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明-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承德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李渊微微一怔,心里的火气差一点就烧出来。

“他是臣,终究只是臣!”

李渊看着李承德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我今日来,便是没打算隐瞒试探什么。好歹你也是建成的子嗣,是我的嫡孙,皇位传给了你也不算什么难以接受的事。但如果你再这么浑浑噩噩下去,难保我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落在旁人手里!”

李渊站起来,走到李承德身边说道:“今日这些话,若是你害怕胆怯的话,可以在我离开之后立刻去告诉李闲,你以这样的方式自保我也怪不得你。但你却要想清楚,我……你的祖父,大唐的开国皇帝,现在是唯一能帮你坐稳皇位的人。不是像现在这样名不符实的傀儡,而是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帝王!”

“孙儿不敢!”

李承德吓得往后退了一步,不敢抬头看李渊的眼睛。

“不敢什么?”

李渊上前一步,依然紧盯着李承德的眼睛问:“是不敢出卖我,还是不敢去想做一位真正站在权力巅峰的帝王?不敢去想做一位名垂青史的明君?不敢去想将这个庞大的帝国牢牢抓在你自己手里?”

问出这句话之后,屋子里的气氛几乎都为之冻结。

站在门口守着的倪花田回头看了那祖孙两人一眼视线便快速的离开,他带着几个禁卫站在御书房门口,其他人根本就不能靠近,而且这个大雨滂沱的天气里,也没有人会到御书房这边来。

“我不会要求你现在就做出回答,若是你想好了,可以找个心腹之人去和倪花田说,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你是我的孙子,是大唐的皇帝,不要辱没了你骨子里流着的血。”

说完这句话,李渊转身走出了御书房。倪花田连忙撑开油纸伞,恭敬的跟在李渊身后。李承德见过高莲生,也见过吴英海,这两个宦官在李渊身边的时候,他曾经都生出过一种错觉。那就是这前后两任内侍总管,跟在李渊身边的时候都好像是一条忠心耿耿的狗。

只不过,高莲生是一条忠犬,被燕王没有丝毫怜悯之心的打死了。

吴英海是条恶犬,不过却终究没有下决心反咬一口。

现在的倪花田,就是李渊的一条狗。

当李渊的背影消失在视线里的时候,李承德竟是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后背上的汗水已经湿透了衣服,浑身上下没了一分力气。

……

松柏楼

还是三楼最里面的那个雅间里。

李闲看了看面前满满当当的一桌子菜,忍不住笑了笑对裴寂说道:“这楼子没人知道是你的之前,在座的无论是谁都不会赖账。便是孤来,也不曾欠过一顿饭钱……可现在满朝文武,还有几人不知道这松柏楼是你的产业?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再来吃饭,你便是要客气一番,或是免了钱,或是少收钱,也不知道长此以往会少赚多少银子。”

裴寂笑了笑洒脱道:“其实算起来,臣还是赚到了。”

“为何?”

李闲问道。

“若是臣将主公您经常在松柏楼宴请臣等的消息散出去,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挤进来只为了能远远的看您一眼。到时候松柏楼的生意就算想不好都不行……财源滚滚啊。”

“哈哈!”

李闲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第一次发现裴寂这个人不严肃说话的时候,竟然也是个妙人。

“如此说来,孤倒是要抽红利了!”

李闲笑着说道。

“若不算贿赂,臣倒是极乐意的。”

反正松柏楼的事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了,放开了的裴寂说话反而越发的自然起来。而且他已经打算好了,再过一段日子做好了那件大事他便告老隐退,就算不去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做田舍郎,做一个富家翁总是可以的。

而且这段日子以来,他对燕王李闲的性情也算有了新的了解。以往不熟悉的时候,觉着两个人之间隔着一座冰山。现在他倒是觉着,这个帝国新的主人比起开国皇帝来,还要好相处一些。

说起来,李渊登基之后和登基之前,简直判若两人。

“既然是跟下面人都说了今日中午不准饮酒,咱们自然也不能坏了规矩。”

李闲微笑着说道:“把酒都撤下去吧。”

一直坐在旁边不曾言语的萧瑀本打算冷眼旁观,上次燕王在松柏楼言情裴寂等人的事他不是不知道,燕王将众人都请了唯独丢下他,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所以他对于李闲的反感和厌恶更浓了些,今日本不打算说话,听到李闲让把酒撤下去,他语气略带讥讽的说道:“我等不说,自然不会有人知道。有好菜而无好酒,岂不无趣?”

