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同人)娘不嫁人 作者:小米哼哼(晋江2013-11-20vip完结)-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剩下贾母带着王夫人、探春和宁国府一边女眷。外面只有贾珍、贾蓉和贾蔷,加上贾宝玉和贾玵。李纨和贾兰以身体不适,没让参加。
简单述说后,元春坐在主位特意召见了宝玉和贾玵。看着玵哥儿的时候,她热泪盈眶一如再次见到了贾珠一般。她含着泪将拉着贾玵的手:“玵哥儿越来越不同于宝玉了,看着到像珠儿。”
“这也算是他们有兄弟缘份,当初老太太看着玵哥儿刚落草,就想着要送到金陵去。若不是珠儿抱着死活不让……”王夫人想起已故的长子,这也眼泪凝眶了。
“母亲说这个做甚,横竖玵哥儿已然长大,日后会好的。”元春看着老太太不愉的脸色,心中一紧松开玵哥儿的手,笑着点着宝玉的额头:“我离家这些年,你可还记得我?”
“怎么都不会忘记大姐姐的,平日里也是甚是想念。只是听老太太说,大姐姐这些年都是好的。我也就好的。”宝玉惯是会装乖卖巧的,圆润的脸庞倒也是精致俊容。元春仔细打量,不仔细就能看出那眉眼儿间同今上的相同。看到这里,她心下越发的寒冷。
给宝玉和贾玵送上准备好的物品,她招手找来了探春。这个女孩儿原本是不关注的,毕竟怎么看都是庶女。但是现在,怕是要谋划一些了。环哥儿去了别人家,多少能够为日后留下一个根系。玵哥儿听母亲说的,虽然是带回来养了但是族谱却一直未动。过几日母亲进宫,怕是要说清楚。若是这样,玵哥儿的前程就不用担心了。至于老太太和宝玉,她一路看了这座园子。极致的奢华,怕是会招惹是非了。或者说,已经惹了大是非也不怕些什么。既然祖母要捧着,她也就做个好人好了。横竖,都要给玵哥儿和父亲的孩子留下点活路不是?那可是她血亲的兄弟妹妹啊!
“我走的时候,你还小着怕是不记得我了。我看着你喜欢,你可愿入宫陪我一段时日?”她不能让这个女孩儿留在这里同宝玉厮混了名声,不若自己教养着。然后求了陛下,给她一个好婚事。不求高官厚禄,只求人品端正就好。她看着那不倒翁张家很是不错,嫡系正房估计不可,不若选个旁系的后生也是好的。
听到女儿这么说,王夫人很是意外。她看了看一边的玵哥儿和宝玉,想了想:“娘娘喜欢是她的福气,只是她年岁小不经事的……”
“不怕的!她是我嫡亲的妹妹!”元春知道母亲的担心,笑着看着母亲:“母亲可是舍不得?我好不容易见到一回,就让我带回去稀罕稀罕吧!横竖,说不定还能挑个好人家呢!”她在提醒王夫人,这不是让探春入宫邀宠,而是给她一个好的未来。闻言,王夫人不知道元春的打算到底如何。只要不挡了女儿的路,这探春如何她是不在意的。
“我是舍不得,可是你都开口了……”王夫人看着探春:“待会儿就让她收拾收拾跟了去了,不过若是惹你不要开心了可要说她。万不得让她给你招惹了事端。她在家我是万般宠着的,只是当贴身的棉袄看着。性子可不似你那般棉柔,乖张的厉害呢!”
