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作者:糯米水晶糕(晋江银推vip15-03-09完结)-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狮子骢觉得若是有那么一日,自己主人岂不是会很丧气?在她有限的认知里,长得高、吃得多、跑得快,就是厉害的马(人)。
马儿的烦恼,李治和武颜自然是不知道的。
李治皱眉开口:“你方才,太过冒险了。”
武颜苦笑:“我也不知怎么了,余光看到陛下想要侍卫出手,忽然就很担心狮子骢会受伤,便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吹出口哨,没想到她真的能听明白。”
李治见到过吕愉从前的坐骑,是一匹健美的棕红色骏马,仔细看看这匹的外貌,李治也不得不说:“很像。”
拍了拍狮子骢的脖颈,武颜不知为什么就是能感受到身/下小烈马忽然有些不快乐(人家在担心你以后长得没有白芸豆的主人高),武颜翘翘嘴角:“这也许就是缘分,狮子骢,是不是?”
少女的侧影很温柔,长长的睫毛低垂,抿出一个小酒窝,眼角的花钿是浅紫色的不知名花样——肯定是她自己画的,李治忽然觉得面前的人仅仅是不说话,都能让自己生出宁静的感觉,忘记了内心佛道的分歧,忘记了深藏的那一份愤懑……
李治不自觉地想要伸手替少女捋起一小撮碎发,被高阳的笑声惊醒:“雉奴、元华,咱们去赛马吧?”
“好啊。”武颜感受到狮子骢散发出“我要去奔跑、我要去把那一群鱼唇的马都打败”的气息,欢快地向高阳奔驰过去,转身看到发楞的少年保持着伸手的姿势,心里偷偷笑了一下,继而装作不知地说:“晋王殿下,咱们快过去吧?”
李治故作镇定地放下手:“好。”
奔跑的狮子骢心情很好,马背上的武颜也如是。方才喊李治回神的时候,余光瞄到了注视着自己这边的帝后二人。
作为前大将军的女儿,武颜五感敏锐,能分辨出帝后的目光毫无恶意,相反的还带着正面情绪,诸如欣赏、喜爱等等……
当夜,立政殿。
“二郎还是觉得王家的小娘子更适合雉奴吗?”长孙皇后亲手服侍李世民换衣裳。
李世民想到白日里小儿子的傻样子,连伸手轻薄小娘子都不会,闭目微笑:“我总是不如观音婢你细心。罢了罢了,既然雉奴自己喜欢,那武元华又深得观音婢你和兕子的喜爱,还曾经救了高阳一命,便是抬举了她做个晋王妃……真是他们武家的荣幸了。”
…………………………
虽然早早被武颜嘲笑过听墙角听到非礼之事,李治还是时常分出神念打探李世民那边对自己婚事的斟酌情况。如今尘埃落定,李治迫不及待地要把好消息分享给武颜。
因为没有早早知会,出于礼貌李治就不去夜探香闺了。
武颜在白日里就心中有数,得知消息也并未太过激动。
结束通话的李治忽然就觉得有些闷闷的,任性地元神出窍去找袁天罡的麻烦去了。
袁天罡自从想要收徒无果之后,花了好长时间,终于确定高人是晋王殿下。
因为晋王殿下法力纯净,袁天罡也不觉得他是什么歪门邪道或者是夺舍的老妖怪之类的。几年下来,两人有时候还会“神交”一番——神识交流,真正的神交。
任性少年李治去和袁天罡说父皇给自己的赐婚旨意快下来了,要钦天监台正袁天罡如此这般。
等李治离去后,袁天罡笑得灿烂:殿下毕竟还是年轻人啊,哈哈哈。
…………………………
贞观十二年十月,陛下一道旨意发出,整个长安城都热闹了。
原应国公嫡次女武氏赐婚晋王殿下!晋王正妃!