李闲看了他一眼道:“这和掩耳盗铃有何区别?”

“上不正而下斜,下面做官的看着上面的脸色行事。今日你我坐在这里饮酒,明日就会有人效仿。今日你对孤说这话,明日席间以你为尊之时自然有人对你说这些话。长此以往,吏治必烂。”

“臣惶恐”

萧瑀微微垂首说道,他没想到李闲竟然会如此认真的对待这样一件小事,刚才他劝,只是为了看李闲的笑话罢了。若是李闲听他一劝而饮酒,那么在座的众人心里自然会有些想法。

“你不需要惶恐。”

李闲看着萧瑀认真的说道:“孤在前些日子,就在这里请过许多人吃酒,皆是朝廷里的老臣,在座众人十之八九当日都在,唯独缺了你……你可知为何?”

不等萧瑀说话,李闲继续说道:“因为孤不喜你。”

这句话一出口,席间的气氛骤然一变。

但是紧接着李闲的一番话,却让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孤那日请他们饮酒,不谈国事,不谈朝政,只谈私交……孤不必装什么样子,实事求是说来,孤与你没有私交。孤不喜的,是你为人严苛死板。若是你在席间,孤或许饮酒都不畅快……但孤敬重你的,也是你的严苛死板。朝中百官皆知,论才学你是一流,论官声你更是一流,私下里饮酒作乐,孤不请你,但朝中诸事,孤必然是要请你的。”

“饮酒相伴可以没有萧瑀,但国策决断断然不能没有萧瑀!”

李闲端起茶杯说道:“今日以茶代酒,孤敬你一杯。”

萧瑀即便心中再对李闲有所成见,这一番话语却足以让他心中触动。

“臣……谢殿下!”

萧瑀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席间众人都是心有所感,有人几乎忍不住要喝一声彩!

如此坦率直言,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第六百九十章 独孤鼎与嗣十三

虚伪是人们都很厌恶的一种表现,但在政治上来说,虚伪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当一个人虚伪到足以感动人的时候,那么他便是一个合格的政客。曾经有人说过,每一个合格的政客都是一个伟大的演员,当很多合格的政客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那么无论是在什么场合,都将是一场表演的盛宴。

松柏楼上的以茶代酒,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对燕王的坦率直接叫一声彩。但毫无疑问,在这短暂的心潮澎湃之后只怕每个人都会明白,燕王不过是在表现一个姿态,一个虚怀若谷的姿态。

尚书左仆射萧瑀是一直站在燕王对立面的人,这样的人之所以还能存在,只是因为燕王需要这样一个人来显示自己的宽仁。

燕王说国事决断不能没有萧瑀,这话谁也不会真的信。

松柏楼这餐饭没有酒,但很多人吃的都有些醉。醉于燕王人格上的魅力,也醉于这个崭新的时代处处迷人的好风景。这风景有许多处,比如官场上焕然一新的风气。当然,这种风气是完全建立在燕王的威信之上才有的场面。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震慑,不可能有这样的改变。

最妙之处便在于,燕王不是皇帝。

但胜比皇帝。

一个皇帝就算再贤明再强势,如果将朝局彻底破碎后再重建都将是一个极艰辛困苦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中,会触及到重重限制,一个不小心皇帝的位子就会岌岌可危。历史上不乏有能力也有魄力改变朝局的皇帝,可大多数都是以一种令人唏嘘心酸方式来书写结局。

燕王不是皇帝,他没有皇帝身上的掣肘。

他手握数十万雄兵,他不怕破坏。

如果是他夺了皇位之后再破坏然后重建,已经做了皇帝的他要面对的问题将会无限度的扩大。就说朝局,如果李闲登基之后再试图改变什么,那么他要面对的将不再是李渊朝中的旧臣,而是陪着他一起打江山的旧臣!