“无事,您看我那凤藻宫,空荡荡的没个热闹人儿。”元春听母亲同意,笑着握着探春的手不吭声。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是想着一张速度飞了去三年后,林妹妹脱孝后直接入京。毕竟大家都说,男女主相遇的有些迟了还没见到。
可是……弄好了后想了一个晚上'绝对不承认做实验的时候思想跑毛'
最后决定重新修一下 希望这个慢悠悠的版本大家还满意
说我拖拉的……都去面壁说:小米作者最勤劳
我都一直一日两更啊……两更啊……一万字啊……
☆、32
贾探春跟着元春入了宫,成为了凤藻宫的一个小小丫头。没有品级更没有差事;唯一算得上的那就是她是皇贵妃的妹妹;也是主子。
隆兴帝知道这个消息后,只是简单的挥了挥手表示知道了。贾元春的命不多了;实际上当他被皇后设计睡了贾元春后;这个女人的命就时刻处于不多了的状态。
皇后十五来了娇客;事发突然又不想推着当初还是王爷的他去别人那里。只得让身边唯一算得上女官的贾元春顶了缸;虽然也说是正中这个女人下怀。但是贾元春的家世要比皇后娘家高很多,为了不让母族强势的庶子出生皇后没少在她身上做文章。只是;当时的隆兴帝是默许皇后如此做的。所以,这个女人的生命;因为这些年多方药物的侵染;真的不多了。横竖不过是一个小女孩儿,他还不会放不开。
从贾妃口中可信报上来的消息,贾政之妻王氏可能是发现了什么,只是苦无证据又不敢轻易动手而已。那秦可卿,还真不是因为元春告密之事死的。不过是有人借着这个时机,坐下的罢了。横竖她一个后宫女人,能背多少脏水看得就是自己这个做皇帝的知道了多少。
木承泽抽动着嘴角,控制着自己不要笑起来。最近朝堂没有什么大事,农事生产在逐步恢复。因为林家和陇西贵氏在灾情时期的伸手,保证了军粮的供应。背面蛮族虽然南下了几次,但是都灰溜溜的回去了。倒是有几个关系不错的部落,同这边沟通商洽用皮毛换了不少米粮回去。日后也有着开通互市的可能,这倒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他一边批阅着奏折,一边胡思乱想着。
探春坐在进宫的小轿子上,内心十分忐忑。这次走的可谓之匆忙,就是连丫鬟婆子都没让带。不是说她多么念叨那些伺候的人的好,而是如此孤单实是让她恐惧的。就是在那里的大姐姐,也是面笑心苦的。
进了凤藻宫,来了两个小丫头伺候她洗漱,说是待会儿娘娘那里要见。宫里规矩大,她不敢走错一步任由那些小丫头挫磨收拾整理后,换了一身银红的水袖长裙去见元春。
元春此时正端着一碗热茶,依靠着栏杆看着外面的水塘,那水不深很是清澈。白日里能够看到潭底,里面养了一些锦鲤。横竖就是一个淹不死人的环绕凤藻宫内外曲折蜿蜒修建的人工活水潭子。此时春风转暖,但也并不是那般热乎。她身上披着一件刚刚进贡上来的,珍珠色的白色绣红蓝花纹的羊毛披肩,上面点缀着各色的黄豆大小琉璃珠子很是华美。
“见过娘娘!”探春行了礼,元春让她起了招招手让她挨着自己坐下:“你看着宫里,到了夜里多静啊!”
“深宫规矩大,安静多是常有的吧!”探春低着头,小声回着。
“也是,你到看得明白!”元春笑着放下茶碗看着探春:“知道我让你入宫的意思吗?”