武元华到底是个何许人物?从前那技惊四座的箜篌、精妙绝伦的诗作、勇救公主的举动都被翻了出来。
众人还是不满足:就这么点事儿?还不够茶余饭后说的!
一时之间,诚郡公府门庭若市。
☆、第三十一章
杨氏不仅仅是激动了,接到圣旨之后简直是语无伦次。
幸好小相氏还算镇定,打发身边人去请天使喝茶,顺便塞了一个大大的红封过去。
但凡是来传这样喜庆的旨意,天使也是很乐意的,放心大胆收下主人家给的谢礼。
杨氏一个劲儿地说:“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武元庆先是震惊,后是开心:正妃!原先想要谋划个魏王侧妃的位子,现在居然一转眼变成了晋王正妃!陛下和皇后娘娘不会是下错旨意了吧?该不是原本这桩好事是要落在自己大女儿头上的?
武元庆越想越有道理,她武元华比晋王殿下大了四岁,而自己的女儿里,不论是老大宜安还是老二宜乐都与晋王的年岁相当!
于是没头脑的武元庆缩头缩脑地轻声问天使:“大人,这圣上的旨意上说的晋王正妃可是我二妹妹武元华?”
天使见惯了这样骤然惊喜得失了方寸的人家,也不以为意,看在厚实的红封的份上、以及武家马上要出一个皇子正妃的面子上,很有耐心地说:“郡公爷您没听错,就是贵府的二小姐,武颜武元华。”
小相氏眼见自己相公又有犯傻的趋势,连忙快走几步恭送天使去饮茶。
且不说武元庆的纳闷,就是武元爽夫妇也受到不小的惊吓了。
当夜武家除了正主儿武颜,别的主人个个失眠。
武元庆对着小相氏叹息:“为何被赐婚的不是咱们宜安?做皇子的岳父可比做大舅子要威风多了!”
小相氏心道:原本以武家的门第,想要攀上皇家就是祖坟冒青烟的事儿,自己的夫君惯来是个拎不清楚的,竟然异想天开到这个地步。幸好前阵子他的盘算落了空,不然妥妥拉足了与小姑子之间的仇恨。
面对武元庆,小相氏还是正色回答:“许是早年元华在宫里做晋阳公主伴读结下的渊源吧。”
这样一来,武元庆也没话说了。
老二武元爽夫妇也在夜谈。
赵氏边拆卸发髻上的钗环,边说:“幸好夫君你有远见,早早就说不要与婆母那边弄得太僵。这下子好了,元华成了晋王妃,以后一大家子指望着她的地方可多了去了!”
武元爽点头:“是啊,从前我只是觉得凭借元华的长相,找一个家世相当的人家不是难事,才让你凡事留一线的,如今看来这元华不只是有长相这么简单啊。”
“大哥那边?”赵氏挤眉弄眼。
武元爽叹气:“好在大哥平日里也不怎么在内宅,大嫂做人又一向是圆滑的,该是没什么梁子结下吧?”
赵氏掀掀眼皮:“什么叫没结下梁子?那是没能成功结下梁子!早先想要婆母腾出正院、后来打上元华亲事的主意,你当我都不知道呢?”
武元爽倒没曾想平日里性子直爽,甚至颇为尖酸刻薄的妻子居然一点儿也不傻:“唉,若是你都能发觉,那么元华也必定有所察觉了。”
“你想做你的好弟弟,人家可以不一定想做你的好哥哥。你看看大哥承爵之后,哪一回带着你出去应酬见世面了?他有爵位有俸禄,咱们可是在坐吃山空的!万一哪一日分家里,咱们哥儿姐儿的聘礼、嫁妆从哪里来?”赵氏果然是能计较的性子。
武元爽被说得心烦,蒙头就睡。
就剩下赵氏小声嘀咕:“我看还是要早早巴结好婆母,毕竟元华日后可是皇子妃!”