到时候损害到个人利益的那一批人,不是萧瑀之流。而是燕云军出身的那些军功卓著的大将,到时候要面对的局面比现在只怕要复杂一万倍也不止!

而李闲现在不是皇帝,所以他放得开手脚。燕云军中的功臣们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体系,燕王的改革触及不到他们的利益。他们现在依然是燕王手中的黑刀,谁和燕王作对,这无数柄黑刀便会丝毫不留情面的砍过去。因为燕王还不是皇帝,所以他们的利益和燕王的利益依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燕王不称帝,绝不是什么虚伪的表现,而是现在这个局面下必然的一种选择,一种智慧的表现。

要改变一个国家,哪里是嘴里说说心里想想那般轻易简单。

现在燕云军中一众功臣还没有属于他们的真正权利和地位,权利还都在燕云军唯一的统帅李闲手里。

而那些大唐的旧臣如萧瑀裴寂,他们现在没有任何能力和把柄来要挟燕王停止这种改变。

这是一个很妙的局面,一个属于李闲自己的局面。

而这种改变若是等到李闲称帝之后再做,那么这个局面还会出现吗?

有一个傀儡的好处,可绝不仅仅是做做样子那么简单。

从松柏楼吃过午饭之后,燕王李闲便亲自带着一批官员冒着大雨出长安城,去巡查长安城外的村镇,城中的百姓是大唐的百姓,城外的百姓自然也是大唐的百姓。在需要彰显自己仁义的时候,李闲绝不会吝啬。

回到天策上将军府的时候已经入夜,李闲洗过一个热水澡之后便回了书房。在书桌上,今日的奏折已经整整齐齐的摆在那里,同时在御书房中等待李闲的还有一个人,正是军稽处大档头谢映登。

“臣见过主公。”

见李闲进门,谢映登垂首说道。

李闲点了点头,缓步做到书桌边坐下后说道:“说吧,孤一日不入朝,一日不入宫,都有些什么人蠢蠢欲动?”

谢映登道:“午时左右,李渊进过御书房。下令杖死了五个在御书房中和李承德调笑嬉闹的宫女,还在御书房中逗留了小半个时辰。”

听到这句话,李闲的表情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这是他的权利,管教一下孙子这种事谁也说不上什么。”

“李渊离开后,李承德跌坐在地,大汗淋漓。”

谢映登继续说道。

“哦?”

李闲明显对这句话感兴趣,随即笑了笑道:“李渊现在面临着的局面有点意思。”

谢映登也笑了笑,嘴角上翘着说道:“这让臣想起了主公您之前说过的一句话,当时臣不理解,但臣现在理解了……不怕有神一样的对手,就怕选择了猪一样的队友。”

……

大海寺一战,夏军损失超过十万,窦建德重伤险些殒命,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是一对手下只有不到三千骑兵的兄弟。而造成了这一场惨烈屠杀的凶手,此时正在空荡荡的燕云军大营里喝酒,气氛有些异样的喝酒。

薛万均看着浑身是伤的薛万彻,忍不住摇了摇头道:“郎中特意提醒过,若是饮酒太多的话,会影响你的伤势恢复……你就不能忍忍?”

薛万彻往嘴里灌了一口酒,叹了口气说道:“你猜……我伤成这个样子还在喝着酒吃着肉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外面的士兵们会如何说我?心中又是如何看待我?”

不等薛万均回答,薛万彻认真的说道:“只怕他们都会说一声,小薛将军是个真汉子,是个大丈夫!”