“民女不知!”探春不敢猜测。大姐姐荣宠不断,可却没有孩子。自己虽然现在是嫡女,却依然有着庶出的痕迹在。保不得,来个去母留子也是可能的。
“我如今在陛下这里,还能说上两句话。宝玉是个什么摸样,我虽然在深宫中还是知道多少的。毕竟,这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若是在我身边长长,到了年纪也能有个好亲事。可若是在哪家里,怕怎样也会被污了去。”元春没有隐瞒,而是实话实说。她语气中无不透露着酸涩和愁然。她低着头看着茶碗上的图案:“我知道,环儿的事情你必定多少都是怨着父亲母亲的。我也跟你透个底,这家里怕是要不好了。一旦我去了……”后面的话,她没说。她知道这个妹妹必然是个明白人,懂得她的意思。
“所以……娘娘让民女入宫是……”探春心中一紧,她虽然羡慕着元春的光景,让父母另眼相待。但是这些年月来,自从父亲无情的将弟弟入赘出去。环哥儿才不过是十二岁。她就看得明白,哪怕她做的再好,做的再如何讨嫡母欢心,也换不来想要的。就是自己入了宫,成了贵人估计也会是家族的弃子。
“给你挑个好亲事!”元春捏了把她的脸颊:“我若是想要固宠,这皇宫里想要爬上皇上床的多了去了。皇上念着我的好的,是因为当初皇后还是王妃的时候,为了固宠在十五的时候让我替她侍寝。而为了防备我日后会生下母家高贵的庶长子,给我下了药让我一直无所出。所以,我不会在这上面栽跟头。横竖,现在家里值得我念叨的只有你们兄妹三人的前程了。”
探春低下头,轻轻揉了揉脸颊。元春看着她年少,想着今天说的有些够了就让她回去歇息了。负责照顾她的,是抱琴。而跟在元春身边的,是她从慎刑司救下的宫女柳儿。
“娘娘,刚刚抱琴姐姐说,给小姐准备的东西有些欠缺,她去司库哪里取去了。拿了娘娘的对牌。”柳儿站在元春身后小声说道。
“这么夜里了,也去劳烦司库……她这是担心我这皇贵妃的位置不够啊!”元春低吟的轻声笑着:“就让她去吧!横竖都是一个死,不过是早晚的事情。正好,趁着这世间让太后给我一个闭门思过。探春的性子有些过于拘谨了,得好好□一下才好。那张家,可要的不是听话的儿媳妇,而是能够传宗接代的掌家奶奶。”
“娘娘真是用心良苦,刚刚皇上那里来信说了,左右您开心就好!皇上对娘娘,终归是好的。”
“他对我好,我自然也会对他好。”元春听到柳儿说皇上对她好,想了想的确是好的。只要不涉及朝政,这满后宫的妃子中,的确是自己的待遇最好。不说分位,只要不是太特别的事情,多少都会同意。也正是因此,她才有自信将探春带离那个家。
第二日元春让柳儿到内侍局说明抱琴一夜未归的事情。原本只是去取一些多余的棉被和洗漱用品,却一夜未归。司库那边说没有见到她身边的抱琴姑娘,元春亲自去了一趟说明是自己让抱琴拿着自己对牌去的。怎么会看不到人呢?这诺大的皇宫,如何能走丢了一个人。正当她伤心宫女失踪的时候,有人在御花园太液池中,发现了一个宫女的尸体。慎刑司的人检查后,发现是夜晚可能滑落到水池中的。经过辨认,确认是抱琴无误。
元春让柳儿拿了重金通过黄门送给抱琴的父母,感慨这位昔日友人的早去
家母得知抱琴不小心划入水中,已经是三日后了。她当时在跟家里的婆子打叶子牌,听到这个消息看着手中的牌她差点没有把桌子掀了。她明白了,元春已经不在她的掌握范围内了。而且,一定是知道了什么才将抱琴除去的。她琢磨着,看来宝玉的婚事不能再拖了。必须先小定下来,同时也得让宝玉入住大观园才成。可是目前她没有进宫的机会,就是原本的人手也因为抱琴的死而失去了。