…………………………
杨氏住在正院的侧厢房,当晚就去给已故的夫君上香:“国公爷,你可看看,元华今日得了圣上的赐婚,日后就是晋王妃了!我这一辈子,虽然没生出儿子,可是有这么一个争气的女儿也值得了。”
武颖的院子里,小白兔武颖翻来翻去睡不着,小声喊值夜的红枣:“红枣,给我倒一杯水过来。”
红枣一骨碌起身,摸了摸茶壶,还是温热的水:“小姐少喝一些,二小姐说了,夜里喝多了水明日里要眼睛肿的。”说着给武颖少少地倒了一杯水。
从前武颖身边的大丫鬟甜杏、红枣就颇为畏惧武颜,如今武颜身份更高,这份敬畏则是更甚了。
武颖接过杯子,小口小口地抿了几口,喝完之后又把杯子拿在手上把玩:“红枣,二姐姐要嫁人了,我可怎么办呀?”
红枣不知道自家小姐怎么忽然冒出这么一句话,但是还是安慰到:“晋王殿下的年岁不大,二小姐当是没这么快就出嫁吧?”
武颖扁扁嘴,想想二姐姐若是嫁人了,就剩自己和娘在武家,冷冷清清的,多可怜。
话题中心的武颜面对着再次“莅临”自己闺房的李治,笑得灿烂:“心头一桩大事搞定,一身轻松。”
李治点点头:“据听闻,朝堂上上奏要我就藩的人还挺不少的,陛下推脱着说魏王都是大婚之后才就藩,如此才堵住众人的口。”
武颜问道:“可是你的年纪……距离大婚最起码还得三四年吧?”
李治皱皱眉头:“皇后的身体已是勉强支撑了,毕竟我来到此世间的时候,她几乎是油尽灯枯,能够熬过这几年都是非常之不易了。”
“这么一来,如果长孙皇后最近去了,你还得守孝?”武颜对这位千古贤后的观感不错,毕竟是她一力促成了自己与李治这件在世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婚事,使得自己免去了进入李二后宫的悲惨命运。
李治沉着脸说:“我已经尽力了……”语气中不乏挫败的意思。
武颜忍不住摸摸李治的头:“我知道的。咱们可以换个思维思考,原本长孙皇后早早就去世了,如今因为你的帮助又多活了些年头,历史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了,以后咱们说不定可以做一对闲散亲王夫妇,游山玩水。”
其实武颜说这番话的时候,自己都是不怎么相信的,凭借历史的尿性,长孙皇后多活了几年,也许就是把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矛盾延后爆发而已,该来的迟早会来。
武颜从来不是圣母,就算身在内宅,也偶尔有听闻太子近年来行事越发跋扈。而接触过李泰之后,武颜实在是不怎么喜欢那位爱好沽名钓誉的、油腻腻的胖砸。相比之下,若是李治真的如同历史上一样成了太子、而后登基……
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
因为早前被李治激发起斗志的武颜忽然觉得,若是真的能够成为指点江山的人物,那么其中的成就感会远远超过当初作为西梁女国丞相的!
毕竟,这是大唐!
幅员辽阔、万国来朝!
…………………………
接下来的日子,诚郡公府门庭若市。
拜访武元庆的人有很多,而执行夫人外交上门拜访杨氏的人也不少。
武元庆在一片恭维声之中飘飘然起来,居然现在就开始谋划,以后让二妹妹向晋王进言,给自己弄个什么三省六部的官位坐一坐。
总算武元庆还没有无脑到立马去提要求,他想着如今要么让自己妻子好好巴结武元华,打好交情以便后用;要么有什么机会抓住武元华的把柄,让她不得不听从自己的话语。
左思右想之下,武元庆觉得还是第二种办法好。
既然前十几年都是面子情,父亲去世之后连面子情都没有维持住,现在再去逢迎武元华,好像已经来不及了,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抓住她的软肋为自己所用。
软肋/把柄该怎么找呢?
