击掉到一二百,某奚也已经非常知足了,我会用更加精彩的文和不变的日更,来回报各位继续关注我文章的大人们!另外,最近在补三更的亏空,未免断更,某奚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码文了,某奚不是专职作者,只能用休息时间来码文,所以近期回复留言略有滞后,请各位殿下恕罪!
    感激鞠躬!
    某奚敬上 
        
60中秋(一)
    秋风乍起;如筝清晨起来;披衣坐在床上;思绪又飞远了……
    自从那日宫里下来了赏赐,如筝的心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再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连漂亮地办完了秋装之事也无法冲淡她的惶惑,如筝心里很明白;虽然自家在朝堂上被归为恭王一党,但自家父亲林侯却一直在摇摆不定;毕竟恭王势力虽大;但太子却占了正统,又经营多年;端的树大根深;如筝思量,以自家父亲的性子,恐怕早就想找机会攀上太子爷这棵大树了,那日宣旨时他的反映,也证实了这个猜测,若是东宫再放出什么消息……
    如筝不敢想,不由得忆起了那次春日宴在后花园见到的桂儿,那样小的年纪,那样柔弱的身体,就要……
    如筝强按下胡思乱想,起身下地梳洗了,看着秋雁端上来的金银馒头和可口小菜,却毫无胃口,只用了几口就动身前往慈园请安。
    一进慈园堂屋,如筝见只有老太君和韩妈妈两人在,便浅笑着福了福,上前坐在老太君身边。
    老太君笑着拉住她手:“囡囡,怎么脸色这么苍白,晚间没睡好?”
    如筝不知道该怎么和老太君说自己的隐忧,只得笑着点点头:“许是天气变化的缘故吧,祖母不必为孙女儿担心。”
    老太君却摇摇头,叹到:“你是个灵秀的孩子,怎的在祖母面前还要装傻,放心,那日的赏赐不过是个试探,东宫那位一向是兴致来得快,败的也快,祖母是说什么都不会让你沾染皇家的,尤其还是那一位……”
    听了老太君的话,如筝连日来忐忑不安的心才稍微安定下来,对老太君露出一个感激的微笑,柔声叫了句“祖母”便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把头靠在老太君肩上蹭了蹭。
    凌氏太君看了看肩头小猫一样的如筝,心里一阵怜爱,伸手摸了摸她鬓发,祖孙俩一时无话,享受着难得的亲昵时光。
    过了一会儿,门外传来脚步声和灯影上前问安的声音,如筝起身往旁边挪了挪,扯开一个浅淡得体的笑容,又在如书走进时笑得更开了些:“五妹来了。”
    如书上前给老太君行了礼,又和如筝见礼坐下,祖孙三人说了会子话儿,边听外面灯影来报,薛氏和如婳到了。
    如筝和如书赶紧起身到门口迎接,相互见礼之后,又回到里间坐下。
    薛氏笑着赞了老太君气色才开口到:“母亲,中秋要到了,今年的家宴怎么个办法,媳妇还要讨母亲示下。”
    老太君笑到:“往年你安排的就很好,本来,照例也就罢了,不过大概你也听承恩说了,继恩他们今年要回来,在外面漂了这么多年,总算是回京了,所以依我看今年中秋不妨办热闹些……”
    薛氏笑着点点头:“母亲所言极是,媳妇也是这么想的,大伯一家回京是大好事,理应好好办的。”
    听了她们的话,如筝并没有太大惊讶,前世便是这样,在自己及笄的这年桂月,大伯父林继恩因为政绩卓著,调回京师任工部尚书,大房一家搬回京城,虽然是分府而居,但因为住的不远,还是时常来请安的,只是前世的自己出嫁早,又被薛氏拘着,和大房交往不多。
    虽说她早就知道,却不愿薛氏误会,还是故作惊讶地说了一句:“哦?大伯父要回京了么?”
    老太君笑着点点头,眼里是真心的欢喜:“是啊,上次诗儿走的时候,你们几个还说舍不得,如今便可时时相聚了,你们遂愿了吧?”
    如筝笑着点点头,旁边如书也雀跃地重重点头,如婳心里虽然腻烦,也无奈赔着笑。
    众人又说笑了一会儿,便纷纷告辞,如筝和如书相携离开了慈园,如书看着初秋高远的天空,闻着远处飘来的桂花香味,笑到:
    “姐姐,这次大姐姐回京,便不走了吧?”
    如筝笑看着她雀跃的样子,点点头:“大伯父升了京官,大姐姐自然要留在京里了。”
    如书摇了摇和如筝相握的手,眯起眼睛:“真好呢,家里越来越热闹了……”
    如筝点点头,附和着:“是啊……真好呢。”
    两三日后,大房举家搬回了京城,虽说在侯府外有自己的宅子,宋氏和如诗依然在请安时被老太君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