元春如何不知道老太太的心事呢?她在第六日,下了旨意,说那院子虽然是为自己盖得。但是再美轮美奂的,没有人住也是枉然。不若就让宝玉住这吧!待他成婚,就做婚房好了!日后小两口和和美美的,在园子里做一对神仙眷侣也是好的。
元春的旨意下的紧凑,但是隆兴帝是知道的。实际上,这个旨意很大成分他是主谋。原本元春只是想着让宝玉先住进去,隔离开宝玉和玵哥儿。隆兴帝知道后,改了原本的意思。只是不知道,这贾家老太太是否能够明白了。用老皇帝的话,横竖都是自家人,给些好处就是了。虽然不能证明身份,但是保障一个衣食无忧也是可以的。随后,本着贤德皇贵妃好心给弟弟恩旨的意思,之后园子里的开销就有内务府承担了。当然这个消息是过了一个月之后才达到的贾府,毕竟内务府为了这事情,也得运作一段日子专门流出资金和人手不是。隆兴帝对内服务的吩咐就是:按照郡王标准就成了。这等皇家隐秘,内服务的就是知道了也不会说。他们还是需要仰仗皇室而存在自己的。
贾母得到旨意后如何想的不知道,但是王夫人却如同松了口气一样趁着贾母不需要人在身边走进贾玵的院子,偷偷搂着在读书的贾玵大哭了一场。之后,如同没事人一样继续往日的生活。似乎,贾宝玉入住大观园,带走了他的丫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似乎,他在那里享受着没有父亲督促没有闲言碎语的富贵闲人,也没有人觉得奇怪。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就是京城原本跟他交好的人也没有特别怎样。
张云溪得到这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夏季要过的时候。毕竟本来就不是什么要紧的,目前最要命的是来自喀什葛尔附近的消息。几乎每天夜里单双姐妹都会执勤等待,从喀什葛尔一路向东要经过很多地方。背面马贼很多,但是南面酷热难耐,很多地方连水源都未必能够找到。前不久那边送来消息,说是哪里的回鹘族叛变成功杀了驻守在喀什葛尔的守备自立称王了。这一事件,在那里的产业就成了终点获知的对象。好在那里采用的人都是签了契约的,张云溪赋予他们的权利是,只要在不影响收益的情况下,随意施为。也就是说,就是帮助回鹘叛乱,也没有关系。
张云溪相信,木承泽这位皇帝肯定没有办法来处理回鹘叛乱,实际上此朝对于西北的控制力一向都不怎么样。毕竟鲜卑人堵在那里,进不得打不得。而且,鲜卑人从魏晋隋唐后,对整个中原的控制到底如何至今没有办法探明。只是知道,他们每一个姓氏都富可敌国。每一格姓氏,都拥有撼动江山社稷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前朝还是本朝,对于陇西显贵都有着本质上的恐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一直允许张家在朝中的原因,一种双方联系和保持契约的关系。
九月十六,一封由铁佛家族提交的折子送到了御案。要求朝廷出名,平定西北回鹘叛乱。再次,陇西各家将献上马匹和粮草和情报。
看到这封折子,木承泽才松了口气。他派遣史家兄弟,带领兵马前去平乱。因为有鲜卑贵氏的帮助,这场在冬季的战争打得十分轻松。应该说,冬季的西北是让回鹘人很是孱弱。毕竟他们始终没有足够的粮草和兵甲来完成战争。杀了一个守备也许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同大兵压境来比,还是弱了很多。在春节前,木承泽听到了首战告捷的消息,之后就是一路顺式而为的胜利。不过遗憾的是,史家两候之一因为风寒被送回了京城。不得已他派了西南王辅助。