武元华除非接到公主或者高家小娘子的帖子,否则轻易不出门,甚至连屋子都不怎么出,把柄确实不好找。
难得机灵的武元庆忽然就想到了:后院里的杨氏和武元芳,不正是武元华的把柄吗?
于是武元庆又屁颠颠地去和妻子商量着,从相家找一个年纪合适的小郎君,把武元芳的婚事给定下来。毕竟相家不仅是自己亲生母亲的娘家,也是自己结发妻子的娘家,武元芳嫁给了相家人,可不就是等于被自己捏在手里了?
至于杨氏,精明厉害的武元华出嫁之后,还不是得在自己妻子的手里讨生活?
越想越美的武元庆差点笑出声来。
小相氏听到猪队友似的夫君又想出了馊主意,很是想要一巴掌拍醒夫君:即便自己一家子从前和武元华是面子情,可是在外人眼里,都是姓武的,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今武元华有青云之路,身为哥哥的居然想要挟制住她换取好处。这、这、这真是蠢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
太极宫,立政殿,家宴。
“哥哥先恭喜九弟了。”太子李承乾举起酒杯对着李治说。
李治举杯回应:“谢过太子哥哥。”竟然是微微一笑,显得腼腆害羞。
李世民指着小儿子说:“雉奴、雉奴,看看你这点出息!区区一个武家小娘子,就让你乐成这样子?”
高阳听不下去了:“父皇这话说的,元华怎么不好了?我觉得她就和雉奴很相配,虽然……年纪是大了一些。”说到最后,高阳也觉得元华的年纪比起雉奴,确实是大了一些。
晋阳公主却说:“高阳姐姐此言差矣,那日龙首原赛马,我倒是无意看见雉奴哥哥与元华姐姐一处说话,看着倒是显得差不多大小哩,画面真的很美!”
不论怎么说,小九定下的妻族实力不雄厚,李承乾觉得松了一口气。已经有一个野心勃勃的青雀了,如果雉奴也生出夺权的心思、或者是站到了青雀那一边,自己的太子之位就岌岌可危了。
如今看来,要好好拉拢雉奴才是。李承乾一口闷干了杯中酒,眼神阴郁。
☆、第三十二章
李世民倒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大儿子千回百转的心思,他只看到一副兄友弟恭的场景,不禁感叹:“若是青雀也在,就更好了。”
此言一出,不只李承乾差点黑了脸,就连兕子都微微皱了皱眉。
显然,兕子公主是聪慧敏感的小女孩,她柔声安慰李二陛下:“父皇,等到腊月里,青雀哥哥必定会带着嫂嫂回来的。没多长时间啦。”
高阳公主也不是个笨的,连忙岔开话题:“父皇,你就给元华家里下了赐婚的旨意,可是雉奴大婚的时间还没有定下吧?”
李世民对方才的暗涌全然不知晓,点点头说:“雉奴如今还小,过两年再定日子吧。倒是袁天罡那人,还想巴巴地给雉奴算一算吉日。雉奴,那袁天罡从前三番五次说想要收你为徒,怎地你就是不乐意?”
虽然李世民早先代替李治、李明达拒绝袁天罡的收徒要求,可是若是儿女真的喜欢,他也是不会反对的。没想到从前一直抄写道家经典的李治却拒绝了袁天罡。
李治乖顺地回答李世民:“儿臣只是单纯觉得道家经典颇为玄妙,并无入道之心。”
李世民点头:“你做得很好,如今佛门、道们争端初显,身为皇族,一举一动皆是代表了朝廷风向,虽然咱们李家是老子之后,但是道家壮大,也是不利于民生的。”
就说那东汉末年起义的张角黄巾军——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谈天说地,没想到再过半年,这样美好的场景却是不复存在了。
…………………………
话分两头。
小相氏得知自己的夫君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心里很是忐忑。
终于某日在给杨氏请安的时候,瞅准了武颜和武颖也在,装作不经意地说笑:“元华的福气是顶个顶的,就是不知道婆母给元芳看中了怎么样的人家?”