薛万均本打算白他一眼,可听到薛万彻后面的话之后他只有摇头苦笑。

“可老子难道能去说,老子现在浑身上下疼的想死的心都有?无一处不疼,睡觉都他娘的睡不着!他娘的放个屁都不敢使劲,崩开了伤口就会疼的死去活来。云淡风轻……云淡风轻个屁啊!”

“不喝酒……不喝酒我这一日一日如何过去?英雄好汉,那是说起来那般美好。这种苦楚,他娘的换做旁人只怕早就崩溃了。”

他叹了口气道:“所以,老子只能继续喝酒,继续装作无所谓。”

“这能怪谁?”

薛万均道:“当日谁叫你那么拼命的,冲杀一阵也就罢了,你竟然带着那几百人就敢冲进四十万夏军的大营里乱窜,没死就已经是上天眷顾!”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怎么想的!”

薛万彻叹了口气道:“你我不是小罗将军。”

“小罗将军和燕王是至交,在燕王没有发迹之前他们两个便相识且并肩作战过。之后虽然燕王占巨野泽为贼寇,小罗将军在齐郡为官军,但他们两个之间的情分却一直没断。小罗将军救过燕王,燕王也救过小罗将军……所以小罗将军一投过来,便能封了国公!”

他看着薛万均道:“可你我兄弟呢?虽然父亲在辽东的时候帮过燕王一次,可你我兄弟没有功劳,怎么可能被燕王重用?我这样做,也只不过是为了咱们薛家不被淘汰罢了。”

薛万均一怔,随即也叹了口气。

薛万彻将酒壶里的酒一饮而尽,笑了笑说道:“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我执意坚持要和你留下来带着三千人马在这里做疑兵了吧……咱们需要功劳啊!”

与此同时,唐军大营中。

站在舆图前面沉思的李道宗忽然抬起头,似乎是猛然醒悟了什么似的。

“怪不得!”

他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嘴角上露出一种释然的笑意。

站在他身边身穿一身郎将甲胄的将领看了他一眼,不知道大将军这是又参悟透了什么玄机。这个人中等身材看起来并不魁梧彪悍,一双眸子和秀气的双眉甚至带着些书卷气。可让人心悸的是他脸上纵横交错的疤痕,密密麻麻如蛛网一样,而且都是新伤才结疤,粉红色的肉一条一条的如同蚯蚓在脸上乱爬一样,令人恶心。

他没有插嘴,只是静静等待着李道宗的小文。

“燕云军大营里十有八九是空了。”

李道宗笑了笑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宇文士及那只狡猾的狐狸此时已经带兵到回了东都。可惜了……我说什么也没有想到他会有如此胆魄,此时只怕窦建德派去突袭兴洛仓的人马都已经被他屠了,甚至东都城也已经易主。”

“可是大将军似乎没有丝毫的不高兴。”

满脸疤痕的郎将问道。

“我自然不会不高兴……”

李道宗笑了笑,看向身边这人问道:“独孤鼎,你可知道为什么?”

他走到舆图边指了指东都城,又指了指长安城说道:“长安在燕王手里,如今东都也应该已经在燕王手里了,就算陛下他还活着还有什么用?就算他还想复位又有什么用?燕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极有道理,我现在还不时想起来。”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阴谋诡计都是个笑话罢了。”

李道宗看着那郎将说道:“正如谁也不会想到我会收留你一样,谁又会想到……我绝不是站在人们都以为我站的那边?”

独孤鼎点了点头道:“确实谁也不会想到,而且谁也不会知道。”

“这才好办事!”

李道宗指了指桌案上一份开了封的密信说道:“这是长安城辗转送过来的消息,显然不是给我看的。看来你在我军中的事,瞒得住谁也瞒不住他……”

独孤鼎走到桌案边将那密信拿起来看了看,上面只有一句话。

“独孤一柔已死。”

独孤鼎的手猛然收紧,手背上的青筋条条隆起!