战事在新年之后,结束了。西南王并史将军大获全胜,班师回朝之际还带了回鹘的王子作为俘虏。这可是大的胜利,满朝庆贺。
张云溪得知这个消息后,很是平淡的在一堆的资料上画了一个封的红字。算是了却了这段时间的繁忙。如果不是她提前通知了鲜卑各族,阐明了商路断通等之后对鲜卑的威胁。才让这场战事得到了允许,毕竟她是一个生意人不是?她那边负责商行的掌柜,作为一个回鹘人,却在这场战争中选择了进攻的士兵。并且送上羊绒制造的衣物帮助战士避开风寒,可谓之大功一件。这种羊毛做的衣服也正式登上了洛水城的市场。作为一种具有异域风味的服装,这种套头穿制造方式奇特的衣服很是在民众见风靡了一阵子。后来有一个小丫鬟无意中破解了这种衣服的制造方法,才将这场风靡收了收。
张云溪对于这场由她母亲导演的喜剧,很是满意。至少,这样他们家贩卖的羊毛衫等物品就不会变的那么显眼了。鲜卑人早年就有用羊毛织布制作衣服的习惯,但是那种衣服不能直接提着皮肤穿着会让人感觉很痒。而且羊绒刮下来后,一旦入水清洗后就会变得硬结而不便再次使用。可这次混合了蚕丝和棉线的,改变了纺织工艺后反而变得更加适合了。当然,这依然是一种奢侈品。中上的家族和朝廷的士兵,才有权利拥有一件,这也是隆兴帝在并马上的恩施。
收好各种邸报,张云溪决定趁着这个月份带着黛玉去海州的温泉庄子上享受一把。虽然说金陵也有一些温泉庄子,但是都很小并不自在。附近都是官宦人家或者京城致仕后的人修养使用。她更喜欢海州那几个探明后,开发后自家使用的庄子。面积大不说,种类温度还齐全。
“伯母,以前怎么没听你说有这么个去处?”黛玉围着丝帕巾子靠着光滑的池壁。
“因为没有建好啊!”张云溪懒洋洋的看着天空上的点点繁星,心情很是舒畅。
“伯母,我明年就要出孝了!”黛玉提醒张云溪,过了今年这个春夏秋,她就要出孝了。同时也在提醒自己,父亲的死已经过去多年了。虽然这两三年她一直用忙碌来麻木自己,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曾经的日子。有些恍惚,有些明白。更有些,带着不知名的情愫。
“嗯!”张云溪没有回话,而是继续听她要说什么。
“伯母,你说若是父亲在,会是如何呢?”黛玉莫名的很想知道,如果林如海还活着会如何。张云溪侧头看着这个环抱着自己的女孩儿,想了想道:“也许,比现在差不到哪里去,但未必能好了。”
她说的是实话,若是林如海还活着。黛玉虽然会接受自己的教导,但是却未必能够有心思自强起来,说不定依然会是书本中那个向命运妥协,连争都不会去做的林妹妹。可惜,三年的时间三年的事情,能够改变一个人很多。比如现在的林黛玉,虽然依然有着那潇湘若雨的气质,但是却多了一些女儿自强的刚性。这是她赋予她的,独一无二的。这很让张云溪有自豪感,就如同当年看着那四个从她手下学出来的弟子一样。
“也是!”林黛玉过了许久,似乎想了什么才慢慢吐出了两个字。不过她转而笑着看张云溪:“不过,父亲一定会感谢您的。”
“不!”张云溪摇摇头,眯起眼睛笑着看着满天星辰解释道:“他会恨死我的!”
“伯母,我在说真的。”林黛玉拍了拍水面发表异议:“父亲一直都担心我性子过于绵软,虽然通透但是却有些超脱世俗。伯母这些年教导的我很好。”
“所以我才说,他会恨死我的。”张云溪翻身趴在岸边,伸手捏了林黛玉身上光滑的皮肤一把:“好好一个仙子女儿,让我教导的市侩起来,怎么不会恨?”
“您又不正经了!”黛玉愤愤的手在水里滑动了一下,起身换了一个地方离张云溪远了一些。
张云溪见她重新进入温热的汤池里,才再次开口:“过了梅雨,我们就启程入京!”