杨氏最近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两个儿媳妇儿对自己的态度是恭敬了许多:“元芳年纪还小,我打算再留一留。”
其实杨氏也曾考虑过,就剩下小女儿的婚事未决,要么就去娘家找一找有没有般配的小郎君。可是娘家还没给消息答复。面对小相氏不知是闲聊还是有意的提问,杨氏打了个太极,没有回答。
武颜却并不觉得大嫂会闲得关心小妹的婚事,其中必定是有什么缘故的。
至于内情是什么,武颜想要靠自己的手段去挖出来。
…………………………
自从过了贞观十二年,进入贞观十三年之后,长孙皇后的身子便开始不利索起来。
病急乱投医的李世民先是把太医们折腾得半死;然后是一直要求袁天罡做法,袁天罡叹息:“此乃天意,恕贫道无能为力。”
于是李世民准备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为皇后祈福(1),御史劝诫、魏征血谏、太子哀求,直到最后昏迷的长孙皇后苏醒过来制止了李世民的疯狂举动。
长孙皇后的苏醒自然是李治促成的,可是仙气吊命不救命,终于……
贞观十三年四月,年仅三十九岁的长孙皇后病逝于太极宫立政殿,回光返照之际,千万恳求李世民,勿要对着自己的娘家人委以重任,以免外戚尾大不掉,又要李承乾好好照顾好弟弟妹妹。
千古一后没熬过贞观十三年的清明节,李世民遵其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
“那群和尚们,该气坏了吧?”虚空之中的七点大神挑眉笑道。
jj大神一如既往地傲娇:“自诩为老子后人,偏生要修建庙宇为自己妻子祈福,李二他不就是脑子有毛病吗?”
“所以现如今你对陈静姝和陈祎还算满意吗?”
jj斜睨了一眼:“为什么要告诉你,我满意不满意?下头那个小和尚满意就足够了。”
“绿jj,你总喜欢恶声恶气的做好事吗?还是不留名的那种?”七点大神取笑。
“走了,三千界破事儿那么多,在此逗留这么久干什么?有陈祎在,这里出不了岔子。”jj大神顾左右而言他。
…………………………
守孝不守孝,对于李治来说区别不大。从前做和尚茹素许多年,即便是如今能够面不改色地吃荤了,也不会如武颜那般馋肉。
不过长孙皇后的去世,还是令名义上的父皇李世民消沉了许久,他因未能修建庙宇替长孙皇后祈福之后,便开始在宫内修建观望台子,这便是“望陵毁观”典故的由来。
不仅如此,李二陛下再次想要寻访高人,为长孙皇后祈福。
李泰便是建议在洛阳龙门开凿石窟,修建佛像,为母亲追福。
太子李承乾不甘落后,也提议在长安修建庙宇,供后人缅怀母后。
…………………………
武颜看到皇室这一系列可谓是疯狂的举动,终于明白了,自己和陈祎来到此间的部分深意。
若是没有历史计划外的这二人,如今大唐正是佛教开始兴盛的起/点,及至玄奘法师归国、正史上的武则天登基,佛教在民众之间会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现代社会大唐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是与佛教事物有关系的。
也许jj大神想要的是一种平衡而非某种宗教的一家独大。
以上,是武颜胡乱琢磨的,并不知道是不是事情的真相。
但是要她相信自己这次的穿越仅仅是大神给的奖励,却是太过牵强了。
jj大神不可能无缘无故做这么没有意义的事情。
是夜。
李治守孝中,与长孙皇后这五年的相处,让他体会到了很久之前就已经忘记的亲情,因此,他是虔诚地守孝。
武颜对着玉叶说:“你最近还好吗?”