但是很快,他的呼吸便平复了下来。将攥褶皱了的书信舒展开放在桌案上,独孤鼎缓步走回到李道宗身边。

“现在你知道,咱们这十万人马有多重要了吧?”

李道宗拍了拍独孤鼎的肩膀,没有安慰什么。

“安心留在军中吧,自然会有你报仇的机会。”

说完这句话,李道宗从怀里又取出一封信递给独孤鼎道:“这是尚书左仆射萧瑀想办法让人送到我手里的密信,如今陛下若是想要翻身,只有两个人能帮他……一个是秦王,一个便是我。”

独孤鼎接过书信却没有看,只是语气平淡却冷冽的说了四个字。

“不错,很好。”

李道宗看着独孤鼎的脸,忍不住摇了摇头说道:“你怎么能下得去手?”

独孤鼎抬起手在自己脸上摸了摸,认真的回答道:“脸毁了不算什么,只要我还活着就好,独孤家我这一脉总不能断子绝孙……”

“你割了多少刀?”

“四十三”

“所以你给自己取了个假名叫嗣十三?”

“是”

“嗣十三”

“在!”

“我打算派你去联络秦王,反攻长安如何?”

“卑职遵命!”

两个人都笑了笑,透着一股子别样的肃杀。

第六百九十一章 立功保住命

大雨才过去四五天,太阳暴晒之后地面上就已经干燥的好像火烧过一样。风贴着地面卷过来,吹起来的沙子能轻而易举的钻进人的眼睛里。藏身在一处高坡茂密草丛中的孩子揉了揉眼睛,虽然已经吓得脸色发白,但依然死死的盯着高坡下面平原上那一场惨烈之极的厮杀。

在这丛草里藏着两三个半大的孩子,还有两个妇人五六个男子,他们都是从河北逃难过来的灾民,走到这里的时候恰逢一场厮杀,所以赶紧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要知道刀兵之事乃是天下至凶,一个不小心牵连进去就是死无全尸的下场。

这十几个人躲在草丛里大气都不敢出,唯恐招惹来下面那些凶神。

迷了眼睛的孩子回头问他的父亲道:“阿爷……这是谁和谁在打啊?怎么打的这么凶,看样子被围在最里面的那些人死定了。”

他阿爷是个瘸了腿的汉子,半边脸显然也是受过伤的缺了一块肉,所以看起来格外的狰狞难看,只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盯着下面那厮杀的场面眼神里的东西分外火热。

“外面围着的不是唐军就是燕云军!”

这汉子笃定的说道:“但里面被困的肯定是夏军。”

“阿爷你怎么知道?”

孩子继续问道。

汉子下意识的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破衣服里面那件灰色的号衣……他不知道该如何跟自己的孩子解释,他本是大隋府兵的一员,是左祤卫大将军薛世雄的手下,在拒马河那一战中薛世雄大将军战没,三万府兵精锐几乎被屠杀殆尽,他是幸存者后来便投降了大夏,曾经做过什长,但在进攻涿郡的战役中断了腿,脸上也被人砍了一刀。

这之后他便成了废人,军中向来是不留废人的。他得了几贯肉好的遣散费,找了个村子取了个同样瘸腿的女人,生下这个娃……他本以为就这样安稳的过一辈子了,可谁想到大夏国抓兵丁,每家必须出一个男丁,他不足十岁的孩子也要往辎重营中做苦力!所以他用藏了六七年的刀捅死了那个官吏,带着村子里几户同样贫穷困苦的百姓一路往南边逃。

有人说过,燕王治下比大夏要富庶太平的多。

但是他们过了河之后才发现,大夏数十万大军在东郡和燕云军唐军交战,他们只好调转方向逃,没想到才到了这里又遇上了一场厮杀。

“阿爷?”

没有等到父亲的回答,孩子又叫了他一声。

“咱们走吧,不要再看了。”

汉子揉了揉发酸的眼角就要离开,他的孩子却拉了拉的他的一角哀求道:“阿爷,我想再看一会儿。”

“刀兵凶事,一辈子你也不许去碰,不要看了!”