“这是为何?”黛玉好奇的看着张云溪。怎么好端端的决定入京了。
“一呢……是为了你脱孝后的及笄,总是要找有脸面的人来做的。”张云溪换了一个更加舒服的姿势,头枕着岸边的石枕,飘着身体:“二呢……有些事情可能要变得复杂起来,老皇上的身体越来越弱,怕是过不了新年了。多少也要去准备一下,我是一品的命妇最好不要错过了这出。同时你出孝后,及笄过后我要带你去陇西一趟,我母家的人你多少也要认识一下才好。”
“嗯!”黛玉听闻里面有选夫的打算,就慢慢沉了下去,只露了鼻孔和上半个额头在外面。张云溪见她害羞,也不在说什么。闭上了眼睛,享受这一时的舒坦。
作者有话要说:过度的三年即将结束了,大场面即将升起。
老皇离世,各种纷扰纷纷升起!请期待下面的,明天第二更估计要到北京时间的下午,希望大家不要等的太心急!
同时更喜本人上了首页金榜……赞一个……谢谢大家的支持
☆、33
从海州回来,端午到了。张家一如既往的四季礼、节礼不断。大有一副长此以往的态势;不过林家也不会忘记这新结的姻亲。投桃报李;林家也是没事找事的送东西过去。各房的走动在这十年的时间内,很是频繁。最典型的就是一直没有带着家眷在京城的两个林家人;端午的时候就去了张家。显然而意见;这两个御史成了张阁老的下臣中的领军人物。不过他们也不在意;横竖自家家族的宗母就是张家女。偏要撇清关系的话;也就显得奇怪了。
端午的时候,张云溪带着黛玉包粽子。这是南边的礼;实际上端午这个节气一直在鲜卑人中不怎么流行。后来还是因为本身可以用来庆贺,才慢慢兴盛起来。作为一种社交节来使用。至于粽子;北人多喜面食。在南边包粽子的时候;很多陇西地区的人则制作各种面塑。虽然没有新年和丰收祭的时候隆重,但多少也是一种气氛。
粽叶选择的是去年采摘晾干的宽绿竹叶,虽然没有苇叶宽大,只有不足三只宽。但胜在包出来的粽子小巧可爱,很得一些贵妇喜欢。
黛玉拿着一枚张云溪包好的粽子,看着上面缠绕的五彩线:“也不知道当初是谁发明的,真是看得十分精致呢!”
“最初啊……”张云溪快速的包好一个放在一边的盘子里:“在民俗中有说,屈原大夫跳进汨罗后周围的民众不愿意他的身体被河水中的鱼虾骚扰,就用苇叶包裹了煮熟的粟米投入江中。后来因为赞扬他的气节,才有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也就延续了下来。不过在我看来……”张云溪一边包着一边讲:“在我看来,端午的行程可能要更早一些,或许在夏商时期就有。在上古,端午这个时间正是梅雨结束稻田努力生长的时候。南方地区在这个时间最期盼的是丰沛的雨气阳光。这两者听着有一些相悖,可是人们期盼的是白天阳光灿烂,而夜间雨水丰沛。这样稻谷就会生长的很好。可是并不是每年都能够有如此好的天气。”
张云溪放好一个粽子,看着黛玉小心的给她好不容易包好的粽子缠上五彩细绳,停下手中的活计拿起一边的凉茶喝了一口:“知道旱灾的时候,要供奉什么神明吗?”
“不是皇帝想上天祈求雨水吗?风婆……雨师什么的?”黛玉一脸的奇怪,她从不觉得一个节日会同祭祀有什么关系。
“不是哟!”张云溪笑着端着茶碗,想了想道:“在汉前,遇到水灾人们会祈求荒神降临,将作乱的雨师驱逐。但是在干旱难耐的时候,人们求得是应龙。古有龙神降雨的传说,实际上也是从这里来的。所以啊……我猜测,最早的端午,实际上是用来供奉这两位远古神明的。并且这种传统应该是由黄河地区的人带到江南地区的。不过是小部分人在使用,有可能祭祀的方式并不完全。并那个年代动乱和战争很是频繁,城邦之间的人也会相互敌视。后来,慢慢地也许真的是因为感怀屈原的气节,才慢慢演化而成现在的端午。你看,现在感慨屈原气节的没有多少,但是喜欢在节日热闹的气氛下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却很多,不是吗?”