李治有些怔忪:“我掐算过了,长孙皇后今生行善积德。来世必定投身于积善富贵之家,五福俱全,能够寿终正寝。”
李治的回答和武颜的提问是完全不相关。
可是武颜就是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意思:“我懂的。你不要再介怀于没能为长孙皇后延长寿命了。你已经做了所有你能做的事,天命并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
李治轻叹:“我以为,能够更久一点,再久一点,可是……”
武颜很想摸一摸李治的头,但是可惜对方此刻并不在自己的面前:“李治——陈祎,你曾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佛,你有慈悲心肠我知道,可是人生本就是如此短暂的,对于长孙氏而言,她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孩子。我知道你和李承乾、李泰并无什么深厚交情,唯独晋阳公主和你算是这几年里相伴长大的。既然皇后娘娘担心孩子,你就再为她做一件事吧。历史上的兕子是十二三岁就病逝了,据说是遗传皇后娘娘的气疾。如今你一直帮着兕子调养,兕子的身体底子该比你当初刚接触的长孙皇后要强得多。在长孙氏身上没有做到的事,也许在晋阳公主身上能够做到。如果你能让兕子健健康康长大,想必长孙皇后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
李治犹豫地问:“可以吗?我真的可以这样做吗?”
武颜无比肯定地说:“逝者已矣。从生到死,我们会经历很多,回想你曾经经历这些事情时候的心态,你就会看开了。”
李治想到从前被和尚庙的老和尚收养,老和尚年迈老去之时,自己悲伤的心情;踏上取经之路,见惯了妖孽肆虐,危害人间造成的惨剧;一朝回神,发现取经并不像自己想得那么简单……其实世间之事从来都是这么残酷,只是自己变得软弱了一些。
“我……明白了。”李治的心智何其坚定。不然前世也不会千难万险去取经了,方才只是一时迷惑,因为这五年安逸生活让他变得更加的多愁善感并且心软起来。
如今回过神,觉得自己需要向武颜学习的地方实则是还有许多。
不得不说,这两个人,真是互补的性子,都能在对方走进岔路的时候去唤醒彼此。
这是不是天造地设的意思?
武颜没有把近来自己遇到的麻烦告诉李治,因为他还需要时间平复心情。
至于诚郡公武元庆那样子的蠢货,完全不需要李治出手用法术去教训。
武颜前一阵子从下人的口中探出了武元庆打的主意——自然不是直接探听出来的。
武元庆确实是把“要将武元芳许配一个相氏家族的小郎君”的消息瞒得死死的。
可是看多了宅斗宫斗小说的武颜怎么会不知道,一个大宅院里,消息最灵通的,就是下人了。
如今的武颜不缺金银、更有身份,有很多下人来示好。武元庆频繁宴请相氏的人这一事情自然是被武颜得知了。
☆、第三十三章
武颜用食指轻扣桌面:“你说,最近我大哥总是在前院宴请大嫂的娘家人?”
“对啊,小姐,这是咱们院子里的椿儿和奴婢说的。椿儿的干娘的小孙女今年六岁,在郡公爷的院子里当差,是个小丫鬟。有一日躲在柜子后面躲懒,听到了几句话。小丫头不知道其中厉害关系,但是听到有提及小姐和三小姐的名讳,就回家对着她老子娘学嘴了。”青桐恭敬地汇报。
武颜心想:就凭便宜大哥的智商,还真的是奔赴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复还!自己现在在别人眼里也算是香饽饽了,偏偏他要卖弄一下阴谋诡计,显得足智多谋似的。可是他不想想,要左右武颖的婚事哪里是这么简单的?莫怪乎小相氏也要暗地里来示好。我看他们一大家子里面,也就是小相氏和武宜安是个聪明的。
武颜心头一番计较,面上滴水不漏,对着青桐说:“这件事情你做得很好,以后继续替我留意着府里的风吹草动。去奶娘那里支些银钱给椿儿买零嘴,另外对那个小丫鬟的娘说一句,他们家是个好的,现在我不能明面上打赏,但是我这里先记下了。”
青桐牢牢记住小姐的吩咐,又看到小姐伸手从匣子里取出一对丁香耳钉对自己说,是赏给自己的。
青桐连连拒绝:“奴婢本就是小姐的丫鬟,这时候没什麽功劳,怎么能凭白接受这个。”
武颜笑笑:“你和翠柏跟着我这么多年了,我是什么性子还不知道?你做事谨慎细心、翠柏泼辣干练,都是我的心腹。你们也知道我是个手宽的,对着椿儿我都能打赏,为什么就不能打赏你了?”