汉子压低声音怒斥了一声,那不足十岁的孩子依依不舍的看了下面的战局一眼,小声嘀咕道:“男子汉大丈夫,还是要上阵杀敌来的爽快!我长大之后若从军,便要去杀外敌,去杀高句丽人,去杀突厥人,回纥人,铁勒人!而不是中原人自己打来打去!”

汉子脸色大变,刚要大骂却被同村的汉子拦住:“薛轨,别打孩子!咱们走吧,若是被游骑发现了咱们再被误认做是夏军的细作就坏了。”

叫薛轨的汉子叹了口气,拽了那孩子就走。

只是几个人才转过身就又吓得呆住,一个个脸色都变得惨白无比。在他们身后高坡下面,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密密麻麻的站满了身穿精甲的士兵。长槊如林,黑甲连成了一片就如同一大块乌云坠落到了地上一样。

他们才从草丛里钻出来,就被几十个精甲步兵围住。

“你们在此处做什么?”

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银甲将军语气温和的问道。

薛轨瘸着腿跪下来,连连磕头道:“草民等都是路过的难民,遇见大军厮杀只好躲起来。”

“听你怎么是河东那边的口音?”

银甲将军问道。

薛轨连忙解释道:“家逢巨变,只好逃难出来讨生活,草民祖籍确实是河东。后来一路乞讨到了河北,过了几年却又逢战乱,再次逃难。”

“从河北逃难到了此处,倒也是难为你们了。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薛轨。”

“河东薛氏,倒也算得上望族。”

“早就破落了……”

薛轨叹了口气道:“草民等不过都是路过之人,请大将军饶过我们吧。”

“把你的外衣脱了。”

那银甲大将军指了指薛轨说道。

“草民……草民的衣服是捡来的……捡来的!”

薛轨连忙垂首道。

“你脸上的是刀伤,我看得出来。你里面的衣服是夏军号衣,我也看得出来,你怎么证明自己不是细作?”

银甲大将军摆了摆手道:“全都拿下,回头交给军稽处的人审一审,若是普通百姓自然不会为难你们,送你们到东平郡去屯田最起码可以吃饱穿暖。”

“我要参军!”

薛轨的儿子忽然站出来,拦在他父亲身前:“我阿爷也没说谎!”

“哈哈!”

银甲将军大声笑了起来,以马鞭指着那孩子问道:“你多大了?”

“九岁!”

“叫什么?”

“薛仁贵!”

“薛仁贵是吧,等你断了奶再来参军!”

银甲大将军大声笑了笑,对薛轨笑道:“我看得出来你们不是细作,但只要拿下你们,便能由军稽处的人审问过后直接送到东平郡屯田去,比你们自己走过去要省力些,也安全些。”

“草民谢大将军!”

薛轨由衷的道了一声谢,深深的低下了头。

“薛仁贵!”

银甲将军指了指远处被五花大绑困了的一个人说道:“记住,以后要是参军就不要做那样的人,要有血性,宁做战死鬼,不做苟命奴!”

“我记住了!”

小男孩挺起胸膛重复了一遍:“不做苟命奴,宁做战死鬼!”

薛轨下意识的抬起头看了看,心中立刻轰的一声,他认得那被五花大绑了的战犯,竟然是夏王麾下最得宠的大将军曹旦!