她的语气轻柔,带着不容人拒绝的温婉和压制。黛玉听后虽然有些异议,但还是点了点头。毕竟之前伯母说了只是自己的猜想,而且现在感怀屈原大夫的的确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在节日气氛下,让平日的生活有些色彩。家庭不是很好的人家,也会在这一日做的风声一些。
张云溪见她继续纠结那已经皱巴巴的竹叶,笑着说:“你这样是不行的!来,跟着我做。”她用一边的帕子擦了擦手指,灵巧的拿起一个竹叶,让黛玉跟着她一步一步的包。黛玉左右看了看,最后好不容易才摸清楚这套脉络。
晚餐的时候,林晗看着碗里两个颜色橙黄的粽子,那是用腊肉和南边来的水果融合在一起包的。可是一个看起来清秀可爱,另一个却看不出形状来。他看了看姐姐和母亲,然后默默的先咬了一口那看不出形状的,细嚼慢咽后吐了一句话,让张云溪抬头看舞厅,半天没缓过来。
林晗眼下嘴里的米粒,很是规矩的品鉴道:“母亲的手艺虽然没有姐姐的好,但是口味十分不错。”
黛玉闻言羞红了脸低着头不好说什么。张云溪无语的看着天顶。一下午,凡是煮出来的粽子,不知带黛玉的手是怎一个灵巧。看起来心灵手巧的林妹妹,包的时候那粽子同其他人包出来的绝对没有差别,甚至有些更好规整好看。可是这煮出来后,就不同了。可人家林妹妹就是人缘好,十个人吃了九个人会说:“奶奶这粽子真真是有个性!”
“那个……是我包的!”黛玉的声音如同蚊蝇,但林晗还是听到了。他身子一顿,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歉意的看向母亲,此时张云溪已经面无表情的喝着甜酒酿不再搭理他了。顿时,他觉得有些委屈了。
“母亲!”他将旁边那个精致的小粽子两口吃掉,放下筷子诺诺的喊了一声。
“无事!当乐子吧!”张云溪挥挥手然后指着黛玉说笑:“那些不好看的粽子都是你姐姐包出来的。我今天教她包粽子,开始不是很顺后来顺了起来包的顶好看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粽子煮出来后去了那层粽衣,反而变得奇怪起来。也不知道她这是哪儿学的本事。可更有意思的是,但凡吃掉她包得粽子的,都说是我包的。愣是没人想是她的手笔。”
“伯母!”黛玉脸色羞红的给张云溪夹了一筷子蜜汁藕片,大有一副赶快吃掉别再说了的意思。张云溪笑了笑,夹起那片藕,轻轻咬了一口:“贿赂我也没用,明儿我就去跟三婶其其它房的嫂子学了去。你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呢?愣是替你背了黑锅,不过这样好。下次就不会有人说是我包的了。”
“伯母!”黛玉这次真的有些急了,她嘟嘟嘴又夹了一筷子姜汁松花放进张云溪面前的碟子。张云溪虽然看着年轻,人也活快但终究是长辈。她也不好说些不对敬的话头。只能用语气的声调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好了好了,不说你了!”张云溪挥了挥手,让快要跳脚的黛玉安静下来,她放下筷子没有去碰盘子里的食物:“实际上,我有事情要说,麒儿明年是要参加科考了吧!”
“嗯!毕竟马上就要总角,族叔说就算不想过早的进入官场,至少有一个秀才的名头也是好交友的。”林晗点了点头,此时端午聚会因此没有旁的丫头在。
“那这样,你今年先随着我们去京城好了!”张云溪想了想,觉得明年参加考试前再回来也不迟,横竖就是十来天的行船而已。
“京城?母亲要带着姐姐上京了吗?”林晗听到了很是开心。去年去外祖那边虽然一个人很是有些尴尬,但是那边的人对他很好。表哥还说再去了,待他去骑马打猎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