青桐最后无法,还是收下了这一对金耳钉。
青桐和翠柏都是杨氏陪房的孩子,在武府算是杨氏这一派的死忠了,从前杨氏当家的时候也算是有几分面子,如今杨氏退下来,小相氏当家,启用的都是另一拨下人,杨氏的陪房们不免有些落没了。
今日青桐得了赏,轮休的时候带回家准备交给她娘。
青桐娘看着金子咋舌:“二小姐真阔气!这是金子的吧?”
大唐的主要流通贵金属货币是金子而不是银子,寻常家人有一副银首饰也算是挺宽裕了,青桐家是杨家家生子,对比早年战乱时候外头的人家,算是过得不错了。青桐娘也有珍藏着一支镀金的簪子。女儿得到的这一对丁香耳钉是小巧,可是那不是镀金是纯金啊!
见到女儿要把耳钉给自己,青桐娘忙不迭要伸手去接:自己戴两天显摆显摆,就收起来,小儿子日后还得说媳妇儿,要用钱的地方多哩。
却不防平日里不怎么开口的青桐老子皱皱眉说:“让大妞子自己收着。”
青桐娘不解,但是自家汉子的话她一向是听的,就依依不舍地把耳钉推回去:“大妞,你爹说让你自己收着呢。”
青桐自然看出来娘很喜欢,又说这是孝敬给娘的。
青桐娘不知该不该要了。
青桐爹对着大女儿又说:“每个月你的月钱都是直接贴补到家里的。如今开始,也都你自己攒着吧。”从前青桐的月前都是直接被她爹娘从账房那里支走的,父母俱在、又没成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她爹,你这是?”青桐娘不解。
“咱们大妞子,跟着二小姐是跟对了。算算年岁,过两年大妞子配了人,还可以做二小姐的陪房,等到了王爷府上,可就是管事妈妈了。日后有你的好日子,别扣扣索索只看见眼前。”青桐老爹是明白人,知道自家女儿以后最好的出路并不是给王爷做小——其实但凡有脑子、知道深浅的下人,都不会上杆子去给主人家做小。毕竟家生子本就有脸面了,做了小妾通房反而是得不偿失。
青桐完全不觉得自己爹当着自己的面说这些,会令自己伤心。做下人的,哪有那么纤细敏感的性子?爹指出来的,确实是日后对自己最好的一条路,如果自己能成了体面的管事妈妈,自家小弟说不定还能得到什么好差事。
青桐爹的意思是:以后青桐到处打点打赏的地方多了,身边不能没有几个银钱;又有日后跟着二小姐,也不能短了些门面首饰。
这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反正如今武颜院子里的下人总比别处的多几分脸面。
得到下人报信的武颜自然在更细致的观察之后猜到了武元庆的心思。
总算武元庆的脑仁儿比核桃要大了些,给武颖挑的两三户人家不是那种很拿不出手的。
武颜猜测:武元庆或许是想要把武颖的婚事儿留在手里做秘密武器。毕竟凡事都是要先礼后兵的,以后他有什么想头,要自己办事,必定还是会先怀柔,若是不成了,再走威胁这一招。
就算武元庆给武颖找的人家算是比较靠谱的,武颜也不会让他得逞。这个武家,自己唯一有几分真心相待的,就是武颖了,她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