……

夏军惨败之处距离兴洛仓不足五十里,这里有个很文雅的名字叫楚风亭,据说曾经有位前贤大德在此处送客,其客乃是楚人所以得名。早年间这里确实有个亭子,但没人修缮早就坍塌了,多少年过去,那亭子说不得已经变作了一捧黄土。

楚风亭地势平坦,正适合决战所用。

宇文士及便是在此处,以十万大军合围,一口气屠了曹旦带着南下来的几万夏军。从一开始他就没给曹旦喘息的机会,以狮子扑兔之威势将数万夏军杀了一个落花流水。曹旦远来,士兵劳顿疲乏,再加上被突袭包围哪里还有什么抵抗之心,十有六七倒是未战先溃。

楚风亭旧址所在,宇文士及的人马将曹旦困住。

一场恶战之后,曹旦身边只剩下不足两千人。外面的燕云军一层一层的围着,别说是人,便是一只飞鸟也休想飞出去。到了此时包括曹旦在内,所有夏军残兵都知道已经没有一分生机了。只需要燕云军领兵的大将一声令下,万箭齐发,这两千残兵顷刻间就会变成一地的死尸。

白羽铺地,哪里还有生还的机会!

但就在这个时候,曹旦却出人意料的降了!

说起来,曹旦的特殊身份在那摆着,他自己也曾经说过,大夏朝中谁都可以背弃夏王,唯独他不能。谁都可以投降乞求活命,他不行。因为他是曹皇后的大哥,如果他背弃了夏王,他妹妹只怕也会受到牵连。

前阵子因为窦建德打算也立萧怡甄为皇后的事,曹皇后大怒,带着人大闹朝堂,甚至还扇了萧怡甄一个耳光。因为这件事皇帝大为恼火,险些废了曹皇后。但在窦红线等人苦劝之下,这才将这件事揭过去。

窦建德一直有惧妻之名,但现在他已经身为帝王,怎么可能允许妻子在朝堂之上大吵大闹?

但两个人夫妻间的恩义还在,所以也没闹出什么太大的乱子来。可因为这件事,窦建德对曹皇后必然是心生了厌恶的。

所以曹旦才会先是请命率军去攻打东平郡巨野泽,又请命来攻打兴洛仓。曹皇后若是失宠,他也跟着倒霉,必须是靠军功重新让皇帝对自己重视起来,可他领兵的本事实在有限,在东平郡被杀了个大败而回,十万大军逃回去的不足两万。这次领兵打兴洛仓,又是一败涂地。

谁都以为他会殉国,却没想到他会投降。

一身银甲的宇文士及轻蔑的看了曹旦一眼,随即令人将其拿下。

“多谢大将军不杀之恩!多谢大将军不杀之恩!”

曹旦忙不迭的道谢,谦卑至极。

宇文士及笑了笑说道:“我不杀你,不是怜悯你……而是因为大胜之后必然是要往长安城献俘,你的身份也勉强够得上去让我家主公看一眼。待我日后再擒了窦建德王世充,一并送去长安……你还可以活一阵子。”

曹旦羞愤,却不敢言语。

“不过……”

宇文士及话锋一转,看着曹旦极认真的说道:“若是你能立些功劳,主公面前我也能替你说些好话,念你有功,主公留下你的性命也不是没有可能,说不得还会有所褒奖……只看你立下的功劳有多大了。”

“你可愿意?”

“不知……是何功劳?”

曹旦试探着问了一句。

“你可与王世充有过信件来往?”

“有……”

“写一封信,让王世充率军来助你攻打兴洛仓,他若出城来,你便是大功一件。即便他是不出城,主公面前我也能帮你求情。”

“攻克东都不算什么难事……”

宇文士及淡淡的说道:“我只是不想多伤人命罢了,你自己应该知道,助我夺了东都,这功劳有多大吧。”

曹旦嘴角抽搐了一下,随即使劲点了点头道:“我写!”

第六百九十二章 吃饱了会吐

八月初十,晴,宜出行,宜嫁娶。

王世充让人特意卜了一卦,卦象大吉。

无论如何,似乎看起来都没有不出兵的理由了。

但王世充心里还是忐忑不安,他之所以纠结就在于东都城里可用的兵马实在是不多了,算上他的宫城禁军在内,城中真正意义上的战兵只剩下一万多人。这些人马要分配在庞大的东都城内驻防虽然还不至于捉襟见肘,但也抽不出多少人做预备队。

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